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迹材料 > 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精选8篇)

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精选8篇)

时间:2023-03-05 11:29:33

  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

  31岁的杨xx,家住xx市xx区齐伯镇桃花湖村,这是一个很美的苗族村寨,由于身体原因,自初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家乡;为了改变生活环境,实现自己人生的追求与梦想,同时也为了家乡的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2015年至今,在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杨xx先后在村里开起了电商超市,成立了贵州明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杨xx姜爱进行到底

  2008年

  2008年,当杨xx初三毕业,准备升入高中继续读书时,厄运降临在他身上,接连一段时间,身体开始出现不适,后来去医院检查被查出患上了重症肌无力,这样的结果对他来说简直是晴天劈雷,从那时起,他几乎是天天以泪洗面,又不敢出门,心里非常自卑,怕见任何人,更怕看见亲戚朋友和同学,足不出户在家里呆了3年,曾经一万次想要离开这个世界。

  2012年

  2012年,杨xx逐渐走出人生的低谷,慢慢去适应各种环境生活,开始与朋友、同学、邻居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学会照顾自己,逐渐走出了自卑的心里阴影。

  2015年

  2015年,杨xx在电视新闻上看到关于互联网方面的报道,在心里就触动了谋生的想法,他当时就在想,能不能利用互联网、QQ、微信等网络平台来宣传推销齐伯镇的农产品,但转念一想,我又没有学个这方面的知识,一样都不懂,怎么利用这些平台来宣传。想起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为了生存,只有学会互联网方面的知识方能自谋生路。于是他主动与区电商办取得了联系,在区电商办的指导支持下,杨xx逐渐走上了“电商路”。

  2016年

  2016年,xx区农村电商列车开进了“夹皮沟”桃花湖村,因为有网络卖姜经验,杨xx被推举为村电商服务站站长,开启了人生的一段新旅程,迎来电商事业发展的春天。在xx电商办的指导和帮助下,杨xx家乡的小黄姜经过精心包装策划,成功登上了淘宝、京东、黔邮乡情等电商平台,与此同时,xx区快递物流也实现了村村通,为小黄姜的销售铺平了道路。此时的杨xx,不但把自家种的小黄姜通过电商平台全部卖出去,还动员亲戚朋友加入网店售姜队伍,在村里带动销售小黄姜。自此,质地优良的小黄姜通过电商销售渠道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登上了五湖四海百姓餐桌。当年,杨xx实现网络卖姜10万斤,销售收入15万元,净赚2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内心充满了喜悦,几年的坚持与执着终于换来了收获成功的回报。

  渐渐地,齐伯小黄姜已成“网红”,名声在外,杨xx成了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网络“卖姜王”。杨xx在收获创业成绩的同时,人生价值也得以体现。2017年9月15日,杨xx作为参会代表受邀参加由商务部主办的全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个人事迹被收入会议材料,当年还获得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

  通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杨xx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给父亲买了小汽车,在县城里买了商品房,生活越来越好……

  眼下,xx区已迈上了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桃花湖村的小黄姜这一特色农产品在电商事业推动下,正在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昔日落后的苗族村庄,在党的惠民政策春风吹拂下,甩掉了贫困帽子,焕发出勃勃生机,步履铿锵地奔向乡村振兴的大道。

  篇二: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

  徐xx,男,xx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98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

  2013年,徐xx返乡创办xx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模式,主动与xx农业局、荆州农科院、武汉农科院和省农科院联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发出“瓜-瓜-菜”种植新模式,即两季西甜瓜+一季蔬菜,以种植西瓜、甜瓜,莴笋为主,这种高效模式使蔬菜大棚种植的瓜蔬亩产值达到2。5万以上,社员人平增加收入3万元以上。合作社种植的甜瓜、西瓜、甜玉米、莴笋、小白菜、辣椒、豆角、等作物的收入远远超过了种植传统农作物的收入。2015年,他注册的“徐xx”牌商标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18年7月,他的项目“xx市蔬菜优质高效模式瓜瓜菜实施方案”在“创青春”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现代农业组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该组金奖,并获“湖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第一名。目前,徐xx的合作社共有社员350人,合作社总面积3000亩,建有钢架大棚1200个,社员平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1500余农户共同致富。他也主动参与精准脱贫,对接贫困户50余户,垫资近20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瓜蔬种植,包种苗供应,包肥料、农药及人工费用。先后被评为xx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篇三: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

