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八一建军节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精选6篇)

八一建军节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精选6篇)

时间:2022-11-20 09:52:53编辑:傅莹

  今天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八一建军节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大约有6篇左右,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八一建军节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

  绿色军营

  “天涯有个兵哥哥,威威武武呀,保祖国,奶奶为你笑弯了腰,妈妈夸你是个棒小伙”——很多女孩都喜欢英姿飒爽的军人。绿色军营是训练军人的地方,那里庄严神秘,军营就像一个大熔炉,把年青的小伙子训练成体格健壮的士兵。

  静华的爸爸是一位人民教师,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去军营锻炼,成为国家的栋梁。静华刚满18岁就报名当兵了,经过严格的筛选,他被挑选到江苏南京军区野战部队第一0七团当兵。欢送新兵入伍那天,村里热闹极了,敲锣打鼓,静华戴着大红花,有点腼腆地笑着,看到爸妈不舍的眼神,静华心里有点难过。那是1997年11月,静华跟着新兵们一起来到军营,冬天很冷,不过每天早上都要早起训练。先是出操跑步、清点人数,接着是整理内务和吃早餐,最后才是正式的训练。最严格的是整理内务,被子叠成方块形,刚开始大家都在抱怨军营要求太严格了,因为平时在家里起床都没有叠被子的,突然要求要把被子叠得那么整齐,真的不习惯。指导员看到大家手忙脚乱的样子,就开始耐心地指导大家叠好被子,摆放好洗漱用品。最辛苦的是队形训练,向前看齐,向左向右看齐,踏步都必须是整齐的,训练的第一天,大家都叫苦连天,新兵班长安慰大家,表扬了表现好的新兵。静华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的生活,他最喜欢的是射击训练,每次训练都很认真,后来有一次考核打四零火箭筒,三发子弹全部命中,记了三等功。

  最难忘的是1998年去四川九江参加抗洪救灾,看到洪水肆虐,人们在洪水中呼救,静华一心想着要与洪水对抗。他们负责扛沙袋筑堤坝,阻拦洪水,19岁的静华力气大,扛着沙袋还能健步如飞。在四川九江抗洪救灾两个星期,静华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在灾难面前,军人都是不顾危险,一心只想救人。当看到洪水退去,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都安全了,大家都很开心。离开的时候,九江的人们对这些军人千恩万谢,静华看着来送别的人们,不禁感慨:洪水无情,人有情,军民鱼水一家亲。

  来部队的第二年,静华去参加驾驶班的学习,刚接触驾驶,静华特别兴奋,一直都渴望开车,在部队终于实现了这个心愿。刚开始练习,手忙脚乱,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静华终于掌握了驾驶的技巧。当他熟练地驾驶着军用车在军营里兜圈的时候,别提有多开心了。在部队条件是很艰苦的,因为是平原地区,冬天北风呼啸,下起了雪,静华和战友们一起坚持出操训练。年青人真的不怕辛苦,不畏寒冷,大家大声地叫着口令,互相鼓励着战胜严寒。那时的伙食也不好,一天的伙食费也就是两元一天,不过静华也不挑食,能填饱肚子就行。有空闲的时间就去厨房帮忙,顺便学一下厨艺,那时的静华精力充沛,积极参加锻炼。

  三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静华要离开军营了,看到战友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他也有点难过。班长说:“大家不要难过,分别是为了以后更好地重逢,希望大家回去之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本来是有工作分配的,不过静华选择了去广东发展,那时广东的经济发展得很好了,他想去广东创业。经过努力,静华在清远买了房子,也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平时静华教育孩子都是按照军营的标准,训练孩子整理房间。经过几年的训练,儿子读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很会收拾房间了,因为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妈妈都不适应清远的生活,所以静华一个人带着孩子,很辛苦。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自己开了一间店,时间还是比较自由的。在清远,静华居然和自己的战友重逢了,大家都很开心,一起聊聊,说起部队里的事情,都在感慨军营的生活真的很能锻炼人。刚好战友是小区的物业管理的经理,所以有时间可以一起去钓鱼,晚上可以一起喝茶,过生日还能叫上战友一起庆祝。孩子放假的时候,就送他回湖北和爷爷奶奶一起玩,有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现在回想起部队的生活,静华觉得特别自豪,人生能拥有一段军营生活的回忆,真的很幸运。

