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摘抄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家乡的风俗400字作文六年级大概有29篇左右,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今天,语文老师在班群里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写你家乡最具特色的风俗。
我的家乡是在广东,这个问题还真的把我难倒了,我感觉我家乡的风俗太多了,要挑出一个来还真不容易,而且我搞不懂哪个是最具特色的,我感觉他们都能让外来游客眼前一亮:炸丸子,炸油角,炸酥烧,甜粄,萝卜粄,客家娘酒,卤鸭卤鸡卤鹅……除了美食之外,大家过年的时候还会祭祖公。但是我感觉自己列举出来的好像都不是很有特色,很多地区也有这些。风俗无可奈何之下,我只好去求助百度。
查阅了许多条链接,出频率最高的风俗就是舞狮子。实不相瞒,我还从未听说过广东有这个风俗,对我们梅州太陌生了,我只好把搜索圈缩小到梅州。发现网友们列举的风俗都跟我说的八九不离十。
其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风俗就是:七样菜!此时,我都有点埋怨我这个笨脑袋了,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极具特色的风俗呢!简直太合我胃口了!我就喜欢独一无二、别致一格的!之后我又在网上查找了它的图片,我发现不仅我们广东梅州有七样菜,而且潮汕那边也有这种风俗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占宁瑞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先吃一碗饺子,暖暖身子,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郝忠楷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喜气洋洋。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等,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它们吧。
关于贴门神这个习俗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经常偷吃玉皇大帝的贡品,玉皇大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皇大帝想了一个办法,他请两位天神看守大门,但是天神也需要睡觉休息。于是玉皇大帝就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北方,过年要吃饺子,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平平安安。而在我国南方,过年要吃汤圆,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
放鞭炮是春节的习俗之一。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时就会出来吃人。后来人们发现它害怕比较大的声响,于是制作出了鞭炮爆竹,每年春节时燃放,发出巨大的声响,用来吓退“年”这只怪兽,后来这个习俗流传至今。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民族的优秀传统,让我们去记住它们吧。
锣鼓喧天,喇叭嘹亮;红巾飘舞,扇子纷纷……每当我听到这种声音,看到这种事物,我就知道秧歌队来了。
秧歌是东北的民俗之一,距离现在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秧歌在清朝就广为传颂。秧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秧歌的热闹气氛和东北人热情的性格也是秧歌得已流传的原因之一。
在东北的黑土地上,热情的东北人民不论冬夏,每天都在扭秧歌。大的秧歌队有上百人,小的也有几十人,再加上鼓、锣、喇叭等乐器的衬托。只看这场面,就知道东北人民有多喜爱秧歌。
听爸爸说,在他小时候,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烧炕也要很长时间,烧炉子还会把房间弄得很脏。天很冷,大街上的店铺都关门了。房屋里不暖和,外面更冷。但东北人民没有被严寒打败,不论男女老少全部出门扭秧歌。会扭的扭,不会的看。人们感觉不到冷,反而越扭越欢。虽然是冬天,但却洋溢着夏天的气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又反哺这个地方。我们都是东北的人民,也是东北民俗的传承人。做为传承人,我们应该传承这种文化,让秧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刘荞禾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省或市都有自己的节日习俗,家乡东北的春节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东北的春节可以说是特别的热闹了包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这可是大多数东北人最期望的一天……
春节一定是要吃饺子的,包饺子也是有门道的。春节那天要在晚上零点吃饺子,我们就在十一点的时候包饺子。包饺子时要挑一两个包一个硬币,吃到硬币的人就代表这一整年都会财源滚滚。
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是一定要放鞭炮的,放鞭炮是传统习俗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形式,它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人们常在过年的时候烧爆竹,而爆竹又有驱魔、辟邪、消灾的寓意,所以在后来的传说里,“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恶魔,而家家户户的爆竹声,就是为了驱赶“年”这种怪物。后来慢慢从单一的红色鞭炮,演变出了很多漂亮的烟花,过年时放烟花时,燃放的烟花就像一朵朵五彩斑斓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之中,好不漂亮。
看春晚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全家人坐在电视面前颇有家的味道。
我家乡的春节就是这么简单。你们家乡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呢?
