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好奇,表演的叔叔让我也来试一试。没想到皮影一点也不听我指挥,一会儿做个俯卧撑,一会儿又弯下腰,甚至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皮影戏作文大概有13篇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一次,我们去了古城阆中,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我们国家特有的传统表演——皮影戏,我还买了一个精美的皮影带回家。表演皮影的叔叔说皮影是用牛皮做的,把牛皮晾干后,用小刀在上面刻上精美的图案,再涂上漂亮的颜色,一个皮影就做好了。
皮影动起来就像真人一样。原来它的腿上、腰上、手上,都有又细又长的小棍子扎在上面,只要轻轻动一下小棍子,它就会手舞足蹈起来。
看到我这么好奇,表演的叔叔让我也来试一试。没想到皮影一点也不听我指挥,一会儿做个俯卧撑,一会儿又弯下腰,甚至还会倒在地上“装死”。我皱着眉,生气地想,你这个小家伙,别高兴得太早,看我怎么对付你。后来我更卖力地摆弄起来,但这个小人更不听话了,我只好把妈妈喊来当援兵,总算勉强让它动了几下。表演皮影的叔叔说皮影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
台下,高朋满座,观众们有津津有味地抬首观看、喝彩;台上,工作人员神态自若,手舞足蹈,娴熟地表演着精彩的故事。整个场地热闹非凡。
我只看过一次皮影戏,精彩得足以让人铭记终身。
黄昏时分,小区篮球场上,工作人员们满头大汗地组装皮影舞台。有的组装支架,有的布置舞台,还有的将一具具皮影人偶整整齐齐地放在铁杆上。只见人偶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戴着凤冠霞帔。有的看起来凶神恶煞,有的看起来低眉顺眼,还有的看起来柔弱无比。眼看表演马上开始,我十分兴奋。
夕阳也很想看看这令人期待的皮影戏,还约来了晚霞。小区里的人们倾巢而出,纷纷呼朋唤友,一时间,篮球场上座无虚席,有热心老人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这些皮影盲恶补相关知识呢!
夜幕降临了,一位风度翩翩的主持人走到台前,向我们介绍:各位业主朋友们,今天是我们小区第一届‘敬老爱老艺术节’。我们请来了‘皮影大王’夏想德先生,为大家表演皮影戏――《薛丁山征西》。在激扬的锣鼓声中,神秘的皮影戏拉开了序幕。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只见白色幕布平整地挂在台前支架上,布后一盏长长的灯杆映照在幕布上,形态各异的人偶粉墨登场。
看!两位身披战袍的将军打起来了!只见两人一位拿矛,一位拿剑,打作一团,不分上下!咚咚锵!随着节奏越来越激烈,他们时而上天入地,时而来个偷袭。不分上下之际,两人干脆扔下武器,赤手空拳地打起来。一人抡起拳头,把另一个人打翻在地,并压在地上令其动弹不得。太精彩了!这时台下的观众鼓掌大叫:好!好!好!
剧情越来越激烈,我更加好奇,索性绕道后台看个究竟。只见皮影大王和他的徒弟们一起,正一板一眼地操作着。一个个神态自若,似乎在做一件及其稀松平常的小事。在他们的操纵下,人偶们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就连摸胡子都惟妙惟肖。皮影艺人们有的手拿三四根木棒指挥人物,身子跟着人偶移动;有的一手拿二胡,一手拉弦,对着话筒唱戏;还有的一边敲锣,一边配音。他们每人身兼数职,各负其责。铿锵有力的乐曲声伴着人物生动鲜明的动作,让人看得伸脖延颈,欲罢不能呢!
