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5篇)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23-02-04 11:21:25

  下面是摘抄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一: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

  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

  预设:

  (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哥哥犯错被罚站。

  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为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奠定基础。

  三、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戎、尝、诸、竞、唯。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戎”“尝”“诸”“竞”“唯”的动态书写过程,学生一边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边听清楚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要点,再进行书空训练。

  4、指名说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字。请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说一说如何写好这些生字。

  5、重点指导,教师示范,突破写字难点。

  戎:“戈”要包住“《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外面的撇要和里面的撇避让。

  尝:用扩词法或联系生活法识记。

  竞:字形舒展,中间是“口”,要写扁。

  诸、唯:左窄右宽。

  6、学生自由练写5个生字,教师巡视予以个别指导。

  引导学生不仅要把字写得正确,还要写得美观。教师要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增加学生识字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再读课文,感知理解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体会如何断句。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流利,注意断句。

  3、与小组同伴合作,互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和断句。

  4、指名朗读,集体订正。

  5、学生默读全文,想一想每一句话都是什么意思。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看书下注释,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6、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尝:曾经。诸:一些。

  游:嬉戏玩耍。李: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竞走:争着跑过去。

  唯:只有。信然:的确如此。

  7、结合对词语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通文言文,理解生涩的字词,充分利用注释理解文章,读懂文言文。

  五、总结主题,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王戎说?(围绕“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来表达。)

  3、布置作业: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雅量》,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全是这类暗含聪明故事的文言文,有兴趣读的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主题,感知其中的道理,并引导学生跳出文章,拓展阅读。

  本

  篇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材分析

  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3、理解故事内容。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快看,路边有好多野果子——李子!(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生们爱吃李子吗?看到这又大又圆的李子,我都馋得流口水了。摘李子吃,(应该会有少数学生会犹豫一下。师顺势做采访)

  师:这位同学,同学们都去摘李子吃了,你为什么不去呢?随机采访几名这样的同学,估计会有这样几种答案:

  1、不确定李子是野生还是有人种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摘别人的东西。

  2、野果子不卫生,会吃坏肚子,因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

  3、(提前预习过课文的孩子可能有的会答出这一条)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而没有人去摘,那一定就是苦的。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答出,大力表扬一番,和古人的智慧有不谋而合之处,如果学生没有答出,那就顺势引导出本文。)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板书课题)

  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环节,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2、老师领读,请同学们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朗读文章,标好断句和重读词语,注意句子的读断和韵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文语感。

  3、学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刚刚接触真正的古文,应该给予一个熟悉的过程,因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练习模仿是十分有必要的。)

  4、指名读

  随机点选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出示原文。这是一篇文言文,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试读课文)

  (2)同学们要读准字音,拼音可是我们的好帮手,让我们试着读一读108页的课文吧!(自读课文)

  (3)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斜线。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不信你试试。(自读课文)

  (4)这篇短文共有几句?(指名答)请用数学数字在课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

  (5)那我们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准确、通顺吗?(指名读)

  (6)这四位同学读得真不错,我们男生、女生比赛读吧,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男女生分工读、交换读)

  (7)男生、女生的朗读各有特色,真好听呀!我们四个小组各读一句,好吗?(分组读)

  2、翻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我们来试试吧!

  (1)指名逐句翻译原文。(2)同学们翻译得对吗?让我们打开课文,说说意思吧!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齐读译文)

  (相机板书: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果然和我们翻译得一样。同学们太棒了,都成文言文翻译家了!

  (3)理解了文意,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3.填一填: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让我们来填一填:

  王戎()

  王戎(),尝与()游。看道边李树()折枝,诸儿(),唯戎()。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此必()。”取之,()。

  4.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5、说一说:

  (1)同学们,积极动脑,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识”字在古代有四种意思,①知道、懂得。②认识。③识别;辨认。④知识、见识。题目“王戎识李”中的“识”是哪种意思?(指名答③)

  (2)那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指名答)

  (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原来你也是一个小王戎呀!

  (3)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答)

  (板书:独立思考爱动脑筋)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戎小朋友吧!

