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她的婆婆就开始了惨无人道的虐待,小团圆媳妇受尽了许多痛苦。如拿皮鞭抽、拿铬铁铬脚心、吊在大梁上抽打&he……下面是摘抄小编收集整理的一本书呼兰河传作文600字大约有8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卓洋
不知不觉中,我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
第一章简单介绍整个故事的背景地点及当地人的生活,第二章介绍了当地的民俗娱乐。第三章描绘呼兰河城中一个孩子的童年。这里有祖父的园子和疼爱她的祖父,这一段成了萧红一生最美好的记忆。五、六、七三章里各有一个悲惨人物的悲惨故事。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五章。小团圆媳妇来的时候,还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但是没几天,她的婆婆就开始了惨无人道的虐待,小团圆媳妇受尽了许多痛苦。如拿皮鞭抽、拿铬铁铬脚心、吊在大梁上抽打……如果放在今天,这样的事情随便有一件发生,肯定会把行凶者丢入大牢里。但是在那个社会,这些事情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却没有人去上前去劝解,也没有人表示反对,这就是人性的麻木与冷酷。
小女孩的天真难道有错吗?她想回家难道有错吗?凭什么她要遭受如此痛苦不可?这是杀人案,凶手是所有人。而动机是什么?是千百年来的封建礼教成为了折磨人的借口。更可悲的是还有千千百百个像小团圆媳妇一样的女性。她们有的被杀死了肉体,有的被杀死了灵魂。
悲惨的人各有不同。第六章里的有二伯也是一个值得同情又讨厌的人。他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无家无室。他装模作样地自称二当家,在遭到作者的爸爸殴打的时候又表现得非常可怜。他上吊、投井,屡次求死不成,却成了别人的笑话。人性的麻木与阴暗,又一次活生生地表现了出来。让人读罢,不禁心生悲愤。
有人说《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所言极是,这本书的确是一连串的悲剧。但是作者并没有过分的渲染这份悲伤,而是用淡淡的笔墨叙述着小城里发生的故事。却如同一记响亮的批判,控诉着对旧社会统治的黑暗。
韩旖旎
《呼兰河传》这本书讲的是萧红用自己的目光写了她的童年经历,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人们的无知与冷漠造成了一幕幕的悲剧。
这本书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呼兰河城的大概状况,从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就可以看出这里的人们自欺欺人,就算淹死了再多的牲畜也不会去修补,苟且的心理使人们变得更加的麻木。第二部分是呼兰河城里的一些盛举,跳大神、放河灯等,人们的迷信、无知使得很多人为此死去。第三部分则叙述了我和外祖父、我和祖父的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第四部分对萧红家的房客进行描写,反映出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五、六、七部分分别讲了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和冯歪嘴子的悲惨故事。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小团圆媳妇这个故事。在那个封建的旧社会,本应该在上学的年龄,却被早早地像商品一样预定,当了别人家的童养媳,12岁的小女孩被婆婆虐待,用各种“偏方”治疗,把一个原本健康活泼的花季少女折磨得不成人样。尤其是洗澡这个情节让人看了更加的揪心,与其说是洗澡,倒不如说是“煮”。小团圆媳妇的惨叫那个画面,让人简直目不忍睹。透过文字,我似乎就听到了小女孩凄厉的叫声。但是,现场的人却麻木不仁,他们充耳不闻,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被折磨死了。因此,我想说第五章所写的就是一场杀人案,被害者是“小团圆媳妇”,凶手是所有人。
这本书语言优美,富有灵气。看完之后,不禁觉得这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更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因此我推荐大家有时间一定要读《呼兰河传》。
读萧红
合上《呼兰河传》的最后一页,哪怕是一段绚烂的小城三月,却也是在翠姨的呐喊里告别了萧红。冬日的早晨便是这般的沉重。
萧红是寂寞的,她的文章是热闹的。越热闹越寂寞,越寂寞越热闹。看河灯、唱大戏,后花园里的各色花果,小城三月的春天……萧红的小说散文化,诗一般文字真的有魔力,看似平淡实则细腻的语言,却带着我走进了萧红的童年,来到小说里的20世纪末。读萧红的小说便会想起和鲁迅笔下的《孔乙乙》巜祥林嫂》,作者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作品都有着似悲壮似惋惜,似同情似讽刺的力量,无不揭露了旧社会的吃人现状。
回想全书,第一部分写呼兰河东二道街,西街等的自然环境特点,第二部分写我和祖父一起生活的回忆,第三部分写小团圆媳妇的生死,第四部分写有二伯,最后就是歪嘴和王大姐。虽然很平常,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但当有人以文字写出来,就像是什么东西被扒开了一样,非常现实,仔细想想,里面的女性好像都死了,就觉得那个时代对女性太不公平了,人性的冷淡,就见不得别人好,承认别人好,好像比登天还难;村子里的人也可以理解,毕竟常年待在山里,也不出去,没见过什么世面,每天就是一样的生活,所以关注别人的生活就成为了一种解闷的方式。特别是小团圆媳妇,完全就是死于封建迷信,真的很讽刺,但在当时社会又没有办法,感觉好无奈。当时的人自杀,上吊,跳井,首先不是安葬,而是像展览品一样,拿出来被别人看,这是有多么的冷血。越是发生不幸的地方就越热闹。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民思想的落后,冷血,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罢,噙满泪水,也会绽开带泪的微笑。不知哪里来的感动,也许是联想起了萧红彼时在香港难以排解的寂寞,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的悲惨命运。人生就是这样难以两全,极具才情,悲凉极致。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如果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那么,呼兰河就像是历史的背景板,影射着那个时代的苍凉与悲壮。
