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范文 一(精选4篇)

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范文 一(精选4篇)

时间:2023-03-07 08:10:52

  以下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范文 一约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范文

  一、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央、省市级政府纷纷探索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中共中央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遵循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充分运用包括网络培训在内的多种培训方式,并明确要求网络培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网络培训制度,建立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近年来,各级各地干部培训机构纷纷尝试改革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这些做法仅仅解决了“教”的问题,对于参训学员的学习意愿、工作实际、知识短板等“学”的问题涉及较少,这就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培训效果难以提升。其次,单纯的指标调训往往造成“重复培训”、“培训专业户”等问题,从而导致培训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第三,就大多数组织部门已建立的干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来看,其只是对干部培训学时学分等量的记录,对于参训内容、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等培训结果性数据体现不足,且各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数据互通,培训结果自然难以与干部任用挂钩,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囤积了大量“无效”数据。

  基于以上难题,成都市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管理的优势,以网络化手段加强培训管理载体建设,突破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受训干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搭建组织部门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网络化桥梁,科学运用培训数据,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一体化”,利用移动终端、pc机等多种方式连接参训干部,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闭环式管理,汇集平台化数据,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组织需求及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从管理理念、技术手段等多个方面共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

  成都市率先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先进经验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大力开展网络培训的创新型做法也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相关负责人多次应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做经验性发言,中组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深圳市委党校等多家单位先后对成都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二、具体做法

  (一)闭环管理,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一锅煮”、“大杂烩”是传统干部教育培训的弊端,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培训组织部门采用指标调训方式,培训机构承接并实施培训任务,参训单位安排干部学习,学员干部参加学习,四者实际只形成了单向静态的关系(如图1所示),培训组织部门在调训干部与选用干部之间、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与培训组织部门调整规划之间、参训单位在安排干部学习与干部本身意愿之间、学员在参加学习与工作实际之间都没有形成良好的数据互通,从而导致培训实效性差、针对性不足。

  组织部门的职能是培训规划、调训管理及干部选拔与任用,培训机构的职能是制定培训计划与实施培训,参训单位组织干部参加培训,参训干部的职能是参加学习与运用工作实际,将四者的职能与活动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才能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生态链。在该生态链中,将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单位、参训干部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闭环管理体系,将实时培训数据汇集起来,科学运用分析培训数据,由此就能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一体化”。

  首先,搭建信息化培训管理平台。坚持全域覆盖、流程联通,突破培训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建设覆盖所有市级部门和区(市)县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网络管控,使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干部自身及其所在单位融为一体,形成了市和区(市)县分级干部教育培训大数据库。其次,建立实名调训制度,统一规划各类板块培训项目,将“学员管理”、“培训电子档案”、“教学管理”、“培训结果分析”连接起来,形成了全程闭环式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干部教育培训闭环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在该体系中,组织部门坐拥干训系统管理,对干部培训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对干部采取实名调训制度,根据学员的参训情况、知识储备等多方面的数据有针对性地调训与任用干部。培训机构在组织部门的宏观把控下,在干部培训工作中采取“训前需求分析、训中监督考核、训后评价总结以及对学员的个性化服务”的三机制一服务模式。参训干部在完成组织部门的调训要求的同时,还能根据自身兴趣、岗位需求及工作进度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参训项目,实现组织需求与岗位需求的结合,实现“要我培训”和“我要培训”的统一

  (二)互联互通,汇集平台化数据

  通过干部教育闭环管理体系连接起来的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单位、参训干部之间不再是单向的直线关系,而是多向互动流通的关系。将干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培训平台、移动端的数据接口进行对接,实现管理、培训、参训三类数据互联互通,汇集的平台化数据为精准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基础。