  篇二:八一建军节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

  卫训队的故事

  有首歌这样唱道:生命里有了当兵的日子,一辈子也不会后悔。军人的一生是与祖国的安全、人民的安定连在一起的;是与鲜红的国旗、绿色的军营连在一起的。在这里,我们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我们为有这样的人生而自豪。

  从军的日子平凡而闪光,过往中的星星点点,在我记忆深处如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一首熟悉的军歌、一声嘹亮的军号、一张军营的老照片,就能唤醒那些曾经的岁月。而新兵时在卫训队的一次经历,总是清晰的仿如昨日。

  福建晋江二十九军守备三师(现在是海防三师)是我军旅第一站。结束了三个月的军训,我们十一名女兵分配到了师医院,大家正沉浸在“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喜悦中,就接到通知,全体参加“卫生员培训队”学习。又要过连队生活,大家不免懊恼,但一听说“卫训队”的驻地“围头村”,可以看到金门岛,大家又都兴奋起来。

  围头村,地处福建晋江沿海最南端,三面临海,正瞰台湾海峡。金门分大、小金门,和大担、二担几个岛屿,围头村面对的是大金门岛,两地相距仅5。2海里,是离台湾最近的大陆,真正的海防一线。1958年“8。23炮战”就发生在这里,直到79年中美建交,持续了近21年的“炮击金门”才正式结束。我们是77年初来到这里,听到炮声不免一惊一乍的,但村民们对炮声早已习惯,连村里的狗和鸡鸭都没有太大反应。当年,国共两党还在对峙,我们在做着解放台湾的准备,而国民党在做着“反攻大陆”的美梦,所以当年福建沿海的敌特活动还是很频繁的。围头村的海岸线很长,礁石也多,成了“水鬼”上岸的主要地点。“水鬼”是对从海上潜水过来的国民党特务的叫法。民兵晚上巡逻常能看到远处海面有强光手电在打讯号传递信息,也曾在海边礁石缝里发现“水鬼”的衣服和氧气瓶。因为海潮和风向的原因,沿海一带也总是有金门吹过来的气球、和海上漂过来的木筏,上面载着传单和生活用品、以及糖果饼干巧克力,无非是“糖衣炮弹”。我们这帮懵懂的新兵,几个月前还是嬉戏打闹的学生,忽然到了海防前线,开头几天总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卫训队没有固定的营区,每年的驻地都在不同的地方,当年放在围头村据说是为了加强村里的军事力量,我们30多个新兵,能有什么军事力量?充其量是村里多了一些穿军装的人罢了。而敌特显然也看到了这点。

  我们住在一个华侨的院子里,院内两栋小楼,几间平房,还有一口水井。除了上课在村里的小学外,吃住等生活全在院子里,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出院门。村里供水比较紧张,自来水只在傍晚来那么一小会儿供大家洗个澡,其它的生活用水都靠那口井。女兵班十一个人住在小楼二楼的一个房间里,一楼和顶楼的房间都锁着,男兵和队部在大一点的楼里住着。一天夜里,在女兵住的小楼院墙后突然传出两声枪响,随即村里的狗开始狂吠。我们马上起床着装,只待紧急集合的哨声一响,女兵班最快集合完毕。队长迅速下达了命令:男兵跟队长去追特务,女兵留守看好水井,不要被敌人趁机下毒。杂乱的跑步声远去了,我们十一个女兵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听着黑夜中此起彼伏的狗叫声,大家面面相觑,心照不宣的恐惧突然袭来,我们赤手空拳,如果这时候敌人出现,我们毫无抵抗能力。有人提议回房间里,但谁也没有动,并自觉地围拢到水井边,大有一种“与水井同在”的架势。我们环顾着院墙,担心特务会从上面跳进来,但随即大家的心忽的一下提了起来,我们看到了男兵们没有关上的大门。敞开的院门黑洞洞的吓人,就像危险随时要从那里进来,但谁也不敢去关门。我是班里跑的最快的,此时“唯我其谁”?我深吸一口气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大门,却差点撞上几个跳进门的黑影,原来是村里的民兵到了,我惊恐未定,又一队人也进了院子,是村子另一头的连队到了,大家总算放下心来。而我们的队长带着手无寸铁的男兵们还不知在哪追特务呢。事后,队长挨了处分。理由是,村里有民兵有连队,他们熟悉地形,有武器也有经验,卫训队没有接到命令擅自去追特务,并使女兵陷入危险境地,好在敌特只是打冷枪示威没有针对人,否则后果严重。其实,我们都挺佩服队长,他当时确实很勇敢,只是情急之下,没想那么多。