一小时的表演眨眼而过,皮影戏戛然而止。观众们欲犹未尽地畅所欲言。我一激灵,溜进棚中,恭敬地请教:爷爷,皮影人偶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夏爷爷笑呵呵地说:这可难了,首先要选皮、洗皮,再画稿、过稿、上色,经过晾晒和熨烫后,最后进行组装。而且呀,湖北皮影戏分为两大类,‘门神谱’和‘魏谱’。我们应城、云梦、孝感、汉川等地的都属于‘门神谱’呢!你们小学生现在就要好好学习,欢迎长大后来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多么精彩绝伦的表演! 多么古老神奇的民间艺术!多么富有文化意蕴的皮影戏!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世代传承、走向世界!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牡丹亭·游园惊梦》
音乐的停止就会有掌声的响起,这是三十年来不变的规律。一切似乎早已商量好的,表演就是表演,鼓掌就是鼓掌,主次分明,谁也不打扰谁。然而在这看似尊重又合乎礼仪的`情况下,我时常会想念那随曲而哼的歌声,渴望着表演中途插入的叫好声,期盼有随着节奏打拍子的声音。一股无法逃离的空虚将我拽入漆黑的深渊……
三十年前的我辗转来到了美国唐人街,靠表演皮影戏为生。虽然仅是表演皮影戏,但仍有不少为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华人同胞前来捧场。日子过得不错,可那句“将它在中国发扬下去。”依旧在我脑中不停的闪现着,仿佛和我的已经和我的心脏融合在了一起。
“滴滴滴”的声音说明了父亲心脏跳动的微弱,呼吸器上的白雾衬得父亲的脸蜡黄。我们都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等着。父亲把我唤到身前,将手中的紧握的皮影放入我手中,拽着我的手喘着气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将它…在…中国…发扬下去”,说完这句话,父亲就去了。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照在我手中的皮影上发出光芒,将我带进了另一个空间,忘记了伤痛,忘记了哭泣,忘记了所发生的,仿佛一切都是不真实的,虚幻的。
三十年过去了,那个皮影一直被我珍藏在箱子里,期盼会有一天能够将它拿出来,在祖国大地上表演,重释它的光芒。但是,会有那么一天吗?
时针倒转,儿时的记忆浮现在我眼前。大年三十的夜里,天上飘下鹅毛般的雪花。父亲点燃煤油灯,和我一起架戏台。周边的乡亲们,手里拿着板凳的,牵着媳妇的,扶着老人的,抱着孙子的,不一会儿工夫就坐满了一群人。催促着,嬉戏着,打闹着,好不热闹。我在一旁打着鼓儿,看着父亲表演。皮影在父亲手中像是活的,使我迷了眼睛,离不开。忘却了严寒,只专注于皮影们所演示的属于他们的故事。
记得初到唐人街时,由于技艺不精,皮影在我手中表演得就像是傀儡一样,显得滑稽可笑,但台下的掌声仍是如雷鸣般。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掌声依旧,傀儡却变了……
打开箱子,取出皮影,在阳光的照耀下,那张皮影依旧散发着光芒,和当年一样的迷人,可是现在的我却没有了当初的感觉。
皮影戏,是我国古代的民间戏剧之一,于20XX年入人类非代表作名录。是用兽皮或纸板做的。我之前在电视上见过,所以我对皮影很好奇。
今天,我跟随小记者团一起制作皮影,演皮影,非常期待,非常高兴。
活动开始了,这次活动分为5个组,每个组约6个人,活动内容是老师会分给我们每组关于西游记里面的人物,让我们每组自己做皮影人物,自己编剧,然后表演,看哪一组最好。大家开始忙活开了,我们是第5组,我负责演老实的“沙悟净”这位沙师弟手拿月牙铲,身背三个大珠子。一直长到太阳穴的黑洛腮胡可真可爱呀!我们的剧本很搞笑: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唐僧觉得自己太软弱了,就让三个徒弟们教他武术,沙僧(我)教唐僧扎马步;孙猴子教唐僧腋底偷桃;猪八戒教他扑猎;最后一天,铁扇公主和白骨精来了,因为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艰苦练功,终于把妖怪给打败了。是不是很好笑,也很有创意呀!
