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 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精选18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精选18篇)

时间:2022-11-22 11:55:22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大约有18篇左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城南旧事》这部作品是作家林海音对她童年时期7-13岁时期事件的回忆,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作品里所记载的都是作家童年时期一些并不算得上是愉快的一些回忆,因此在读作品时总能给我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感。这篇作品内容很质朴平实,情感真挚,讲述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却不会令人觉得乏味,因为是作者对儿时记忆的描述,因此十分地贴近生活。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童年生活于我而言是充满童趣的,即使到现在回忆起童年生活也还是会觉得很有趣,而不是故作成熟的认为自己幼稚,或许这就是童年的魅力所在吧,能让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年龄想起那个时段都能会心一笑。

  我在读这部作品前先看了一遍影视作品,电影里所讲述的故事不如书中的详细有序,但胜在简明扼要,挑出了重要的几个故事讲,因此我在读作品时就有了更深的感受,也不自觉的将自己带入故事中去,好似自己就是英子一般。《城南旧事》里主要记述了秀贞痴傻寻女、闹鬼荒屋交友、撮合兰姨姻缘、父亲去世这四件事,中间穿插一些小故事,我就主要讲这四件事对作者的影响。在秀贞寻女的过程中“我”起到了寻找者和安慰者的作用,但在“我”以为我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文中却有了一段关于母女俩被火车碾压而死的描写,虽然此时的“我”还因生病而意识模糊,但从英子妈手上带着的镯子和英子的手表的再次出现,都在昭示着秀贞与小桂子(妞儿)已经死亡,这为英子童年的回忆蒙上第一层忧伤色彩。搬去新家后“我”在闹鬼的荒草丛里交到了一个比“我”大许多的朋友,他问“我”分不分得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我”说,:“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你分的清海跟天吗?”“金色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吗?可是它也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坏人。”可作者心里知道他是个老实敦厚的,因此心中将他当做朋友。可就因为当时的“我”还分不清好坏,所以因为“我”的一个无心的举动,使得“我”的朋友被抓,当时“我”的情感只剩害怕,因为“我”那时还不知何为内疚,只知道自己心里有些堵,这是英子童年第二层忧伤。接下来就讲到兰姨娘与父亲的恋情以及“我”是如何将父亲对兰姨娘的情愫扼杀的。因为兰姨娘的到来,“我”的母亲就一直都不高兴,直到“我”无意间撞见父亲与兰姨娘打情骂俏我才渐渐明白了什么,这时正好德先叔又到家里来了,于是“我”就想撮合他俩,这样爸爸就不能跟兰姨娘有什么了,妈妈也不用整日伤心,于是“我”尽力撮合他俩,最终不负“我”所望成功了。他俩的事爸爸知道后很伤心,看着爸爸伤心的样子“我”觉得自己也很难过,但“我”知道“我”做的事在“我”的认知里是对的,所以“我”不后悔,因为妈妈又笑了,而且笑得很温暖。最后一件大事发生在“我”小学毕业时,曾记得在“我”把新学的那篇课文《我们看海去》念给爸爸听时爸爸说我适合当作家,这为作者后来的人生影响很大,因为这个梦想是爸爸赋予的,具有特殊意义。在爸爸参加之前高年级的毕业典礼时他就对“我”说过,说希望“我”毕业时也能作为代表上台领毕业证书,我做到了。我想,爸爸一定会很高兴,可惜爸爸不能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当我兴冲冲地拿着毕业证书回去的时候发现爸爸栽种的石榴树的花都落了,我当时以为是弟弟妹妹们将它弄掉的,可他们一致说是花自己落的,这时老高来告诉我爸爸去世了。爸爸去世了,我的童年也成为过去了,对啊,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人要成长,必会历经一些苦难,英子的童年生活与我的童年生活有相似之处,也有我在童年甚至至今都未曾经历过的,因此她的童年深深吸引着我去探究,可我又怕我一旦探究清楚了悲伤就重了。果然,人长大了烦恼就多了,小时候怕自己什么都不懂,长大了怕什么都懂,因为只有自己经历过才叫懂。

