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精选5篇)

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22-08-01 13:32:15编辑:傅莹

  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约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

  草萤有耀终非火红尘有幸识丹青

  肖婷

  “创新”遇上“传承”,是川端康成发现海棠花未眠,还是世人亵玩本该远观的清莲?

  湖南卫视大型民歌竞唱“春天花会开”节目中恰上演了“传承”与“创新”的碰撞——MTIK月队改编了经典音乐作品《鸿雁》引发热议。听众观点不一,表示“喜欢”与称“离谱”者皆有之。对此,职业歌手谭维维说:“我们不能为了创作而创作。”一曲《鸿雁》,便成为了当下社会热潮的缩影:自我创作融合经典,个性创新接手传承。

  “为了创作而创作”的作品,显然,是”炒作”而称不上“创新”。而或许灵感迸发的火花,或许对经典发于内心的热爱使然,才称得上“创新”。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是白居易在《方言无首》中的感言。诚哉斯言,萤火虫虽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却终究不是灯火,荷叶上的露珠虽圆润晶莹,却也不是珍珠。纵然一时惹人光鲜,也终会消弭——“炒作”这是如今网络流行歌曲,也不只是歌曲的大规模现象。它们披上“致经典”,“创意改编”“传承经典”的羽衣在大街小巷肆意穿行,借一点水军的声势登上艺术殿堂,而终是流行得一时,待得利者赚得盆满钵满后,鲜亮的羽衣也被一根根拔去,暴露真目:单调统一的节奏,无内涵而乏味的填词。最终也只有真正热爱经典的听众味同嚼蜡。这样经不住时间的流行歌曲,又怎称得上“创新”?怎实现“传承”?

  “素尺无缘知锦绣,红尘有幸识丹青”,网络作家阿堵如是说。是的,素白布匹无缘知锦绣繁华,遇得妙笔丹青方见红尘之幸运。当经典被时代的快脚步遗忘,“创新”也该作一笔“丹青”——传承经典。火遍全网的“上戏416女团”以京剧戏腔翻唱古风歌曲,女孩们说,并没有对京剧本身作任何改编,只是在古风歌曲中加入了京剧戏腔,真正改造的其实是流行歌曲。是炒作还是创新?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认为:“如果女孩们在艺术语汇,艺术表达,艺术传播上都没有提供新鲜元素却标榜创新,那么可以称其为炒作。但她们在坚守京剧本体的前提下,创新了京剧的传播方式,融入了时代审美和情感,有效延展了传统艺术的舞台。”事实确实如此,女孩们凭借出色而专业的戏腔,以“让更多人感受京剧之美”为梦,激发了更多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对京剧艺术的向往,对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到了积极正向作用。此般翻唱。便称得上为传承经典作“丹青”的创新。这样为经典传承拨云雾,为人们指引传承经典道路的“创新”正是所谓“好的创新”。

  “传承”遇见“创新”,其融合碰撞,当是川端康成凌晨四点醒来,偶然发现海棠花未眠,最美不过恰好;当是“红尘识丹青”,何其有幸。

  篇二: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

  春天花会开

  虞诗彤

  春和景明,玉兰吐蕊。

  春日花开,是顺应自然,依乎天理之事。几亿年来如此,这是花的传承;然天下花极多极繁,每日每月每年之花开各有不同,富于生物多样性,这又是花的创新。

  花为什么要开?是为了美观吗?不,是为了繁衍后代。我们为什么要传承?这不算复古吗?不算,这是对文明的接续。

  泱泱中华,巍巍华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像是黑夜里骤然爆出的一颗星,璀璨耀眼,迸出黎明的金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诗之豪迈;“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这是宋词之婉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是元曲之唯美;“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这是明清小说之辛辣……更有安溪柳编的精美细致、榆林泥塑的生动可爱、绥德石雕的惟妙惟俏。这样的文化瑰宝,我们又怎么忍心看着它从王冠上堕落?让我们传承这万古长青的优秀文化,绽放那娉婷婀娜的中华文明之花。

  花为什么如此纷繁不同?是为了独特吗?不,是为了不在竞争中被淘汰。我们为什么要创新?这不算数典忘祖吗?不算,这是对文明的发展。

  “闭关锁国”带来的恶果仍历历在目,先烈们用血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不被时代的浪潮淹没,唯有创新这一条道可走,也必须走。只有有创新的花种,才能在灾害来临之际留下火种;只有在发展的文明,才能在泰山崩于前之时面不改色。