  四十多年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每当想起这段经历,总是会心一笑。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去看待当年的事情,时过境迁,一切都会不同。是的,我们就是这样,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天真走向老练;从软弱走向坚强,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最终百炼成钢。如今,海峡两岸已正常往来,国共两党不再你死我活的争斗,虽有“台独”作祟,但祖国统一指日可待。围头村也早已不同往昔,这些年,围头和金门已是“两岸一家亲,共饮一江水”,福建向金门供水的管道入海口就在围头,两地有100多个互嫁的家庭,从原来的“海峡炮战第一村”变成了“海峡通婚第一村”。

  军旅,是我们的青春,更是我们的人生。戍边守疆、强军卫国、救灾抢险、护民安康,钢铁长城中,永远有我们的身影。我们这一代军人,守卫国家从贫穷到富强,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我们有幸与我们的党一起迎来了百岁华诞。我们看到了香港回归,看到了澳门回归,我们也一定能看到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想念那些也许此生不会再见但我不曾忘记的人,怀念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篇三:八一建军节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

  初心如炬守护荣光

  盛世华夏,风华百年!

  在xx省xx市xx山脚下,坐落着一所荣誉军人的“家园”——xx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他与共和国同龄,在历史发展中多次转隶,在波澜壮阔中茁壮成长;他肩负着服务荣军的神圣使命,承载着70多年深厚底蕴,汲取着“红色”沃土养分,用心用情用力诠释着对军人的崇敬,对事业的热爱。他始终坚持“这是医院,也是家”的服务理念,把服务荣军作为一种荣耀、一种精神熏陶和洗礼,哺育着一支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

  你为国尽忠,我为你守护!

  在这里,有一种力量叫信仰。xx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红色文化传承具有独特优势。荣军医院是红色资源的聚集地,先后收治的荣军有708名,他们的一生饱含着对党的忠诚和祖国的热爱,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的英雄;他们用鲜血书写着令人叹服的牺牲奉献史,是最朴实最真挚的“红色”活教材。参加上甘岭战役而腿部残疾的王梅同志;参加土地革命战争、黄桥决战的卓和幹同志;作战12次、因“皖南事变”负伤的阙长日同志……在他们的熏陶和滋养下,一代代荣军工作者坚定全心全意为荣军服务的初心使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经历什么挫折,始终坚守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奉献在一线,为荣军事业发展矢志不渝。“荣军是功臣,为荣军服务光荣”,是入职人员首堂思政课,是师辈传道授业首要必修课,人人受教育、人人受洗礼,这种理念已经深深嵌入医院的发展进程,成为医院成长的不竭动力。

  在这里,有一种平凡叫坚守。越平凡的工作,越需要脚踏实地;越平凡的工作,越彰显坚守的伟大。109床颜大爷、132床温老伯已于15分钟前完成翻身;这几天昼夜温差大,要及时帮荣军休养员增减衣物;103床陈叔肩颈酸痛,康复科推拿1次配合理疗,瘫痪休养员需要手动助便、接尿、灌肠等等。这是医院的日常工作,工作很平常、项目很普通,但需要时时刻刻精心护理,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细心耐心。全身瘫痪荣军休养员53年没长压疮;数十年如一日为大脑神经受损的荣军休养员清洗膀胱;每天准时为足跟部溃烂的荣军休养员换药……在一代代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荣军休养员在医院感受到“亲人”的呵护,有了“家”的温暖。医院医务科科长李贞淦,今年5月就要光荣退休了,他在医院工作四十年如一日,为荣军休养员看病治疗,参加全省医疗巡诊、八闽健康行,如今的他仍然坚守在岗位发光发热。把一生奉献给医院,李贞淦是这个群体的缩影,他们中有转业复原以来一直在医院坚守的退役军人,有把家安在医院的“夫妻岗”,还有来自祖国大江南北、把医院当成“第二故乡”的普通工作人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荣军工作者的铮铮誓言。

