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驻村心得体会1000字约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19年5月,我来到甘肃省临洮县连儿湾乡XXX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
初到XXX,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贫穷”和“落后”,217户969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330人。说实话,当时压力很大,甚至有点迷茫。
为了尽早熟悉村情户情,我和帮扶队员、驻村干部一道白天走访入户,晚上看资料、做台账,驻村两个多月跑遍全村每一户家庭。一次次走访,一次次交流,硬是把贫困户的情况变成心中的“一本账”。建档立卡户XXX,旧院子在山脚下,出行不便。2017年危房改造时帮他将新宅建在硬化路边上,但房子建好两年多了,他就是不愿入住。原来他前几年因为缴纳医保与驻村干部产生了一点矛盾,故意闹别扭。找到了症结所在,我有的放矢做工作,并协调为新房接通自来水。一个多月后,XXX一家开心地搬迁入住,搬家那天还专门邀请我去做客。老党员翟德福,几年前儿子车祸去世,老伴身患重病,生活困难,我们多次入户走访,帮助他申请了低保,疫情防控期间他还主动要求多值几个夜班。建档立卡户翟德兵,经过动员到新疆务工,两口子一个月能挣到1。6万元,他们通过视频向我报喜,隔着手机屏能感觉到他们内心的喜悦。2017年脱贫户雍孝军,一次酒后凌晨5点多到村部找我,质问他家为何就脱贫了?我给他倒了杯热茶,详细解释脱贫政策、脱贫标准和脱贫程序。第二天,他觉得我说的话有道理,又专门跑来向我道歉……
这一桩桩小事,是我驻村工作的日常。就是在这些小事中,我体会到一个道理:屁股坐不到百姓的炕头,就很难听到真心话。只要我们真正用心了用情了,群众自然就愿意说真话、讲想法。
XXX村处在偏远山区,两百多户群众分住在南北两山,中间隔着一条沟,就像隔着天堑一般。“隔沟能聊天,走到一起要大半天”“娃儿上个学,能把大人的心操碎”。听着群众的心声,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群众关心的痛点。
但这条路不是脱贫考核硬指标。没有项目支持、没有资金怎么办?我一边向单位和县乡领导汇报,一边找亲戚朋友凑。我和村书记商定,哪怕是个人贷款,也要把这条路修通!最终我们筹集到了资金。但修路涉及到占地、拆房、挖树……“我们要修一条‘通畅路’,而不是‘堵心路’,群众的思想工作必须做好。”于是,我们一家一户去沟通,要说最难的一户就是张二爷,修路要占用他家约一米宽的地埂,张二爷说,“我都这把岁数了,修了路我也走不了几次。”接连三天我上门跑了六七趟,真是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张二爷的心结才慢慢打开,最终同意了。
2019年9月,我们终于打通这条3。2公里的通道,彻底结束了两边群众隔沟相望的日子。今年86岁、有着61年党龄的XXX高兴地说:“做梦也没想过大马路能从自家门前过,轿车能开到家门口!”路通了,心近了,群众的底气更足了。我深切体会到,不用双脚丈量最难走的路,不亲眼看到群众生活的艰辛,就难以带着真情去为群众服务。
握牢驻村工作“接力棒”
时光飞逝,交通系统驻XXX乡XXX村工作队轮换已半年有余,今天在完成驻村干部考核后,静下来想一想,抛开工作开始回忆起许多驻村生活的点滴……
我身边只有母亲一位至亲,离开家里老人去100公里外工作,着实让我有些措手不及。但我也清楚,不能辜负局党委对我的信任与期望,不仅要去,还要干好!2003年我去过一次XXX村,印象中XXX村没有公路,没有砖房,地处第六积温带,三伏天早晨起来就有露水。去年7月我开车带着两个队员去村里报到,沿着硬化路途经“十里白桦林”,穿过XXX村新建大桥,一眼望见的是脱贫攻坚胜利后的新面貌。
第一顿饭是在年过八旬的脱贫户家中吃,山野菜简单焯过水,加点盐和熟油,主食就是馒头和粥,从两位九零后队员脸上的愁容看得出农村生活的简朴。老爷子是位热情的老党员,在与其攀谈中掌握了家里的情况,还了解到XXX村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驻地就在村委会,这里没有生活用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作为队长不仅要谋划村屯发展还要照顾好两名队员,说句良心话,那时候我想到的是放弃,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团乱麻。
还记得驻村第一天夜里,我独自坐在驻地的水泥台阶上,仰望着星空,无力感笼罩全身。无聊中我打开上一轮驻村工作队档案柜,有几本相册引起了我的兴趣。看到同事们以往的驻村点滴,对于XXX村的历史变迁有了直观的感受,顿时内心使命之火熊熊燃烧,正是他们的成绩给我注入了无限的力量,我要握牢这承前启后的“接力棒”。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是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脱贫户杨广成要搭建牛棚,但因正处农忙时节缺少人手,我随即带领队员与村“两委”放下手中工作,一起来到杨广成家中。选位置、清杂物、搭棚子,经过一番忙碌牛棚终于搭建好了,杨广成脸上舒心的笑容,带给我无与伦比的成就感;临近立冬,脱贫户闫立波找到我说“家里住房背阴面透风严重,想找工作队帮助搭建防寒棚”。工作队丈量尺寸后购买了铝架与塑料布,不到2个小时,保暖棚就建好了,完工后听着闫立波的连连称赞,我才知道,做人民群众点赞的贴心人其实并不难。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半年来从走村入户了解情况到规范支部组织生活,从田间地头抢秋收到搭建越冬防寒棚,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在成长的同时收获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XXX村村民的朴实热情以及对逊克交通一如既往的信赖,都让我深受感动。接下来的驻村工作中,我将以更加质朴的情怀,扎扎实实开展驻村工作,兢兢业业为村民办实事,立足本职,勇挑重担,为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
