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优秀征文大约有5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家园原本美如画卷
假若给我一双翅膀,我一定会翱翔蓝天。从什么角度欣赏地球最美,当然是从太空中俯瞰这家园的蔚蓝。
那跌宕起伏的山峦,顶着云朵若隐若现,晨雾轻缭,仿佛神仙家里飘出的炊烟。直插云霄的珠峰,戴着圣洁的白帽,在晚霞映照下金光闪闪。一望无垠的沙漠,上帝之手用圣水在那儿画了个月牙儿,于是,金色沙丘里硬是镶嵌进了一颗养眼无比的翡翠绿。肥沃广袤的草原,像一张硕大无比的绿毯,一群群肥硕的牛羊和野马在草原上自由奔放。气势磅礴的冰川,遮天蔽日的林海,波光粼粼的湖泊,奔流不息的江河,浩瀚无边的大海……构成了地球母亲的博大无边;绿的叶、彩的花、黄的果,飞的禽、走的兽、游的鱼,所有的生命运动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生动的画卷。
微风吹过,枝条交错舞动,伴着鸟儿自由自在地歌唱,溪水哗哗地流淌,随躁动的蝉鸣传向远方。清晨,缕缕阳光透过树梢洒向花丛,花瓣、草尖上的露珠在光照下如水晶般晶莹剔透,晨的清新与花的芳香沁入心房,陶醉得如在梦乡。起早的蜜蜂和蝴蝶开始了温馨的对话,蝶说:“瞧,我绣着花的翅膀多么漂亮”。蜂说:“我虽没有你那漂亮的翅膀,但我能将花蕊酿成人类最爱的蜜糖”。小鱼儿摆动着优美的身姿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自在游荡。校园里书声朗朗,军营里军歌、军号嘹亮,广场、公园、街头巷尾,人们欢歌笑语,畅话衷肠。
再高的山也有水在流淌,再深的海也有生物在徜徉。大自然就这么神奇,神奇得超乎我们的想象。地球之美是无限的,有限的是我们描绘其美的语言,以及发掘其奥秘的智商。
地球家园,因春而绚丽,因夏而繁茂,因秋而丰硕,因冬而恬静,每一季都不可或缺,四季更替焕发出地球母亲的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阳光、雨露、食物和资源,各种应有尽有的酸甜苦辣咸,人们在满足味蕾之余尽情分享着幸福感言。
习主席说“山水林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山脉是她的骨格,土壤是她的肌肤,江河湖海是她的血脉,草木是她的毛发,地球母亲的每一寸肌肤都容不得受伤。
二、我们的地球家园曾经如此沧桑
远古传说,天有十个太阳,轮流将地球炙烤。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射出斗转星移和夜凉昼暖,地球生物自此得以生息繁衍。
随着人类足迹的无限扩展,极大地挤压着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予取予求地毁林占田只为兴建厂房和宅院,林地面积正一天天缩减。无休止的猎杀,一些珍稀动物被逼向濒临灭绝的边缘。矿渣、废物随处倾倒,污染着我们地球家园。从喧嚣的都市到寂静的山村,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已成为一种死不悔改的习惯。堆积如山的垃圾蚊蝇爬满、臭气熏天,雾霾随风飘散、弥漫。从金色海滩到圣洁雪山,无一幸免的白色污染。从公园绿地到森林草原,践踏草木,攀枝折花,“到此一游”,到处贴满不文明旅游的标签。
水是生命之源,但污水、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各种痛心的水污染事件接二连三。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相当于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和美国的五分之一,全国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在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缺水的问题更加突显。如果我们不珍惜水,恐怕我们看到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眼泪。
树是氧之源,真正的树,在山上,在河边,在田野,在路旁。挺立的松,朴实的槐,潇洒的柳,孤傲的梅,挺拔的杨,高贵的楠,不同材质的树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修长城,隋炀帝龙舟下扬州,成千上万棵树倒下了!现代化的伐木手段,让树倒下的速度比满分古代何止快上百倍千倍!或自然或人为的火灾瞬间就会将偌大的森林烧为灰烬!从生根发芽到长大成材再到参天大树,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但砍伐和烧毁只是瞬间的事情。砍伐、火灾,无一不是树之劫难?
