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铁路员工个人先进事迹大约有7篇左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周xx
1984年出生,2005年参加工作。现任xx铁路公安局xx铁路公安处虹桥站派出所副所长,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0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情满万家·2017全国公安派出所好民警”等。
“你守在这里,我们根本干不下去,准备回家踏踏实实干点正经行当。”这是今年7月份,一名曾混迹于xx虹桥站贩卖伪劣商品的小商贩临行前对铁路民警周xx说的话。
周xx是xx铁路公安局xx铁路公安处虹桥站派出所副所长,主抓治安工作。作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派出所好民警,15年里,他以“绣花针”理念,下“水磨功”密织站区防护网,守护万千旅客出行安全。
一双慧眼,识破千谎百计
1984年,周xx出生在xx市xx县(现xx区),从小心中就有一个主持正义的“警察梦”。报考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位于河南郑州的铁道警察学院,2005年毕业后回到xx,成为xx站公安派出所的一名铁路民警。
火车站人员密集、环境复杂,想要守护站区平安,少不了一双发现问题的“鹰眼”。2006年,周xx第一次独立执行任务时遇到一名可疑人员:夏天穿长袖,夹着皮包过安检,神情紧张,还一个劲儿地喝水。周xx试探性地询问他包内装有什么物品。对方却极不耐烦地大声质问,称乘坐的列车马上就要开车了,要是错过乘车一定会让周xx负责。“出了问题我负责!”周xx坚持要他打开皮包,发现里面竟然藏有毒品。
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周xx总能迅速发现车站周边的可疑人员。在出站口,他靠可疑人员的一个眼神就找回了价值超3万元的被盗金项链;在监控画面中,他凭一个矿泉水瓶就找到了报假警谎称在车站内投放炸弹的不法分子……一双火眼金睛洞察着火车站内的治安隐患。
2018年,因工作能力突出,周xx被调入虹桥站公安派出所担任副所长。
xx虹桥站是我国最大的高铁车站之一,处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中心,与xx虹桥国际机场、客运汽车站相连,客流量极大。不少扛包揽客、贩卖伪劣商品的不法分子盯上了xx虹桥站,“老顽固”范某就是其中之一。
范某常年混迹在xx虹桥站周边,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滋扰旅客,还自称患有乙肝,认为公安机关拿他没办法,气焰嚣张。
周xx一来到xx虹桥站就决心扫除范某等人带来的不良影响。周xx带领整治组成员连续几周加班加点,昼夜盯守,抓住证据,仅1个月时间就将范某行政拘留6次。后来,因妨碍民警执行公务,范某受到刑事处罚。
不法分子被抓是一时的,如何让他们心服口服、从此收手才是周xx的最终目标。经过走访,他了解到范某家里经济拮据,上有80岁瘫痪在床的老母亲,下有3岁的儿子,姐姐和妻子没有正式工作。周xx自己出钱为范某的家人购买日用品,还为其妻子介绍了工作,尽力帮他家解决生活困难。
范某出狱后得知周xx对自己家人的关照,懊悔不已,向周xx认了错,举家回到山西老家开始了新生活。不少违法分子得知范某的故事后都对周xx心服口服,从此改邪归正,滋扰站区多年的顽症得到根除。
一串妙招,打造平安车站
今天,走进xx虹桥站内任何一个商店,旅客都会发现店内有一名身穿橙马甲的店员,马甲上清楚地写着“铁路虹桥义警”。这就是由周xx组织成立的虹桥义警队。
2019年春运前,周xx创新方法,组织了一支由安检员、客运员、保洁员等135人组成的虹桥义警队。他们全天候穿梭在车站的各个角落,协助民警开展工作,犹如一张结实的安全网守护着车站安全。
“旅客多的地方要走得慢、看得细,角落位置最容易有情况,这些话每次巡逻时周所长都要反复说。”义警邢瑞莲说。
不论是民警、辅警还是保安、义警,只要有新人参与站内巡逻,周xx都要带着他们从头到尾走一遍负责区域。工作期间,他每天的微信步数没有不超过2万步的。
去年夏天的一个夜里,一名旅客在xx虹桥站到达层休息,嫌疑人趁其不备将其手机偷走,这一幕恰巧被刚刚下班的义警高海兵看到。高海兵与同伴立即上前拦住小偷,并且及时通知了虹桥站派出所民警。因义警的参与,这起案件从案发到破案,用时不到90秒。
“虹桥义警绝不是穿着橙马甲的旁观者,而是与我们一起维护车站治安的自家人。”周xx骄傲地说。
为了让虹桥义警队更好地发挥作用,周xx创建了义警队工作群“虹桥义警一号群”“虹桥义警二号群”,还在群名称旁边特别标注了义警负责的楼层,每天哪些义警参与车站巡逻都在群中提前布置、责任到人,实现精细化管理。
如今,这支义警队伍已经发展到160人,成为虹桥站派出所与车站、地方公安、商户等深化联动协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周xx来到xx虹桥站负责治安工作后,车站治安状况明显好转。2019年,全所抓获公安部网上逃犯587人、查处治安案件409起。
周xx不只管车站里的事,还操心铁路沿线的环境安全。2018年6月,他在参与铁路沿线环境治理中发现,京沪高铁和沪宁联络线之间有一块40多亩的菜地,附近村民在这儿种瓜果蔬菜,经常翻过护栏进入线路内浇水施肥,影响铁路运输安全。周xx就联合站区相关部门以及当地政府逐家逐户地做工作,劝说他们清理菜地。为了确保村民不在沿线继续种菜,周xx想到了栽种绿植的办法。就这样,“菜地”变“绿地”,几个月后,xx虹桥站周边高铁沿线环境变了样。
一份使命,护航“生命速递”
“您是负责护送肺源的医生吧,我们是铁路民警,请赶紧跟我们走!”2019年9月10日18时,一架从天津飞往xx的航班降落在xx虹桥国际机场,周xx和铁路民警在此等候多时,为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帮助江苏无锡市人民医院医生转运手术时使用的人体器官。
