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1919观后感2000字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一九一九》,苦难的一九一九;耻辱的一九一九;振奋人心的一九一九。一九一九,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一九一九,中国人第一次向列强说:“不”;一九一九,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向了绝望的边缘,也有太多的中国人走出了抗议的第一步。因为中国最广大的青年走向了抗争奋斗的道路,不论工人学生,不论贫穷富贵,不论民族地域,于是五四成为他们不朽的丰碑。
当肖克俭跪在英美法的国旗面前,用熊熊烈火将自己燃烧的那一瞬,那是愤怒的火焰;那是四万万同胞的愤怒的火焰;那也是最深沉的悲歌;那更是在弱国无外交面前的悲痛。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不能收回本国应有的主权,德国占领的山东半岛在巴黎和会上划分给了日本,中国的主权变成了列强的盘中餐,成为他们相互交易的砝码,赠送的礼物,他们完全无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的愤怒。这一切只源于两个字:贫弱。
一九一九,正是我国内忧外患的灾难时期,国内军阀混战,各地拥兵自重相互争战,国外则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他们正在中国掠夺交通权,经济财政权,进而提出了更为苛刻的领土主权要求,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在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大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任人宰割。耻辱的历史使我们悲愤,耻辱的历史更应该使我们铭记责任、吸取教训。
眼前依然难以忘怀的是他在烈火中的视死如归,他坚毅的目光,似乎要告诉世界: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终有一天会洗刷今天的耻辱,沉睡的东亚之狮一定会站起来。恍惚间,泪水已经充满了我的眼眶,一个人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可以富足可以安逸,可是,是怎样的一股力量,怎样的一份坚毅使他远离故土,使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富足面前他选择了漂泊,在安逸面前他选择了冒险,在一己之爱面前他选择了祖国之爱,这样的胸怀这样的气魄,只因为他心中装着祖国。
今天,世界正处于总体和平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各国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它以新的形式在新的领域,展开着更为激烈的斗争。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也带给了我们新的威胁。而我们是青年的一代,先辈的努力使我们有了安定舒适的生活,我们应该无愧于我们所享有的幸福和安定,生活的富足不应该使我们丧失斗志和迷失最起码的信仰。
影片《我的1919》着力渲染甚至张扬的正是包括顾维钧在内的所有中国爱国志士的这股激情。不过影片的精到之处,不是煽情式的强烈宣泄一种朴素甚至狭隘的民族情绪,而是冷静地站在公理高度,运用艺术刻刀,看共性更看个性地勾勒出不同中国人爱国行为的不同轨迹,从而使情节更加合理,人物更加鲜活。顾维钧是位外交官,特的身份,确定了他的爱国热忱和机智才华必然要通过外交途径才能充分体现和抒发。他见识广、阅历多、站得高、看得准,视野开阔、焦点集中。所以在外交斗争中才能有理有节、不卑不亢,坚持正义立场,又不失外交风度。影片中精彩的一笔,是那场在和会辩论会上的慷慨陈词。他先以日本代表失落的一块怀表为契机,对日本代表欲擒故纵,引蛇出洞。待日本代表发怒上套,然后根据事实真相,据理痛斥,后发制人。引得会场一片掌声,使日本代表尴尬万状。影片这种颇具匠心的艺术手法,不禁令人吐气扬眉,拍手称快。且不论怀表细节是否属实,但这篇演说却非虚构。根据史料记载,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在辩论会上即席发表的影响全世界的阐述中国立场的演说,被誉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经典的发言载入中国外交史册”。而他顶住列强和本国政府的压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则被历史学家誉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画下最光辉的句号”。毛泽东同志生前曾说:“我很敬佩顾维钧先生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当然,影片中表现爱国主义最宏伟、最鲜明的抗争轨迹,还是当时国内外千千万万愤怒、呼号的中国群众。像在巴黎和警察搏斗的中国人;像在北京“五四”运动中游行集会的中国人……因剧情需要,影片虽淡化了他们的形象个性,却张扬了他们的精神共性。
还记的他留给自己妻子的那句话“梅,回祖国去吧,那里正在燃烧!”我们这青年的一代,挺起我们的脊梁,抬起头,将这样的精神传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吧,那里正需要我们,那里正期待着我们的燃烧。巴黎和会结束了,棕红色的漆封里,掩埋着死难者的尸骨,掺和着中国人的血泪,为列强们的分赃画上了句号。影片沉重地向观众又暗示了一条历史规律:弱国没有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XXX年4月27日,星期六,我作为学院XXX班的学习成员,很荣幸能与其他成员一起在学校大礼堂学习黄健中执导的《我的1919》这部历史故事片。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观看这部影片,却还是折服于剧中的人物塑造以及对影片背后历史故事的深刻回顾。我觉得《我的1919》这部影片不是在表现顾公使的个人魅力,而是在追溯其经历时,表现其作为炎黄子孙的尊严气节和作为外交家的睿智,讴歌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
片中不论是给我们印象最深的顾公使,还是悲愤确又无可奈何于英法美做法的陆总长,抑或是选择悲壮爱国之举的肖克俭,这些人物的原有性格在剧中都表现的入木三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更喜欢顾维钧的理性爱国,但是对肖克俭等人爱国的悲壮之法怀抱尊敬和敬佩。