今年老爸要带着我们回山东老家过春节。我很高兴,我家乡山东的风俗可是很热闹的。
大年三十是春节的高潮。上午,我和爸爸贴春联,还要把“福”字倒过来贴。然后是放炮仗,吃年饭,看春节晚会。不过最有意思的是从初一零点开始的“发纸”,开门前先放一挂火鞭,然后才能说话。男人在家长的带领下祭拜天地神灵。初一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有余头。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
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我吃到了钱,爷爷十分高兴,说我有出息,还给了我“奖金”,以示祝贺。这一天是我最高兴的日子。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家乡,大年初一吃汤圆,也是一种风俗。
想要吃汤圆,首先得做汤圆,这一切都由奶奶做的,奶奶那双老迈的手,搓汤圆可一点也不含糊!只见她飞似的弄出一个窝状的面团,另一只手抓起勺子往装有渣渣肉的盘子,一兜,神了,不多不少,刚刚好,奶奶装好肉封好口,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搓,不一会儿,一个圆圆的汤圆便大功告成了。
汤圆从热水中捞出后,我就想上去端来吃时,妈妈一把夺过来,厉声喝道:“急什么?还没到时候!”可是我都听到她的嘴里正在咕噜咕噜的响!
汤圆还没煮好,大家就早早的守在了饭桌,可是大家谁都没有离开,生怕自己走后一回来装汤圆的锅里,便空空如也,连渣都不剩了,汤圆终于来到桌上了!我吃了一个……哦,太好吃了,节日中的汤圆比平日中的汤圆好吃百倍,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呀……诶,爷爷平时半碗饭的量,怎么现在像个饭桶似的?嗯,不对不对,怎么没汤圆呢?你们欺负我手速慢吗?我才吃几个呢!不!
斗蛋
杭州市时代小学六(4)班胡一周
“立夏蛋,满街甩。”在宁海,斗蛋这个习俗深得小孩子们的喜爱。每当立夏来了,家长们都会煮一锅鸡蛋,任小孩子们挑选。而蛋怎么少得了装饰呢?男孩子在上面画老虎,狮子,俗意勇猛无敌;女生在上面画小鸡,小鸭,十分可爱。把画好的蛋装入编好的“七色蛋篮”,挂在脖子上,就可以出门寻找对手了。
而且,斗蛋还有很多小技巧!比如要选头尖的蛋,这样的接触面积小;可以把蛋放在冰箱里,过一会儿再拿出来斗,这样的蛋更硬一些,也就更容易成为蛋王……
斗蛋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有着美好的寓意。谚语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一种多位儿童患的病,会让人头晕或无食欲,而斗蛋也是人们对孩童身体健康的美好祝福。
记得以前每到立夏,手巧的奶奶会用各色的彩绳给我编蛋囊。带到学校后,其他人可羡慕了,下次也叫爸妈做一个。再后来,立夏时大家都会带一个蛋,在一起碰撞,分出蛋王。这天大家都可开心了,人人不仅有蛋吃,还可以比赛,一举两得。
你也想和我一起来斗蛋吗?
春节快到了,大家以高兴的心情筹备新的一年。
除夕的早上,我们家自己做自己的事,比如:有的大扫除,有的贴春联,有的摆贡品等。
晚上,在远方读书的姐姐回家了,我给他盛好了饭,一家有说有笑的吃团年饭。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向爸爸妈妈,恭喜发财,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随后爸爸妈妈就是一人一个红包,然后我们一拆开,里面竟是两个100的。让我们让我们很惊讶。
到了8:00,妈妈让我在桌子上摆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等等,来招待客人。我们小孩子就是爱闹爱玩,一会儿东躲躲西藏藏。让父母很担心,担心跑快了绊倒了。
不久元宵节又到了,到了下午我们就开始去买烟花,又买炮,买了各种各样的。有的会旋转,有的会飞天,有的直接爆。傍晚,大人们都提着铲子,去地里。他们一人拿一个铲子在坟前掘了一个小坑,坑里面点着蜡烛,上方点着冥票,给死去的亲人烧纸。回到家,妈妈做好了元宵,我们就开始吃元宵。吃完元宵开始送单,就是在每个门前点上两个蜡烛。
这就是我们山东过除夕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陕西,我从小在西安长大,是个土生土长的陕西娃,所以我也知道许多独特的陕西风俗。
奶奶给我说过,陕西的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的农家,要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关中腊月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豆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
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锁”,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在我的小时候,奶奶就经常给我做这样的花馍,既好吃又好看,我特别喜欢。
但是这些馍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毕竟奶奶说:“正月十五前不擀面”。每次过年,我都十分盼望奶奶的花馍。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的习俗,但唯独花馍是我的最爱!