  首先,为单位、干部、师资、教学基地等信息建立实名电子档案,坚持全覆盖、实时更新,在符合国家保密法的前提下一手掌握到学员的基本信息、职务特征,随时完善更新师资库、教学基地等信息。其次,统一规划培训模块,根据培训模块的不同特点设立相应的培训类别,建立脱产培训、专题网络培训、网络自主选学、移动学习等多种学习途径,融合实体培训、网络培训、混合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掌握多方培训数据。第三,对接管理平台与培训平台的数据接口,将培训数据实时传送到管理平台中,实现各级各类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

  (三)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组织需求及岗位需求

  培训平台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与干部培训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从而能对汇集起来的学员基本数据、培训过程数据、培训结果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组织部门能够根据学员的参训情况与参训知识储备度等信息更加针对性地调训与任用干部,提高干部供给质量,将干部实际供给与组织部选拔任用需求进行对接。另一方面组织部门够根据这些平台化数据规划、调整培训布局,培训机构进行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一系列培训实施活动,提高培训内容供给质量,将培训内容供给与组织需求和岗位学习需求进行对接。

  如图3所示,通过平台化数据汇集以及大数据分析得到了某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组织部即可以根据该图对该干部进行调训安排(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干部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行方面的知识储备度薄弱,即需要加强该干部在相应专题的学习)。

  在培训机构的内容供给与培训需求对接方面,培训机构通过平台化数据掌握学员基本信息、培训专题、培训课程、历史培训记录等数据分析出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学习需求、课程评分、教学评价等信息。图4展示了某市某单位近年培训布局情况,根据该图不仅能够了解到该单位培训薄弱点,还能够针对该单位的培训现状进行专题培训设计,提供符合该单位实际情况的培训内容,解决其培训需求;根据学员对所学课程的评分,对主讲教师的评分,筛选出真正优质、受欢迎的课程;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调整其所在班级的专题配置、课程配置、师资配置等信息;对于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教辅管理人员,同样根据其专业背景及学员对其的评分将其配置到最合适的班级中去,使他们对学员的服务达到个性化,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三、成效

  在闭环管理体系下,秉持“统一建设、自主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成都市建立了成都市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和成都市干部网络培训平台,采用实体培训和网络培训双管齐下的模式,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创新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学方式,化单一培训为多样化培训,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干部的学习需求,培训范围涵盖市级部门处级领导干部、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区(市)县部门主要负责人,其中仅网络培训版块培训总人次达10万。参训干部的学习数据经过收集、整理与分析,初步形成干部的参训知识储备状况,既为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调训与选拔任用提供了参考,也为组织部门规划培训布局提供了依据,还为培训机构开展、调整培训提供了反馈,同时为干部查缺补漏提供了方向。成都市由此将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平台的数据汇集起来,形成“一系统,两平台,三机制一服务,六大板块”的良好布局。

  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因此在全国获得了广泛关注,相关做法和经验也得到了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相关负责人多次受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作经验发言,《学习时报》、《全国教育干部通讯》、《中华工商时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刊物多次作了专题报道,相关新闻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转载,如图5所示。

  四、启示

  从成都市依托“大数据分析”进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干部教育培训要主动运用新思维、新技术。面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创新思维,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培训效能和质量。

  第二,科学规范培训管理,建立协调、创新、共享的干部教育培训生态链。干部培训工作中,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职能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如果将四方数据汇集起来,建立起立体化的闭环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实现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网络培训、涉外培训、高端培训等网络化、平台化管理,就能为干部培训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打下基础。

  第三,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供给侧与需求侧。针对性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根据汇集的平台化数据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其一,可以分析领导干部个人参训知识储备结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专项培训,弥补其专业知识的缺陷,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组织学习需求的对接。其二,组织部门在实施干部调训时,可针对性地调训配置学员,实现干部实际供给与组织选拔需求的对接。其三,可以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针对性调整其班级培训课程、培训师资等方面内容,避免重复培训,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个体学习需求的对接。同时,可以分析学员个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调研等微观状况,对于调整干部培训行为,实现个性化服务、需求培训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而真正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干部个人成长规律”和“以人为本”的培训目标。其四,通过运用大数据,使干部培训与干部任用有机结合,通过建立起干部培训的电子档案,使干部培训管理数字化,通过查看培训档案和分析培训结果,可以动态了解干部在若干年内的参训知识储备,能更好地实现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重要渠道的目的,提高干部任用的匹配度。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相关文章:

  篇二: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范文

  一、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央、省市级政府纷纷探索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中共中央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遵循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充分运用包括网络培训在内的多种培训方式,并明确要求网络培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网络培训制度,建立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近年来,各级各地干部培训机构纷纷尝试改革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这些做法仅仅解决了“教”的问题,对于参训学员的学习意愿、工作实际、知识短板等“学”的问题涉及较少,这就造成“教”与“学”的分离,培训效果难以提升。其次,单纯的指标调训往往造成“重复培训”、“培训专业户”等问题,从而导致培训针对性差、实效性不足。第三,就大多数组织部门已建立的干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来看,其只是对干部培训学时学分等量的记录,对于参训内容、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等培训结果性数据体现不足,且各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数据互通,培训结果自然难以与干部任用挂钩,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囤积了大量“无效”数据。

  基于以上难题,成都市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积极探索,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开展培训管理的优势,以网络化手段加强培训管理载体建设,突破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受训干部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搭建组织部门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网络化桥梁,科学运用培训数据,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一体化”,利用移动终端、pc机等多种方式连接参训干部,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闭环式管理,汇集平台化数据,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组织需求及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从管理理念、技术手段等多个方面共同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

  成都市率先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先进经验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大力开展网络培训的创新型做法也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相关负责人多次应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做经验性发言,中组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深圳市委党校等多家单位先后对成都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二、具体做法

  (一)闭环管理,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一锅煮”、“大杂烩”是传统干部教育培训的弊端,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培训组织部门采用指标调训方式,培训机构承接并实施培训任务,参训单位安排干部学习,学员干部参加学习,四者实际只形成了单向静态的关系(如图1所示),培训组织部门在调训干部与选用干部之间、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与培训组织部门调整规划之间、参训单位在安排干部学习与干部本身意愿之间、学员在参加学习与工作实际之间都没有形成良好的数据互通,从而导致培训实效性差、针对性不足。

  组织部门的职能是培训规划、调训管理及干部选拔与任用,培训机构的职能是制定培训计划与实施培训,参训单位组织干部参加培训,参训干部的职能是参加学习与运用工作实际,将四者的职能与活动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才能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生态链。在该生态链中,将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单位、参训干部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闭环管理体系,将实时培训数据汇集起来,科学运用分析培训数据,由此就能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一体化”。

  首先,搭建信息化培训管理平台。坚持全域覆盖、流程联通,突破培训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建设覆盖所有市级部门和区(市)县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网络管控,使培训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干部自身及其所在单位融为一体,形成了市和区(市)县分级干部教育培训大数据库。其次,建立实名调训制度,统一规划各类板块培训项目,将“学员管理”、“培训电子档案”、“教学管理”、“培训结果分析”连接起来,形成了全程闭环式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干部教育培训闭环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在该体系中,组织部门坐拥干训系统管理,对干部培训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对干部采取实名调训制度,根据学员的参训情况、知识储备等多方面的数据有针对性地调训与任用干部。培训机构在组织部门的宏观把控下,在干部培训工作中采取“训前需求分析、训中监督考核、训后评价总结以及对学员的个性化服务”的三机制一服务模式。参训干部在完成组织部门的调训要求的同时,还能根据自身兴趣、岗位需求及工作进度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参训项目,实现组织需求与岗位需求的结合,实现“要我培训”和“我要培训”的统一

  (二)互联互通,汇集平台化数据

  通过干部教育闭环管理体系连接起来的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单位、参训干部之间不再是单向的直线关系,而是多向互动流通的关系。将干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培训平台、移动端的数据接口进行对接,实现管理、培训、参训三类数据互联互通,汇集的平台化数据为精准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基础。

