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精选19篇)

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精选19篇)

时间:2022-11-18 12:28:00编辑:傅莹

  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大约有19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几天,我得到了一本世界名著《昆虫记》。刚得到它,我就爱不释手了。封面色彩艳丽,一只绿色的虫子停在一朵盛开地饱满的玫瑰花上,绿色的叶子衬托着,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探索自然界昆虫的奥秘。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的“昆虫学”巨著,一部科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这本书极其详细地记录下这些小生命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过程。在《昆虫记》中,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蟋蟀的介绍,法布尔把它比作歌唱家。蟋蟀简直是个地道的哲学家,蟋蟀机灵,高傲,能够真正懂得筑巢艺术的,大概只有蟋蟀、兔子和人类而已了。《昆虫记》还记录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小昆虫传奇的经历和特殊的生活习性。读完《昆虫记》,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往事,那一天,科学老师布置了作业,要我们回去做一个实验,这时,妈妈跑过来对我说:“你准备一下,马上要去外婆家了。”我听了兴奋不已,忙着把实验马马虎虎做完了,也没观察、做记录,结果第二天考试没考出来。现在我有一个榜样,就是法布尔,让我知道做事要细心,要有耐心,可想而知,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大雪纷飞的冬天,法布尔都要亲自实践,得出结论,那份执着,那份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同时,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昆虫世界的真面目,更让我发现了大自然中蕴含着各种真理,这是一本极其珍贵的生命之章,一个个小生命在这本书中跳跃着,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昆虫的热爱和保护。小时候,我不懂得怎样去保护动物,夏日炎炎,我抓了一只蟋蟀在树荫下逗它,我拾了一根小树枝,在它身上戳着玩,可它却一动不动,似乎没有反抗,两根触角动来动去,我玩腻了,便把它踢到了草丛里,过了一会儿,当我再去看它时,却发现它已经死在草丛中了。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残忍呀,它们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保护它们。看了《昆虫记》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些小生命也很可爱,很有趣。《昆虫记》的确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文学经典,更是一部永垂不朽的昆虫史诗。

  《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篇二: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在大众的眼中,普罗旺斯海蓝色的薰衣草花海,西风吹起悠悠的波光涟涟,璀璨群星融入柔软的黑丝绒,亮晶晶的碎钻簇拥一弯新月,大抵才是那美景应有的模样。可法布尔诙谐的笔下,不起眼的昆虫都变得鲜活,这平凡却不普通的荒石园,是上帝赠予他的礼物,是他一生的热爱与追求,岁月漫长也无法忘却这家门口的美丽风景。

  这片荒芜之地,法布尔眼中美丽迷人的伊甸园,昆虫的天堂,邂逅遍野的百里香和矢车菊,侧耳倾听蟋蟀与百灵鸟的双重唱,遇见凶残的狼蛛满怀爱意凝望着飞逸的小蛛,观察蝉蜕皮后羽化成长有透明薄翼的成虫,歌颂圣甲虫等食粪虫为环境卫生做出的不懈努力。在这里,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寸草春晖的呕心沥血,柔情蜜意的耳鬓厮磨,还有很多很多。

  《昆虫记》打破了人们对昆虫的刻板印象,呈现给读者更真实生动的昆虫世界,从中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然而,《昆虫记》的美景不止浮于表面,它更是一首绝美的生命之歌。微不足道的昆虫被法布尔以细腻的笔触重新描摹,有了不一样的景致。它们早已不局限于“昆虫”这样一个剧本里的角色,而是跳脱出世人的普遍定义,转化为生命的意义比肩人类。法布尔和昆虫没有触手263可及的边界,因为法布尔深知人类与昆虫不过茫茫宇宙中的一点,同是生命的个体,并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于是《昆虫记》中的蟋蟀披上了哲人的外衣,看透世事浮华,阡陌红尘,远离喧嚣,纵享在乡间的娴静时光;撕去萤火虫发光的虚伪面具,揭露它自欺欺人的小把戏和腐朽的心,短暂美丽下内里的枯萎。它们是真正有血有肉的形象。也正是这一张张与众不同的面孔,见证了《昆虫记》的成功。

  其实,生命的意义又从何处寻觅?如今站立在食物圈顶端的人们,一生的时光就如烟花一般短暂,现实不是童话,没有长生不老的传说,曾有过繁盛的过往,也难免会走到尽头。沉沦于金迷纸醉,又或者淡泊平和度过有何区别?来这世上走一遭,不是为了留名青史,我们应该过好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些不经意的美好会让人留恋活着的温存记忆。大孔雀蝶仅仅只有七八天的寿命,可以说它是为了代代相传才作为蝴蝶生存的。这并没有什么不耻,也不该遭人唾弃,我们没法感同身受。

  那些住在象牙塔中的人们,永远无法领略美丽的真正奥义,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错综复杂的昆虫世界,尘世中的嘈杂隔绝了远方传来的生命之歌,那便是这大千世界里最美丽的风景。

  篇三: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这个暑假我读了昆虫记这一书,在一书中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了许多不懂的知识也学会了许多的道理。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他是一个热爱科学,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一位昆虫学家他的细心钻研,无不打动我,我在他身上也学到了许多让我明白做一件事,该怎么去做。

  如,攀高的秘密我了解到蜘蛛为什么在孵化出来后要努力往高处爬,法布尔在观察这些蜘蛛用了把蜘蛛范进铁丝笼中慢慢观察的这一方法,在蜘蛛孵化出来后,他细心地关注蜘蛛,在蜘蛛往上爬时,他不断地给蜘蛛增加高度这更突出了法布尔,他钻研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他不怕麻烦,一次一次的给蜘蛛增加高度,最终悟出了道理这就让我明白了,要多钻研,多思考。

