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铁路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大约有6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姜xx,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旅行服务公司xx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他带领团队不断丰富高铁餐食品种,推出17项技术革新和小发明,荣获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及局集团公司最美工匠、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从瓜子、花生、火腿肠,到大虾、肥牛、鳗鱼饭,中国高铁实现“从追赶到领跑”,高铁餐饮也不断迭代升级,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旅行生活。
他为旅客倾心送上美味餐食,积极攻关高铁餐食课题,用心守护旅客用餐安全;他参与并精心打造xx“高铁中央厨房”,使所在企业成为全路首家获得国际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HACCP质量认证和ISO22000认证的食品企业。他就是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旅行服务公司xx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姜xx。
精钻细研“家”的味道
10月21日12时许,G206次列车上,旅客吕女士用手机在“掌上xx”小程序下单的“海珍品套餐”被送到座位。揭开包装,鳗鱼、腰果虾仁、红焖牛肉等菜品香气扑鼻,吕女士先拍了照片发朋友圈,然后惬意地品尝起来。
这款广受旅客欢迎的“网红套餐”正是出自姜xx团队之手。近年来,他们坚持精品理念,精钻细研,不断丰富餐食品种,满足旅客多样需求。
姜xx带领团队立足xx美食特点,深入xx各大菜品销售市场、各大线路高铁动车调研,对旅客餐饮需求及当地菜品销售情况、季节餐料变换情况等要素进行分析。
着眼提升高铁餐饮生产工艺,他们潜心推出特色套餐、时令套餐、营养套餐、普通套餐四大套餐,极大丰富了旅客的餐食选择,打造出高铁餐饮“家的味道、家的感觉”。
“开发新菜其实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姜xx说,当初尝试研发红烧排骨盒饭,结果把排骨全都炖烂脱骨了,根本没法用。后来经过反复尝试,采用先“蒸”后“淋汁”的方法,才将排骨完好无损地放进饭盒。
“试错”也常有意外之喜。一次,姜xx在涮火锅中得到灵感,打算尝试研发肥牛盒饭。一开始团队并不看好,但在姜xx的坚持下,肥牛盒饭试吃版出炉,大家品尝后都赞不绝口。随后,他们丰富汤汁种类,研发出金汤肥牛、麻辣肥牛等多种口味,一经推出便广受旅客喜爱,成为高铁餐饮的主打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铁餐饮关乎中国高铁的声誉和形象,不能有半点马虎。”姜xx从食品安全的源头抓起。食材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招标,采用优质原材料。他们还专门建设了品控室,对原料农残进行化验,同时对盒饭进行抽样检验,把好食品生产安全关。
姜xx紧紧抓住周末、暑运、小长假等黄金期,特别是打响“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以来,他带领团队结合线路地域特色,研究优化配餐方案,进一步丰富配餐品种,提高餐品销量,努力增收创效。
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鳗鱼饭、麻辣大虾、酱牛肉、熏鲅鱼、海带面等36种特色美食,口味从咸鲜、麻辣拓展到金汤、酸菜、咖喱等,融合川菜、湘菜以及日式料理的特色,让旅客在高铁列车上就能饱尝天下美味。
“精心精细精致、品味品质品牌”和“食品安全大于天”的管理理念,让xx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成为一流餐饮管理企业的标杆。该公司连续保持了“食安山东”年度示范企业称号。姜xx因在行业内表现出色,被授予“中国饭店协会”食品安全管理师、中国美食营养师等称号。
创新提升餐食品质
做好高铁餐饮是门大学问。与平常做饭不同,在高铁动车上,盒饭经过微波炉二次加热后,要保持营养和色彩不流失,这是一大难题。
为此,姜xx将食材搬进研发室,邀请100多名体验者对菜品进行品尝和投票,根据食客的切身体验,对高铁营养餐使用的菜品和工艺进行改进。
与此同时,姜xx带领团队积极破解“锁绿”难题,通过速冷方式锁住食品的营养和色彩,进一步提升套餐的色香味。由此,食材选用的范围大大扩展,高铁旅客的菜单中又多了西蓝花、莴苣等绿色蔬菜。
工艺流程的优化更是高铁餐饮美味的保证。“熟练工1分钟可以处理近30条小黄花鱼,平均每条鱼不到3秒。”姜xx介绍,他们针对小黄花鱼、海昌鱼等海鲜特点,规范剪鱼时的下剪位置、下剪深度、处理标准。
此外,他还根据食材特点规范食品加工工艺流程标准,推出三步焖米法、分装定量勺、分拣台等17项技术革新和小发明,解决了封膜技术参数校订等问题,极大提高流水线生产效率。
与供应高铁用餐的冷链不同,热链要保证餐品温度,对出餐、配送的速度要求极高。2017年,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在xx国际会展中心召开,27000份热链盒饭订单落在了姜xx等人的肩上。“必须在盒饭装好之后2个小时内送到客户手中。”对此,姜xx团队专题攻关,完善热链套餐的生产模式,攻克了热链盒饭生产工艺、生产品类、生产流程等难关,顺利完成会议配餐任务,迈出了走向社会市场的第一步。
“高铁中央厨房”冷链盒饭的生产工艺,需在冷却区使用YW300隧道式网带单体速冷机和SW150隧道式网带单体速冻机。职工每日在低温环境中工作,虽然配备了暖手套、护膝、棉衣等保暖用品,但仍然治标不治本。
