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精选8篇)

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精选8篇)

时间:2023-01-28 15:38:50

  内容简介:处:一、课程设计思路就是我们设计一节课的思路。新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5条:1。确立核心素养导……下面是摘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约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202x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去年寒假期间,初读《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没有什么感觉,只知道多了一个量感的核心素养,之前的小学要培养的能力现在都改成了培养意识。今年春天学校教研组进行讲课标活动时,也只是了解了每一部分都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随着网络中各种专家的课标深入解读,再次来读课标,觉得2022版的《数学课程标准》真得好,细细品味,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感触最深的有两处:

  一、课程设计思路就是我们设计一节课的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有5条: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2。设计符合课程目标的课程结构;3。选择实现课程目标的课程内容;4。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5。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的评价;6。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我们在设计一节课时,首先我们要确定这节课的目标(对应思路1),在这节课中我们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和发展哪些核心素养,让学生获得哪些基础知识、技能、思想、活动经验。接着我们就要了解这节课所处的位置,它属于哪个领域,它是在哪些旧知的基础上来的,它又为后面的哪些知识学习做铺垫,对这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应思路2),然后,我们就要选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节课要教什么内容?怎么样来组织?用哪种方式来呈现?(对应思路3)第四要考虑我们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如何教?是启发,还是讲解?学生怎么学?是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还是小组合作?(对应思路4)这也是我们教学一节课的重头戏。怎么激发学生学习,如何在教学中进评价(对应思路5)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环节,好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思路6)会让我们课堂锦上添花。

  课程的设计思路也是一节好课的标准。

  二、课程内容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之前看2011版的课标感觉比较笼统,现在2022版的课标感觉很具体。每个学段都清楚地标出每个学段都包含哪些学习领域的内容,对每一个领域都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让老师们明确了教学时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让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2022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学业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教材的编定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让我们在教学时能够抓住重点,不至于走偏。

  《课程标准》虽然读了两遍,也听了几个专家的解读,对其精神实质领会得还是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常读常思,尽快领会新课标精神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第二篇:202x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了更多的渗透。无论是从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还是文化与技能素质等多方面都有所凸显。真正的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整体素质的提升,真正的从文字中走出來,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有意识地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作指导教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事情。本文将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视角,简要分析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所体现的优越性,并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三个方面阐述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数学作为小学学习的基础学科和主要学科,其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只发挥出了数学的知识价值,并没有体现育人价值。而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数学教学应该在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上予以重点培养,并以此为中心形成各种数学思维能力。所以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提升的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效果和数学科目的教育作用,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协同发展,从而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展现的优越性

  从多年来在素质教育上进行的实践尝试的结果来看,素质教育的课堂是开放的、多元的,学生在素质教育类型的课堂中能够自由释放自己天性,并无所顾忌地发散思维,对所接触的知识点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分析,这实际上就让学生在数学一科上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创造力和思考判断能力;传统应试教育的课堂则是定性的、封闭的,课堂的目标是与课程任务与大纲要求挂钩的,对学生来讲每堂课的任务并不是思考了多少,而是听懂了多少,这实际上就将数学教学变成了理论、公式、概念的背诵课,在学习压力下学生能够自由思考的机会少之又少。从数学学科的特性来看,数学是逻辑、抽象、多元的学科,无论是学习方法、解题思路还是应用方式在不同的逻辑下都有可能得到不同的解释,而多元化的思维逻辑以及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恰恰是数学学习所需要的。换句话说,数学需要各种各样的思维,而不是各种各样的知识点灌输,在这方面,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勤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方法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育模式事实上就是建立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话语霸权”,因为传统课堂中学生始终是输入的一方,即便偶尔输入和输出的角色在互动的情况下有所调换,但也改变不了学生疲于记忆、忽视思考的现状。很多教师是能够发现这一点的,所以他们在课程结束时往往会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自由提问并对本节课内容作自行回顾和总结。这也是大部分教师在应试教育形式下所做出的努力,然而在授课结束后再行思考虽然能起到对知识的巩固作用,但面对既得结论,很少有学生能耐住性子进行反思琢磨。因此在课堂教学阶段,素质教育就要求将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说、去做、去思、去推导,而教师的主要职能是紧跟学生学习进度,做好引导辅助工作,此时教师的作用不是将知识教给学生,而是从无到有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需要认识到,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一方面要靠兴趣、动力的驱使,另一方面要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自主,以此才能让学生在不断阐释中积累经验,深化知识理解,并且在一次次的成功中积蓄自信,从而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促使其时刻保持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在《四则运算》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既考虑学生兴趣的激发,又给予学生以足够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超市买卖”的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收银员、顾客等角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四则运算的练习。再次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竞争机制,比如购买额位居前列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定奖励,以此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冲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在兴趣、竞争压力以及高度的自主权驱使下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且高效率地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推理计算等多项能力。