  首先,为单位、干部、师资、教学基地等信息建立实名电子档案,坚持全覆盖、实时更新,在符合国家保密法的前提下一手掌握到学员的基本信息、职务特征,随时完善更新师资库、教学基地等信息。其次,统一规划培训模块,根据培训模块的不同特点设立相应的培训类别,建立脱产培训、专题网络培训、网络自主选学、移动学习等多种学习途径,融合实体培训、网络培训、混合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掌握多方培训数据。第三,对接管理平台与培训平台的数据接口,将培训数据实时传送到管理平台中,实现各级各类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

  (三)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组织需求及岗位需求

  培训平台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与干部培训管理系统互联互通,从而能对汇集起来的学员基本数据、培训过程数据、培训结果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组织部门能够根据学员的参训情况与参训知识储备度等信息更加针对性地调训与任用干部,提高干部供给质量,将干部实际供给与组织部选拔任用需求进行对接。另一方面组织部门够根据这些平台化数据规划、调整培训布局,培训机构进行课程设计、教学管理等一系列培训实施活动,提高培训内容供给质量,将培训内容供给与组织需求和岗位学习需求进行对接。

  如图3所示,通过平台化数据汇集以及大数据分析得到了某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组织部即可以根据该图对该干部进行调训安排(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干部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行方面的知识储备度薄弱,即需要加强该干部在相应专题的学习)。

  在培训机构的内容供给与培训需求对接方面,培训机构通过平台化数据掌握学员基本信息、培训专题、培训课程、历史培训记录等数据分析出干部参训知识储备度、学习需求、课程评分、教学评价等信息。图4展示了某市某单位近年培训布局情况,根据该图不仅能够了解到该单位培训薄弱点,还能够针对该单位的培训现状进行专题培训设计,提供符合该单位实际情况的培训内容,解决其培训需求;根据学员对所学课程的评分,对主讲教师的评分,筛选出真正优质、受欢迎的课程;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调整其所在班级的专题配置、课程配置、师资配置等信息;对于干部教育培训中的教辅管理人员,同样根据其专业背景及学员对其的评分将其配置到最合适的班级中去,使他们对学员的服务达到个性化,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三、成效

  在闭环管理体系下,秉持“统一建设、自主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成都市建立了成都市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和成都市干部网络培训平台,采用实体培训和网络培训双管齐下的模式,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创新各级各类培训的教学方式,化单一培训为多样化培训,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干部的学习需求,培训范围涵盖市级部门处级领导干部、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区(市)县部门主要负责人,其中仅网络培训版块培训总人次达10万。参训干部的学习数据经过收集、整理与分析,初步形成干部的参训知识储备状况,既为组织部门对干部的调训与选拔任用提供了参考,也为组织部门规划培训布局提供了依据,还为培训机构开展、调整培训提供了反馈,同时为干部查缺补漏提供了方向。成都市由此将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平台的数据汇集起来,形成“一系统,两平台,三机制一服务,六大板块”的良好布局。

  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因此在全国获得了广泛关注,相关做法和经验也得到了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相关负责人多次受邀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作经验发言,《学习时报》、《全国教育干部通讯》、《中华工商时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刊物多次作了专题报道,相关新闻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转载,如图5所示。

  四、启示

  从成都市依托“大数据分析”进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干部教育培训要主动运用新思维、新技术。面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创新思维,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培训效能和质量。

  第二,科学规范培训管理,建立协调、创新、共享的干部教育培训生态链。干部培训工作中,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训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职能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如果将四方数据汇集起来,建立起立体化的闭环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实现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网络培训、涉外培训、高端培训等网络化、平台化管理,就能为干部培训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打下基础。