  然而,传承了糟粕的花开不了,创新得怪异的花长不大。只传承不创新的花种延续不长远,只创新不传承的花种将迎来灭绝。

  可见,创新和传承并举,传承得当,创新得法,我们才算在乱云飞渡之中把牢了正确方向,才能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古今笑》中《物性之愚》提到“白鹇爱其尾,栖必高枝”,可也正是白鹇对于尾羽的过分爱惜,每逢雨久,栖于高枝不动,终致饿死。传承也是如此。优秀的,美好的,我们自然要传承,但那些“重男轻女”、“八股之风”、“同俗自媚于众”者,我们也要一刀斩断,绝不能搞这样的“文化复辟”。这是在历史长河中早已被拍进深渊的糟粕,是精神的病根,一定要从国民脑中根除。

  谭维维说:“我们不能为了创作而创作。”是的,我们要创新,要发展,可不能乱创新,乱发展,做一些无用功。“国潮”正当时,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明相结合,例如《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文化节目的爆火出圈,无一不印证着创新与传承交融之后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和能量。创新是离不开传承的,言之要有理,要有据,凭空捏造出的空中楼阁终会倒塌,再繁华的表象都遮不住它内心的空虚。以传承为基底,才能盖出一栋好的创新大楼。不开花,再美的花都会失去意义,而不传承,再富有新意的创新都是笑话。

  纵有千古,横有八方,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让传承与创新并举,在这万花齐放之际,奔涌出生命的芬芳。

  篇三: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

  以传承之调,放创新之歌

  季奕辰

  关于传承与创新,有人紧抱传承而拒不创新,有人全力创新而罔顾传承。在我看来,传承与创新是不应该被割裂开来对待的,而应让它们在文化的舞台上相辅相成。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就好比潮水与浪花,光有潮水来去,过于沉寂,只有浪花才能赋予其活力;光浪花翻腾又过于躁动,要伴随着潮起潮涌,才显得沉稳。只有潮水与浪花儿相伴,传承与创新互融,文化艺术的海边才会有绵绵不息的涛声。

  湖南卫视上一曲《鸿雁》的翻新,引起了巨大的舆论浪潮。传承与创新如何做到平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依我来看,想要觅得这种平衡,还需台上的各位与台下的看官共同努力。

  首先,台上人要敢想敢做,台下人要乐于接受。

  若艺术界缺少了创新,何来文艺复兴;若文化界不敢想、不敢做,又何来五四运动?既然有了思考,又有了新思维,就要敢于不断地去尝试。纵使不受欢迎,重头再来就是了,没有什么新事物一开始就会被认同的。像鲁迅、陈独秀这般的英杰不也被戴过“激进派”、“反动派”的大帽子吗?

  作为新时代“传承人”无需害怕那些世俗的眼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才子。同时,看客们也不应太固执,如若只抱着初始的思想,批评一切不合心意的事物,又何来艺术的进步?

  其次,台上人要认真严谨,台下人要理性敏锐。

  创新不是打着新的幌子,侮辱传统,走歪门邪道。于人于己于社会有用的那才叫创新,低俗恶趣味的延伸叫“滥”。创新者应有正确的思想目标,先对传统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新的辉煌。创新的目的是要引导人们向善向美,而不是把人往阴沟里带。

  作为观者也要提高警惕不从众跟风,保持自己的眼光与看法,理性看待创新,既不为邪风推波助澜,也不替大众眼光刷票。

  最后,台上人要认准初心,台下人要用心感受。

  就如同很多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一般,为了创作而创作的批量产品层出不穷。这导致了很多无病呻吟、附庸风雅的假性创作。这种没有内涵的创作,常以新颖的形式博人眼球,但最终无奈于内容空洞,被人们遗弃。真正的创作,发端于有感而发的唯美、唯性情。

  成功的创作往往基于传承,有思想,有深度,就像传统大树上生发的嫩叶,不断焕发生机,才不会被遗忘。观者出于尊重,应该用心欣赏感受,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共鸣。因此,一场传承与创新的交接仪式才够完整。传承就像是远古的回声敲下沉稳的步调,创新即是探索的火炬,洒下激越的火花,而新一代就正当伴着回响,激着火花舞出自己的风采。

  篇四: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

  以传承为基,造创新大厦

  王欣悦

  当下,丰富多元的文化市场令人眼花缭乱,不断迭代的“时尚”似乎在取代“经典”的崇高地位。

  在湖南卫视大型民歌竞唱“春天花会开”节目中,milk乐队改唱了经典音乐作品《鸿雁》。对此,有人表示赞同,但大多数人表示它偏离了经典民歌的主题,而完全沦为博取眼球的跟风之举。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创新好,还是传承好呢?

