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乡情800字作文初一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无论何时,家乡那至亲的土地仿佛都是真实可感;家乡那金黄的水稻,似乎都卷着风浪;家乡那鲜红的柿子,好像一直悬挂枝头。
那是快要到秋天的时候。柿子树旁野草丛生,更令人惊讶的是,无论何种制裁,都无法根除这些爱捣乱的家伙,依旧我行我素地根植在他们本不应占领的土地上让人不免怀疑肥沃的土地已被刷了一层生发剂。每当野草才探了个头,就能看到外公外婆忙碌的身影,一把镰刀,一顶草帽就是他们的伴侣了。只见他们连根带拔,不一会,柿子树就如同孤傲的英雄般挺立在那儿——配上金黄中透着点绿的背景,两棵树把头昂得更高。
我们就爱在闲暇搬张板凳,坐下,就这样静静盯着它看,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柿子挤在一块儿,风吹来,小铃铛似的晃晃悠悠,云一半的绿叶如同少女的裙摆,总是娇羞地舞动着。
秋日,几只柿子红的发亮,亮得鸟儿用尖尖的嘴向它开了口。又是丰收的季节,搬个长凳,抄起剪刀,填满了一个个竹篮,满载着秋天。采摘时总是要小心的,万不可粗粗地一拔了之,而是将顶上的柄剪断了,一只只,一只只的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像对待珍宝一样,过段时间柿子彻底成熟,邻里都能尝到难能的甜蜜。摘下一只,剥去火红的外皮,露出了晶莹的果肉,数不清是几瓣,丰富的汁水跳到地面上,这是家乡独有的味道。
再过一段时间,稻子就完全成熟了,微风拂过,笑出了层层涟漪,周围只有沙沙的响声,以及人们愉悦的交谈,平时的各种抱怨几乎是听不到了,只留了些期盼,对庄家收割的期盼以及脸无时无刻不漾着的,抑制不住的笑,农忙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最火爆的话题。除此以外,便是寂静。那时,就快过年,脑海里满是“勤”菜“余”肉和汤圆。自家的米饭是最好吃的,或许是三个季节挥洒汗水的缘故,年夜饭把宽而大的桌子塞得满满当当,心中总有说不出的高兴与满足。
天是蓝的极端,拿出老旧的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极缓地骑,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这里的空气是新鲜的,这里的微风是清甜的,都携着花香和庄稼的生机与你相拥。不知为何,乡村总是有着些城里没有的景致,那么朴实,那么肆意,永远在展现着生命的本色,别样芬芳。
满树的熊熊火焰,满眼的金黄波浪,和满地的菜花黄。
———我会铭记。
温岭,是我的家乡。她大约是一个四线城市吧,周围有一圈儿小山围着,舒舒服服的。我对家乡的记忆,六七成都在我的小区中,在我的小伙伴身旁——
周末——尤其是周日,那天我们往往已做完作业,吃完早饭就是快乐的时光。早餐当然是嵌糕:这应该算“特产”吧,把猪肉呀,土豆呀,胡萝卜呀,咸菜面呀,油条呀——剁碎包进糕中,就像个特大号饺子,人人都可以按喜好让老板娘加馅,再往口子里浇勺肉汤——多美的滋味!