  (出示课件:王戎,你真是一个__。)

  (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板书:观察、聪明、动脑)

  看来,文章的题目真是文章的眼睛呀,一个“识”字看出了王戎的聪明、机智之处。

  师小结:是呀,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正因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这样大的官。让我的宰相这样大的官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则古文吧!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播放三个简短有意思的动画片:《庾公不卖马》《割席绝交》《陈太丘与友期》。

  3、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五、总结全课

  师:今天你从王戎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篇三: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25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古味,读出画面。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戒、诸、竞、唯”,理解“多子折枝”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通过想象、朗读、表演,感悟王戒会观察、会思考的人物形象。初步感受文言文精练的特点。

  [教学流程]

  1、板书:道旁李。“道旁李”的意思是?(路边的李子)

  补全课题;王戎不取。讲解:“戒”是个会意字,一横一撇代表盾牌,是古代的防守兵器;戈是进攻兵器。戒就是古代兵器的总称。

  2、回忆学过的“式”字,想想“戎”字的书写注意点。

  老师范写“戎”并提醒:横画稍稍右上斜,斜钩劲挺往下展;被围部分不拥挤,左下偏移重心稳。

  3、简介王戎。王戎是1700多年前魏晋时期的一个名人。这篇古文写的就是他七岁时的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齐读课题)什么意思啊?(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猜猜看,为什么王戎不取道旁李呢?

  4、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竞”是后鼻音。

  6、全班齐读。

  7、大家读得那么好,增加点难度,变成了繁体字,难再来读?

  8、再增加难度。在古代,文章都是竖排版的,而且没看标点符号,你能读准吗?

  9、从电视中,你们还注意到古人读书时,头部往往会怎样?(摇头晃脑)

  10、学生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读一读。

  11、指名读,师生评价。

  板块二:讲讲故事,读懂读通

  1、读着读着,我们发现这里讲了一个故事。结合注释,丹自己的话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2、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了,可以补充。

  3、教学“诸”

  (1)听出来了吗?“诸小儿”的诸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许多。“竞走取之”就是争先恐后地去摘果子,可以推断出是许多小孩子。)

  (2)古代天子所封的各国国君统称——诸侯;“诸多”就表示许多;在座的各位可以说是“诸位”。

  4、理解“多子折枝”。

  (1)李子成熟的季节到了,枝头挂满了果实。(课件出示图片)看着这样的情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光鲜红润,果实累累)

  (2)看着满树红艳艳的李子,我想起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你能结合刚才的图片内容,做做小诗人,试着填一填吗?(道边李树果满枝,千个万个压枝低。道边李树果红艳,千颗万颗压枝低。)

  (3)果实挂满了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小古文中就有一个四字短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你们能找到吗?(多子折枝)

  5、在这篇小点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之”再读读课文,看看三个“之”分别指什么。(第一个指“李子”,第二个指“王戎”,第三个指“树上的李子”。)

  “之”在不同的地方代指不同的人或物,当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就能推断出“之”的意思。

  板块三:再现场景,感悟形象

  1.在这个故事中,你觉得哪里最有趣?(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展开想象:孩子们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了那么多红艳艳的果子,都想着去摘,他们会说什么,怎么做呢?

  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桂,一儿______,一儿,______一儿______。

  3.小组表演,师生评价。

  4.采访:王戎,别的小朋友都去摘李子,你为什么站着不动啊?(这棵李树长在路边,上面有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那么李子必定是苦的)。

  相机板书王戎思考推理的过程:人们喜欢吃李子→但李树多子→人们不摘→此必苦李。

  5.尝试推理:树在道旁而______,此必甜李。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王戎真会观察,很会思考、推断。)

  7.能通过朗读把诸儿的急切,王戎的淡定表现出来吗?读好“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戒不动”。

  8.引读。人问之,自信答曰……人问之,不假思索答曰:……人问之,从容答曰:……取之,信然。

  9全班摇头脑读,读出古味,读出画面。

  10.尝试背诵。

  板块四:仿写古文,当堂练习

  1.孩子们,学着学着,我们对古文越来越有感觉了,咱们就来“小试牛刀”,可以续写一段文言文,也可以尝试用文言写写“放风筝”“踢足球”等乐事。

  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依然。

  诸儿诧异:“为何?”答曰。

  2.师生交流。

  3.王戎七岁就这么会思考、会观察,成了名人。人一出名,故事就多了,《王戎观虎》就是其中的一个。请大家借助注释,读读《王戎观虎》,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出示: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jin)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p)。我岿(ku)然不动,了(lio)无惧色。

  注释:

