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全国土地日征文2022(精选5篇)

全国土地日征文2022(精选5篇)

时间:2023-02-24 14:28:44

  下面是摘抄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全国土地日征文2022,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一:全国土地日征文202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的XX,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守护黑土守望明天》。

  在我国辽阔的东北平原上,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它“肥力足、产量高、性状好”,是共和国最富裕的粮仓宝库,也是共和国最牢固的发展基石。这就是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东北黑土地。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黑土地贡献了全国1/3的商品粮生产力,是我国粮食安全不折不扣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小时候书上的“北大荒精神”和老人口中的“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是我对这片土地的初印象,而我真正接触到黑土地和它独特的人文风情,是在上个月初的一次调研中,我们去了黑龙江农垦赵光农场,在那里访问了一位技术人员。交谈中,我听到最多的就是:“要是技术再提升一些就好了”“要是推广得再广泛一些就好了”,当得知有企业想用高薪挖走他,却被他拒绝后,我十分不解地问:“为什么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他深情地讲到:“本来是打算毕业后留在大城市的,但是家里老人,也就是老一辈的农场人,劝我说出去读书可以,多学点知识,最后还是回来为建设农场服务吧,这里是才是我们的根啊。最开始不理解,但是工作了一年又一年,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爱这片土地,舍不得走了。”临走时,他拉住我们,叮嘱道:“有好的技术一定记得通知我啊!”我感慨万千,土地是人民最原始的信仰,在吃不饱饭的年代,土地就是饭碗;而在当代,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工作者,他们仍传承着这份信仰,献完青春献子孙,守护着这片珍贵的黑土地。

  然而,就是这片让人深爱着的黑土地,由于长期不合理利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有机质下降、生态功能退化问题,昔日肥沃的黑土地正在变“薄”、变“瘦”、变“硬”。有数据显示,东北黑土正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流失着,而形成这1厘米厚的黑土,却需要400年的时间。甚至还有丧心病狂之人为了牟利,“刮地皮”式地盗挖、售卖黑土,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前往黑土区视察,作出“要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重要指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具体政策落实,再到保护技术落地,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的黑土地保护利用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东北熟,天下足。保护黑土地,关系着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只有保护好黑土地,才能实现未来更好的发展!

  一方水土,一方儿女,这片深沉的黑色大地,养育的不仅是生长在这里的人们,而是全体中华儿女。作为一个“土地人”,我们更是肩负着黑土地上的家国担当!让我们一起关注黑土,保护黑土,为守护共同的家园,为我们更好的明天!

  篇二:全国土地日征文2022

  2020年初,一场疫情打破了春节的喧嚣喜庆。既是年关,又是难关。在这场全球性的灾难面前,粮食安全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越南禁止大米出口、哈萨克斯坦禁止小麦、胡萝卜、糖和马铃薯出口;塞尔维亚停止葵花籽油出口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会问:疫情会让中国人没饭吃吗?

  答案是否定的,由于我国近些年持续稳定的粮食增产成就、充裕的粮食储备以及国内供应链的畅通,中国没有出现抢购潮。但饶是如此,我们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仍不能掉以轻心。

  经测算,要维护中国农产品总体供需平衡,大概需要38。5亿亩种植面积。而国内种植面积仅有25亿亩,这提供了65%的保障。剩下的35%的耕地缺口要怎么填补呢?这就需要进口。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大利好就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行粮食结构优化。因为地形、地势、土壤、农业技术等原因,我国种植小麦和水稻成本相对低,种植大豆则成本高。因此,我们大量的进口美国廉价大豆,把原先种植大豆的地方用来种植小麦和水稻。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养活14亿中国人的基本盘。

