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摘抄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游博物馆作文1000字6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周六一早,我随爸爸妈妈去参观宁波博物馆。心情像窗外的天气一样,雨后初晴,阳光明媚。
这是我第二次参观宁波博物馆。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时,我还上幼儿园,跟在讲解员身后听了老半天,没听懂多少,只有“赵大有”绿豆糕的滋味还依稀记得。
宁波博物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鄞州公园旁,博物馆主体高大宏伟,由青砖、白瓦、龙骨拼成的“瓦爿墙”立面,古朴而典雅,仿佛向我们讲述着久远的过去。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历史长河”把我们带进馆内。
我们从服务台租用了三只讲解器,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聆听讲解器里悦耳的讲解声。兜兜转转,我们来到了二楼的河姆渡展厅。
橱窗里陈列着许多陶器、石器和骨器,最让人惊叹的是那些精美的青铜器。望着这些来自五千年前生活器具,我似乎能感受到那些远古宁波人在使用这些器具的鲜活场景。
一处由雕塑、绘画、实物等构成的河姆渡人生活图景把我深深吸引住了:天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水是那样的清,花草是那样的鲜艳。一群腰围麻裙,上下赤裸的河姆渡人正在辛勤地劳作,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啊!我的思绪立即随着讲解员的声音渐渐穿越到五千年前,进入到新石器时代河姆渡人的生活空间。
这是河姆渡村一个极其普通的秋天早晨。阳光透过树梢照进林间的茅屋,茅屋分上下两层,用榫卯结构的木柱支撑,楼上住人,楼下养猪。
我坐在屋檐下,逗着小狗“花花”。妈妈在屋里用骨针为我缝制麻裙,她的身后有一只纺轮,纺轮下是一卷未纺完的麻线。
一股米饭的香味飘上楼来,顺眼望去,奶奶正在茅屋旁的厨房间烧饭,她将敞口陶釜中的米饭装进陶罐内,木桌上放着三盆菜,一盆猪肉,一盆鱼,还有一盆“夜开花”。
“喔!喔!喔!”大公鸡“欢欢”站在高处,直起脖子打鸣。一旁鸡窝内,老母鸡“麻花”正在下蛋,两只黄澄澄的鸡蛋露在翅膀外面。大肥猪“黑黑”正“呼哧!呼哧!”地拱着烂泥。大狗“旺财”正懒洋洋地趴在林间空地上,看爷爷和爸爸做陶器。
林地空间是陶器作坊,聪明的爷爷带着手巧的爸爸,正专心致志地制陶器,他们的身旁摆放着一长溜做好的陶坯,有盆、钵、豆、碗、釜、罐等等,陶坯上刻印着各种各样的纹饰,等做完这批陶坯,装进土窑内用火一烧就能用了。
离茅屋不远的地方是一片稻田,大伯和大妈正用骨镰收割稻谷,二大伯用骨耜锄地。
稻田外就是姚江,五叔、六叔他们正划着木桨,驾着独木舟在江面上打鱼。日近中午,二大爷将打上的鱼穿在棍子上挑回家,哥哥蹦蹦跳跳地跟在身后。
今天收获最大的要数四叔和四婶。傍晚时分,他们抬着一头大山羊和一只大野兔,从田螺山中兴冲冲地往家赶,满是汗水的脸上透着笑意。
“安安,我们走吧!”爸爸的叫声把我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一下子拉回到眼前的博物馆。我回过神来,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河姆渡展厅。
参观完宁波博物馆,爸爸问我:“感觉怎么样?”