器官转运是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2016年,国家卫健委联合公安部、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共同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随后,虹桥站派出所也联合民航、机场公安等建立了医用人体器官转运的“生命驼峰线”。
在2019年9月10日这次器官转运任务中,周xx带领民警事先多次实地模拟测算,精心选择空铁转运的最佳路线和高铁车次,把转运的每个步骤都精确到秒,采取全程护送和“反向”直达站台的方式,在8分钟内完成了xx虹桥国际机场至高铁列车车厢的转运,为一名12岁女孩提供了珍贵的肺源。
“手术很成功,孩子恢复得特别好!”当晚,收到医院发来的好消息,周xx高兴得说不出话来。仅2019年,周xx就完成了28次人体器官转运任务,一次又一次护航“生命速递”。
今年疫情期间,虽然xx虹桥站没有往日春运返程的大客流,但周xx感到责任更大了。他充分发挥视频巡控无接触的优势,将站区每个体温监测点、身份核查点都纳入执勤民警网格管控的重点区域。
据周xx的同事周强回忆,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一位老人在候车室内没戴口罩,民警几次规劝,老人都称自己没病,不愿意戴口罩。“当时,周所长自己拿了一个口罩,走到老人面前轻轻地给他戴上。”周强说,老人见周xx为自己戴上口罩,便听从了周xx的建议,全程佩戴口罩乘车。
以真心换取旅客理解,不让疫情防控留死角。2月份以来,在周xx的带领下,虹桥站派出所共协助核查发热旅客47人,为33名未携带口罩的旅客免费发放口罩。
同事们说周xx有个特点,那就是每年春运、国庆假期,他的脸总是有点肿。原来,每年这几个时段都是周xx工作最忙的时候,连续加班是常事。虽然一熬夜就上火、一上火牙龈就肿,但他还是坚持紧盯客流高峰,协调旅客接驳。大家开玩笑调侃周xx爱上火,但心里没有不佩服他的。
今年国庆假期,xx虹桥站旅客人来人往,又回到了以往假日忙碌的节奏。周xx摸摸红肿的腮帮子,笑着说:“今年的国庆假期,站里像过年一样热闹。人多了,我们更要加强巡逻,让旅客出行之路更安全。”
张xx
xx局集团公司
xx客运段
xx车队
第四乘务组列车长
张xx,中共党员,1989年出生,2013年参加工作,曾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先进女职工、全国铁路巾帼标兵和“内蒙古好人”等荣誉,并被xx局集团公司评为2020年度先进女职工标兵、先进女职工工作者。
4月,内蒙古草原上万物复苏。傍晚时分,一位女列车长迈着如风的步伐走出整备库。虽然长途值乘后的身体十分疲惫,但她依然笑若春风。她就是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客运段xx车队第四乘务组列车长张xx。
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张xx毅然“逆行”。去年1月底到5月底,她带领班组30多名职工34次值乘途经湖北多个地区的列车,稳妥处置10名发热旅客,确保了站车零传播、班组人员零感染。
心中有光,就能穿透阴霾
2020年2月19日7时许,张xx值乘的包头开往xxZ338/335次列车停靠在武昌站。这是她主动请缨值乘重点列车后再一次抵达武昌站。
按照当时疫情防控要求,列车上有确诊或疑似病例,整趟车的工作人员都要隔离14天,车队人员“捉襟见肘”。为了解决人员紧张的问题,xx车队成立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张xx第一个在请战书上按下了红手印。
张xx值乘的上一趟列车上发现了确诊病例,这对一名年轻的女同志来说,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车队决定让她休息待命。张xx找到车队队长丰化一,她说:“缺列车员我干列车员,缺值班员我当值班员,只要车队需要我就上!”
在张xx的“软磨硬泡”下,车队同意了她的申请。14天隔离结束后,她再次披挂上阵。而在家期盼见女儿一面的父亲,得知女儿主动报名参加党员突击队时,虽然放心不下,但还是选择支持女儿的工作。身为老铁路,他知道女儿肩上的责任,更理解女儿的决定。
在同事们眼里,张xx是个“女汉子”。无论车上发生什么情况,她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处置,特别是遇到突发情况时,都能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同事开玩笑说:“她一上班就变身女超人了。”而张xx却说:“关键时刻不能退缩,只能向前冲。”
那段时间,每次出乘前,她都要收集最新疫情防控信息,并按照职工居住地信息表,核对每名职工所处地区的防疫情况。开车前,她认真清点随车防疫物品;列车运行中,她不间断巡视车厢,尽全力满足旅客乘车需求,确保旅客安全抵达。
“重点时期,更要关注旅客情绪,让旅客放心乘车。”这是张xx在每次出乘前反复对职工强调的。
那段时间,张xx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不仅自己要做好防疫措施,还要安抚旅客情绪,引导他们配合执行防疫规定,确保站车防疫安全。有一次,一名旅客在列车上和家人打电话时说:“万一我得了新冠肺炎该怎么办?”这句话引起了车上旅客的情绪波动。张xx了解情况后积极稳定旅客情绪,一一对车厢内的旅客做好解释工作,介绍列车防疫措施,直到大家都放下心来回到铺位。
随着《穿越“疫情”的列车》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和各网络平台相继报道,张xx的父亲从电视上看到冲在一线的女儿时,眼眶湿润了。他给女儿发了条微信:“闺女,保护好自己,爸支持你!”