  2、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性

  同样的课堂教学,同样的巩固练习,在不同学生身上往往会取得不同的效果,这就是因为个体的差异性所产生,每个人所擅长的方向、熟悉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应试教育的“标准化教学”难以取得“同一性”效果。为了让不同学生能在自己的能力区间内取得最好的发展,实行素质教育理念是必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以其优势能力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步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就要落实好分层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任务目标及发展要求。比如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教师就应该将他们的学习计划与其他学生的学习计划分隔开,从基础阶段做好规划,在课上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尽量放低,目标就是理解简单的概念,能够做到基础的应用。另外在作业设置方面也需要做好分层,教师应从简单题、基础题、单一题出发,逐步夯实他们的知识基础,然后慢慢增加综合题、拔高题的数量,实现练习难度的层次性上升,一点点完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只有“书面考试”才能作为评价的最终标准,然而这对多数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因为知识的记忆、理解、内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忽视学生过程中的表现而单纯以结果论成败不仅是对学生的努力视之不见,同时也是对投机取巧的推波助澜。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己一周、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表现所带来的评价结果波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才能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尽可能地“趋利避害”。另外,单一的评价体系就让评价成为了独属于“智育”的工具,对学生的德育观、美元管是有相当大的危害的,因为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难免会因为偏颇的评价模式产生片面、狭隘的价值观念,所以在评价体系的设定上,教师应该从事实出发,从过程出发,从品质、性格、意志等各个方面出发进行综合考量,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教育评价的公平,进而维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及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在《图形的运动》一课中,由于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在本课的学习常常出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对此教师要科学判断、公平评价,有的学生智力发育较早,可能很容易就能想清楚图形变换后的样子,但想象能力发育较慢的学生往往在课下付出更多努力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疏漏。所以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得慢的学生的引导,要肯定其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并帮助其坚定继续学习的信心;对于学得快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夸赞,因为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骄矜心理,反而不利于保持良好学习态度,应当肯定其成绩、分析其过程,让学生明白其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

  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认真领会理念含义,准确落实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健全评价体系,推动评价标准多元化、公平化,才能彻底解放学生思想,调动其学习热情,让学生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唤醒其自主意识。

  第三篇:202x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暑期期间,我再次观看了专家对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醍醐灌顶,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1、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学,教师只会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

  2、注重跨学科的实践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比如语文课本里的曹冲称象,也能跨进数学课例,孩子通过重现曹冲称象的故事,能够自己探索“总量等于分量之和”这样的数学概念。通过综合与实践这个主题是希望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孩子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和传统文化。生活处处皆数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以致用。

  3、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华

  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反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空读理论难以理解,当我认真研读后面附的例子时,才慢慢感悟课程内容选择的高度引领与概论的深意。例如:欢乐购物节了解中国货币的历史知识,了解简单的金融知识;时间在哪里展示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如漏壶、滴漏,解释其中的原理,让学生体会逝水流年的意境,鼓励学生收集机械钟表和电子钟表的图片,感受科学计时的进步;土圭之法的故事感悟时间、历法和太阳运动周期的联系,感悟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农耕文明。对于这样例子,我们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选用,可以补充,也可以替换,其实在我看来这些例子最大的作用就是抛砖引玉,带给我们一线教师启发与思考,善于发现素材隐藏的数学元素,数学关系,挖苦数学研究的价值。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作为一线教师,要快速的转变观念,紧跟新课标的步伐,提高自我修养,改变课堂模式,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做到: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第四篇:202x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已经出台,为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明确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个暑假我对新课标进行了认真研读,只有跟着新课标前行,我们在教学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通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从中看到新方案、新标准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主要凸显了“4个深化”。

  一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学科育人目标。数学学科的“三会”核心素养,细化到小学阶段的11个核心词、关键词贯穿于课标中的字里行间,形成清晰、有序、可评的课程目标。

  二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结构化教学内容。数学课程的四个领域有了部分内容的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更注重结构化,尤其是在“综合与实践”领域,更加关注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三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学习方式变革。从课标的教学内容说明这一部分中,除了对于有“内容要求”说明以外,还出现了“学业要求”的说明,这一改编很明确的提出了素养的教学一定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四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了学业质量的新要求。此版课标首次将“学业质量”加入其中,明确的指出学科质量的要求就是为了素养的达成和发展情况,并对每一个学段都有具体的要求。

  素养教学的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一线教师,新课标的第一践行者,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我结合课标学习和各位同仁分享交流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数学课堂应该“看见光”

  “看见光”指的是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看到求知欲。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熟知、亲近的现实生活中去学习数学,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价值意识。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课堂应该“追随光”