“好极了!下次我还会来的。”我脱口说道。
首都博物馆,是一个充满着国风的地方。在这次北京游学中,我有幸来到了这里。先不说它的外表如何气势磅礴,内景如何现代美观,光是那路旁的银杏,金黄之中,便透露出一种高贵的气质。
首先,我去了首都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展厅。从尧舜禹到春秋战国,从春秋战国到隋唐,再到明清时期的陶瓷器具,在其中可一览无遗。陶瓷,是中国文明上的一处精华。在大大小小的陶瓷中,有一个小小的展品,却吸引了我的注意。
此展品名为影青玲珑碗,为何此名?原来,这个碗可不简单,正如它的名字,影青玲珑碗有着对光透影,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果然,在灯光下,它就像一块无瑕的白玉,全身上下都透出淡淡的白光。在一旁的一位阿姨讲解道:“影青玲珑碗做法复杂,且制作过程需十分小心谨慎。做出来的碗虽然没有实用价值,但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物。”我听了,颇感赞许。能给别人带来美的感受,又何尝不是一种价值呢?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陶瓷展品,我看得眼花缭乱。
上图是青花瓷窑厂图瓷板,实物非常大,其中的花纹更是细致至极,真美呀!紧接着,我去了北京风情展厅。一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支浩浩荡荡的婚礼队伍雕塑。
都说婚礼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北京风情展厅里,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结婚的习俗了。敲鼓打锣,各式首饰,红衣红裤,洞房花烛,自然是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老北京的婚礼也是如此。
在展厅里,甚至放了一张婚礼时用的床。帘子是红的,床垫是红的,床上的被子和枕头也都是红的,整张婚床都洋溢着喜庆。请试想一下,一位穿着红衣的新娘,坐在这张床上,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急切地等待着新郎揭开自己头上的红布。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呀!之后,我去了历史照片展厅。顾名思义,这个展厅主要展示的是以前的一些重要照片。透过这些黑白照片,我看到了中国的近代史——一段漫长而艰苦的岁月!我想,对这些照片最深有感触的,应该是那些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人吧。因为,只有经历过痛苦,才会对痛苦深有感触。在一个展柜里,我看到了几台很旧的照相机。这些照相机,远远地没有现在的好,既没有高像素,又不是彩色的,更别提那些美颜功能了。可就是用这些破得不能再破的相机,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拿着什么相机不重要,关键是你用相机拍下了什么东西。
本以为参观就此结束了,但是,我发现了一处难以忘怀的地方。一面墙壁上,写着这么一句话:物质很骨感快乐很丰满不同时代,孩子的起跑线是如此不同愿你找到自己的路快很好慢也不错我头一歪,心想,写得真好。
一个晴朗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湖北省博物馆。
进了大门,顺着螺旋梯上到第二层,转过弯,走至厅中,就可以看到各个展馆了。
省博物馆可真大啊!恐怕看上一天一夜也未必能看完,于是我就和解说员叔叔一起进了离我们最近的曾侯乙馆了。
在门口有一面翠绿的墙,上面有一些银字,在银字中间还有三个笔法秀美的金字,不过都是古代文字,看不懂,解说员叔叔也只告诉了我们中间三个字:曾侯乙。“这是什么意思?”有人问道。“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解说员叔叔说:“实际上在那时,平民百姓是没有名字的,只有当大官的、贵族、皇帝(天子)和诸侯才有名字,而且那时的名字一般只有一个字,也不像现在分为名和姓两个部分,就像现在的代号或外号一样。”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跟着解说员叔叔进入馆内。
到了馆内,里面全是出土的青铜器,让人眼花缭乱,有烧烤用的,煮食用的,盛酒用的……每一件都散发着古代青铜器特有的魅力。而它们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个鉴缶和尊盘。解说员叔叔告诉我们,鉴缶就相当于现在的冰箱。为什么呢?我仔细看了看:“啊,盖子上有缝,难道是两个部分?”“答对了!它由鉴和缶组成,缶里装东西,它们俩的空隙中放冰,这是“冰箱”,在缶里装吃的,在空隙中放热水,就是保温盒。”解说员叔叔说。再次细致观察鉴缶上的图案,我发现它上面盘了不步蟠龙、蟠螭,上面有变彩蟠螭纹,勾连纹和焦叶纹为代表的多种花纹,美极了!
我们又向里走,就看到了尊盘。
这个尊盘就更精美了。它外面全是彩云,还有龙和蟠螭,我数了数,龙八十四条,蟠螭八十四条,每条都异常精细,而且好像还有焊接的样子。解说员告诉我们,它一共焊接了56处才连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呀!怪不得被誉为春秋战国时期最精美的青铜器。这时解说员叔叔说:“这是用来盛酒的,那你们听说过曾侯乙在什么时候用它吗?”我们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好吧,公布答案——从来没用过!你想,这么贵重的东西,他会用吗?再说了,酒倒进去,没法倒出来,像无底洞,除非把整个尊盘倒过来,但你要知道,那是青铜做的,重十几公斤呢!”这个尊盘虽然看起来不大,可只比没装东西的小型冰箱轻1-2公斤呢!