3315公里,是张xx值乘的Z338/335次列车单程走行距离;36小时35分钟,是她的单程值乘时间。这趟列车在疫情防控期间一直没有停运,穿越在内蒙古、山西、北京、湖北等8个省区市之间,像一道穿行在城市间的“不灭之光”,保证着铁路大通道的畅通,也拉近了全国各地和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距离。
心中有光,方可成就梦想
“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2020年9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听到这句话时,张xx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回想起疫情防控期间的日日夜夜,她和同事携手抗疫的一幕幕又浮现在了眼前。
有些花经冬愈艳,有些人遇事更强。经过这次疫情考验的张xx,重新认识了平凡中的伟大,回到工作岗位后,更加坚定自己8年前的选择。那时候,刚刚走上客运岗位的张xx因为乘务员工作平凡、琐碎、单调,有过短暂的彷徨和失落,但她坚信只要心存善念、心中有光,就能闯出一片天地。
“任何一个岗位都离不开学习。”这是张xx日记本上的一句自勉。她把学习当作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背题、做题成了她的必修课,每天满脑子都是客运知识,还一度被父母说是“魔怔”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6年单位举行的值班员竞聘考试中,她以第三名的成绩走上了列车值班员岗位。
成为列车值班员后,要辅助列车长管理、负责更重的任务,挑战更大了。一次,她和一名旅客因为补票发生不愉快,遭到旅客投诉。虽然向旅客道了歉,但她心里很委屈,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按规章办事还会被投诉。
“咱们是做服务工作的,目的是让旅客满意,而不是让他不高兴。”列车长的开导让她冷静了下来,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态度是不是有问题,让旅客觉得不舒服。从那以后,她认识到,客运工作虽然平凡,但并不简单。
2017年,张xx担任列车长后,深感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要想把这趟旅客列车打造成流动的“文化桥梁”,唯有不断学习。于是,她常在休班时泡在图书馆和文博场馆,或者去其他班组现场学习取经,还带领班组职工到航空公司交流经验。
她总结出“三早(宣传早、关注早、提示早)、四轻(讲话轻、走路轻、关门轻、作业轻)、五声(乘车有迎声、问询有回声、配合有谢声、打扰有歉声、下车有送声)、六点(微笑多一点、理由少一点、效率高一点、工作细一点、行动快一点、服务实一点)”的“3456”温馨服务法,并将此作为班组的特色服务法,深受旅客好评。班组实现连续两年无旅客投诉。
心中有光,足以照亮一方
2020年9月8日,张xx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载誉归来后,在站台上等候的同事们为她送上了鲜花和掌声。她接过鲜花,动情地说:“我是代表大家去接受这份荣誉,我们车队的每一位‘逆行者’都是抗疫英雄。”
在班组日常管理方面,张xx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心里装着小伙伴。但在工作上,她“丁是丁、卯是卯”,“泼辣”出了名,同事们都管她叫“辣妹子”。
班组虽小,但管理好并不容易。工作中,张xx细心观察分析班组职工的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职工老曹因当班打盹受到考核,心气不顺,张xx就找他谈心、讲利害;青工小张业务跟不上,她就抽时间手把手地教,还把客运服务重点知识做成小册子,让她带在身上随时学习,促进了小张的快速成长。同事们从心底佩服她。“张xx虽然和大家年龄相差没几岁,但处理起班组的大事小情时,就像一位知心姐姐。”一名年轻职工说。
为给旅客营造一个温馨的乘车环境,班组细化列车重点部位卫生标准,开展车厢间的交叉互评,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每当听到“这趟列车的服务真好”“这趟列车的厕所真干净”等称赞时,张xx和同事们的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
今年初,车队成立了“敬钰班组”,由张xx担任“敬钰班组”服务品牌的带头人。可是,要打造一个让旅客满意的优质服务品牌谈何容易?服务理念、标识设计、人员提素等方面都要从零开始,千钧重担又一次压在了张xx的身上。
为打造一个立得住、叫得响的服务品牌,张xx给自己做了“归零”处理,沉下心思,学业务、练技能。
如果月亮忙着去照亮远方,
就让我点亮星光为你护航。
如果春风吹不开冰封的城市,
就让我捧出真心为你温热。
……
张xx特别喜欢微视频《凡人英雄》里的这段散文诗。她说,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束光,只要用心和责任去守护,不仅可以点亮自己,而且可以照亮一方。
张xx
xx局集团公司
xx机务段
检修车间业务指导
张xx,中共党员,现任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机务段检修车间业务指导,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等荣誉。
谷雨过后,空气格外清爽。敲开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机务段“张xx创新工作室”的房门,戴着黑边眼镜、身穿藏蓝色工作服的张xx笑呵呵地迎了上来。
在这位朴实随和的男子身后,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令人敬仰的奖章奖状熠熠生辉。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平凡的劳动者如此不凡?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只要想成功,就不要轻易放弃,多坚持一步,就会多一些机会。”张xx这样说道。说话间,他手里还拿着一组电力机车配件,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正在为“HXD3B型机车升弓控制电路加装接地开关联锁”攻关项目绞尽脑汁。
正是男儿发奋时
1980年,张xx出生在河北沧州的一个农村家庭。幼年时,他的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在田间地头,他要担起照看弟弟的重任。他不仅从父母身上学会了勤劳俭朴,还练就了坚强独立的品格。
“我从小就喜欢火车,后来跟从事铁路工作的姨妈生活在一起,从言行中就能感受到铁路人的无私和责任感。当时就感觉铁路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行业,要能考上铁路学校多美呀!”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初中毕业时,张xx以高分考入湖南株洲铁路电机学校(现更名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器专业。
张xx从小就对电器情有独钟,中学时代也偏爱物理课。4年的专业学习,不仅让他获得了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养成了自律自控的学习态度。
“记得当时教我电器知识的王老师业务技能特别强,但因为他的湖南口音很重,我有时听不懂,就一字不漏地把板书抄下,课后反复琢磨,有不明白的就追着老师问,直到弄懂弄通为止。”张xx笑着回忆在学校时的情景,“我们学校有自己的实习工厂,我一看到电路板和各种模型就两眼放光。正是这些实际操作的练习,给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非常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
宝剑锋从磨砺出
2000年8月,张xx从湖南株洲铁路电机学校毕业,来到xx机务段检修车间内电组,主要负责检修、维护机车电器线路。
最初,张xx做牵引电机检测、更换电机碳刷等基础工作。这些工作让他觉得“非常简单”,可很快“这个幼稚的想法”就被改变了。