  在这里,有一种嘱托叫放心。军人,在战争年代浴血奋战,让祖国远离了战火硝烟;在和平年代负重前行,让人民多了份祥和安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这是党的深情嘱托,也是军人应得的最基本的社会尊重。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设立退役军人事务机构,让退役军人更加有了“家”的归属感,让优抚医院有了更加清晰的职能定位。4年来,医院坚持按照“平时通用、战时支前、战后善后”的建设目标,落实“把退役军人当家人、把退役军人的信当家信,把退役军人的事当家事”的要求,从思想上尊重、情感上贴近、行动上关爱,大力推动医疗巡诊、八闽健康行,深化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0医院结对帮扶协作,累计服务全省优抚对象8000余人次,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给“老兵”,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传承八闽红色基因,勇担崇军神圣使命,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就是要谨记党和国家的殷切嘱托,守护好荣军、服务好荣军,请党放心、请祖国放心。

  篇四:八一建军节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

  我与火箭炮的几丝情缘

  我国唯一的火箭炮研发制造基地,位于著名的武当山脚下,如同当年的武当功夫般闻名遐迩,从单管到多管、从近程到远程、从无控到有控、从陆地到海空、从单一发射装置向储运发一体化的武器系统,各式的火箭炮几乎都由此诞生。从国庆35周年上的40管火箭炮昂首天安门广场,到九三大阅兵,直至在西部与敌对峙中的良好表现,远程多管火箭炮傲视群雄,令人欣慰喜悦。虽然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主体是工业部门,作为军代表,我们也一直在科研、生产、试验和服务的第一线,同时为装备战斗力提升和保障力的增强履行自己神圣使命。回顾往事,与火箭炮打交道的几段经历,印刻在脑海中,难以忘却。

  一、为火箭炮找维修师傅

  40管火箭炮,别名“喀秋莎”,据说这种炮是1972年朝鲜金日成主席送给我们毛主席的国庆礼物。我国在此基础上研发的81式122火箭炮,成为了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军主战装备,在全军装备有1000多门。但是面对维修问题,有的甚至是很小的故障,部队难以判断、诊断和排除,要千里迢迢送到工厂修理。1988年,我当时大学毕业两年,就和工厂总师、军代室领导商量,如何研制一套能够解决部队火箭炮故障诊断和排除的专家系统,为部队维修找到身边老师。我是参谋,努力协调上下关系,得益于当时总参兵种部军械维修局也在为此烦心,瞌睡遇上枕头,一拍即可,立项研制。经过两年的奋战,我们走访部队、院校,采集了数万条数据,建立了24个故障模型,在由总部主持的鉴定会上,我本信心满满的迎接军地专家质疑和现场考问,操作时,计算机屏幕上突然出现了异常提示,我高度紧张,血涌头顶,我想前几天都已经做了反反复复的检测和试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怎么就出现了故障了呢?虽然心里足够自信,但也不排除我们设计上的问题,故障显示:发火系统线路故障,我立即跑到驾驶室去查看,确信问题就在这里,刚准备上去,突然总部魏参谋说,他刚才把保险丝给卸了,顿时我的心一下放下来了,心里想至少没有故障误判,他一装上去后,故障提示即刻消失,这时感到既是一种无形考验又无比开心,后来,专家们对这个故障检测系统给了很高的评价,还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我们的故障检测系统也在全军配置到炮营,军队采购了80多套,为部队送去了贴身师傅。

