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400字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何为桃花源?
是没错,心中的美好境界。心中一自有个地方十分向往。那里,与世无争,可以和家人朋友过幸福美满的生活。
清晨,天空被一块白云擦拭的一尘不染,太阳在湖中洗了个澡,像个干净的橙子,懒洋洋地露出了头。起床,约三四好友来游玩,有丝丝清凉拂过,是那风从远处匆忙跑来像一小孩子。一排排柳树捏着软软的长发,身披淡绿的衣裳,如未出嫁的少女,“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言不语立在远处含着几分羞涩。蒙蒙的雾,薄雪地覆盖在柳上,像美人身上半透明的纱衣。
正午,太阳像是一个出炉的烙饼,挂在瓦蓝的空中,散发出诱人的香。随手“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和好友划一叶小舟往江中赶去,船停抛网,捕获一网沉甸甸的鱼,“惊起一滩鸥鹭”。随手点起火,在湖边吃烤鱼和野菜汤,春天花的香气洒满湖,醉了一对停息的蝴蝶。在草上随意一倒,枕一绺清香就睡了。花张开的花瓣是一片片的温柔。
醒来已是黄昏,晚风依旧很温柔,温柔的手指拂过世间万物。偶一抬头,月亮不知何时挂上枝头,清澈的光在竹叶上碎得满地都是。月光下,一群长发飘飘的少女走入自家门房,互道晚安就早早入睡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令他向往的土地,很显然,陶渊明向往的就是其笔下的桃花源。
当时的社会混乱,战火连绵,自然会想往一片宁静安祥的土地,那里丰衣足食,自给自足,不受外界喧嚣的干扰,而这在当时确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
然而,现在和以前不同了。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每天也都无忧无虑,却心中不再有桃花源,失去了对生活、对人生的追求。
我心中的桃花源,是一片椰树密布的海滩。一阵清新的海风吹来,大朵的云在空中迁徙,青蓝色的海水伴随着素波缓缓漫上沙滩,又慢慢退去,留下各色贝壳和深色的印迹。
沙滩上是柔软的细沙,一旁是高而密的椰树林,主干高而直,顶端发散着片片,而两侧生针的叶子,绿色为主,黄绿为辅,在斜阳下充满了光泽。
这是休闲的好去处,但同样能令人沉下心做事。在这里读书、生活感受自然,回归自我。这是一片宁静的海滩,没有城市的嘈杂,没有世俗的干扰。
一个人,一本书,一片椰树,一处海滩。岂不妙哉?
四季如画,我心中的桃花园大抵是这样的——
小溪潺潺,鸟语花香,春色撩人,眺望山脚下的空谷,将石子扔到山谷里,隐约听到回声,满是鲜花和绿草的地上,有着朋友们野餐的背景做陪衬,也称得上一幅美景了。
红日炎炎,蝉蛙不绝,即使是在室内,也热得不行,可就是这样一种环境,我和他们依旧跑出来吵闹玩耍。累了就去小河抓虾,到也不亦乐乎。
微风习习,大雁南归,秋高气爽的季节,钊哥,杰哥,阅姐和我一同去放风筝,在草地上打滚,看飘忽不定的白云,日子也便打发过去了。
寒冬降临,雪花飞舞,雪的精灵调皮极啦!不一会儿,就在头上,肩上安了家,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特别高兴,因为可以打雪仗,这便是我心中的桃花源,在这里,我可以肆意欢笑,它是自由的,无束缚的,无羁绊的……
这便是我心中的桃花源,当四周转寂静下来,整个世界仿佛空荡荡的,可此刻我又知道,所谓的桃花源在我心中,它不需要热烈而绝美,只够我一个人自在就足矣了。
耳畔是风声,吹落了桃花的响动。
一片绿色被迷样的雾笼罩着,倒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浅浅的河水不停息的流淌着,乌篷船摇晃着驶来,船家握着竹蒿,像捏着希望一样,穿过不知沾染了多少风霜的桥洞;岸边的青石板路并不光滑,女孩子穿着绣花鞋,在上面轻轻踏过,不愿伤害小小的苔藓;路边有着一家家铺子,或许是挂着大大的“酒”字,有在地里忙了一天的农民,有风尘尘仆仆的赶路人,有一饮而尽,也有无限正义的侠客;或许是邻家的老婆婆,细心编织着一顶花环,抚摸着小孙女的头,悄悄地从背后拿出一串冰糖葫芦;或许是染布坊,挂着七彩的布匹,放着一个染缸,也有调皮的孩子在周围玩耍,不小心衣衫上也有了缤纷的色彩,像他们的笑容一样灿烂。
清晨,打开窗,看到薄雾下的桃花源,好美,像水墨画一样,而我就在这幅画中。居住在安静祥和的小镇里,我可以坐在小舟上,荡漾在水墨浸染的烟景里,雨后初晴,在凝碧的荷叶中央,晶莹的水珠搅尽了荷花的风光。
褪去了铅华的桃花源,只是简单的诗一般,只是简单的诗一般的地方,用它的沧桑讲述着一段缠绵的故事。这样的宁静、和谐,轻轻叩响一段琵琶曲,勾勒出了一个水一样的桃花源。
赵悠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林。也许人们从来不曾去过,但是它总会在那里,一直在那里