  在幼虫的特殊抵抗力一文,法布尔,他抓了很多的昆虫的幼虫来进行反复的实验,而不是只找一种昆虫做一次而已,这更看出了他的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反复思考的精神,他得到了答案,却不急于下定结论而是用实验去反复论证这时我也想到了我平时只要有一点困难,我都会放弃就别说困难了,有时连一点点的事情我也会不愿意去做,草草了了的去做完就是了从来没有什么认真,更没有什么反复去做了所以我的成绩就得不到提升,不能像法布尔那样成为一个优秀杰出的昆虫学家,于是从今以后我要学习法布尔的坚持,做一件事,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在菜豆的天敌中,法布尔以他的追问的精神四处查询菜豆的来源与菜豆的天敌,终于查出了菜豆的天敌,是一种专吃菜豆的菜豆虫这让我也很惊讶,因为法布尔当时的时代没有互联网,只能纯属靠着问与翻书才能找到这个惊人的答案他那坚持的精神与不懈的努力,让我看到了名人背后的努力我也知道了,要有坚持不懈,终能完成一件事,也让我明白了菜豆的天敌到底是谁?我还知道了菜豆的来源。

  在泥蜂这一文章中发不了,精心描绘了泥蜂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让我们读者更明白泥蜂的习性,它写的生动有趣,写了泥蜂喜欢在烟囱中筑巢,在主人午餐后的一点点时间内,就在他的衣服上建起了一个小土窝,还写了许多关于泥蜂有趣的事,从中我觉得法布尔是一个细心观察,热爱生命,对昆虫感兴趣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细心与这样的爱好,使他著写了一本《昆虫记》而这些也是我们缺少的我们要多一点细心,多一点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有多发现才能让自己更快乐,细心,则能让我们更容易接近成功,只有这些细心,才能铸造出更多的成功。

  这本书是多么好啊,既让我们明白了动物增长了见识,也让我们得到了精神上的启发,所以请大家去看看吧!

  篇四: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一场好戏

  烈日的阳光与大地碰撞,使整个世界都仿佛处在熔炉一般。而在微风中晃动的花朵上,一抹清新淡雅的绿显得那么突出。它半昂着身子庄严地伫立着,那透明又泛着些许绿光的薄翼宛如长裙掩在身后,前脚腾空,低着头神似正在祈祷的苦修女。

  螳螂那被“绿长裙”包裹着的纤细身材和那双祈祷的前脚看似是如此的神圣不可冒犯。可草丛中传出的响动,仿佛预示着一场残忍血腥的斗争即将开始。它那双前脚霎时变成一双可怕的“镰刀”。这场残暴的斗争,也使它原形毕露。那双令人生畏的臂膀给予了它傲娇的资本,使它只食活物,对被丢弃腐烂的尸体没有任何兴趣。当它正安详的蹲立在枝头,从一旁缓缓经过的虫子,一旦被如死神般的螳螂锁定,便无处可逃。螳螂褪去苦修女的模样,露出了置人于死地的“镰刀”,张开如剪刀般的凶残大颚,伸出颇为漂亮的长肢,弹起细长的大腿,虫子拼了命的反击,用躯壳抵挡着螳螂的袭击,螳螂的“镰刀”刮起的微风吹动了一旁的树枝,那弱小的过路者霎时变成了螳螂的战利品,被死死夹在螳螂的臂膀中。随着螳螂狰狞的面孔逼近,战利品也被胜利者吞食而尽。下一幕,螳螂又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收回了凶残的“镰刀”,仿佛仍在安逸的祈祷,祈祷着下一位无辜而肥美的过路者出现。

  这场实力悬殊的斗争,用法布尔的话来说就是“真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他用尽了毕生心血去观察研究各种品类昆虫的生活习性,捕食手段,繁殖方式。也是这样,他作出了令世人所感叹,赞美的著作——《昆虫记》,推开了通往自然世界的大门,让当时的人们对昆虫有了新的认知。我读了这本书后,懂得的不再是教科书中片面的昆虫,而是真真切切的了解了昆虫,大自然中既渺小而又庞大的一部分。阅读时,兴奋的我仿佛身临其境,手持放大镜,踏在雨后的草丛上,拨开浓密的绿草,目睹了正在捕食的螳螂,辛苦劳作的蚂蚁,努力滚粪球的食粪虫,是如此奇妙不可思议。

  用自己一生去探索,奉献给昆虫的法布尔,也让我明白看待问题不可千篇一律,不能只以教科书为参考,要去实践,自己大胆钻研。出生贫穷,从小便自学成才,年轻时不被科学自然界所重视,但在与祖母生活时,却爱上了白鹅牛羊,迷上了花鸟鱼虫,立志一生为昆虫写史的法布尔,三十岁靠自学荣获自然科学学士学位,此后更是成就惊人。1868年,他辞去工作,开始了观察昆虫的旅途。

  不得不说,《昆虫记》是一本值得我们阅读一生学习一生的好书。

  篇五: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昆虫记》这本书,在我刚看到书名时觉得肯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书,可打开看完以后,所有的感觉都被震惊和敬佩所取代。

  以前总觉得虫是一种很脏、很可怕的东西,特别是小时候,经常见到蜘蛛、蚂蚁。我认为所有蜘蛛都是有毒的,因为它们结的网很多、很长,还看不见。

  有一次我在家写作业,突然墙上有个蜘蛛顺着结的网滑了下来到了桌子上,我吓了一跳,立马站起来用纸包着它扔进垃圾桶。还有一次上课猜谜语,谜题是什么坐镇八卦阵,等敌人自投罗网。我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个“聪明、有名”的虫是蜘蛛,从此我改变了一些对蜘蛛的看法,但没有在《昆虫记》中找到对蜘蛛过多的描写。

  蚂蚁更是大家赞美的对象,它们被誉为大力士,被誉为勤劳的象征,小学还有一篇课文说蚂蚁如何团结逃脱火海,弱小的身躯如何体现生命的伟大……直到我读了昆虫记《昆虫记》。

  蚂蚁并非我所想的那样,它们吃肉、甚至刚出卵的蟋蟀都被它们拖住,咬开皮,大嚼一通,否则一次产卵有五、六百个的蟋蟀,怎会最后只剩原来的一半不到,可我们还在书上、生活中高度赞扬它们。法布尔说的对,要想使自己威名远扬,办法有千万种,但最可靠的却是损人利己。法布尔看着蟋蟀大量被吃掉,并没有阻拦,因为他深知食物链正是如此残酷,虽然小蟋蟀会被吃掉,蚂蚁也会被鸡给吃掉,而鸡又会被我们当成美食饱餐一顿,所以这正是小蟋蟀需要经历的,幸存下来的他们会长大,长大后的一部分又会在交尾结束后而被吃掉,紧接着新的小蟋蟀又会出生,就这样一代又一代。