开玩儿咯!甩下大人,我们像小鸟般在小区中飞跑。叶子如小蒲扇般的银杏树,枝条像龙爪一般的龙爪槐,龙爪槐上总吊下来一些小虫子,叫“吊死鬼”的,我们见了就哼哼哈哈嘿嘿挥舞着诸如跳绳之类的“兵器”把它们整下地。如是我们还将一些豆荚砸了下来,再扔回上面。我们的“皮”还招惹了蜜蜂:我的小伙伴硬要摘花,给一只愤怒的小蜜蜂螫了,疼得哭了好久。他后来没去摘那些又大又艳又惹蜜蜂喜欢的花了,但我们还是照玩不误。
吃完午饭,我们迫不及待地又跑了出去。太阳正猛,我们便去池塘边。池塘水是绿的,大约极富营养,水藻纠纠缠缠,蝌蚪摇摇摆摆。春末还是夏初,总能见一排排蝌蚪附在岸边的石头上,小尾巴不停摆着。我们常常捞些蝌蚪来,还不养着,从一个池塘运到另一个池塘,美其名曰:“物种交换”。好像就是为了捞蝌蚪,我一脚踩进了池塘中。后来坐在地上,伸直了腿,眼巴巴等着太阳晒干我的裤子。我的小伙伴也没闲着,接着也掉下去了——阳光不再那么毒辣,树影渐渐拉长,裤子也干了。回家后,我决定瞒着,却被还湿着裤脚的小伙伴“出卖”了——
春节回去,感觉小区变了很多。嵌糕店由他人接手,“吊死鬼”已经绝迹,池塘中也没了蝌蚪。而我的小伙伴,也赶上了“潮流”,玩起了某个游戏,似乎“技术”还挺好的。仿佛,便有些怅然若失了——那个“现在”,永远成了“过去”。
我小时候的小区,小时的城市呵!我们中间仿佛隔了层膜,清晰却无法重现。乡情,便是那惟一的联系。它会一直在我们中间,永远,永远。
户君来
我的家乡在黄河故道上,虽然只有三四次亲密接触,但家乡如珍藏多年的醇酒,香味一直萦绕在脑海,让我总想着啜饮一口。
“莫笑农家腊酒浑,烽烟留客足鸡豚。”不必说那一望无际的麦田,绿波荡漾;也不必说那林林总总的树林,槐花飘香。单是爷爷做的那桌农家菜,就让我唇齿留香,大快朵颐,久久不能忘怀。
爷爷家里养着鸡、鹅、猪等各种家禽、家畜,还养过一只土狗,是我小时候从姨奶家抱过来的,带不回城里,便让奶奶帮我养几年,我也思念了几年,可后来它还是跑掉了。再次回老家,就只有大鹅来欢迎我,虽然是拍着翅膀、伸长了脖子,呱呱叫着,像似要啄我。爷爷让我和叔叔逮只公鸡做了吃。经过几轮追逐,我们很顺利地完成任务,有时也“一地鸡毛”。爷爷用很大的地锅做饭,地锅烧的是木柴,风箱一拉,火苗便发出呼呼的声音,红红火火,很是好看。
爷爷是厨匠,村里的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的手艺。由于常年辛苦操劳,他的手总是不停地抖,而且很粗糙,还有裂口。正是这双伤痕累累的手,做出的食物却很好吃,跟爸爸妈妈做的味道都不一样。爷爷做饭用的材料很多都是自己家菜地里产的,口感要细腻一些,香味要浓郁一些,再加上他那高超的厨艺,使我饭量大增。而爷爷总是微笑着坐在餐桌旁,看着我狼吞虎咽,满满的幸福和欣慰。
爷爷奶奶干什么都喜欢带着我,拜访亲戚、逛庙会、看大戏。我有幸骑了骑叔叔的电动车,在家门口的小树林里穿梭,很拉风的感觉。家里的亲戚很多,他们都很淳朴,也很热情,每次看到我总是很惊奇地说,几年不见,成大小伙子了!我印象中,他们的变化却不大,似乎笑容比以前变多了。
家乡近几年的变化很大,以前弯弯曲曲、泥泞难行的泥土路变成了干净的水泥路,漏风漏雨的小矮房变成了漂亮的两层小洋楼,即使这样,农村的气息依然是那么浓郁,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色、鸡鸣鸟唱、繁星满天……
我的家乡,不管你是穷是富,于我都是满满的爱,每次回来,我总是恋恋不舍,不想离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也许是因为家乡是我的根,是我心灵永远的归宿,我心里总是对它充满着无限的眷恋。
程艺煊
走遍千山万水,却发现最眷恋的还是这片土地。
——题记
“总是让人近乡情怯,仍有些忧虑……”哼着周深的歌,不知不觉就想起了遥远的故乡……
儿时的故乡留给我的更多是美好与欢乐。春天的故乡是白居易笔下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处处生机盎然;夏天的故乡是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处处荡漾着风情万种;秋天的故乡是王维笔下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冬日故乡则柳宗元眼里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却又处处充满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温情。四季描绘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了我精神的家园,因此我的故乡一直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
上了初中之后,我开始忙于学业,无暇顾及昔日的家乡,哪怕放假也很少回去。那蔚蓝的天幕、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渐渐被我遗忘在记忆的小巷里,它开始成为“过去”的代名词。
偶然一次,我不得不回到故乡,望着这阔别已久的地方,一股莫名的熟悉感扑面而来:幼时栽种的桃树,现在也长老高了,只不过因为是秋季已经凋零了;亲切而又陌生的大婶,向我打着招呼,与从前不同的是,她老了,佝偻着背,说话也没有那么利索了。我不禁感叹时光的飞逝,突然想自己对这片土地到底什么样的感情呢?为什么这种留恋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呢?
