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就地过年作文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互联网下温情的距离
吴雨霜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对它的告别方式也同样非凡。
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体先于个人”的口号在抗击疫情的过程里贯穿始终。疫情肆虐时,我们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成为了唯一的经济正增长体;疫情缓和后,面临春节这一人口大流动的挑战性时刻,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政策,顺利渡过难关。
从去年春节到今年春节,无疑是全国人民最具“社会参与感”的一个时间段。当病毒汹涌来袭,全国人民自觉居家隔离时,能够通过媒体、网络了解抗疫实情并发出自己的声音,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力量”是具象化的。你或许能在医护人员晒出的手写祝福中找到自己的字迹,或许能在加油视频中听到自己的声音,众多捐赠的医疗物资中,或许就有你贡献的或多或少的财力……当年底疫情余波未平,“打工人”的新梗在网络爆火,激发了个体原子化社会中个人对群体归属的呼唤与共鸣,其中蕴含的更是亿万人民在后疫情时代为经济复苏的奋斗精神。当你也随大众喊出一声“打工人,人上人”,其根本也是一种社会氛围向好下的乐观主义。当新年伊始,“就地过年”的政策发布,人们依然能够通过互联网找到归属和共鸣。听到“拼单式”过年、“云激励”学习、“扫码式”逛商场、“云端式”聚会等一系列后疫情时代下催生出的新颖词汇,想必每个人都能在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独特体验的一番画面。
因为互联网,中国人民关于春节的共同记忆由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每年必被问到的话题、从流量“制造者”变为流量“收割机”的春晚增添了不少新鲜内容。虽然现实距离相隔甚远,但心的距离始终相近。
虽然互联网这一新兴且发展迅猛的产物常常受人诟病,但我们能发现,在过去这一年间,无论是学习、救援、与外界联系,所有的活动都必须依靠互联网。在社会分工化原子化的趋势下,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社会参与感和群体归属感,是我们必须接受并加以利用的方面。
互联网与传统的结合是今年就地过年的基本特征,这一次成功结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更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温情。这次的经验也始终值得后世借鉴,正如曲道奎所言,“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
科技化社会并不无情,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学会利用,同样能够温情脉脉。
“云”中谁寄年味来
唐雪滢
这个春节,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没有鞭炮声震天响,没有令人激动的长途旅行,甚至还有一亿多人,没有相聚和团圆。有人说,这几年年味越来越淡,今年更是完全感受不到年味的气息。好像在我们的印象中,过年就是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吃顿年夜饭,大年三十晚上一起看春晚,小孩子领红包,再走个亲戚,一个也不能少。但如今,“特殊的敌人”牵制了我们的脚步,我们选择了就地过年。
但就地过年,我们的年味其实并未消减,只不过,不在身边,而在“云端”。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年味,是曾经感受不到的温暖的春节。
现如今,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通信网络遍布全球,我们虽自己留下就地过年,但网上有了更多和我们一起过年的朋友们。新年来临之际的互相祝福;零点钟声敲响时,屏幕上洋溢着无尽喜悦的准点祝愿;在手机应用中收到红包的激动与兴奋。这样的春节,明明还是活的,大家也乐意去享受。除此之外,各大主流app上的内容也随之更新,“读书”“运动”等有益内容也逐渐增多,让以前传统的春节变成了知识的春节,健康的春节,这是今年过年带给我们的、与众不同的年味。
如此观之,年味也还是浓的,只不过需要乘上时代的快车,自己去创造。
春节期间,一个小伙子的年货受到了大家的点赞和羡慕。他收到了50箱来自父母的年货,里面有过年标志性的香肠腊肉,有家乡的食材和味道,几十箱沉甸甸的年货,包裹着父母沉甸甸的爱。父母又何尝不想念远在他乡的孩子呢?但他的父母用了最现代的方式表达了最纯粹、最质朴的牵挂,与相隔千里的孩子“云”上相聚,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更多的人喜欢用微信红包拜年,用视频聊天见面。身虽隔万水千山,心仍在“云”上团圆。