  篇二: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每当这首歌在耳畔响起,都会让我觉得心弦触动、略带伤感。歌声里,我仿佛一次次走进《城南旧事》,看到了学骆驼吃草的小英子,看到了疯疯癫癫的秀贞,看到了身世可怜的妞儿,也看到了儿时快乐单纯的自己和这渐行渐远的美好童年……

  虽看过的名著不少,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却是我最喜欢、也是最震撼我心灵的一本。逐页翻去,徜徉其中,感觉童年似一首淡雅的小诗,华丽而纯洁;时光如安静的流水,又如缓缓的驼队,淡泊而纯净。从《惠安馆》到《我们看海去》再到《爸爸的花儿落了》,小说的主人公小英子用她天真、无邪的双眼观察大人的世界,感受无尽的喜怒哀愁、悲欢离合。文章作者虽没有刻意表达什么,只是一个场景又一个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童眼中的老北京,但你会觉得自己就是在和主人公同行,心里满是感动和温暖;穿行在字里行间,每一个小故事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恍如那每一言每一语说的都是自己。

  全文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落了》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章,写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最真挚的父爱。小英子一直铭记父亲的教诲,努力拼搏,去完成父亲六年前对他的期望。看着她拼尽全力的样子,我想到了自己。是啊,自己不也是这样吗!为了让我拥有自己喜欢的爱好,很小的时候,妈妈就送我去学习吉他弹唱,从简单的和弦到单曲的弹奏,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手指在琴弦上划过,有疼也有快乐——为了我爱的音乐,也为了亲手弹唱妈妈喜欢的歌曲,再苦也是值得!终于有一天,我成功了。六一汇演,我和小伙伴一起走上舞台,用自己稚嫩但很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台下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人群中,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妈妈会心的微笑。可是小英子到了完成愿望的那一天,她父亲却病倒了!父亲不能看着女儿上台做代表,女儿只能戴着一朵夹竹桃花代表父亲的心情。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文中写小英子父亲病危,以花落暗示了父亲的病情加重,直到逝世。“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看见你上台时一样。”看着爸爸给小英子的话,我好想哭——不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番风顺的,但所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爱都是那样相似,又是那样深,她爸爸如此,我妈妈更是如此!英子勇敢面对现实,担负起照顾家人的责任,结尾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我沉默不语、泪流满面,为小英子的坚强,也为她那即将逝去的童年。突然间,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也真正明白了自己在台上表演的快乐——不是为了被关注的内心满足,而是承载着妈妈的期望,或许,我拥有快乐才是她最看中的。而我,每一次琴弦拨动,我都会倾尽真心,因为我想唱出的是一个梦,有我的,小英子的,还有更多没有上台的孩子的梦想……

  时光匆匆,转眼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暮然回首,童年如这满地零落的花瓣儿,随风、随风……月光之下,我怀抱吉它,“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乐音清婉,星光点点。未来会怎样?管它呢!我会像小英子一样坚强前行,带着儿时的快乐和童年的梦想……

  小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结合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概括的非常详细,让人一目了然,让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情不自禁想拿起书看个究竟。小作者语言流畅,表达清楚,思路清晰,对小英子的世界洞察彻底,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已经沉浸在这本书里,每一件事犹如亲身经历一样,特别是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已经展示了小作者一定的写作技巧和个人风格。

  篇三: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1、儿童的视角

  “我是多么想念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里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这是作家林海音创作《城南旧事》的初衷。本书主要以一个儿童视角,放眼大人的世界,有英子的种种遭遇,来到英子家的一个个人物,他们伴随了英子的整个童年。

  初次读还没有真正明白,作者为什么要以儿童视角来写的意图,但读着读着,其意图也渐渐明了。

  英子是一个少年儿童,她的内心是懵懂的,是单纯的,她的内心深处没有被污染,如雪一样洁白。从秀贞母子的死亡,到兰姨娘的来临,遇到的“小偷”,到宋妈的离开,直到爸爸的离世。

  英子用孩子懵懂的思维,化成了直击人心的语言。在“我们看海去”这章中,深刻地反应了儿童视角的妙处:

  因要供弟弟上学,杂草丛中的人不得已,要做着苟且偷生之事。但由于英子的单纯和懵懂,她没有认出那个人就是小偷,却和他交谈,和他成为了不错的朋友。

  她看到爸爸握着兰姨娘的手,正是因为她的单纯,但用了自己的办法,既不让妈妈受伤害,又撮合了兰姨娘与德先叔,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这是本书的内在的角度,令所有读者都能身在故事之中,体会到作者所描绘的北平。

  2、内心的情愫

  之所以这本书能够直击人的心田,是因为作者的童年是她真正经历过的。真实的一切,读起来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而是用朴实、简单的文字,叙述了一篇篇北平杂记。

  如果没有自己的真实情感加入其中,如果一部作品没有真实的情感,而是用华丽的词藻堆砌,这样的文章,我个人认为,是不会感人的。

  冰心在《忆读书》中写道:

  对于现代的文学作品,那些写的朦朦胧胧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十分质朴浅显的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我也看得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城南旧事》则是这样。英子(林海音)对于自己的童年的人和事,寄托了自己的真实情感。

  在第一章“惠安馆”中,英子耐心听秀贞的哭诉,为一个未曾谋面的小桂子落泪,为他们的困苦遭遇而感到难过,看见兰姨娘和爸爸的手握在一起,而伤心到哭泣。

  她对于生活的感悟如此真切与深刻,最终才创作了一部拥有着细腻情感的作品。

  一个孩子,一个单纯、稚嫩的孩子,她体会到了人间冷暖,酸甜苦辣。她所认为奇妙的一切。小英子每天观察骆驼,看着它们咀嚼的模样,她看着鱼缸里的小鱼,看着它们肆意欢快的游,忘掉烦忧,留下美好。

  3、成长与离别

  英子的童年不单调,可以说是波折不断的,她小小年纪就因为爸爸的离去,而成为了一个小大人,家里的重担,也要由她分担,这意味着小英子与爸爸永远的离别了,但这难道不是一次成长与开始吗?

  这次离别,让英子成了小大人。

  作者缅怀童年,书写了《城南旧事》。成长正是随着离别一次次上演。

  作者喜怒哀乐都融入到了这本书里。当英子听到“就属我最大了”这句话时,她的成长之门也就此打开,虽然和父亲不能相见了,但父亲的离开,让英子的泪与痛,都化成了成长的动力、坚持的源泉。

  4、读后的感悟

  当时的北平封建生活使我思绪万千。更感叹当时英子童年的酸甜苦辣,因为爸爸的离去而哭泣,因为秀贞母女的离开而难过,因为与“小偷”的遇见……这样的种种事件,铺满了英子这看似简单的童年。

  她的童年,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多得数不过来。有让她开心的,有让她难过的。对于她的童年回忆中,永远忘不掉的是故事,永远回味在心头的,是每一个人。

  篇四: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童年的天真,就像缤纷的花朵,芳香扑鼻;童年的纯洁,就像醉人的花香,沁人心脾。今天,我读完了《城南旧事》这本关于童年的书,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英子丰富的童年。而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女作家。而《城南旧事》这本书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了20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的往事,通过小英子童稚的双眼,展现了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笔触淡雅,满含怀旧基调和眷恋之情,又在天真盎然中道尽了人间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英子对人生的思索和困惑。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名叫英子的小女孩,从故乡台湾来的北京,搬进新帘子胡同,认识了行行色色的人,而在这之前,小英子还认识了一个疯子秀贞,和小女孩妞儿,她们一起被火车撞死了。而在来到胡同之后,天真烂漫的小英子又认识了偷东西的小伙子,勇敢追求幸福的兰姨娘等各形各色的人物。英子通过与这些人的接触,感受到了人生的凄凉,体会到了生死离别的痛苦,对人的是非好歹也有了一个崭新的新认识。她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但也充满了悲欢离合。虽然这样,但她依然保持着她的天性。天真而烂漫,勇敢而坚强,坚持而不懈,英子拥有着这么顽强的精神,这也是难道可贵啊!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就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一章节。而这一章节主要就是写了这么一个天真灿烂的小女孩小学毕业了,而她的爸爸也去世了,作为家中最大的一个孩子,她决定担负起家里的重担,照顾妈妈和弟弟妹妹们,这做为一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小姑娘来说,是个多么残酷的现实。而我们现在不正与小英子一个年龄吗?竟还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