天色已暗,我行走在故乡小路上,四周们传来乡亲们饭后余谈。看到我走来了,大叔大婶们亲切地向我打招呼,我微笑着回应,心里暖暖的。这时也突然能听见一声呼唤,原来是奶奶在叫我,她担心我走远了,忘记回来吃饭了。这时暖风吹过,夕阳细碎的光芒洒在身上。我忽然明白了我对故乡那深深的眷恋,或许只是一片景,一句关怀,但永恒不变的是我对这片土地永远的爱。它是我生命的起源,灵魂的归宿,是我所爱的一切。这里有书中看不到的人间烟火、万家灯盏,没有城市的纷纷扰扰、勾心斗角。这就是我心中的乡情,一种对故乡深切的依恋……
我的家乡在新密,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很忙,便将我送回老家,刚开始我很不习惯,那里跟城里一点也不一样,但后来生活久了,感觉就与这个地方融为一体了,很难割舍了。
这里有很多令我怀念的。那里的人,那里的景,我很喜欢家乡的秋天,我喜欢闻空气中瓜果的香甜,甜的不仅是的瓜果,还有丰收的喜悦。
最喜欢的莫过于那片玉米地,秋天,玉米齐刷刷地排成横纵整齐的队列,把玉米从玉米杆上掰下来,拖着一筐筐玉米回家,坐在院子里,剥下玉米叶,金灿灿的玉米粒饱满圆润,奶奶拿出一个桶,然后开始剥玉米。我喜欢听玉米粒落下时与铁桶撞击的声音,叮叮咚咚的,好象在谱写丰收的乐曲,那旋律比任何曲子都美丽动听。
院子里的核桃树很高,高得好象可以够到月亮。儿时的我曾几何时幻想爬到树的顶端,把月亮摘下,微风轻拂,枝头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味道,我从摇椅上坐起来,对着厨房大喊:“爷爷,核桃熟了!””行,明天咱就去“打”核桃!”爷爷在灶台前边忙活边说。
第二天,我醒得比谁都早,“爷爷,快醒醒,打核桃了!”我在床边蹦来蹦去,静不下来。爷爷从厨房里拿出一根又粗又长的木棍,伸入核桃树的枝叶间一阵搅动,“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核桃纷纷落下。“天上不会馅饼,但也许会掉核桃。”爷爷边说边打着核桃,我在树下边拾边笑。爷爷教我:“核桃外表的绿色是不能吃的,把绿皮剥了,里面棕色的核桃才是宝!”我坐在地上笨拙地剥着,空气中充斥着苦涩的味道,这是核桃外皮所带来的,爷爷说这是幸福的味道,苦尽甘来,苦涩过去了,里面就是香甜的核桃仁了。夕阳西下,我听着爷爷慢慢地讲。
家乡的野菜汤,小溪里的鱼虾,看门的大黄狗,院子里的石榴树,每一处,每一角我都好想细细地去写,我爱我的家乡,不只是因为她的美丽,纯朴,她还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2020年,爷爷去世,我没再回去过。
家乡的美好我会永远记得,让痛苦都消散吧,我不想再回去,我希望我的记忆里都是家乡的美好和的那个爱我的爷爷。
史可儿
有人说,乡情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有人说乡情是“何当共前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美好心愿;有人说乡情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在我眼里乡情融合在四季中。
春季赏花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我的家乡不如皇都那般繁华,也没有一整片的柳林,花儿却不少,它们争奇斗艳,有粉如霞的桃花,让人似是有了诗仙李白醉于花林之快;有白似雪的梨花,风儿飘过花瓣纷纷落下,似是下了一场雪;更多的当数野花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它们虽显得单薄了些,却毫不逊色,争着抢着展示自己的无限美丽。置身花海之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满鼻都是花的清香,满眼都是花的艳丽,岂不快哉!
