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办深圳读书月的11年间,深圳将崇尚读书、求学问道的新鲜风气输出到全国六十多个城市,广东的南国书香节、湖南的三湘读书月、四川的农民读书月、内蒙古的读书大接力、新疆的天山读书节……实现了深圳继改革开放初期之后的又一次“文化输出”。读书月提高了城市品位,也延伸了城市文化的影响力。深圳人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座没有文化精神的城市,是没有魅力和吸引力的。
观念五: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阅读提升市民整体素质
关于“阅读与城市”的对话
阅读是主体性回归的第一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假如说文字的发明和书写工具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的话,那么与此相关的“阅读”也具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史意义。近年来,在国内外出现了一股关于“阅读史”的研究热潮,也许是其蕴涵的文化意义的一个印证。
在这里,我们关注的重心,不是宽泛意义上的阅读发展史,而在于从大的历史脉络来把握“阅读与城市”的关系,尤其是揭示“读书被尊重”的历史动因以及深圳提出“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当代文化意义。为此,我们约谈了南方朔先生。作为台湾著名的读书人和广受尊敬的知名书评家,南方朔先生在访谈中所带给我们的,既有世界阅读文化史的丰富知识和有趣信息,也有来自台湾地区独特的经验。而这些知识与经验,对于提升深圳乃至全国阅读文化的发展水平,无疑具有相当的参照价值。
应从更大历史脉络理解“阅读与城市”
杨立青(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我们今天的话题其实是关于“阅读与城市”的关系,或者说阅读在城市文化中的位置。深圳提出的“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这个观念,首先基于“读书”在社会价值序列中处于较高的位置,否则“尊重”就无从谈起了。也就是说,读书本身至少有一段长长的被尊重的历史,那么,这种“读书被尊重”是如何被历史地建构起来的?
南方朔(本名王杏庆,台湾著名作家、诗人、时政评论家。曾任《新新闻》总主笔):“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这是深圳所提出的漂亮口号。而这句话的确应从一个更大的历史脉络中来理解。
由人类的文明史来看,今天的人们已知道印刷术的发明,促使书的文明出现,文字文明不再由少数官僚或更多的教士阶级所垄断,乃是广泛文明的大跃升,文字所承载的知识开始民主化到了市民阶级身上。
由文字文明我们已知道,“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乃是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思想即可透过文字而流传,老天的秘密已守不住,当然只好“天雨粟,鬼夜哭”了。但在文字文明之初,文字的权力只归少数人垄断,只有书籍出现,市民阶级形成,老百姓才可接近文字所承载的奥秘。因此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权力。
因为文字是传承经验,定义人际关系,理解世界,使无序变有序,增加人类效用的载体,书的形成当然是现实上有用的东西。古代读书最初可以从事管理众人之事,进入官僚系统,近代读书则有益于扩大人与物的效用,富家立身,因此读书可以使人增加能力,而能力当然也是一种权力,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垂直流动。
当代法国学者费伯瑞和马汀在所著的《书的来到》里就指出,当欧洲印刷术发明、书籍出现之初,工匠阶级、文官阶级和律师等都读书,僧侣阶级则不读书,它所造成的乃是宗教改革,以及现代政府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出现,读书有用,读书使人有能力、有权力的结果已很明了。
再以促成工业革命的苏格兰启蒙运动而言,16世纪苏格兰倡导识字读书,男子识字率1720年已达55%,1750年则达75%,苏格兰成了欧洲第一个识字读书社会,而当时英国男子识字率只有53%而已,要到了1880年代才赶上。
由于苏格兰识字读书,18世纪美国的富兰克林访问苏格兰时,看到苏格兰城市景观与国民素质都叹为观止。苏格兰人由于喜欢读书,而且是极为深入地读,在人文社会的合理性以及对自然科学等都广泛好奇,因此苏格兰一流学术兴起,整个时代自然有创造力的天才云集,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明蒸汽机的瓦特等无一不是苏格兰人,纵使苏格兰人移民外国,也都具有那种知识及创造传统。钢铁大王卡内基、电报电话大王贝尔也都是苏格兰人。识字读书有利于追求知识,从事创新,可以立家兴国,这已成了读书的现代意义。
而在中国,我最惊叹的,乃是福建与广东的读书经验了。福建在中国乃是极晚发展的地区,唐末中原大乱,闽地在东南一隅,由于它收容了大量从中原流亡出来的僧侣,而僧侣必须抄经,于是福建造纸开始发展,由造纸最后必然走向印书和读书,以及人民素质的提升。后来中原动乱结束,宋朝统一国家,在宋代中国文化史上,福建人遂独树一帜,大学问家赵冀、大词家柳永、大书法家蔡襄均为福建人。读书有利于一个地方人民文化素质的再造,福建即是最好的证明。宋朝之后的元朝,福建仍有那种气势,《马可·波罗游记》在提到福建时也都赞不绝口。