最后表演大家各有各的特别之处,各有各的优点,大家都演得很好。那到底哪组获胜呢?统计交给橙子老师,水晶老师和几位家长评委了。我们最后的分数是88。1分,眼看已经战胜了4组,3组,2组,可到了一组居然90。5分,哎,我们失败了。
这次的小记者活动真有意义,因为它既动脑又动手,还让我们知道了团队的力量。让我们受益匪浅。
上周六,我们学校来了京剧团皮影戏分团,首先,他们介绍了皮影戏是电影、电视的老祖宗,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也是文化遗产。有《狼和羊》、《金斧头和银斧头》这两个故事把人和动物的动作操控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都栩栩如生,还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中《孙悟空大战蟒蛇精》中的猪八戒、孙悟空都很幽默,语言很搞笑,整个教室都布满了笑声,看完了这三个皮影戏,我们大家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通过这次皮影戏,让我们知道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用“光线”照射来表演故事情节的戏剧艺术品种。
寒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皮影戏——哪吒闹海!
这可是我第一次看皮影戏。趁着演出前的空档,妈妈给我普及了一下皮影戏的知识: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用兽皮或者纸板做的人物剪影来表演的民间戏剧。它兴起于唐朝,是一门传统艺术。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用线操纵这皮影人物,让它们也可以像人一样,走路,坐下,甚至是打斗。不过,声音却是艺人们在操纵皮影们时同期配声的,所以很考验艺人们的水平。听了这一番介绍,我便紧紧地盯着面前的白幕,期待着奇迹的诞生。
一阵锣鼓声响后,哪吒登场了。这个小小的皮影人儿,小小的身体,灵巧又可爱。他脖戴乾坤圈,身穿小战袍,脚踩风火轮,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故事的情节挺简单:哪吒为人们打抱不平,棒杀了祸害人间的龙王三太子。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来找哪吒报仇,哪晓得哪吒虽然年纪小,本领却很大。两人在海边你来我往地打斗了一番,龙王一点便宜也没占到,还被逼着现了龙身。表演的最后,老龙王一边瘸着腿走路,一边叹息:“小娃娃!”
我倒很喜欢这个小娃娃。他从小勤奋练功,本领超群,而且在面对强敌时非常勇敢,从不退缩。我更喜欢皮影戏表演,简简单单的几个人物剪影,居然可以在艺人们的操纵下,又是跳又是打,活灵活现。妈妈还告诉我,在科技不够发达的古代,皮影戏很受大家的欢迎。遇上有钱人家举办各类宴会活动,还会将皮影戏师傅请到家里来表演。现在科技发达,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皮影戏就慢慢地没落了。
真希望皮影戏这门古老的技艺能够继续在我们国家发扬光大,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
在社区的组织安排下,我平生第一次来到了皮影戏的舞台,只见舞台中央放着一块白色的透明的幕布,非常简单朴素,幕布后面有一些“小”演员正在做准备工作。
正当我在该怎么称呼他们犯难时,音乐骤然想起。主持人姐姐提醒大家节目马上开始,希望大家坐好并保持安静。节目之前姐姐还对演员们一一作了介绍,原来这些演员并不小。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有22岁,只不过他们的身高会让人觉得有点“小”——127厘米左右。据介绍才知道,他们是传说中袖珍演员:有着弟弟妹妹般的身高,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般的年龄。刚才在后台,恍惚中我还以为他们是从《白雪公主》的童话世界里逃出来的七个小矮人呢!
小小皮影在演员们的舞动下就像精灵一样,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意外,也最让观众激动的是《乌鸦和狐狸》。不仅角色多样,语境丰富细腻,故事也改编的更为有趣和生动。
聪明的狐狸因为垂涎乌鸦衔着的那块肉,又肥又大,不停地用华丽的词语真诚的赞美它:“亲爱的乌鸦小姐,你不仅漂亮,也是我心中的歌唱家,更是我的偶像,能听你一展歌喉,那是我的荣耀……”虚荣心极强的乌鸦一听,乐不可支,就小心翼翼的把那块肉放在树干上,用那不堪入耳的声音唱了起来,听得观众毛骨悚然,叫苦不迭。狐狸一看那肉纹丝不动,极为焦虑,又心生一计:“亲爱的乌鸦小姐,你还是我心中的舞蹈家,你的舞姿优美动人,让我一生难忘……不知今天是否有幸能一睹风采?”乌鸦听了飘飘然,摆动翅膀张狂的跳起舞来,肉在它的不断舞动下,终于摇摇晃晃地掉了下来。狐狸狡黠的一笑,骄傲的衔着肉走了,剩下乌鸦在树上发呆……
完美的演出让我对皮影心生疑惑,也特别好奇,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回家翻找资料发现,原来皮影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整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灵机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从未看过如此生动有趣的表演!
