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最美教师邓小岚先进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位有理想有信念的好老师,才会在学生们心中播下理想与希望的种子。
邓小岚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在乐队成立之初,资金不足,硬件设施薄弱,困难重重,她不怕困难,修建教室,置办乐器,拿自己的退休金、亲友的捐款及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来发展乐队,参加比赛。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她十几年如一日的在大山里坚守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真真切切的改变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成长轨迹。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社会也在飞速的发展,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对教师的综合要求也在不断的严格化,身为新时代教师,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十分艰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邓小岚老师坚守支教18年,从北京往返马兰的路程达20万公里,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她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我们引以为傲,并发自内心的钦佩。
斯人已去,风骨长存。我们会以邓小岚老师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衡量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争做新时代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继续把这份光与热延续下去!
要学习邓小岚同志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定力。从退休直至因公殉职前,邓小岚整整坚守阜平马兰义务支教18年!在这生前最后的18年里,邓小岚同志心无旁骛把大部分时间和经历投入到阜平县马兰村的儿童音乐教育,不图名利不求回报,只为用音乐点亮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这是何等的大爱和定力!在这定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邓小岚同志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基层的无私奉献!
要学习邓小岚同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毅力。乐队成立之初,没有资金,简陋的学校也只有4间危房,邓小岚同志用自己的退休金和亲友的捐款翻修了校舍,将亲友家闲置的乐器收集过来,寻求相关部门支持陆续置办了架子鼓、电子琴、钢琴等乐器。在她的影响下,马兰小学有了音乐老师、音乐教室、舞蹈教室,“马兰小乐队”远近驰名,多次赴北京演出。十几年如一日的奉献,邓小岚同志真真切切改变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成长轨迹,这是何等的毅力!在这毅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邓小岚同志对教育的坚守、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对学生渴求的满足!
要学习邓小岚同志初心不改、坚韧追梦的耐力。邓小岚同志家住北京市内,但她一心扑在马兰合唱团的孩子们身上,坚持每个月来两次马兰村,手把手地教面对面指导。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为了一份承诺一份惦念长年奔波往返,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不知疲倦甘之如饴。18年来,邓小岚同志从北京往返马兰村的行程超过了20万公里!这是何等的耐力!在这耐力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邓小岚同志对仁爱之心的践履、对公私的取舍和对师德的崇尚!
“胭脂河水长,从那天上来,要问去何方,宁静的村庄……”太行山深处,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流着泪唱起《马兰童谣》,用歌声为至亲至爱的邓奶奶送别。3月19日下午,正在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筹备音乐节的邓小岚突发脑血栓,在当地紧急治疗后被连夜送往北京,2天后医治无效,溢然离世,享年79岁。
马兰村党支部书记孙志胜说:“邓老师把所有牵挂和关爱留给了马兰,她永远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她变成了一颗星,永远注视着马兰村的孩子们。
马兰花多生于荒地、山坡草地,花期长、根系发达。有人说,邓小岚就像这种花,她的根在这里,她把音乐的种子撒在这里,也把她的爱都留在了这里。
斯人已去音容在,海棠花开魂依旧。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流泪,总有一些故事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分别让我们心痛。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的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
邓小岚老师扎根大山,把情与爱奉献给人民教育事业,她淡定的坚守,执着的追求,努力改变学校面貌;用爱心温暖学生,她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无私地奉献了全部的爱;她默默耕耘,终身不悔,让“爱与责任”和自己同行。我们要向邓小岚同志一样,为爱而歌,追求卓越,谱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之路!
