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疫情下的医师节演讲材料约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全国上下勠力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的时刻,我们迎来了第X个“中国医师节”,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我们的医务人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白衣执甲,奋战前线,披星戴月、加班加点,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千千万万的医务人员挺身而出,奔赴抗击疫情的战场。他们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医务人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
我坚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全面战胜疫情。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希望全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赞扬、关心、理解和尊重能够延续下去。
理想是美好的,如何去实现呢?如何让全社会爱医行动能够延续下去,如何让全社会对我们医疗卫生人员的尊重、理解、支持都能够延续下去?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有用仁心术精护佑生命,只有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才能共同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氛围。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外科医生特鲁多自拟的墓志铭,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仍然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耀着人文之光。
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现代医学证实,三分之一的疾病可以治愈;三分之一的疾病不用治疗可以自愈;三分之一的疾病治疗也没有效果。医生不是神仙,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这句话朴实地道出了医学的局限和无奈。面对疾病和死神,医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有时去治愈说明了不管医学科学多么完美,不管医学技术多么领先,不管医疗设备多么先进,不管人们花费了多少金钱,人类仍然会生病和死亡,因为医学不能治愈每一个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
“去治愈”需要丰富的医学及相关科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就像先师仲景一样:“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
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也说明了安慰、鼓励性的语言在医学服务中的重要性。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良好的沟通、充分的叙述是最佳的治疗,在医疗服务中语言的作用应放在首位。这些积极的语言不仅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全,同时也能调动患者的自愈力,及时解除患者的心理隐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最终战胜疾病。
现代医学(西医)模式转换也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我们老祖先几千年前就已经将其运用在疾病治疗中了。移精变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转变病人的精神,改变其气血紊乱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此既治好了病,又能得到人心。
忆往昔,抗击疫情,众志成城,催人奋进,令人鼓舞;看今朝,诊病去疾,救护苍生,任重道远,百舸争流!
在平凡中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8月19日,医师节,一个熟悉的节日。熟悉的是我的同事依然忙碌在工作的第一线,在办公室、在病房、在手术室,在写病历、在查房、在做手术。
8月19日,医师节,一个平凡的节日。平凡的是,今天我们依然会经历病人求助时的渴望,治疗过程不顺时的抱怨,病人康复出院时的喜悦。
8月19日,医师节,一个特别的节日。特别的是,这个节日没有诗和远方,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与亲人的陪伴。
8月19日,医师节,又是一个感动的节日。感动的是,我们拥有这个节日已经三年了,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理解我们工作的不易,病人感动于我们救死扶伤的努力,家人感动于我们甘于奉献的付出。
说实话,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我想成为一名伟大的医生。但是我知道,不是每一位医生都能成为钟南山,不是每一位医生都能成为李兰娟。我们更有可能成为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医生。但是,哪一个伟大的医生不是由一个平凡的医生成长来的呢?许多年以前,他们也是一位藉藉无名的医务工作者,做着平凡的工作,经历着平凡的生活。他们正是在平凡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着,才用无数个平凡,砺练了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今天,我一个人是很平凡的,我的同事一个人也是很平凡的。我很荣幸我拥有很多平凡的同事,我们每天都做着平凡的工作。但是,平凡的我们组成了不平凡的集体——开阳县人民医院。我这里有一个数据,2019年,我们医院630名职工,全年总诊疗314160人次。(此处可以有掌声)我真的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但是当我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我又觉得我们不那么平凡。