暗黑的房间,朦胧的灯光,一个个形象精明巧妙的纸像跃然眼前,无论是人还是马,鸟还是兽,都独具韵味。耳边,那带着中华大地独特沧桑感,低沉洪亮的嗓音,不断在耳边回响。一种磁性的魔力,将我的魂魄不知不觉的摄走;那声音与姿态各异的纸像一起,引我进入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领略先古人民的绝世风采……
此时的我正深深地陶醉于皮影。关于皮影,了解甚少,毕竟我生于南方,未见过皮影。这次的观影,我被其深深地打动,陶醉其中。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在那略显模糊的纸布上,一位手拿武器的壮汉,威风凛凛的出场了。而一旁,又有一位大汉神气十足地飞奔;只见他们一会儿双枪对打,一忽儿纵马飞奔,真是精彩纷呈。他们,仿佛不是纸像,而是真实的存在;他们似乎“活”了过来,生动逼真,令人叹为观止。他是心灵的沟通、灵魂的召唤,深深吸引着我……
但更深的震动,来自台后。
走进后台,只见两位老伯坐在幕后,古铜色的皮肤显露沧桑。嘴唇干裂,像是很久未经雨水滋润的旱田。屋里,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木头匣子,那是表演皮影的戏台,匣子正面是大块白布做成的皮影幕,影幕上方悬吊一盏灯泡;左右及后方是木墙,壁上绘有各种神仙的精美图案。表演时,他们一边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纵戏曲人物,一边和着音乐,用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曲调唱述故事。
这样繁琐而又枯燥的演出方式,他们坚守至今,着实让人钦佩!
皮影背后,是世世代代皮影传承人的心血与汗水。
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之所以历经多年还流传至今,是因为皮影始终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世人称皮影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活的绘画”。它正在我们的身边逐渐消失。或许不久的以后,我们将无缘再欣赏它了。
难道这个流传了几百年的民间艺术就要在时代的潮流中消逝吗?我想,对于喜爱它的观众来说,它永远不会逝去!用心领会,砥砺传承,皮影戏定会在历史的沙尘之中永不褪色!
落日余晖中,我迈开大步,行走在三峡的青山绿水之间。身后,传来那熟悉而又低沉的嗓音……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上海木偶剧团看大型多媒体皮影戏《花木兰》。
我们来到演播厅,找到位置刚坐下来一小会儿,灯就熄灭了。幕布缓缓拉开,只见团团烟雾笼罩在大屏幕上,然后渐渐向周围散开,接着,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字——花木兰。在这几个字的左边,有一个黄黄的圆圈,圆圈里有一个小人,她的手推着织布机,脚踏着织布机板。随着织布机板的一上一下,织布机上的线也跟着一上一下。我仔细看了一下,原来小人和织布机都是皮影木偶,操纵木偶的演员们把这些动作做得也太逼真了。
不过一会儿,花木兰慢慢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许许多多的皮影,那是士兵们在打仗。其中有三个士兵仿佛就在近处,他们跳来跳去,我的箭刺着你的红缨枪,你的枪挑起我的箭,还有一个人手拉着弓箭射中了另外一个人。其余的士兵们在硝烟滚滚的远处不停地厮杀,配上配音演员的喊叫声,看起来跟电视剧或者动画片里的场景一模一样。不过,你一眼不眨地观看的话,你会看到有一个人射箭的时候,那根箭后面好像隐隐约约出现灰色的影子,原来,箭也是由人操控的呢!