  刘xx,男,xx农商行xx支行行长,1990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

  22岁大学毕业后参加农村金融工作,先后在xx市沙市区、xx区基层网点从事综合柜员、客户经理、网点副行长及行长等岗位工作,无论在何岗位,该同志始终不忘支农初心、牢记服务使命,2020年,在脱贫攻坚收官之际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扎根乡镇网点,积极投身于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及时满足农村经营主体春耕生产资金需求,同时扎实开展电子银行推广、金融知识宣传、村银党建联合等工作,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普惠金融政策落实落地,获得当地党政、村居、农民们的一致好评。2015年度、2017年度、2019年度,个人被湖北省农信联社党委评为“先进员工”。2021年一季度,所在单位被上级评为“综合业务经营先进单位”。近年来,个人撰写的《“五力”战略保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的良好局面》《苦干实干!六字诀助力开门红“牛气冲天”》等文章,在中国农村金融杂志学习强国号等媒介上刊载。

  篇四: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

  杨xx,女,xx市xx县xx镇人民政府任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扶贫办主任,中共党员。

  该同志自2015年10月进入xx县xx镇人民政府工作以来,始终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扶贫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白天她风雨无阻深入农户家里,走进田间地头,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掌握所思所盼,指导各村开展扶贫工作;夜晚则进行材料的收集、核实、整理、录入,完善档案。为吃透扶贫政策,她时常挑灯夜战,光笔记就做了不下10本。五年多来她始终坚持“5+2”、“白+黑”,2018年,杨xx在法定产假未休完的情况下,连续加班几天后由于精神疲劳滑倒在地,造成骨折,休息了半个月,她始终惦记着手头未完成的工作,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回到工作岗位。2019年4月她创建“xx脱贫在线”微信公众号,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宣传扶贫政策、扶贫成果,每期内容平均阅读量在三千以上。2019年以来,她撰写的脱贫攻坚宣传稿5次被中央级媒体刊登,18次被省级媒体刊登。其中,中剅村贫困户卢其顺捐蔬菜抗击疫情的故事被中国扶贫微信公众号刊登,金马村贫困户刘柏秀的脱贫故事被《中国扶贫》杂志刊登。杨xx连续三年获评“xx县精准扶贫优秀个人”,2019年被评为“xx市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21年4月被评为“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篇五: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

  刘xx,男,xx市xx市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199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

  在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刘xx冲锋在第一线,既是调度员又是服务员,大年初二晚上,有一个从重点地区返乡的村民出现发烧现象,因为害怕逃跑了,得知这一情况的刘xx直奔该村民家,做通其家属工作,连夜将他送到市人民医院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得力,xx村是xx市委首批命名的“无疫村社”之一。在任村支书的六年期间,刘xx大力改善民生,综合治理脏乱差的村容村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兴建了1500米的下水道,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硬化生产路30余公里,铺垫碎石路20公里,修建涵闸20余处,修建桥4座,修建泵房8处,疏挖沟渠50公里,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度被xx县委授予“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2019年被xx县委授予“文明村”。其抗疫先进事迹先后在湖北日报、xx新闻网等媒体进行报道。