再向里走,就看到了编钟。
曾侯乙编钟也太大了吧!钟重2567千克,长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短钟架长335厘米,高273厘米。全重5吨,真是个庞然大物。接下来,解说员叔叔又神秘兮兮的问:“你知道它一共有几口吗?”一共有66口!”我们答道。“好的,恭喜你们——答错啦!是65口!最下层中间的那口不算,那是楚王送的大铂钟!而钟上的小字,就是门口那堵墙上的小银字,也是它,我们才推测出墓主是谁。”看来我还要丰富课外知识呀!我们靠近仔细观察了每一口钟:每口钟的上半部分都有很多整齐排列的小凸起,下半部分比较平整,而且每口钟都是两个半圆组成的。而且我还发现每口钟的正面和侧面各有几个金字,估计是音名。但一口钟不是只有一种声音吗?我问了解说员叔叔,叔叔回答道:“这正是曾侯乙编钟的有趣与奇妙之处。因为每口钟的正面没有侧面厚,所以才能使一口钟能发出两个不同的单音。”“怪不得它是目前发现音最完整的编钟呢!”我不由得感叹道。
我又顺着楼梯下去,出了这座气势宏伟的楚式“宫殿”。
在一个凉爽的夏日午后,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和冯老师一起去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参观。
大约30分钟的车程,我们便来到了博物馆的门前。一进门,雪白的墙壁,光滑的地板,凉爽的空调,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走上楼梯,来到了展馆,一进来便是用老电视摆起来的“电视塔”,上面播放着温州的发展史,这几台电视中,有2台是最陈旧也是最早的黑白电视机,其他的是可以显示彩色的显像管电视。老电视机由于没有遥控这个技术,屏幕旁是两个旋钮和一些按键,放眼望去,就像一台台微波炉,确实搞笑。
我们走到展厅一角,发现了几块屏幕,是呈倒着的“V”字摆放的,显示的是一个拼接起来的动画:画面是一片大草原,有一只白鹿在草原奔跑着。通过老师的点醒,我才想起来:鹿城区的别名也叫“白鹿城”。
接着我们来到了介绍墙前,上面写着4个大字“千年潮起”,读完后我对历史上的温州有了新的了解。
温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东濒东海、南毗福建省、西及西北部与丽水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接壤,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海鲜鸡蛋之乡、中国鞋都,温州人也被国人称之为东方犹太人。温州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唐朝时(公元675年)始称温州,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建城历史。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改革开放初期,以“南有吴川,北有温州”享誉全国。
接着,我们又走进另一个展厅,里面陈列着各种和温州有关的文物,有清代的温制本土罗盘针、唐朝的永嘉大师雕像、20世纪30年代的青田石雕狮子、舞绣球摆件等等文物都被收集到了这里。
继续往里走,出现了一台意大利进口的缝纫机,整个脚踏板已经生锈了,和它定在一起的木桌子也变得破旧不堪,摆在旁边的还有打字机、木雕工艺品、水晶雕工艺品、还有当年价值10万的大哥大,这些东西无不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是历史发展。
温州人操着一口全国最难懂的方言,从欧江之滨出发,闯荡天下。如今17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开拓创业,68万温州人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纵横驰骋,他们共同缔造了令人称奇的“中国温州”,“世界温州”。
曾经,温州人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开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如今在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征程上,再次担负起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
踏遍五湖四海,情牵一缕乡愁。温州人不论走到哪里,频频回望的总是家的方向。2003年10月11日,“世界温州人大会”一声召唤,数以千计的海内外游子从四面八方赶来,凝聚乡情乡谊,畅叙家乡发展。从此,每一届“世界温州人大会”的召开都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天涯海角的温州人发出同一个声音——“我伲温州人,走归眙眙!”
勇立潮头的温州人——新航程,再出发!
六月的微风中飘散着花香,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六一班荣幸地被评为了市级优秀班集体,所以学校奖励我们班去参观地质博物馆。清早,我们全体师生便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坐上了8路公交车,前往地质博物馆。
不知不觉,20多分钟过去了,我们到达了地质博物馆的门口,在这里我们和岳老师合了张影,便有序地走进里面。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只会动的、特别庞大的恐龙。它的头抬得高高的,脖子不时地扭动着,尾巴和前爪也不停地摆动着。我们的目光被这只恐龙吸引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只神奇的“恐龙”,直到老师让我们立正站好,我们才回过神来。
老师把我们分成了两组,分别由两个讲解员带领,我们这一组先参观一楼。一楼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在讲解员阿姨的解说下,我认识了秦龙、原角龙、窃蛋龙、霸王龙……这些恐龙中,我最喜欢原角龙了,因为它和别的恐龙不一样,别的恐龙的头上是秃秃的,而它的头顶上却长着一个半圆形的角,它的身体圆圆胖胖的,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讲解员阿姨耐心而细致地给我们讲解了恐龙的诞生、生存和灭亡的过程,这使我们全面地了解了恐龙。
