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假文盲的作文500字(精选3篇)

假文盲的作文500字(精选3篇)

时间:2022-09-09 11:29:02编辑:傅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假文盲的作文500字3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假文盲的作文

  我一直以为这个世界非常美好、和谐,但看了漫画——《假文盲》后,才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急着回家。在拥挤的车站,妇女终于找到了“母子上车”处的标牌。可是,在哪儿却站着四个大男人!“难道他们是假文盲?”妇女十分疑惑。

  第一个人挺着大肚子,穿着貂毛大衣,把手放在口袋里,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第二个人带着暖和的帽子,穿着修身大衣,闭着眼睛,应该是个经理;第三个人穿得像企鹅一样,一双擦得油亮的皮鞋闪着光,不像是没文化的人;第四个人刚从一家饭店美餐一顿后出来,带着口罩,肯定是个有钱人。

  他们四个人对那对母子不理不睬,那个妇女只好无奈地站在一旁,刺骨的寒风吹着,冷得打哆嗦。

  那四个人都是文盲吗?不,他们是“假文盲”。看他们的穿衣着装,应该都是有文化的人,不可能不认识字。他们只想从这获得上车的方便,但让该享受这个待遇的母子站在一边。人们常说“没文化真可怕”。知识上的文盲可怕,但道德上的文盲更可怕!这种没有同情心和公德心的人,就算有文化又有什么用?

  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事。

  公园里,无视示牌,随意踩踏小草;人行道上,无视“爱护环境”,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公交车上,无视“爱心座”的标志,占用特殊乘客的座位;图书馆里,无视“爱护书本”的提示,让书本破损……

  但愿漫画上的一幕,不会再在生活中发生了。

  上面的这些是好作文网小编专门整理的假文盲的作文500字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二:假文盲的作文

  着名漫画家华君武曾画过一幅漫画,使我看了一次就记忆深刻,这幅漫画深刻的揭露了那些不讲道德,只图自己一时方便的人。

  候车室里,人山人海,队伍像一条长龙涌了过来,显然,大家是在排队买票然后上车的。一位妇女却抱着孩子手足无措、焦急地望着。在拥挤的人群中,她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母子上车队”,妇女急急忙忙地赶过来,意想不到的是,那标志牌下早已站了四个人。他们对牌上的几个字视而不见,对这对母子也是不理不睬,那对母子只好无奈地站在一旁。

  他们四个真的是文盲不识字吗?不,他们是故意站到这里,他们自认为很聪明,想着,这里人这么少,为什么还要跑到那里排那么长的队呢?这样不是一举两得吗?又方便,又快捷。但是,他们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不对的。他们不但装“假文盲”,而且看到一对母子还不让路,不禁使我们感到寒酸。为了一时的方便,快捷,他们这样做值得吗?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同情心和最起码的道德意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假文盲”也是常见的。

  例如:在公园里无视警示牌,随意踩踏小草。在公共场所吸烟。在图书馆里大声喧哗。在公共汽车上不给老人让座。在路上随地乱扔垃圾,乱吐痰等……

  这些都是缺乏道德意识的“假文盲”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我们要增强我们的道德意识,希望漫画上的一幕不要在现实生活中再次发生。

  在此,我希望社会上的“假文盲”越来越少,也希望大家别学习那些不道德的人。

  篇三:假文盲的作文

  “文盲”一词,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同时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在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宁愿当“文盲”。今天,我在五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上看到一幅叫做《假文盲》的漫画,让我陷入了沉思。

  画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一个寒冷的早上,北风呼啸。在公交车站的站点,立着一个十分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母子上车处”,这五个大字非常的耀眼。而在牌子下面的通道上,却有四个身强体壮,穿着亮丽的大男人在那儿等车。他们一个个面无表情,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并不知道自己应该站在那里。把本享有这项权利的一位抱着婴儿的年轻妇女挤在一旁。

  在“母子上车处”等车的四个大男人中,第一个身穿大衣,裤子和鞋都十分讲究;第二个身穿大衣,头戴大棉帽,两手插进兜里;第三个人身穿羽绒服,带着一副眼镜;第四个人身穿一件皮大衣,脚上穿着一双闪闪发光的皮鞋,带着口罩。

  “母子上车处”是一个先的位置,这是社会关爱儿童和妇女的良好表现。他们一个个看上去非常的绅士,但他们的内心却丑陋无比。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尊老爱幼这个成语的真正的含义。

  在社会中,还有许多破坏风气的人,在大街小巷里,有许多垃圾桶,上面都有分类的标志。可是,人们不是把垃圾人在垃圾桶里,而是在垃圾桶旁边、还有,在草地上大多都有“不要践踏草坪”的标语,可人们就当没见,仍旧去践踏草坪,因为他们都是“假文盲”,所以我们不要学他们,要做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

  上面的这些是摘抄网小编专门整理的假文盲的作文500字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