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9篇)

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9篇)

时间:2022-12-04 15:13:02编辑:傅莹

  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大约有9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今天晚上和孩子一起观看了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省教育厅刘林亚巡视员讲的第一讲:“双减”政策解读,感触颇深。

  在我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不求他成龙成凤,只求他平安喜乐,心地善良,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将来能有安身立命之本便足矣。成绩只是外界衡量孩子的一种标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根本标准,家长不能因为成绩不理想便全盘否定孩子的发展可能性。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我从来没有给孩子报过课外培训班,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教育资金支出,也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孩子所在的班级,老师上课认真负责,及时进行孩子在校情况反馈,还会不定期家访,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使家校合作更好地培养孩子。

  家长要明白,家长和学校都要对孩子的教育负起相应的责任,不能因为孩子是学生就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诚然,学校老师在学生成长教育方面接受过专业培训,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家长也应终身学习,在工作之余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尤其是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孩子的学习压力减轻,我们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读书,去公园锻炼身体,或者学习新技能,这个学期我的孩子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孩子能够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我相信,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孩子会有更幸福的童年,更美好的未来!

  篇二: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按照学校安排,我认真观看了“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感到收获很大,既澄清了我本人对“双减”政策一些模糊的、片面的认识,又明确了家庭教育的责任、重点和努力方向,对做好孩子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落实“双减”政策,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排在第一位的社会建设内容,是全体人民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十分关切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总任务、总目标,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以此为着力点,突出问题导向,我国持续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以巨大的工作力度推动“双减”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落地见效。这一政策,有效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力投入,克服了教育焦虑,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益属性,契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二、落实“双减”政策,切实让教育回归本真,对学校教育质量、教学安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双减,把学生从不必要的课外培训负担,过重的功课作业负担重中解放出来,这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此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讲透彻、讲明白,这就要求老师能够把握重点,突出难点,讲清知识点。

  其次,要利用好延时服务的时间,解决好课后作业问题,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延时期间完成作业,或者学习其他有益知识、技能。

  第三,要根据学生的状况,突出减轻作业负担这一主题,科学、优化布置家庭作业,使家庭作业与课堂教学,延时服务辅助教学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体现减负的主题。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积极回应“双减”政策的新导向、新要求,做新时代合格家长

  “双减”政策的落实,既需要学校的推动,更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首先,作为家长,要克服教育“焦虑”,领会“双减”政策精神实质,以积极态度配合、支持学校工作。

  其次,要统筹安排好家庭教育内容,“身教重于言传”,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在孩子作业负担不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共同制作手工,做家务,开展艺术教育等形式充实课外时间,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就是要重点加强孩子的德育,践行好“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实干精神的人。

  篇三: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最近认真听了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其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长杨雄老师《“双减”后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的讲座对我的启发最大,对双减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孩子未来的家庭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当前家长心态各不相同,开心、焦虑、迷茫、观望,大多还是出于对双减政策的理解不到位。

  “双减”真正减什么?“双减”政策不是要改变、而是让教育回归本位。义务教育本质不是筛选,而是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

  “双减”后更加凸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A1时代,家庭教育重要性已超过学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是要减轻孩子学业压力,减轻家长养育焦虑。但“双减”决不是一减了之,也不是家长可以完全“躺平”、“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双减”政策出台后,有些要减,有些要加;有些要降维,有些则要升维。

  作为家长首先要调整自身观念。“双减”后,在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大主导思路下,作为家长,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学习观,摆脱“功利化、短视化”等违背教育规律、盲目从众的教育行为,赋予家庭教育更具科学理性、更具反思觉察、更具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和智慧。要认清形势,更多坚持“长期主义”价值取向,才能降低内卷、减轻焦虑。

  其次,要重视对孩子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心理教育。孩子本身对于一些潜在的诱惑和外界环境的风险缺乏判断和抵抗力,出现了一些令人诧异的做法,在这些错误三观的引导下,长大成人后是可悲的。为了加强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要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风险管理,提升隐私保护、心理弹性,加强生命教育,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再次,作为家长要和学校配合好,融入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一致、密切配合的教育生态圈,千万不要把人生看成是一场又一场锦标赛,人生是马拉松,不是短跑比赛,不应该用“竞争”思维去对待人生。在AI时代,帮助孩子掌握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不仅仅要下载知识,更要迁移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深入社会实践,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为符合未来社会的需要的人才。

  最后,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高质量的陪伴不意味着在接送孩子上课、陪听课、辅导作业上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真正关注子女内心成长的沟通和交流才是最有价值的投入,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永远不浪费。

  作为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和共情孩子每天的情绪感受,围绕他遇到的困惑进行开放性讨论,支持他通过反思去尝试解决问题,给予孩子被尊重、被关爱、被接纳、被鼓励的感受,帮助孩子内心坚定自信,才能快乐成长。

  双减政策刚开始,但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代的家长,也会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家庭教育策略,配合好学校教育,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篇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观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长杨雄做《“双减”后家庭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讲座,我更多的了解到了“双减”政策,并真心支持“双减”工作的开展。

  杨雄老师主讲的题目是关于“双减”政策出台背景下,如何使家庭教育不焦虑?