姜xx决心进行技术革新,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他成立攻关小组,经过多次试验,在两台冷却机隧道口处加装封闭装置,减少冷气外泄,给现代化流水线戴上一个有科技含量的“口罩”,既解决了冷气直吹的问题,又极大减少能源消耗。
2013年,姜xx所在的公司通过了QS(现称SC)认证,之后又顺利通过国际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HACCP质量认证和ISO22000认证,成为全路首家获得此认证的食品企业,69项营养套餐生产标准被山东省卫生厅定为“调理盒饭”行业标准。
倾力打造“高铁中央厨房”
10月18日,在xx“高铁中央厨房”内,生产线稳步流转——海昌鱼炸酥出锅、米饭焖熟备用,烹饪好的食材经过分装、打包、检验、速冷等环节进入冷库。
姜xx跟其他员工一样,包裹在严实的防护服里,只露出一双眼睛,熟练地复查流水线上的盒饭,做入库前的最后抽检。
“别看我们这条流水线仅30多人,日产量最高能达到16000份。”从生产车间出来,46岁的姜xx介绍道。
2017年,xx“高铁中央厨房”在运营投产4年后迎来首次扩能改造。施工时间仅有1个月,任务繁重,姜xx始终盯控在现场,协调大型设备入场及现场施工作业,对包装套餐冷却隧道进行优化改装。双胞胎儿子打来视频电话:“爸爸,你啥时候回家?想让你陪陪我们……”看着视频里的孩子,姜xx忍不住哽咽。
扩能改造也带来了该公司餐饮产品的全面升级。他们不断拓展团餐热链配送市场,陆续承办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日兰高铁日曲段开通、潍莱高铁开通等重大活动的配餐服务,热链业务逐步成熟。
2020年下半年,严防境外输入成为战“疫”重中之重,姜xx团队承担起xx市区入境人员隔离餐的热链供应服务。为保证疫情防控万无一失,他们配置了臭氧离子发生器等消毒设备,每天晚上利用臭氧进行二次杀菌,为高铁餐饮上了双保险。
如今,xx“高铁中央厨房”每日套餐产量从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的2000份攀升至8000份,最高时可达到12000份,推出的各类套餐得到广大旅客和社会团体的高度认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姜xx荣获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及xx局集团公司最美工匠、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我会始终站在高铁餐饮第一线,为旅客提供更多的美食美味,不断提升旅客出行品质和幸福感,为旅客出行更温馨、更美好贡献力量!”姜xx说。
姜xx用心探索“家”的味道
创新打造“舌尖上的高铁”
一道道美食
为旅途增色
让体验升级
曹xx,中共预备党员,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供电段检测车间接触网工,曾获xx省杰出能工巧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月,xx关中大地绿野平畴。在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供电段蔡家坡接触网工区的学习室里,职工们整整齐齐地坐成两排,“曹xx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曹xx正举着接触网零部件为大家讲解检修技术要领。这是今年陇海铁路第一阶段集中修开展以来,曹xx第13次送教到一线。
头发花白的曹xx现就职于xx供电段检测车间。扎根生产一线26年来,他35次破解技术难题,19次参与铁路供电电力设备重大科研活动,以“匠心”守护着确保铁路供电安全的“初心”。
矢志笃行,有一种本领叫专注
1996年,曹xx从郑州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来到xx供电段元龙接触网工区工作。因现场经验不足,他很快便感受到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他抓紧时间自学专业知识,反复向师傅们请教检修作业要领,休息时主动找废旧材料练习实作技能。不到两年时间,他就从同一批青工中脱颖而出,成为工区施工负责人。
2005年,陇海线宝天段隧道内的新型液压补偿器发生故障。当时,晁峪接触网工区没人会维修,便请厂家派人前来处理。为掌握技术要领,曹xx主动要求跟着厂家技术人员学习设备维修技能。随后,由他整理的《液压补偿器更换法》成为现场检修工作的“作业指南”,也填补了该段处理此类故障的技术空白。
现场的考验无处不在。2009年,曹xx在陇海线一处隧道内巡检接触网设备时,发现悬挂点处的承力索悬吊滑轮槽距较小且轮槽较深。“要是环境温度出现变化,承力索就会在伸缩中来回磨损,容易引发断线事故。”曹xx经过一遍遍复测,向车间提出了“采用大槽距悬吊滑轮、将滑轮边缘的内角倒成圆角”的建议。不久后,这一改造方案在全段范围内推广运用,消除了多处供电安全隐患。
测量、检查、调整……接触网支柱由大大小小多个零部件构成,检修起来更需精心、精细。2013年,西宝高铁开通运营,对接触网检修作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但当时在xx供电段,安装腕臂依然需要作业人员在高空完成,不仅效率低,而且存在安全风险,还有一定误差。曹xx认真研究接触网平面安装图,发明了“腕臂预配辅助支架”,实现了腕臂所有部件都能够在地面上提前进行预配,既保证了作业安全,又将作业时间减少了60%。
“要当一个懂技术的工人,要不然怎么带领大家干好工作!”曹xx始终坚守这一信念,并且将其落实到工作中。近年来,他先后获得全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
“无论做什么事,曹师傅都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曾在曹xx所在车间任党支部书记的石玉林这样评价道。
倾心技改,有一种执着叫信念
在xx局集团公司管内,xx供电段担负着陇海、宝中、宝成、西平、阳安等线路供电电力设备的养护任务。管内山区铁路占80%,桥梁多,低净空隧道多,高坡、小半径曲线困难地段占线路总长的10。8%,包括全路最大坡度30‰的宝成线秦北区段,养护难度可想而知。