  17世纪,“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牛顿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的,若此前没有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观测天空,没有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观察天体运动,牛顿又怎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说明,唯有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有了依据,才有了支撑其理论成立的支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承是创新的另一种方式。这就好比一泓清泉有了源头后,顺着坡向前奔流一样,那源头便是传承,创新便是奔涌向前的泉水。诚然,若无传承,何谈创新?

  但是创新,并不是随意、盲目的创新。真正的创新,必须把握神圣经典的精神内核,能够对伟大经典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如果有了这种庄严的态度,那么增添什么新的元素,或者减少什么旧的成分,都是适宜的。像milk乐队改编乐曲那样的博眼球跟风是不可取的。虽然其创新精神值得借鉴,但就如谭维维所说“不能为了创作而创作”,仅仅为迎合大众口味,而将经典作品强行融入现代流行文化,使其掉价,这是可笑的。

  那如何创新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是当今传承与创新的最佳方式。我们既要学会保留历史的精华,也要学会融入新时代的华章,再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灵感,才能使“传承”与“创新”齐飞共进。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托尔斯泰如是说。

  清代有两位书法家,一个叫翁方纲,一个叫刘石庵。翁方纲讲究“笔笔有来历”,处处以虞世南、欧阳询为典范。刘石庵则学习各家之长,然后发展个性,创造了一种丰腴厚重的书体。翁方纲评价刘石庵说:他哪一笔是古人的?刘石庵则反讥翁方纲道:他哪一笔是自己的?书法史证明,翁方纲逊色于刘石庵许多,因为他局限于古人的知识,自始至终都是一昧地传承,而没有自己的一点创新;而刘石庵在传承各家之长的基础上,有属于自我的创新元素。

  高耸的大厦往往建立于完美的基石,就如创新的前提是一个好的传承。传承是建立创新的基石,创新是包含传承的存在。若没有传承,创新则会是无证之词和无稽之谈;若没有创新,传承便是一座锁住人们思想的监狱和无法打破的牢笼。

  篇五: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

  以创新之剪,裁传承之苗

  成名轩

  舒曼曾经说过:“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在湖南卫视大型民歌竞唱节目中,milK乐队改编了经典音乐作品《鸿雁》,引起强烈的反响,听众中有人表示创新得很好,也有人觉得改编得太离谱了。华晨宇认为大胆创意是好事,但要找谁表达方向;谭维维说我们不能为了创作而创作。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由改编歌曲引发的热议。前些时间,某少女偶像团体就因改编经典歌曲《中国功夫》而被网友所唾弃,而这次的事件与先前如出一辙,都是对经典传统的现代化创新,但最后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是对经典进行创新,还是保持它原本的样子传承下去?我认为应该两者兼备。传承给予创新更多的可能,而创新使得传承更加丰富。

  传承与创新其实并不相违。传承经典好比种下一株树苗,而创新便是能修剪枝叶的剪刀。两者应是相相成,相互促进。传承是根本,是本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便是一点一点传承下来的,若是失去了传承的主体,又何谈创新呢?

  那么创新是否一定可行呢?当然不是,创新是一把剪刀,在修剪枝叶的同时也可能将经典这枝树苗破坏掉,这便得不偿失了。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多为一些改编歌曲吸引眼球。正如华晨宇所说:“改编歌曲要大胆创新,也要找准表达方向。”可见创新不能是随意,不能专门为了吸引眼球。创新是要用心的,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将传统从被遗忘的边缘拉回到人们的视线中,让那些已沉寂许久的经典再次发光发热,让传统得到复兴,获得新生,这才是创新!

  天才进行创造,这固然不错,但创造的心灵属于每一个人。就像诗一样,诗词是天才的创造,而诗意属于每一个追求真与美的灵魂。

  政治上有这么一句话,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没错,纵观人类社会每一次向前大迈步,都是创新在背后推动。文艺复兴如此,工业革命如此,现如今更是如此。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握好创新之剪刀,栽好传承之树苗,让其茁壮生长。

  以上是摘抄网网小编精心整理的传承与创新作文800字议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