孔雨涵
萧红是中国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读完她的《呼兰河传》,我不禁产生了一种向大家推荐的念头。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忽高忽低,又凄凉又快乐,凄凉在于第五章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小团圆媳妇本来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女孩。却屡遭婆婆的毒打。她只有十一二岁,不谙世事,但是她的婆婆却觉得他过于活泼,不像一个团圆媳妇应该具有的品德,所以要严加管教,而且还想给她一个下马威。小团圆媳妇不服管教,连哭大喊说要回家,于是她婆婆就狠狠地打了他一个月,文中是这样子叙述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了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说得多么轻松!读到这里,我恨得牙痒痒的,恨不得钻进书本里,把这个婆婆揪出来,狠狠地毒打一顿,或者按照她的样子把她也吊起来。最残忍的莫过于“煮团圆媳妇”这一段。我之所以说煮,因为文字中的描写,一缸水是滚烫的。我忽然想起来,在家里杀鸡的时候,就是把鸡放在热水里褪毛的,怪不得小团圆媳妇的头发后来都脱落了。她婆婆却说是剪掉了,现在看来,应该是被开水烫掉的。这是多么残忍!简直是灭绝人性,惨无人道。
更残忍的还有那些旁观的人,他们就像看大戏一样。因为他们已经习惯看热闹。呼兰河小城因为愚昧闭塞,所以每次在这座小城里有很多封建迷信活动,人们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往往跑得“连马路都冒了烟”。读到这里,我觉得这里的人不光是憎恨,还觉得他们非常可怜,可怜得连几乎连最起码的善良都没有了。
好在这份“善良”的感觉在作者的家里还有,因为她有一个爱她的爷爷。他家里有一座美丽的后花园。后花园里有蜂子,有蝴蝶,作者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美好的童年时光。这段时光是作者一生中最明朗、最温馨,充满了温馨。“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整本书里就这段章节充满了快乐。
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既想笑,又眼中带泪。
孙圆博
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先生称赞这本书:是一首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景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本书就是萧红的《呼兰河传》。读完这本书,我深有同感。
《呼兰河传》一共分为七章,第一章写呼兰河城的概况,第二章写呼兰河人精神上的盛举,第三章描写我与祖父在后花园度过的快乐时光,第四章写我家几位房客的生活,第五章写小团圆媳妇惨死的经过,第六章写有二伯第七章写莫怪冯歪嘴子的故事。这七张并没有任何关联,但它们都有一个鲜明的中心:直接表现了人性的麻木与社会的黑暗。
就拿有二伯来说吧,有二伯是一个可厌又可怜的老人,他的精神胜利法和欺软怕硬与阿Q有些类似,但这也是他个性被压迫的结果,也是时代所造成的。但是对于这个社会来说,这种人并不会有好的生活与环境,就我们现代人常说的尊老爱幼,在过去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就拿这句话,“穷人不观天象,狗咬耗子猫看家,多管闲事”,这句话就写出了有二伯可怜。他的命运是悲惨的,爸爸打有二伯,人们只会袖手旁观,而不会去帮助有二伯,后来把甚至把有二伯的上吊、投井遍成了笑话来谈。真的是非常残酷。同时有二伯也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他在帮老胡家办丧事埋葬小团圆媳妇回来后表现出的那种状态,也是令人生厌的这就写出了人性的麻木与愚昧。
这样的社会需要改变,否则,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落后的、愚昧的,统统都要被推翻。
《呼兰河传》是一部将旧社会人性的黑暗与无耻表现的淋漓尽致的书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中国作家而言,一本书有三篇文章入选为小学生文语文课本,《呼兰河传》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强烈推荐大家拿起这本书读一读吧!
陈若兮
读完《呼兰河传》,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本书把20世纪末人类的麻木与旧社会的黑暗体现得淋漓尽致,歧视女性,麻木无情,似乎所有坏人的特征都在这本书里一一得到了体现。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写团圆媳妇的故事。团圆媳妇不过才十一二岁,就成了别人家的童养媳。在她婆婆的眼里,团圆媳妇就是一个猪狗不如的东西。一遇到不顺心的,就把她拉来打一顿:“有娘的,她不能够打。她自己的儿子也舍不得打。打猫,她怕把猫打丢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猪,怕猪掉了斤两。打鸡,怕鸡不下蛋。他打击怕打死了打猪,怕打掉了几斤肉”……只有团圆媳妇她能打,不是把他吊起来打,就是把它绑在梁子上打,还把团圆媳妇的大腿拧成青一块紫一块。十一二岁,和我现在的年龄一般大呀!为什么要受到如此的虐待?