2013年12月,曹xx被xx供电段聘用至职教科任接触网工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对工作执着、热爱、精益求精的曹xx开启了新的人生之旅。他参与调整接触网补偿装置b值作业项目研究时,发现坠砣加满后卡线器与坠砣杆无法连接,需要在高空将重达25公斤的坠砣拆卸下来才能安装卡线器进行调整作业。带着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的“心病”,他一次次请教铁路院校满分的老师,反复分析、计算受力情况,最终研制成功调整b值坠砣杆专用夹具,大大降低了高空作业安全风险,使作业效率提升2倍以上。
处处留心皆学问。2015年,他组织新工学习一起接触网断线事故案例时,发现应急处置中接触线接续时间长短、接头线夹安装是否到位等因素都直接影响设备故障停时和事故等级。回到工区,他仔细观察推拉门在滑道内的滑动规律,不断琢磨提高接触线接头制作效率和可靠性的方法,最终研究出接头线夹安装平推法,破解了接触线接头线夹脱槽技术难题,提高了设备故障应急处置速度。
2016年5月,曹xx研究制定接触网棘轮补偿装置检修法整套流程,填补了该项目技术标准上的空白,使棘轮补偿绳更换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全局集团公司供电系统推广应用。2017年8月,他参与接触网无线温湿度传输装置、接触网综合检测车无源射频标签定位技术等多项技术研究,显著提升了接触网检修智能化水平。
奋斗从未停歇,追梦永不止步。曹xx针对接触网检修难题潜心钻研、尽展其能,努力把所学所长运用到生产一线,又在实践中不断形成成果服务于生产。他先后参与完成配电所辅助监控系统与SCADA系统联动功能的研究、互感器二次回路极性测试技术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19次,累计节约检修成本500余万元。他勇当供电领域的攀登者,在一次次的发明创造中绘制自己的人生轨迹。
责任担当,有一种情怀叫坚守
始于初心、成于坚守。只有守得住,才能行得稳。在一线岗位工作26年来,曹xx记录了9000余条设备问题,破解现场技术难题35次,形成的31本《故障处理方法手册》成为该段接触网检修的“秘籍宝典”。
2014年,曹xx被评为“xx省杰出能工巧匠”,2017年被评为“西铁工匠”,2018年被评为“铁路工匠”。2018年8月,xx供电段“曹xx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曹xx担任负责人。他编制完成22期业务辅导资料和《普速铁路隔离开关检修作业》《接触网棘轮补偿装置检修作业》等8个技能培训微视频以及《接触网工应知应会》等12种教材,参与设计接触网工练兵场12处,现场授课354课时。
xx供电段大部分接触网设备处于宝成、宝天、宝中“三宝”山区,且很多隧道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隧道顶部渗水严重,冬季易结成冰柱,从而引发变电所跳闸、接触网线索烧伤断股等问题,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为及时掌握隧道结冰情况,曹xx带领工作室成员研发了除冰温度监测系统,减少了除冰班次,提高了除冰效率,确保了行车安全。
曹xx始终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理念,带领团队完成了引入IEC法核定铁路配电所保护配合计算方法的研究、10千伏配电所调压变烧损的研究等课题,以及作业车综合无人防控系统、陇海线接触网标准化建设研究等8个技术革新项目,为供电电力设备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强保证。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曹xx6次带队参加局集团公司及全路相关技能竞赛,先后有10名参赛选手获得xx局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技术能手及全路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他通过视频教学、故障演练、技术比武等方式不断提升青工业务技能,陆续培养出15名技师、36名高级工。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2019年,曹xx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少年到中年,环境在变、身份在变,但曹xx潜心钻研、攻克难关、培养更多人才的坚守始终未变。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曹xx扎根一线岗位26年来
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从学员到高级技师,从内燃机车司机到动车组指导司机,19年的职业生涯里,赵xx见证了西部地区铁路列车牵引动力之变、运营速度之变。在千里铁道线上,他逐梦前行,用不懈奋斗诠释了青春的价值。
赵xx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西机务段动车组指导司机、高级技师,曾获得全路青年岗位能手、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甘肃省技术能手、甘肃省技术标兵、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勤于思考、知行合一
努力变身“规章王”
2002年从xx铁路运输技工学校毕业后,赵xx被分配到机务段,从事机车乘务工作。经过学员、副司机的历练,他成了一名内燃机车司机,圆了驾驶铁龙驰骋陇原的梦。
为尽快掌握内燃机车驾驶技术,赵xx从最基本的机车原理开始学,坚持每天反复背、反复学,认真跟着师傅学操纵、排故障。下了班,他经常待在机车里,对着电气设备学原理、悟心得。回到宿舍后,他还翻阅相关专业书籍,仔细琢磨,求证疑问,在“学习—实践—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养成了勤于思考、知行合一的好习惯,逐步从业务“小白”成长为同批学员中的业务尖子。