  篇六: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

  马xx,男,xx区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主任,1993年5月生,中共党员。

  2014年马xx从大学毕业后,怀揣回报家乡,带动村民致富的梦想,放弃了国营单位的优厚待遇,返乡创业。回村后,在村内协助村“两委”班子和组长处理信访维稳、大小各类事务,经过近4年的组织考验,2018年底,马xx参与xx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并成功当选为新一届xx村党支部书记。从上届支部书记手上接过了接力棒之后,“小马书记”深感责任重大,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努力带好班子,脚踏实地为村民办实事。经常深夜还在村里伏案工作,冒炎热顶酷暑为村里跑项目等等。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让贫困户家庭早日脱贫,“小马书记”更是集各方力量,助推xx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事业。他提出由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探索以“农旅融合”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村委会+发起人+村民”的股份分配模式,即村委会占股25%、发起人占股26%、村民占股49%,经过召开党员大会等民主决策,2016年9月,铜铃岗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2018年3月铜铃岗蔬菜主题公园正式运营,当年接待游客10。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万元。目前,xx村以水稻、花卉苗木种植、乡村旅游发展为主导产业,以四个1000万元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xx市铜铃岗蔬菜专业合作社、铜铃岗游客接待中心、铜铃岗恒荣梅园、七彩花都)为依托,带领产业扶贫,百姓增收,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目前,xx村四大经营主体共流转126户村民717亩土地,带动村民增收47。8万元。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流转土地122。31亩,流转增收8。2万元;共带动本村48名村民劳力就近务工,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其中铜铃岗扶贫车间为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就业,年人均增收1。5万元。“小马书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的责任与担当。

  篇七: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

  孙xx,男,198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省xx市xx县刘街乡土楼胜利村党支部书记,xx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xx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毕业于中共人民公安大学,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立足实际,带领群众致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依托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以旧村复垦区为起步区,建设了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旅游,逐步形成了生猪养殖、香菊种植及菊王茶加工、旅游观光等六大主导产业,带领土楼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发展成为“中国魅力十佳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个人也被评为“xx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

  一、当好“领头羊”,让班子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去闯去干”。作为一名年轻党支部书记,他首先干在前头,虚心向老干部、老党员请教,诚心走遍全村每家每户,耐心向党员群众讲明政策和发展思路,凝聚起全村的发展共识。在园区土地流转工作中,他带领全村党员带头并积极发动亲友签订流转协议,党支部也为村民争取到了较高的流转费,所有参与流转土地的村民全部在园区内安排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每个项目都安排“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负责,并将周边7个村街的“两委”干部和80名党员吸纳到各个产业小组,形成了以村党组织、农业产业园为核心,产业党支部为支撑、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体系,有力带动了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他与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多次外出取经、深入调研,结合村情实际,不断破解人员、资金、技术、市场难题,先后成立了胜利养殖有限公司、远村农业有限公司、月亮海草原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等7家村集体企业,打井、办电、修路等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在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上,实现了“干部一声吼,群众跟着走”。

  二、走好“绿色路”,让产业靓起来。乡村振兴,核心是产业振兴。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加销游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打造绿色产业,在一产上:重点发展生猪养殖、花菜种植两大产业,建成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存栏生猪8万头,被列为中央储备肉储备基地。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00个,有机蔬菜和仙客来、非洲菊等品种实现四季生产。在二产上:重点发展香菊和紫花苜蓿种植加工两大产业,依托印遇龙院士工作站,推行从环境评估、投入品管控、操作规范、产品检验到售后追溯的全程质量控制,建成菊花棚220亩,菊花茶年收入1000余万元,香菊获有机农产品证书;种植紫花苜蓿1万亩,年产饲料6万吨,实现经济产值7000余万元,每亩肥效相当于5-8公斤纯氮,全村土壤肥力和清洁程度均达到一级标准。在三产上:依托现代农业园,挖掘生态观光休闲,推进生态与文旅深度融合,形成香菊观光、农事体验、月亮海跑马场等一批生态旅游新亮点,已接待游客6万余人,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三、打好“幸福牌”,让百姓美起来。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他还注重改善群众生产生活,让乡村美、农民富成为美好现实。土楼胜利村是xx县首批新民居建设村街,建设之初,村“两委”干部对村庄进行了高标准规划,从联排别墅到服务中心、从文化广场到影视大厅、从卫生室到敬老餐厅,全部按照城市社区标准打造。164栋住宅一年半竣工,328户村民当年全部搬迁入住。实行“龙头企业+村民就业”模式,通过技术培训,全村140名劳动力全部到农业园、村内景区务工,享受“五险”保障,并带动周边村街10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增长到3。2万元,实现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互惠多赢。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该同志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新的起点,牢记初心使命、建强战斗堡垒,努力推进乡村振兴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伐。