那是人们心中最柔软最洁白的地方。我猜,那里可能盛放着对黑暗生活的光明盼望、可能盛放着成年人世界里来之不易的一丝童趣、还可能盛放着万物盛开的一片花海。
我心中也有那么一片无边无际的乌托邦。那里没有战争,没有暴力,没有创伤。那里只有和平,只有笑容,只有欣喜。那里的所有大人都像孩子,而不是所有孩子都像大人。那里和现在的世界即相同,又不同。那里没有令人绝望的黑暗,有的只是向往新生的光明。人们会仰起头来给予互相微笑,而不是低下头、永远藏在一块小小电子屏的后面。世界草长莺飞,我们走在开满鲜花的道路上。
少年心怀乌托邦,心仍向阳肆生长。
但是,这只是一座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没有刻骨的痛苦,我们体会不到那如阳光般温暖的快乐——谁的一生是没有波折的呢?我们会走的很慢,但是从不后退。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李笑萱
桃花源是世外仙境,虽与外界隔绝,但这恰好使桃花源清新脱俗,不同于其他地方。
我心中的桃花源,必然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生活在那里的人不会为空气污染而烦恼,因为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有的只是小平房。虽然小,但温馨;那里没有滴滴作响的汽车,有的只是勤快的牛儿拉着你前行;那里没有庞大的化工厂,有的只是和善的农场主和夫人。
可能其他人会认为那很土,可我不这么认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出行确实方便了许多,但是我们时常会感觉到疲惫。这是因为我们过度劳累,身上压了太多的担子。这时,我们不妨放下担子,前往那桃花源。轻嗅桃花,手抚琵琶,就这样在那茫茫桃林中弹上一曲,为鸟儿们伴奏。
你可以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坐在家门口。你会看到那桃林的一切仿佛都被太阳镶上了一条金边,风一吹,庭院中的桃树舒展着枝丫,轻轻摇曳着。随着枝丫的轻舞,片片桃花落下,落在了地上、屋檐上、身上。
其实世外桃源不需要有十分惊艳的景色,不需要他人的大肆宣扬。只需要我们跟随自己的本心,找到独属自己一人的桃花源。
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世界的寄托,是一个人人都追求的理想世界。在我心中,则一直埋藏一个难忘的儿时乐园,虽然很小却也是我童年时最爱的地方。
绕过一栋栋高到能够遮住天空的居民楼,拨开灌木丛,就能听见流水轻轻的歌声和孩子们的笑声。一块块大石头叠起,站上去几乎可以用手碰到松树上的松果。水不多,但是可以透过阳光数清水中的鹅卵石,一块一块,形状各异。
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叫上好朋友来这里撒欢。挽起裤脚,脱了鞋袜,踩进水里,追逐神奇多变的水纹,用手将水挥入空气中,再笑嘻嘻地往下一站,感受水珠飘下的清凉,即使沾湿头发也毫不在乎。那时,还总喜欢在这里藏“宝贝”,不过是摘下的小花、爱心形状的石头和看得津津有味的漫画书。这些东西对于童年时的我,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每到这里玩,都要到天黑再匆匆赶着手表的滴答声回家。为什么呀?因为不及时回家,下次就不能来了!
但是现在搬家了,也就很久没有再去看这乐园了。很想念这里,想念那时的经历,想念那时的笑声,想念儿时的朋友。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再寻我的桃花源。
《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可以说家喻户晓,能够流传千古,让我们与作者产生共鸣。它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作者以一个渔人为线索展开故事,把读者引入到迷离悄恍的桃花源。在第三段从渔人和桃花源人的交谈中表现了桃花源民风的古朴纯厚、桃花源人的知礼好客,表达了他们渴望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倒数第二段中进一步加强了对世外桃源神秘气氛的渲染,尽管渔人“不复得路,”但也是暗示读者桃花源是个虚构的世界。
陶渊明为何会写下《桃花源记》一文,他向往的是和平自由的生活。在当时战火不断、百姓疾苦的环境下,不仅是陶渊明自己想有一片样和景象,老百姓也是如此。但总有一些人贪官爱财,不顾人民利益,正如文中的太守,派人去那收税但之后却”不复得路”,写的是当时的这个黑暗社会,也是作者对世外桃国的渴望和想象。
今天的中国何尝不是一片桃花源呢!没有战火,更不用担心温饱。现在的中国充满公平正义,是无数人的无私奉献换来的。我心中的桃花源无非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