付出就有收获,坚持不懈的努力让赵xx成为同年入路的同事中第一个获得内燃机车驾驶资格的司机。跟车实习的一年时间里,他熟练掌握了内燃机车的线路管路原理和操纵性能,学习笔记记了十几本,《技规》《操规》《行规》等规章制度更是烂熟于心。值乘线路沿线的每一座车站、每一个隧道、每一架信号机以及线路纵断面、曲率、限速值,他都能做到回答“一口清”。他还把这些经验编成口诀在车间广泛传播,被同事们称为“规章王”。
2011年,拿到电力机车驾驶证的赵xx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次出乘早到30分钟,利用这30分钟时间对不同值乘任务涉及的业务知识进行快速“充电”。日积月累,他对不同型号电力机车的每一个部件作用和操作方法都了如指掌。“提前做好预想非常重要,对出乘一趟的运行揭示、慢行处所、特殊地段等情况了然于胸,严把第一道关,才能确保值乘一路平安。”他说。
攻坚克难、锤炼技艺
“驭龙宝典”显神通
2014年,兰新高铁开通前夕,为保证动车组列车顺利开行,xx铁路局从全局电力机车司机中公开选拔动车组司机。赵xx凭着精湛的业务技能和丰富的行车经验,被选拔为xx铁路局第一批动车组司机。
当时,西北地区高速列车安全操纵技术和规章制度等方面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赵xx从零开始,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外出培训期间,从动车组的基础构造、制动与牵引基本原理,到ATP的控车模式、动车组的平稳操纵,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搜集动车组开行前的基础资料,夜以继日、潜心钻研,逐渐熟练掌握了各种型号动车组的操纵要领。
2017年5月,宝兰高铁开始全线联调联试。为了高质量完成试验任务,赵xx根据线路海拔高、坡度大、隧道多的特点,在值乘作业中摸索出了平稳起车、恒速控车、稳准停车的“赵xx操纵法”,并在全段推广应用。
作为xx局集团公司第一代动车组司机,从兰新高铁、中川城际铁路、宝兰高铁的联调联试到开通运营,赵xx全程参与并圆满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在值乘动车组列车将近7年的时间里,他对每条线路的坡度、曲线以及各种车型性能都了然于心、如数家珍,对每一次值乘都精神高度集中、一丝不苟。2018年,赵xx先后取得段技术比武第一名、xx局集团公司技术比武第一名、全路技术比武第六名的好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高铁工匠、“驭龙先锋”。
传道授业、榜样引领
危难时刻见担当
西北地区海拔高、温差大、风沙多,从兄弟单位学到的操纵经验会在这里“水土不服”。为此,赵xx汇总梳理出宝兰高铁操纵方法、固化作业流程、关键点操纵技巧,先后编写了系列动车组列车《一次出乘作业标准固化作业流程》《动车组操纵提示卡》等10余册操纵指南。面对高坡地段的行车条件,他坚持“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工作标准,练就了站内对标停车前后误差不超过20厘米的绝技。同时,他凭借多年行车经验总结出了“长大坡道操纵法”,为兰新高铁安全行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宝兰高铁开通运营后,上线运用的动车组车型多达14种,安装的车载列控设备有5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面对繁多的机型和设备,动车组司机普遍感觉操纵压力大。于是,赵xx在工作之余将自己总结的操作要点和工作心得整理成册,并结合《高速铁路技术管理规程》《CRH系列动车组操作规则》等规章制度,有针对性地编写了CRH2型、CRH5型、CRH380A型、CRH380B型、CR400AF型、CR400BF型动车组固化流程作业手册,进一步细化了不同动车组车型的作业流程。
为了让同事们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标准化作业流程,赵xx主动请缨,自告奋勇地担任了“教练”。起初,他专门对40名刚单独上岗的新司机进行“一对一”跟车示范、“面对面”讲解难点,取得了良好成效。后来,他在xx西站至西安北站间,逐一对所有机班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作业,一天两个往返、1100多公里,每个往返指导一名司机。半年多的时间,他完成了200多名动车司机全员全覆盖指导示范工作,总里程达20多万公里,规范了全段动车组司机的作业标准,有效防控了误听、误通、错操等安全风险,为高铁运输安全筑起了坚实防线。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平凡的岗位上,赵xx没有满足于所获得的荣誉和成就,尽自己所能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2020年初,车间全力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再一次主动请缨,担负起车间党内品牌的创建和管理的重任。面对平时添乘、盯岗任务较多,难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创建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困难,他利用休班时间定措施、出方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带领7人团队高质量完成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
为把工作室建得更优更强,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聚焦车间青年职工成长需求和新机型投用情况,添乘动车组400多趟次,对动车组固化作业流程反复试验调研,解析攻坚了CRH380B型动车组防误操作业关键点,更新修订了动车组固化流程等14项工作成果。同时,他还把车间40名副司机送上司机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劳模精神和初心使命。