夏季捉虾
家乡的小溪,在夏天属于孩子们。那儿有数不清的小虾,附在小溪中的大石头上。它们有时摆摆触角,招呼着我们;有时在水中蹬一蹬脚,换一块石头,似是在俏皮地喊着:“你来捉我呀,你来捉我呀!”有时,干脆一动不动,仿佛已经与石头融为一体。孩子们不甘示弱,把网往石头上一盖,一拉,便有好几只虾落网。运气好时,还能捉上几只蓝色的虾。这可是极稀有的,可以让他们高兴一整天。
秋天捡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古有诗人赏枫叶忘了时间,今有我们捡枫叶做书签。秋季,枫叶红似火,与天边的火烧云映衬在一起,美极了。我和妈妈穿梭在枫林中,捡起落叶,它们是秋的脚印,夹在书中,便成了永不凋谢的书签。这时,它便是我们的脚印,是我们在学海中的脚印。有时,将一片落叶翻个面,便能发现惊喜——像眼睛一样的小黑斑,像绸缎包裹般的虫蛹,它们时时刻刻为我们带来欢乐和惊喜。
冬季看景
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鹅毛大雪,我们这儿的霜却不少。一大早,路边的树披上了银纱,就连路边的小草,也无一不是银装素裹。一切都穿上了新衣,一切都变得焕然一新。这景,虽无白雪皑皑之缥缈,却有一种”千里冰封“之豪迈。就连车子,都换上了”冬装“,这可是其他任何一个季节都看不到的美景,宛如置身冰世界之中。
乡情,是那么朴素,是那么平常,却是那样可爱,那样美丽。
地铁站外难得见一个煮红薯的小贩,我买了几个酥软的红薯。红薯入口即化,香气却勾着我的思绪回到家乡,那里有一段弥漫着红薯香的,令人怀念的时光。
公鸡不耐烦地催促,狗的吠声直逼耳膜。“哎呀,急什么!”舅舅不紧不慢地牵着我,踱过颠簸的小路,穿过东倒西歪的树林,步入了原野。虽不在秋,原野却黄得颇有秋意,田垄上的野花也开了。我欢喜那垄边满篮的红薯,但舅舅的呼唤硬是拽着我前去寻觅红薯地里的“漏网之鱼”。
我坐在垄上,兴致勃勃地观望舅舅干得热火朝天——铲子一起,翻起土;一落,堆成土包。我抱着强烈的好奇心,把小脑袋探进土包的洞中,用小手戳戳土墙,再伸手推推……不一会儿,尘土飞扬,招来舅舅的揪心。“哎呀,小淘气鬼!”我浑身的土令舅舅哭笑不得,我得意地抖抖土:“替你检修!”笑,那可难免。
苦苦玩到开窑红薯。几根白萝卜的红薯摆着各种奇特的造型,被严严实实的穿上了铁衣,“砰”的一声,摔入火坑。火苗越烧越旺,灰烟弥漫上空,顿时掩住了头顶的蓝天。眼见红薯的身影逐渐被火焰吞噬,舅舅拍着手收拾工具,火焰又被来袭的土块淹没了模样,我忽然忆起了什么:不会……
“大功告成!”舅舅拉起蹲在土包边的我,正要迈开步子,“我们走远点。”“哇……”我一把甩开他的手,手指伸直对着他狠狠地跺起脚,“大骗子!这明明是给老祖宗们吃的,我没得吃了!”舅舅迈出的脚着实一震,悬在空中,好不容易才踏下来,扭头朝我挤挤眼:“烟灭了你就知道了。这烟大,走,调个位置。”我呜咽着将信将疑。