  亲情在我们喜爱的蟋蟀、朗格多克蝎和金步甲中并不存在,雄性在交尾结束后会被吃掉,甚至小虫长大后也会被他们的妈妈吃掉,毫不留情。

  可谁知道在清洁方面是个高手的圣甲虫、西班牙蜣螂、法那斯米隆、粪金龟却不会有这种情况,并且雄性西班牙蜣螂在帮助雌性西班蜣螂挖好洞,存好粮后才会离开。当雌性西班牙蜣螂将卵产下以后便在洞内隐居,不吃不喝,直到他的孩子出世以后才一起出洞找食物。食粪虫在法布尔的笔下也变得活泼可爱,以前不要说厌恶,我根本不知道有食粪虫的存在,而且《昆虫记》中的插图也让我认识了很多虫。

  《昆虫记》改变了我以往对虫的看法,让我了解了许多虫的习性,以及知道了我从没听过的朗格多克蝎、食粪虫,我很感谢法布尔坚持观察,写下这本书,同时很敬佩他在遭到正统力量反对时坚持下去,探究他所追求的生活。

  篇六: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昆虫记》是一本科学科普类型的读物,它在我读过的科普类书中应该是最精彩的一本。《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人让亨利法布尔,他是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动物现象的专门研究者,单从作者的介绍就能看出,这本书应该很不简单。

  《昆虫记》中所讲述的科学知识非常精彩,富有幽默感的法布尔先生把严肃枯躁的学术知识与昆虫现象相结合,生动形象地转化成了关于昆虫的一个个小故事,使读者有兴趣将其阅读下去。本节主要介绍了蝉、螳螂、蝎子、蚂蚁、蟋蟀、蝗虫和各式各样的蜘蛛以及一些种类的蝴蝶。从中可以捕捉到法布尔老先生和本书所透露出的一些精神品质,这些才是我们真正所要发现与学习的。

  首先,一个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对已知的理论有质疑性,从关于蝉的篇章可以清晰明了地体现出这一点。在寓言中,讲述了一个关于蚂蚁与蝉的故事,寓言中的蝉是一个贪婪的索取者,而蚂蚁是一个勤奋的劳作者。但我们回到现实后它们的身份会不会有所改变呢?作者法布尔正是产生了与其类似的想法。在本节的第一章书讲到十九世纪的昆虫学家与植动物学家一致认为石蜂能够自己穿过迷宫一般的巷子,是因为它头上两根神奇的触角,但法布尔却不那样认为,他觉得石蜂能自己无误地回家是有其他原因的,所以他为我们阐述了什么叫做有价值、有意义的质疑。质疑只是整个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接下来为我们展示的是科学精神中的探索与探究。对于寓言中说的蝉是贪婪的借食者,仅用蝉与蚂蚁所食用的食品不同就可以说明寓言的错误性,蝉只是用它的吸针吸树木中的汁液,而蚂蚁是食性广范的一种昆虫,基本上什么食物都吃。接下来就可以通过探究来解释蚂蚁与蝉之间真正的存在关系了。在这里,法布尔用了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来探索——观察法,利用整个夏天的时间,彻底地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炎热干燥的日子里,蚂蚁夺去了蝉在树木上凿的一口清井,并在秋季把蝉的尸体肢解后运回了它们那罪恶的蚁巢,法布尔在这里还顺便为那可怜虫——蝉儿,讨回了一个公道。科学研究中有一步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提出问题。在本书中,法布尔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克罗多蛛的幼崽生存问题,它们被搁置在一个密封的空间里,没有任何的物质型能量,如何生存下去?提出问题这一关键的一步已经完成了,剩下的留给后人去解决。

  不难看出,《昆虫记》的确是本精品,其内容包含了科学知识、文学素养与探索精神三个方面,其中科学的探索精神是我最应该学习的。

  篇七: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昆虫记》,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鲁迅曾说,这本书“读起来有趣,也很有益”。确实不错。本书中有对昆虫生活习性的介绍,还有作者的一些对生活与生命的感悟,十分可贵。

  这本书是法布尔耗尽毕生心血写成的,他对昆虫的喜爱则可见一斑。尤其是他对圣甲虫、食粪虫与粪金龟之类的昆虫的描写,让人读来觉其十分可爱。圣甲虫就是典型的例子。作者将圣甲虫比作面包师,将其制作的粪球说成“梨形粪球”,它工作的地方是“车间”,生动有趣。在作者对其的描写中,更表现出圣甲虫工作的一丝不苟。圣甲虫这个“雕塑家”用它的爪子把“梨形粪球”一遍又一遍地来回拍压实,用几根纤维竖立在“梨颈”处,作为卵室的塞子。它还利用其结构松散的特点,不让胚胎受到压力,使空气更加流通,保护虫卵。纵观整个过程,从收集材料,到制作完工,圣甲虫这个“面包师”一直都干得出色。其制作的“面包”,作者写道,它具有“几何形完美”,“精致漂亮”。是啊,这样一位出色的“面包师”,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这样一位勤劳的清洁工,谁能不喜欢它呢?这样娇小的身躯里,竟蕴含了这样大的能量,令人惊叹。而粪金龟则丝毫不逊色于它:作者说它是“热情似火的掩埋工”,它对公共卫生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与粪便打交道的虫子,个个都无私奉献,仿佛挣脱了食物链的残酷无情,是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更是自然的骄傲。

  这本书也描写了其它如蝉、螳螂、蚱蜢、隧蜂等昆虫,都很有趣。《昆虫记》让我发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我从未想到,那些我看到就顿觉反胃的昆虫竟也有许多奥秘。而法布尔在观察昆虫时,常常要等待很久,尤其他在观察蝎子时,一次他竟等了足足二十四小时!而在他做某些实验时,例如探究菜豆象的生活习性,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幼虫一次又一次地死去,但他终究没有放弃,终于得知:“它需要老的、硬的、掉在地上像石头子儿似的嘣嘣响的豆子。”这是多宝贵的经验啊!还例如他在探究大孔雀蝶时,做了一种又一种假设与一场又一场实验,才发现了其活动规律。他是完全在凭借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昆虫记》。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应该学习法布尔这种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意志坚定、富有耐心的精神呢?又何尝不应该为理想而奋斗呢?法布尔用努力谱写出一个精彩的昆虫世界,我们则要用努力谱写出一个精彩的大美人生!