  一泓清泉,以折射出纷繁的世界;扇窗户,可以通向一颗温暖的心;一座指明灯,可以照亮一条正确的路径。而《城南旧事》是一扇不朽的敞开的大门,吸引我们走向英子的童年,观望落花斜阳。

  淡淡的文字感觉却是一种心酸的味道,悠悠泛起在那个久远的年代,带给我们的是遗之不尽的喜怒哀乐,与迷惘忧伤。

  童年是美丽的花园,记载着我们的欢乐。

  童年是飘荡的小船,承载着我们的苦难。

  童年是美丽的星空,记录着我们美好的回忆。

  是童年没收了我们的悲欢离合。

  童年亦是如此。我们的童年也是这样天真烂漫,记得在我两三岁的时候,一直喜欢吃巧克力,而在一次无意中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道理,便将一块巧克力埋到土里,还放了许多的肥料,我每天浇水,一段时间过去了,还没见发芽,我不禁放声大哭,这时,妈妈回来了,一眼便看出事情的经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只能用在农作物身上,而巧克力是加工成的。”“农作物,加工?是什么。”我哭泣着。“这个等你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童年,是一首由梦的音符谱写的美妙歌曲,是一串随风摇摆的风铃,让人陶醉,现在想一想,真是让人觉得好笑。

  而这本书既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情,也让我知道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我想,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乐观向上地生活,我们的童年就一定会变得丰富多彩。

  篇五: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题记

  冬日,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望着窗外的那几株夹竹桃在一棵棵细长的竹子的保护下坚强地活着,一缕金黄色的阳光照在了那本《城南旧事》上,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

  翻开书本,进入它的深处——

  翻阅遇见

  主人公英子的童年生活,有快乐,也有悲伤。无论是“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还是藏在草堆里的小偷”,最后的结尾都是离英子而去。直到最后“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童年的每刻每秒都是一个人的重要段落,我何尝不是这样。

  记得儿时的一个傍晚,我与母亲一同漫步在村道上。天空被夕阳染上了血红色,远处巍峨的山丘在夕阳的映照下仿佛涂上了一层金粉,那片竹林却格外引人入胜!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竹子,它身着绿衣,苍翠挺拔,比现在的我还要高好几倍。我走进竹林,一阵风吹来,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竹香,把我心中的乌云都吹散了。翠竹也随风漫舞,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在欢迎着客人。我微笑着闭上眼睛,享受着这份宁静。突然,沙沙的声音打乱了我的思绪,我睁开眼睛。一群小孩子正在用力拔着一根竹子,又拉又扯,可是竹子依然没有被弄断,那群孩子索性与竹子玩起了拔河,弄了半天,竹子还是没有拔下来。那群孩子悻悻地离开了。

  我不由得被竹子那坚忍不拔的精神折服。不管遇到狂风,还是遇到暴雨,它依旧挺立在那儿,一动不动,就如竹林的守护神,保护着土壤以及那些绿油油的小草。

  了解领悟

  在这本书中,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都有别具一格的性格。

  在英子原先住的胡同里,有一个可怜兮兮的女“疯子”,她就是秀贞。她曾与一个大学生相爱,但这段恋情是不完整的。那个大学生回了老家,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秀贞生下了小福子,却被扔到了齐化门。她十分悲哀,但骨子里却透露出一股坚韧不拔、坚强不息的气质,后来小英子帮他找到了小福子,于是他们母女俩去找思康,却不幸被压在了火车下。当我读完了这一段悲惨的故事,我为秀贞的命运感到悲哀,她的一生就像是一株夹竹桃,当她找到自己的爱情时,夹竹桃的叶片如柳似竹,红花灼灼,十分茂盛,但当她与小福子被火车压死时,夹竹桃便凋零了,回归土地。人生总会有着许多悲欢离合,流逝的终究无法挽回,正如那朵垂落的夹竹桃一般,永远都无法回到树枝的怀抱中。

