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1篇)

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1篇)

时间:2022-09-21 09:56:52编辑:傅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11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大同风俗之旺火

  文|石鸣宇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山西大同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炭与当地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煤炭早在古时候就已“潜伏”进当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便是一项和煤炭有关的风俗。

  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用大块的煤炭垒成一座“小宝塔”,里面放柴,外面穿上“五色纸”所制的新衣“旺火罩”,最后贴上一句写有祝福的红纸,美其名日“旺火”。看着如此庞大的“黑色山峰”,总会迫不及待地想让火神与之共舞,但还不到时候,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常想趁他人不注意时给点了。在旺火准备完毕后,院中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寂静,常常连一阵风吹草动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等待的这一段时间仿佛格外的久,一分钟都快有一个星期那么长。眼巴巴地看着“黑山”却不能点燃,如同饿了数月的人看见桌上的面包却不能吃一样。

  积雪平铺在院中各个角落,有十厘米左右厚,松软得看起来像堆积的白砂糖,在皎洁的月光照射下,雪花泛起点点银光,又宛如晶莹剔透的钻石颗粒一般。就在午夜十二点时,四周忽然便炮齐鸣,响彻云霄。人们将旺火点燃,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射出来,既御寒,又壮观,加上色彩艳丽的花炮作陪衬,真是一场“视觉盛宴”。大人孩子们围着旺火正转三圈寓意顺顺利利,倒转三圈寓意霉运坏事越滚越远。转圈时,女主人将提前蒸好的“花馍馍”扎在筷子上用旺火烤一烤再分吃,寓意祛病祛灾。家中男女老少皆要烤火,以图“旺节冲天”。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走街串巷,对每家的旺火“指指点点”,据说哪家的旺火烧的最旺,来年这家便最有福气。

  大同过年的习俗还有很多,远不只这些,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祝愿人们能平平安安,快乐幸福地生活。

  篇二: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蒸花馍

  镇海区澥浦中心学校六(5)班熊俊涵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山西忻州,忻州有很多有趣、好玩的风俗习惯。

  过春节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蒸花馍。精致美观的花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过年,当地的孩子过十二岁生日,结婚办喜事都要蒸花馍,图个吉利。花馍能够捏成各种形状的,十二生肖、各种花鸟等,应有尽有,连工艺复杂的龙凤都能捏出来。一个花馍,简直算得上是一件艺术品。

  我过十二岁生日时,奶奶说要送给我一份厚礼。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来到厨房。到底要做什么呢?在我一再追问下,奶奶最终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发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劲揉搓,不一会儿就揉出了一个大面团。“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裂开,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边点了点头。揉了好长时间,奶奶将大面团切成几小块,又娴熟地揉搓起来。我询问奶奶要做什么样子的,奶奶想了会儿,说:“做十二生肖!”她拽了一点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细,最终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粘上黑豆,一条小蛇便做了出来,栩栩如生。之后,奶奶又揪了稍大一点的面团,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状,轻轻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中间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脚,再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我高兴地拍起掌来!

  后来,我还听奶奶说,“鱼”指五谷丰登,“龙”指时运亨通,“莲”指喜气迎门……“花馍”,这种民间艺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追求,我们不该让它失传,应当永久保留下来。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研究,把它发扬光大!

  篇三: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中国有“一百年文明看上海,五百年文明看北京,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说法。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山西省民间流传的一种习俗——开锁。这风俗主要流行于山西省农村。

  我已经十二岁了,奶奶却把我当成一两岁的小孩儿宠着,我很纳闷,我都这么大了都成小大人了啊,奶奶还这样宠着我。奶奶却说:“你还没有长大,还是个孩子,你还没有打开心中的一把锁。你还没过十二岁生日呢!”。我在心中给自己打了一个问号,什么叫心中的一把锁呢。于是我带着疑问就去问爸爸。爸爸去却故意卖关子说:“等你过十二岁生日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我带着疑问左盼右盼,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的十二岁生日!这一天,窗户上贴满了窗花,院子里贴了对联,挂了彩旗,对联上的内容大多是学业有成,身体健康之类的。到了中午十二点,奶奶给我脖子上挂了包满十二层红布的锁链,一层红布代表一年,还给我头上盖了一条红头盖。院子当中摆上了贡桌,贡桌上摆满了水果面食。然后奶奶点香要我与他一起磕头,磕完头接下来便是开锁仪式了。奶奶把钥匙交给我,让我打开挂在脖子上的那把锁,嘴里还念念有词:“一开聪明伶俐,二开学业有成,三开满堂富贵!”等词。最后一项便是吹蜡烛,吹蜡烛之前我还许了一个愿望。整个开锁过程我是既紧紧张又开心,我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也解开了心中的那一把锁。