我们的工作,让我们每天都经历着别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也许我们都觉得自己早已练就了一副铁石心肠,磨灭了人情冷暖;孰不知在无意间,我们也会被同事感动,也会被病人感动。眼角微湿,心头微热,才发现自己还是当初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我们依然还是那个医者仁心的少年。(背景音乐)
从医以来,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努力的人,一个勤奋的人。从本科开始临床实习,到规培三年的临床轮转,再到参加工作的两年,每年的除夕夜都是在医院度过的。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医护同事都有过常年不在家过春节的经历。再想想,似乎过节日与陪伴家人真的是我们对家人最大的亏欠。
2020年2月11日,很平凡的一天,我们都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从疫情爆发以来,大家都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大年初一,潘梅医生就把女儿送到了老家,一直奋战在抗疫的岗位上。由于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低下,潘医生也同时患上了普通肺炎和泌尿道感染。她原本瘦弱的身躯,更加让人觉得心疼。但是在确定不是新冠并吃药治疗之后,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晚上11点,女儿打电话给她:“妈妈,您哪天来接我回家?我好想你们。”“乖乖,我和爸爸都在忙,你暂时就在婆婆家,开学了来接你……”简单通话之后,她就挂了电话,埋下头又继续开始加班工作。旁边的同事没有说话,因为他也刚刚挂了家人的电话,告知他们加班不知道要加到几点。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同事这样的情景所触动,总是希望自己能多做一些,让同事早一点回家。当我们自己接到同样电话的时候,我们对自己又是那么的决绝,做着同样的选择。
这是潘医生一个普通的夜晚,很多在座的同事都有一个这样普通的夜晚。等待救治的患者、简短的家人电话、未知的下班时间。正是这样一个个普通的夜晚,正是这样一个个平凡的医生,在经历那么严重的疫情下,我们国内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14亿人口累计确诊只有8万多,治疗康复的也有8万多。
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堕落于平凡。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屑于平凡。
每一个优秀的医生,都经历着比别人更多的加班。
每一个出色的医生,都诊疗过比别人更多的患者。
每一个伟大的医生,都承担着比别人更多的责任。
肾内科是今年6月份才新成立的科室,设备不齐全,人手不充足,工作量大是之前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因人手不足,除了常规的安排门诊、管病床、写病历倒夜班外,潘医生和王萍医生还要负责科室的做手术,算上我也只有三个人安排倒班。考虑到我刚刚怀孕的身体情况,潘医生和王医生承担了科室绝大多数的工作。将近2个月的时间,他们没有休息过一天,而且很多情况下上完24小时,第二天的白班也会加班到晚上12点。有时候我在想,她们是什么样的钢筋铁骨,是什么样的意志责任让她们这样坚持着?
我想也许是医生救死扶伤的使命,也许是甘于奉献的无私,也许是创立新科室的担当。总之,不管是什么,她们是我敬佩的医生,是值得我学习的同事,是我想要成为的榜样。
我是平凡的,我的同事也是平凡的,但是我们在一起是不平凡的,因为我们会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我们的世界很小,因为只有办公室,病房,手术室那么大;我们的世界又很大,因为每一个康复的患者都会重新拥抱人生,他会去到很多很多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那里有诗和远方,还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祝我所有的同事,祝在座的所有医务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祝我所有的同事,祝在座的所有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只有身体健康,才有诗和远方!
在其位,负其责,尽其事
尊敬的领导、专家、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是检验科XXX。小时候特别羡慕军人英姿飒爽,长大以后虽然没能成为军人,但是很荣幸成为了军队医院的一员。来中心工作也七年有余,军人坚毅顽强、敢于担当、不怕困难的优良战斗作风也深深影响着我。虽然身处平凡的岗位,但是像我们主任经常鼓励我们的那样,平凡的事情认真做就是不平凡,不管外面的环境怎么变,初心不变,坚持不懈,那平凡的工作也会有可取的闪光点。下面,我从三方面谈一点体会。
一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2020年,根据科室“学科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部署,在强质量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技术,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我主要负责PCR实验室的申报工作,起步很艰难,但是只要有了明确的方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条件,就想办法创造条件,希望能尽早取得核酸类项目的检测资质。有想法,还得稳扎稳打。首先,资料准备、SOP文件编写了几十篇;其次要多次往返于区卫健委、市卫健委等部门进行扩项申请,增加分子遗传学诊疗项目;同时要进行前期实验、测量审核等等工作。当时科里人员紧缺,这些工作几乎都是一个人完成的。2020年8月经过严格的现场考核,终于顺利地取得了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技术审核验收合格证书,开始自主开展乙肝DNA检测。自此,我们中心终于具备了核酸检测能力,也算实现了一个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二是扎实内涵,持续提升。2020年底我们科还申报了ISO15189实验室认可,我作为免疫专业组组长,始终在检验质量上下功夫,严把精准关。在申报ISO15189实验室认可过程中,负责免疫组文件编写、审核、培训及前期实验准备工作。尽管现有硬件条件较落后,但我们立志靠软实力打动专家。在现场评审中,专业检测体系建设、质量控制工作、人员严谨求实的态度和素质,无一不给专家评审组留下良好的印象。作为免疫组上报项目负责人,我通过了现场考核,取得了CNAS授权签字人资质。我们科室也顺利取得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证书,实现了检验结果互认的基本要求。