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目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大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佳肴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爆竹到外面尽情的玩耍。而大人都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大年初一早上,我们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的呢?
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随着家人们去亲戚家。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口袋便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又是什么样的呢?
家乡有很多有趣的民风民俗,但是我觉得最好玩的还是要数端午节的了,瞧,又是一年端午时!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吃粽子的情景更是让人历历在目,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精致无比的粽子吸走了我的目光,看得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剥下了绿色的皮,便露出了洁白的身子。晶莹剔透的糯米,酥酥的肉,在墨绿色皮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
我喜欢家乡的端午风俗,很有趣,很热闹!如果你有机会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相信你一定也会很喜欢的!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汤,暖暖身子,喝完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
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去年八月二十八日,我的曾祖去世了。
我们为她举办了道场,三个道士一到晚上就在冰棺那个房间里念经文,一念一晚上。还请了一个乐队,有乐队的那晚上有很多伤感,当然也有很多莫名的喜剧,不过我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每个晚上都有人不能睡觉,亲人们轮流守夜,不能让冰棺下面的油灯灭了。传说下面的油灯灭了的话,去逝的那个人就看不到路,就不知道应该怎么走到阎王殿。
第三天是我最伤心的时候,那就是送曾祖下葬。我们还请了专业抬龙杆的人,在送曾祖母下葬的路上,开始都很平坦宽阔,但是到后来有一个六七十度的斜坡,八个抬龙杆的人,一人拿着一根棒子唱着号子,一步一步艰难的向上爬,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把棺材放进土坑里。但他们唱歌的时候,我在想歌词是不是存在着什么特殊的意义--我想应该是的,歌词表达了亲人对逝者的思念,鼓舞后人努力过好以后的生活,也鼓励抬龙杆的人把这件事做好,不达目的不放弃,安安全全的把逝者送到目的地。
这是我第一次见农村丧葬,非常感人,印象深刻。愿曾祖母在天堂一切安好!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隆重的传统节日,没有之一。春节有吃饺子的习俗。
妈妈总是在除夕就剁好了饺子馅,初一早上早早起来包饺子。妈妈熟练地和好面,揉成光滑的面团,哥哥扯了一小块,把它搓成长条,再用刀切成大小相同的剂子,然后开始擀饺子皮。
我拿了三双筷子,爸爸,妈妈,我,一人一双,开始包饺子。爸爸妈妈包的饺子,圆圆的,鼓鼓的,好看极了!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包,可是包的都是长长的瘦瘦的,哥哥看了就总会笑我。我并不气馁,慢慢地,比一开始好多了。
饺子包得像那么回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几个硬币——实话告诉你吧,这么急冲冲地包饺子,我就是为了包几个有硬币的饺子!我还在包了硬币的饺子上悄悄做了个记号,好在饺子出锅时,一眼认出它们。
饺子出锅了,我想找自已做了记号的饺子,可怎么也找不到,它们怎么看起来一个样啊?我有些失望,但想吃出硬币的心情驱使我一个劲儿地吃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陆续吃出了硬币,“恭喜恭喜”的说笑声回荡在家的上空,浓浓的年味萦绕在心间……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贴春联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今天是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上午,爸爸安排我换上新财神,我拿着小刀,轻轻地把旧财神两边上的胶带刮下来。随后就该贴新财神了。我用两条宽胶带,先把新财神的上下两边粘住,再粘到墙上。我怕粘歪了,让姐姐来帮忙看一看。“嗯!粘的挺不错。”姐姐夸奖道。妈妈要祭财神了,准备了财神喜欢吃的大葱、鸡蛋……摆了满满一盘子,还放上一张一百元的钞票,神位前插上一炷香。
爸爸从奶奶家拿来贴春联的面糊,让我和他一去贴春联。我的任务就是给春联刷上面糊,先贴的是红艳艳的大“福”字。我拿着刷子,横一下、竖一下,在红纸的背面都“画”均匀了,爸爸再把它贴在小院里。最后就是贴对联,上联是“新春如意人才旺”,下联是“和睦家庭万事兴”,横联是“新春吉祥”,这是贴在我家大门口的一副对联。
大红的春联贴上后,小院顿时感到喜气洋洋的,看着贴好春联,我感到心满意足。这时候,从远处传来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也拿出爸爸给我买的鞭炮点了起来,噼里啪啦的炸开了。
过大年了!
