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云和梯田(精选4篇)

云和梯田(精选4篇)

时间:2022-11-01 10:56:15编辑:傅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云和梯田4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追

  孟弋琳

  立于山丘的最高点,极目远眺,是一片圈圈层层的嫩芽绿。早午的阳光普照大地,每一片叶都是如此的有生气,天和,云和,人也和,云和梯田那“天高任鸟飞”的情态便清晰地暴露在视线之中。

  初入梯田,蜿蜒的木制小道顺势而下,曲曲折折,却是望不到头。每下一个台阶都能听见心跳“扑通扑通”的声音,照应着一颗热忱的心。微风带来了专属于山林的气息,甜甜的,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狂吸几口氧气,沁人心脾,都是前所未有的清新。满眼都是绿,满眼都是云和梯田,满眼都是清朗。追到扶栏的边缘,突然产生一种向远处大喊的欲望,渴望听这一片梯田的回音,渴望忘却社会中阴暗的一角,渴望在这里得到心灵的净化。社会的复杂使得城市中少有简单的美好,形形色色的较量充斥着日常的生活,睁眼闭眼,一天的生活又在忙碌之中逝去。面前的云和梯田,一切是如此的恰到好处,神奇得能让人忘却勾心斗角,返璞归真,环宇一份单纯。

  继续向前,由稻草编织而成的猪、牛映入眼帘,在这醉心的绿中总有些情调,而这些人为建造的草像正增添了梯田中的灵趣。再走几步,“国家湿地公园”大字赫然出现,它深深地融于自然,却不突兀,反而有如锦上添花般巧妙,大概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轻轻踏在木质小道上,两旁是绿树成荫,青草齐腰;远方是蓝天白云,花红草绿,让人不得不陶醉,不得不沉沦,也许人与自然和睦相处才是世间最美的模样吧。

  伫足小歇,在悠悠风声中让心静静沉淀,人生漫长,烦事诸多,但生命却只有一次。烦躁只会徒增银丝,宁静方得以致远。云和梯田,以柔情柔景稳住了一颗颗摇摆不定的心,使得人能在此中把自己还与自己,找回最初那个阳光直射心底的自己。

  追一方文化,追一方山水;追一份质朴,追一份纯真。比起那些“天籁云和”“芒种开犁”的喙头,我更愿意追我眼中温文尔雅的真景,在这一份自然中领悟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真谛。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赏?

  去追。

  篇二:云和你

  蒋楠

  远处的青山和蓝天浑然一体,天地悠悠,云雾缭绕,我迎这阳光,眯起眼睛,思绪飘得很远很远……

  脚下的阶梯状农田,便叫梯田,它层次分明,排列有序。每一阶的边缘曲线柔和平缓,正值盛夏。芒种开犁的水稻已抽长,翠色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绿宝石般的光彩。视线再向下,每一块田地都被有效地利用,在水稻田中灌入溪水,在水中放入草鱼的鱼苗,这样既可以使水稻长势良好,也可以提高循环的价值,鱼和稻互利互助,农田主也一箭双雕。沿着田间的小道,梯田中的水波和翠绿的水稻交相辉映,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流光。再抬眸,远处的青山外,云雾腾腾,像极了一幅素调的水墨画,梯田间散布着各种姿势的稻草人,他们脸上的表情各异,从动作中感受出他们此时正在做的事,他们弯腰锄地的模样像极了开垦这片荒地的人们,他们守望着田地,不论严寒亦或是酷暑,他们,始终都在。这里有最美的曲线,最美的云海,也让我们从古人的智慧里体会到了最美的农耕文明。

  中华民族自古以农耕文明为主,人们精耕细作,日出而起日落而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大山深处的人家,没有通往外界的阡陌交通而大山深处的馈赠大多为各种草药蔬菜,有动物却也不是天天都能猎到的。在这里驻扎了很多批军队,每天做的都是采矿这种体力活,身体机能不能没有肉类营养的补充。可能那时,几个农民看着自己灌溉水稻的水,再看一旁溪中游动的鱼,若有所思。

  为得到鱼苗,他们要在不伤害鱼的情况下捕获他们并让他们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养殖”,这可不好办也许抓上后鱼能安然无恙,但在稻田水中放几天日便奄奄一息;也许鱼能在稻田水中好好生活后,水稻的抽芽率大不如从前了;也许……种种不确定因素,也许他们研究了一年,也许十年,或者更多。我们不得不折服于古人的智慧,不得不认为这个决定和想法相当地精妙,不得不感叹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星空中一颗闪耀的繁星,而这独特的梯田形式,也是农耕文明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绝美宝石。