  二、为火箭炮加改装再添战斗力

  记得那是2004年,台独分子陈水扁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推动所谓“320公投”。当时我任总代表,2月27日晚突然接到总部紧急电话,要求我军代室同工厂一起,3月20日(320)前,务必将某军区81式122火箭炮加装引信装定器85台任务完成。面对近20年来装备的各批次火箭炮,部队分散,装备技术状态不明确,责任重大。我深知这是军令,有了引信装定器就能够发射子母弹,压制毁伤敌轻型装甲和有生力量就多一种新型杀器。总部和军工集团联合指定我和工厂总经理分别为军地联合改装组组长,时间仅有22天!我们当晚紧急研究,次日上午即成立了改装突击队,分领导小组、先遣组、作业组、机动组和联络组,精干官兵25人,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先遣组负责查明产品技术状态,作业组负责改装实施和培训,机动组负责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先遣组当日从南阳赴漳州某部。军代室以战时状态工作,严密组织,高效运作,军地联合办公,早中晚碰头,随时协调各地各单位工作,多组同时出击。30个小时内,从器材设计、选材、加工到油漆、包装,紧急制造了100套装定器支架、压垫块、缓冲垫、螺栓和工具仪器等;反复论证试验,制定了三套技术方案,明确验收项目和验收标准;制定了产品技术培训规范,耐心技术培训,做到了部队炮手完全熟练掌握。先后出动近百人次,至3月18日历时20天,全部完成了某军区泉州、石狮、漳州、长乐、苏州、无锡、徐州六个部队七个地点,85门炮的改装任务,一路受到部队好评,被总部誉为“武器装备应急改装的典范”。

  三、为我国军工研制“远火”的超强实力点赞

  远程多管火箭炮又叫远火,别名“旋风”火箭炮,她的诞生,说来还有一段故事,在上世纪末,我国和俄罗斯谈判就想引进旋风火箭炮,但对方要价一门炮一个亿,远远高出了我国军方的预期底线,逼着我们另起炉灶,我军工部门和军方从旋风火箭炮的图纸样机开始消化吸收,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第一次靶试就有了非常好的效果,外方得知这个消息后,愿意主动降价并转让技术,我方对此未予理睬,而是中国军工更加有了信心,又是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工程样机,前后八年磨一剑,最终研发出了定型样机,2004年顺利定型,而我们自己的一门炮只有其1/10的价格。

  在远火研制的同时,我们很想为远火研发助力,有81式12火箭炮的故障诊断经验,我们军代表从自身工作职责出发,开始同步研究远火检验验收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仪器设备,在总部机关作为重点项目立项支持下,我和军代室的同志们历经2年奋战,项目研发与主装备研制实现了同期定型鉴定,相关配套设备同时供军队采购,后来该项目也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每每看到远火从天安门广场通过,尽管外观没有多大变化,其实内涵有了更多更强质的提升,原来70公里射程,后来发展到150公里,现在已经有三百四百公里的了,弹种也从子母弹、杀爆弹,到云爆弹、制导弹等,可以毫不夸耀的说,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了。

  四、为“远火”发展正气长存而欣喜

  远火作为陆军“杀手锏”,可是她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0年,军队大老虎曾批示停止采购远程火箭炮,当时我还在中央党校学习,我及时和总部机关的局长参谋们了解和交流这方面的情况,他们也是讳莫如深,作为陆军唯一的大杀器而被取消采购,所有曾经参与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和使用的军方官兵和军工干群都确实感情难以接受,兵工战线近十年的消化吸收到创新超越,刚装备部队才几个营套,战斗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敌人见了受其威慑,美俄都在不断装备该类火箭炮,而我们自己将其夭折,简直是逆天而行!我和项目军队总设计师为此还痛苦长饮一晚。后来在强烈的正与邪的博弈中,人民的力量终于战胜邪恶,第二年才进行了小批量的采购,10多年过去了,战斗力的事实雄辩证明了远火是陆军的战神,在中印等重要方向的战役战术作用发挥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装备口一致公愤Ⅹ老虎是人民的叛徒、内奸、卖国贼。

  在我任职计划岗位上时,还推动着远火向友好国家出口(外贸),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比较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效益。

  以上文字,谨致敬军旅岁月。

  篇五:八一建军节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

  从“橄榄绿”到“英雄红”