1919年,巴黎和会上,顾维钧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在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进行强有力的辩驳,他说:“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其态度坚决,口才流利,辩论有力,博得了全场的喝彩,然而在将要成功之际,日本却凭仗自己的强大威胁和会,这等无耻的行径却得到的和会甚至中国政府的认可,这再一次印证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中国政府的腐败妥协令中国人民愤怒,也令顾维钧愤怒。
“尊敬的主席阁下,尊敬的各位代表,我很失望,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
“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
“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拒绝签字的短短几句话,终于表现出了中国的仁至义尽,表现出我中华儿郎的铮铮铁骨,这更是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次对列强的不妥协。
对于日本,这位同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扮演着令国人恨之入骨的角色,难道是它天生即为丑陋的恶魔?然而到底还是利益的驱使!假如没有日本在和会上的百般刁难,尝到些许甜头的雄狮离苏醒可能就会更远一些,五四运动也将不复存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实践也会推迟,如此这般,直到下一个“巴黎和会”,抑或是下下个,一直沉寂下去。某种意义上,日本及西方列强的逼迫,恰恰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置之死地而后生”。中国不是没有强大过,但我们是一个讲求中庸大道的国度,我们的祖辈甚至曾跟随忽必烈强大到了欧洲,但我们转了一圈又回来了,用句网络俗语,这只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相比于西方列强的做法,我十分庆幸我生长在了一个如此典雅却不失气节的国度,我因她而自豪骄傲。
逼迫不光存在于过去,在现代,还有像钓鱼岛之争、中美贸易战、台湾问题的遗留等等诸如此类的逼迫,然而这次我们并不是一昧的“厚积薄发”,我们现在更喜欢给敌人“当头一棒”。就好比先有美国对中兴的芯片制裁,华为反手就告你政府违宪。毕竟当初在所谓的“和会”上,我们已经明确地表过态,“中国人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再次看完《我的1919》更是我认识到,老祖宗留下来的话到底还是经过岁月的沉淀的,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青年,“居安思危”这句话离我们并不遥远了,我们现在生活地和谐幸福,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创造和谐幸福。1919年的中国,是顾维钧这些人苦苦支撑的中国;1949年的中国,是先辈们打下来的中国;我们现在的新中国,是这一代共产党人以及所有公民守护的中国,大旗迟早会交到我们青年手中,我们凭借什么去传承,去给下一辈青年创造和谐幸福呢?
最后用顾维钧的一句话结尾:“我深爱我的祖国,但我不得不在与她远隔千里的地方,为她争取荣耀和权利,这就是外交官!”我们不必与她远隔千里,做好细枝末节,同样是在为她争取荣耀和权利。
2019年4月27日,学院青马培训班成员组织集体观看电影《我的1919》。2019年正值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在5月4日来临之前,借此机会重温五四历史,学习五四精神,向100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致敬!
回看历史,会看到压迫。协约国之一的中国满怀希望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作为战胜国的我们只是希望能收回失地,取消不平等条约,从未想过在这场战争中分得一点利益。但列强们仅仅只给了中国代表应有的五分之二的席位,拒绝我们提出的合理要求,而且把战败国在我国的特权转让给其他战胜国。这场“和平会议”并不和平,列强们借着和平公正的名义,却把战争搬到了谈判桌上,对待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同对待战败国一样,这分明就是一场“土匪分赃大会”。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战的结果也仅仅是没有损失更多本国的利益而已,而北洋政府居然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武力和压力。如此压迫之下,中国代表不会答应,在巴黎的华工们不会答应,中国青年不会答应,四万万中国人更不会答应。
回看历史,会看到反抗。在巴黎,华侨们团团围住中国代表,询问谈判进展,要求绝不签字。身处异国他乡的同胞们,在巴黎进行游行,呼吁各国各界人士关注到这场不公平的对待中,强烈谴责列强们的非人道行为。当巴黎和会的消息传到国内的时候,最先觉醒的是中国青年。北京大学学生代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法政等学校的学生代表举行学生大会,号召大家奋起救国,在天安门游行示威。长沙、上海、天津的学生纷纷响应“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成立学生联合会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而后,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从电车工人、清洁工人到轮船水手、纱厂工人,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反映。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合约上签字。在巴黎,在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人反抗霸权,反抗压迫的骨气和决心。