“我在学校学的车型是电力机车,当时段里都是内燃机车,一进车间我就傻眼了。师傅让我把机车旁的测速电机拆下来,送到电配组检修。我围着车转了两圈,愣是没找到测速电机在哪儿,急得满头是汗。”张xx回忆着第一天上班时的场景说道。
为了摸清牵引电机的结构,张xx白天下地沟跟着师傅学本领,经常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为了强化学习效果,转子、定子、接线、碳刷……他将各个部件都绘制成简易图,便于熟记。
“火车安全行,全凭技能精。只有平时勤学苦练,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成为行家里手。”张xx自信满满地说。
那几年,车间、段里只要举办技术比武,张xx就踊跃报名参加,就是想在技术比武中向经验丰富的师傅学习更加精湛的技术。300多种、1000多个型号的机车电器配件,想要学精学透,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一本本厚厚的技师专业书籍被他生生背了下来,检修配件的每个作业环节他都烂熟于心。
2014年6月,他被选拔参加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了迎战如此高规格的比赛,他每天一头扎进机车内,冒着近50摄氏度的高温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每次从机车里出来,他浑身湿透,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最终在大赛上,他取得了总成绩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等荣誉。
天工人巧日争新
“只要是我检修过的机车,必须保证上线后100%不出问题。我把每一个配件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能够把有故障的配件修复到完好状态,我就很有成就感。”每次提到与工作相关的话题时,张xx的眼神就特别明亮,“刚开始搞技术创新时,目标就是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和节约生产成本。”
他的技术创新之路从改进操作工具开始。常规操作工具机轮头手柄过长,用起来不方便,他就在机轮头上焊上一个把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8年,该段配属机车车型增加,既有的试验台无法对多种型号的司机控制器进行检测。针对这个问题,张xx暗下决心要自己动手研究解决。通过重新布线、加装插头等,他研制出能够对6种型号的司机控制器进行检测的全能型试验台。
每到冬季,和谐D2B型机车电暖器电机故障频发,影响机车正常使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张xx对故障电暖器进行了“解剖”并反复思考症结所在。“如果给它装个防尘装置,或许就能降低故障率了。”得此结论后,他便买来防火板材,测量尺寸、锯剪钻孔,制作出电暖器电机定转子防尘罩,装车试验后,电机性能和防尘效果良好。该项技改成果不仅保证了机车正常使用,而且节支近7万元,获得了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
几年来,张xx先后取得创新成果25项。2015年初,该段以张xx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由包括张xx在内的7人组成,主攻方向是内燃机车配件检修与和谐型机车配件自主修。
“爱岗奉献、创新引领——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打开张xx的工作笔记,扉页上工整地写着这样一句话。
万紫千红春满园
2020年11月24日,张xx参加了在xx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荣誉的背后,是辛苦付出。日常,张xx热衷学习其他站段技术创新榜样的先进事迹,将他们的事迹当作自己开展技术革新的“指导书”,让自己的创新思路日渐丰富。
在工作中,他每看到同事皱眉头都主动上前询问原因,追根溯源摸清设备故障处理过程中的“绊脚石”,然后想方设法将“绊脚石”搬走。
如今,张xx在段内主动兼职当起教师,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身边的青年职工。刘子源就是这些青年职工中的一员。刘子源说:“刚开始从事机车检修工作时,对电器部件不熟悉,动作做不到位,胳膊和腿上经常碰得青一块紫一块;焊接电路时手容易抖,导致焊出来的电路歪歪扭扭。张xx老师不断给我讲解技术要领和操作方法,使我的技艺很快得到提高。”
有一次,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举办技能大赛,xx局集团公司有5名选手参加比赛,张xx被选为机车电工组总教练。集训期间,他白天手把手教选手们故障排除方法和电工基本技能,晚上熬夜编写模拟题。发现选手情绪波动,张xx一次次和他们谈心谈话。那次比赛,xx局集团公司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除了让年轻人在工作中迅速成长,张xx还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让他们干一行爱一行。
“张xx创新工作室”与该段技术科联合举办“和谐大讲堂”,每期一个主题,主要讲解和谐D2B型机车、和谐D3B型机车、制动系统等知识。每名听课的青年职工都将讲堂所学应用到一线作业中,再把一线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带回讲堂与其他学员共同探讨解决。4年来,许多人的笔记攒了厚厚一摞,大家都成为“和谐大讲堂”的受益者。
“只有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了充分认同,才能够全身心投入。任何一项科技进步都需要长时间踏踏实实地去做很多基础性工作,只有把这些基础性工作做深做透,才能实现质的飞越。”张xx说。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张xx在平凡岗位上
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实践
展现铁路产业工人的风采
王xx
xx局集团公司大同西供电段
阳原供电车间阳原供电运行工区
工长、党支部书记
王xx,中共党员,曾被评为全国“两学一做”榜样、“xx好人”,获得xx省劳动模范、xx省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全路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大同西供电段是大秦铁路供电设备的唯一保障单位。该段阳原供电车间阳原供电运行工区管辖其中的44条公里接触网供电设备。今年50岁的工区工长、党支部书记王xx已与这些设备相处了31年。
这30多年也是大秦铁路艰苦创业、高速发展的时期。1988年开通运营的大秦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的重要通道,至今已运输煤炭接近70亿吨。30多年来,王xx从一名青工成长为技术精湛的大秦工匠,同时也是深受职工称赞的一线管理者。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大秦铁路,诠释了一名大秦人的无悔追求。
工匠的养成
1990年,19岁的王xx来到阳原供电运行工区,他从师傅那里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供电安全无小事”。因此,他将全部精力倾注在精进业务上。
大秦铁路运营初期,设备检修密度大。他要处理各类网线缺陷、故障,每天像是“挂”在了接触网上。随着工作积累,王xx的业务技能突飞猛进。一次供电分束改造出现了加装新型高速分段器卡壳,此时距“天窗”点结束不到20分钟。高度体系化、模块化的大秦线,列车开行间隔以分钟计算,任何延误都可能影响当日运量。紧急时刻,在另一端作业的王xx立刻赶来。依靠精湛的技术,不到5分钟,他便对卡壳环节完成了紧急处理。“天窗”正点销令,列车正常运行。自此,王xx“技术大拿”的美称便在工区传开了。
一个夏夜,暴雨如注,一台隔离开关瓷瓶被雷击碎。由于破损的设备已淘汰,没有同型号设备替换。关键时刻,王xx将新旧两种隔离开关反复对比测量,把新型隔离开关较短的部位用垫片抬高,并在高的部分打孔穿上螺栓固定。经过改造,合闸成功、顺利送电,确保了迎峰度夏电煤顺利运输。
