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滩模式”聚焦三农问题,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党建为核心、产业为动能,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以下是我对“蔡滩模式”的经验总结:
一、以农村为中心,精准施策优化乡容乡貌
(一)规划交通,建设交通网格。走得出去,引得进来。蔡滩村交通便利,北依汉江,东临汉沙大道,南面为318国道,蔡滩村以旧砖瓦厂留下的坑洞改造升级成为村大门,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格,为产业引进、群众出行奠定牢靠的基础。
(二)宜居生态,提高卫生条件。农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遗留问题,蔡滩村两委班子到任后,没有实行一棍子政策,而是根据621户农户的实际需求,改造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迁坟易俗。在改造过程中,从群众家里收砖头,用现有的石头做围栏,做到绿色资源的同时,又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同时增强村民对家乡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三)整合资源,共享共建。蔡滩村北邻汉江,水产资源丰富,因地制宜的整合渔场资源,打造“合作社+农户”模式,提高集体收入,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二、以农民为中心,凝聚民心助力家乡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一个政党是否成功,标准由人民制定,人员由人民组成,评价由人民给出。
(一)政务公开。进到蔡滩村村委大楼,楼梯边上立着的公示牌上,清晰明了的党务公示、村务公示、财务公示,做到了人事财三公开,乡村建设政策的由来、经过、结果一目了然,既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也增强了对村干部的警示度。
(二)议事公正。村里的领导班子由村民自行选举投票,变“你们干部”为“我们干部”,村委的每项决议从提出到最后公示,严格按照制度逐步表决通过,党员、群众、支部、民主代表四方联动,既畅通了村民参与决策的渠道,又顺应了村民对村里发展的期望,提高了决策施行的顺畅度。
(三)文化公平。提高农民素质。走进蔡滩村,随处可见“红色元素”。由旧水塔改造成的新地标,由“洗脚池”改造成的文化长廊,在一点一滴中发展文明乡风建设,传播文明风尚。
三、以农业为中心,升级产业赋能持续发展
经济是第一要素,农业从传统的靠天吃饭到发展农业经济,蔡滩村做到了模板3。0。
(一)把握政策趋势。随着2035年远景规划的提出,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的衔接,现在正是发展乡村产业的黄金时期。蔡滩村农业升级顺势而为,应运而生,依托合作社税收减免政策,大力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政策的扶持让蔡滩村的发展方向更明确、目标更坚定。
(二)提高集体效能。农村劳动力结构较弱,农民产业单一,蔡滩村因地制宜发展果树采摘、休闲垂钓的“乡村特色”。为农民就地就业提供保障,提高集体经济的同时创造公益性岗位,为退休群众再就业提供保障。
以上蔡滩村的乡村振兴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将自己的感悟提炼为三个词,“饱含情怀”、“全心服务”、“创新执行”。
一、饱含情怀,保持思想高度。
基层干部是组织的终端构成,是组织这个系统的毛细血管。要知道,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一个污点;搞一次特殊,就会减一分威信;谋一次私利,就会失一片人心,蔡滩村前两任书记“坏死”的的经验时刻警醒着我们。作为执法人员,尤其要记住根基要正、站位要高、情怀要清。为民、惠民的行动背后,是亲民、敬民的理念与情怀。
二、全心服务,保持工作热情。
刘书记提到,为了迁坟改造的问题,到群众家帮忙剥棉花、打稻谷,这种弯下身子为民服务的意识,要贯穿于在我们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全过程。这个“心”指的是初心,也是决心。在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群众不理解、不接受、不配合的情况,我们有情绪、有退却、有偏差在所难免,要正确处理好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疏导的能力。
三、创新执行,保持推进效率。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新话题,有多个蔡滩村这样的示范村、模板村。我们在学习优秀经验的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创新执行。例如垃圾分类,上海发动企业内部力量,采用宣教+惩罚,蔡滩村采用积分累积兑换方式,用一斤铜集50积分的方式,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在我们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要掌握基本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挖掘我们作为青年干部的新鲜感,大胆探索创新监管的新举措、新办法和新途径。
小雨中的江汉平原微风徐徐,身处胡场镇蔡滩村产业大道的一行人在村第一书记——刘建立书记的带领下领略乡村风情,感受乡村建设新面貌,或驻足欣赏、或激烈讨论、或有感而问。作为前来学习调研的一份子,我的所见所闻良多,关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所思所想也在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一、头雁领航,树立红色旗帜。据刘书记所说,2018年以前蔡滩村两位班子凝聚力弱、战斗力差、毫无群众信任基础,村里的管理混乱,发展停滞不前,被核定为软弱涣散村。对于这种情况,仙桃市委组织部高度重视,精心遴选红色头雁驻村工作,带领蔡滩村走出困境,走出新发展之路。2年的时间里,红色头雁带领蔡滩村从“脏乱差”、“人心散”、“口袋瘪”的软弱涣散村一跃成为“环境美”、“人心齐”、“产业旺”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村两委班子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也迈向新台阶。