  昆虫世界,令人惊叹;高尚精神,我们应当拥有!

  篇八: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陈柯含

  这个假期,我看了《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等。

  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昆虫记》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将我的眼界打开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更多。

  篇九: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你可知道,每一片叶子下面都是另一个世界?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书中法布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

  你可知道,昆虫界的“母亲们”也有所不同?

  象态橡栗象滑稽的表皮下却是一颗闪耀着母性光辉的心。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吃上最营的食物,她不辞辛苦地将橡栗翻了又翻,换了又换,直到找到那最适合幼虫的美食才产下一个卵。一干就是八个小时,有时甚至会付出生命;而同样是象虫的豌豆象相比之下就显得不负责任了。她们在一个小小的豌豆上一下就是好多卵,并不顾及一个豌豆是否够几个幼虫吃,下完后立马走人。这让人想到了“粗放式播种”……

  我们习惯了母亲的照顾,在我们成长途中母亲还陪伴着我们成长,但在昆虫的世界里,幼虫需要独立。刚出生的婴儿没有任何依靠,只有靠自己寻食,成长,最后成虫。在这个过程中,必会有一部分幼虫死去。如豌豆象的幼虫。它们被自己的母亲强制分配到同一个豌豆里,几只幼虫同居,却只有一个能存活下来,但他们不争抢食物,只是各吃各的一部分,但他们都有一个信念:到豌豆中间,去啃食那里的食物,因为只有到达那,它们才能活下来。当一幸运儿达终点时,其它幼虫就停下了脚步。没错,它们即将面临死亡,但它们很坦然,只是静静地等待,没有怨言。有人会觉得它们懦弱,但我觉得它们才是强者。因为他们懂得忍让,它们不会因为失败而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在临死前保留一份清净,一份坦然。这一点是人类比不上的。

  也许你不知道,被农民所痛恨的蝗虫其实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师;而被人们赞美成园丁的金步甲其实是一个凶狠的吞食者;而为人们所喜爱的,看似弱小的萤火虫其实是一个肉食者…你也许很惊奇,为什么法布尔会知道得这么多。因为他怀着一颗敬畏生命的心,以及对昆虫的热爱。他曾为了弄清楚孔雀蝶家族的情况,钻研了三年;为了观察象态橡栗象产卵的过程,他与家人轮流观察,近8个小时…法布尔说过:“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法布尔以一颗尊重生命的心向人类提出质疑。人类花重金做科学研究,而法布尔只是一张纸,一支笔,一个放大镜就解决问题了。况且那些重金之后的成果还没有法布尔的探究准确呢!

  这是为什么?

  我相信,法布尔的这句话足以解开所有疑问:“一小块注入了生命的能感受苦与乐的蛋白质,远远超过庞大的无生命的原料。”

  篇十: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天晚了,房间不住地往静寂的深渊里落下去,月光涂白了玻璃窗,簌簌的秋风在窗外弹奏。我捧一本《昆虫记》,点亮台灯,倚窗静坐,不久便坠入那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了。

  拨开翠绿的树叶,黑黝黝的蚂蚁们正搬着新家。抬头瞧去,辛勤的蜜蜂嗡嗡地从你头顶掠过,肥胖的蚕儿在绿叶间缓缓地蠕动着。这就是《昆虫记》的世界了!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的著作。这本书洋洋洒洒地写了几十种昆虫,第一种都有它特别的模样、习性。作者法布尔是一位乡间教师,一贫如洗。他用毕生的心血与时间,著作了这部《昆虫记》。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专为“虫子”写出了十大卷部头的书,更是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文坛上引起巨大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而法布尔便是那位创造奇迹的人,他对生命的歌颂,对生命的赞美,让我们不由地一次次拍案叫绝。

  且继续漫步于那白纸黑字间。狭小的墙角间,一只蜘蛛攀爬着。莫慌,莫慌,仔细望去。乌黑的绒毛盖在蜘蛛的背上,八只夸张的腿紧紧地抓住墙壁。只见它眼珠一瞪,嘴角抽搐了几下,一根根纤细的银丝便从它的嘴吐出,又是一根……蜘蛛很快织出了一张大网作餐桌,凡是有小昆虫来吃饭,便再也没有“回头客”了。蜘蛛的睿智,是作者细致描写的结晶,也是对生命的歌颂。

  这部《昆虫记》,虽不像名家画作那样抽象秀美,也不似皓月诗卷那样简洁精悍。但是,它以细致朴实的文字吸引着读者。那跳动的文字,是对渺小生命的尊重,那精美的插图,是对微小生命的热爱。大自然的山峰松涛,溪韵海啸,都是珍贵的宝藏,就如这渺小的昆虫。只要你细致观察,那扇绚丽的大门终将为你敞开,带你去到那奇妙的自然世界。

  合上书页,闭目沉思。在生活中,我们会歧视弱小,居高临下地蔑视吗?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种生物都值得尊敬。他们或许卑微到尘埃里,但却是我们永远的伴侣。观完《昆虫记》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充满了我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了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求真精神。

  朵朵繁花落尽,绿叶风吹雨潇。在这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又经过了多少花开花落、斗转星移?唯有这部《昆虫记》,历经百年的磨砺,仍舞出了自己曼妙的风采。一本《昆虫记》是对生命最美的歌颂,它默默傲放于风雨中,伫留在我心头。

  篇十一: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流云繁星之下,车水马龙,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外,仍是热闹非凡,比如,昆虫的生活。