旁白开始述说:匈奴打败了魏国,魏王要求家家户户都出一名壮丁出去打仗。
这时,花木兰又出现了。瞧,她正在和一条小狗玩耍。小狗追着一只蝴蝶,蝴蝶飞高了,它就跳起来想咬住蝴蝶,结果蝴蝶又往上飞去,小狗扑了个空,四脚八叉地跌倒在地上,真是搞笑极了。这时,一只白虎凶猛地扑来,要吃掉小狗,小狗敏捷地向上一跳,跳到虎背上,但是它一不小心没站稳,又四仰八叉地摔在地上。皮影木偶们的一举一动真是惟妙惟肖!
当然,这个剧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花木兰和大白虎了。我喜欢花木兰,不仅仅因为她远赴战场替父从军,更因为皮影花木兰的每个动作都非常自然,表演也很到位。她射箭的时候,一只手伸直了拉着弓,一只手弯曲往后,两腿成弓字型,背稍微往后倾斜,就像真的在用力拉弓。她练功的时候,把箭伸到空中,然后把箭甩开,又用脚踢一踢,再用手接住,这说明她的武艺是多么高强。还有一个我觉得非常考验技术含量的,就是在花木兰向父母告别的时候,把自己的帽子摘下,然后让马叼着。哇,这个动作做得可太好了,我在家玩皮影的时候,从来都不能把花木兰的帽子和马的嘴巴衔接好。
而白虎呢,它的腿强劲有力,充满了力量,不停地往前跳跃着,如若一只真正的森林之王,威风凛凛,帅气极了!还有,花木兰骑马骑虎的姿势也很酷哦!只见她一拉缰绳,一跨腿,就那么一下,已跨到了马背上,骑老虎也是那么地干脆利落。就这样,花木兰英姿飒爽,雄赳赳气昂昂地前往杀敌。
一小时的皮影戏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上海木偶剧团的演员们逐一从台后走到台前,原来花木兰是由两个人操控的。至于白虎、小狗、士兵、皇上等角色,居然要有十多个演员表演。看起来简单的皮影戏,真是不简单啊。它凝结了人们多少的智慧和心血呀!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真人造假人的影子做各种动作?而假人借人灵活的手动起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能融雕刻,绘画,戏曲,音乐为一体?
还是先从汉武帝刘彻的故事来说吧。
那时候汉武帝刘彻最心爱的妃子李夫人过早去世,汉武帝思念不止,常常彻夜难眠,这时,有齐人少翁深知汉武帝的心事。他花了三个昼夜,用皮子雕刻和李夫人一样大小的形象,图上颜色学着李夫人前的动作,在室内挂起了一块白色方形帷幕,点上灯烛,让汉武帝坐在方帷外观看,少翁贴着帷幕操纵皮人,那影子像真人一样活灵活现展现在汉武帝面前,从此皮影戏渐渐流传下来,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山西发现最早的皮影是由陕西流传过来的。
皮腔纸影戏是流传在孝义民间的说唱艺术。
白色麻纸做窗亮影,当地群众称之为“纸窗灯影儿。”
演唱时,是以小唢呐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学术界称之为“吹腔影戏。”
还有的刻在兽皮上,下面固定好,用纸板,控制皮人的动作,也可以用皮人影演一出精彩的戏。
皮影木偶师是全国稀有的,孝义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其皮影木偶制作精美,操作传神逼真,表演手段逼真,为了这门艺术,剧团闯进了市场,首先他们立足国内的旅游旺点,在全国内循回演出夺得了观众的冠誉如今皮影戏已经发展成了碗碗腔,受到了当地秧歌的影响,独树一帜,正渐渐的发杨光大。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皮影戏”,又叫“灯影戏”,是一种用动物皮做的剪影表演。
这次,我在西安就看到了“皮影”这种古时候的“电影”。
到了看“皮影戏”的地方,只见屋子正前方的墙上安着一块白色的幕布,布后有些许亮光,我屏气凝神,期待着这从未看过的表演。突然,一阵敲打声响了起来,锣鼓齐鸣,一堆“白骨”随之浮现在了幕布上。接着,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白龙马、树木山水也接连浮现在了白色幕布上。这部戏的名字叫“三打白骨精”。
这些人物都是彩色的,看上去就像半透明的剪纸在幕布前动来动去:他们一会儿赶路,一会儿休息,一会儿说话,一会儿打斗,栩栩如生。他们说的是陕西方言,我有些听不太懂,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我还是挺熟悉的,我觉得既好看又新奇。只是热热闹闹的演出一会儿就结束了,意犹未尽。
