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2022我与民法典征文800字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立秋过后,天空有大片大片的云朵在徘徊,风很大,阳光很明媚,风吹着流云从桑浦山一路向南绵延在榕江江畔。沿途是新建的小区楼房,潮汕农村的树木常年青翠,田野里稻花一片望不到边,我挽起裤脚,穿过田野瓜果的清香大喊:“爸爸,村里开广播啦,省里来工作人员了,叫我们去村公所确权啦。”邻近在田野里工作的伯伯呵呵地笑:“小丫头,人小嗓门倒大。”大家呼唤着都上了岸。我和爸爸满怀喜悦一起去村公所办一件大事,关于我们农村人不动财产宅基地确权的登记,一件维护我们老百姓利益的好事。
村公所门口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农村的秋日静谧悠然被前来确权的人们打破了。我们带着户口本和身份证怀着喜悦排队登记。年过七十的老爷爷,须发花白,声音洪亮,他穿一件白色短袖衬衣,一条黑色长裤,裤脚挽起,裤腿有泥,站在他身边的是他的老伴,老奶奶看起来也近古稀之年,穿一件条纹绣花短袖,暗灰色长裙,绣花布鞋,安静秀气。老奶奶轻声问老爷爷:“老头子,我们这样排队确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爷爷大声说:“农村房屋确权是为了保障农民对自己的房屋的合法权益。共产党的好,就是好在这里,来到咱农村来给老百姓办实事,来保障咱老百姓的权益,来让咱老百姓生活更幸福有尊严。”广场上人头攒动,到了中午,炎热的天气也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虽然人山人海,但是人们还是井然有序把车辆停放整齐耐心等待。
一位近五十岁的大妈一手拿着二维码,一手拿着户口本走到工作人员前用期待的眼神问道:“小姑娘做这个有什么用啊?”工作人员耐心地给大妈讲解,这次确权是民法典通过后政府统一对农村宅基地确权保护的一项政策。
我们家也有三间老宅,确权后就是我们家的祖业了,我们家对老宅基地有永久性使用权,可以租给别人或存放物件,也可以抵押贷款,如果在拆迁范围内也可以获得赔偿费。
现场中村干部和志愿者还向大家普及法律知识,《民法典》是一部体现人民意愿的法典,大到国家制度,小到个人信息的保护等都有明确条文,就连高空抛物,抢方向盘等一系列民生问题都有详细法律条约。群众也热情高涨地交流起来。我今年上初二了,法治与政治课上也学习了《民法典》,我自告奋勇地加入到志愿者的宣传活动中,把《民法典》中的条例用我学到的知识讲解给村里的乡亲们听,我说:“这是对我们老百姓财产的保护,真是一件得民心的大好事。宅基地的确权维护了人民的权益,化解了矛盾的纠纷,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民法典》坚持人民立场,体现人文关怀”,更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乡亲们听了我讲解,纷纷表扬我在学校学得好。
回家的路上田野的风依旧很大,蔚蓝色的天空,大片大片的云朵被风吹去,露出干干净净的天空又高又蓝。我看着与我擦肩而过的高楼大厦、汽车、行人一路向前走,只有一个单纯的想法,《民法典》关系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就像一盏明灯指引人民前进的方向,《民法典》就是民“福”典,是人民幸福的宝典,让社会更稳定,让经济更繁荣,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让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我爱我的祖国,爱一部部让我们更加有幸福感的法律,依法治国,就是人民最大的幸福。
“爸爸,我要和你签合同。”吃过晚饭后,我一本正经地大声说着。爸爸一脸惊呆,妈妈也目瞪口呆地看着我。“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啊?今天我们老师说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我认真地说着。爸爸笑着说:“那你打算和我签什么合同?”“签不熬夜合同。”我冲口而出。妈妈看着我,竖起大拇指说:“我支持。”爸爸看着我和妈妈,只好点点头说:“好,咱们签。合同拿来!”“……还没有……没有定好。”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怎么?不会制定?”爸爸得意地说着。“才不是哩。老师说《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要由当事人约定。我这不是还没跟你确定好,所以还没定。”我认真地回答道。“哈哈,很有合同精神。”爸爸一脸笑意地说着。“当然,‘《民法典》中指出合同一般要有当事人的姓名;价格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内容。’这可是我们今天《道德与法治》课学的。”我骄傲地回答道。
这时,妈妈拿着纸和笔走了过来说:“那现在就开始拟定合同内容吧”。“《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爸爸看了我一眼,认真地说。“选择采用书面形式。我们开始吧。”我迫不及待地说。
于是,我和爸爸一边商量,一边记录,经过了两个小时的协商,终于把“不熬夜合同”内容制定好了。“爸爸,我是甲方,你是乙方,我们在妈妈的见证下在合同上签字吧。”我拿起笔,一笔一画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只见爸爸也拿起笔,快速地写着,妈妈说:“合同一式2份,双方都要在合同上签名确认,按照合同约定,合同即日起效。”“爸爸,那你要记得,从今天起不要熬夜咯,现在起我们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哦。要是你就违法合同,你就会被处罚的哦。”“欢迎小烨监督。”爸爸笑着说,“《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体现了对人民确立的充分保障,又被称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今天你提到的就是《民法典》中的合同法,孩子你学得不错哦,我们都要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我和妈妈都点点头。