  每当我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我就会想起那个傍晚,想起那片苍翠葱茏、依然挺立的竹林。与其含着泪回首过去,不如微笑着展望未来。

  其实,无论是垂落的夹竹桃,还是挺立的竹子,它们都有生命中最美丽的瞬间。夹竹桃会牺牲自己被人们拿去当药材,竹子与它也有些相似。人人都知道竹子一开始是笋儿,而且往往会成为一道道美味佳肴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任凭人们品尝,都没有怨言。虽然我也品尝过,但每当我要将它送入嘴时都会犹豫一下。

  成长受益

  英子的童年渐渐过去了,爸爸的花儿也落了。在毕业典礼那天,她衣襟上别着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代表全体同学领取毕业证书。

  而我,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迷上了有关竹子的诗句,例如“千磨万仞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宁不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

  当我读着这些句子时,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儿时初见竹林的场景:身着绿衣,苍翠挺拔,淡淡的竹香,沙沙的声音……

  有些人的一生就像夹竹桃一样:当你出生时,夹竹桃发芽了;当你风华正茂时,夹竹桃姹紫嫣红;当你年过花甲,夹竹桃渐渐枯萎了。

  而我,更希望我的一生能像竹子一样,自己遇到困难时能一直坚持,他人遇到困难时也能挺身而出,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偶尔回到那充满童真的乐园中看一看,拾起那片落叶,不去悲叹命的短暂,而是赞颂它优美的纹理和颜色,让其成为那竹海中的一棵坚韧挺拔的绿竹和生命中永远的那朵夹竹桃。

  合上《城南旧事》,望着窗外那一棵棵细长竹子保护下的夹竹桃,我心淡然,不禁感叹到:“童年真美好!”

  指导老师:陆琰(公众号:浙里少年)

  篇六: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身处锦瑟年华的我们,多多少少地,有一些我们自己不愿承认的“多愁善感”,在迷茫与对世界的无知中摸索着前方的路。我时常会感今怀昔,追问自己,为何在迷迷糊糊中,仿佛一瞬间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在无尽的感慨中,有这样一本书似乎理清了我混沌的思绪,抒发了我的感怀,慰藉了我懵懂的心。

  它,就是林海音女士所著的《城南旧事》。

  余光中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的确,林海音女士以细腻的情思与流畅的写作技法,在这本书中用朴素平和的语句,带我们走进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走进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英子的童年——也许,林海音本人的童年。

  英子的童年在北京城南,小小的她不谙世事,以童稚清澈的目光观察着身边的人与事。她是那么纯真,那么稚气,那么好奇。在城南,她一次次经历着,同时也一点点成长着。惠安馆里,英子丝毫不理会旁人异样的眼光,认识了“疯子”秀贞,聚精会神地倾听她的故事并毫无条件地帮助她与女儿团聚;搬家后,英子认识了一个为了供弟弟上学而不得不偷东西的年轻人,但她却无法分辨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为了家庭的稳定与持久,撮合了兰姨娘与德先叔;她跟随着宋妈,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英子的童年看似无忧无虑,但随着她的成长,她逐渐对这些人,这些事以及这个世界,有了现实性的认识,并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失望与无助。甜美的童年中不乏苦涩。小英子的故事虽然主打温馨、欢快的笔调,但她的所有旧事,几乎都是以离别作为结局——秀贞紧挽着她失散多年的女儿妞儿,消失在了那个凄冷的雨夜;被英子的纯真善良打动的小偷因为英子对警察无心的话语被逮捕;英子喜爱的兰姨娘在爸爸无法遮掩的失望中与德先叔亡命天涯;宋妈在丧子的悲痛中不舍返乡;对英子严厉又慈爱的爸爸缺席了英子的毕业典礼,他的生命犹如他庭中那枯败的花草,在盛夏的阳光中凋零逝去。