  篇八: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

  王xx,男,1989年3月出生,大学学历,现任xx本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多肉植物培育、种植、销售等业务工作,曾获第八届邯郸市道德模范、邯郸市新长征突击手、最美曲周人等荣誉。近年来,该同志积极响应地方党团组织号召,扎根农村地区,矢志创业奋斗,带领周边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回国创业,锁定打造全省最大多肉植物种植基地目标

  2017年6月,该同志放弃了国外的工作,回到家乡,和十几个高中同学一起创立了xx本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邯郸市曲周县曲周镇东刘庄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20个温室大棚。

  创业伊始,他一头扎进了多肉植物种植领域,一起研究,一起探索,一起改进,树立全力打造xx最大多肉植物种植基地的目标。一年下来,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经营状态,他决定走出去看一看别人都是怎么种植以及销售的,通过数十次的外出考察,清醒地认识到在自然优势方面,比不过花卉之都云南;在市场销售方面,比不过北方花卉集散地山东。为此,他果断调整发展思路,走差异化错位竞争之路——大力发展多肉植物苗种植。正确的思路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很快扭转了不利局面,进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流转土地600亩,建成120个温室大棚,年育苗2亿株,包括熊童子、秀妍、绮罗、艾伦、蒂亚等350个品种,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年利润600余万元,成为全省最大的多肉植物苗种植基地和全国主要的多肉植物种植集散地,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勇于创新,打造“智能大棚+工业设计”智慧农业模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1年,针对市场逐渐淘汰依靠传统农耕种植的方法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该同志及时对公司实行转型,主导研发出“智能大棚+工业设计”智慧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在基础设施改造、新产品研发等方面颇有建树,走在了全国多肉植物领域前列,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科技升级改造智能温室大棚是公司创新发展多肉植物的一个亮点工程。借力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人才、科技优势,立足曲周实际,投资百万元将120个温室大棚改造升级成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大棚。智能温室大棚的建成实现了从人工种植向机械种植的转变,成功打造了温度控制更加合理,浇水更加均匀,生长土壤更加疏松的多肉植物苗生产种植空间,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通过“设计+”加强多肉植物新产品研发力度,助推多肉植物产业升级是公司的又一点睛之笔。他和公司团队与专业设计创新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便捷式多肉植物提篮,便捷式多肉植物补光灯等20多项发明产品,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其中便捷式植物提篮(多肉和花卉)已获批。这些专利产品投入市场后,将极大地改善多肉植物微生长环境,大大提高观赏效果,家庭种养也更加方便省事,使用方式多样化,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示范引领,做大做强多肉植物产业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以“智能大棚+工业设计”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为平台支撑,该同志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对多肉植物苗种植基地进行提档升级。智慧化的多肉植物基地“身价”倍增,在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和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一是增加村集体收入。多肉植物基地覆盖邯郸市曲周县曲周镇东刘庄、临堂村和黄庄等3个村庄百余户。公司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由村委会本着农户自愿的原则来协调土地,每亩每年给予农户1000元的土地流转租金,每个大棚给予村委会200元的管理服务费。仅此一项,每年可以为村委会带来4万多元的集体收入。

  二是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多肉植物基地常年需要大量的小时工、季节工等农村劳动力,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尤其是留守妇女带来了就业机会。据统计,每年有200多名留守妇女活跃在种植大棚,从事种植、浇水、养护、打包等工作。在这里工作,不仅不影响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做日常家务,还有一份可观的收入,平均每名工人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带动村民就业1500余人。

  三是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网上直播是促进多肉植物销售的关键一环。四年来,先后有100余名农村青年在基地大棚内从事直播工作。通过直播锻炼,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有10名转身成为懂农村、爱农村、善推介的新时代农村“网络达人”;从多肉植物基地还走出了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200多名新型农民,在电商、种植、销售等各领域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乡村振兴青年人典范事迹材料精选8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