这是今年的春节。虽然特别,但从不缺少欢笑与眼泪。我们在新时代用这种方式相会,我们过的是新年,也是“心”年。
“云”中谁寄年味来?站在时代“云端”,年味自然而来。
寒冬居家,不落春华
马静涵
冬去春来,一如往常,然而今年的春节,因为“就地过年”的号召而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不论是数以百万计的读书备考话题的讨论,还是电商平台的热火朝天,亦或是云端聚会团年的风潮,无一不说明虽然疫情防控促使我们就地过年,但是地域的限制并未削弱今年的春节味。即使我们受到限制,我们也可以在限制中寻找到光芒。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春节期间本地旅游与电影行业成为热点。正如“社会不但需要果蔬与药材,却也一样迫切地需要蔷薇与地丁”所说,娱乐的需要使得本地资源被人们发掘出来。即使是活动范围受限,他们也可以找到乐趣。北京的紫禁城、武汉的热干面、苏州的园林、成都的熊猫……春节七天,即使没有南船北马的游览,本地的风光也是亮点。
与此同时,限制并不一定是我们寻找光芒的阻碍,它也可能为我们提供新的契机。霍金曾引用《哈姆雷特》说:“我即使被关在果壳里,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对他而言,他身患病症的阻碍并没有阻止他在物理学领域取得突出的贡献。而这一次“就地过年”的号召,也在限制的同时给予了我们发现之前不曾注意的亮点的机会。“就地过年”促使我们将视线集中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小片土地上,我们也许会有更多时间在家里和家人一同聊天、享受家庭的温暖;也许会有更多可能在大街小巷中偶遇一款精致的小食;又也许会有更多机会重新观览所在的城市,从不同的角度看见它别样美丽的风光……“就地过年”,看似一道令人扫兴的号召,实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也是一次体会不一样的春节味的大好机会。
王尔德说过:“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身受限制陷于泥淖,也并不妨碍我们仰观星辰流转,甚而有时,在阴沟里没有了其它光源,星光在我们眼里会更加明亮。
“就地过年”,诚然限制了我们的行动,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春节味,增添一抹新的亮色。
寒冬年节,九州居家。虽行弗远,不落春华。
仪式之“式”与仪式之“感”
邓昕怡
不能回家过年,是安全防控的硬指标;就地过年,则是一脉相传的文化情结。虽然缺少了传统意义上合家团聚的仪式,但多种新形式下的春节依然不乏外在仪式的共鸣,同样也充满了满满的年味。
科技的迅速发展打通了家与家的最后距离。即使身处大洋彼岸,也依旧能通过一方屏幕端详亲人的面庞。“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快递行业在春节期间也马不停蹄地奔波。家乡里最留念的那道菜,那股味儿,也因他们,让家的味道浓郁了冷清的房间。不仅如此,受欢迎的短视频博主、网站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一起健身”“一起看春晚”等多种仪式,让每一个在外过年的人体验新春节,参与新活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也在多方因素的推动下,重新焕发鲜活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就地过年为春节注入时代颜色,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但仪式虽多,并不代表就具有真正的年味了。只有仪式,而没有内涵的春节则会陷入空核的漩涡。春节从本质上来讲,不是空间距离拉近的时机,而是心与家相连的节日。我们对春节的期盼是温暖与爱意的向往,是热闹包围下卸下了疲惫后放松的心。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赚足了观众的笑与眼泪。而这部电影刚好也包含了这些元素。李焕英对女儿的陪伴与照料,影射着我们每个人与母亲之间的过往;缝裤子这些微小的细节,象征着每个母亲无私的付出。通过这些,我们都能切身体会到被爱意与温暖包围的感动。在电影院里,和大家一起笑,一起哭,何尝不是一种热闹?在那一刻里,大家都不孤单,因为明白心与家的距离从未遥远,而自己身后永远有人等待。当哭过与笑过之后,便能体会到舒心与放松的状态。
因此,就地过年不仅丰富了春节的仪式,同样也兼具情感内核。仪式之“式”让春节不迷失于外表的流俗,仪式之“感”让春节不陷入空核的漩涡。
不一样的春节味,是形式与内涵的统一,也是科技与温情的联结。
上面的这些是摘抄网小编专门整理的就地过年作文议论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