  中华农耕文明令人赞叹不已,此番游历,让我真正看到了农耕文明的多样性。农耕文明,你由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和不断创新研究而来,你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云和梯田;云,和梯田;云和你。

  篇三:云和梯田

  王宇栋

  在丽水云和,有一种十分美丽又耐久实用的田。这种田是什么呢?这种田就是云和梯田。

  云和梯田十分美丽,它们往往在300米—1400米的高山上,所以它们往往会给人产生一种云雾缭绕仙境般的感觉。

  云和梯田上种满了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这些植物与四周的树,周围的山,星星点点的房屋共同形成了一幅风景秀丽的绝世山水画。

  在早晨的时候,云和梯田就会显得格外的美丽,它被竹林。树林。人家包围,形成雾气,成为一片仙海。我置身于其中,同时,我也陶醉于其中。尽管太阳是多么的毒辣,身上背的物品是多么的沉重,但只要看到这绿油油,闪闪发光的梯田,我们也值了。

  漫步在这崇山峻岭的栈道之中,放眼望下去,我不禁感叹到我们祖先人的智慧,云和梯田生于唐朝,盛于明朝,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它就这样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终于从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

  云和梯田,为中国最大的梯田群,它完美展示了当时这边当地人民的机智,对大自然变化的了解,因为云和梯田是呈阶梯状分布的,而且云和当地经常下雨,发大水,会毁坏庄稼,导致水土流失。所以当地人经过摸索,实验和努力,终于发明出了这样的田。梯田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因为当地人已经知道土会一层一层地叠起来。

  我一看到云和梯田,我便十分敬佩当时的人。要知道,当时可是在古代,技术条件思想都很落后。但是,当地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发明出了云和梯田,为在山区生活的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在明朝时期还被重用了。

  在这片梯田中,天气十分的恶劣,但是人们还是在努力与大自然做斗争,如使用了梯田、稻草人等来防御自然灾害,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但却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变得高大,立足于大自然。在任何自然环境中生存,同时,云和梯田也见证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崎岖不平的山路已经变成了笔笔直直的盘山公路,发生在梯田上的奇闻逸事也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是,那绿油油的梯田还在,那人们开辟出来的林间小路也还在,人们的炊烟和几百年前一样,和云雾一起环绕着梯田。云和梯田蕴含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努力,尽管不知经过了多少个春秋,这种精神依旧永不磨灭。

  篇四:云想梯田时

  李斯羽

  云和的梯田,在大山深处,岭版之上。有幸在这个佳禾吐翠的时节,领略这帧精美绝伦的绣品,认识这片山,结识这片田,仰望这片云。云想梯田时,不仅有诗,还有望不尽的远方。

  我以为是梯田周围的山挡住了云的去路,却不知这里的梯田依山而建,层层至顶,这片天空的流云因田而起,缭绕四周。站在高处远望,远处是青山,近处是梯田,头顶是云彩,脚下是尘土。这里的风很轻,轻得吹不动一朵流云,大概在这片“绿绸”之上,云从这头滑到另一头,便是一整天的光阴。因此老师说:“云,想家了,在这里歇脚。”云想家时,沿着梯田慢慢向上,走的很慢,很慢……

  云和是山的天地,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依着山,层层而上,耕耘着山间的一分天地,千年以来皆是如此。我疑惑这大山深处的人们为何走不出这大山,正如这儿的云笼着这片山,守着这片田。

  沿着山路绕过梯田,层层的禾苗长势正盛,田边山脚下几间木屋隐在浓密的绿荫里——这片梯田至今有人耕种。从春长到秋,从夏延至冬。历经千年的梯田,在四季更迭里不断变化着自己的角色,延续着这方天地间的血脉。

  在无数文人游者眼中,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秋梯田可以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冬梯田则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但对无数生活在这梯田边的人而言,从古至今,这儿的土地是他们世代扎根的土壤。纵使他们走出了这片山,也如千万游子一般,像梯田上缓缓流动的云,想家了,在记忆中熟悉的角落停留。

  云想梯田时,云和梯田,云,和梯田……

  云的远方有诗,诗的背后是望不尽的远方。在梯田边长大的孩子,也曾向往云的远方,选择走出去的人是云,缓缓走远,不忘自己来时的一分天地;选择留下来的人是田,慢慢扎根,追忆前人逼出来的智慧。云想梯田时,想的是梯田的前世今生,追随前人的脚步,沿着梯田层层而上,寻找梯田的诗与山外的远方。

  云和的山促成了云和的梯田,留下了云和的云,诗不一定在远方,一方梯田留住了古人的创造与汗水,也牵动着游子的心与思念,是延续,亦是传承。

  云想梯田时,走得很慢,很轻,沿着梯田,层层而上……云和梯田——云,和梯田。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云和梯田精选4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