  第三,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供给侧与需求侧。针对性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根据汇集的平台化数据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其一,可以分析领导干部个人参训知识储备结构,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专项培训,弥补其专业知识的缺陷,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组织学习需求的对接。其二,组织部门在实施干部调训时,可针对性地调训配置学员,实现干部实际供给与组织选拔需求的对接。其三,可以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针对性调整其班级培训课程、培训师资等方面内容,避免重复培训,实现培训内容供给与个体学习需求的对接。同时,可以分析学员个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调研等微观状况,对于调整干部培训行为,实现个性化服务、需求培训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而真正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干部个人成长规律”和“以人为本”的培训目标。其四,通过运用大数据,使干部培训与干部任用有机结合,通过建立起干部培训的电子档案,使干部培训管理数字化,通过查看培训档案和分析培训结果,可以动态了解干部在若干年内的参训知识储备,能更好地实现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重要渠道的目的,提高干部任用的匹配度。

  篇三: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范文

  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阳和村委会南五里桥自然村党支部无职党员义务轮流值班制度把管好用好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联系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管理不善、闲置浪费现象,去掉了行政化,贴近了民心,拓展了服务功能,使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真正地成为了服务群众、汇集人气、凝聚民心的主阵地。

  一、背景和起因

  大理市于2011、2012年先后投入建设资金9000多万元,在全州乃至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全覆盖。阵地是建立起来了,如何管理好、使用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理市委组织部在随机调研中,发现建成以后部分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存在无人值守、“铁将军”把门、老百姓办事找不到人、群众有意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理市确定在大理镇南五里桥党支部率先实行农村无职党员义务轮流值班制度试点。

  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南五里桥自然村位于大理古城南2.5公里,是一个回、汉、白多民族聚居的坝区村落,全村362户1509人,其中回族占80%以上,党员52名。近年来,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大理市调研时殷切嘱托,“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活动场所建管用上下功夫,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凝聚了党心民心,奏响了“小阵地大功能”的乐章。

  二、主要做法

  以聚集“五项功能”,推行“五三”工作法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组织自然村无职党员义务轮流值班,充分利用活动场所各种资源,,积极搭建便民利民服务“平台”,拓展为民服务功能,使“小阵地”彰显“大功能”,党员唱好服务群众这出“戏”。

  (一)凸显政治属性,筑牢党在基层的“桥头堡”。注重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整合资金,建起占地400平方米的敞开式党支部活动场所,树起旗子、亮出牌子、规范组织生活、宣传方针政策,把党的工作延伸到“末梢”终端。商讨村务的“议事厅”。发挥活动场所政治功能,定期召集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致富能力培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召开1次党员大会,每周召开1次支委会,对村内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通过党支部提议、支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的程序进行商讨、表决,巩固了党支部在村内各项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村务咨询的“宣传栏”。认真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定期将党费收缴、党员发展、惠民补助资金、土地流转、宅基地指标分配等进行事项在活动场所公示,接受村民监督,做到村内事务群众知晓、村民参与、党群共议。政策宣传的“小喇叭”。在村庄四周安装了6支大喇叭,在农户家安装262支小喇叭,与党支部活动场所相接,由党支部委员定期宣讲党的大政方针、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和身边好人好事,及时公布党支部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及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让村民第一时间听到“党的声音”,知晓党的政策,发挥了“小喇叭”大宣传作用。

  (二)整合服务资源,构建服务群众的“大平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把服务资源整合在一起、服务项目“捆绑”在一起,尽力满足村民多样化需求,尽量做到村民办事不出村,发挥出“小场所”大服务的功效。开办便民“小超市”。把活动场所内闲置的120平方米集体房屋以每月300元整体出租给村民开办惠民超市,低价出租、还利于民,超市同类日用品与大理古城其他超市相比,便宜5%左右。兴建生活“小菜场”。在活动场所空置地规划出60平方米的小菜场,党支部免费提供摊位,代运垃圾,提供交易蔬菜、水果、糕点场所,让村民“买菜”可以不出村。接通金融“小网络”。协调银行、通信、电力等部门,在活动场所专门设立缴费终端和惠农机,村民不出村就可办理电费、通讯费缴纳,小额取款和惠民补助领取等业务。建立就医“小诊所”。争取卫生部门支持,设立行政村卫生室分诊所,在日常专业医护人员就诊基础上,邀请8名退休州市老专家每月到村轮流坐诊1天,做到“小病不出村”,“小诊所”运行以来,已先后接诊群众600多人次,其影响力已辐射到周边村组。建设文体“小广场”。投资15万元,在活动场所建起篮球场,安装健身器材,定期开展文艺表演、广场舞、篮球比赛、健康义诊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增进民族交流融合。