樊思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内蒙古有一个十分别致的习俗,叫做那达慕。
六月初四,草绿花红的时候我们一家开车去往那达慕会场。
一路上,爸爸说这习俗是大有来历:“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月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这天,草原上人山人海,许多外地人不远千里而来,只为领略那达慕大会的一番风采。那达慕这天,不仅有各种各样的赛马、歌舞表演,还有很多地摊,有些人家直接把自家的小型货车开过来在草原上卖雪糕、糖果和各色小吃,一些家庭在汽车上放上被子、枕头和必需品,白天逛地摊,晚上就睡在车里,直到那达慕结束。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凤。这就是我们家乡最别致、最特殊的习俗——那达慕。
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历史悠久。大家对于陕西的印象,可能是各种美食,或者是各种驰名中外的景点。除了这些,陕西还有许多有趣又富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快来听我娓娓道来。
“泡馍大碗卖”给我的印象最深,“牛羊肉泡馍大碗卖”可谓是称上陕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泡馍几乎是白来一趟,肉是大块大块的,馍是硬邦邦的死面坨坨馍,碗可是能盛上六两八两的的大老碗。肉煮得又酥又烂,馍老的又硬又黄,遇水不化、百煮不烂。陕西人十分实惠,泡馍用的都是耀州产的大瓷碗来装泡馍。
没到我走进回民街时,泡馍馆总是会让我驻足停留,走进泡沫罐馆泡馍的香气扑鼻而来,坐下来掰一碗小小的碎碎的馍块,十分钟不到,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馍就端上来了,满满的一大碗,耀州产的近一尺的白瓷青花的碗称着那牛羊肉骨髓煮的泡馍,别提有多香。在寒冬时,来一碗泡馍,从头到脚的是热乎的。吃饱了站起身来,闻着泡沫的味道,一下又饿了。
这就是陕西的风俗之一——“泡馍大碗卖”,下回来陕西西安尝一尝牛羊肉泡馍吧!
在我的家乡过年必吃饺子,过年包饺子,也成了一件必须做的事。
将面粉加些水,开始和面,和面可是个体力活。每当和面时,家里的小孩子都跃跃欲试,刚开始很认真地在和面,可到后来变成了泼面粉大战,家里的面粉满屋飞,犹如下雪一般,地上的几个“小雪人”在满屋子地跑,最后还是在家长的一声令下才安静下来。
面和好了,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馅料,妈妈将面擀成一片一片的饺子皮,爸爸和我则在一旁包饺子,先将饺子皮放在掌心,再将一勺馅料放进饺子皮,然后将饺子皮合上,最后再捏一遍,防止馅料在煮时掉出来,就这样一个个雪白的饺子做好了,伴着一旁小孩子的吵闹声一个接着一个的饺子做好了。
将锅中的水煮沸,再将饺子倒进去,一个个圆鼓鼓的饺子从案板上滚到了锅中,一个个饺子在锅中上蹿下跳,将锅盖盖上,再等饺子煮到全部飘浮在水中就可以出锅了。
热乎乎的饺子一出锅,才没一会儿,就被全部抢没了,妈妈见那些没吃到的弟弟妹妹赶紧安慰道:“不哭不哭,还有很多呢!”不久大人小孩都吃饱了。春节也在这份热闹中画上了一个句号。
贴春联
赖小风
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把门两旁的对联给贴得稳稳当当。对联也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关于春联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春节的时候,我和姐姐一起贴对联。姐姐在门口端模着门的样子,在两旁贴起对联来,我就给他打下手头把胶布和剪刀给她。我们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上联给贴完,可是还有下联呢。我拿着胶布和剪刀,慌忙的给姐姐。姐姐也慌乱的贴起对联来。可是笑脸总天还是会掉,我们就请妈妈帮我们,妈妈可是个行家,首先把胶布粘在头上,固定好头再往两边一起交胶布。再向下面给您一个,交不就大功到城了。
我和姐姐十分高兴,因为今年的对联是由我们两个贴的,虽然下联。妈妈帮助了我们,但我们一样很开心。
端午抓红鸭
余欣竹
还记得那年的端午节,我们全家去山上玩,没想到正好赶上村里的一个大型活动——“抓红鸭”。
那天上午,烈日当空,太阳肆无忌惮地释放着自己的光芒,让大地披上了一层火热的纱衣。忽然,空中飞过一个无人机,发出了响彻山谷的声音“抓红鸭的时候到了,各位准备好了吗?三!二!一!开始!