  “追随光'指的是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教学民主,教师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讨论、交流、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3、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光”

  “成为光”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将知识内化并能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中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老师讲例子、讲方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动脑多思考。老师讲的少(举一),学生悟的多(反三),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遇到类似的题型,可以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分析,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善于迁移。学生能力的获得,不在于老师授予,而在于历练习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4、数学课堂应该是“散发光”

  “散发光”指的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落脚点。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课堂教学要从“片面教授”提升为“全面发展”,应以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新课标只是第一步,如何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活学活用才是关键。心中有课标,教学有航标,学而思、思而行、行则成。我将以课标学习为契机,乘新标之风,奋小数之楫,积极探索新课标和“双减”的有效融合,期待核心素养之花在张小深耕的教育沃土中绚丽绽放,且行且思共芬芳。

  第五篇:202x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这段时间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教师的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新局面。

  1、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需要教师们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还给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师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像有些教学内容只要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交流发现问题,自己探求规律归纳方法就能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们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渗透了思想教育,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去探求知识的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探求——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

  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课,首先通过动手实践摸一摸、描一描让学生体会周长是求各边长度的总和,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长方形的特征入手找寻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算法,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目的。

  总之,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去探求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发扬民主、强化训练意识,多一些引导、点拔,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规律。

  四、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观察的真仔细!你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你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第六篇:202x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正值学期结束,在学校组织的研读课标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通过本次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我需要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对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最开始备课的时候很容易做成“备教材”,一切从教材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是我一开始的问题。在不断学习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最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七篇:202x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2022)》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学习经验。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实用性,从生活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能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学习经验。如在学习“租船问题”时,很多学生很难较好的理解为什么车的座位应该比人多,但又不能多太多的问题。若我们从实际生活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景模式中去考虑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将能很好的理解这些问题和条件。如我们可以用班级出游“租车问题”代替课本中的“租船问题”,那么学生便会提出车座数量应该大于或等于班级人数这一问题,并能够在车座空位较多的时候理解不划算、浪费等问题。如此一来我们也能较好的解决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问题,更好的帮助学生加强对“租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考虑问题能力的更好发展。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受到启发,在未来的学习发展活动中也会更加的严谨,考虑问题时也会更加的注意细节,进而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估算”、“认识钟表”,“年月日”的知识,以及各种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前的思维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有很多生活经验,我们要积极的引导他们将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学习,从而提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

  二、将单独的知识点转化为“知识串”。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比较多,传统的数学观念更注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总是将各个知识点一个个的加以落实,并辅以强化训练,这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分数”,所以学生学得很有压力,更不用说在数学中获得综合素养了。学习新课标之后,我们首先需要改变自身的错误教育观念,并能够结合“核心素养导向”更好的转化自身的教育理念,如结合科学化的教学观念实现学生的数学能力的综合发展。

  我们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重视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也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无法结合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遵循知识的认知规律较好的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理解速度很慢,学习效率差。如教学“分数”部分知识点时,觉得这部分知识不难,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讲表面现象,而对与分数的本质、分数与整数、小数之间的关系、分数运算法则与整数、小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都轻描淡写,学生则可能因自身的理解能力较弱而出现较多的学习问题,慢慢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畏难心理,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数学素养也不会得到提升。

  三、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是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导、计算、验证等方法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预习就是一个变“我要学”的好方法:学生通过预习明确学习内容,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习题,对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识进行探究、思考。学生在预习时没弄懂的地方,在课上就非常专心地听别人讲解。确实,不依靠老师自己也能独立思考学会知识,而且自己学会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识,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就愿意上课。在课堂上,当老师提问问题,他回答对了,会很有成就感。在预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会促使他更愉快地学习。

  其次,就是要在教学过程进行的“探究”学习也是“我要学”的表现。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使他们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应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教给学生不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第八篇:202x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收获颇多: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明白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懂得课堂教学中要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课改中践行理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四基→四能→十一大核心素养→三会,而原来的十大核心素养增加了量感,变成了十一大核心素养。量感本质上就是在谈如何准确地理解“量”。培养量感,就是帮助孩子们形成对量的准确理解。这句话倒过来说,只有对量达成准确理解,而且这种理解成为自觉的状态,量感也就存在了。而量感的存在,支撑了孩子们的思考水平。量感是在长时间使用量的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精确的关于量的把握能力,如同一个相马者,看见一匹马时能估计到这匹马的奔跑速度。因此,量感是孩子们在数学思考中从无到有到熟的成长成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味的、丰富的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紧密相关的又使学生感爱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周围,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明白得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在讲《平均数》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上课先进行口算,再收集数据,利用各组的口算的数据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学生都关心自己组的口算成绩,从而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中,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再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以上是摘抄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精选8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