  小麦水稻玉米这三大主粮,98%是我们自给自足的,而大豆的进口依赖度接近90%。换言之,我国粮食的高自给率是建立在国际粮食优化配置的基础之上的。但万一其他的国家用大豆来钳制我们呢?粮食问题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大豆是家畜饲料的主要原料。如果大豆进口受到限制,最直接的结果是猪肉价格的上涨,而猪肉价格又事关民生,为了平抑肉价,我们只有腾出更多的耕地来种植大豆。可是我国种植大豆并不具备优势,大豆单产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低30%。若要生产出进口的数量,更是把整个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耕地都用上都不够。如此一来,主粮种植的面积不得不减少,主粮供应就会间接地受到冲击。

  若连吃饱饭都成了问题,又何谈发展经济呢?仓廪实乃天下安。对中国这样体量的大国,必须满足自身基本的粮食需求。只有拥有可信的自给能力,进口才是安全的。这个能力就是耕地储备。耕地是粮食孕育的“温床”。呵护耕地资源,全面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保护美丽中国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苑也”。土地,是生命的起点,万物的归宿,更是维护粮食安全、使人类免受饥饿煎熬的无上法宝!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守住土地,就有粮仓!

  篇三:全国土地日征文2022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土一地系民生,节约集约惠万家》。

  土生万物,地发千祥,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人民的命脉,早在伏羲远古时代的八卦中,就把天比作父,地比作母,土地崇拜是最普遍的自然崇拜形式之一,几千年来,人们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遵循着先拜天地,再拜父母的礼节。浩浩荡荡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在传统农业社会里,还是在近代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人们对作为安身立命之所的土地,始终抱有感恩和热情。

  当今中国,不到世界十分之一土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人地矛盾一直十分突出,并且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的负荷变得越来越沉重。然而,当大地母亲疲态尽显时,我们仍不知道珍惜与节约,破坏土地的事例一桩桩,一件件出现在我们眼前,工厂排放废物污染了土地,耕地面临着水土流失、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再放眼城市,高楼林立、街道气势恢宏,绿油油的土地正在在悄无声息的消逝。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节约集约用地成为了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节约集约用地,正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这不是因迫不得已被资源环境约束而“逼上梁山”的无奈之举,而是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高举着节约集约用地大旗,承载着打造中国经济新升级的时代使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梦想。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国土资源是基础载体,节约集约用地首当其冲。要最大限度凝聚起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的强大力量,广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意识,节约集约用地不只是一句口号,一项政策,更应该深深融入我们的行动当中。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陇一亩涉及民生。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深刻的维系着国之命脉,民之根本,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而中国梦不仅是一代人的梦,更是是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永远昌盛繁荣的梦,“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浪费宝贵的土地,节约集约才能真正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携起手来,珍爱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牢牢守住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安邦立国的根基,共建美好家园!

  篇四:全国土地日征文2022

  上海之根,松江,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地处黄浦江上游,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这里文化繁荣,人杰地灵,一方江南的水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松江人,生生不息。土地是承载万物的基石,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我生在松江,长在松江,我在家乡的土地上成长,见证了松江的发展和变化。

  我有幸进入了松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征地部门工作,与松江的土地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对土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土地既是一种的具有自然属性的资源,也是具有重要社会属性的资源。土地资源包括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当下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日趋紧张,过去的土地结构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下、土地后备资源少等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土地的开发与经营影响深远,因此,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十分关键。作为规划资源人,我们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前提和基础,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保证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深刻领会习总书记讲话内涵,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指示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全心全意地贯彻好、落实好。作为征地职能部门,在征收土地时,必须严格遵守满分珍惜耕地,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国家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土地,依法征地等原则,不断优化土地征收制度,以此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本上的改善。

  今年1月1日,《土地管理法》修法通过,正式施行。其中第35条明确: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永久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纳入数据库严格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具体比例由国务院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耕地实际情况确定。新的条文将基本农田提升为永久基本农田,体现了对基本农田严格保护的鲜明态度,也是对全民增强保护耕地意识的呼吁,展现了国家耕地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

