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事仓猝,不豫熟计,为之不谛,亡其功夫。败悔在后,唐苦亡身。《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
2、夫豪杰者,圣贤之基也;圣贤者,佛祖之阶梯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3、我喜欢念佛,因为念佛轻松。念佛轻松,因为念佛无善恶。若有善有恶,人生何来轻松呢?
4、当今世界比过去更苦难!看人心就能看出世界的灾难,这是天人感应!当下流行什么风靡什么就昭示预言着什么,如“老鼠爱大米”
5、【佛心禅语】 世界上的种种繁华虚荣,并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感官的刺激只能存在片刻,无法永恒,运用耳.鼻.舌.身.意求来的感官快乐往往是暂时的,好比看一场电影或一场音乐会,曲终人散,一切终有结束。
6、不景气时,应自我教育去除贪婪.克勤固本,才能保安康。
7、不与父母争,不和兄妹斗,只愿家庭和睦。做人的道德和为人的品格,是从善待自己的家人开始做起。
8、【诽谤与赞美】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诽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美的人。
9、世间种种法,一切唯有名,但想所安立,离名无别义。世间众色法,但相无有余,唯依相立名,是名无实事。《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识微密品
10、烦恼有二,谓住地烦恼及起烦恼。……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世尊,此四住地能生一切遍起烦恼。起烦恼者,刹那与心相应。世尊,无明住地,无始来,心不相应。……若复过恒河沙如来菩提.佛金刚智所应断法,一切皆是无明住地依持建立。《大宝积经》卷一一九,胜鬘夫人会
11、自未成熟,能成熟他,无有是处。《大宝积经》卷九十一,发胜志乐会
12、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13、十地十波罗蜜,如理如量修出离道,所得转依,寂静明净,声闻缘觉,非其境界,是即名为菩提自性。《佛说无上依经》卷上,菩提品
14、无常,是佛陀的基本教导,即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每一样东西都是 转瞬即逝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有那么多的烦恼。即使是同一条河流中, 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保持永恒,只要有耐心,只要等上片刻,那些叶子将会 流走,那些泥沙将会再度沉淀,那些水就会再度变得纯净。
15、【天天禅语】简单,可以净化人生;复杂,会丑化人生。
16、佛光会员遇有纠纷,应依国际佛光会所订之“七灭诤法”处理之。
17、只有完全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接触世界,但是往往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要困难得多。
18、【佛心禅语】 人生取决于我们所做的决定,而不是所遭遇的状况。——海涛法师
19、爱人与被爱都是幸福的。但是这分爱必须“清净无杂染”——付出者无所求,接受者不贪婪;施与受者都无烦恼,彼此皆自在。
20、我们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有感恩的心态,要有奉献的精神,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是与周围的所有人.与全世界所有人的存在分不开的。
21、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22、“释怀”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懂得释怀,才会有“采菊东篱下”的旷达高洁;被贬他乡的苏轼懂得释怀,才会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
23、我本来自性清净心,于世间.出世间最胜.最尊,故日:本尊。(日本)空海《秘藏记》
24、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佛日:依猗慈心不怀伤害,是日持戒。一《贤劫经》
25、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要先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再肯定自己的优点。
26、我常常无法面对自己灵魂里的丑陋,这种丑陋或者是一种自私,或者是一种贪婪,甚至是一种龌龊的恶。因此我时时渴望自醒,渴望发自内心的公义.给予和良善。这是一种艰难的自修,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长途跋涉。我必须如此,否则不能使自己的灵魂获得救赎,不能获得安详快乐的人生。
27、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佛国品
28、俗语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试想,大象这么庞硕的动物,一条小蛇对它根本无可奈何!虽然行为上做不来,但是贪婪之心,竟想将大象吞噬下去,可见小蛇之贪得无厌;我们人会有痛苦,情形也类似于此。
29、启智是进入大世界的门户,悟道是畅游大世界的路径,只要让心与智合,心与道会,你的世界将海阔天空,你的生活将美不胜收。
30、【佛心禅语】 要先认识佛,才能成佛。我们以正思维来探讨,何者为“佛”?泥塑纸绘,被供奉的是佛吗?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净心就是佛。一慧律法师
