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做青团作文500字约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提到清明节,我想大家都会想到一种美食——青团。
这个清明节我就跟着外婆学做了青团。外婆先把艾草洗干净,接着把艾草放进沸水里,再放点小苏打,这样能让艾草更加鲜绿,等到颜色变成深绿后就可以捞出了。然后把艾草放进凉水泡一下,捞出来后,挤去多余的水分,把艾草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冷水,充分打碎,形成艾草糊。把糯米粉和少许的淀粉倒入碗中,加入刚打好的艾草糊。和面时将艾草糊分次加入其中,慢慢调整面团的干湿度至适宜,将揉好的面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把剂子搓成丸子状。取一个剂子,用大拇指按压出一个深坑,中间填入馅料,揉捏封口,轻轻搓成圆团,可爱的青团子就做好了。
该蒸青团了,外婆往锅里倒了大半锅水,架上装好的青团,盖上锅盖,便开始蒸了。大约蒸了二十分钟后,厨房里弥漫着蒸气,空气中散发着青团诱人的清香。外婆掀开锅盖,那香味更浓了,沁人心脾。我赶紧凑上前去,瞧那青团个个亮晶晶的,泛着深绿色,哪怕苍翠的大树也比不过它,真舍不得吃它啊!我不禁有点发呆,转眼间,那一个个小青团变成了一张张娃娃的脸,仿佛在说:“小主人,小主人,快来吃啊,我们可好吃了,快来呀……”我一口气吃了三个青团,一边吃,一边笑,我的小肚子也成了一个圆圆的“青团”。
令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疑是美味在眼前。
——题记
今天语文课,老师教我们做青团,做之前,我的脑子里蹦出了各种各样的问号:可以用糖果做吗?原材料是什么啊?可以捏成独角兽的样子吗?伴随着这些奇奇怪怪的小问号,我们开始了。
老师先给我们发了糯米粉,糯米粉要比面粉细很多,摸起来也更加绵滑,除了青团,汤圆、元宵等美食也是用它做的,原来它就是让那些美食变Q弹的“秘密配方啊!接着,老师让我们把糯米粉倒进碗里,与大麦汁以1:1的配方混合。大麦汁是一种绿色的液体,闻起来就像撒了鱼饲料的海苔一样,气味可真怪啊!紧接着,我搅动起碗中的面糊,很快,它们相互拥抱在一起成了一个个小面团。可是,它们干燥又粗糙,根本不能做青团啊,这……很快,老师又给我们拿来了小麦淀粉,加了小麦淀粉后,我的面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宛如湖面般光滑。然后,老师又给了我们肉松和沙拉酱,我把它们搅拌在一起,竟发现他们竟然变成了一个金色的小团子!我从青色小面团中取下一块儿比鸡蛋小些的面团放在手心里,揉成一个小圆球拍扁,拿出一个肉松球放了进去,开始揉成一个小球。班里的一个同学举起了手,原来是他做好了!我也加快速度,终于完成了
回到了家,我把它蒸熟,狠狠地咬了一口,真香啊!我的嘴里有着肉松和沙拉酱的美味气息,还混合着青团的青草香,真是美味!
青团可真是一个美味又可爱的食物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淅淅沥沥的小雨,轻轻洗涤了昨日的风沙,带着湿冷的气息迎来了清明节。
每年的清明时节,浙江人民都要吃青团,今年我也加入了包青团这个队伍中,学习如何包出油绿如玉,软糯香甜的青团子。我根据网上查阅的菜谱,先准备好食材:有郁郁青青的艾草、雪白雪白的糯米粉、白砂糖还有我最爱的红豆沙等等。我先将新鲜的艾草嫩叶放在灶头上煮熟,捞出拧干水再捣成汁,接着把这些汁与糯米粉和在一起,渐渐地,糯米粉从纯白色变成了翠绿色,看起来诱人极了!然后我再把糯米面团分别搓成一个个圆形,像玩橡皮泥一样,左手托着面团,右手的食指伸进面团里,大拇指一边捏着团,一边不停地转动,不一会儿一个像尖顶帽子似的青团皮就做好了。我再往里面塞入豆沙,最后封口,这样一个完整的青团就成功了。
不一会儿,一盘子的青团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拿去蒸,没过多久锅里散发出的艾草清香惹得一屋子人都口水直流。经过不长时间的蒸制,青团终于蒸好了。我等不及青团凉透了,拿起一个一口下去,满嘴都散发着“春天的味道”,青团不甜不腻,不黏牙,艾草的清香仿佛融入了豆沙馅中,散发出悠长的味道。看着大家吃着我包的青团赞不绝口,我不仅享受着美味,更有一股幸福和自豪感。
通过这次制作青团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大家去传承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清明节有很多习俗,比如上山扫墓,纪念去世的亲人,踏青、插柳,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吃最鲜美的青团。青团里面的馅各式各样,有红枣馅、豆沙馅、蛋黄馅等,是不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今天大家就和我一起,跟着老师做一做青团吧。