  (三)推行党员值守,检验党员践诺的“试金石”。推行党员到活动场所义务值班联系服务群众,其主要做法是“五个三”。“三定”,按照“定人、定时、定点”原则,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2名党员值守党支部活动场所,周六和周日由党支部书记值守。值守时间为上午8:3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三有”,有党员值班表和联系方式,方便群众能及时与值班党员沟通;有专用记录簿,对群众反映问题、处理结果认真进行登记,做到全程有迹可查;有桌椅茶水,为来访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创造良好工作环境。“三责”,要求值守党员履行处理村务、卫生保洁、场所管理,接待群众、提供咨询、代办民事,处置并上报突发、应急事件等三项职责。如:值班党员刘敦禄在接到村民马世能反映停靠在南门苍洱大道上的车辆经常出现燃油被盗的情况后,及时向党支部汇报,村里每天派出护村队巡逻,解决了车辆燃油被盗的问题。“三联办”,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值守党员能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梳理汇总上报党支部集体研究解决,并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党支部无法答复或解决的及时上报党总支解决。“三评议”,采取“党员自评、党小组互评、党支部考评”的方式,考评党员值守情况,把评定结果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三、成 效

  一是凸显了党组织的“磁场”效应。一方面通过党组织活动场所功能的拓展,为党组织和党员广泛联系群众、倾心服务群众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以活动场所为中心,充分发挥各类服务阵地的聚合作用,将党员群众紧紧凝聚在党支部的周围,形成“支部号召有人应、党员带头有人跟、群众困难有人帮”的良好氛围,做到“小事不出村”。在党支部引领下,党员群众积极捐款,建立起“党员关爱互助基金”,对生活困难、老弱病残、意外受灾的党员群众进行帮扶,共发放关爱基金15万元,帮扶10户30多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二是增强了党员的宗旨意识。无职党员义务值班制度,不仅解决了活动场所“空置化”问题,做到“支部门常开、党员人常在、群众常来往”。还为党员设了岗,定了责,使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既提高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2014年以来,值守党员共接待来访群众518人次,受理群众民情事项52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3个。预备党员蔡锦江说:“值守党支部是党员应尽的义务,党员的觉悟、行动就应该在这方面体现”。

  三是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南五里桥党支部的经验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互帮、困难共解在全村蔚然成风。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带动下,全村开办餐馆30多家、特色客栈20多户,有2个物流运输公司、3个旅游公司、1个工程机械公司,拥有小轿车、中巴车300多辆,全村“家家有产业,户户有轿车”,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5万元,形成了人居环境优美、村民生活富足、民族团结和谐的喜人局面。村民反映,近年来,南五里桥村的民族关系是最和谐的,虽然“回汉混居”,但民族关系其乐融融,汉族、白族同胞尊重回族同胞的习惯,回族同胞也非常包容汉族、白族同胞,大家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

  四、启示

  南五里桥村党支部立足实际,把建好、用好、管好党支部活动场所作为着力点,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固本强基要让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同频共振。基层党组织承担着管理村内事务、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丽乡村、倡导文明新风等工作,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创新活动载体和抓手,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为党员搭建履职“平台”,教育党员强化宗旨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将党员和群众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发挥好党组织引领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作用。