接着我们上了二楼,呈现在眼前的是家乡各地的名胜风景,一幅幅实景模拟画面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乌兰布和沙漠,那一个个小沙丘和我五年级时在磴口见到的简直一模一样,太逼真了!再通过讲解员阿姨的解说,我们不但亲近了自然,也开阔了眼界,还了解了家乡的地貌特征和各地的特色风景。
来到三楼,那一块块五彩斑斓的石头便跃然眼前,讲解员阿姨让我们和她互动——回答阿姨提出的问题,如果答对了,就能获得一个记事本儿。于是,我们听得更加认真了,就这样我们了解了这些大理石和矿石是怎样挖掘出来的,又是怎样被搬运过来的,它们的价值又是多少……到了提问时,我积极回答阿姨提出的问题,还得了一个笔记本呢!其他同学也是争先恐后地抢答问题,那气氛特别活跃。
参观完后,我们又返回了一楼,第一组的同学已经从4D电影厅出来了。轮到我们了,我们个个高兴得手舞足蹈。坐好后,电影开始播放了,我们的座位不时地前后晃动两下,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戴上眼镜后,那就更逼真了,有时电影里下雨、刮风,我们也能体会得到——头顶上的空调和一些洒水的机器都打开了,坐在中间的同学都被淋得不知如何是好了,有几个胆小的女同学更是吓得神色慌张。那情那景,不时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在风雨中飘摇的滋味。电影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现实中,这真是一次有趣而刺激的体验呀!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将近中午,我们坐着8路车恋恋不舍地返回了学校。这次地质博物馆之行,不但让我们亲近了自然、开阔了眼界,还让我们了解了生物进化和家乡的地貌地质特征,对于我们来说,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总有几朵生命力顽强的槐花不肯凋零,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让我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正漫步在小学毕业的路上……
周六的早晨,阳光明媚。我们班要组织集体去孔子博物馆研学一日游。甭提我有多兴奋了,偷偷告诉你们吧,去孔子博物馆可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呢!那也是令我心仪已久的地方。
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我们出发了。坐在车上看窗外的风景还真是别具一格呢!忽然,我看见前面有一排骑山地车的叔叔们,他们每人都穿着一身炫酷的服装,而且骑车的姿势也很优美。紧接着我又看见了两个圆柱形的晾水塔,他们像两个大大的烟囱一样,往外一直散发着浓浓的热气,毫不气魄。还有一直在烈日下辛勤工作的环卫工叔叔们,他们为了我们城市的环境卫生,一个个热得满头大汗……
到了孔子博物馆门口,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博物馆院内。哇,里面真大啊!不愧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走在宽广的道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子博物馆这五个大字,同学们都在这五个大字前拍了照片。刚走过一座小桥,就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原来是前面有一片小溪,潺潺的流水从上往下流下来,通过小桥又流到了石板的下面。我站在石板上来回蹦跳,小溪流过石板,我的心嗖的一下也跟着凉爽起来。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喷泉,一股一股的泉水往外涌出真的好美。再往前走,就看见了孔子的雕像,金灿灿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显得那么神圣壮观,在孔子像的周围还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红的,黄的,紫的,都一个个“昂首挺胸”的站在那里,好象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接着我们就来到了博物馆的一层,里面空间好大,是一个圆柱形的大厅。抬头一看,上面是一个蓝蓝的圆型,仿佛像一个美丽的星空。随着悠扬的古乐声,孔子的画像逐渐出现在我们面前。听解说员讲:“序厅是整个博物馆参观的序幕,也是孔子博物馆最重要的视觉中心。”果不其然,当孔子的形象通过照明的变化在书墙上慢慢呈现的时候,真是太壮观了。同学们坐在地上都聚精会神地听着,记着,回味着孔子的智慧和思想。最后出现的“大哉孔子”四个字最引人注目,也最震撼人心。
乘电梯而上我们进入了二层展厅,里面摆放着各种雕像和玻璃橱窗的珍贵文物。走在展厅的长廊中,看着一个个古代的瓷器,文物和长长的画卷,都充分显示了孔子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寻自己的美好理想,也说明孔子的智慧也是我们人类文明的文化遗产。这时的同学们眼睛都不够用了。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有的忙着做记录,有的欣赏着墙上长长的地图,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能和孔子对话。在夫子问答的屏幕上,点出你想问的问题,他就会立刻回答,真的是太神奇了。在相邻的展厅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它是可以在墙上隔着屏幕能弹奏出音乐的乐器,同学们都被他吸引了。一个是古筝,另一个像是风铃一样做成的乐器。我还在古筝上弹了一首曲子呢,真是太过瘾了。最后同学们都在一个竹子做的屏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留作纪念。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结束的时候。在回去的路上我们都谈论着,欢笑着,甚至还有的同学激动得跳起来,今天的参观真是让我回味无穷,也让我感觉最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