  法布尔先生就酷爱这些小家伙。忙里偷闲,细察虫子间的奇闻趣事,编记了《昆虫记》一书。而法布尔先生与虫子的交集,总会使我想到点什么。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法布尔先生对昆虫的着迷。当他在晚餐后与全家一起看蝎子的斗武时,他说“我们经过一天的烦乱后,现在有好的消遣了”。他把看昆虫这件事当做是“烦乱后的消遣”,那是他或许繁琐的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在明朗的星空下,倚着迷迭香树篱听蟋蟀的小夜曲使他感到生命的颤动;晚餐过后,全家老小会齐聚一堂,观看蝎子的表演。“一小块注入了生命的能感受苦与乐的蛋白质,远远超过庞大的无生命的原料”法布尔先生极不愿成为工作机械,而是向往悠然、富有情趣的生活——对他而言,也许就是了解自家花园中,邻居们的生活。

  法布尔先生热爱生活,他所享受的,是与自然的交流。我们自己也常常流连于清山秀水间,以放松自己疲惫的身心。每逢思绪纷杂,或往茂林修竹,听风拂百叶、溪水潺潺,或赴碧野金田,观古树葳蕤、虫鸣鸟语。大自然中流出的清丽安宁,总会让我们神清气爽、乐以忘忧的。自古以来,人们在工作之余,总会以亲近自然,或是做些自己所爱的事,使自己忘却烦恼,感受生活乐趣。李白对饮酒有着“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的热忱;苏轼不论身处何地都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闲趣;白居易也有“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的淡然。

  所以,人一定要从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拥抱生活的。或像鲁迅儿时在百草园嬉戏般,释放人最本真的快乐;或是尝遍天下美食,享受舌尖上的百味交集;亦或是笔走龙蛇,将豪放不羁都纳入铁画银钩中。也许只是想独品一杯清茶。那茶茶色透亮,茶香满屋,只轻呡一口,便倍感清爽。这一刻,仿佛红尘间的一切喧嚣纷扰都与你无关了,你正如那茶中一叶,缓缓舒展,陶醉在自己所真爱的茶里了——你真正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法布尔先生在繁琐与忙碌的生活中,能抽离出些许时间,与昆虫交友,与自然相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生活。于是就心平气和,戾气顿消了。于我们也是如此——因为我们通过自己所爱的,看到了生活的美好。

  日复一日的劳作已然是既定的事实,但偶尔遥望天边的彩虹,远处的风景,着实能鼓舞我们走下去。拥抱自然,拥抱生活,因为你所曾期盼过的星辰和大海,就是你曾到达过的最美的远方。

  篇十二: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一座荒石园,一部《昆虫记》;自然的瑰丽,生命的礼赞,静静在书中流淌。闭上眼,你恍惚和法布尔一起聆听着昆虫的浅吟低唱……

  古人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在法布尔的妙笔之下,昆虫们同样拥有自己的感情天性:这里有勤恳工作的蝉,有暴躁凶猛的朗格多克蝎子,有大自然的清道夫蜣螂,亦有以寻求配偶为一生追求的孔雀蛾。它们个性鲜明,它们也同样历经着各种悲欢离合、生死暌隔,它们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起承转结。我想,这是昆虫对自己生命的珍惜,更是法布尔对这些小生灵的最高赞美。

  也许在读《昆虫记》前,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到人类一个轻微的举动,能够给生灵带来多大的灾难。睡前关上的一扇窗户,也许锁住了误入的飞虫的梦想;玩闹间纷乱的步伐,也许破坏了蚂蚁辛苦搭建的家;烦躁时打死一只嗡嗡的蜜蜂,也许毁掉了满巢幼蜂翘首以盼的甜浆。

  然而昆虫呢?它们却无时无处不在谱写着顽强艰辛的生存故事。一只蝉要在地下蛰伏17年,才能破土而出;一群孑孓要在小小的水洼里拼命汲取大量养分,才能存活下来;一只毛虫经过长时间的折磨,才能破茧成蝶。大自然中的每个生命啊,似乎都要踏过多少苦难的荆棘,忍受多少成长的苦痛,才能完成华丽的蜕变,长出强壮的翅膀,开出鲜艳的花朵,唱出动听的歌声。这些不辜负自己的生命啊,平凡而又美丽,渺小而又伟大。

  昆虫飞行于天地间,不断地以自己的方式创造生活的幸福,它们在属于自己的绿色乐园里,翩翩起舞……

  生而为人,我们是这个大自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我们拥有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力量。但是我们的生命中也会出现“以痛吻我”的时候、“黑暗无光”的时候、“满身是伤”的时候,这时候你不妨坐下来,静静聆听窗外那些大自然中的“窃窃私语”“轻吟低唱”,欣赏他们的“展翅翩翩”“张牙舞爪”,或许他们会给予你无穷的力量,或许会让你更紧紧拥抱自己。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步履不稳。拖着萎缩的腿,他日夜在医院内来回奔走,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最终见证了武汉保卫战的胜利;姚俊鹏1岁时被确诊脑瘫,不能正常走路、写字、说话,但他没有放弃自己,今年高考,他以623分——超理科一本线108分的好成绩被中国药科大学录取。

  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终于用生命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让充实的生活创造了非凡的生命。

  “生命到最后总能成诗。”来吧,朋友!在荒石园——昆虫们的伊甸园中倾听昆虫的絮语,为昆虫,为人类献上最真挚的生命礼赞!