201X年3月,根据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我被派驻到牛街乡龙街村委会当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几次“体检”接近尾声,参与脱贫攻坚战役两年的时间给我许多的感慨和体会。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和体会:
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一片,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以全面推行扶贫开发工作到村到户为契机,实行驻村工作队(组)制度,是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的有效举措。
帮助总是相互的,帮扶人员深入基层在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强化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自我发展的潜力被挖掘等作出的贡献而感到欣慰,也会被贫困户勤劳、善良、执着的优良品质所感染,思想观念得到很好的洗礼。
驻村帮扶必须真正沉下去,要真正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的实情,要同村民交朋友,只有成为了朋友,村民才会同你讲实话不是客套话,你才会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只有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才能领悟到究竟可以为他们做什么,仅靠文件要求、会议布置,没有面对面的沟通、手把手的指导,很难把党和政府各项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走访群众要细心:因为群众对帮扶人的认知、贫困群众年龄、文化程度都有差异,我们宣传政策必须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跟群众解读。走访群众要诚心:走访群众要视他们为自己的亲人,诚心诚意才能换得他们的信任,如果我们走访群众带着情绪下去,群众会觉得我们摆架子,没有亲切感,就会对我们开展工作有抵触情绪,所以我们走访时要带着诚意和微笑,把走访群众当作“走亲戚”,要采用拉家常的方式,多请教多夸奖,让群众把我们当作自己人,才能让群众“掏心窝子”,才能实话实说,有事敢说。走访群众要真心:我们走访的目的是要深入群众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我们要视群众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要有一颗为群众解决问题的热心。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群众为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了大批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了确保留守老人和儿童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做好群众引导工作。引导贫困户要抓住脱贫攻坚后消费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转型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引导贫困群众创新创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动贫困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思想,激发和点燃贫困群众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用好外在推力、激发内生动力、形成攻坚合力。
2018年1月,我肩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的重任,带领工作队员走进XXX县XXX镇XXX村,接下了驻村工作的接力棒。从机关到基层,驻村岁月让我离群众更近了,深切领悟到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的含义。
人生如旅,驻村生活是融入基层、建设美丽乡村的难忘征程。在这里,我们沉下身心,与村干部、各族群众共同探寻乡村的稳定之策、发展之路。从提升能力开始,工作队员结对帮扶村干部,每周小结盘点、每月互考互评,村干部慢慢学会了电脑操作、文稿撰写、分类统计,学会了组织活动、主持会议。
与村干部结对帮带
村“两委”班子成员逐渐把稳村兴村的责任扛在肩上,把村情民意台账记在心里。村干部一点一滴的成长进步,赢得了各族群众的信任,越来越多的村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加入到了志愿服务中,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提升。
人生如树,驻村生活就是砥砺身心、磨炼意志的闪光年轮。我们身沾土脚带泥,体味着农村工作的艰辛,逐渐确立了“生态立村、林果兴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
要改变总是艰难的,为了让村民从被动观望变为热情参与,我们学着用苞谷馕式的乡土语言,把大道理掰开了、揉碎了反复讲,也曾因一些村民不理解而一时沮丧。
入户走访