看完演出,我们来到卖“皮影”的小卖部,原来“皮影”都是染成五颜六色,半透明的皮做的,有猪皮,有驴皮,摸上去很硬。但我很好奇这些放在橱窗里不能动的“皮影”是怎么动起来的?这时候,来了一个售货员阿姨,她说:“小朋友你看,每个关节上都有一根细线连接着,只要牵着线的棍子一动,关节就跟着动,人就好像动起来了。所以只要会控制这些棍子,就能让人“动”起来。”
我恍然大悟,这真是件神奇的事情,古人可真聪明啊!我试了一下,其实让它做动作还是很难的,于是我也买了一个“皮影”,准备回去好好练习,试试也演一出“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XX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艺术。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在我国起源很早,传说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死后,武帝时常想念,有个叫少翁的人,仿造了李夫人的形象,用灯光照射到布帐上,武帝看到布帐上的人影很像李夫人,非常高兴。
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奇妙的过程。在我看来,最讲究的一步是敷彩。老艺人用色十分讲究,大都用紫铜、银朱、普兰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
而关键的一步是缀结合成。为了让皮影动作灵活,一个完整皮影人物的形体,从头到脚通常有头颅、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等,共计十一个部件。皮影人物各个关节部分都要刻出轮盘式的枢纽,以避免肢体叠合处出现过多重影。骨眼的选定关系到影人的造型美感,选择恰当会有精神抖擞之相,反之则显得萎靡不振。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制作一个皮影的费时费力。皮影戏,让我爱上传统文化。
小时候,我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农村。那里没有高大的楼房、繁华的街道,但那里的生活闲适而又充满情趣。
逢年过节,村子里总会有些艺人来表演。有一次表演的是皮影戏,全村的小孩子都涌过来看。有的小孩挤到前排,有的小孩则是骑在大人的肩上。我也一样挤到了前排。
几个表演的艺人搬来一个台子,台子上有一层白幕布。接着艺人又拿来了几个皮影小人,小人做工十分精致,用兽皮做的,手肘和膝盖之间都有一个圆环相接,使动作更加灵活。
“哐——”一声锣响,台下原本议论纷纷的人们立马安静下来,坐等皮影戏的开始。白幕布后的人一亮嗓,皮影小人就在白幕布后露出了形态。定睛一看,这个皮影小人一身黑衣,头顶还戴着个帽子。这不就是武松吗?
“哐——”又是锣声一响,只见武松一棒打下,刚才还张牙舞爪的老虎便瘫倒在地上。“啪啪啪……”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次皮影戏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幕幕画面让我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去年暑假,我来到了皮影戏之都——陕西。在这里,皮影种类丰富多样,让我大开眼界。我特意去了西安的皮影博物馆。走进这博物馆,我就被满墙的皮影震惊了,真是美不胜收,让人眼花缭乱。这里不仅有皮影小人,还有皮影小车、皮影灯笼这一类物品,不仅有陕西本地特色的皮影,还有许多外地皮影。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那一幅由皮影技法做成的清明上河图,图中街边的人、桥上的人,来来往往,惟妙惟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古老而焕发青春的皮影戏,承载着我儿时的欢乐,寄托着我未来的希望。皮影戏,你好!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皮影戏作文精选13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