庚子新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铁路系统造成冲击,铁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20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xx局集团公司决定成立应急储备队。赵xx带领车间49名党员、19名群众第一时间找到车间党总支,递交请战书、按下红手印,先后值乘开往武汉、上海、广州方向的动车组60多趟次、走行3万余公里。当得知单位个人防护物资紧缺时,他和妻子跑药店、托朋友,购置了近700双防护手套和600个口罩,解了单位防疫工作的燃眉之急。2020年2月3日,因为表现突出,赵xx被党组织批准“火线入党”,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与风竞速,追梦前行
赵xx驾驶26种机型
安全行驶140多万公里
是自觉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的追梦人
他在三寸闸把上镌刻青春印记
在千里铁道线上书写奋斗人生
在平凡的岗位上
实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娄xx
中国铁建xx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测量主管
曾获xx省第十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滇中引水重点工程测量工技能竞赛第一名、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先锋奖章、xx省技术状元、xx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铁建xx局集团第八届“央企脊梁·员工榜样”、劳动模范等荣誉。
20多年来,中国铁建xx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测量主管娄xx,在南昆、内昆、贵广、沈白等线路上,年年月月穿山越谷,经天纬地缜密测量……伴随着高铁网在祖国广袤大地持续延展,娄xx不断成长,获得了xx省技术状元、xx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成为行走在深隧悬壁的“先行者”,激励和鼓舞着身边人。
敏而好学成长为年轻“大将”
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眼睛”。一条铁路要从设计图纸上的点线面精准落成到大地上,首先要由测量人员通过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放样、采集数据。由此生成的测量报告为后续施工提供最基础的数据参考。
1995年,娄xx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中铁xx局集团南昆铁路五处二队。到工地的第一天,技术主管就把他带去测量现场。当时,工地使用的测量仪器是较为老旧的经纬仪,操作复杂、繁琐,现场老同志使用起来不是很熟练。娄xx试了试,两次放线偏差极小。技术主管对这个毛头小伙儿刮目相看,把使用仪器的活儿交给了他。
半年后,更加智能、精密的测量仪器——全站仪在工地上广泛运用。一天,技术主管交给娄xx一台国外引进的全站仪,要求他用最短的时间弄清楚使用方法,并特意嘱咐“这机器价值十几万元,除了你谁也不许碰”。
娄xx深感重任在肩,面对全英文的使用说明书,他一边请教队里的大学生,一边逐字对照翻译。最终,经过刻苦钻研,他迅速把当时最先进的测量仪器学通弄懂。
“以前的技术、设备都不如现在,四五个人配合才能进行测量作业,效率很低。”娄xx回忆道。为了将所学运用到工地上,刚上班的他咬牙买了台卡西欧计算器,利用工余时间学会编写计算程序,极大提升了测算作业效率。
白天跑工地、架仪器,晚上回来潜心钻研图纸、规范和仪器,年轻的娄xx明白,要想做好测量工作,必须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不断跟进熟悉新的测量技术和仪器。为此,他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
2000年,娄xx积极报名参加石家庄铁路工程学校的培训。3个月时间,他系统掌握了从控制测量到施工测量的相关知识,并学会编写卡西欧4800计算器测量程序。2007年,为掌握铁路无砟轨道CPIII测量技术,娄xx积极参加京广高铁武广段无砟轨道测量培训,每天晚上一段路架着仪器来回跑上百趟。一个周期下来,他迅速熟练掌握无砟轨道CPIII的测量方法和精调技术。5年时间,年轻的娄xx迅速成长为测量现场的“大将”。
解隧道难题做技术“领军人”
作为施工的“先行者”,测量人员担负着为施工扫除障碍、导航引向的重任,工作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
2010年,娄xx任赣龙铁路GL-4标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兼测量主管。当时,全线最长的梅花山隧道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控制测量要求精度非常高。
第一次担任铁路项目测量主管,娄xx提前3个月准备,带领项目测量班,认真分析、研究,结合以往经验,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法,不仅满足了长大隧道贯通精度要求,还为下一步洞内CPII和CPIII测量打下了基础。
当时,梅花山隧道无砟轨道是全线的首件工程。“只有我们这个首件工程评估完成之后,全线的无砟轨道才能施工。”娄xx回忆。那是他第一次接触无砟轨道精调小车,按照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熟悉基本操作后,他又把数据复核了一遍又一遍,但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带着一个技术员、一个测量人员赶往贵广铁路,跟着厂家人员现场学习了两个晚上。最终,在娄xx的带领下,测量班顺利完成赣龙铁路全线无砟轨道首件工程的施工,并一次性通过原铁道部验收。