31、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永远是一致的,只有把个人的利益与大众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个人利益才是永久的。
32、【佛心禅语】 《无常经》中有这么一句话:“随所住处皆安乐。”这句话可以看做是佛家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包含了不惧无常,随缘则心安的理念,即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33、【佛心禅语】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34、生命不过是广大宇宙终极微末的一个点而已。相对来看,什么才真正伟大高超呢?怎样才算是激越呢?不如平淡些,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
35、能救人的人就叫做菩萨。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萨。
36、在忙碌中找到成就感,忙出价值,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唐·龙矛
37、有一种存在无声无息,就在清宁的世界氤氲的花开。风羁草色随心倾,如梦浮生禅心静。
38、将所有的痛苦.困难或烦恼,当作人生最好的教育,也当作是人生另一种“再充电”。每天过日子,就像读一本书一样地掀开每页纸;而每天所遇到的人事或烦恼,就是这页纸上的一句铭言或一个警语。
39、人执着摄取就是执着死亡领域,就不会在一切世上摄取到任何东西。《经集》第五品,第十三章《跋陀罗弗达问》
40、早晨让走过黑夜的眼睛找到光明,早晨使越过无声的耳朵听到乐音。为什么早晨总是与希望相连,因为光明和音乐足以带你高飞。光明指引飞翔的方向,音乐伴随前进的翅膀。鸟鸣和朝霞组成声光世界,晨风和露滴舒展心灵情思。早晨的自然很多彩,早晨的飞翔不寂寞,早晨的生命最生动。
41、【天天禅语】对人虔诚,要尊重;对事虔诚,要感恩。
42、学问会扼杀人的灵性,使人走上不归路,不论是世间学问,还是佛门学问。只可信仰驾驭学问,不可学问脱离信仰。
43、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在学禅,但学禅不只是为了开悟,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解脱。试问为什么要“破执”?为什么要“开悟”?因为人有一些与生俱来的人生困惑,唯有通过“悟”解决了这些困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44、当知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终不可制却,亦复不可以咒术.战斗.药草所能抑挫:所谓生老病死。亦如大石山从四方来,各各相就,摧坏树木,皆悉磨灭。《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45、当你快乐时,那快乐是否令人赞叹,要看你的快乐能否永久;当你富有时,那富有是否令人尊重,要看你的财富源于何处.归于何处;当你自感聪明时,那聪明是否令人敬仰,要看你的聪明用于何处。
46、【佛心禅语】 世界本就有烦恼.挂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名利所得,只能苦上加苦。怀抱善良.慈悲.包容.仁爱.无争执.无仇恨,人间才是快乐无边的天堂。
47、世间有许多事情功亏一篑的主要原因就是意志不坚定,不能坚持到底。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坚定意志,我们就不能享受成功的幸福。
1、佛教本质是积极的,主张人生要努力,即使辛苦也值得。
2、禅是一种生活艺术,是觉者的生活体验,是悟者.行者的生活内涵。
3、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4、有在家出家者,有出家在家者,有在家在家者,有出家出家者。(明)莲池《竹窗三笔》
5、有德不孤。德之极在佛,有佛不孤。念佛人常蒙诸佛菩萨现前护念。
6、【佛心禅语】 拥有平常心很难,人们生活在烟尘滚滚.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的污染,对物质的追逐,人心的败坏,无一处不起苦闷,无一处不生烦恼。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现代人逐渐失去了与自然界的联系,失去了和谐统一的心身,也丧失了生命中尽情欢笑.尽情哭泣的能力。
7、【佛心禅语】 面对当下名利之风渐盛的现实生活,面对物质压迫精神的现状,能够 做到视名利如粪土,视物质为赘物,在简单.朴素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 实,才是将自己始终置身于一种平和.自由的境界中。
8、【佛心禅语】 悟字拆开是吾.心,悟到我心即是明心,明心即明白自心,见性即见到自己生命永恒不变的属性。——耕云先生
9、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举心动念之间来修。起一念善,就是种善因,就会有善的果报;起一念恶,就是种恶因,就会有恶的果报。
10、【佛心禅语】 热闹风光说穿了不过“虚无”二字,但看得透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放大金钱的作用,将金钱的地位拾得很高,高过人格的底线,甚至高过生命。
11、宁可以苦恼.惭愧.庸碌,但不可以耍小聪明,自以为是,抬高自我,伤害常住,亵读圣教。
12、心中有爱,即使身处尴尬之地,也是天堂;心中有恨,即使身处福地, 也满腔怨怼,哪会有幸福感可言?
13、【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比如一朵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花瓣在风中飘落,没有留下任何果实而消失,这是否令人感到很可惜?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人生仅仅在名利和爱情上虚度,没有丝毫获得内心的觉悟,这是否让人觉得非常可悲?