  通过开锁,从而使我对这一传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实开锁就是从小孩儿变成小大人了,也包含了家人对我的祝福与期盼,希望我为梦想努力,加油,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篇四: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到传统节日,祖国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我的老家是山西省清徐县,那里最让我期待的节日,就是正月十四开始的“闹红火”啦。元宵佳节,县城里彩旗飘扬,鼓乐阵阵,闹红火的人们穿着表演的盛装,个个精神抖擞,白天我们可以看到表演的“背铁棍”“扭秧歌”“舞狮龙”……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从第一社起鼓相迎,一路行来,一路欢笑,好不热闹。到了晚上,各个单位,企业,家庭,门口都会摆放寓意年年兴旺,财源滚滚的“旺火”,“旺火”是由很多层蜂窝煤,从大到小摆起的塔型,晚上点起来,红彤彤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大红灯笼,哪家火烧的越旺就代表来年越来越兴隆。因为正月十四来看县城里焰火的人太多,以至于主要街道水泄不通,车都别想开起来,大家只能步行出门,马路两侧都是各式各样的彩灯,一路走来,也不会寂寞。

  晚上八点的东湖,早已经架起了造型各异的烟火,吉时一到,焰火燃放四起,黑蓝的天空上绽放出一大朵一大朵的花……有时还会有吉祥的字,有动物的造型,特别壮观。东湖两侧还会有瀑布一样的流星烟花,燃放的那一刻开始,整个湖面瞬间变得明亮起来,犹如白天一般。我觉得,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焰火结束,我们的身上,头上全是焰火落下来的土和灰尘,回家必定要好好清洗一番。

  清徐焰火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今年十一,清徐还举办了“国际音乐焰火节”,来自世界很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参演,让清徐民间焰火活动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朋友们,你愿意来我的家乡看焰火吗?

  篇五: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余文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要过年了,大家都非常开心,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过年,不论我们有多忙,都要回家看望长辈。我的家乡在山西,过年的风俗有许多,其中最让我们开心的就是“吃”。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吃着汤圆和饺子。汤圆有橘子味儿,芒果味儿和芝麻味儿……咬一口,一股清香流出来,充满整个口腔。

  汤圆虽然好吃,但更令我期待的还是吃饺子!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而且在家乡,还要在其中的一个饺子里放上一枚干净的硬币。谁吃到这个饺子,就代表着来年会交好运。为了吃到这个“福气饺子”,我是煞费苦心——用了外形分辨法、点名点将法、吸铁石探测法……每次都要吃平时饭量的好几倍。付出总有回报,包有硬币的福气饺子最终被我吃到了。拿着闪闪发光的硬币,畅想着来年的好运气,我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

  除了元宵和饺子,家乡的春节还必须吃鱼、豆芽、鸡和面条。吃鱼,代表年年有鱼;豆芽和鸡肉分别代表吉祥、如意;吃面条代表着家人长寿平安……

  我们还会在春节放鞭炮、贴春联、点旺火、看舞狮,赶大集,迎喜神,这都是春节的极大乐趣。

  凉风习习,我们在欢声笑语和声声祝福中结束春节,我希望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篇六: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龙抬头

  作者:郗柯

  二月,这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季节,正直春分,既有淅淅沥沥的春雨,也有柔情似水的春风,而在这一个温柔的月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节日。

  “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个问头的月份之中,有一个名为“龙抬头”的节日,这虽然并不是一个法定的节假日,但在我的心中,仍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地位。

  “儿子,快起来里头了。”才刚刚八点半,我的妈妈就讲我从美好的梦境中给唤醒了,“哎呀,大早上的,理个什么头呀?”我的心情十分不悦,这好好的,妈妈怎么就叫我起来了呢?“今天可是“二月二,龙抬头”!”“哦!”这时的我终于缓过神来,收拾好了衣服,跟着妈妈,上了街。

  来到了理发店,里面就好像是一座巨大的乱成一团的蚂蚁窝。果然,不出我所料,理发店真是人满为患呀!我和妈妈,只好坐在了店里事先准备好的椅子上,妈妈和比人唠起了家常,而我则想起了“龙抬头”这个民间独特节日的由来。