  断:砍断。

  纵:任凭。

  承间:趁机。

  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

  岿然不动:稳稳站着不动。

  4.学习生字。

  (1)竞,后鼻音,中间有一个“口”字,最初表示言语相争,后来有竞争、竞赛的意思。跟人家争、跟人家赛,都要用嘴巴说一说、辩一辩,所以中间是个口。

  (2)唯,口字旁加上一个“隹”,“只有”的意思。

  (3)描写、展示、点评。

  5.师生交流

  篇四: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单元主题导入

  2、出示课题,理解题意

  (1)揭示课题

  (2)识记“戎”字

  “戎”是会意字,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代表铠甲,合在一起指武器。

  “戎”是这节课要求会写的字,注意笔顺,一长横一短横,竖撇,最后两笔是斜撇和点。自己书空练写两个。

  (3)读好课题

  (4)理解题意

  师生交流:道旁李:道路旁的李子取:摘

  请大家仔细看看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

  正音。强调:多子折(zhé)枝

  3、读出节奏

  指名读。

  重点指导句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生1读,全班齐读。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三、读懂文言文,练习讲故事

  1、理解文意

  (1)回顾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

  (2)自主学习,理解文意

  (3)指导交流每一句的意思

  第一句:尝的意思是?(曾经)诸:众。

  第二句:竞走的意思是?(争着跑过去)

  区分“竞”和“竟”

  竞:争着做某事(竞赛、竞争、竞选、竞相开放)

  竟:终了,表示出乎意料(竟然、究竟)

  竞走取之的“之”在文中指什么?

  第三句:人问之的之指什么?(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在答曰前面补充是谁说的?使表述更完整,更准确,这种方法叫“补白”。

  第四句:取之的“之”指什么?

  师:我们弄懂了每个句子的意思,谁能完整地把整篇课文的意思说一下?

  同桌互说课文大意。

  2、练习讲述故事

  (1)画面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王戎和诸小儿玩了什么?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过渡:正当王戎和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一棵大李树)

  (2)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这就是这棵李树,树上的李子多不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果实累累、硕果累累……)

  古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树上的李子很多?(多子折枝)

  师:真有一双慧眼,你能用现代文来说一说吗?

  (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压弯了)

  (3)看到路边李树上结了这么多李子,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呢?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

  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动作又是怎样的?

  预设:小伙伴们看到满树的李子,纷纷大叫起来:“好多李子!”他们一边叫一边跑向李子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乱成一团。

  师:看到同样的情景,王戎与诸小儿有何不同?

  戎不动

  过渡: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

  (4)师:人们会怎么问王戎?

  预设:你怎么不摘李子?

  你怎么站在这不动?

  师:王戎是怎么回答的?

  追问:王戎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他去尝了吗?他怎么想的?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会做什么动作?

  (王戎一本正经,严肃地说道,边说边看着前方的李子树)

  (5)结合注释,说说故事的结局。

  想一想:诸小儿尝了苦李,会对王戎说什么?

  谁来演一演,再现当时的情景。

  (6)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四、交流原因

  下面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想想: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是什么?

  默读思考、交流

  同学们,为什么只有王戎知道“此必苦李”?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人?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五、拓展练习

  王戎七岁的时候就善于观察、冷静思考,长大后成为“竹林七贤”之一,以博识而著称,其实关于他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我们来了解一下。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推荐书籍《世说新语》。

  六、回顾课文

  同学们,短短四句话就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还告诉了我们应该像王戎一样做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积累背诵下来这篇文言文吧!

  七、布置作业

  1、把《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搜集更多《世说新语》的故事。

  篇五: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一、听写指导

  1、听写本课重点词句。词语:戎马、尝试、诸位、竞选、唯一;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根据听写情况点评指导书写。拟定:横戌点戍戊中空,两笔交叉就是戎。

  二、目标导入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让学生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三、自学交流

  1、初读课文。采用开火车读书的方式,检查读书情况,要求声音洪亮、读文通顺。

  2、再读课文。采用自读的方式,读完之后能够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年仅七岁的王戎能够根据情况分析出道旁李是苦李的事。)

  3、三读课文。结合注释,说一说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加上“Δ”符号。(为有目的的进行下一步交流做准备)

  4、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小组共性同样用“Δ”符号标记出来,留待下一步解决。

  5、汇报成果。

  采用小组代表发言,逐句说出意思。大家无法确定的,由教师对各小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可以归纳整合,学生批注,再次组内交流。

  四、双线点拨

  1、共性难点释疑。重点讲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一句。

  (译文:这些树长在大路边上却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原因:如果李子甜,早就被路人摘光了。)

  2、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王戎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五、达标测评

  1、抽查课文读背情况。

  2、抽测句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3、布置作业

  (1)背诵原文,家长签字。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并和家长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