动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朋友,人类却对这些朋友并不友善。猎象取牙、杀貂取皮、捉熊取胆,动物们的劫难源于人们杀鸡取卵般的贪婪。动物间靠的是天敌制衡,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生态失衡。恐龙统治地球的时代,它没有天敌,最终,恐龙灭绝了。如今,人类主宰了地球,同样没有天敌,但是,当其他动物和生物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类的末日恐怕也就不远了!
树之将枯,水之将竭,生态失衡,水土流失,水灾、火灾、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频发。“非典”、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类的病毒不时爆发,都对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未来战争特别是核战对人类和生态的威胁将是最致命的劫难。
三、恢复生态,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既然我们的地球家园已如此不堪,我们就不能视而不见。
20世纪七十年代,人类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觉醒,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以1972年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可持续发展大会为标志,不断深化和拓展。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
我们党高瞻远瞩,清醒把握这一发展新趋向,深刻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不足,认真总结落实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经验,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提出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认识和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审视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方面的严峻挑战,致力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更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
十七大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推进工业文明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人类社会推进文明进程进行了有益尝试。党的十九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很高的国家战略高度,作出重大战备布署。习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多次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持之以恒地予以关注,中央、国家和地方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联动机制,采取了最严厉的管控、治理政策措施,中央成立了覆盖全国的专项巡视机构,严格问责机制,关停并转了一大批环保不达标企业。对事关国计民生的众多企业,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补贴,大力推行煤改气、油改气,在节能减排上做足了文章。
在党中央和习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乱砍滥伐、随地乱扔垃圾、随意排放污水污物等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扼制,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文明出行正在成为百姓大众的自觉行动,曾经出现的诸如祁连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事件得到了有效治理。如今的大江南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明显的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了,这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
觉醒的中华民族在保护地球生态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面,作出了表率。
地球总体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很严峻,修复受伤的地球生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积极行动起来,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颗螺丝钉等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勤俭节约、变废为宝的习惯,多植树、少伐木,珍惜和爱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杜绝白色污染,减少污水排放,总有一天,天会更蓝,山会更绿,水会更清,绿水青山就一定会变成金山银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一路蜿蜒曲折穿峡越谷奔涌而来,进入兰州盆地后,忽然变得平缓温柔起来,河水发出低微的喘息声轻轻绕城而过。它用丰沛的水源滋润着金城大地,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方百姓。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存,因河而盛,黄河赋予了兰州山水城市的地位。晨钟暮鼓,塔影河声,伴随着兰州人度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黄河风情线,绿树成荫,游人如织,风光无限,宛如金城的清明上河图,彰显出盛世兰州的繁华与祥和。金城关古建一条街非物质文化展览馆,折射出兰州厚重的文化底蕴。