  确实啊,自从“双减”政策出台后,孩子不去辅导班,没有了课外老师的教育,我一下子紧张的不得了。我就特别焦虑我们家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所以我得知杨雄老师讲座的主题就是解决家庭教育焦虑的时候,我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全程都在很认真的听杨老师的这次讲座。杨老师先讲了自己对“双减”的理解,他说:

  “‘双减’政策不是国家要改变什么,而是要回归到我们‘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所以‘双减’不是改变,它是回归,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让我们的家庭教育回归生活”。

  我听到这话后想了想觉得的确如此。想想自己上学时候虽然条件艰苦,德智体美劳这些素质教育在我上学的时候都有体现,现在我家孩子平时在学校接受学校教育,在校外我给孩子报的有课外知识的辅导班,而没有其他的东西。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在“双减”政策下,我们作为家长要怎么配合这项政策,能怎么做又该如何做的问题,杨老师给了家长一剂定心丸。

  我也认识到“双减”政策在教育孩子做人方面上增加了任务,然而这一项任务就是家庭教育的魅力。

  就像杨雄老师说的,家庭教育方面减的过程中,有些方面是要加,比如说让孩子大量空出来的时间,怎么走向社会,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孩子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敬畏天地的意识,如何学会生活管理风险管理,提升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心理弹性。

  我也通过杨老师的话想到: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功课时,其实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遇到挫折无法应对就止步不前,甚至是想放弃。

  协助学校和老师培养孩子直面困难的勇气,在“双减”背景下,减的同时是我们家长应该加的东西。

  篇五: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行业变化甚剧。教育参与者,尤其是学生家长,亦是感慨良多。在此,请允许我以一个普通学生家长的身份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双减”之前,家中因为教育理念不同,在孩子教育问题,尤其是在是否参加课外培训的意见上分歧巨大。从激烈争吵到爆发严重冲突,幸而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此处有后怕)。

  在感慨劫后余生的同时,甚感欣慰的是,现在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已专门发文支持我的意见(腰杆直了不少),表明本人的教育理念已走在了社会前列(得意未忘形,暂不需要掌声)。

  在此,对于中央与国务院对本人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谢,对双减政策减轻群众负担的良苦用心深为感动,对我们家已经花出去的培训费深表心痛(哭,咋不早点开始呢)。

  在感激与欣慰之余,在此,还有几点想法希望与广大家长分享。毕竟双减减的是学生负担,而不是家长的责任,家长们仍有很多工作需要承担。

  更注重学生体质。

  学业负担减轻的同时,应鼓励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加强孩子素质教育。可根据孩子自身兴趣培养特长与爱好,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加强阅读,增加学识。对此,家长可以身作则,陪孩子一起阅读。

  寻找多种学习渠道。培训机构减少的同时,可寻找一些线上教育资源,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孩子学习。

  就此,负担可减,初心不改,与诸君共勉。

  篇六: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今天观看了河南省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第二讲:杨雄教授的《“双减”后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国家的双减政策出台,课外辅导机构停课了,学科类辅导没有了,孩子放学后没有作业了,但是我们家长确实焦虑了。听了杨雄教授的讲座,我清楚了双减政策的出台的背景,也更深入地认识了双减政策,找到了自己作为家长焦虑的原因。

  我知道了双减政策不是改变,它是回归,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让我们的家庭教育回归生活。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康的孩子,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要回到原来的本位上,让每一个儿童全面的健康的成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我明白了进入了新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至少与学校教育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是生活教育,就是要养成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然后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掌握一门生存的技巧,能够适应社会,尊重生命。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主要的任务是生活教育,这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双减背景下各自的分工与功能。

  双减政策出来以后,要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减轻家庭的养育焦虑,但是双减不是一减了之,双减也不是家长就完全躺平,要树立孩子的劳动观念,培养他孝敬父母、感恩社会、学会生活管理,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提升他的生命教育的质量。