紧接着,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往江中跳去,“噗通!噗通!”一阵阵落水声响起,各个地方都溅起了巨大的水花。
这时,一艘小船缓缓地从对岸驶了过来,船上的人抱起一只只红鸭丢入水中。“哗~哗~”水里人们如同一群饿狼扑向了红鸭。鸭子惊恐的尖叫声,人们兴奋的助威声混为一谈。
过了许久,终于有人机智地潜入水下抓住了红鸭的脖子。人群沸腾了,欢呼声、喝彩声震耳欲聋。接下来红鸭陆续被抓住了,有人甚至抓到了两只。
本来,我以为活动到此结束了,没想到竟然还有后话。下午新的一轮又开始了,我多么想去啊,可惜我太小了!真想自己快点长大,去亲身体验一次端午“抓红鸭”的无限乐趣啊!
正月十五,妈妈按照莱芜人的习惯家家都要点灯笼,汤圆。所以我家一直都是这样过的。
当天晚上天上下着毛毛雨,无法再在街上点上灯笼,所以只能再加点,听妈妈说:“点灯笼要到黑暗的地方点表示着前途无限,万事如意。”
最有趣的莫过于是全家围在一起吃饭和做汤圆了。
妈妈先将糯米,芝麻,花生都拿了出来,再把拿出来的糯米粉放在一个大碗里放一些水。爸爸力气大和面的任务就交给他了,面和好了,然后就是我和爸爸在旁边干看着了。因为只有妈妈的汤圆做的最纯正,皮薄个小,还特别圆,但是我看着这么圆,于是就忍不住问妈妈,为何这么圆呢。妈妈说:“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团圆,所以我们大人习惯把汤圆做的越圆越好,我看着这一排排大小均匀的汤圆,发现有几个害群之马漏网之鱼混在其中,于是我便将灯笼放下并洗了把手,把他们全都拿在了手中边搓边说:“圆,圆圆,圆……”,“水开了”爸爸喊,我立马把我搓好的小圆球放进了水中。
望着这些热气,我心中默默地祝愿:我们和祖国都有一个圆满的家庭。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元宵节的习俗
许颖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千禧城六年级
大多数人家元宵节都是吃汤圆,但是在仙桃,正月十五要吃“团子”。
团子是由米粉和肉馅做成的“球”。
大人们早早的拿肉和其它食材,切成大小合适的肉馅,把它弄成圆形,用米磨的米粉裹在上面。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大胖子”就做好了。
一般中午,把做好的“大白胖子”放上蒸锅,蒸到熟为止。
尝一口,感觉味蕾在爆炸,忍不住再来一个,两个,三个……
“为什么要吃团子呢?”表弟问,“别人都是吃的汤圆啊!”
“因为吃了团子,一整年就会团团圆圆,球是光滑不像正方形,三角形有角,没有角就不会有冲突,所以说了团子也会会和和美美,不会吵架,不会生气。”爸爸说。
“原来是这样啊!那妈妈要多吃点,这样你就不会生气,不会生气就不会打我了!”表弟一脸得意。
“我什么时候打过你了!”婶婶一边说,一边轻轻的打了一下表弟。
“这还不算打吗?”表弟一脸委屈到。
全家都笑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食物,但这也是家乡的味道。这是家乡特有的味道。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昌吉,春天万物复苏,夏天花香四溢,秋天瓜果飘香,冬天大雪纷飞。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春节,春节是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在那天人们放鞭炮,吃团圆饭,收红包等。全家人欢聚一堂,别说有多喜庆了。
春节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很久以前,一种叫“年”的怪物,身长九尺、高十丈,像一辆大巴车那么大,破坏村庄、吃小孩儿。而有一天人们发现年害怕爆竹发出的声音和红色,于是每当“年”来破坏村庄时,就用这些来赶走“年”。后来便有了放鞭炮和贴对联的习俗。
在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欢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有的人边看春晚边谈着趣事,有的人准备着团圆饭,还有一些孩子在雪地里打雪仗、放鞭炮,让人感觉到处都有浓浓的年味儿。
春节不仅是节日也是艺术的盛宴,长辈写对联、写福字,红纸、墨、毛笔无不是艺术的精华,长辈们写对联,艺术在纸上停留,一个个字栩栩如生,像一个个小人儿,为春节又增添了几分喜庆。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这不仅是个节日,还是家人团聚的喜悦,是记忆最深的、最珍贵的味道。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的泼水节、火把节,热热闹闹的春节……在我的家乡茂名,也有自己特色的节日和风俗,那就是茂名渔民的节日,也是大海的节日——开渔节。
茂名市是广东省西南部地级市,濒临广阔的南海,有许多人居住在海边的人都靠打渔为生。但是,为了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的时间,每年在规定时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海域内捕鱼,这就叫“休渔期”。而休渔期结束便迎来了热闹的“开渔节”。
