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好支书事迹材料8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村乡段村位于赵县县城西南16公里,西与元氏县接壤,交通便利,民风朴实,在籍人口4360人,1120户,党员73人,村民代表53人,“两委”班子7人。段村坚持真抓实干、以民为本的原则,在党的建设、集体经济、环境整治、文化引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村党支部书记李广现是连任支部书记,上任以来,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真抓实干,敢为人先,带领新任高学历、年轻化的班子队伍从村情出发,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担当作为。通过高标准打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党员学习、“两委”议事、群众办事提供了良好环境;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约束,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行“两会一团”工作机制,乡贤议事会召开后,柱诚门业出资10万余元,用于道路硬化并铺设便道砖,为打造干净整洁的出行环境贡献了乡贤力量。
创新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拓宽集体经济来源,李广现在现有基础上翻阅资料、积极筹办,首次尝试“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于4月7日成立了全县首家三呆鸟全域便民综合服务站。该项目服务于乡村振兴及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布局,让村级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移动支付、就业培训、订单式农业、农产品上行、站点医疗等项目得以加快建设并投入使用,为解决闲置劳动力、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三呆鸟便民综合服务站以生活超市销售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该项目建成后通过入股分红的形式,每月生活超市净利润的3%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村集体年收入增长5万余元。
常态长效,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宜居乡村”始终是李广现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给村民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出动钩机进行垃圾治理,针对主干路和村内坑塘整理垃圾共计300余方,清理后进行围挡;为还路于民,建立了拆除台账,共计12处私搭乱建全部清理到位,将村边闲置地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废弃地清理干净,建成两个休闲文化广场,彻底消除火灾隐患的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农闲生活。
树立新风,厚植文明淳朴底蕴。为唤醒乡情,李广现从乡风文明入手,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街来提升村庄的文化品位和村民的幸福感。今年3月份利用“四议两公开一监督”运行机制,选择村内主干路3条和办公室周边优先建设示范街,粉刷墙体1962。7平方米,书写标语18条,彩绘图案24幅、覆盖面积944。1平方米。一幅幅通过精心打造的“政策宣传墙”“美德教育墙”“文明新风墙”,将精神文明内化于心、实践于行,为建设和谐优美、文明有序的美丽段村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氛围,将乡风文明送到田间地头,深入千家万户。
对如何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李广现表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乡村振兴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为希望的田野绘就收获的金色。接下来,段村“两委”班子将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大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孙庆炎始终坚守“三个情怀”,不断突显非公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在该同志的模范带领下,集团连续18年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制造企业500强”,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实现了党建强、发展强的“双强”目标。
真情实意跟党走,举旗定向“好班长”
坚持用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方向,确立“核心、和谐、融合、何为”的四“he”文化理念。通过推行28个支部党建品牌,实施“文明推动、安全推动、和谐推动、清廉推动、考评推动”,使党建成为最大的生产力。率先开通党委书记信箱、党建公众号,倾听员工声音,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2001年8月,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非公企业纪律检查委员会,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脚踏实地办企业,企业发展“领头羊”
始终坚守办企“三条底线”:决不做权钱交易、决不偷税漏税、决不拖欠员工薪资。孙庆炎以诚实做人、诚信办企的原则,带领企业职工逐渐形成富春江集团特有的“实”文化,从市第一根市话电缆、省第一根通信光缆稳步创新,形成了电气装备、节能环保、信息通信三大产业,实现光棒、光纤、光缆、光器件、5G新产品等产业链全覆盖,成为新型工业支柱产业。
爱心帮扶显担当,回馈社会“慈善家”
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寓于企业经营理念之中,带领企业党委和党员创新开展“直线温暖”活动,让“温暖工程”走进工厂、车间、家庭。近5年来,集团在乡村振兴、光彩事业、慈善公益等累计投入近5亿元,结对并帮助衢州大路口村等脱贫摘帽,已连续四届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单位”,成为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营企业。
赵先锋,男,40岁,五龙口镇留村人,任留村党支部书记。