烟消云散,天空重归蔚蓝。舅舅在混着灰烬的土包中掘出了一块黑块,卖力拨开那一层层坚硬的外壳,露出里头黑白相间的红薯。咬一口,比平时稍硬了点,却更带甜味。香气混着热气,我吃得狼吞虎咽,末了评了句:“老祖宗缺席了好宴!”舅舅听罢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响彻原野,回荡天空。
这样一块承载欢乐的土地也难逃被征地的厄运,昔日的田野被一幢幢小楼占领,一切都变了模样。
吃着红薯,碧天下那火坑冒出的烟气似乎又浮现在眼前……
家乡,我怀念你,怀念那共同度过的欢乐,更怀念那焦香的红薯。这,就是我的乡情。
细碎的雨,打湿了靛青石板的小路上是雨淋润的印记,我打着伞走在那条熟悉又陌生的路上,雨在我的脚下跃起一朵朵水花,风轻轻地拉起了我的衣摆,只剩下了雨滴声。
抬头,望见了那屋子,青砖红瓦,不大的院子里,有着一个水井和一个小小的秋千。抬手,我推开了栅栏,院子里满是杂草。此时的雨停了,我抚摸着井边上的辘辘,我大步走到了秋千旁边,轻轻的,轻轻的拽起了绳,秋千随着风儿摇了起来。我走了,向前走,走到了屋檐下,门上刻着那熟悉的印迹,是我量身高时留下的。开门,屋里已满是灰尘,老旧的橱柜上还放着那本我未读完的书,昔日的场景似乎映入了我的眼帘。
那是爷爷奶奶的房,我从一岁住到了五岁的房,不大的我总是调皮的,在院子里东跑来西跑去,院子里的各处都有我的痕迹,我在那秋千上起飞过,我在那水井旁奔跑过,我在那墙角处捉过蚯蚓,玩过蚂蚱。陪伴我的是爷爷奶奶,陪伴我的是那个小房和那不大的小院。
快乐的开始是一岁,打破快乐的是五岁,我该上幼儿园了,我该被爸爸妈妈接回去了,我该离开那座小院了。
还记得,走的时候下雨了。我抱着栅栏,在雨中哭泣着,水流入我的嘴里,不知是雨还是泪。我终究还是走了,走进了接我的车,离开了我那快乐的小院。车里的我抱着娃娃,那是奶奶做的,我的头发湿了,眼睛红了,可却把头探出了窗外,望着那座小院儿,望着门口的爷爷奶奶,望着那秋千和水井,望着那一圈栅栏,望着那青石板的小路,望着那……
时隔十年,我又踏进了这座小院,我走的一两个月后,爷爷奶奶也被我大爷他们接走了,这里已满是荒凉。不知怎的,有什么从我的眼眶中流了出来,顺着我的脸颊,湿润了我的嘴角,咸的。我蹲了下来,泪止不住的流,我的手轻轻摸着那破旧的床,我想,我找到的,不只是小院,还有情。
小雨又开始下了,淅淅沥沥,打湿了我的肩头,我或许怀念的不仅是小院,更是那段快乐的时光。
我走了,我还是走了,但这次的走不一样了,雨雾模糊了我的背影,当我的脚印留在了那靛青石板的小路上,风携起了我的头发,他向前飞着,雨滴声环绕在我的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