2019年,独自带队负责浩吉铁路崤山隧道无砟轨道CPIII测量工作的经历,也让娄xx记忆犹新。崤山隧道全长22。77公里,是全线最长、一级高风险双洞单线隧道,受自然环境影响,隧道洞内水雾成团,能见度不到50米,通视条件非常差,无法进行测量。半个多月,指挥部多次邀请设计院测量专家现场调研想办法,仍然无法达到测量要求。
作为测量工作的负责人,娄xx沉下心来分析,无法测量的原因是视线不好,如果改善洞内环境呢?带着这个问题,娄xx在洞内反复观察。终于,有一回坐在车上,他发现当车移动时,可以带动洞内的水雾,出现短暂的“可见”时间段。于是,娄xx提出在隧道内加设通风机、封堵横通道、利用大型运输车在洞内行走带动水雾,然后进行分段测量的建议,确保将洞内温度、湿度影响降到最小。
按照这样的构想,每天晚上,等到洞内施工人员都收工后,娄xx就带领测量员进入洞内进行测量,一直到次日凌晨四五时出来。不分昼夜接连测了几天,他们最终圆满完成了测量任务。这一方案也得到了设计院测量专家的充分认可。
苦乐兼修无怨无悔当“先行”
棱镜、塔尺、全站仪,铁路、隧道、高架桥……入职以来,娄xx手上的测量工具迭代升级,他本人也从昔日的测量小将成长为今天的技术能手,高质量完成了11项工程的测量任务,为企业培养了20多名优秀测量人才。这一路,高光时刻很多,但更多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寂寞。
每次开展作业,要带着10多公斤重的测量仪器爬坡上坎进场踏勘;车子进不去的地方,他们就背着干粮和水徒步走;常年穿着胶鞋或雨靴,3个月就会磨坏一双。2015年,为了给xx一个灾后重建项目进行复测,在垂直距离450米、边坡最大高差达98米的龙冲沟上,娄xx带领团队,系着安全绳,在没有立锥之地的山体上硬生生开凿出一个个作业台阶。
田野、荒山、泥巴、荆棘、蚊虫……常年的野外作业,牺牲了许多陪伴家人的时间。娄xx算了算,一年最多能回家两次,加起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19年6月,因为要完成浩吉铁路崤山隧道无砟轨道测量工作,娄xx错过了陪伴孩子高考。等到测量工作结束,回到家时,孩子已经大学快开学了。
每天面对繁复枯燥的数据,娄xx也能找到其中的乐趣。在山上,大家围坐一起,吃着馒头就咸菜,娄xx却打趣说,这是时下最流行的野餐。偶尔施工到凌晨才回来,他就张罗着给大家伙儿做面条、煮荷包蛋。他喜欢做饭,乐在其中。
最开心的自然是看到挥洒的汗水转化为一组组精确的数字、一份份完美的测量报告时。作为团队负责人,每一个项目,从进场踏勘、方案编制、野外作业、数据处理、成果报告,到最后资料整理归档,每一个环节,娄xx都全身心付出。“测量工作贯穿施工全程,‘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测量工作不能耽误施工进度,更不能因为测量数据不准确而造成施工返工。”娄xx说。
娄xx一直没有忘记1998年6月的一个午后。当时,接到通知上场内昆铁路,现场在昭通威宁县中水镇,娄xx和团队一起,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达贵州省六盘水市,再坐班车,经过一天的颠簸抵达威宁县中水镇。第二天,天刚刚亮,他们又背着一天的干粮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工地现场。
测量工作终于开始了。当地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得知他们是修铁路的,大爷很兴奋,说自己这辈子还没见过火车呢。娄xx说:“大爷,这不我们铁路建设者已经来了吗?您马上就可以坐火车去北京了。”听到这话,大爷笑了,忙不迭从家里拿来土豆给他们用火烧着吃。“那个土豆真香啊,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美味。”娄xx回忆。
从那个时候开始,娄xx就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他知道,作为一名铁路测量人员,他走到哪里,铁路就会延伸到哪里。他丈量过的土地、算出来的数据,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化作蜿蜒匍匐的钢铁巨龙。
深隧悬壁、荒山野岭
娄xx无怨无悔工作
他是铁路建设的先行者
也是飘扬在一线的一面旗帜
马xx
中共党员,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动车段xx动车运用车间地勤机械师,马xx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路技术能手、全路首席技师及“铁路工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间最美四月天,江城xx莺飞草长,樱花烂漫。在位于东湖之滨的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动车段内,一列列动车组静静地停靠在检修库里,接受“高铁医生”的“体检”。xx动车运用车间地勤机械师马xx带领同事们手提工具箱,对动车组车上客服设施、车下走行部件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动车组状态良好上线运行。
对动车组检修岗位,马xx投入了满腔热忱。他在专业知识上勤学苦练,在技术革新上精进不休,矢志不渝全力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稳定,为“坐着高铁看中国”的美丽图景增光添彩。
破茧成蝶,不学懂弄通绝不罢休
2009年7月,21岁的马xx大学毕业后来到xx动车段工作。这一年,京广高铁武广段开通,激发了马xx对高铁的探索欲。他深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动车组机械师,必须不断磨砺提高。于是,他整天扎在检修现场,对照动车组检修技能一项项学,从作业标准到部件原理、从风电图纸到实物构造、从拆卸到安装,不学懂弄通绝不罢休。