一名80后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曾经8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10年的苦难创业磨炼了他倔强的性格。2018年,他弃商回乡干起了为民服务的事业。三年多来,他始终铭记初心和使命,发挥领头雁作用,积极带领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以群众感受为导向,切实为民办事,将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将原本的“落后村”变成了闻名的“明星村”,市、镇荣誉不计其数,2019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21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红色文化引领村庄发展
他注重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建设村史馆,以红色基因推动党组织建设,开展“村史馆里讲党史”活动,让村民记住这片被鲜血浇灌的土地和被信仰染红的村落,以红色精神推进党建高质量发展。他开创党员联户、党员积分管理制度,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温度、有力量。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下,村庄治理呈现新局面,不到一年时间解决了困扰村集体20余年的清欠问题,统一回收流转土地450余亩,复耕改造土地200余亩,村集体年增加收入60余万元,村庄风清气正,各项工作蓬勃发展,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二、文明聚魂建设美丽乡村
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乡村治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与“星级文明户”认领工作相结合,以文明创建促进民风转变,以文明创建助理乡村治理。在“星级文明户”认领工作中,他创造了“5+X”认领模式深受全村欢迎。491户常住户,户户参与“星级文明户”创建,“十星级文明户”达42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6%。在群众努力“认星”、“追星”、“创星”、“保星”的过程中,文明意识不断提升。“星级文明户”认领创建和常态化管理,给村里带来了三大变化,一是村民文明意识提高,房前屋后以及庭院卫生明显改观;二是村矛盾有效化解,群众主动参与村级管理,担心影响评星情况;三是村两委工作作风优化,为民办实事力度增强,凝聚了党心和民心,形成党群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多彩文化增强群众幸福指数
他注重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用丰富的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组建了“沁河魂”鼓队,坚持训练和演出,连续三年登上济源春晚舞台。二是开展好传统节日宣传活动,持续开展端午节“我请妈妈吃粽子”活动、重阳节慰问活动、春节文艺演出。三是开展好广场文化活动,举办了“共和国故事会”、“群众大合唱”等活动,愉悦了精神,更增进了感情,促进了交流。四是榜样引领形成崇德向善新风,每年公开表彰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优秀退役军人、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志愿者等乡村榜样,并在文化墙公示,让村民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引领全村崇德向善。
四、“一约五会”让村民自治规范有序
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村规民约征集小组和“五会”组织领导小组,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形成切实可行、人人遵守的村规民约。按照群众推荐、党支部把关,选聘“五会”组织负责人,由各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协助实施,村监委会和“五会”成员负责监督实施过程,并为“五会”成员颁发证书,调动大家参与村务工作的积极性。探索推行“村民议事日”制度,定期开展线上线下议事协商,对村集体发展规划、重大事项、村民反映强烈的公共事务问题进行协商,实现“群众反映问题有渠道、群众参与村务有平台、解决问题纠纷有效率”的民主管理局面,协商事务60余项,真正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机制,村民自治规范有序,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奖励情况
2020年被评为“济源市平安建设优秀基层干部”
2020年被评为“济源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
2021年被评为“济源市优秀共产党员”
许延随,男,中共党员,现任台前县侯庙镇许集村党支部书记。许延随同志在发展传统外出务工及建筑行业的同时,积极拓展思路,大力发展经济,切实提高村民收入。大力发展边角经济。许延随利用建设文明乡村的契机,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确立了发展边角经济的思路。村集体投资20余万元购买了垂柳、法桐、海棠、樱花、碧桃等经济类苗木花卉,栽植在沟渠两侧、房前屋后及村内闲置地块。20XX年成功创造全省首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投资1000万余元新上石油套管配件项目,集体收入60万元。引进山鸡养殖,家具制造,服装加工等企业八家,总投资6000余万元,可就业300余人。垂钓园,农家乐正常运营。通过专业合作社自愿入股模式鼓励村民入股分红,实现传统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村民收入。极筹建种植发展区。在村北集体土地上建设了生态莲藕池40亩,并种植了10亩3000余株葡萄树,通过专业合作社自愿入股模式鼓励村民入股分红,实现传统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村民收入。
20XX年以来,他带领村支部班子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上狠下功夫,谋划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00平方米,活动广场6000平方米,户外健身器材10套。