阳原地区风大,承力索和中锚辅助绳在大风天气中相互磨损,容易造成设备性能降低。王xx与工友们对此展开技术攻关,在接触网定位点中间用钢线卡子将承力索与辅助绳分别卡牢。该项成果被评为段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肯吃苦、善钻研的王xx很快就成了工区数一数二的业务骨干。1999年,王xx成为班组副工长。2012年,他担任阳原检修队工长。
王xx曾签发过3年接触网工作票,数百张作业票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他还从事过3年材料员工作,上千件料具从他手中进出,井然有序。在当安全员的2年时间里,他按规执标作业,从未打过折扣。担任工长后,为了能将自己的技术经验理论化,他将200多页的《接触网设备检修与维护》背得滚瓜烂熟。为了掌握设备底数,他一根杆一根杆地测量、记录,编制了《阳原外线设备简图》《电力系统图》《应急处置手册》。管内设备哪里是检修重点、哪里需要补强,他都了然于胸……从一名青工到一名技术带头人、一名大秦工匠,王xx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工匠的担当
2014年夏天,阳原供电运行工区被列为标准化示范建设区段。不同于日常“天窗”修的拾遗补阙和每年集中修的重点整治,标准化示范建设是从职工素质、日常管理到设备质量的一次质变。面对这场艰苦的硬仗,作为工长的王xx一马当先,什么工作最艰苦,他就带头干什么。他经常是晚上排计划、定进度,一项一项检查第二天使用的材料;白天盯“天窗”、卡关键,为1000多根杆逐段逐杆测量、记录、作标注……为了不耽误进度,他天天顶着骄阳步行数公里到现场,脚底磨出了血泡。工友们心疼地说:“你怕我们中暑,让大家轮流到现场,自己也不能一天也不休息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个月的标准化示范建设,阳原检修队管内区间被定为全局集团公司供电系统标准化示范区段。王xx本人也被授予标准化示范岗荣誉称号。
为了完善《接触网工岗位作业指导书》,王xx带着工区几名业务骨干,翻阅了20多本专业书,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用时3个月,补充完善了9项岗位作业指导书、22项检修作业指导书,并插入了200多张示范图片。
提高“天窗”利用率是解决运输与安全矛盾、提升设备运行质量的关键。以往接触网设备检修,都是以小组为单元,一段一段干,辅助人员占的比例大,人多不出活。王xx针对作业组织方式,向车间提出了“检辅分离”的建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打破了过去有几个作业组就设几个辅助队伍的做法,通过精准计算作业时间,统筹安排作业项目,实现了几个作业组共用一个辅助队伍,尽可能减少辅助人员,提高了上网操作人数比例。这种作业方式不仅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天窗”利用率也提升了50%以上,被车间采纳。
作为工长,要想把这支队伍带好,越是有困难的时候就越得往前站、往前冲。接触网支柱基础在大雨天塌陷,他连续盯在现场一天一夜,直到加固整修完毕才离开;组织青工演练,不管夏日炎炎还是三九寒冬,他从来都是第一个到练兵场;职场环境整治,每天下午,他都第一个走向工地搬石头、拉沙土。无言的行动带动每一名职工都主动参与到义务劳动的行列,职工们在工区种花种草,建起了小花园。桃红柳绿、整洁美观的小花园让这个远离都市的家有了更温馨的味道。
工匠的情怀
阳原检修队有43名职工,近七成是“85后”“90后”青工。为了帮助青工快速掌握业务技能,王xx不但为每名青工量身定制了培训计划,还亲自示范、实作演练。
有一天,气温高达35摄氏度。大伙以为咋也得等凉快下来再开练。没想到,演练铃声准时响起。仓促列队的人中,有的没拿工具、有的没穿黄马甲……王xx拉下脸说:“越是天气异常,接触网线越容易出问题。设备发生故障了,我们能说等天凉快了再抢修吗?”在他的严格要求下,青工业务水平迅速提升。渐渐地,28名青工个个都能网上杆下独当一面。
作为工长兼班组党支部书记,不仅要抓好生产,还要把班组职工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工区远离城市远离家,班组职工就把工区当成家,王xx就像家长一样关心每一名职工。
一名青工休班时摔伤了胳膊,养伤时换了手机号。联系不上这名青工,王xx感觉事情不简单。利用休班家访后他才知道,这位青工迷上了网络游戏。有人说:“很多有网瘾的人,父母劝说都没用,你就别操那份心了。”但王xx认为,决不能让自己的职工这样沉沦下去,帮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是自己的责任。为了帮助这位青工戒掉网瘾,每到休班,王xx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这名青工家中,终于在第七次上门后见到了他。苦口婆心、耐心劝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王xx的努力下,这名青工回归正常生活。
为了让这名青工更好地融入集体,王xx有意识地在业务上给他开小灶。在他手把手带领下,这名青工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很快成了熟练的操作工。在一次集中修期间,这名青工及时发现并消除了桥上钢柱底座严重松脱的设备隐患,获得2000元奖励。
班组的职工,不管谁有事儿,王xx都当成自己的事。职工的孩子便血,他帮着联系医院专家;职工的父亲摔伤,他当自己的父亲一样,帮着背送到医院。
凡事都为职工着想的王xx,也有自己过不去的坎。
2016年,王xx的妻子被查出患了癌症。一边是化疗后需要照顾的妻子,一边是繁忙的检修队,分身乏术的王xx将妻子从大同接到阳原,悄悄在工区旁租下一套40平方米的宿舍。他一脸歉疚地对妻子说:“条件不好,委屈你啦!”妻子眼含泪水说:“不委屈!能和你在一起,哪儿都是家……”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与他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密不可分,而一名有着崇高信仰的共产党员,也必将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许多人问他:“这么多年,累吗?后悔吗?”王xx有时也问自己:“累吗?”真的很累!但他从不后悔!他说:“大秦线不一定记住我们的名字,但一定留下了我们的故事。”
工作31年,入党9年
他生动诠释了
一线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让工匠精神在万里铁道线上
绽放璀璨光芒
王xx
xx局集团公司衡阳车务段衡阳站
车站值班员、职教科兼职教员
王xx,中共党员,“王xx车站值班员”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路首席技师等荣誉,2019年获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一时为兵,一生为兵。尽管早已脱下军装,但他依然有着深厚的军人情结,常说:“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像军人一样,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有责任心,要奋斗不止。”
一经承诺,使命必达。穿上铁路制服,戴上鲜红党徽,他是中国铁道线上一名英勇无畏的战士。他是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衡阳车务段衡阳站车站值班员、职教科兼职教员王xx。
从基层建设模范连退役,入路工作12年来,王xx始终保持一名战士的本色,以战士的姿态冲锋陷阵,逐渐成长为铁路行车岗位的榜样人物。他在平凡岗位上挥洒青春热血,书写新时代铁路人的先行风采。
恪守标准的哨兵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执行规章纪律不折不扣,贯彻作业标准一丝不苟,落实工作要求不讲条件,工作中的王xx军人气质十足。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对做好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守在运输安全一线,责任重大,必须做恪守标准、认真敏感的‘哨兵’,牢牢守住运输安全。”王xx说。