  篇十三: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黄心晨

  《昆虫记》一书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写的长篇生物学作品。法布尔几乎是将自己毕生的心血灌入了此书中,所耗的时,耗的力,都是我们不能想象的。此刻就让我们打开这本名著,去感知那所谓的神韵……

  此书是一本介绍昆虫的书,主要介绍了昆虫的生活,觅食,繁衍,死亡。涉及蚂蚁,西绪福斯虫,蜣螂等数百种昆虫,是每位昆虫爱好者的必读之物。

  我们先来谈谈其作者法布尔,他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荷马与维吉尔,都是为人类的历史做过大贡献的人物,由此可见,法布尔在《昆虫记》的地位究竟有多大。1859年,法布尔应公共教育部部长维克多。杜卢伊的邀请,在一个成人夜校进行教育工作,但他的自由授课方式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无奈之下,法布尔将工作辞去,与家人在奥朗日定居十年多,在这些岁月里,他也不曾虚度光阴,而是开启了《昆虫记》的创作……

  《昆虫记》这本书,带领我们去了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那一个个渺小至极,随手一掐,随便一踩,便会变为粉末的虫子,既也如此神奇;那些被我们厌恶,样貌丑陋的虫子,竟也会如此可爱。平时我们对这些昆虫都熟视无睹,本以为自己很了解这些小东西,可《昆虫记》,却打碎了这个观点。是法布尔日日夜夜的观察,让我们真正认识了它们。

  要完成这一部巨著,不会是一件简单的事,他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与精力。举个例子,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的装死”做了许多实验,他选了大头黑布甲来完成实验,他一次次毫不厌倦地记录着大头黑布甲每次装死的时间,发现每次装死的时长都不一样,法布尔再次不停地捉弄它,每次苏醒后都不给它休息的机会,发现装死的时间越来越长,甚至达到了50分钟!最终又经过多次实验后,法布尔终于找到了答案。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人,他如此富有耐心,盯着一只虫子,长达50分钟!只要有一丝丝的异常,都会引起他的注意,他竟是如此仔细,一个小小的奇思妙想,都可以让他欣喜若狂。或许这正是法布尔写《昆虫记》的另一个蕴意。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不管怎样,只要有耐心,便赢了半局,除此之外,还要有一颗恒心,切不可半途而废,只要有了目标,就一定不要停止对它的追寻,如果你肯努力,肯去拼搏,命运就一定会向你屈服……

  我们无法想象法布尔心中的信念到底有多坚定,但是,我们却可以从这本书中真正的去了解到——

  ——法布尔,想告诉我们的真谛……

  篇十四: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一大群蝴蝶轻拍着翅膀,围着钟形罩飞舞,落在罩子上,忽而又飞走,然后又飞回来,再飞向天花板,继而又飞下来……

  翻开《昆虫记》,就仿佛走入了虫子们的舞会现场,这场舞会的主办方是法布尔,来宾是数十只大孔雀蝶。

  大孔雀蝶,欧洲最大的蝴蝶,穿着栗色天鹅绒外衣,系着白色皮毛领带,翅膀中央有一个圆形斑点,如一只黑色的大眼睛,它们只是为了代代相传才生存的。它们循着气味从几公里外赶来寻找雌蝶,却对钟形罩内的雌蝶女俘视而不见,煤油灯成了它们永远的归宿。

  相比之下,小阔条纹蝶的求爱过程更为有趣,它们相信气味,也只相信气味。主办方法布尔做了一些手脚,他把作为雌蝶栖息地的细枝取出,放在椅子上,再把雌蝶罩好,摆在大桌子最显眼的地方,向雄蝶发出邀请函。

  果不其然,求爱者热情地推挤着细枝,嗅闻着椅子,直到气味淡去,没什么可做的了,才恋恋不舍地飞走。

  多么有意思的蝴蝶们啊!怀着一腔热血赶来,被一些亦真亦幻的东西迷惑后,又空手而归。身为有智慧的高等动物——人类,我们用上帝视角打量着它们,不禁嘴角一笑。要是它们能辨清方向,就不会白白浪费时间和生命了吧?

  较于那些蝴蝶们,我们确实拥有了更聪明的大脑,更开阔的视野。我们学会了制定目标,找到方向,完成理想。我们自称是万物之主,站在食物链顶端,用智慧统治了世界……

  可是当我们俯下身,仔细观察身边的昆虫世界,在这一个个少有人注意到的小世界里,有一群执着的、美丽的小精灵,上演着它们的爱恨情仇。我们不出声,静静地看着、想着,偶尔调整下环境,逗它们玩,看它们振翅而舞,失望而归……

  我们会明白些什么呢?

  人虽不会像大孔雀蝶飞蝶扑火,不会像小阔条纹蝶不辨真假。却在不断接近顶端的过程中,失掉了那份可爱的固执,失掉了似火的热情。从效率上来讲,我们绝不会不辞千里求相会,不会日复一日坚持赶来。

  飞蝶扑火,痴恋且执著。

  我们忽的明白了,人类其实并不是世界的主人,小小的虫子也有独特的美丽和情趣。我们的理性,它们不曾拥有;它们的痴情,我们难以达到。生而为人,众生平等。我们,虫子们,都是世界的一部分,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通过观察,我们能理解和尊重那些和我们不一样的芸芸众生。我们笑了……

  夏夜,月光如水,法布尔听着窗外梧桐树上的蝉,听着草丛里的蟋蟀,他等待着下一场舞会的开始。那我们呢?

  篇十五: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孰真孰假,孰是孰非?

  ——题记

  夏日的蝉鸣,枯燥而乏味,为炎热的夏天更添一分热度,直烧得人心头火四窜。

  我是讨厌蝉的,向来讨厌的,常常拿起家中晾衣的竹竿对蝉赶尽杀绝,或是带上父亲和兄长,在不那么炎热的傍晚,到林间捕蝉,捕到后放在盒子里,或是摇晃或是用手去戳,极尽残忍。

  后来会认点字了,就更讨厌,可不是么,“如果你夏季唱歌,冬季便去跳舞吧。”书中便是如此说的,它大肆赞扬蚂蚁的勤劳,贬低蝉的好逸恶劳和贪得无厌。

  上了初中便搬家了,新家周围少树,自然少蝉,身居高层,听不见蝉鸣,只有车辆的鸣笛声和喇叭声。一时间,竟无比地怀念,怀念那聒噪又贪婪的家伙。

  偶然路过一棵树,树下草丛中突然发出锐利的鸣叫,后劲不足似的转瞬即逝。被好奇心指引着,蹲下身扒开草丛,却被眼前景象吓得一抖——一只尚有半丝气息的蝉,嘶嘶哀鸣着,周围围了一群蚂蚁,它们井然有序地搬运着蝉的残骸。算不得有多血腥,毕竟只有肢干而并无血迹,但蝉的哀鸣却听得人心底一阵发凉,那是绝望的歌声,是哀乐。