二、党员带头,建立红色堡垒。蔡滩村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支部的主导地位,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支部书记带头冲锋,支部党员一线作战,村里的各项工作都以党员为主心骨、带头人,任何事务都是党员最先到现场,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党员也以身作则,规范自身,发扬优良传统,感染人民群众,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精神文明风貌,让蔡滩村的发展建设既有稳固的地基,又有坚实的骨架。
三、还权赋能,凝聚各方力量。为发扬民主自治精神,蔡滩村成立了以村民为主体的村民议事理事会,以每组3名为标准,从9个组中共选出27名民主议事代表,为村民发声,积极向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反映村民诉求,畅通了村民和村委的沟通渠道。村内的重要工作,发展规划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坚持一核两委三会四议的决策体系程序,把决定权交给全村人民,任何重大事情,需要按照党员群众倡议、支部提议、支部党员大会审议、议事代表大会决议、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流程进行。整个决议流程全部公开透明,对有疑问的村民也耐心解释。2年间,通过民主决议解决了坟墓搬迁、翻身河疏洗、农村厕所改造等项目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将遗留的各种积弊一扫而空,美丽乡村建设进度突飞猛进。
四、监督考评,强化内生动力。为体现民主监督,蔡滩村建立了《蔡滩村两委干部“三评”月考核制》,每月开展党员无记名投票评、生产小组长举手评、上级工作通报评,有力的监督了村委会的行政权力。在落实“三资”清理、工程建设、低保办理、惠民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定期开展评优树模活动,评选出“优秀党员”、“最美家庭户”、“好媳妇”、“洁美家庭”、“好贫困户”等,在村集体中树立先进模范和激励榜样,广泛宣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公民道德。确立了树人先立心的育人理念,在全村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五、搞活集体经济。蔡滩村以往的集体经济乱象丛生,信息不健全,手续不透明,旧的村委班子毫无作为,导致大量集体资产流失。新的村委班子成立后,大力开展“三资”清理,全面建立台账,摸清家底,完善手续,明晰产权,对830亩渔场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承包价格由原来的150元/亩提高到了800元/亩,极大的保障了集体和群众利益。同时在“清人分类、资源共享”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蔡滩村农村土地入股实施办法》,对各组机动田、沟路、涧渠、坑塘边角等土地整合,经由村集体采取分股不定土地片块的形式进行再分配,确保了有资格村民及法定新增人口公平享受资产的权益。短短2年时间,盘活了1800亩土地资源,村集体收入连年增长。
六、拓展市场主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引进仙境田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阿尔迪采摘两个市场主体,打造集现代农业、田园游乐、研学教育、田园客厅、民宿康养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形成以休闲垂钓、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购农家物的第三产业。同时,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引进双泽特色养殖合作社和昌平水产养殖合作社,大力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拓宽了产业渠道,增加了农户就业,提高了村民收入,发展成果斐然。
回首蔡滩村过去面临的政治建设问题、治理问题、发展问题、土地问题、文化问题,只是中国众多农村问题的一个缩影,也是乡村振兴事业的绊脚石。问题摆在那里,不去解决就永远存在,不能心存侥幸问题会自己消失,也不能等着别人来解决。作为新进公务员,我们有朝气,有活力,只要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就一定能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贡献。
3月30日上午,在市局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前往胡场镇蔡滩村进行观摩学习。看着宽敞笔直的柏油路、整齐划一的房屋、清澈透明的河水,我很难想象,在两年前,这里曾是一个接不上水、没一条路的贫困村。后来,刘建立书记给我们讲解了蔡滩村的改变历程,我收获良多,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是服务要有心。村子里条件苦、待遇低,贫困村里条件更苦,待遇更低,需要有一颗为人民着想的心才能坚持下去。在蔡滩村里,刘书记每月走访不低于十户,支部书记每月走访不低于二十户,村“两委”包租干部每人每月走访不低于十户,终于实行了对全村党员、贫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群众、重点家庭及人员走访全覆盖。同时光有为人民服务的“心”还不够,还要将“心”比“心”,发现老百姓的困难,及时为老百姓解决。比如,蔡滩村发现村民办理事务难,就推进“村民事项+代办事项+一次办结”体系建设,设立了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点,为村民办事开辟高效便捷通道,全方位为民服务。你把村民放在心里了,村民也会把你放在心里,疏洗翻身河时家家户户出劳力;清杂除乱时,人人参与齐动手。党员群众团结一心,才完成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二是治理要有法。要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治理方法。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蔡滩村两委班子曾一度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战斗力差,凝聚力不足,导致村里管理混乱、发展停滞不前。在刘书记了解这些情况后,没有急着立威收权,也没有一味地听之任之,而是选择了以党建为引领、以民主议事、村民自治为主攻方向,形成“一核两委三会四议”的村庄治理模式,让每个村民都能参与到管理乡村的行当中去。如今,蔡滩村的两委班子已经重获村民信任,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而蔡滩村也从“脏乱差”、“人心散”、“口袋瘪”的软弱涣散村一跃成为“环境美”、“人心齐”、“产业旺”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三是收获要实惠。刘书记提到过四个坚持,坚持还权赋能、坚持生态治理、坚持产业发展、坚持文化为魂。说到底,就是坚持保障村民的利益,切切实实让村民得到实惠。村民都是很淳朴的,你让他日子过得好,他才会让你过得好,从而听从指挥,一同努力。