王xx2009年被分配到郴州车务段的一个四等小站——白石渡站工作。他每天在信号楼重复着枯燥的作业程序,下晚班后倒3趟车才能回到家里。这让他感到有些迷茫。看到王xx的状态,同是退役军人的站长唐郴找他谈心,谈军人的作风,谈铁路人的职责。一番交谈后,王xx认识到,铁路是个广阔的舞台,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实现自身价值。于是,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学苦练业务技能,一切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奋进。
2012年3月,王xx主动申请调到要求更高、条件更艰苦的京广线许家洞站工作。除了和师傅跟班学习,他还利用休班时间在车站作业最繁忙的7时至10时、17时至20时两个时间段到岗位上自学,钻研列车甩挂计划、机车进出库等作业关键环节的处置方法。
车站值班员是铁路上的交通指挥员,是行车安全关键岗位。繁忙的京广铁路一天往来400多趟列车,车站值班员每天要执行上万次作业程序。王xx始终以“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心操作好每一道流程、传递好每一条指令。
他先后从事过信号员、助理值班员、连结员、调车长、车站值班员等工种,累计安全办理20万余趟列车作业、1。2万余钩调车作业,消除80余起安全隐患。
保安全还要有见微知著的敏感和一丝不苟的认真。
2019年初,王xx被衡阳车务段派到怀衡铁路开展安全攻关。细心的他发现长塘线路所的道岔与其他车站的道岔不一样。一般联动道岔的开向是一致的,而该线路所的联动道岔却是一边直向位置一边侧向位置,一旦出现应急情况、需要人工准备接发车进路时,存在车站值班员布置的进路与现场准备进路人员准备的进路产生分歧的安全风险。
敏锐发现这一微小差别后,王xx立即于次日1时开“天窗”时,赶到现场确认了所有道岔的直向、侧向位置,并对现场非正常接发列车布置进路的用语进行了重新规范,从根本上消除了这一隐患。
技术过硬的尖兵
在办理接发列车的过程中,一趟列车通过车站至少有29个作业程序,一个车站最多可以同时接发3趟列车,这就需要作业人员在8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成近90个程序,也意味着每6秒钟就要完成一个程序。王xx能够做到一个程序都不会乱、一个程序都不会少。“他在不同作业程序之间穿插衔接时,思路很清晰,动作到位。这是以对规章的烂熟于心、以对业务的熟练掌握作为支撑的。”该段职教科副科长周鑫说。
对于非科班出身的王xx来说,要在专业性很强的铁路岗位上发光出彩并非易事。学业务、练本领没有捷径可走。他在短短几年时间,从一个业务“小白”成长为铁路技能大师,走出了不断进取的奋进之路。
王xx常说:“人的力气是用不完绿色的,学业务就是要下苦功夫。”他保持军人优良作风,吃苦耐劳,一门心思学技练功,争做业务尖兵。入路短短一年时间,他就翻烂了4套行业规章,做了8本学习笔记,将标准作业流程、行车规章熟记于心,被同事们称作规章“活字典”、业务“领头羊”。
2010年,参加工作第二年,王xx便代表车站参加全段技术比武,并获得助理值班员个人全能第一。2014年8月,他参加xx铁路(集团)公司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一举夺得了团体第一和个人全能第一的成绩,也获得了参加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机会。
在集训中,王xx前几次的成绩并不理想。“遇到问题还没尝试解决就放弃,那就永远克服不了困难;克服困难没有太多的窍门,就是要坚持到底,滴水穿石。”为此,他调整心态,潜心钻研考题,把历次考试的集训试卷分门别类归总,把容易混淆的题目对比学,把比较生硬的规章描红反复学,把关键内容加黑加粗重点学。本着“笨鸟先飞”的想法,别人学6小时,他学12小时;别人练到傍晚,他练到深夜、凌晨。他还不断摸索,总结提炼出以“精读、巧记、深思、熟背、苦练、活用”为主要内容的12字学习法。
最终,王xx在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车站值班员的比赛中杀出重围,获得个人全能第一名,创下了广铁集团车务系统历史最好成绩。
迎风而上的骑兵
4月12日,王xx又像往常一样背着包,带着学习资料,深入黔常铁路杨桥站送教上门。每周按照培训计划到各个车站,对行车重要岗位的职工及管理人员的作业程序、作业标准一个个盯控、一项项纠正;重点加强职工接发列车非正常应急处置的培训,把非正常应急处置的场景现场演示出来,干部职工一个一个轮流过关,这些是王xx近年来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王xx已累计面向一线职工授课180余场次,开展现场送教360次,各类答疑近万次,培训学员1900人次,带出了拥有上百名技术骨干的尖兵团队,其中70余人在各级技能比武中获奖。
成了“行家里手”后,王xx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提升全员业务技能,共保安全?2017年初,以王xx名字命名的“王xx车站值班员”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给了他更大的舞台。王xx扑到技术人才培养和重点课题攻关中,组织开展了防止行车设备误操作和行车组织错办理等10余项重点课题攻关。他主导编制的近20项教学课件,成为行车一线作业人员的学习宝典。
2021年初,为了更好地帮助一线职工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业务学习,王xx通过接发列车仿真系统,自己演示标准操作流程,录制微视频,进行“接发列车微视频”教学,公布手机号码、微信号,随时在线答疑,并针对110多项行车安全关键点,灵活运用现场教学、远程培训、模拟仿真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讲解,有效提升了现场安全卡控能力。
冲向最险处,攻克最难关。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王xx总是冲在最前列。
2013年底,新开通的衡柳线高铁普铁列车混跑、行车组织复杂、多种闭塞方式并存,作业中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王xx走遍衡柳线沿线车站,逐条理顺20多种应急情况下的作业流程,打通了不同方向、不同组织方式下的作业程序,形成了一套衡柳线接发列车作业标准,提高了行车应急处置水平。其中,永州站普速列车、货车、高铁列车混跑,是多种行车方式并存的多方向车站,作业方式尤为复杂。王xx扎根永州站,一个多月里废寝忘食,编写出一套高普混跑接发列车作业图解,提高了车站作业水平。
2018年底,怀衡铁路开通后,王xx为5个中间站、1个线路所编制行车岗位应急值守员和管理人员作业标准,并到现场培训36天,作业人员站控模式下办理接发列车作业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王xx先后在京广、湘桂、衡柳、怀衡和吉衡线参与安全攻关15次。在一次次挑战里,他披荆斩棘,充分展示了迎风而上、不辱使命的过硬作风。
不拼搏不青春
不奋斗不青春
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里
王xx用奋斗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李xx
中共党员,200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站运转一车间值班站长,曾获得火车头奖章、全路技术能手、xx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
“当你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工作会更加愉快、更加出色……”翻开李xx的教案本,字迹工整的话让人眼前一亮。李xx把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和所想所感总结为一句话,写在教案本扉页,也写进了自己心里。
李xx是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站运转一车间值班站长、班组党支部书记,也是xx站聘任的兼职教师。自2005年8月参加工作,他已从事调车工作15年。过硬的技术业务素质、精湛的岗位实操技能,使他成为调车场上耀眼的业务明星。慢慢地,他也成为车站人人夸赞的好老师。