许延随同志始终将新村建设作为村庄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以改善居住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按照“拆旧建新、占补平衡”的用地机制,一是规划了新村建设区。在村东北侧规划了新村建设区,征求群众意愿,自愿报名,按照统一标准自建房屋。依托S101道路,在全村四周将住宅区、养殖区和耕种区进行便捷高效连通。同时,对村前低洼荒地及村内主干道两侧的闲置空地进行高标准绿化,围绕“通、净、绿、亮、文”的建设标准狠下功夫,努力打造村容村貌新形象。同时,组建了常态化保洁队伍,配备了保洁员,并购置了小推车、扫帚、铁锨等保洁工具,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街道宽敞,地面干净。将村保洁员信息制作成责任牌,安装在对应责任区,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在清清渭水河畔、在悠悠崔家河村农舍村头,在隆隆的人居环境整治现场,在疫情防控一线战场上,在欣欣向荣的村集体产业发展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位果敢大方、奔波忙碌、埋头苦干的身影,他就是清源镇崔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俊平同志。
现年44岁的他,于1994年入伍,曾服役于84522部队,199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退伍回乡。2009年3月担任清源镇崔家河村支书,任职以来,他凭着勤奋、胆识、执着、魄力和一股闯劲带领本村农民踏上了脱贫攻坚、共同奔小康之路。他坚持党性、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反映群众呼声,赢得广大村民的信任与一致好评。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投身于崔家河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所在党支部多次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也多次被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崔家河村位于渭源县清源镇北部约8公里,属于典型的北方干旱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村集体资源匮乏、主导产业单一,系渭源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269户1013人,耕地面积4966。55亩,人均4。9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种养业。建档立卡初期,全村有建档立卡户109户423人,贫困发生率41。75%,现已整村脱贫。
退伍不褪色,坚持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我是一个兵,身上的军装虽然已经脱了,但是心里的军装一直都在。”这是王俊平的座右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率先垂范,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党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历届全会精神,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村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见行见效。以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收缴为契机,发动群众、积极宣传“新农合”及党的方针政策、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以来,他积极发挥好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带领全村党员深入学习理论,提升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内容、工作安排,为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走在前做表率。
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发展村集体经济,农民收入明显增加。通过宣传引导贫困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传统生产观念。党参、玉米等种植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为群众稳步奔小康提供了有力保障。王俊平同志跑遍全村259户农户,鼓励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多次衔接组织符合条件的农户参加各类培训班,提升种植业、养殖业水平,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同时引导农户积极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20XX年全村259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0646。74元。崔家河村的集体经济由原来的一穷二白变成现在的年收入近40万元。
自担任清源镇崔家河村支书以来,王俊平同志心系群众,一直以解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为己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截止目前全村8个自然村都完成了农网改造,动力电全覆盖;259户全部接通自来水;共计改造危旧房48户;易地搬迁10户;建成13。32公里通村硬化道路;完成巷道硬化8860平方米;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33座;彻底改善了崔家河村的贫困面貌,赢得了全村群众的好评和拥护。
戎马三秋暖,抵御一世寒,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各位同志,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大家不要掉以轻心,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为了更好的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王俊平用通俗易懂的本地方言,以大喇叭喊话、打电话叮嘱、发微信提醒、宣读《致居民群众的一封信》等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向群众解读疫情最新动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结合村情实际,将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网格员、公益性岗位组建成战斗小组,全面开展防控工作,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王俊平同志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永葆军人品格和气质、坚守纪律和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时时刻刻彰显一名退伍老兵政治素养和赤胆忠诚。扎根基层多年,他坚持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聚集民力、排解民忧,是退伍军人中的优秀代表,也是一面旗帜。