最过分的就是最后一次,团圆媳妇明明是好好的,什么病也没有。她的婆婆愣说她身上有邪恶的气息,就当着众人的面,让她脱下衣服洗澡。与其说是洗澡不如说是“煮”,因为那水是滚烫滚烫的开水。这哪是洗澡呀,分明是在烫团圆媳妇。然而,一旁的人只会看热闹,非等到团圆媳妇几次昏死过去,他们才发出善心,喊着要“救团圆媳妇”。可笑的是团圆媳妇的婆婆,竟然这个时候才想起媳妇儿衣不蔽体,有伤风化,那当时逼着团圆媳妇当众脱下衣服的又是谁呢?
作者以小孩的视角带着疑问,又客观地描述这个小社会,把猪的死亡都料理得清清楚楚。不过有的死了,有的活了不如死了。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似,为什么这么悲凉。”这大概是呼兰河的民众最接近生活本质的时刻。
荒谬与疯狂。
刘诗婷
读完《呼兰河传》,我的心里既难过又凄凉。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这章最主要的人物是胡家的“小团圆媳妇”,也就相当于童养媳。这个这是一个质朴天真的女孩子,年纪才十二岁,长得比同年岁的女孩高,健康且活泼。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却成为了一场杀人案的被害者。
起先是虐待。文中写她的“婆婆”生气时不打鸡不打猪,却拿小团圆媳妇出气。原因是鸡被打了会不下蛋,但打小团圆媳妇“却一点问题没有”,如果她闹绝食,就给她灌“剩下来喂牲畜的汤水”,如果她被打伤了,就扔在床上躺一会儿。小团圆媳妇接受不了如此生活,她想回家,她还觉得自己能回家,迎来的却是更加过分的虐待。最后,她不堪重负,病倒了。此后便是更深的噩梦,人们打着善意和好心之名,给她出了各种各样的偏方。道符一类已经不用被提及,最可怕的是后期的请大神,将一个女孩用开水浇到头。她的皮肤哪里遭得住这种酷刑?
小团圆媳妇在大缸里大喊大叫,也没有人理她,只顾着看戏。小团圆媳妇昏死过去以后,大神就从包里掏出几根闪着寒光的针来扎她的十个手指尖。要知道十指连心呀,我光看着文字就觉得疼,可怜的小女孩不知道有多疼。末了,大神还说,一日烫三次,而且三次要连着烫,不然没效果。就这样,一个无辜的小女孩,一次一次地被丢进滚烫的开水里,后来她的头发都被烫脱落了。我不禁想到了家里大人们在杀鸡的时候,就是把鸡放在开水里烫。由此可见,小团圆媳妇在老胡家人的眼里真的是猪狗不如。
这本书里不光有悲惨的画面,还有温暖的情景。在《祖父的园子》里,留下了“我”童年开心的记忆。在阅读这一章的时候,我被作者诗化般的语言给吸引住了,那丰富的长短句富有诗意,就像在这本苦难的文字里开出的鲜花。
张恒毓
好书推荐《呼兰河传》。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里饱含着愤怒,悲愤,哀伤的情感。
这本书一共有七章,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第三、四章是“我”童年的回忆,展现“我”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第五、六、七章则是由景物转到人物,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二伯等一系列悲惨的故事。
这本书最能反映出旧社会黑暗和人性麻木的就是第五章里团圆媳妇的故事。团圆媳妇,也就是童养媳,她刚来到老胡家的时候,只有十一二岁。这是一个健康的。健康的,开朗的。小姑娘。文中是这样子描写作者初次见她的情景“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但是小团圆媳妇有一个特点,晚上睡觉是睁着眼的,把老胡家人吓得不轻。于是就请来了跳大神的,驱赶她身上的邪气。从此就开启了对小团圆媳妇的种种折磨。婆婆家的人一不顺心就把小团圆媳妇拉来打了一顿。由于长时间的毒打,让小姑娘的心智发生了迷乱,生了重病,为了给她治病,他们听从跳大神的建议,要用热水来消除小团圆媳妇身上邪恶的气息,于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小姑娘被按在滚烫的热水里,准备“洗澡”。刚下水,就传来一声声尖叫,反复三次,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虐待死了,
令人气愤的是围观人的表现,一个个愚昧至极、麻木不仁。在团圆媳妇死了以后,来老胡家帮助办丧事的人竟然没有一丝哀伤,甚至把办丧事当成像过节一样。他们讨论的不是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而是讨论吃的好喝的好的事情,简直是毫无人性可言。难道他们真的不怕死吗?“我”去问有二伯:“你是不是不怕死?”他却把“我”骂了一顿。原来他也是怕死的。为什么在他面前,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死去,自己却毫无同情之心呢?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起伏不大,只是淡淡的叙述,文字却富有灵性。尤其是关于《祖父的园子》和《火烧云》的描写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成为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本书呼兰河传作文600字精选8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