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400字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我和我的父辈》开播了,我也去看了。和往年一样,电影由好多小故事组成,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原本这是一个很幸福的家庭,兄弟俩都有一个好父亲,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不过他有一个秘密工作——“在天上写诗”,也就是造火箭。他和妈妈都干这行,不过,一次他为了找出错误部件,经历了爆炸,牺牲了。
我觉得他虽然没看见成功,但也在天上写下了一首诗。因为他牺牲了,在历史的长河里化作了璀璨的星,没人会忘记他,从此也不会有人再做无畏的牺牲。
电影中他的儿子得知真相后迎来的是极度的悲痛。是啊!一个没失去过的孩子怎么受得了呢?父亲日常是那么关照着自己呀,逗自己玩儿,还花重金买肉吃,一下子,化为了泡影。他去哪了?把从前的他还给我!男孩的心里一定是那么想的,不过在那一刻有的只是哭,撕心裂肺的哭。我相信他的父亲还活着,活在天上,活在你、我的心上。
每个人都有一个父亲,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一个伟大的父亲,一个为孩子、为家庭、为国家奋斗的父亲。有的人有一个无时无刻都会在身边的父亲,但有的父亲很少在你身边,不过无论他在哪儿都是一个爱你的父亲,永远不会改变。
昨天下午,爸爸妈妈,我还有妮妮,一起去看电影。
“妈妈,今天我们去看什么呀?”
“我们去看《我和我的父辈》,这可是一个很好的电影。”
我期待地点点头。
今天上午,我回味了一下昨天看的电影,嗯,还挺感人的,这就是这篇观后感的由来。
电影中有四个故事,让我最感动的是最后一个也就是机器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说的是在2050年人民发明了一个机器人,它可以穿越时光也可以倒退到过去科学家们让他回到了过去。他在过去遇到了一个小男孩儿,名字叫做小小。
小小把机器人当作了自己的爸爸,在运动会上给自己添了很多光彩。最后,小小为了他的直升飞机,差点溺水身亡,机器人不顾自己不能碰水这个法则,强行将小小从大海中捞了回来。最后,小小帮助快要失去生命的机器人回到了2050年。
机器人向2050年的科学家们证明了这次试验成功。
其实世界上也有很多像机器人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就拿造核弹的那些人来说。
他们为了核导弹的制作成功隐姓埋名,在一个封闭的地方里的做核导弹,有许许多多的科研人员们在核导弹的试炼中失去生命。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无怨无哀。
——黄荟宁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人人乐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我和我的父辈》。这个电影一共分为四小段,分别是《乘风》《诗》《鸭先知》和《少年行》。
《乘风》讲述的是,乘风和他的父亲都是冀中骑兵,敌人来袭,乘风的父亲用计要乘风引开敌人,最后乘风牺牲了,村民得救了。乘风的爸爸将五星红旗高高地举在空中,战争取得了胜利。
《诗》讲述的是施天诺的爸爸是制作火箭的,在一次实验中,牺牲了。施天诺借着父母一辈的努力实现了她的航天梦,登上了载人飞船,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女飞行员,去感受他们在天上写的诗。
《鸭先知》讲述的是爸爸是销售科的科长,但是他的酒怎么也卖不出去。突然有一天看到去养老院拍新闻的导演,他灵机一动把酒也带上跟他们一起走,最后爸爸成为中国第一个拍广告的人,也是上海第一个买房的人。老爸用行动告诉下一代要有敢于先行的精神。
《少年行》讲述的是新一号是2050年~2021的机器人,他告诉少年自己是经过5000次失败才创造出来的。他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失败,要勇敢创新,追求梦想。
影片的最后一句是这“盛世如你所愿”。是的,这盛世是先烈和父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用他们的苦,造就了我们现在的甜!