千难万难,只要干就不难。真情付出终能换来理解和支持。我们带领村民种植千亩西梅和数百亩无花果,成立XXX富养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小超市、餐饮店、美发店等功能齐全的巴扎小商圈。从村民的笑容里,我能感受到他们满满的幸福。
人生如歌,驻村生活就是走进群众、服务百姓的真情吟唱。在乡村,要想彻底摆脱贫穷,就要为富余劳动力找出路,让守在家里靠种地生活的农民学技能,走出去务工挣钱。这不是简单地动员村民外出就业,而是引导村民更新观念、转变生活方式的一次思想革命。
从面对面的宣讲,到选树典型、以点带面,我们用真情唤起各族群众心底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村民们的一点点改变,让我们欢欣鼓舞,主动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村民多起来了,庄稼汉逐渐成长为泥瓦匠、钢筋工、厨师……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口袋鼓囊囊、心里亮堂堂的好日子,让乡亲们发自内心地欢喜。
与村民一起采收孜然
耕耘才会收获,付出终有回报。2019年,XXX村党支部被评为XXX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工作队连续三年被表彰为自治区优秀工作队。2021年3月,我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面对成绩和荣誉,我们难忘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的大力支持,难忘兄弟单位的鼎力援助,难忘工作队员彼此结下的深厚情谊。所有这些,让我们在驻村路上知难勇进、行而愈坚。
最后,我想引用我们自编的歌词表达心声:胸中总有一团火,哪怕风里雨里的奔波;心底吟唱正气歌,苦过累过才是真正的欢乐。旗帜高扬我们的执着,初心牢记人民的嘱托。大地知道我们曾走过,祖国,请您听驻村的凯歌!
我叫XXX,是招录到XX市纪委市监委的一名选调生。2021年4月,按照选调生培养管理要求,我来到湄潭县高台镇高台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我对驻村工作充满了期待。
一缕茶香飘四海,湄潭茶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形成“产业兴、村寨美、村民富”的茶旅一体化格局。如何炼就茶产业发展“第一县”?在助力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能起到何种作用?这是我此次驻村想要探究学习的重要内容。
年初,多名群众向驻村工作组反映,“书记,这两年金牡丹卖得起钱,我们还想多种点金牡丹,就是纯种苗既贵又难买得到,村里面能不能想想办法”。群众的心声就是努力的方向,5月20日,在得知湄潭县内有人在专门培育茶苗时,我和村支两委成员立即驱车前往实地考察“金牡丹”幼苗培育纯度及市场行情,针对该处幼苗纯度相对低的问题,村支两委决定与湄潭县琦福苑公司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其提供保障纯度的购苗渠道。
5月21日,购苗渠道保障后,村支两委召开高台村乡村振兴产业大会充分征求意见,决定依托湄潭茶产业发展优势,发挥群众积极性,将“人均一亩茶”作为全年产业发展目标,培植群众“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增强内生动力。“今年金牡丹茶苗大约是4角钱一株,每亩地需要2000株茶苗,也就是800元的茶苗钱……”“建议群众申购茶苗时按每亩100元交纳购苗费,避免乱申报或随意丢弃茶苗,剩余每亩700元的购苗费用由我们村干部‘化缘’,绝对不能让群众多掏钱……”你来我往、如火如荼的讨论勾勒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工作激情,令人沉醉。
5月27日,我代表村支两委到大房村民组开群众会。“老人家,湄潭茶产业基础好,种茶不易受自然灾害影响,既轻松收入也不错,这次买茶苗大家每亩交100块钱,剩下的费用由村里面想办法……”“感谢党和政府关心,现在我们每天靠采茶都能养活自己,难怪都说在湄潭当农民幸福……”星空下的对话,给我脚踏实地的收获感,更是务实工作的新动力。最终,全村申报茶苗约510亩,涉及群众206户,共需解决购苗费用约35。7万元。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该我们‘化缘’了”,当驻村第一书记彭佰万向我提起此事时,没有‘化缘’经验的我是慌张的。万事开头难,但总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们首先想到的是XX市纪委市监委这个“娘家”,在市纪委市监委的支持下,辗转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湄潭县住建局、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等多家单位,并邀请到粤黔协作工作队遵义工作组组长赵亮到高台村实地考察,最终我们“厚着脸皮”为群众争取到30余万元的帮扶资金。“书记,今冬明春,高台的茶香就可以浓一分了”“没错,我们的心里也踏实一分了”。
驻村生活是充实的,心里是安稳的。基层工作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能和群众面对面,能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看得见自己的汗水在这片土地扎根、发芽,最后生长为心中坚定的信念。“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常修常炼,定要不负所托。
上面这些就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驻村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