  启示二:村组活动场所“建是前提、管是关键、用是目的”。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把更多人力、物力往基层倾斜,解决集体无钱、无场所等老大难问题。但在推进村组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村组活动场所“空置化”现象,大门紧锁、高墙林立、“铁将军”把门,浪费了资源,损害了党组织的形象。要让村组活动场所“转”起来,必须在三个方面着力。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按照有利于服务群众的原则,统筹考虑功能布局,切不可贪大求全,把活动场所“行政化”。第二,千方百计整合资源。发挥活动场所功能,关键要有实实在在的资源和项目,要从小处着眼,争取各级支持,把商贸、金融、医疗、体育等项目资源下移,为群众提供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服务。第三,既要“树形”更要“筑魂”。在依靠外力的同时,要挖掘内力,依靠党内活动涵养正气,依靠服务项目吸聚人气。

  启示三:选优配强带头人是强基础增活力的关键。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党组织书记,能带出一支好队伍、发展一方、造福一方。南五里桥自然村的党员、群众之所以信服党支部,关键是有一个政治坚定、致富有方、处事公正、热心公益的好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选准配强党组织书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品德作风正、敢于创新、善于致富的能人选进班子,发挥好能人治村、能人强村的作用。

  篇四: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范文

  国电福建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的省级全资子公司,目前可控发电装机容量为320.84万千瓦,位列福建省五大发电集团第二,为海西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司党委建有4个基层党委、12个党支部、23个党小组。现有705名职工,其中,党员292名,占职工总数的41%。党的十八大以来,国电福建公司紧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际,通过互动式施教、开放式学习、需求式定制、分类式管理,在党员教育的创新性、趣味性、实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难题,为公司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带来新活力。

  一、实施背景

  党员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中心环节,也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科学发展,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继续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能力。”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国有企业各基层党组织通过严格党员学习教育,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推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国电福建公司,同时也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对党员学习教育的管理,解决目前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一些新能源边远企业的党员队伍学习教育管理不够规范;基层企业生产任务繁重,工学矛盾下的党员教育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工作没有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出现“学用脱节”现象,在转型攻坚、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等工作中,未充分发挥应有的凝聚意志、提升水平、迸发智慧、培养人才的关键作用。如何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改进与加强结合,积极探索和强化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是目前公司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主要做法

  互动式施教,突出党员教育的创新性。一是在每月中心组常规学习方式下,公司党委创新了“1+1”领学法,在明确学习主题的基础上,每次指定由一名公司领导和一名本部中层干部作专题发言,做到热点问题大家谈、难点问题大家议;在2016年的4次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公司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原文领学,带头谈学习体会;试行了旁听制度,每年邀请省直机关工委领导亲临会议进行指导。二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通党员在线教育平台“手机党校”,启用“党建微课”学习教育平台,提供基于电脑、手机多终端,以手机端为主的党政教育、学习、考核一体化平台。三是围绕提质增效、配网和热力市场拓展等阶段性中心工作,通过“支部搭台、党员说课”的形式,组织党员在生产现场开设“微讲堂”。

  开放式学习,突出党员教育的趣味性。一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在内部网站上开辟中心组学习专栏,上传专家讲课的ppt课件和领导人员发言提纲,方便领导人员随时获取相关学习材料,提高了领导人员学习的便捷性、随时性和及时性,创造了“全方位”、“全天候”的学习条件。二是“党建微课”课程展现形式包括视频、图片、文字、动漫等多种形式,各党支部组织党员拟定学习计划,全体党员可以根据时间需求自行安排中的必学课程和选修课程,既可保证学时内容,又可对学习情况进行在线监督、实时测验,并通过各类会议、支部微信群等平台定期进行通报。三是充分利用“国电在八闽”微信平台,不定期推送“两学一做”等相关学习内容和活动动态,组织全体党员下载“党员E家”等APP,方便随时随地进行“口袋学习”,搭建了党员日常学习的“充电平台”。