  英子感受着悲欢离合,对这个谜一样的世界有了新一面的认识,被迫了解着复杂世事,不得不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了童年,告别了魂萦梦绕的城南旧事。尤其在爸爸去世后,英子仿佛一瞬间成熟了起来,那句令我记忆犹新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充满了英子面对未来的决心,以及些许告别童年的辛酸与无可奈何。

  在英子的城南旧事中,我旁观着英子的生活,揣摩着英子的每一个想法,细嗅着书中淡淡的怀旧气息,品味着作者的情怀种种。这些看似普通平凡的家庭琐事、童年故事,在作者的妙笔下,串成一个女孩的成长历程。她对自己的童年的缅怀之情在书中恰到好处地自然流露,使简单却故事令人触动,温暖心灵。这就是好书的魅力所在。我将《城南旧事》读了一遍又一遍,只为沉浸在一个不老梦。

  本书可以说是平淡,也可以说是质朴,但是绝对不单薄。如果满怀着寻找共鸣的心态去读,你将找到长大的理由。英子从最初的懵懂,经历好像漫长又好像短暂的童年时光,在一次次对现实的失望、困难面前的无助、朦胧面前的无知中,她终于在强烈的自强心与责任感的促使下,决绝告别了童年,并且以饱满的信心面对未来,她的眼中,也依然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我们总会长大,我们做不到与时间讨价还价,便只能让自己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前方的未知,在时光风暴的洗礼中傲然挺立。

  英子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但我们还可以寻回自己的“城南旧事”。正如林海音所说的那样,“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篇七: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刚上一年级的英子用稚嫩的童音诉出这首曲子,多年后听到同样稚气的童音已是毕业典礼,似乎童年就是一盘轮流转的风水,连“芳草”也显出几分寂寥。

  终是离去,喜爱的与不喜爱的,每个人都会离开,目送或者听闻,留下淡淡的忧伤与不足、轻轻地自责。不复返的童年如梦境般,全部消失在驴打滚儿中,骆驼的铃声中,“飞入芦花皆不见”。忧伤伴童年,风味独特,却是回悟感伤。

  林海英的童年,似乎一切都在离去:冬阳里的骆驼队,走了;秀贞带着小桂子,走了;草丛里的小偷,走了;宋妈,走了;父亲的离世更是为童年画上一个句号。当最后一朵夹竹桃因无人照理而落下,这个从6岁一直野到13岁的女孩子,在恸哭声中目送了童年的离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她已不再是小孩子。

  法国作家赫尔乔曼说过:“世上没有不带刺的蔷薇,不带蔷薇的刺倒是很多。”

  秀贞与小偷就是这么两朵泣血的蔷薇。

  秀贞是个疯子——但与此同时,她又是个正常人。她是个幸福的疯子,又是个正常的可怜人。一句海誓山盟的承诺,一次醉酒后的意外,一个伴随着婴儿啼哭声的老城北,数不尽的世人的非议,都是一把利剑,将她推入无尽深渊。正如她向英子一直念叨的小桂子,便是她的臆想,她的求而不得。她身上有最朴实、最伟大的母爱,这母爱使她身上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而世俗的目光却将她打上了“疯子”这一标签,那些指指点点的人才是疯子。她像个悲世嫉俗的哑巴,世界听不到她的声音,她只得麻木地封闭自己,逼迫自己,逃避现实。偶尔有愿意听她讲的人,她竟不知从何说起,只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悲催的命运。但从客观上说,她也的确是疯了——被逼疯的。从儿童的角度讲述,此人的故事,最压抑的黑暗配上淡得像茶的叙述,也愈发触目惊心。那个找回小桂子(即妞儿)的风雨交加的夜晚,她带着这念叨了十几年的孩子,义无反顾地撞上了命运的列车,正如曾经跃入爱河,过去坠入深渊,她知道,这是她唯一解脱的方式。那一刻,她心里,无比清醒。