我们仔细地看着老师,老师先在手套上抹一点植物油,这样手套上不会粘满青团,老师又切了一块小青团,把它放在机器上测到了30克,再用两张薄膜把青团压扁,然后再放进点豆沙馅,最后把薄膜包住青团,捏出个球状,一个青团就做好了。
看着老师做是那么简单,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开始一步一步地按照老师的方法做了起来,做着做着,突然我的手套上越来越粘,手套和青团似502黏胶一样黏在了一起,我赶紧涂了点植物油,捏着捏着,里面的豆沙馅像顽皮的孩子一样逃了出来,我手忙脚乱地终于把第一个青团做好了。等我把最后一个青团做好的时候,我瞟了一眼旁边的丁宇轩,他的手上沾满了青团,看来只能洗手了,真是太尴尬了。
刚才我们还大干一场,现在我们都成了一群小馋猫,趴在桌边虎视眈眈。青团碧绿碧绿,又有艾的清香,小小的青团透着股股清香,看上去更像是一颗透亮的绿松石,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十分有嚼劲,教室里传来了一片欢声笑语。
青青艾叶绿,年年果泛香。这次做青团,既有趣,又让我多学会了一项技能,我还要把自己做的青团分享给家人们吃,希望所有人身体健康。
今天是四月四日清明节,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人们会踏青、祭扫、做青团。
这次清明,我和同学们约好一起做青团。我们一起来到田野边,看见绿油油的一片就激动起来,于是,一窝蜂冲向草地采摘“艾草”。结果,篮子里一会儿工夫就满了。不过,妈妈们一看就笑了,原来我们把一些杂草当艾草割了。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我们采摘的都是正版的“艾草”。采完艾草,我们撸撸袖子洗艾草,紧接着就开始做青团了。妈妈们帮我们把艾草汆水沥干,然后打成艾草泥,接着加入适量糯米粉搅拌均匀,最后我们轮流揉面团。可别小看这个步骤,可费劲了呢!揉完的面团光滑细腻,像一块圆润的翡翠。我们每人扣一小块粉团,选择自己喜欢的馅料,我们的馅料可丰富了,有红豆沙、黑芝麻、咸蛋黄、肉松等。一个接一个,我们做得越发熟练,按扁、加料、收口、搓圆,包得越发起劲,一边做一边咽口水,恨不得直接塞嘴里。最后,一大桌的“绿胖子”诞生了。
此时,锅里的水也翻滚了,妈妈们帮我们把“绿胖子”送进锅炉。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趁着这个时间,我们聊着、笑着、闹着,终于等到开锅了!出锅的青团有精致诱人的,有“不堪入目”的,那场面,像是拆盲盒。看着眼前奇形怪状的青团,我们一点儿也不嫌弃,因为,这是我们用心劳动的成果。
我们感受着软糯的口感,闻着清新的香气,品着七分甜三分苦,想着清已故的亲人和烈士……原来,清明,也可以如此有意义。
清明节我们没去扫墓,没去户外踏青,但我们做了一道美食——青团。
这段时间正是青团最佳的品味时间,也是最佳的制作时间。
青团做起来似乎不难,因为它用不着太多的材料,但其实也很考究。青团的点睛之笔是“艾青”,它长得一点都不出众,没有太多的辨识度,在我看来就像是杂草,但它却成就了美味的青团。
首先便要将这个点睛之笔洗干净,蒸熟,泡点水。这个步骤并没什么难的,难的是揉面,因为是糯米,所以要十分的谨慎,一出错就会翻车。太软太硬都不行,还要有弹性。超大盆的糯米粉马上就要变成团子了。外婆先在中间挖了个坑,然后往里填满热水,果然水量真的很重要。
接下来就是力量活了。要使劲使劲地揉,要揉无数次,水也要倒无数次,想想青青的小团子就要出生了,不禁流了流口水。我就坐在旁边给外婆倒水,外婆就使劲地揉面。我左看右看,看得出揉面既要有耐心,也要有耐力,揉久了会很累的。我也看出揉面好像很难也很麻烦,电视里不就一放水就变成团子了,可自家做起来怎么这么麻烦,慢慢的,糯米粉就被揉成了粗糙的大面团,然后再加些水,加些粉,继续揉,光滑的团子出现出现之前,别忘了放入艾青汁。
大人们剁肉拌馅很快也就好了。接下来就是捏团子,放馅之前就是捏成窝窝头的样子,然后往里放馅,最后捏成团,就这样一个一个捏完,锅上蒸。很快,可爱的绿团团就出生啦!
清明节真是一个有实践意义的节日。
今天是清明节。今年清明节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全家不能回老家为祖先扫墓,所以今天妈妈带我们在家里包我们老家的一种美食——艾米果,也叫青团。虽然今年不能回老家过清明,但是能吃上老家的的青团也能减轻点心里的遗憾。
青团是一种很古老的传统美食。为什么要在清明节这段时间吃青团呢?因为艾草这段时间长得非常茂盛和鲜嫩,所以每到这个时段,人们都会采来做些美食。青团就是这美食之一了!