空灵、纯净的童声响起。44个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们身穿虎头服、脚蹬虎头鞋,一身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服饰,用来自太行山深处最纯净的、天籁般的嗓音演唱着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这一刻,深深打动了全世界人的心。更令人动容是,这支“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来自革命老区太行山脉—河北保定阜平县的五所乡村小学,是真正的“山里孩子”。朴实的他们从大山深处的山沟沟走向首都“鸟巢”的舞台,一曲“冬奥天籁”,不仅传唱了奥林匹克精神,更是邓小岚同志心系山村,坚定自己的信仰,一如既往地为群众做实事的赞歌。
邓小岚同志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时代愚公”,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岁月的风吹白了她的黑发,为了一个承诺,奉献了一生。1943年,战火连天。晋察冀日报深入太行,驻扎在阜平县马兰村,一个女婴在这样的反“扫荡”时期出生了,时局动荡,邓小岚被留给了阜平村子里一对老夫妇养育,直到抗战胜利之后,才把她送回父母身边。后来她两次回到出生的地方,当乡亲们亲切地呼唤她的乳名,她的心里默默地感动着。可五年过去,这个荒凉偏僻的山村依然是破旧的村舍、落后的教育、简单的吃食。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想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里酝酿着、沉思着,她决定在这里搞红色旅游,一定要让乡亲们在大山里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
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她一定会跟着党坚定地前进。退休后,她默默为村里做事,帮助马兰村翻建学校、救助贫困户和贫困生,还帮助村里打造“红色旅游”,她每年的退休金三万多元,有两万元用来帮助马兰村。对需要帮助的村民她总是“慷慨解囊”,对自己却是“一毛不拔”、省吃俭用,真正做到日行一善。邓小岚本着“不忘本”“不忘恩”的初心,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用一生来回报“第二故乡”的养育恩情。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用音乐启迪了山区孩子的心灵,打开了孩子们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一次她和报社的老人们回马兰扫墓,刚巧碰到当地的少先队员也在扫墓。她提议说让少先队员给爷爷奶奶唱歌,但他们什么歌都不会唱,这件事她放在了心里。
转年来,她就来兑现承诺。回到马兰村,教孩子们唱歌并学习乐器。从北京到太行山深处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村需要10多个小时,这条路,邓小岚已经走了18年。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羊肠小道”变成了“康庄大道”,通往马兰小学乡间路上的那颗初心却亘古不变。她用“初心”照亮了音乐舞台,让每个乡村孩子的音乐梦想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团队看到了媒体关于马兰童声小乐队的报道,他们决定让这些“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孩子们在开幕式演唱奥林匹克会歌。随后的几个月,孩子们进行了紧张而密集的训练,邓小岚总是坐在教室一角,默默地凝望着,陪伴着孩子们。开幕式正式演出那天。马兰花乐队专注投入,勇敢而闪亮,这朵深山里的小花悄然绽放在奥林匹克舞台,他们用精湛的演出,打动了全世界。一句承诺、一生相托。邓小岚用一生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的价值追求,她用行动践行基层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她用初心浇灌梦想的花田,只为他人芬芳。我们向邓小岚老师致敬,也致敬每一位点亮乡村教育的筑梦人。
认真学习了邓小岚老师的先进事迹,让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要学习邓小岚先人后已、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的精神,学习她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扎根基层一线的精神,用“一颗心、一根筋、一股劲”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人生价值,书写基层一线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会多一分热情,对于学生,多一份爱心,对于学生家长,多一份耐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认真上好网课,关心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和家长做好自身的防疫措施,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邓小岚老师是马兰小乐队的创立者,心系山村的党员楷模。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唱响了《奥林匹克颂》,展现了山区孩子动人的风采,惊艳了世界。
不忘本,不忘恩。邓小岚同志退休后,默默为村里做事,帮助马兰村翻修了学校、救助贫困家庭,每年的退休金都用来帮助村子,对需要帮助的村民慷慨解囊,自己却省吃俭用。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养育之恩。
谋幸福,谋未来。她兑现自己的承诺,回到马兰村教孩子唱歌,学习乐器。从北京到马兰村需要10多个小时,这条路走了18年路边的风景一直在变,但她那颗初心恒古不变,用初心照耀舞台,让每个乡村孩子的梦想发光。正是她这份坚持,我们在冬奥会看到了这些“眼里有光,心里有梦”的孩子们在开幕式演唱。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打动了全世界。邓小岚老师用一生回答了:“怎么做人,为谁活着”的价值追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起标杆,用自己的初心浇灌孩子们的梦想。
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在基层一线,先人后己,无私奉献,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好老师没有统一模式,是各有千秋、各显身手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必不可少的特质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向邓小岚老师学习,做一名四有教师,点亮孩子心中的梦。
上面的这些是摘抄网网小编专门整理的学习最美教师邓小岚先进事迹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