  后来再去看时,蝉早已被蚂蚁肢解运走了。树还是原来的树,泥土还是原来的泥土,好像没什么不同,又好像什么都不同了,于是无奈地感慨一声,再走远,

  在长大些,便放弃了幼稚的动画,拾起纪录片,以上帝视角观看动物世界,也着实有趣。影响最深的一次约摸也只是讲蝉的那一集。它说,蝉在土下被掩埋数年之久,只为了几个月的真情演唱和自由地翱翔。大约也是在那时,对蝉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心态转变。

  这是蝉,真实的,鲜活的。它在地下阴暗的角落里被遗忘,然后在盛夏阳光的照耀下,毅然爬出地穴,在痛苦的蜕皮后于阳光之下晒干它的羽翅,骄矜地扑向蓝天,接着开始放声歌唱,嘹亮而真实。那是为了歌颂生命,为了歌颂爱情,歌颂阳光的火热和月光的清冷,歌颂日出的温暖和黄昏的幽寂。

  直到看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当时老师说看出要做批注,那么我在蝉的篇章中所写的批注怕是最多的了。

  蝉,它骄傲又不自满,它歌唱,不论旁人如何猜忌,它大口喝它的琼浆玉露,也不管旁人腆着脸上前求一口水喝。人们说,蝉冻死于冬天的厚雪里,可最终,却是死在了乞求水喝的蚂蚁手上。它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唱着我们听不见的歌,回它们的洞穴里。

  人世又何尝不是如此?孰真孰假,孰是孰非?真相往往藏在腐烂的尸首背后,但在烈日的照耀下,尸骨会化为灰烬,唯真相永存。

  篇十六: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奇妙的昆虫世界

  假期里,我邂逅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是一本奇妙的书,我在里面静静阅读,静静品味,缓缓进入了一个我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

  是啊,昆虫们是我多么熟悉的小生灵啊!小时候,它们就是我最好的玩伴:花朵上的小蜜蜂为我演绎着一支又一支的圆舞曲;大树上的知了也为我唱了多少盛夏的歌;草丛里的蚂蚱更是热闹了我清秋的夜……我也总喜欢去挑逗它们:我拿油菜花去吸引蜜蜂;我用小网兜去捕过知了;还用过小瓶子装蚂蚱……小小的昆虫,给了我多少童年的回忆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可儿时的玩伴——昆虫们却离我越来越远了,我与它们越来越陌生了。而就是现在,有一位奇人,他用一本书把我重新拉回了那个儿时我眼中的世界。他就是法国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他将自己的一生光阴都献给了昆虫,并为它们写了一部巨著——《昆虫记》。

  《昆虫记》描述了昆虫世界里发生的各种栩栩如生的情景,讲述了昆虫之间发生的种种妙趣横生的事。把昆虫的习性、特点等所有的细节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这本书有种种神奇的魔力,它带领我走进了昆虫世界,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美丽。

  昆虫世界是那样的奇妙!“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掉过头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18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上……”这奇妙的昆虫世界跟我们的人类世界如出一辙,读起来真让人忍俊不禁。

  书中还有那么多可爱的小生命!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蜣螂和螳螂了。蜣螂就是我们大多数人非常讨厌的屎壳郎。它整天和那臭臭的大便打交道,揉成团占为己用。可就是因为它,某些地方才会格外的干净。我觉得它才是名副其实的自然“清洁工”!

  穿着绿色霓裳羽衣的美丽螳螂可是一个冷血杀手,它最喜欢吃其它弱小的虫子。它的双臂是最可怕的利刃,别看它身材纤细,行为优雅,懂得饭后洗手,只要有虫子飞过,它马上就挥舞起大刀,迅速捕杀。我觉得:蜣螂虽然外表丑陋,但心灵善良,任劳任怨,担负起清洁地球的使命;螳螂虽然拥有美丽的外表,但生性好斗。我们千万不要被它们的外表所迷惑,任何生物的存在就有它的道理。

  《昆虫记》确实是一个奇迹,是由法布尔,为昆虫们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完的书!

  篇十七: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白鸽翱翔天空,蜻蜓掠过水面,伸展双翅的蝴蝶在丛间穿梭,嗡嗡吟唱的蜜蜂花里忙碌。这里不仅有蝉儿的鸣叫,还有蝈蝈的清唱、金灵子的窸窣……好多小昆虫,黑白的,褐棕的,有角的,长翅的,形状各异,色彩斑斓。

  是的,这正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他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用独特的方法观察和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然后根据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命过程生动地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也让我对这个自然界不大起眼的一角有了全新的认识。

  都说昆虫是最脆弱的生物,然而在法布尔先生的笔下,它们却可以独当一面,拥有自己的独立世界。幼时的我对昆虫非常好奇,例如用笔在蚂蚁周围画圈不让它走出这个圈,去田里捉几只蛐蛐跟玩伴来一场斗蛐大赛。法布尔对于昆虫也十分钟爱,观察十分严谨。它不是将昆虫固定在标本里或浸泡在溶液里,而是野外跟踪,甚至自己辟地养殖,了解昆虫的身体结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性。

  从前,我认为蝉就是令人烦躁的,屎壳郎就是充满恶臭的,蜘蛛就是浑身有毒的。可当认真读过《昆虫记》,我才发现那是偏见。书里写了种种昆虫的特点,比如圣甲虫的母爱光环,蚂蚁的霸道自私,蝉的温和慷慨,粪金龟的默默付出,昆虫的装死“秘密”……这个充满新奇的自然世界,它能容纳许多合理的存在,也能包容许多人看来不合理的存在。

  也许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些微小却繁多的生命令人反感,它们是那么弱小、卑微,我们想毁灭它们就像呼吸那么简单。法布尔却提醒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昆虫,他们行走于海陆空,自古以来就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家园,是我们朝夕相处的朋友。读了这本书,我心河涌动,像有什么在撞击我的脑海——原来众生都是平等的。它们和我们一样,在不断地传递关爱,在不绝地歌唱舞动。世界上不只有我们人类,所有的生命,包括蚂蚁、蝴蝶抑或是甲虫,我们都处于一个紧密联系中。即便现在,许多昆虫类的食材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成为吃货们津津乐道的美食。昆虫是地球生物链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天然食物链非常重要的组成!