钻研业务的“领头雁”
除了在调车场上展现风采,李xx还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主动无私助教,时常奔忙于岗位、课堂和现场。他说自己现在取得的成绩离不开xx站的培养,他要将所学回馈给车站,当好兼职老师,让更多职工特别是新入路职工更快更扎实地闯过技能鉴定关,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都说学技练功苦,但教书育人更辛苦。2015年,xx站成立以李xx名字命名的技能工作室——李xx技能工作室。
万事开头难。技能工作室刚成立时,大家一盘散沙,劲使不到一处。李xx觉得身为党员,就要事事带头作表率,想要别人好好干,自己先要做出个样子来。
技能工作室的人员不是专职搞研发,而是利用休息时间发挥余热。李xx主动放弃休息时间,独自在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备课搞攻关。他从调车组作业入手,结合自己掌握的调车作业知识和经验,将一些现场容易忽视的规章制度细化分解,编制成调车作业口袋书,方便调车组职工携带和学习。针对调车组职工使用“手钩”不熟练的问题,他利用当班时间,在现场手把手地示范培训,并将“手钩”使用方法制作成H5产品,通过微信平台展现给职工。这一新媒体课件还被xx局集团公司微信平台选中推广。
李xx的一举一动,技能工作室的成员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技能工作室的柏植红去年因脑供血不足身体出现不适,但是得知车站组织职工进行联锁关系、变更径路培训的消息后,依然主动要求承担课程的制作和讲授工作,还完成了教材的编制。
5年来,李xx技能工作室逐渐走向成熟。技能工作室协助车站相关科室发布成果10余项,解决了一批影响安全生产、运输组织的问题;制作精品课件20余个,现场为职工答疑解惑上千人次,成了一线职工提升素质的“加油站”。
为激发职工学习手信号操的兴趣,技能工作室成员认真研究、分析手信号动作细节,经过1个多月的加班加点,把干巴巴的手信号操编排成了精彩节目,不仅搬上了迎新舞台,而且成为新职工业务培训的“活教材”。
争先夺旗的“主心骨”
鉴于李xx工作出色,车站又将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他——负责技能竞赛培训工作。一年一度各个层级职工技能竞赛,承载着许多职工的梦想,他自觉肩上担子沉甸甸的。为此,他付出了很多努力与汗水。
李xx白天陪练,晚上回家备课,常常干到后半夜。时间久了,妻子抱怨他对职工学习比对自己儿子学习还上心。面对妻子的抱怨,他感到十分愧疚,但是肩负班组职工的信任,他义无反顾,因为他知道,这是责任,也是承诺。
在2019年xx局集团公司调车技能竞赛中,李xx带领xx站调车组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有4名职工分别获得调车长项目第二名和连结员项目第一、第二名以及制动员项目第六名。当他把这个喜讯告诉妻子时,妻子比他还高兴。如今,他深夜备课时,总会有一杯热咖啡或热牛奶送到书房,让他动力十足、幸福满满。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为了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职工业务学习不滞后、不断档,车间将职工防疫和业务培训工作交给了他。李xx结合工作需要和职工心理需求,认真编写教案,制作微视频课件。他自己出镜,讲解疫情防控知识、消毒通风常识以及调车作业人身安全注意事项等,并利用微信、腾讯视频等载体,采取每日一问、每周一练、每月一考的方式,指导职工做好防疫工作、提升业务技能,优质完成了培训任务。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车间提出打造“双劳模三书记”工作室,借助深化“丝路驿站-琢玉学伴”育人文化之机,将创建“琢玉·聚星”工作室的重任交到了李xx手上。这位兢兢业业的“兼职教练”有了新的舞台。李xx信心满满地说:“我要用好这个平台,培养更多技能人才,把这个教练一直干下去,不负初心、不负韶华。”
职工群众的“好支书”
2018年1月,李xx开始担任班组党支部书记,他下决心要把班组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让党员职工做到理论有提高、业务能争先、安全有保障、思想很稳定。
他依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班组实际,在“学、做、改”三个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在“学”上,他坚持学有新意,开办党支部理论学习流动课堂,让党员轮流讲课成为常态,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微讨论,增强“学”的“立体感”。除了加强学习,他还要求职工“做”有标准,充分利用“创岗建区”时机,对车站值班员、调度员、调车长这3个重点工种合理划分岗区,确立岗区卡控“五个关键”,通过严控管理,切实将“两违”数量控制到了最低。他还坚持“改”有依据,把每年党员评议结果作为“改”的依据,结合职工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确定月度短期包保、季度长期包保、年度包保等措施,定期与职工谈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了“改”的成效。
2018年,班组职工李作良因违反工作标准被车站从调车长降到了制动员,思想波动很大,曾一度萎靡不振。李xx注意到这一情况后,与李作良同班次、同作业、同劳动,把他拉进技能攻关小组,和他进行业务竞赛。李xx还到他家进行家访,取得了李作良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大家一同帮助李作良调整状态。没多长时间,李作良就放下思想包袱,参加了局集团公司调车技能竞赛,并获得了制动员项目第六名的好成绩。事后,李作良说:“如果不是李书记不抛弃、不放弃,我可能没有这么快就走出低谷、找回自我,李书记就是我的恩人。”
作为“兵头将尾”的李xx,认真负责、敢抓善管,班组党支部人才辈出。从制动员、连结员、调车长、调车区长到值班站长,他一步一个脚印,不负岗位不负人。2012年,李xx被评为xx铁路局优秀技能人才;2014年,荣获局调车技能竞赛调车长第一名;2015年,荣获全路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获得局优秀共产党员标杆的荣誉;2018年,获得火车头奖章,在局集团公司第一届工匠杯职教系统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三名;2019年,在局集团公司第二届工匠杯职教系统技能竞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张xx
xx局集团公司
xx动车段
调试车间工长
张xx1997年成为一名铁路职工,2009年进入xx动车段高级修基地,成为动车组高级修的先行者,2014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获“xx工匠”称号和xx市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获全国铁路工匠和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仲春时节,黄浦江畔樱花怒放
在xx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7楼会议厅内
一位个头不高、戴着黑框眼镜的
动车组机械师站在讲台上
铿锵有力地讲述着
自己勇当高铁运维探路者的精彩故事
他叫张xx
xx动车段调试车间的一名工长
工友们眼中的“动车技术大拿”
“越是精密的仪器设备
越是需要专注忘我
用心去捕捉、倾听设备的‘哭泣声’”
一列标准动车组有近50万个零部件,任何一个“器官”出问题,都会影响动车组的安全运行。这对动车组机械师提出了高要求。而张xx却能在数秒内准确诊断出动车故障。
一次,张xx带着徒弟王超检修动车组,走到1号车厢时他停下脚步,问道:“这节车厢有什么异常?”王超将车厢内的电器设备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张xx说:“脚下这个部位下面是换气设备,通了高压电的换气设备没有震动,一定出现了故障。”他们打开车下设备舱后,果然发现换气装置没有正常工作。从那以后,王超成了张xx的“铁粉”。