  需求式定制,突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一是组织党员报名“微讲堂”。党员根据平时了解的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及党员和员工关心的内容来选题,提高“微讲堂”的受众面。二是党支部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表。根据党员的报名情况,列出授课清单,明确授课时间,落实授课主讲,围绕本部门、本支部不同阶段的急难险重任务,有针对性地组织授课。三是建立“微讲堂”竞赛考评机制。泉州公司每月开展一期课程PK赛,点评打分评选出3名优秀授课人。福州公司制定了竞赛评价标准,从授课态度、授课内容、授课过程和授课效果等四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坚持每年评选出10名优秀授课人。

  分类式管理,突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一是中心组学习内容方面,做到国际国内形势与企业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不仅包括国内外当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知识,还包括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与企业相关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学习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供给侧改革、福建省能源发展情况等市场前沿知识。二是“党建微课”中包含三类课程,必修课是为党支部书记培训专门定制的相关党建业务知识课程;选修课主要是理论武装、党建知识、能力提升等方面综合素质能力课程;其它课程主要是形象与礼仪、科技前沿、健康生活等方面拓展课程。三是“微讲堂”选题与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授课内容涉及到提质增效、配网和热力市场拓展等阶段性中心工作,以及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党建党廉等内容等工作中的“疑难杂症”。

  三、主要成效

  一是“1+1”领学法提升中心组学习实效。公司党委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原则,把学习贯穿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实施集团公司“一五五”战略及福建公司“六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转型、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综合竞争实力,为公司连续七年实现盈利、连续四年获得集团公司“目标责任制A级企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是“党建微课”推“互联网+”大文章。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将“互联网+党建”模式引入党建管理工作,为党建工作创新提供新的平台,实现党建信息化与传统党建工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公司用活“党建微课”教育平台,组织全体党员全部参加课程学习及“两学一做”知识竞赛。通过“边学边答”,实现了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转变,让党的新政策、新理论、新思想在第一时间贯彻到位、落实到位、执行到位,更好地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微讲堂”助力企业转型发展。近两来,组织区域各单位通过个人申报、支部初审和党委筛选的形式,确定了110个“微讲堂”竞赛课题,党员受众面达3200余人次,帮助党员提升岗位技能水平,提升了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益。以2016年为例,通过将“微讲堂”与“增收节支促效益,精耕细作创A级”专项活动相结合,泉州公司组织上好“优化配煤掺烧”技术课程后,攻坚燃料掺烧,节约燃料成本12782万元;福州公司“微讲堂”的成效直接体现在第一批直购电交易等4个项目中,合计增收费用约1082万元;王社二级电站员工学习“水系统技术革新”后,主动开展机组滤水器改造工程,每年为电站增发电量71.4万千瓦时。

  四、思考与启示

  一是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是确保党员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所在。《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提出,各级党员领导人员要做刻苦学习、学以致用的模范。要做到从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就是要把抓好党员领导人员的学习教育摆在党建工作要求之首。只有通过加强党员领导人员的学习教育,使之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带头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才能带动广大党员在任何岗位、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牢记党的宗旨,铭记党员身份,做合格党员,积极为党工作。

  二是丰富形式是改善党员教育生动性的重要手段。对于党员领导人员、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等不同层面的学习教育,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创新学习教育形式,主动对接党员个体需求,将过去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注重灌输的传统党课模式,转变为讲听互动、讲演结合、形式多样的党课培训模式。同时,丰富教学内容,把党课内容技术化、知识化、专业化,增强内容的生动性,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党员的参学积极性,不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覆盖、常态化向纵深推进。

  三是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是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目标。

  对于企业来说,做好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围绕中心推动发展。在抓党员学习教育时,首先,要注意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坚决打破“两张皮”现象,通过找准结合点,创新特色实践,实现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等全方位融合,积极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在关键时期以学促做、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打好改革发展攻坚战。其次,通过组织对党员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使党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真正成为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在改革发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提质增效等工作中成为能打攻坚战的骨干力量。

  上面这些就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范文 一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