  《昆虫记》为我们展示了另一个世界的奇特风景,读一读这本书,你将领悟出什么是“踏生命之足迹,寻自然之花语”。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走在乡下的柏油路上时,不会有人一脚踏碎爬行的蚂蚁;我希望当我轻嗅两旁芳香时,不会有人一网扫走飞翔的蝴蝶;我希望当我享受月亮的光辉时,不会有人一罐囚禁发光的萤火虫……

  篇十八: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在生物课上,老师初步让我们了解了昆虫。昆虫是无脊椎动物,属于节肢动物一类;它是生物圈中最多的生物,遍布所有地区。基本特征为:一对触角,通常有两对翅,三对足。但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昆虫,我翻开了《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布尔。在这本书中法布尔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奇妙有趣的昆虫世界。

  就拿作者所写的《昆虫记》这本书里的螳螂来举例吧。作者运用细节描写、修辞等手法,生动形象描绘了螳螂特征。螳螂外表美丽,身材纤细,体态优雅,但螳螂也是一种残忍的小动物,让我知道螳螂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凶残,更让我懂得在动物或植物的鲜艳外表下,可能隐藏着浓浓的杀机!

  书中还描写了螳螂的捕食过程。螳螂的猎物有蝗虫、蚱蜢、黄蜂、蜘蛛等。当一只蝗虫跳到螳螂的面前,螳螂会极力张开它的翅膀,将身体上端弯曲,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与此同时,螳螂还会发出一种声音。做完这一系列动作后,便死盯着蝗虫,这大大增加了蝗虫的恐惧心理。最后,蝗虫竟然靠近螳螂,主动送死!就这样,螳螂杀了猎物并得意的享用它的战利品。

  这又何尝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汰劣留良、适者生存。一只小小的螳螂尚且可以通过它的聪明才智取得成果,我们也应该在前进着的人生道路上学会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在生物界中是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的,因此,螳螂也不例外的有自己的天敌。幼时的螳螂,它的头号天敌是蚂蚁。一只只蚂蚁会在螳螂巢穴边耐心等待,然后在时机成熟后捕杀螳螂幼虫。虽然是呈人之危,但蚂蚁也巧妙的运用的计谋,得到一顿美餐。

  除此之外,螳螂还有其他天敌——蜥蜴,蜥蜴通过它的舌尖舐起那些刚刚幸运逃出蚂蚁口的小昆虫。可见,自然界的生存斗争是多么残忍。世界本就是永无穷尽的循环着的圆环。各种物质的死,就是各种生物的生。

  螳螂的生活惊险曲折,稍不留神,便会死于非命,但它却尽己所能,生存斗争,例如,保护色。而我们在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也应该不畏艰苦,积极突破重围。

  不只是螳螂,更有千千万万个昆虫让法布尔耗尽自己的经历来观察研究。他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喜好,更是使生物学发扬光大。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坚持不懈,敢于尝试的精神。让我们从身边的环境出发,了解昆虫,推开生物世界的大门,开始新的旅途。所以,我推荐《昆虫记》这本书。它适于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阅读,它能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融入自然,了解大自然美丽背后的真相。

  篇十九: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

  人怎样才能快乐?

  俗世云:钱中泡澡,高坐王位。

  僧尼云:清心寡欲,普渡世人。

  我不云。因为似乎没有什么必要,从《昆虫记》中都能看出来的事情需要多说吗?

  说回这本《昆虫记》,我又想起小时候刚看完“昆虫记”的那天晚上,躺在床上就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就是因为脑袋里都想着那虫子。原来就已经令比它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人胆战心惊的东西,在你凝神静气时,在你的眼前放大,直到能看清楚它的牙齿,触须……如同——你就站在法布尔身旁,屏息凝神,伏下身,手中握着一把高倍放大镜来看着它们,看着蜣螂之间的卑鄙游戏,亦或是被管虫的白黑条纹。

  当时,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就是在讲虫子,讲科学,体现了对于真理的渴求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因为考试内容到此为止。

  讲完了吗?

  当你再次回首看这一本书,你将会感受到一种不一样。

  你将会发现,法布尔对于自然不只是热爱,而是享受,一种独属于他一人的享受。将发现他的科学精神来源于他的某种品质当中,因为当你发掘其根源时,绝对不会在“热爱”的层次找到答案。

  这本书,绝不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而是从来都没有把昆虫当成“昆虫”,从来没有去以人的身份来研究虫。要知道,盗贼本来是用在人身上的,从来不是形容一直蜣螂或一只蚂蚁的(笑)。也没有一只虫子有着泥水匠或是数学家的职业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诸君请随便翻开一页,便正如我所说。

  说句形象的玩笑话,不是昆虫变成了人,是“人”变成了昆虫。这不仅仅是科学的精神,我想,不会有一个生物学家看自己的时候看做一个细胞吧,没有一个物理学家会把自己看做夸克与电子的紧密结合。他们没有科学精神吗?不,但法布尔,早就已经跨越了科学的界限,已经闯入了生命间,闯进了门与门,纲和纲间不可逾越的界限。但他得到了什么,从第一次,得到了父亲的呵斥和研究的资料外,和成功后的“昆虫届的荷马”外,他得到了什么?——一如既往的清贫不变。

  但他痛苦吗?他难过吗?——我想冥冥之中一定有一位“美”的主宰者在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这个缤纷的世界。这是他的信仰,他的热忱,如何比不过宗教徒的虔诚。这种喜悦,这种热爱的背后,是他的充实,是正如祈祷给信徒带来的他每天的研究带来的满足,是他的快乐源泉。

  那么现在试问,你的“快乐”是什么。

  请做你爱做的事情吧,当你第一次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时,他就是你的快乐了。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读了昆虫记的收获300字精选19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