1997年7月,张xx中专毕业,进入铁路从事普速客车电气检修工作。2009年底,他加入xx动车段高级修基地,随后作为技术骨干被派往动车组生产厂家学习高级修调试技术。白天,他登车顶、钻车底、进车厢,追着厂方师傅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打破砂锅问到底。晚上,他翻图纸、查资料、悟原理,很少在零点前睡觉。不到一个月,张xx就走坏了一双绝缘鞋,鼻梁上架起了一副近视眼镜。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张xx初步掌握了CRH2型动车组高级修调试技术。
回到xx后,张xx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在了钻研技术上。CRH2系列9种车型的近千张电气图纸、上万张配线图纸和相关技术原理,上万个电器元件的位置、功能、状态,都清晰地印刻在他的大脑里。
2013年,在全国铁路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中,经过理论和实作多场竞赛,张xx从9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一举夺魁,摘得个人全能第一名。
一次,一列高速动车组在动态调试时连续报出故障代码,辅助电源装置停止工作,导致一个单元的动力丢失。技术人员排查了两个小时都没有找到故障原因。“几小时后就要交车,难道将整个装置换掉不成?”在场的人心急如焚。
“找张xx!”有人提议。20分钟后,张xx出现在动车组司机室。在紧张的气氛中,他沉着地分析故障代码,下载相关运行数据,查看电压、频率等检测波形,随后确定问题出在电压互感器上。更换电压互感器后,故障果然消失。
“越是精密的仪器设备,越是需要专注忘我,用心去捕捉、倾听设备的‘哭泣声’。”面对采访,张xx说出了自己在解决急难问题时技高一筹的秘诀。
“检修动车就像登山,修程越往上
检修难度越大,越需要创新”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高铁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动车组列车进入了高级修修程。动车高级修调试主控的重担落到了张xx肩上。这一年,他33岁。
2017年春运期间,一列动车组正在进行上线前的最后调试。张xx发现这列动车组的主回路绝缘状态接近临界值。复查随即展开,可并未有新收获。有人当场建议:指标仍是合格的,可以放行。
要么继续扣车检查,但春运期间列车交路咬得紧,隐患一旦短时间内查不出来,就有可能影响旅客出行;要么放行,但动车如果带病上线,途中随时可能引发动力丢失,列车在春运繁忙的线路上“趴窝”,后果不堪设想。
“原因不清楚、问题不解决,就绝不放过!”张xx带领应急小组连夜彻查牵引传动系统的每根配线和每个部件。断电状态下的车厢温度已降至0摄氏度以下,为了钻进钻出方便,张xx脱去厚厚的棉服,手指冻僵了,就赶紧搓一搓,对着手哈口热气,再跺跺脚接着查。凌晨时分,问题终于水落石出。第二天一大早,值乘司机准点来到接车地点,连续工作了近20个小时的张xx和司机办理了交接手续,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动车组高级修产能紧张,为高效开展自主修,从业者除了要有专业的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之外,还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本领。张xx调整工作重心,摸索着开展技术创新,处处留心生活中的细节,捕捉创新灵感,开展工艺优化、逻辑原理等攻关。
有一次,张xx在逛家具店时看到一张可以自由组合的餐桌,平时可以当作家庭使用的小餐桌,有需要时也可以变成大餐桌。看着家具销售员的演示,张xx灵机一动:动车组的调试检修是不是也能通过灵活组织,从而最大程度释放检修产能?回到岗位上,他立即开展调研分析,排摸出自由组合的技术瓶颈。
整列动车组一旦分解成一节一节的车厢,受网络通信和供电环路影响,无法进行带电作业,检修效率势必受到影响。他带领团队解析大量控制协议,搭建模型反复验证,重建动车组部分通信和供电网络。为了尽快研发出动车临时网络控制系统,他一边研究梳理动车组调试检修工艺项点,一边解析车辆通信协议,组织团队编写控制程序,开发模拟指令器。
为了不和白天工作生产冲突,张xx带领团队成员时常加班到午夜,3个多月下来,仅采集的数据就有64GB。经数千次试验,技术瓶颈终于被突破。2018年,国内首个以动力单元为对象的调试检修新模式在张xx团队手中问世,直接推动了行业动车组高级修的生产组织变革。面对国内专家的称赞,张xx如是说:“检修动车就像登山,修程越往上,检修难度越大,越需要创新。”
“在现代化的动车检修生产中
仅我一身是铁,不如人人是钉”
张xx深知团队的力量。他常说:“在现代化的动车检修生产中,仅我一身是铁,不如人人是钉。”
2015年1月,以张xx名字命名的动车技术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重点解决“疑难杂症”、开展科技创新、帮带青年成才。在张xx的“传道授业”下,“心中有章法,眼中有标准,手眼心同步”的调试理念已经深深印入班组职工的脑海中。多年来,张xx通过言传身教,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出近百名第二、第三代动车检修人才,许多“80后”“90后”已成长为动车检修的中坚力量。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间房到一层楼。看到自己带领的团队日渐壮大、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张xx心里想:要让12名成员“握指成拳”干大事,首先就是要充分发掘每一名成员的特长,让他们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
今年26岁的韩晨是团队里年龄最小的成员,还是个软件发烧友,刚被选拔到工作室时对一切都跃跃欲试。张xx不慌不忙,先让他跟着现场检修师傅学习。看到韩晨有些失落,张xx耐心相劝:“磨刀不误砍柴工。”
2019年9月,有了现场经验的韩晨第一次负责项目攻关,解决动车传感器离线检测问题。经过4个月的熬夜组装调试,他们终于完成整套设备的控制软件开发。项目演示当天,韩晨信心满满。面对2。5%的偏差率,项目组大多数人说可以接受,而且很难再降低。
“动车组时速300公里,再小的偏差都不容小觑。”“华哥”言传身教,当晚把设备带回家研究。两天后,他拿来了手写的改进项点清单,涉及设备的硬件布局、电磁防护方面。经过改进后,新设备完美达标。
动车高级修的调试工作往往需要连夜突击,下班已是深夜。大家虽然饿着肚子,但累并快乐着。他们在小吃店里一边喝着热气腾腾的牛肉汤,一边分享着消灭故障的喜悦。站在一旁的小吃店老板投来羡慕的目光:“你们这帮‘小蓝人’做的事可真不简单!”
工作严谨的张xx也是一位“热心肠”。一次,负责部件维修的池涛踢球时腿部骨折,住进医院。由于家远且父母年迈,张xx组织团队成员主动承担起护理任务。手术结束的当天夜里,池涛麻醉过后疼痛难忍,张xx和另一位同事一直陪在床边,准备了十几个笑话用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此后一周,大家轮流到医院照顾池涛,送饭、陪护,一天也没落下。出院时,池涛感激地说:“在这个有爱的集体里,我感受到了家一样的温暖!”
众人划桨,合力远航。在张xx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拧成一股绳,研发出20余种新型工具装备,攻克37项关键技术,获得24项国家专利,构建起一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部件检测维修体系,零差错优质调试动车组500余列。
筑梦高铁正风华
张xx正如他的名字
风华正茂、一路攻坚
他用智慧和汗水调试的
一列列动车组列车
正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上面就是摘抄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优秀铁路员工个人先进事迹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