艾草它其实是一种中草药的食材,又名艾蒿,吃了有温经止血、袪温寒、平喘镇咳的功效。
做青团,首先要采摘新鲜的艾草,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水慢煮到艾草软到用手轻轻捏就能碾出汁的程度就可以了。然后捞出来加入面粉和糯米粉和成面团。对了,煮艾草的时候记得放入少量的食用碱,使煮出来的艾草色泽绿嫩、口感有嚼劲!
面团和好了,妈妈就把大面团抿成一个小小的小剂子。包青团的包法和包汤圆有点相似,先把小剂子压成一个厚约两厘米的小面饼,再在小面饼里面包上红糖或者你自己调制好的馅,继而揉成一个小圆球,摆在蒸笼上,上锅蒸就可以了。蒸出来的青团个个青碧欲滴的,咬一口还会爆浆呢,真的是回味无穷……
今天,妈妈做青团,我也参与了制做全部过程,制做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不过品尝过后,总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又是一年清明,今年除了祭祖、踏青、放风筝,我还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儿,我学会了做青团。
一大早我和奶奶就去了菜市场,青团上面的绿色准备用芦蒿叶子来做。回到家奶奶把煮好的红豆过滤好后,放在了大碗里,我们不停地揉捏着,给他们做了个全身SPA。红豆们慢慢地卸下了外衣,全都软踏踏地睡着了。奶奶掺入了猪油在油锅里慢慢搅拌,搅拌了好久才熬成了香喷喷的红豆沙。
接下来可是个技术活儿,我在旁边乖乖看着。只见奶奶把芦蒿叶子放在案板上,右手不停的来回有节奏地剁着芦蒿叶。没一会儿芦蒿叶就变成碎渣了。接下来就轮到我了,我把它们加入面粉盆里,加入适量的水后,我的手臂像螺旋桨似的不停地搅拌着,直到手都发麻了,终于变成了青绿色的大面团。
最后就是把面团压成一个个小圆饼,把它外围一圈的边子兜起来,放入红豆沙后,慢慢搓成一个个圆溜溜的球。就这样,一个个绿色的大圆子就做好了。看着桌上一个个圆溜溜的青团,真是可爱极了。
晚上奶奶把蒸好的青团端上了桌,一家人看着热气腾腾的青团,边吃边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也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大口咬下,豆沙立刻破口而出,我赶紧吸入口中,真甜呐。
我吃着自己做的青团,心里美滋滋的,甜甜的红豆沙加上芦蒿的清香,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吧。
不过是一些简单的食材,经过加工制作,经过双手的触碰分离,它一步步地变化,最终变成了一道美食。
——题记
今天老师说让我们自己做一道节日特色美食——青团。我有点儿忐忑不安,我平时虽然做点儿家务活,但也只是拖地,教妹妹擦桌子等,从来没有做过饭啊。我看向同学,他们有的摩拳擦掌,还有的同学像我一样惴惴不安,但相同的是,我们的眼神都发出了兴奋的光芒。
我们先和糯米粉,等到和成小小的面疙瘩,再加上1:1的麦苗汁和淀粉,开始继续揉搓,不一会儿绿色的面团就形成了。老师让我们把面揉成圆形后再压扁,最后加入肉松或是豆沙,肉松或豆沙团成一个“丸子”就好。可我包的时候,面和馅儿都不听使唤,他们分离融合,分离再融合……我却让绿色的面团穿了一层豆沙衣服,同桌看了哈哈大笑,我一看他的我也乐了,原来他包的是肉松馅儿的,可是他给他的青团却染了一撮“黄毛”。
我把包好的青团带回家,便迫不及待的把青团放在油纸上,再放到蒸锅里。需要等待15分钟,在平常,15分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但如今却像15个世纪一样漫长,我等啊等,时间终于到了。我取出已经熟透了的青团,赶紧尝一口,这味道太好吃了。
青团的美味我用语言已经无法形容,你也尝试着做一做吧。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我们踏青、放风筝,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我最喜爱的是做青团。
上周的“相约星期五”活动主题是做青团。那天,陈奶奶分给我们原料后,就招呼我们一起做。我既兴奋又激动,想要大显身手,看看自己做的青团是怎样的。
通过陈奶奶的讲解,我很快就知道如何做青团了。首先,我取出一个淡绿色的面团,将它搓成一个圆形,再从中间压出一个“洞”,把它按压变大,把皮捏薄。接着,我用豆沙馅在上面比划了一下,觉得还不够大。于是,我继续按压让“洞”变大,然后把馅放进去。
突然,只听“啪”的一声,原来馅掉到桌子上了,而面团上下都破了一个“窟窿”。幸好馅和面团没有揉和在一起,我只好重来一遍,还让陈奶奶来帮忙。封口揉捏好后,我把青团搓得圆溜溜的。一个未熟的青团就浮现在我眼前,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我又一气呵成地做好了第二个青团,这次十分顺利。我轻轻地放进饭盒里,迫不及待地想带回家。
放学一回到家,我就兴冲冲地叫妈妈把青团蒸上。香喷喷的青团出炉喽!不过,眼前的青团让我大吃一惊:青团扁扁的,中间有些凸起,简直不像青团。但那也没关系,因为翠绿色的样子就让我垂涎欲滴。我赶紧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那甜蜜蜜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
做青团、吃青团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那次活动真是让我难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