在“开渔节”前一天,庆祝活动其实已经开始了。所有的船被停放的很整齐,每条船上绑上五彩斑斓的色带,一些演员在码头舞台上表演。
在“开渔节”当天,上午会有隆重的游行和祭海活动,是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在下午,渔民者则会在码头掰开酒席,其实是老板请家人和员工吃饭,为的是让员工们在开渔后好好工作。
吃过饭后,原本风平浪静的海面瞬时成为汽笛长鸣的活跃场景。送别的码头人头涌动、鼓乐喧天,大家都希望渔船能平安丰收归来。
啊!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中秋节
高浩宇
我的家乡是益阳。在那里,我最喜欢中秋节了,在中秋节过节时,自然少不了赏月和吃月饼。
在中秋节过节时,大多数家庭全都会赶回家里,与家人一起过节、赏月,在外漂泊、工作的人都会赶回家乡与亲人团聚,诉说思念和亲情。还有人会拿各种月饼去拜访亲戚朋友,见面就会说一句“中秋节快乐”。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更是喜欢走亲戚,因为过节时大人们会给孩子们压岁钱。不过,我们也要对给我们压岁钱的叔叔阿姨说一声:“谢谢。”
我来说一下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个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也可以称为“仲秋节”。
对了,在中秋节这天还有很多人放孔明灯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飞向天空,向远方飞去。远看,就像一群群萤火虫去太空旅行,美丽壮观。
好了,我家乡的中秋节说完了,你们家乡的中秋节是怎样的,一起分享一下吧!
听,霹雳啪啦的鞭炮已经响起,这意味着新年到了,一想到新年就会想那些好吃又好玩的。
不错,今天就是腊月二十四日,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
早早的我们吃过晚饭,奶奶把糖果、甘蔗、橘子、白果、寿面等等,摆在灶上,然后插上蜡烛,点上香,再倒上十杯红酒,就大功告成了。哇,我看着灶上有好多好吃的,让我直流口水。我想偷偷的吃一个,奶奶应该不会发现吧?"当我手刚碰到糖果,就被奶奶看到了。奶奶说"你这个馋嘴猫,现在还不能吃,先让灶王爷先吃,吃饱了才能上天跟玉帝说好话。"
只见奶奶双手握合,开始拜起来,嘴里还说着"糖甜,甘蔗甜,灶王爷,灶王奶奶,吃了上天,希望你们保佑我们明年全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保佑国家国泰民安。"我也学着奶奶做,嘴里念念有词:"灶王爷保佑我们全家老小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保佑爸爸生意兴隆,再保佑我和姐姐学习进步,聪明乖巧。"
过了一会儿,灶神吃饱,奶奶把好吃的端上来,我和姐姐抢着吃,今天让我一饱口福。
我喜欢祭灶节,喜欢过年。
我们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而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春节的一些风俗。
首先,得从大年三十早上说起,早上妈妈和奶奶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干净。然后吃完饭我就和爸爸一起贴春联。时间一晃,到了晚上,亲朋好友都回到家中。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子坐在一起玩着手机,聊着天。而大人们在房间里有的打牌、有的打麻将,还有的在看春晚。直到很晚,才上床睡觉。
大年初一早上,我总会早早地起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寓意着这一年都甜甜美美。新的一年就在爆竹声中开始了。
这时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中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有了这句诗的熏染,春节的气氛又变得更加浓厚起来。伴随着一声声的祝福,新年的拜年环节到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环节了。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就变得鼓鼓的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火,五彩缤纷,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风俗。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包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十五过后,到了十六,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上面这些就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家乡的风俗400字作文六年级精选2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