后来,我才知道,我和爸爸签的“合同”并不算是一份真正的合同,但这次的有趣的签合同,不仅让我爸爸改掉了这个熬夜的坏习惯,还让我对《民法典》有了更深的了解,收获还是不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至今体量最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小到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民法典》对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许多问题,民法典都作出了明确回应。《民法典》在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各种“人肉搜索”、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离婚冷静期制度”“继承人宽恕制度”“自助行为制度”等让人眼前一新,同时对遗体器官捐献、职场和校园性骚扰等方面作出规定与回应,“扶不扶”“救不救”已经成为过去时,完备的民法体系正是现在进行时。
我与它相识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名为《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这让我了解到《民法典》包罗万象,从出生、成长、成家、再到死亡,全部都包含其中,精神层面、道德层面、知识层面、物质层面方方面面都有其身影,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它并了解它。
我和它的故事还在继续。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宣传的法院人,日常《民法典》普法工作始终处于进行时:进校园、机关、企业、乡村、军营、社区、网络等开展实时普法;运用图片制作、视频剪辑出品《民法典》相关作品、普法小视频;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抖音多渠道宣传《民法典》相关案例……它真的“贴地气”,在社区听到法官为妇女同胞讲解“离婚冷静期”的法条时,我深有感触,“感情不容易,结婚走到一起更是缘分,想离婚的时候多想想在一起的时候,以前离婚可能是一时冲动,之后后悔莫及的有很多。可是现在《民法典》规定了,离婚有30天的冷静期,这不就是很好的针对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实际来立法嘛”。正因为这段话,让我对它愈发感兴趣。
我们一直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民法典专题普法专栏,通过以案说法讲解法律知识。不仅仅局限于线下形式,还积极运用“线上”手段,抓住“快”节奏,制作“精”作品,结合社会热点、群众关切进行全方位宣传。我们大力推动《民法典》融入百姓生活,用法治力量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故事我们会一直续写下去,因为我和它不止现在……
未来,我和它一定会继续同行。时代在进步、在发展,熟悉它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问题导向,适应发展进步新要求,才能更好的将《民法典》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民法典》真正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曾引用《韩非子·有度》中的一句话:“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从建国初期相继颁布的婚姻法、土地改革法、“五四”宪法等法律法规,到改革开放时期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现如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逐步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推行了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有力举措,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应运而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是我国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大举措。胎儿享有继承权、个人信息和网络虚拟财产受保护;见义勇为非重大过失不承担民事责任;未成年遭性侵,成年后依然能起诉……自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以来,无数原本困扰人民群众的难题迎刃而解。民有所呼、法有所应,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它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作为一名法院干警,我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民法典》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一件关于老人赡养的纠纷案件让我记忆犹新。在一个寒冬飘雪的早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走进诉讼服务大厅,经询问,这位年近八旬的老婆婆因养老问题向法院寻求帮助。老婆婆膝下五名子女,因老人将唯一一块土地交给二儿子耕种,导致子女们一直就老人赡养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将五名子女告上法庭。既反映出老人老无所养的无奈,也流露出老人渴望子女关爱的强烈愿望。得知事情原委,我院承办法官根据《民法典》中子女赡养义务的相关规定,对老人的五名子女进行了普法教育,并从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疏导。最终,双方达成了赡养老人的协议,几名子女当庭表示在履行赡养老人义务的同时,今后一定会善待老人。看着老人满布皱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民法典》之于人民群众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良法已备,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肩负着维护辖区稳定和法制统一的神圣职责,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有效普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提升全民守法用法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充分贴近百姓生活,让百姓从心底认同、拥护《民法典》。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在当今社会中,何为“规矩”?在我看来,这“规矩”就是“法律”。