九曲黄河,奔流不息;金城兰州,山水形胜,黄河赋予兰州顽强进取的精神。近年来兰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全民参与,众志成城,一举打赢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蓝天白云重新回到城市上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节能先行”,保护环境,低碳出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骑行公共自行车,或者步行上下班,环保又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共享的队伍中来,每天清晨兰州街头你可以看见步行上班的人群,也可以看到许多人骑公共自行车穿梭往来。崇尚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正在黄河之都悄悄蔓延扩展。
黄河风情线是兰州的外滩,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健身的好地方。沿黄河边修建的人行步道,为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它东起雁滩黄河大桥下的湿地公园,向西穿过水车博览园,经过城关黄河大桥、元通大桥、中山铁桥,走过近水平台亲水广场,可抵达黄河母亲雕塑。人行步道避开了车辆和交通红绿灯,远离了汽车尾气污染,一路上亲水亲绿,畅通无阻。沿途绿树夹道,鲜花簇拥,鸟语花香,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另外沿风情线铺设的健身步道,也成为人们行走健身的好地方。生命在于运动,加强锻炼,远离疾病,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生正确的选择。自从人行步道和健身步道建成以来,可以看到步行游玩的人很多,有时候自己上下班安步当车,沿河行走,景随步移,赏心悦目,行走是对待生命的一种态度。绿色出行,时尚环保,既锻炼了身体,又为环保作了贡献,何乐而不为!每天大量参与行走的人群,已经成为黄河岸边的另一道风景。
行走是世上最好的运动。行走的健康效果绝对不是高尔夫球、保龄球、游泳所能代替的。据医学专家研究表明:长期徒步行走上班的人,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血栓性疾病和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都明显低于喜欢乘车的人。但行走最好在空气清新的路段,沿黄河风情线行走,就是最佳的场所。在行走中追求健康和快乐,是自己今后应该坚持的态度和信念。有时间尽量坚持行走,对于促进健康、调整情绪、锻炼意志,是局外人所难以体会的。行走给予我力量,行走让我学会思考,行走使我洞悉人生。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季交替,变化复返。无论遭遇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应都行走在路上,行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状态。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行走也是一样,如果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就起不到锻炼的效果。有时候身体困倦不想走,我就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结果一路走下来浑身又充满了力量。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这就是行走带来的好处。在行走中,我都会碰到许多同样参与绿色出行的人,一个个精神饱满,
风雨无阻,昂首阔步,奋力向前,他们的行动无形之中影响着我,鼓励着我坚持走下去。正是由于许许多多的人参与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才使得兰州蓝成为我们骄傲的颜色。
沿河行走,看柳、赏花、观鸟、戏水,四时景色入眼入画,舒心惬意,健身养眼,不失为人生之雅趣。春天的黄河风情线最为迷人,经历了寒冬的桎梏,人们脱下厚重的冬装,出门看柳,成为一大乐事。兰州遍地皆柳,尤其黄河边多植柳。那一排排的垂柳,枝条柔软,鹅黄嫩绿,丝丝下垂,随风舞动,婀娜多姿,像美人的秀发,柔媚动人,让风情线充满了无限风情。行走在黄河岸边,沐浴着春光,望着河堤上的烟柳,心中不免发出“一城山水半城柳”的感慨,这些年兰州大力植树造林,才有了今天绿染金城的气象。
达尔文说过,花是自然界最美丽的产物。诗人但丁的《神曲》中写到:我向前走去,但当我一见到花,脚步就会慢下来。可见人类对花的喜爱是相通的。兰州地处西北,干旱少雨,但花神似乎对兰州的黄土地格外眷顾,安宁的桃花,什川的梨花,苦水的玫瑰,和平的牡丹,兰州赏花的地方可真不少。兰州人爱花赏花,已成习俗,假日里举家出门,游园赏花必不可少。行走在黄河风情线上,大部分时间你会与鲜花不期而遇。春天里风情线上的樱花、碧桃、榆叶梅、连翘、海棠、白玉兰、丁香、梨花、刺玫、紫叶李等次第开放,争相吐艳,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体育公园的榆叶梅含苞绽放,市民广场连翘一片金黄,南湖的玉兰花开的矜持,水车园的丁香悄悄地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海棠花像一位大家闺秀,姗姗来迟,在河边一隅静静地开着,红的醉人,红的热烈;梨花一枝春带雨,绿色公园高大的老梨树上梨花如玉堆雪,晶莹繁盛,与金黄的连翘、大红的碧桃和丝丝垂柳相映生辉,人们走过忍不住停下脚步,驻足观赏,感受美好春光。进入夏季,牡丹、月季、蜀葵接着登场,花圃里成片的月季绽放吐艳,持续数月不衰;秋季里菊花、美人蕉等花卉又火红出场,搅醉一池秋水。一年大部分时间,在黄河岸边都能看到鲜花盛开。花儿美化了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黄河风情线是一条绿色长廊,绿荫绵延伸展,构筑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树多了,鸟雀也多起来,喜鹊、麻雀、鸽子、啄木鸟、银鸥等,在黄河边筑巢、觅食、嬉戏。在黄河边行走经常听见喜鹊叫喳喳,喜鹊把巢筑在大槐树上,长期在此安家。冬季从西伯利亚飞来越冬的候鸟,成为冬日黄河岸边的一大景观。清新的空气,优良的水质,使飞经兰州到南方越冬的候鸟,转而把兰州作为越冬栖息地。据鸟类专家观察,来兰州越冬的鸟类很多,有银鸥、赤麻鸭、绿头鸭、斑头秋沙鸭、鸿雁、大白鹭等,数量约有一万多只,分布在兰州黄河河段。冬日清晨从黄河边经过,只见鸟儿在河面上展翅飞翔,一会盘旋,一会滑翔,一会俯冲,划出优美的弧线,河面成了鸟儿尽情表演的舞台。鸟儿在这里嬉戏、觅食、产卵、孵化,黄河兰州段成了鸟儿的天堂。候鸟的到来,主要缘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冬日艳阳高照,河水清澈,黄河水里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昆虫、甲壳动物、软骨动物、小鱼、小蛙,给候鸟提供了多样性的食物,黄河浅滩和河心岛上大量的水草和芦苇,亦为候鸟提供了舒适的栖居场所。飞鸟的出现,打破了冬日的沉闷,使兰州的天空充满了生机和诗意。