蒋马良,男,1978年11月出生,200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定海区白泉镇金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自20XX年11月担任村书记以来,蒋马良秉持“一心为民”情怀,始终把村民的幸福作为奋斗目标,把金山村当家一样经营,带领村民们共同打造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新金山。金山村从原先“身处东岙底、脚踏烂泥地”的穷山村,变成资产上亿的真正“金山”村,是浙江省“百家小康示范村”。
村级安置小区的先行者
“来来来,帮我看看这房间装修后桌子放哪里合适吗?”走进金山二期移民安置小区“鑫山家园”,村民蒋亚风拉着蒋马良参观正在装修中的新房。尽管还在装修,蒋亚风一天要过来好几趟,一想到不久后能住进这套110平方米的新房子,她就管不住自己的手,不断地擦拭着房子里刚安装好的玻璃。蒋马良介绍,该安置小区始建于20XX年,共有公寓300余套,并配备了240停车位,去年开始交房,与周边的商品房相比,这里的均价少了一大截。“对我们来说,买到就是赚到,多亏了村里的好政策。”蒋亚风说。
近年来,随着金山村宅基地扩建、拆建需求增多,蒋马良和村委会班子成员经过科学研判,以深化“土地集约节约、村里集中建造”的新模式,探索推行村级移民安置小区建设。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全程做到了阳光透明,如今300余户村民如期获得高质量新房。
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20XX年,金山村在全区首推股权分红制,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的收益量化,量化到股东、量化到人,此举使农村集体资产在阳光下运行,村民利益以股权的形式得到有效保护,让大家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成果。在此期间,蒋马良还引导村民以购买厂房、出租店面等形式,带动周边商业,进一步探索集体经济的多元发展。“在对外公开招租中,原则上以本村村民为主,鼓励村民再就业,尽可能盘活资产增强村集体收入,实现双赢。”蒋马良说,几年间,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这剂“良药”有了明显效果。
位于白泉镇电厂路的龙峰宾馆就是在这期间开办起来的。村民蒋军民等人租下店面开办宾馆后,随着周边建材、灯具等店铺陆续开设,电厂路一带变得越来越热闹,宾馆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之前在普陀山工作,不怎么回村。后来村里鼓励我们回来创业,村民租金也有优惠,各行各业渐渐带动起来后,我们的生意慢慢好起来了。”蒋军民说。
基层特色党建的领头雁
打造物质富裕的同时,金山村不忘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金山村特有的舞龙民俗是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蒋马良用心打造“龙的传人”唤醒工程特色党建,焕发了基层党建新动力。龙文化特色党建公园、3D乡愁墙、“龙腾金山”陈列室……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实施为乡村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还成立了金山村‘龙的传人’特色党支部,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该党支部党员蒋重阳说,随着舞龙民俗文化的传承,如今的金山村变得更加团结,也为村民自治汇聚了更多基层力量。
龙舞得好不好,关键在龙头。随着金山村的全面发展,蒋马良为民谋福祉的脚步不曾停歇,他也将继续立足群众期盼,用心绘出金山村更美好的生活画卷。“我生在这里,心在这里,也一直把村当家一样经营。”蒋马良说,作为一名党员,在党建引领下,他将继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程,为打造物质富有、精神富有的新金山努力奋斗。
刘少锐,1967年生,现任台前县城关镇刘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对村中大事,刘庙村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执行,2005年将村集体一栋临街楼对外出租,盘活了集体资产,带来了集体收入,为发展村集体经济铺垫了基石。根据刘庙村位于老县城中心的地理位置,引导村民经商、兴建临街门面房。现在,刘庙村在县城开门店的有60多家。
2009年投资16万元建成300平方米的村室。安装体育健身器材、硬化大院地面,建阅览室,使昔日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闲置地变成了今天窗明几净、花树成行,一片生机盎然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投资113万元对全村3公里主干道及每条胡同进行全部硬化,修下水管道1。8公里,使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一次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受到全村群众的称赞。
刘少锐时刻牢记一切为了群众,心系群众,关心群众民生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自2005年以来,村集体连续足额为本村村民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费,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每逢春节,我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收到村集体发送的60元慰问金,老人们高兴说:“虽然钱不多,但我们心里温暖,这说明村集体心里想着我们这些老人哩。”到目前为止,刘庙村是全县第一个给全体村民足额交纳农村合作医疗费和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的村庄。全村村民无不拍手称赞。
20XX年上半年,整合村内空闲宅基地和边角地用彩绘旧轮胎新建一处儿童游乐场所,使边角地和空闲地变四园[花园、果园、菜园、游园],文化长廊一处,既美观又使用,不但方便了本村村民游玩还吸引了不少周边村民带孩子在这里游玩娱乐,尽情的享受他们的休闲时光。
“站在秀丽的隽山上,处处展现着迷人的景象,齐鲁大地又添风采,文明发展共建共享……”走进高新区宝山科技生态园区隽山村,一阵阵舒缓悠扬的歌声萦绕耳畔,村民们正在哼唱“村贤”作词作曲的村歌,广大干部群众在聆听传唱村歌之中,感受浓浓乡情,激活创新创业兴旺产业、扮靓生态宜居家园的热情。