三是任务至上,勇于突破。2021年的新冠疫情仍然变幻莫测,核酸检测能力的建设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原有的P2实验室无法满足新冠核酸的检测要求,需要重新选址改建P2+实验室。从2021年7月开始,我作为PCR实验室负责人,全程参与了新冠实验室前期筹备工作,在实验室工程改造过程中,紧盯细节,密切协调,力争保质保量、按时间节点完成工程交付。同时,平行建立了新冠实验室质量文件体系,完成了新冠核酸检测相关文件、操作规程的编写,负责科室持证人员的岗前培训和防护考核,参与设计中英文对照报告的设置等工作。提前谋划二级实验室备案和临床扩增实验室技术审核现场验收工作,争取尽快发出中心自主检测的新冠病毒核酸报告。从项目启动到今天,历时30天,我们的第二个核酸实验室也基本可以投入使用了。
人生需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有些工作过程虽然会有曲折艰辛,但是当得到一些好的结果还是很鼓舞人心。每当加班晚归,节假日值班的时候孩子们都会问我为什么选择当医生,我想大概是心底的热爱和责任,在其位,负其责,尽其事。不忘初心,不懈不怠,紧跟中心、科室的发展步伐,做好本职工作,希望能为中心和科室的发展添砖加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在这硕果累累、瓜果飘香的初秋季节,我们迎来了第X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医师节”,做为医生代表发言,我有一份浓浓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份节日的快乐和祝福,同时也代表本院全体医务工作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感谢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庆幸自己成为一名医生,我们应该感谢自己多年以来在从医的路上熬过的每一个夜晚、抢救的每一位病人和流过的每一滴汗水!医生,这个称谓从来都是神圣的,裘法祖老先生曾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当你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起,就充满着信心和希望、就意味着“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参加工作的这20多年来,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患者在我的治疗下康复,多少危急重症的患者转危为安。有一次晚上值班,有好几个产妇已经分娩,刚处理完最后一个新生儿,拖着疲惫的身躯,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休息一下,马上接到护士的通知:“盛医生,快,内科有一个腹痛的病号需要会诊”,接到这种急会诊,我马上打起精神,快速赶到内科,到那儿一看,一位年轻的女孩躺在她男朋友的怀里,手捂着肚子,脸色苍白,我急忙问:“血压多少?”“血压40/20mmHg”,听到这个消息,我一惊,病人已经进入严重的休克状态,随时可能失去生命,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腹腔脏器出血的病人,女性、有配偶,经询问有停经史,职业的敏感让我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个“宫外孕”患者,需要马上急救,马上吩咐快速开通静脉通路,经过快速的进一步的诊查,病人果然是“宫外孕破裂,失血性休克”,和相关科室一起,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经过手术及输血输液等一系列处理措施,由于诊断及处理及时,最终把一个年轻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病人转危为安,家属感激涕零,那时我强烈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和光荣。
其二,我们更要学会去感恩!当我们从一个面对病人茫然不知所措的小医生,渐渐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大夫的过程中,会有多少人给予我们指导和教诲?或许是领导给予的良好发展平台,或许是某一次上级医生的严厉指责,或许是一次来自患者眼中感激的微笑…我们要感恩每一位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我们还要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有这个时代,我们才有机会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尽管,我们会面临很多的困难和压力,尤其做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医生,我们身上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使命;但我想,我们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应该无怨无悔地站在病人需要、社会需要和国家需要的地方,随时准备为健康卫生事业付出一切。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和医院的同事们再一次冲到了最前线,那一张张慷慨陈词、按着红手印的请战书,充分展现了医务人员真正的责任担当。
医疗工作的每一天都充满风险和挑战。我们依然会执着的坚持,我们会锲而不舍的奋斗,我们善于冷静的应对,我们敢于去突破和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坚持和奋斗之后,会有一片灯火阑珊。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祝愿医院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一起尊重医师,维护健康;尊重医师,生命至上!
谢谢大家!
上面这些就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疫情下的医师节演讲材料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