在生活中,法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制裁,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进行无时无刻地保护。在我看来,法律就像是一块盾牌,当然光有“盾牌”是不够的,还要有人拿起“盾牌”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倘若每个人都能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那么定能建成一个秩序井然的法治社会。这样,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经济才能稳定发展,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战场的盾牌需要不断完善,才能够抵御更多强有力的攻击。同理,法律这块“盾牌”亦是如此。它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完善发展,只有这样它才能够解决那些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便是中国法律的完善和发展。从2015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工作就已经正式启动了,历经五年的努力,终于在2020年5月28日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该法典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小到邻里纠纷,人们都可以从《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其中,有几项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增设“离姻冷静期”,降低冲动离婚的概率;增设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细化防高空抛物坠物措施,保护人民“头顶上的安全”……无论是婚姻、个人信息还是高空抛物坠物,这些都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而对于这些出现新出现的问题,《民法典》都一一做出了解答。由此可见,《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法律,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人们在拥有了《民法典》这个更加坚固的“盾牌”之后,要积极学习《民法典》中的法律法规,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要学会拿起法律的“盾牌”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民法典》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从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我与民法典的渊源,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作为一名怀揣法治梦想的大学生,我每天学习着这些看似枯燥却大有用处的法律条文,随着社会经验的不断丰富、法律知识学习的不断深入,让我对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里、讲堂上的民法总则和各部法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大学毕业后,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从事法律相关工作,怀揣对司法事业的憧憬,考入江源林区基层法院,扎实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就此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法典,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们不仅要细细体会和思考背后的含义,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作为初出茅庐的法官助理,如何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学习本领,不仅要学法懂法,更要融会贯通,才能将法律学习及运用贯穿到法院工作的始终。民法典出台以来,我把在法院工作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民法典中的理论知识充分融合,强化法学理论素养,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运用法律武器切实保护人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平时,我积极投身于民法典的普法宣传工作中,把民法典宣传融入到各类法制宣传阵地,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多媒体平台,通过一个个典型、真实的案例,通俗易懂地对《民法典》中关于继承、婚姻家庭、物权、侵权责任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了深入解读,积极营造学用民法典的良好氛围。在开展线下普法活动宣讲时,我同法官们一起进村户,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街道社区,走进辖区企业,深入浅出地向辖区百姓解读民法典中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同时,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努力让每一个人走近民法典、了解民法典、运用民法典。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作为一名法院干警,我将继续精钻细研,勠力笃行,让民法典成为开展工作、服务民生的有力抓手,继续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好、普及好民法典,让人民群众在民法典的“陪伴”下,做到知法、遵法、守法、用法,让其真正融入到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
上面的这些是摘抄网小编专门整理的2022我与民法典征文800字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