  从一名士兵到一名英烈讲解员,从穿在身上的“橄榄绿”到播撒心中的“英雄红”,这条路王xx走了12年。

  12年前,她携笔从戎,投身军营,穿上一身“橄榄绿”。她说,穿上军装的那一刻,她觉得是自己最美的样子,干净利落,英姿飒爽。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她,成为了xx省军区一名军史讲解员,我曾问她,如何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史讲解员?xx回答我:“首先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军人,以军人的身份讲军史,这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虽然我只是讲解员,但我希望能展现出中国军人良好的形象与素质!另外,在专业素养上,如果你想要端给别人一碗水,那么你自己得先有一桶水的储备。想当好军史讲解员,就还得当好军史研究员。”她经常说,一件事情最终能否成功,取决于态度与能力是否都在线,缺一不可。所以,为了理清一次战斗经过或一个有争议的历史故事,人物事迹,她会反复电话求证,广泛查阅文献资料;数次修改讲解稿并夜以继日反复背记练习。2010年,xx代表xx省军区参加南京军区读书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并记三等功一次。2012年,在xx省军区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中,她为孙春兰副总理(时任xx省委书记)讲解,因表现突出,记三等功一次。2014年,xx经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选拔,参加全军政工会议的讲解任务,在古田会议纪念馆为习近平总书记及全军政工将领作现场讲解。

  “正是这次的讲解,让我清晰了将来路的方向。”后来xx这么告诉了我。

  “给习近平总书记讲解后,我们非常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和蔼亲切,他在现场说‘希望大家能深入思考我们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以利于更好前进!’那是我第一次明白什么是初心,这也为我退役后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2014年底,王xx离开部队后,主动选择考取了xx市文林山革命陵园,成为一名英烈讲解员。她说“脱下军装,我仍然是个兵,退役不褪色,退伍不褪志,我要继续当好红色基因的播火者,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火焰越烧越旺。”

  “大家好,欢迎来到xx市文林山革命陵园,这里是八闽英烈事迹展……”xx说,要把遥远模糊的历史拉近,将逝去的岁月和记忆变得鲜活清晰,靠的是真感情。于是她用饱含深情的声音讲述着发生在八闽大地上感人的英烈故事,给参观者还原了一段段可歌可泣,不敢忘却的历史。在她的引领下,参观者沿着“时光隧道”,走过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读懂了“刑场上的婚礼——革命伴侣徐琛、余哲贞”“一声呐喊,一生呐喊——王荷波”“终极潜伏者吴石”“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这一个个血肉鲜活、用生命诠释永恒的革命先驱。

  “讲好一个革命故事,就是在听者心中播下一粒红色种子。我要播得深一些,快一些,多一些,让这些种子根深叶茂,本固枝荣。”这是xx的红色初心,看似平凡渺小,却是伟大的开始。

  在文林山革命陵园工作的这几年,xx在宣教岗位上布展览、细讲解、诵家书、写公号、创漫画、编绘本、制动画,每一件英烈宣教工作,她都用心、用情、用功,让一张张静止的图片活起来,让一段段沉寂的历史浮出来,用新的形式解读历史,用新的理念服务宣教。

  2015年,xx代表xx省民政厅参加全国英烈讲解员网络电视大赛荣获二等奖;2017年,经xx市委宣传部批准获“xx市优秀宣讲员”称号;2019年,她代表xx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参加“丰碑永铸颂英烈”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荣获决赛三等奖;2020年,代表xx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参加xx市直机关工委主办的“我学习我快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演讲比赛决赛荣获第一名,工作经历被xx市委宣传部拍摄为《学实录担使命》微视频。

  习近平总书记让xx明白了什么是初心,军旅生涯让xx的初心得以成长,退役后的工作经历让xx得以践行初心。xx说她将更加努力学好红史、悟透初心,讲好英烈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让热血丹心的百年风华进一步激发新一代人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色神州来时有赖舍生者,春光大地往路须归追梦人!从“橄榄绿”,到“英雄红”,我们将力争做一名永远在线的排头兵!

  篇六:八一建军节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

  刻在心中的橄榄绿

  2018年11月30日,是xx市退役军人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落地,退役军人事务部组建成立,xx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应运而生。这一天,xx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我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新的篇章。

  蓦然回首,岁月如歌,我有着20年的军旅生涯,如今也是毅然担任xx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的工作,这是一种老兵情结,也是为千名万名老兵服务的神圣使命。回望这三年多的工作,xx退役军人事务局以锐意进取的信心、披荆斩棘的朝气、勇立潮头的志气、攻坚克难的锐气、奋勇争先的豪气,投身全市退役军人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把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向前推进。从理清政策法规到推动各项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开展;从按政策规定完成军转干部、退役士兵移交安置任务,到大力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从信息采集到悬挂光荣牌;从政策法规宣传到退役军人优待证的申领……一桩桩、一件件,都见证着我们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步履坚实的足迹。