回看历史,会看到前途和希望。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让中国人民彻底看清了帝国主义联合欺压中国的本质。五四运动的爆发,点燃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爱国的火种,每一个火把相连,就是一个火炬,就是一团燎原之火。少年强则国强,中国青年作为五四运动的主体之一,不忘据理力争,不忘永久奋斗,为自己的爱国情怀争得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青年作为中华民族的年轻希望,不忘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不负“两个一百年”的时代担当,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五四运动开始,我们抗争的不仅仅是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更是为了保证中国领土的完整,中国人民的团结。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只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勇于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牺牲,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走向富强,我们的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五四运动精神的核心重在爱国。100年来,每一代中国青年把自己的未来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人民奋斗、为祖国献身,把青春留给祖国,留给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我们的担当是为整个社会和民族谋福祉。历史已经证明,中国青年满怀远大理想抱负,更深植深厚家国情怀。当代中国青年生活在最幸福的时代,我们没有理由抱怨,没有时间浪费,不忘赤子之心去回报这个国家,不忘胸中正气去造福这个社会,我们自己就是当代青年的领路人。
当某一件事离你远去的时候,你意识到这是历史。
———题记
在历史的轮回里,中国充满了沧桑。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属于中国的山东半岛。
俗话说的好,“弱国无外交”,而在那个时代,中国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弱国,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四万万铁血儿女的泱泱大国,却饱受了无尽的屈辱,其中的心酸悲苦,欺压暴虐,谁人能忍受?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有着无数有勇气、充满智慧的爱国青年,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切。
顾维钧,一个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的名字,响亮又永恒,他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团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只有他,站出来,并致以完美的一击。他通晓英语,法语,却义无反顾地用汉语发言,他是勇敢的,他是智慧的,他,是伟大的。陆征祥陆总长,被骂成卖国贼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谁人知道他顶着多大的压力,一句“我们都是中国政府的仆人”道出了其中的无奈。面对中国外交的失败,他努力过,他争取过,但是却无力去改变,无可厚非他是智慧的,是爱国的,是理智的,最终他没有逃避,用自己的行动拒绝了签订合约。
肖克俭,一个炽热的爱国青年,最终却在烈火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组织爱国运动,团结海外华侨,为了祖国,他抛弃了自己的妻子,有谁能说他不爱他的妻子,不是不爱,而是爱的真切,即使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也在烈火中焚尽了。
至今,顾维钧第一次在和会上亮相的场面仍记忆犹新,那是不容被忘记的,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会议上,牧野男爵非但对山东特权的事情只字不提,还不留情面的羞辱了中国代表,而这个时候顾维钧没有退缩,他挺起胸膛走上前用汉语发表了演讲。一点小伎俩就激怒了牧野男爵,因此他说“牧野男爵愤怒了,他真的愤怒了”,在其他战胜国代表的嘲笑声中他掷地有声的开始反击,“你们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四万万中国人该不该愤怒,我想请问日本的这个行为算不算盗窃,是不是无耻,是不是极端的无耻”。一段热血澎湃的演讲,体现出他的不满,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不满。“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多么有力的一句话,多么充满智慧的一句话,让在座的各位无不惊叹于他的智慧。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他是一只智慧的老鼠,美国总统威尔逊说他是一个充满斗志的诸葛亮,他赢得了这次会议的胜利,中国将永不屈服,正如他所说“否则,亚洲将有无数的灵魂哭泣,世界也将不会安宁。”
然而,事情的结果仍然未能被改变,最高委员会最终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然后再由日本将租借地归还给中国,但归还后仍享有全部经济权利包括胶州铁路,这无疑是对中国的羞辱,对中国来说这是不公平的,是极端的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顾维钧没有屈服,没有退缩,他说这种方案无疑会在亚洲种下祸根,对中国不利,对世界和平也不利,他说出了其中的弊端,但却没人相信,反而说那是危言耸听,那就让历史来说明一切吧,充满自信的话语征服无数中国人。
1919年6月28日,这一天对中国来说是屈辱的一天。在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仪式上,顾维钧没有让四万万中国人民失望。他说“我很失望”,因为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他说“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合约谁能接受”,他是真的愤怒了,不满与不屈服,他不能接受就这样把祖国的领土就这样拱手送人,他不能接受,所以他拒绝了签字,其中的勇气谁人能知,当时所面临的压力又有谁人能感受到,“请你们记住,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就这样,中国成了在战胜国中唯一没有签字的国家。
1919年,中国的土地上燃起了一股熊熊烈火,永未熄灭。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分界线。
1919年,使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
历史在不断前进,但那屈辱的历史却无法被尘埃淹没,唯有变得强大才不会继续被欺辱,中国人是有勇气,有智慧的,那不屈的脊梁无法被磨灭。勿忘国耻!我们责任重大。
上面的这些是摘抄网小编专门整理的我的1919观后感2000字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