而广东也是中国的岭南边地,由于它在欧风东渐时居于前哨位置,所以在中国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举凡新书的翻译,新观念的引入,新的改革派读书阶级,广东都为其滥觞。读书是有利于一个社会改造的。而我认为像深圳这种中国发展的前沿都市,历史一定在默默中赋予某种读书的任务,有待深圳读书人去追求。
一、学习的重点内容:
1.对观念的理解,“观”分为主观与客观也就是马克思唯物辩证理论里得意识,这在黑格尔理论《精神现象学》里也有所涉及。但凡观念都是对人们意识形态的有所影响的理念,是在无论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要想学习观念必须要理解其意义。
2.天下无无根之木,无源之泉,要学习以歷史发展观来客观的看待社会发展规律。在一定歷史时期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观念,如若把《深圳十大观念》里得内容串连起来它就是发展——矛盾——改革——发展,所以观念的形成都是以当时的歷史环境来定的,就像社会的发展也一样所以要遵循一定的歷史规律和当时的社会形态来制定,所以在学习中要把握歷史这根主线来进行学习。
3.先进观念的学习继承与发展。理念往往只有几个字或数十字,但它拓展开来所代表的意义确很多,就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从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中得到的启示。而开始是一个口号,再后来就是一追求,追求过程中就将其理论化从而发展成一种观念。所以我们在学习继承前人观念的同时要将其发展,也可用道家思想里的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象来进行理解和推动。
二、学习心得: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在希望的田野上》,当时只知道在那片田野发展速度很快,但不知道说的是哪裡,希望自己家乡的这片田野上也能有这么一个漂亮的城市,后来在爸爸哪裡知道塬来那片希望的田野叫深圳。而现在来到公司通过对《深圳十大观念》的学习才从知其然而到知其所以然。
国家的发展会在不同的歷史阶段提出相应的政治指导思想,从改革开放到改革创新再到构建和谐社会,这就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观念,将其具体化就如深圳十大观念的形成也是在不同的歷史阶段提出的与之相符的发展观念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从歷史规律,而我们在遵守歷史规律的同时也应该更好的利用规律,荀子《劝学》里说的很好:“假与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与物也。”懂得利用规律的才不至于走弯路。而深圳就是利用社会的发展规律在相应的歷史阶段提出了与之相适应发展思想。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对时间和效率观念认识模煳,而深圳在搞市场经济时发现了这一观念并将其理论化,让人们意识里清楚地理解了时间和效率的关係,深圳的这一做法使马克思的生产力得到更具体的诠释。生产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你比别人能生产更多的物品你就能得到更高的利益回报率,这就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得明显区别,也是时间和效率观念产生的基石。随着深圳的发展和经济的日益繁荣,人就会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随之大话空话就会放的满天飞,光着脚板出来拼的精神慢慢的在消失,实干与敢为天下先得观念就应运而生了,其后随之产生的观念亦然。
在速度与品质的观念植入人们意识后,生产效率的竞争力已不再明显,改革创新迫在眉睫。生产效率可以用体力活来比喻,而改革创新就是脑力活了,对于体力活来说是知易行难,改革创新是知难行易。要改革创新就要拼脑力、拼知识。知识从何而来就要靠学习,“让城市因爱读书而受人尊敬”的深层含义是“因我们有知识,有改革创新的能力而让人肃然起敬”,用一句广告语就是“我能,神州行”。
叁、如何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在商言商,在官言官,我是做安全的就说说通过对《深圳十大观念》的学习对我工作的帮助吧。
目前郑州科技园区就好比当年的深圳,处于初期建设阶段各项设施都不太健全所以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此我也要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来要求自己,是隐患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相适应的标準来进行改善,来更好的服务生产。但对隐患的改善要立足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基础来进行,不能只是口头说重视安全而没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