  说到这“龙抬头”呀,可是大有来头,在传说中,农历的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仅仅是在我的家乡——山西,这个几日便已经流传广泛的一个不成节日的节日了,老百姓们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而农村则是剃头,寓意去掉往日的秽气,从而迎接来年的兴旺,一般农村,过这个“龙抬头”不仅仅是要剃头这么简单的,同事也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麻花、煎饼。

  “孩子,孩子!”理发店叔叔的声音把我的思绪给拉了回来,我赶忙坐到了理发的椅子上,叔叔帮我围好围布,理发在这一刻便开始了。

  “龙抬头”的理发并不像平常理发一样。它又名“剃头”,有许多讲究,比如不可以留太长,这样秽气去得不够彻底,来年的福气也就淡了许多,理完了头,我到处找妈妈,却不见妈妈的身影。“孩子,***妈在那边呢!”顺着叔叔的手指看去,我发现妈妈也在里头,奇怪了,难道大人也要剃“喜头”不成?见到我不解的目光,一旁的奶奶悠悠地开口了,“大人理发,寓意辞旧迎新,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我心中的疑惑这才解开。

  这就是山西剃“喜头”的习俗了,不过这只是山西“龙抬头”习俗的冰山一角罢了,更多有趣的习俗尽在等着你们的探索。

  篇七: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蒸花馍

  我的家乡山西忻州过春节的时候,有很多习俗,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项——蒸花馍。花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过年,小孩子过十二岁生日,结婚办喜事都要蒸花馍。花馍可以捏成不同样子的,十二生肖,各种花鸟,技艺高的连龙凤都能捏出来,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艺术品。

  我过十二岁生日时,奶奶要送给我一份厚礼,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来到厨房,到底要做什么呢?我一再追问下,奶奶终于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发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劲揉搓,不一会儿就揉出了一个大面团。奶奶还说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裂开,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边点了点头。揉了好长时间,奶奶将大面团切成几小块,又开始揉起来,我询问奶奶要做什么样子的,奶奶想了会儿说要做十二生肖。奶奶拽了一点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细,最后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粘上黑豆,一条小蛇便做了出来。接着,奶奶又揪了稍大一点的面团,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状,轻轻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中间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脚,再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我高兴地拍起掌来!

  后来我了解到,“鱼”指五谷丰登、“龙”指时运亨通、“莲”指喜气迎门。“花馍”这种艺术我们不应该让它失传,应该永久保留下来,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去研究,去把它发扬光大!

  篇八: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张子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饺子,吃饺子时还要鸣放鞭炮;厦门的人们元旦出门前还要用素果祭神;苏州的人们元旦一早开门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级”。而我,还是最喜欢我们家乡的习俗——捣年糕。

  还记得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一次捣年糕。那天过年,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乡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我们这里要去哪里呀?”

  爷爷笑着告诉我:“我们去捣年糕!”

  当时我全然不知捣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怀着疑惑和好奇,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一个跟寺庙似的地方,爷爷告诉我这是祠堂。

  来到门口,就看见围了一堆人,我从人群里往前挤,挤到最前面,终于看到了:一个人拿着大锤子往一个放在有凹面的大石头上的米团用力一打,紧接着又有人快速伸过蘸过水的手把米团一翻个儿,拿着大锤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团翻个儿…………

  看到这场景,我生怕他们配合不好那个大锤子打到另一个人手上。

  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捣年糕。于是我与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们力气小极了,连那锤子也拿不起来。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糕。年糕端上来,冒着热气,我拿了一个,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软糯,香气在口中四溢。

  我爱我家乡的风俗,更爱我的家乡。

  篇九: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国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南北东西跨度很大,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风俗,我最想给大家介绍家乡的庙会。

  我的家乡是山西省长治市(晋东南地区),这里生活着80多万长治人(潞州区)。从每年的春季农历二月开始,市区附近的好多村子都有固定的日子过庙会,有些村子一年一次,有些村子一年2-3次,一年一次庙会的村子占绝大多数。

  听奶奶说以前每个村子过会,都是在古老的戏台上请戏班来唱戏,有些游街小贩摆摊卖农耕工具、针头线脑什么的。如今经济发展迅速大部分地方都融入了城市,还成了城市的主要地段,庙会这一风俗也跟着经济发展有了很大变化。那些古老的戏台基本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由钢筋水泥混凝土铸就的高大建筑,这些地方就是戏台,现代的灯光效果,舞台设计给剧团增添了高大上的感觉,说到长治的剧种就数上党落子、上党梆子了。当然一些县区的鼓书、秧歌也不错。