  近几年,松江区作为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和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试点,在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创新上持续摸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既保护了我们的家乡,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松江的日新月异,是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有我们规划资源人的坚持不懈,也有全区所有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守护家乡土地不是要一成不变,建设也并不意味着一切另起炉灶,推倒重来。我们必须在严格按照现行土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开发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守护家乡土地,建设美丽家园,我们与你同行。

  篇五:全国土地日征文2022

  我出生在兵团土地,这是我生命接触的第一乐园。那时候,父母忙碌不停,将我寄养在爷爷家。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时而出去干些活。他就在田间地头找干净点、阴凉的草丛,铺上柔软的棉布毯子,把还在襁褓的我放在里面。大地为席,蓝天为帐,云彩为梦,我总是兴奋的不得了,抓起泥就往嘴里吃。爷爷总是笑笑,然后打掉我的手说:“孩子这个不能吃”,我就傻呵呵的笑。

  慢慢地我长大了,水泥板代替了前院的土地,有的种上了娇艳的花朵,公路那边也种上了整齐的白桦树。环境美了起来,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商店也越来越多,可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了。如果往日你早晨去上学也许还会遇到几个晨练的小伙子,但现在没影儿,都干嘛去了呢?玩手机,上网了,不得不说这也方便了许多。隔壁王大妈腿不好,这下直接叫外卖了。去一趟外地也不麻烦了,打车或开自己车去了。公园的那颗大柳树也消失了,建了一个喷水池。夜晚也不是单调的黑了,霓虹灯的光充斥了整条街道。

  然而,今年迎来了夏天的第一场“雪”,杨絮早飘完了,等到“雪”落下时,人们都跑回家了。外面远方,一群“黄蜂”紧追“蝴蝶”从边境压过来,近了,更近了。数不清的黄沙笼罩整个天空,飞沙走砾,塑料袋在空中不断起舞,一会东,一会西。关上门窗,听着沙子不断撞击着窗户,那声音像极了恶魔的咆哮,中间夹杂着白桦树梢断裂的声音。

  等一切都停了,一切都静了,原本绿色满布的院子里,也只有几根藤蔓凄凉的躺在地上,院子里的花也只有几多摇摇欲坠挂在枝头。不过外面比这更好看了,一簇簇塑料袋形成了花朵,这儿有一堆,那儿有一堆,地上去了一层鹅绒般的柔软的地毯,款式是“地膜”,白桦树的枝丫塞满了公路,车也走不动了,树枝砸碎了车窗。天空中灰尘的味道让人发现这是一场沙尘暴。

  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让我们沐浴阳光,自由自在的呼吸,幸福快乐的生活。孰不知,人类对土地的豪夺,对资源的不断开发,造成了自然灾害频繁降临,像我国不是这儿发生旱涝,便是那儿出现沙尘暴,无一不是耕地不断减少,植被不断破坏所造成的。

  就在不久前,内地发生了泥石流,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妻子、女儿,无奈只能救一个。一个是陪伴多年的妻子,一个是疼爱无比的女儿,试问又是谁愿意抛弃家庭一员呢?一场灾难的到临,有多少个幸福家庭从此阴阳两隔?

  这时候你还在认为,丢了一个垃圾而已,无需计较吗?你还在认为,我就折断一根小树苗而已吗,无需小题大做么?如果每个人都这样认为,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面临亲人离世或流离失所。风景总是悦人养眼的,娇艳的花朵,葱郁的树木,无不是土地给予了它的生机盎然。我们在欣赏时,勿忘了大地母亲给予了营养的乳汁,我们才能有一份宁静,不然留下的只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残景了。

  今年是第26个全国土地日,为了明天的幸福与美满,我们作为地球的一份子应管管自己的手,绿色出行,减少土地污染,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土地啊,故乡!我眷恋的故乡,应让这捧厚土,变得温暖和亲切。纵使科技发展和环境变化也不能取代它的美。我们应用自己的爱和力量浇灌它,去保护每一寸故地,因为这是我们热爱的最美好的家园。

  上面这些就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全国土地日征文2022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