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心得体会大约有2篇左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培训第二天上午的课程,是由河南大学的魏宏聚教授为我们讲授的。作为教育学原理研究领域的专家,魏教授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他独创的“切片诊断”原理。通过一个个他在平时积累旁听的真实课程案例典型,我们对切片诊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改进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一些低效的课堂设计,非常实用,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首先他向我们介绍切片诊断的研究目的是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包装的设计》课堂案例引发思考: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高效的吗?案例中的教学设计低效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更直观地分析出:课堂设计如果只有教没有学是远远不够或者说是背离教学原理的。在认识到课堂高效教学的重要性后,魏教授又进一步展示了课堂生成的概念与意义。
课堂生成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经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后探究出的答案,该答案可能与教师备课中的预设答案相符,但更多时候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出的答案远比教师预设更为丰富。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以及如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是远比照本宣科、讲授PPT中的标准答案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由此也引出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传统板书是否能被PPT所取代?作为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式高度发达的今天,似乎很少有人注重板书设计。然而课堂上与同学互动后的归纳总结,往往成为板书永不可被取代的关键原因——第一,通过板书归纳,学生可清晰明了地对比自己得出的答案与标准或预设答案的差异之处;第二,板书的玄妙设计往往能起到思想脉络、思维线索的作用,引导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串联与记忆。因此,注重课堂生成才是教学者在课堂设计应当关注的重点,换言之,引导学生“学”以及如何引导远比仅仅关注怎么“教”重要得多。
随后,魏教授又为我们展示了几个板书设计的巧妙案例,老师们惊呼其设计之精巧、绝妙,赞叹声连连。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呈现知识点、强调重难点,更在于思想脉络的逻辑关系,因此板书设计应当在布局清晰的基础上层次分明,简洁美观,最好是带有一定的艺术性,这样更容易使学生印象深刻。
在平时的教学教研过程中,我们往往埋头讲课、赶课程进度,重实践而忽略了教学研究。此次的课程如醍醐灌顶,为不少老师提供了教学课堂中的新思路,也利用典型案例反观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谢河科大附中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有价值、有深度的学习机会,让我们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开拓思想、更进一步!
今天下午烈日炎炎,但xx大学魏xx教授的讲座却如清凉的微风让我透心爽。魏教授的讲座《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内容很接地气,紧紧结合我们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让我受益匪浅。魏教授运用大量真实的教学切片视频引起我们的共鸣。他带领我们在聆听和观看中,互动、思考和总结切片诊断的方法、原则和价值,我们在学习中成长进步。
魏教授选用的切片视频非常有针对性、代表性,让我们在学习中学到了一些可操作性、可实践性、可指导性的优秀教学规律。如何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他用具体的案例质朴的语言详细地分析说明了教学设计切片诊断的优势,使我们切实体会到教学设计切片的发现、截取及应用,不仅可以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可以此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魏教授说每节课都是由几个教学环节组成的,我们评价一堂课的时候,都可以把这节课”切片”成若干细节,老师们在评课的时候针对细节进行评课,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和教学技能,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自己有利,对学生更有利。在以往的评课活动,尤其是对公开课的评价,老师们大都关注的是整节课,评课的时候大都谈的是优点,缺点谈的寥寥无几或者避而不谈,这样模模糊糊的评课对执教者也许是尊重,但我一直认为,合理的批评对我们的专业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魏教授的讲座对我启发很大,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在今后工作中,我也要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多进行反思、总结,归纳出更多优秀的教学规律,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效率,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心得体会精选2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