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我家的年夜饭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夜饭,是我们中国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感”。一年一次的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摆上丰富多彩、寓意吉祥的菜品,这不仅是家人的团圆饭,更是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家每年的年夜饭都是由我们家的金牌大厨——姥姥来烹饪的。
每年的年夜饭,姥姥都要忙上好几天,要提前采购食材,定好菜单。到了除夕这一天,早上要起个大早,去买最新鲜的海鲜。妈妈帮姥姥把各种食材清洗干净,姥姥就开始大显身手了,各种蒸煎炖炒,直到满满一桌年夜饭上桌,姥姥才能坐下来休息。我问姥姥累不累,姥姥说:“做的是一家人团圆的饭,虽然累点儿,但心里很高兴。”
去年,妈妈告诉姥姥,年夜饭的食材不用辛苦出去买了,用“叮咚买菜”可以直接送菜上门,从新鲜蔬果到各种肉禽海鲜应有尽有,还有很多加热即食、开袋即烹的省心大菜。妈妈按照姥姥写的菜单在手机上下单,姥姥则一直在担心送来的蔬菜好不好,鱼虾新不新鲜。一个小时之后,菜就送来了。各种蔬菜干净新鲜,鱼虾都是鲜活的,姥姥一一看过之后表示很满意,笑着说:“感谢这个‘叮咚’,今年的年夜饭省了买菜跑腿的力气了。”
今年,妈妈向姥姥推荐了三替的“做饭师”,年夜饭不用自己动手做了,请个通过专业培训的“做饭师”来给我们做。一大早,姥姥和妈妈在“叮咚买菜”上下单,把菜都买好。下午2点半,“做饭师”准时上门,主动亮码,然后跟姥姥沟通确定了我们年夜饭的菜单。接着做饭师就开始洗菜烹饪。5点钟,年夜饭就做好了,看着满满一桌香气扑鼻、色泽鲜亮、造型精致的年夜饭,姥姥笑着说:“今天我一定可以陪着你们看完整个春晚。”姥姥还偷偷告诉我,她跟着“做饭师”学了两道新菜,还学了些营养搭配,这个做饭师啊,请的好。
爸爸告诉我,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便利,能享受到越来越多样化的服务,说明我们国家的服务业发展的越来越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
妈妈说:“经济发展了,国家更强大。”
姥姥说:“经济发展了,人民更富裕。”
我想了想说:“经济发展了,生活更舒适。”
我有点期待明年的年夜饭了。
对李白来说,家可能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笛声;对杜甫来说,家可能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明月;对张籍来说,家可能是“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家书。但对我来说,家就是家人在厨房里忙碌做年夜饭的身影,使我觉得那么温暖。
每逢过年,我们家总会摆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每个人都不能缺席。大人们总是早早地就准备好了,我们小孩子就负责吃。对我来说,吃年夜饭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小时候,妈妈总是会为我们做上满满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她总是在厨房里不停地忙碌着,一会儿切菜,一会儿翻炒。她微微低头,一只手按住菜,另一只手用刀将菜一片片地切下。那娴熟的刀功,那精湛的技艺,将一个个蔬菜和肉,变成了一道道可口的菜。对我来说,那一桌的年夜饭,就是妈妈满满的爱。
每次做年夜饭的时候,爸爸都会在一旁帮助妈妈。他总是会帮妈妈洗菜、切菜。他十分认真地洗菜,一丝不苟,每一片叶子他都会用手搓一搓,有烂叶子马上摘掉。一共要洗好几遍才洗干净。他认真的身影,让年夜饭也充满了香气。对我来说,那一桌的年夜饭,蕴含着爸爸的关心。
这一次,我也要参与到做年夜饭的队伍中来。首先我要帮妈妈“打下手”,要负责洗菜切菜之类的事情。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刀,慢慢地在蔬菜上切了一刀。我的手离刀子好远,生怕切到了手。切到后面只剩一点儿时,我干脆都不用手扶着,直接一刀砍,结果蔬菜滚到了地上。唉,切菜原来这么不容易啊!接下来,我要开始尝试“西红柿炒蛋”了!我拿出三个鸡蛋,麻利地敲入碗中,搅拌均匀。我将鸡蛋倒入锅里,锅里的鸡蛋“炸”了起来,油溅得好高。我不敢靠近了,躲得远远的。眼看着鸡蛋就要烧糊了,我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去翻炒。唉,做饭那么不容易,看了爸爸妈妈都很辛苦啊!
年夜饭终于做好了。我们一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对比妈妈做的那些菜,我的菜显得那么不起眼。爷爷奶奶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在说说笑笑,互相为新的一年祝福。这是多么温暖的一瞬间啊!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是一座港湾。而家的温暖和家人的爱,在年夜饭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论在哪儿,只要想起家的味道,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鼠年春节终于到来,我家的年夜饭除了鱼、肉,饺子这类吃食,还有一道特殊的菜——“年小菜”。
以往的“年小菜”,都是各家亲戚们围在一起做的。买上几大袋子的菜:芹菜、贡菜、花生、豆芽菜、蚕豆……堆在老式灶台旁边,总会有人一一拿去清洗,洗好后,就放在锅旁,烧水、添柴,再把食材一一放入开水中煮熟。最后,把所有的菜都放在锅中,倒盐,倒油,放芝麻,加味精,大火烧几分钟,再盛出。每次,大家总是会做出几大盆的“年小菜”,码在地上,然后用早准备好的塑料袋分好后,各自拿回家。我特别爱吃里面的麒麟菜,它像一棵树,布满了不规则的分枝,咬起来脆脆的,每次我都能吃上一大盘。
今年因疫情来袭,所以去不了乡下了,可仍思念着那“年小菜”。于是打电话给外公问做法,准备自己做“年小菜”。一大早我和妈妈便去超市购买食材,蚕豆、水芹、百叶丝……一共十二样,只是寻不着那麒麟菜。回到家我们便开始洗菜,光是一根胡萝卜,就让我耗时十分钟。萝卜上的泥都粘在上面,要用手不停地搓干净;切芹菜时,我一会儿切得太长,一会儿切得太短,总是不能切得完美;切百叶丝可是个讲技巧的活儿,要切得粗细均匀……在经历重重“困难”后,我终于把所有的菜备好了,充满信心地准备最后一个环节——一锅炒。没想到,刚倒下油,放入芝麻,油花就噼里啪啦地飞溅起来,吓得我连忙后退了好几步。赶紧把准备好的食材一股脑地倒入锅里,放盐、加味精,大火炒制几下,盛出,装盘,终于完成了。闻一闻:真香;尝一尝:真好吃。因为食材有12样,所以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四海八荒。
吃着这来之不易的“年小菜”,我在想:现在会做这道菜的人已经不多了,饭馆里也少见了。也许是现在人的条件越来越好,春节的味道越来越淡的缘故吧!不仅是“年小菜”,石家庄的牛肉罩火烧,长江的鲥鱼,北京的糖人……这些美味,也都一点一点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传承中国的文化,不仅仅是唐诗宋词,还包含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国美食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