四是管理要有度。虽然要还权赋能,要把决定权交给全村人民,让村民得到实惠。但不是意味着不管不顾,一味盲从村民。而是要掌握好一个“度”。对会议决策通过的工作,要坚决执行,严格按程序办事,并且要强化民主监督和奖励考评机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村民按规矩办事,从而才能办好事。
五是目标要明确。我在村子里逛了一圈,有个印象很深刻的事,就是村子里很多地方都贴了发展规划。随便问一个村民,他们都知道这一步是干什么,下一步要怎么做。了解之后发现,蔡滩村坚持村事民议,村内重要事项或村民普遍关心的事情随时公开,并随时对不清楚、不了解的群众细致解答。我深受触动,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才有动力。而当每一个村民都有了目标和方向之后,他们自然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一起奋斗努力。
六是发展要顺势。刘书记曾强调,他能在短短时间内改变蔡滩村,是借助了国家“乡村振兴”的大势,这当然是值得赞扬以及借鉴的。一个人的命运,既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一个村庄的建设,既要党员群众齐心协力,也要能借助国家大势。如此才能事半功倍,以更少的力得到更好的成果。
这次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牢记这段经历,汲取其中的养分,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通过到蔡滩村半天的参观学习,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乡村振兴成功丰硕,令人振奋
蔡滩村的美丽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乡村振兴战略,在仙桃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年初,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成立进一步说明了党中央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我从2019年调入胡场市场监管所以来,也有幸见证了蔡滩村的一些变化,从一个地处偏僻、交通落后的小村变成乡村振兴的试点村,再到示范村,蔡滩村的巨大变化也告诉我们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二、助力乡村振兴,市场监管部门怎么做
1、大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支持乡村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核心,市委书记罗联峰同志也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要以项目为主,要招大引强、培优壮强,持续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市场监管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加大对新型市场主体的培育支持力度,尤其是农村市场主体。一是要培优做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广泛开展农村调研、摸清实情,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引导村集体、种养殖大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并不断加强相关惠农政策的普及力度,优化注册流程,加强跟踪服务,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为农村产业的主力军。二是要持续培育引进农业企业。坚持“培强本土”和“引进外来”两手抓的策略,在企业证照办理、商标注册等方面启用绿色通道,做好推广,不断提升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采取领导包挂、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结对包保,定期调研,实现精准服务。
2、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加大执法力度,持续打击农村违法行为。一是在分析研判上下功夫。对农村市场经营主体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定执法方案,提升执法效率。二是在精准打击上下功夫。不断强化基层执法队伍的能力提升,加大农村消费维权站点建设,对不法行为进行精准监控、精准打击。三是在规范经营上下功夫。引导农村经营主体成立协会或组织,常态化开展相关政策的知识普及,不断引领农村经营主体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3、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品牌。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农民致富。加大对土地流转示范合同文本的普及力度,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增收。
三、实现乡村振兴,青年干部怎么做
1、提升政治力。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把上级政策钻研透彻,积极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摆正心态,将青春热血挥洒在基层一线。树立远大志向,锲而不舍为之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2、提升执行力。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有“争”的胆识、“闯”的勇气、“拼”的精神,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不害怕失败、也不害怕责备。杜绝形式主义,要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的青年作为。