水车悠悠,白云千载。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都坚持行走,一路上看到的是黄河两岸美丽的景色,呼吸到的是清新的空气。低碳出行,绿色环保,轻松自在,有益健康。“节能有我,绿色共享”,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大家的参与,但愿更多的人都能参加到绿色出行的队伍来,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当前,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全社会倡导以绿色、生态、低碳为主的环保理念,改变现有的以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为代价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保障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显得至关重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尤其是在兰州,这个降雨稀少、生态脆弱的省会城市,不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固化的思想认识,更是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习总书记曾在各个会议、不同场合中屡次阐述绿色发展的要以和精髓,诚然,生态环境就像我们的眼睛,需要精细呵护,它也像我们的生命,需要认真对待,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诚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天空、我们的河水都会变得蔚蓝、变得清澈,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矢志不渝所追求的幸福生活,也是我们每一名公职人员所肩负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可以把目标向本世纪初回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遍黄土高原,借着政策的东风,兰州亦在时代的大潮中傲然挺立浪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GDP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都充满了磅礴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创造力,岁月静好的生活,让刚刚走进新时代的人们切身体会到政策红利与国家繁荣富强所带来的辉煌和荣耀。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工厂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善的同时,亦伴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下降和生活环境的逐步恶化,在那个经济并不是特别发达的年代,我们深知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我们也不想或是不能回避粗放式经济所带来的立竿见影的变化,我们沉迷其中,享受生活,忘记了我们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忽视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保护与守卫。
当然,我们也很快觉醒,开始认真反思走过的路,才发现粗放发展带给我们的红利远远不及它所带来的危害,我们毁坏十平米的草地一分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但若是恢复哪怕一平米的草地,我们可能得用一年,两年,甚至更长。前一段时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38年薪火相传、久久为功,“誓把荒漠变绿洲”的先进事迹感动亿万观众,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忠实践行者,是荒漠变绿洲的接续奋斗者,他们的事故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在这种力量的感召下,我重新深入学习了习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认真领悟了其中蕴含的伟大思想和精神要义,尤其是提出的绿色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绿色发展繁荣”“追求热爱自然情怀”“追求科学治理精神”“追求携手合作应对”五个追求,直抵人心,彰显了中国继续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决心,更让我明了建设美丽中国已然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
虽然,我仅仅是万千人民中的一员,但正所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轰轰烈烈的贡献固然重要,但汇聚江海的小流亦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始终坚持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并积极宣传,试图带动更多如我一般的普通人,以微小行动,用点滴时间,将一件件小事重复坚持做下去,不动摇不放弃。尤其是当前正处于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热潮期,我更应以此为契机,用更积极的行动,更饱满的热情,以身作则,带动他人,齐心协力将垃圾分类持之以恒做下去,努力让自己让周围的人成为江海中最磅礴的小流。
风物长宜放眼量。绿色发展不能立竿见影,但它作为人、自然、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又对良好生态的涵养和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保护本身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有具备发展的眼光,用长远的思维去考虑去谋划,我们才能在建设美国中国的征途中行稳致远,也必将在不远的未来看到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画卷。
