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书评:读过《双城记》 “狄更斯善用长句,长于铺垫,结构精巧。两个城市,一段传奇,在他的细密纺织之下悬念迭出。思想方面,一个12岁就在鞋油厂做童工的作家竟然没有阶级的暴-力观念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最后代替达尔内去死的卡尔顿身上甚至闪耀出了耶稣的光芒。而医生与得伐石太太面对仇恨的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更加印证了这种主题:爱与包容比恨和杀戮更有力量。从法国文学进入到英国文学,景观为之一变。无论是司汤达还是巴尔扎克,总给人一种粗硬的感觉,而狄更斯就显得温婉多了。就连他们的容貌都是如此。司汤达和巴尔扎克大大咧咧,气吞山河的样子,而狄更斯温文尔雅,一派绅士之风。哪怕往后的比较讲究精雕细琢的福楼楼,与哈代的细腻从容比起来也显得冷峻了很多。就像法国的“法”字和“英”国的“英”字的中文发音,一个急促,一个绵长,一个干燥,一个潮湿,完全两种味道。”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小说家,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他一生共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揭露批判。他既对底层大众的苦难及反抗斗争表达同情,又反对暴-力革命。
作品简介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再现了那时的巴黎和伦敦以及整个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历史面貌,并以虚构人物曼内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小说的意义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启发,试图用文学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小说风格肃穆沉郁,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展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
全书分3部,共45章。情节概括如下:法国革命前夕,曼内特医生因向朝廷告发贵族埃佛瑞蒙德侯爵蹂躏农家妇女、残害其家人的罪行,遭到侯爵的迫-害,被囚禁于巴士底狱18年。出狱后,他与长大成人的女儿露西在伦敦定居。侯爵的儿子达尔内与露西邂逅相爱,曼内特决定埋葬过去,同意他们的婚事。在法国,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曼内特的旧日仆人德伐日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而德伐日太太正是当年侯爵恶行的受害家庭的遗孤,她为复仇不择手段。巴黎人民终于攻占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达尔内为营救管家冒险回国,两度被捕,并由于曼内特当年控告埃佛瑞蒙德家族的狱中血书被判死刑。此时,暗暗爱慕露西的律师助手卡尔顿买通狱卒,顶替达尔内,从容步上断头台。而德伐日太太意欲对曼内特父女赶尽杀绝,终因 走火而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