  培养孩子未来发展需要理性的选择,更要听听孩子的心声。我们家长要对孩子有持续性关注,学习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参加系统性专业的辅导,更新自己的知识,跟得上社会的进步,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我们才不会太着急和迷茫。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和父母互相在影响,互相在激励成长。我们要和孩子能够成为朋友,能够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正向发展,这是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吧。

  篇七: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我作为商丘市第一中学708班一名学生的家长,今天有幸收看了河南省教育厅刘林亚巡视员的教学视频,觉得获益匪浅。

  作为家长,我应该积极了解“双减”,做一个有准备的家长。

  首先,“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因此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加强体育运动,鼓励孩子拥有艺术、体育类的兴趣爱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也很重要。“厘清家庭、学校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孩子学科学习的事情,放心交给学校,家长则关注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双减”后多出的课后时间如何安排?这需要家长更高质量的陪伴,游戏、运动、阅读和交流等。“对待孩子要更有耐心,同时要提升自己与孩子相处的能力,不能动不动就起冲突。”

  其次,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责任心、主动性、自制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这些都需要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培养渗透。”例如,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家庭作业要定时、快速、限时独立完成,注意书面清洁程度等。

  再次,还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生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前提,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在家中,要让孩子参与家务,在学校,鼓励孩子参加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这样的劳动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

  最后,家长要和教师协同,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怎么复习、纠错、总结归纳等,这些专业性问题,可以多向老师请教。”“‘双减’政策落地后,家长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提升家庭教育素养与能力,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双减”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理念的回归、教育生态的重塑和教育治理的创新,必将促进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最终实现去功利化、回归公益化,去应试化、回归素质化,去焦虑化、回归理性化,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拥护这一政策。

  篇八: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是生活教育。”“家长帮助孩子掌握方法,远比掌握信息和知识本身来得重要。”观看了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长杨雄的讲座《“双减”后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后,我对这两句话感悟至深。尤其是后一句,好比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国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说:“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他的教育思想核心,就是还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使孩子自觉、主动地学。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这些告诉我们教育要教给孩子掌握方法,要让孩子学会靠自己去学习,这样就能终身受用。毕竟家长陪不了孩子一辈子,要学会放手。

  今年7月,国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出台了“双减”政策,简单来说,一是减轻作业负担,二是减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曾引发热议,有人说“双减”后家庭教育更重要了。其实,无论有无“双减”政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可被替代的。正如杨雄老师说的“即便不是‘双减’,在新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至少与学校教育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引导得利,和孩子像朋友一样平等沟通,那么,孩子会听取家长的建议,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杨雄老师讲的生活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即养成教育,要使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进入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能够掌握一门生存的技巧,适应社会、尊重生命。事实上,我越来越意识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根源其实在于学习习惯和自律。

  与知识量的增加相比,习惯的养成是潜移默化的,甚至是缓慢的,但它的影响是长期的。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应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其以后的人生之路会有很大帮助。

  总之,“双减”之下,让教育回归本位和初心,家校各司其位,各有分工。对家庭教育而言,家长要减少“内卷”、减轻焦虑,增加对孩子的生活教育,培养其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关注其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应抓立德树人,不光是育分,还有育人,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之栋梁。

  篇九: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今天,作为幼儿园中班孩子的家长,在线上收听了由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工委举办的“河南省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中刘林亚巡视员的讲座,深入的了解到了“双减”是什么、对孩子、对家长、对学校的影响又有哪些,而作为家长,应该在“双减”政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值得我深思。

  经过视频的学习,了解到其实我们家长原来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把“促进孩子学习”当成“家庭教育”的核心。

  在这样的认知下,家长只要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是学什么知识,报什么班,参加什么考试。家长的身份变成“学习监督员”或者“助教”,有的家长甚至还成为“老师”,和孩子的相处都围绕着学习进行。看似和孩子的互动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在讨论和督促学习。

  殊不知,“促进孩子学习”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如果没有搞清楚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会错过孩子宝贵的成长期,造成失误和留下遗憾。

  经过对刘林亚巡视员讲座的学习,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成为一个能在社会上独立、保持身心健康、体会到幸福的人。

  如果这个根基缺失,知识和技能就会成为不稳固的空中楼阁。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孩子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解读世界。而家庭教育的形式也绝不是上课教学,而是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

  最后,我想说:“双减”之后,成绩将不再是判断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等待他们的是另一条全新跑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孩子的教育,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更多来自家庭、社会。我很期待看到更多卓越的孩子涌现出来:他们不仅好学乐思,还拥有阳光的心态、强大的审美力!从这一刻起,我将和孩子一起努力奔赴这美好的未来了。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双减政策落实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9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