2011年6月,为备战第三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xx动车段组建了技能人才专项培训班,马xx和其他11名同事光荣入选。技能竞赛讲究“熟、快、稳、准”,参赛选手既要熟悉大量的作业标准、规章制度,又要熟练掌握各项实战技术,迅速判断故障原因、位置并果断处理。
训练是枯燥的、艰苦的。马xx每天都要背诵理论知识,练习单车检查步伐,熟悉电路图纸,确保每个技术环节烂熟于心。他还将各个配电柜、转向架部件拍成照片,晚上睡觉前把每张照片看一遍,再闭上眼睛仔细回想。日复一日的训练,让他的技能越来越娴熟。
锋芒闪耀砥砺出。通过勤学苦练、反复打磨,马xx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在第三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一举夺得个人全能第一,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想到身边还有不少跟他一样求知若渴的工友,马xx决定把自己的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2012年夏季,在一次单车检查时,他发现动车组转向架的牵引电机处夹着一块小石头,若不仔细查看很难发现。这引起了马xx的深思。接下来的日子,只要一下班,他就会来到动车组旁检查车底设备,从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部件开始研究,连一个蹲下的动作都要为蹲哪里、怎么蹲而重复练习许多遍。
经过不懈努力,马xx终于整理出一套“四、三、二”单车检查作业法,检修流程全面准确、可操作性强,得到了全段一致认可,为提高动车组检修质量、确保列车安全运行作出了积极贡献。
追求卓越,在技术革新中创造价值
xx动车段安排马xx牵头攻关配件修旧工作。为了弄清原理,他上车开展实景模拟试验,同时购买书籍学习相关知识,夜以继日进行攻关,逐步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并通过实践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
动车组高级修在xx动车段启动后,面对检修任务重和快速适应生产模式转变的双重考验,如何提高检修效率成了马xx苦心攻关的课题。他按照作业条件类似、作业时间接近、作业互不影响的原则对流程进行梳理,从入场预检到整备交车工序,共推广岗位作业法12项,整理岗位作业口诀8条,提出合理化建议21件。这些科学实用的作业法和合理化建议在安全生产中产生了积极作用。由他设计制作的动车组多功能测量尺、更换闸片专用工具等15套工具工装,大大提高了检修效率。
为解决动车组三级修齿轮箱小轴游隙测量工序复杂、成本过高的问题,马xx克难攻坚,设计研发了特种测量工装,每年可为段里节约检修成本上百万元。该成果在2019年获得第五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并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0年来,马xx先后设计推广创新成果30多项,获得全国铁道行业质量管理小组优胜奖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促进了安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2020年12月,他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匠心筑梦,打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一个人浑身都是铁,能打几根钉?”马xx说,个人技艺再高也胜任不了整个动车组的检修工作,只有全员素质提高了,才能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好动车安全。
马xx带领团队走上技能成才之路。2015年12月,马xx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命名成立。让团队中每位队员都能成为大师、工匠,这是马xx内心执着的目标。
2018年入路的硕士研究生郭文志,刚进入动车组维修师专项技能培训班时,业务能力与组内其他同事存在较大差距,萌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马xx现身说法,用自己成长经历鼓励他,并从一颗螺栓的拆装、一个继电器的测量、一个部件的检查做起,为他制定补强措施。后来,郭文志业务技术日益精湛。2020年,郭文志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机辆系统动车组(高级修)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被授予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目前,马xx技能大师工作室共有15名成员。在这个工作室成立近7年时间里,他毫无保留地把技术和经验传授给身边人。这个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团队先后涌现出4名全国技术能手、8名全路技术能手。他们先后制作了各型动车组标准化作业教学课件30件,制定修改了200余项作业标准,组织各类技术攻关57项,改进生产检修程序、工艺流程23项……
通过与生产车间建立“1+N”工作模式,马xx技能大师工作室还成立车间级工作室,形成网状扩散的带动效应。马xx的团队又先后培养出26名局级技术能手,68名职工获得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挖掘创新创效人才70人,获得国家专利5项。
取得累累硕果的马xx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铁道团委创新青仝工作室、全国铁路先进集体、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一个动作,反复千次
一门技艺,钻研多年