下班时将饮水机关掉、停车等人时将车熄火……这些节能减排的细节,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无形中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楼房越盖越高,马路越修越宽,城市越来越大,而绿色却越来越少,污染越来越严重。当我们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倍感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了资源的日益紧缺带给我们的巨大压力,更为我们在资源方面曾经的过度慷慨而心惊莫名。楼房越盖越高,马路越修越宽,城市越来越大,而绿色却越来越少,污染越来越严重。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要做行动上的巨人首先就要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因此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就显得尤为突出重要了。就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娃娃抓起将是全面提高人们节能减排意识的关键之举。在教科书里增加有趣的环保知识、家庭内营造有环保意识的氛围、每个公民都做环保榜样,在全社会营造一个环保意识浓厚的氛围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但是一旦慢慢形成,对于创建一个绿色社会是大有裨益的的!那么仅仅让全社会笼罩在环保的意识里也是远远不够的,节能减排不应是一句空口号,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将思想落实到行动才是我们倡导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和谐到失衡、再到和谐盘旋上升的过程,纵观人类悠久的历史,人们从敬畏自然到依赖自然、到征服自然直至最终挑战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人们从自然中获得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陶醉于征服自然的胜利喜悦之中。
当把生态文明建设细节化小化的时候,其实它真的不难,我们都是可以贯彻到实际行动中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心。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可以早日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想,而这不是靠某个人或某些人可以完成的事,是需要我们全民参与的,只有我们大家一起行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蓝天白云不再是梦想。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让我们一起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绿色是一种态度,节能减排是绿色海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流。在《劝学》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绿色海洋的汇成,有何曾不是这样呢?
“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从上海开始到全国46个城市试点,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的开展,这些字眼渐渐的跃入群众的视野,甚至进入了小学课堂。垃圾分类提上日程似乎已经板上钉钉,好奇、观望、赞成、反对者皆有之,垃圾虽小,却是关乎社会民生的大事,关乎文明的大事。
早在2004年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我们每天随手将垃圾置于垃圾桶,但这些日常垃圾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别的形式再次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是吹来的风、喝到的水,是以垃圾为食的猪、牛、羊,垃圾土地上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垃圾分类,是希望将垃圾处理导致的垃圾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降到最低!
相信我们身边很多人都点过外卖,它不仅便捷又省时省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点外卖已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便捷的背后,你可曾想过它所造成的浪费。
据统计,中国每天2000万单外卖、每单用一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所用的塑料袋能铺满168个足球场。这些塑料袋主要由聚乙烯制成,很难生物降解,如果不进行回收处理,势必会污染土壤和水。众所周知,塑料难降解,掩埋处理会影响土壤的可持续发展,焚烧处理则可能产生致癌物二噁英,污染大气,危及物种生存。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办公中也存在着巨大的浪费:纸张。有些人使用时大手大脚,一些人为了省事从不用双面打印。由于缺乏针对性、没有计划,很多资料不限量地复印,常常造成大量的用纸浪费。据统计,在我国的办公废弃物中,办公用纸至少占40%,一吨废纸可以产生0。8吨新纸,等于树龄30年的大树20颗,节省木材300公斤,减少环境污染74%。
我们生活中浪费无处不在,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地球上本无垃圾,垃圾是人类没有正确处理的资源。这种被永久消灭的资源的生态价值是无法估算的,通过垃圾的分类回收,人们完全可以把它们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让人们学会节约资源、利用资源,并且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如果人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他们就会更多的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才能真正知道资源的珍贵,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
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适应的阵痛期。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垃圾分类只是一小步,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步。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优秀征文精选5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