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腑以通为补。
2、是痛之休作由氣散聚也。
3、清泻无需医,饿得日沉西。撑急性肠炎,饿副伤寒。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痛则堵塞,细则不疼。
6、修和无人见存心有一天知。
7、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8、治病当以识病,识病随后议药,药者因此胜病患也。识病,则万千药中任举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9、氣聚則塞,氣散則通。
10、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11、痘要结,麻要泄。
12、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13、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在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苦朋参芪而仇硝黄哉。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14、服药难,识证难。
15、治风先治血,血正风肃纪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16、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程杏轩《医述药略》
17、读医从伤寒杂病论下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人归类书下手初若易继则大灾矣。
1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19、医为仁人秘术,必具仁人的心。
20、当以岁时,勿伐天宇。
21、不知道易,不能言御医。
22、寒露身不露,冬至脚不露。
23、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24、留得一分体液,便有一分活力。
25、读仲景书,须于没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以说之可以读。
26、牵正即因此扶正祛邪,祛邪即因此牵正。
1、医者仁心。
2、学不博何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3、服药不忌嘴,辜负医生手。
4、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治者,未得其术也。
5、治慢性疾病要有方有守。
6、风是万病之长。
7、邪在肠胃,陽氣不够,陰氣有餘,則中寒腸鳴腹疼。
8、世上只有不知道之病,沒有无药可救。
9、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10、疮大疮小,左右就行。
11、学得知羞处,才知道艺不精。
12、不服气庸药业,胜请中流医。
13、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14、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也可以行凶。若知之不祥,用之不的,犯错则耽搁医治,大谬则关联生命。故医生于药不得不精。
15、久立伤骨,久坐不动伤血,久视劳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16、六腑以通为用。
17、通读王叔和,比不上临症多;临证多,更要通读王叔和。
18、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19、青少年食补,老来吃苦耐劳。
20、阴平阳秘,精神实质乃治。
21、久病成良医。
22、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问答此,则医极尽毕矣。
23、夫业行医者,当先明五脏六腑……治病未知五脏六腑,何异于盲子夜路!王清任《医林改错》
24、上工治未病,不管已病。
25、健康养生在动,养神在静。
26、话传三遍假如愿以偿,方子抄三遍吃死尸。(
27、不为良相,则为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