马xx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不断发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努力擦亮高铁这张“国家名片”
王xx,男,土家族,中共党员。他从事铁路信号设备维护工作以来,实现了28年零违章、零违纪、零事故,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铁路工匠等荣誉。
“人要成长,就要勇敢面对困难,笑对冰雪,像磨刀石一样不断打磨自己。”秋日的海南,天高气爽,在海口综合维修段一间教室里,全国劳动模范、“王xx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信号工王xx说。
这句话后,藏着他不断前进的密码。
敢于求索,学业务没有捷径
王xx出生于1976年冬天,父母期望他能够笑对冰雪,所以取名笑冰。
28年前,王xx从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在当时的张家界电务段工作。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我就想成为一名业务过硬的信号工。看到自己和老职工的业务差距,我非常焦急,就拿起书本使劲读。”王xx对此记忆犹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25岁,他成了段里最年轻的工长之一;32岁,他成了段里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2006年,张家界电务段整合到怀化电务段,王xx接触的业务由6502电气集中联锁变成计算机联锁,这是一场全新的考验。他自学各种新技术,时常熬夜看书,有时夜深了还在实训基地自练本领。
“我经常见到凌晨3点的月光。”如今,王xx常常和学员们分享这段经历,告诉大家学业务没有捷径,只有勤奋方能铺就坦途。
2011年,王xx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职业技能竞赛车站与区间信号机项目中获得全能冠军。
2012年,王xx由湘西转战海南。海南环岛高铁新投用的技术装备又成了新的挑战,为此,他从零开始,认真钻研,虚心求教,自学列控、调度集中系统等高铁技术,又一次搬走了拦路石。
学习的最终目在于运用,王xx善于总结经验,梳理出检修作业“流程清”、故障处理“一手精”工作法,提炼总结的ZYJ7高铁道岔启动故障电机感应小电压法、ZYJ7高铁道岔混线故障五步法等,在一线得到广泛使用。
勇于担当,把好施工安全关
海南的正午,骄阳似火。
2015年,在海南环岛高铁西段建设中,海口站需进行多次改造施工,难度大、情况复杂。王xx一头扎进施工现场,一边查阅站场资料,学习施工标准,一边加强施工现场盯控,把好施工工艺关、质量关。他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渗出一片片白色的汗碱。
在一次施工中,一架信号机灯泡断丝报警两秒,王xx一再试验、分析,终于查明原因——新安装的计算机电缆插头接触不良,他马上利用“天窗”时间消除了安全隐患。
蔚蓝的海南岛历来备受关注,一条条银龙持续助推海岛经济不断腾飞。
多年来,王xx和同事们肩负使命,在漫长枯燥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在急难险重的任务前勇于担当,做忠于职守的海岛守路人。
据不完全统计,王xx参加高铁列控系统改造、海口南站计算机监测施工等中修、大修、站场改造施工100余次,认真执行标准化作业,保证施工质量工艺,安全优质完成每一次任务。
28年零违章、零违纪、零事故,这是他在一次次检验中交出的答卷,也是对他坚守职责的最好诠释。
直面风霜,消除故障快准狠
2013年,海口站轨道电压偶有瞬间下降情况。王xx第一时间跑到现场,经过仔细检查,他发现只有操作道岔时才会有此情况发生。
隐患不能过夜!王xx头顶星光,连夜查找隐患。他使用排除法,一组组地操作道岔,终于发现第3组道岔有个开口销存有瞬间短路的隐患。
“查找隐患就像数学考试,处理一个个疑难杂症就如同学生时代解决一道道复杂的数学题,这是成就感很强的一件事!”王xx说。
工作中,他思考最多的是设备如何能不出故障、出了故障如何最快修复。为此,他坚持在执行信号设备检修作业标准和提升信号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能力上双管齐下,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xx工作法”。
独木不成林,一人不为众。王xx注重发挥劳模示范作用,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传授给同事和青工。2018年,他负责信号专业人员脱产轮训工作,担任故障处理和检修作业的指导老师,经他培训的学员在技能鉴定和实作考试中合格率达到100%。2019年,他所在的海口综合维修段率先推行“工电供”维修一体化改革,他负责工务、供电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为多专业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他还坚持对新入职大学毕业生进行业务培训,带他们参加各种施工、练功实训,不少青工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王xx共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路技术能手13名、高级技师12名、技师33名。他多次参与多种教材编写,被广州局集团公司聘为兼职教师,被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客座专家。
笑对冰雪,直面风霜
敢于求索,勇于担当
王xx不断向着
更高、更远的目标攀登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
辛勤的汗水加上深入的思考
可以让一个人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整理的铁路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