在这个国庆假期,我们一家去看了《我和我的父辈》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里有四个故事,最令我难忘的是《乘风》这个故事。他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战功卓著的铁骑队伍——冀中骑兵团。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42年五一反“扫荡”期间,吴京和吴磊在片中饰演一对父子,分别饰演冀中骑兵团团长马仁兴及通讯员马乘风。
冀中骑兵团在转移阵地中发现一个地窖,地窖里共有52个老幼妇孺。冀中骑兵团为了安全转移这些老幼妇孺,马团长下令马乘风和三名战士前去打探消息。但是,在转移途中敌军包围了整个村子,马团长为了救这些老幼妇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发了信号弹,使得马乘风和三名战士在返回途中不幸被敌军杀害,而老百姓已被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看了这个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冀中骑兵团”团长马仁兴与儿子马乘风以及战士们的抗日故事。不管前面有千千万万个侵略者的机枪厉炮,他们仍旧视死如归,戎马冲锋,上阵杀敌,“冀中骑兵团”的旗帜永远鲜艳。也正因为有这些英勇奋战的英雄们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十月一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我和我的父辈》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有四个小故事,分别是《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这四个故事从抗日时期,到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的科技发展,讲述了牺牲、奉献、改革、创新四个小故事,使我看到了从中国落后挨打,到发展至今的历史变化。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诗》,它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因为他的父亲去世导致和母亲发生了一些冲突的故事。表现了一群科研人员默默奉献,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他们用青春和生命试错,他们已经超越了生死,是所有人的榜样。“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生命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我想起了钱学森,邓稼先等一些科研人员的努力,不顾生命危险,发明了原子弹和火箭,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了月球,探索月球的奥秘,都是因为有了这些科研人员,我们才有了现代科技,因为有了科研人员的青春和生命,我们才有了科学的发展。
我们要向电影中的科研人员一样,乐于奉险,长大后用青春和热血报效祖国。
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性格迥异,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味的生活。前几天,我和家人一块观看了《我和我的父辈》这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
第一幕演的是一个少年与父亲永久的离别。故事的开始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被父亲冤枉了,被父亲惩戒,因为那时是抗美援朝的战斗,任何未知的因素都会发生忽然,一阵飞机的轰鸣划过长空,防空预警响起,战士们纷纷卧倒,可这个少年却开着高射炮打飞机。然而,飞机也发现了他,朝他猛射子弹,他被打中了,但飞机也被击落了。这位少年不怕牺牲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第二幕演的是一对父子在勘测地形时,不幸遇险。故事的开始写的是一位慈详的父亲叮嘱儿子在工作时要注意安全。儿子不耐烦地回了他一句,没想到在工作时地震了。这位儿子不幸跌入一个溶洞,他的父亲和救援也及时发现了他,救援队的人去开飞机,只留下爸爸和儿子在一处陡崖前,只剩下一条道路,徒手攀爬,在最后实在没有落脚点了,父亲让儿子踩着他上跳了上去,可父亲也被惯性拉了下去,真是催人泪下。
经过这部电影,我体悟到人生的美好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我得到成长。
在这几年中,出了很多这一系列的影片,例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而今年上映了《我和我的父辈》。
“你是总觉得我怕死是吗?”这是电影中《乘风》马仁兴他儿子所说的话
1942年,冀中骑兵团团长的儿子通信员马乘风刚刚20出头,正是和父亲置气的年纪,印象里,父亲一直高高在上,觉得他这个“生兵蛋子”怂得很,不能像他那样。
实际上,马仁兴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他儿子的安危却总使他挂在心头的。
在儿子的生死关前,大众的几百条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在一次日军的袭击过程中,他们足足有5万多人,而我方则不足千人,而且还有大量的老百姓,在这危机时刻,马仁兴没有一丝心慈手软,大声吼道“放信号弹!”敌军一看有信号弹就赶紧撤退,撤退的方向就是发送电报的地方,也就是儿子的所在地,他们仅有四人,在面对千军万马的日军,他们毫无撤退可言,不到十秒钟就被扫死。
在现实中,这一对父子是真实存在的,在电影上映的这一天,恰恰是烈士纪念日,用这种特别礼遇,让我们表达对英雄们的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