3、提升创造力。年轻就是本钱,年轻人有冲劲、有干劲,接受新鲜事物快,我们要把想象力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多想新办法、多提新思路、多练新本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和服务质量。
乡村小道干净整洁、不见杂乱,田地作物茂荣生长、生机盎然,红色建筑屹然耸立、令人震撼……走进三月的蔡滩,采摘园里游客众多、热闹有趣,合作社里工人穿梭、一片忙绿,路边群众也挂着自豪地笑容介绍着蔡滩的发展事迹,讲述他们的致富故事。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部门高度关怀下,蔡滩村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村庄治理“蔡滩模式”,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助推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让原本一穷二白的软弱涣散村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为仙桃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在基层党建上着力,统筹引领谋发展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基层发展好不好,就要看党的领导地位是否突出、党的建设是否到位。曾经的蔡滩两委班子凝聚力弱、战斗力差、失去群众信任,导致管理混乱、发展停滞。2018年,市委组织部精心遴选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选派优秀党员进入两委班子,着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党支部在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为蔡滩村发展增加了“领头雁”和“主心骨”。
党的领导不仅为蔡滩村发展注入希望,更获得了动力澎湃的群众力量。党员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做表率,破解了群众对政府不信任、对干部工作不支持的痛点问题。正如一名群众所说的那样,“党的旗帜指向哪里,我们就冲到哪里”。
如今的蔡滩党建完善、规划有序,党员干部纷纷发挥带头作用投身发展建设,支部书记带头冲锋,支部党员一线作战,人民群众响应号召,党和群众关系融洽,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
二、在群众自治上发力,还权赋能聚民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坚持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把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蔡滩村党支部深知群众力量的重要性,通过制度奠定民主议事主导地位,探索形成“一核两委三会”村庄治理模式,还权赋能,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蔡滩村始终坚持村事民议,规范“党员群众提倡议、支部提议、支部党员大会审议、议事代表大会决议、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村民议事制度,畅通村民参与村级决策事项的渠道,让民情民意充分融入到乡村发展全过程。
还权赋能,更要注重民主监管,蔡滩着重打造民主决策、民主监管“一条龙”头透明渠道,通过建立《蔡滩村两委干部“三评”月考核制》,每月开展党员无记名投票评、生产小组举手评、上级工作通报评,监督村委会依法行政,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彻底消除群众质疑顾虑。
三、在产业发展上用力,经济驱动促共赢
发展集体经济,盘活现有资源,构建现代化、可持续产业体系,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从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蔡滩村注重因地制宜挖掘乡村资源优势,大力流转土地资源,促进农旅融合,招引市场主体打造田园综合体,以“土地入股、固定分红、逐年递增”方式提高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率,壮大集体经济,切实增加群众获得感。
为激发群众参与生产积极性,消除村民“坐等分红”心理,蔡滩村大力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就近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名民增收。现如今,蔡滩村集体经济已达到2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到2。2万元。
四、在乡风文明上发力,精神富足暖人心
乡村振兴,既要塑型,也要铸魂。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注重群众精神文明发展,是全面推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蔡滩村准确把握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突出为民利民惠民鲜明导向,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呼应。
实现乡村振兴,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蔡滩村积极整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深度挖掘特有的蔡滩记忆、红色文化和码头文化,整理汇编《蔡滩谣》《蔡滩颂》《蔡滩赋》《蔡滩记》等文化载体,大力开展文明乡风建设,广泛传播文明时尚。
除此之外,蔡滩村以民主方式修订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言行举止;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传播良好风气;举行评优树模活动,通过正向激励和榜样引领增强村民自治内生动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气。