  党魂军魂融为一体时刻冲锋不惧万难

  xx市有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10000余人,其中退役军人党员超过4000人。他们军龄最长的30年,短的2年。参加过各类战争的退役军人有282人,退役后自己创业的有35人,有180余人转业后享受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待遇。退役后,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不论身处何种境地,他们总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习惯和气质,“一经当兵,一生光荣”。如何把这支庞大队伍中核心骨干力量凝聚起来,激发他们充分发挥好退役军人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我们一直在思考,始终把这项任务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每年定期举行退役军人代表座谈会了解思想动态、听取意见建议,平时不定期举行各种“军味”活动提升凝聚力,引领他们“离军不离党”。

  2020年初至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退役军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冲锋在前。“退役军人绝不缺席,更何况我们是党员!”坚毅的话语表达了所有退役军人的豪情,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平时对退役军人的种种关心,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无畏前行的动力。

  线上办线下跑退役军人都叫好

  “留在身体里的三颗钢珠,回国退伍后通过做手术取出了两颗,还有一颗至今留在我身体里。当时这险些要了我的命的弹片、子母弹,我带回来了一点,作为一个永久的纪念,纪念抗美援越的峥嵘岁月”。几十年过去了,老兵俞发腾对援越抗美那段历史仍记忆犹新,总是把他与战友们打击侵略者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对于我们来说,故事不是简单的“听”,这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奉献”。千千万万名退役老兵如何得到相应的服务,是我们要思考的。

  现如今,说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是退役老兵的“娘家”,一点也不假。“一杯热水,一通电话”都能温暖着退役军人的心。“懂军人、爱军人、全心全意服务退役军人”对于我们来说,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空洞的口号,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线上办,线下跑,让退役军人都叫好。这让我又想起了退役军人赖道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赖道行在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承包食堂,2014年到2015年期间部分月份,因为公司经营不善,前任董事长张某请他先行垫付伙食费用24万元。2015年,公司持续亏损,前任董事长张某将公司股权转让。2016年起赖道行向现任董事长赖某索要拖欠的工人伙食费用,新任董事长总以各种借口不予支付。2020年3月份,赖道行来到xx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请求援助。通过6个月的不懈努力,谋成水泥发展有限公司赔付赖道行18。7万元,赖道行六年的心酸路终于画上句号。

  通过这件事,我们总结,作为退役军人服务部门,在接到退役军人诉求的案件后,一定要以对退役军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处理问题,决不能把问题先压一压、放一放,久拖不决。要从退役军人的角度出发,积极联系相关部门落实了解情况,对于政策范围内的要尽快解决;对于无法满足诉求的,要采取民政救助和信访救助等其他方式解决,让退役军人充分体会到“家”的感觉。三年多来,我们按照“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工作要求,严谨、细致、高标准地接待每一位来访人员、办理每一封来信、处理每一件网上信访,扎实做好信访事项的转送、交办、督办,推动退役军人合理诉求及时得到解决。

  用心温暖直抵退役军人心坎

  退役军人吴xx走南闯北,去过广东、海南、浙江,当过建筑工人、工厂高管,还开过大排档。一次机缘巧合,他进入一家健身房,感觉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几年前,他回到xx,开了一家健身馆,服务于社会和部队,如今,吴xx的健身馆有600多名会员,培养出了150余名健身教练,挂上了军民共建单位和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的牌子。

  吴xx的事例只是xx多名自主创业退役军人的一个缩影。多数军人都有脱下军装离开部队的一天,从金戈铁马生涯转入人生的第二个战场。“要积极协调解决好部队官兵面临的‘后路、后院、后代’现实困难”“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退役军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退役军人的关心关怀,极大激励了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五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县)8连冠”的福建xx驻军多,退役安置是一项大任务。退役军人安置工作是解决部队官兵“三后”问题的重要内容,积极鼓励引导退役军人大胆创业,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是我们坚持用心服务、用情保障,让党的温暖直抵退役军人心坎的一个缩影。

  新时代,新视野,新征程,xx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将不断开创退役军人事业新辉煌,努力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八一建军节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精选6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