14、把财物丢进水里,是不净布施。例如很多寺庙附近有水池,据说投钱入水能增福,实际上这是不净布施,并无福缘。
15、修行,是分分秒秒.日日年年,永恒不已的功课。就如做事,亦要经过无数次的磨练。
16、贵在坚持,成在坚持,难在坚持。一颗勤奋不息的心,能够收获累累果实;一颗奋发向上的心,能够登上成功的峰巅,看到美好的风光;一颗坚持的心,能够超越梦想。
17、当有人诽谤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沮丧,因为喜欢你的人,仍然赞美你;当有人赞美你的时候,你不应该感到骄傲,因为不喜欢你的人,仍然诽谤你。
18、在生活中保持一分警醒,随时观察,随时觉知,看见好的事物好的现象,学会随喜,给他人一分鼓励,给自己一分认定;看见不好的场景和人事,马上要觉知那是自我内心的投射,要生惭愧心,福人眼里看不到不好的东西,一旦看见就要忏悔反省,为明天后天要看到好的东西做准备。
19、【佛心禅语】 不可忽视学习,同时不要只学表面.学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内在神韵。
20、残酷的竞争让人变得练达,能使人一眼看穿掩盖在种种迷障下的真实,对人性的了解,与对人生的解释也多了几分禅意。
21、一切诸苦树,放逸为根本,是故欲离苦,应当舍放逸。《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七不放逸不死,放逸是死处。不放逸不死,放逸常生死。《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
22、【佛心禅语】 终日相逢无半面,刚然千里有知音。不须格外论奇特,只此全机耀古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23、人生最痛苦的事,不一定是“贫穷”与“疾病”,而是身心无所安置,终日盲目.忙碌.茫然;像行尸走肉般浪费粮食,如孤魂野鬼般漂泊流浪。
24、【佛心禅语】 爱是学习付出,也是学习接受。——海涛法师
25、【佛心禅语】 生气伤害最大的是自己 我们生气的时候,身体的细胞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也很容易引起精神 上的不稳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时常处在这个状态,寿命可能因此而减 少,受伤害最大的是自己。
26、【佛心禅语】 一切众生,祸从口出,恶语伤人,有如矛刺心,若能话到口边留半 句,则是积口德。
27、【天天禅语】没有使命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生命。
28、人生就如善变的天气,有晴有雨,有风有雾。这既是莫测的苦,又是多彩的乐。从生到死,就像一场风吹过。走过春夏,卷过秋冬;走过悲欢,卷过聚散;走过红尘遗恨,卷过世间恩情,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生命尽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9、修行不能远离社会人群,不能逃避现实生活。我们要的是直面生活,要在生活当中提升自我.净化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功夫。
30、【佛心禅语】 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智者大师)
31、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彼此难免有不同的观念,生活习惯上也有些不一样。所以,人与人之间相处,就可能产生烦恼。
32、【天天禅语】因为太期盼结果,所以往往忽略过程;因为忽略过程,所以往往失去结果。
33、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时逐机,无定法故。……是故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明)莲池《竹窗随笔·广览》
34、如今有些人从书本上.网络上积累了很多佛法知识,这个也学,那个也修,并且求了很多法,内心却并没有生起出离心和虔诚心,在觉悟上也尚未提升,反而更加迷惑,这种情况叫做“智慧错乱”。智慧错乱的人是无药可救.无法可度的。仅仅积累很多知识却不实修,那又怎么能趋入解脱大道呢?088
35、【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能用心,道理就在眼前;不用心,真理远在天边。
36、自见断十恶道,念十善道已,便生欢悦;生欢悦已,便生于喜;生于喜已,便止息身;止息身已,便自觉乐;身觉乐已,便得一一心。《中阿含经》卷四,《波罗牢经》
37、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杂阿含经》卷八,第203经
38、一个女人,若懂得阴阳规律,便知道再强悍的女人在家里都要刻意地示弱。
39、盲目陷情爱,必被欲网覆,被魔罗擒捉,如鱼被筌捕。《即兴自说·贪欲经二》
40、散光眼看弯钩月有重影,散乱的心看事物也必然重影不清。瞻前顾后,心念波动越大,弯钩月越是分离,乃至幻出第二月。活在当下,念念分明,世界也会变得清晰美好。
41、【佛心禅语】 宋代词人辛弃疾曾如是说:“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就是说,东西没有好坏,但人占有的太多,利欲心就会作怪,让人舍不得放弃。生活也是如此,有的时候,人之所以痛苦烦恼,不是由于得到太少,而是因为拥有太多。拥有太多,人们往往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烦恼.害怕失去。
42、人有一种本性,总是趋向于自我保护,相信“我”,甚至放纵“我”,凭自己旧有的经验行事,自以为是。“作茧自缚”便是指我们常常像蚕蛹一样,忙不迭地为自己编织一个精致难破的茧,把自己牢牢地困在里面。“庸人自扰,自寻烦恼;愚人自缚,自绑天足”,这是世界每天都在不断上演的悲剧。
43、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卷一
44、卑门持戒生天上,胜族毁犯堕幽冥,摩登持戒亦生天,仙人破戒人诸狱。“四十华严”卷十七
45、而当我进一步走进心斋坊,了解现实中的了凡先生,竟然发现出奇的巧合,他和明朝袁了凡先生在命运轨迹上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
46、现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体性如实,净眼现证。《华严经》卷四十,十定品
47、【佛心禅语】 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文殊思业禅师
48、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乃至名号亦难得值。何以故?彼与一切有情如大父母,一切恐怖有情施之无畏,开导一切有情,为大善友。《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三
49、【佛心禅语】 如虚空本来无动静,不以明来即明,暗来即暗,明暗自有吉来,虚空原无动静。烦恼即菩提,其义亦然。迷悟虽即有殊,菩提心原来不动。——《荷泽神会禅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