在党和国家大力实行“乡村振兴”的大势之下,蔡滩村严格落实“五个振兴”要求,以党建为核心,以民主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乡风为核心,全体党员干部戮力同心、奋力拼搏,让“美丽蔡滩”为仙桃添彩,以“蔡滩经验”书写了乡村振兴的优异答卷。
今天参观蔡滩村,第一感觉就是震撼。在这之前乡村振兴对于我来说只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样的口号。感谢刘建立书记,他作为我们身边的同事,作为“第一书记”回乡脚踏实地为群众做实事,改变了蔡滩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同为市监人,我感到非常骄傲。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街道、洁净的农家小院、整齐的连排小楼……美丽乡村图景在眼前一帧帧呈现,到处是水乡田园韵味,一派村美民富的和乐场景。以产业为托底,筑牢美丽乡村建设根基;真干实干,推动美丽乡村落细落地;群众参与,激活美丽乡村建设内生动力。
刘建立同志能在两三年间带领蔡滩村由原来软弱涣散村变成如今这样,作为标杆形成“蔡滩模式”,我觉得有很多方面优秀的经验。而目前基层市场监管所的管理现状,我个人觉着应该可以拿过这些“精华”参考借鉴。
一、实干精神、凝心聚力,由量变到质变
实干精神体现在刘建立个人身上,他说“我要努力做好、做出成绩,让党组织和各级领导认可;为村民真正做实事做好事就是成功”;体现在蔡滩村两委班子身上,作为“红色头雁”领航,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忽略个人得失,彰显党员情怀;体现在蔡滩近三千的群众身上,他们积极参与蔡滩村建设,实现了“要我治”到“我要治”的飞跃。
目前基层市场监管依旧面临着整合后能干事的人少,会干事的人少的问题。很多员工在行政体制内,绩效考核走过场,轻松之下很难体会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优胜劣汰的残酷。在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基层监管铁军的路上,实干精神应该是重中之重。
二、以党建为引领,建设“五能支部”,严格办事程序
刘建立书记的思路很清晰,建强党支部“堡垒”,让它成为美丽蔡滩建设的第一动力。建设“五能支部”,抓牢抓实党建工作,制度标准上墙公示,治理流程“一核二委三会四议”。
黄局长在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固树立政治建局观念,要以党建为统领,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要狠抓非公党建,巩固扩大党在非公经济组织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中覆盖面”。基层市场监管所作为市局及党委镇政府一系列战略的落地者,更多时候应该顺势而为,将党建作为第一抓手,靠制度流程规范日常管理,而不是人际关系或者个人魅力,这样或许能事半功倍。
三、还权赋能、村民自治,突出群众主体
蔡滩村在建设中始终坚持还权赋能,以民主议事、村民自治为主攻方向。采取民主倡议、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审议、群众议事会议决议为乡村治理破局开路。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基层监管所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防疫安全、质量安全监管、食品医疗器械的抽验、食品安全隐患整治、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等依靠的应该是每个基层员工的齐心协力,能为、善为、有为。我认为应该是采取方法加强每个人的团队意识、荣辱意识、合作意识,加强团建工作,充分发挥个人自治能力,增加团队默契,形成团队合力。
四、加强走访覆盖,做好大厅服务,增强为民服务效率
蔡滩村实行对全村党员、贫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群众、重点家庭及人员走访全覆盖,并明确规定走访户数。要求村委会办事大厅不断人,规范化笑脸相迎。推进“村民事项+代办服务+一次办结”体系建设,设立了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点,将健康返岗证明、医疗养老保险水费缴纳都纳入服务范围,全方位为民服务,开辟高效便捷通道。
在“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的战斗”中,基层市场监管所应该学习蔡滩村,紧扣“放管服”改革主线,严格压缩登记审批时限,主动加强走访乡镇企业,全力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多举措改进服务质量,真心实意当好“金牌店小二”,引导企业走质量强企、品牌兴企之路,加大品牌创建宣传力度。
五、文化为魂,增强集体荣誉感,凝聚发展底气
蔡滩村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深度挖掘特有的蔡滩记忆、红色文化和码头文化,整理汇编了一系列的文化载体,开展文明乡风建设,广泛传播文明风尚。
要形成基层市场监管所良好风气,应该要挖掘所特色文化,加强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在一个所没有文化,就可能会造成办公环境脏乱差、员工工作情绪压抑、没有激情,彼此之间冷漠、缺乏相互沟通和支持,思想不在统一阵线,久而久之,就会恶性循环,轻则影响内部工作效率,重则对整个所日常管理造成影响。
六、直面问题,争取外力,攻坚克难
在汇报材料中,刘建立书记结合中国农村现状及蔡滩村实际发展,提出了土地、人力、文化、基础设施等四大问题,他说解决这些问题,既要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又要尊重群众、鼓励创新,要尊重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各种探索和实践,才能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支持,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动力。
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思路,没有办法。目前基层所有的问题,是几个局合并后的正常现象,如何在危机中把握问题关键,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担当作为是我们每一个市监人应该思考的。不讳疾忌医,才能突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