点燃“有马力”的强村引擎
“由于过去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道路年久失修,路面泥泞、坑洼不平,如果赶上大雨天,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隽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成宝志回忆说,7年前的隽山村进村一条路,车辆经常磕底盘,是亲戚不常走动,朋友不愿进村,领导眉头紧皱的“落后涣散村”,与周边村庄形成鲜明对比。
临危受命,20XX年4月28日,成宝志回到隽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针对多年来隽山村落后的现实及老百姓热切的期望,他带领村两委从修建第一条进村路开始,着手解决道路硬化问题。“无论多难,一定要带领乡亲们将路修通!”成宝志撂下了狠话。村里修路没钱怎么办?自己垫一块、村民筹一块、对上争取一块,成宝志带领村两委经过多方努力和村民“一事一议”,整修了村里的主次干道,隽山村终于摆脱了晴时灰雨时泥的状况,现在村内实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100%全覆盖,全路域无障碍通行。
路通人和,盘活村集体经济成了接下来的当务之急。“利用隽山村的区位优势,向区里争取收储盘活闲置土地,被收储的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前来租地建厂,同时解决了部分村民就近打工的问题,村民增收有了保障。”成宝志告诉记者,隽山村通过“一村一策”,土地被收储后,加之对原村集体企业进行盘活整改,村集体收入从起初的年均50万增加到现在的350万,解决了新村建设等资金问题。
“新村一期开槽,建设资金仍是首要难题,我想方设法与开发商沟通,最终说服开发商先施工后结算,并按约定如期支付了工程款,开发商被村两委的真情和诚信所感动,主动帮助村里完成了后续楼房的建设。”成宝志用4年时间兑现了自己上任时的承诺,20XX年底,隽山村旧村老宅全部拆完,430户18栋住宅楼完成建设,实现了户均一套房的目标。如今,隽山村依山傍水,生态优美,小区内实行党员挂包制度,落实了路长制、网格化管理,还专门设置了电动车充电棚和智能充电桩,实现了电动车集中管理,机动车停放有序。通过旧村改造,隽山村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成宝志做的几件事情,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从心里认可了这位村书记,村民成希铁说:“成书记平时不太爱说话,但是他把我们村里的事都放在心里了,自己吃亏也要把村里的事办好,我们村里的人都很佩服他。”
描画“有颜值”的美丽乡村
住进新居的村民都知道,隽山村更大的新村建设手笔还在后面。
乘坐着便民服务电瓶车穿行在整洁而宽敞的村内街道上,一路走来,好似每一处角落都会“说话”,都在讲述“隽山村的发展故事”。“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广场、学生候车棚;建设平安智慧小区,完成100余个监控全覆盖无死角、智能门禁、智能车棚等建设,实现了楼区全封闭管理;隽山自然生态景区、儿童乐园、村史馆、党史馆项目,融入《道德经》传统文化元素,完善“幸福泉”“吉祥谷”“幸福路”等服务设施建设;新建的老年公寓今年重阳节将投用,全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全部“拎包入住”;40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将建成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中心……
“过去只能坐在台下看演出,现在村里组织了戏曲大舞台,我们个个成了主角,唱歌、小品说演就演,跳广场舞更是不在话下。人漂亮了,精气神也更足了。”村民隽秀芳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新,区别于旧,是村民们新生活的开始。一应俱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篮球场、羽毛球场、远程教育大屏幕、戏曲大舞台等丰富了村民的文娱生活。
“打造‘有颜值’的魅力村韵,我们注重挖掘符合隽山村发展的生动鲜活元素,努力打造村民幸福生活的根脉,突出隽山村的独特魅力。”成宝志告诉记者。
营造“有内涵”的现代新村
“日子过好了,村民的精神不能垮下去,鼓了钱袋也要富脑袋,腰包鼓与讲文明一样不能少。”成宝志说,美丽乡村建设最终目的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新生活,“好日子”既包括村容村貌、环境改造等“面子”,更需要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群众素质等“里子”。
“只要村里发生矛盾和纠纷,成书记肯定会到现场,直到解开误会为止。”从担任村书记至今,所有发生在村里的纠纷和矛盾,成宝志都会到现场及时化解,令村民啧啧赞许,村民纷纷称赞他办事公正、处事公道,做到矛盾不过夜,纠纷不出村。但时间长了,成宝志琢磨着,光埋头拔穷根,村民的素质跟不上,发展也是短暂的。于是,在他号召下,每年村里公开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公公和五好家庭等优秀代表,并制定了退出机制,评上的披红戴绿、上光荣榜,喜报送到家,“退榜”的摘牌谈话,脸上无光,村里一批批“先进”“优秀”脱颖而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起正能量,引领出新风尚。隽山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高新区和谐稳定先进村居等。
单靠评先树优难以全面提升村民素质,成宝志另辟蹊径,20XX年,隽山村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涵盖“传统文化、村居文化、红色文化和党建文化”为底蕴的党建文化一条街,成为隽山村一道亮丽红色风景线,居民了解党史知识、增强党性观念的“文化街”。“文化一条街对大家启发非常大,不定期的更新民俗见闻和风土人情,现在大家没事都愿意来这转转看看。”80多岁村民隽士清告诉记者。
建设美丽乡村,隽山村补齐了文明建设这个“短板”,在挖掘农村文脉,坚持以文化人,把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培育和传播红色文化,大力活跃农村群众文化,以美丽乡村建设扮靓百姓生活。
成宝志说,“少讲大话、空话,多做真事、实事,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赢得群众的信任。”成宝志在村党总支书记的这个平凡岗位上,以勤政敬业的工作态度、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舍己为公的高尚情操、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依赖和敬佩。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好支书事迹材料精选8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