  往年这个时候有些村子就该“过会”了,我会跟着奶奶逛,平时宽敞的街道变得拥挤不堪,两边都是卖东西的。只潞城甩饼丸子汤就有七八家,各种各样的小吃是不计其数;卖衣服的,卖鞋子的,还有卖花,花盆的,那叫一个应有尽有啊。“手机贴膜十块一张,钢化膜!……”耳边响起了刺耳的喇叭声,每个摊位都有一个大喇叭。有的放着音乐,图喜庆;有的大喊大叫,招揽顾客;好不红火。

  我跟着奶奶来到了戏台前。戏台上的大花脸嘴里“咿咿呀呀咿咿呀呀”也不知道唱些什么,反正我是一句也听不懂,在台下看戏的也都是些年龄很大的老年人,我们溜了一圈就出来了。刚出戏台的那条街有很多的儿童游乐设施,蹦蹦床,摇摇车,充气蹦床……小孩子玩得,不亦乐乎!一阵接一阵的烤羊肉串味道飘过来,我闻着直咽口水,我和奶奶来到一家人最多的烤羊肉串摊前面,点了50块钱羊肉串,我满心期待着那肉串在烤串师傅手里变熟。上火了,抹油、翻个儿、再抹油……眼睛都没离开过。过了十几分钟,串可算烤好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连吃了十几串,才安抚住我自己这张嘴。坐在小椅子上边吃边看着挤来挤去的人们,好不快活。

  这样的庙会每年有很多次,我每次都乐不思蜀。

  篇十: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我的家乡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它独具特色,蕴含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大同市。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家乡的传统节日——“腊八节”。

  腊八这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们一家人便都早早地起床准备做腊八粥。说起这腊八粥的做法,倒是颇为讲究,八种主料,八种辅料,以与腊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

  我把泡了一晚上的豆子放入锅里,加好水,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的世界,花花绿绿,还散发着微微的豆香。半小时后,豆子软了,我又把汇米,薏米,黄米放入锅中。妈妈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内马上就翻腾起来,之后她将锅盖盖好便离去了,可我依旧对锅中的腊八粥十分感兴趣,耐心的等待。

  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上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把妈妈拉过来,待她揭开锅盖,我便迫不及待地看向锅中,之前煮粥蓄满的水几乎消失殆尽了,搅和在一起的米粒时不时冒出一个个小气果,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却浮到上面,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

  “粥好了”妈妈话音未落,我已经端着碗筷站在妈妈旁边。舀一勺放入嘴里,粥煮的烂烂的,不用嚼,还透着一丝滑爽,很快就融化了,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让人流连忘返。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的,冬日的寒没,一扫而光。同时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喜悦和美好期盼,更预示着来年变得越来越好!

  篇十一: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

  大阳的除夕

  文|赵泽豪

  过年啦!过年啦!随着除夕的脚步临近,大阳镇也越来越热闹了。

  早晨,天还没亮,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了起来,急急忙忙地就把早准备好了的松树枝搭成了篝火的样子,点起了火,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吃过早饭后,小孩子们也都穿上了新衣服,蹦蹦跳跳地跟在大人后面,坐上了前往大阳古镇的公交车。

  大阳古镇真热闹,各种小贩都摆出了摊,有卖年画的,有卖春联的,还有卖小挂件的,可谓是应有尽有。

  古镇不仅有卖东西的,还有好多表演的,如划旱船、踩高跷、老汉推车等等,你想看什么就有什么。

  到了中午,人们都饿了;于是,馔面馆便成了人气最旺的“景点”。鲜美的食材加上有劲道的面条,再倒上点山西老陈醋,啧啧啧,别提有多美味了!

  到了下午,古镇里的人就没多少了,小贩和表演的人都回到了家,准备起了年夜饭。年夜饭吃什么?毫无疑问,当然非饺子莫属了。

  到了晚上,小孩子们根本就不吃年夜饭,早早的就跑了出来,点燃了电子烟花棒,边跑边放。

  八点,老人们都打开了电视机,看起了春晚;而小年轻人呢,也打开了手机,时刻准备着抢红包。

  十二点到了,大人小孩儿都跪在香炉前磕了头,沉沉地睡了;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静静地等待着香烧完。

  虽然大阳镇是一个偏远而贫穷的地方,过年的气氛一点也不比城市差。

  在这里,我希望大阳镇的除夕会更加热闹,好玩。

  上面这些就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山西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