  她回家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我对另一个人物的剖析:他。

  他甚至没有名宇,他的职业也不甚光鲜。他在人群中不出众。他不像上面那位那样悲惨。他是自己走上的歧途,没有误入。他从小担负的责任很重:上有老母,下有幼弟,但我不悲悯他。他既不疯狂,又不残疾,为了弟弟——只是个愚钝的,自欺其人的借口,他自己清楚的——这一点在同一个小女孩的谈话中可看出。他也曾后悔过,也希望有人来救赎他,但最终只能无望地挣扎在黑暗中。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好哥哥。他爱自己的弟弟,用自己的生命对弟弟进行“爱的供养”,他和弟弟总是一株双生相连的水莲,他将自己沉入浮泥之下,让弟弟站在光鲜亮丽之中,但他的背挺得很直,一如那年的毕业典礼。最后他看向英子的那一眼中到底包含了什么,悲伤,绝望,抑或是有人将自己拉回正途的感慨?我们已无从得知。

  也许那一刻,他心里想的只是”我们看海去”。

  他是一个懦弱的好哥哥。

  英子说:”我将来要写一本书,我要把天和海分清楚,我要把好人和坏人分清楚,也要把疯子和贼子分清楚,但是我现在却是什么也分不清。”

  世间万物,哪有那么多清楚?爱情和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的人性,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与分辨。童年终是流水过,繁花依旧,旧事回忆梦中留。而以上种种却像带刺的蔷薇,阴暗地活着,抒写着正与邪的人间……

  篇八: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法国作家萨克雷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读到这里,故事结束了,小英子的童年也结束了,合上《城南故事》这本书,我的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城南故事》这本书是作者林海音以自己七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作为故事背景,以英子的视角讲述了自己跟随父母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古老的北京城,住在一个老北京的老胡同里的景、物、人、事。

  “硬着头皮去闯”,多么好的一句话呀,这是英子第一次要去满是日本人的邮局寄信感到十分害怕时,父亲给予她的鼓励,这其中也包含着父亲对英子的无限期望和浓浓爱意。我想我的父母有时候也会对我说出类似的话,“学习要靠自己,学的知识别人是偷不走的,知识永远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这句话也包含了父母对我深深的爱和学习上的无限期望。

  我也渐渐长大了,慢慢地能理解父母话中的含义和道理了。我希望我也能像英子那样懂事、勇敢、坚强,什么事都可以“硬着头皮去闯”,无论成功或失败,也都可以去试一试。成功固然喜悦,就算失败心中却也没有失落感,反而充满了幸福感。毕竟只有试过,奋斗过,才会感到幸福。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幸福是每天放学时,爸爸开车在校门外等候;幸福是在放学回家后能吃到一顿奶奶精心准备的晚饭;幸福是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老师为我们辛苦地讲解题目;幸福是在环境优美的小区里开心地奔跑、玩耍!

  当然我们的幸福大多是通过爸爸妈妈的双手努力奋斗换来的。我们的幸福是老师挥洒汗水而来的,我们的幸福是环卫工人的辛劳创造的,其实幸福也可以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

  是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每每读《城南旧事》时,我都会想到这句话。而现在每每想到这句话时,我都会想到自己的学习。因为“新冠疫情”,我的五年级下学期只上了两个月的课。于是今年暑假,爸爸给我安排了高强度的自习,以及对学过知识的进一步复习掌握。但到了8月份,我出现了极大的“厌学情绪”,不想做作业,不想看书,不想做摘抄。尤其到了8月下旬,我连书都不想碰一下。爸爸说东,我一定想西,什么事情都对着干。一天晚上,爸爸和我谈心,讲着龙应台的故事: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天埋头苦干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有多少人拼命硬干却只能蜗居在地下室?努力读书,学习一些技能,并不一定要成为富翁,却至少可以让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选择一份喜欢的工作,而不是被招聘单位像菜市场里挑萝卜、白菜一样挑来挑去。为了获得选择的权利,我们除了奋斗别无选择!”

  我似懂非懂,但我确实知道,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经过了艰苦的努力。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学习也是一样,谁又不是奋斗出来的呢?我们在羡慕学霸成绩的时候,更应该看到他们在成绩背后的付出。

  于是,从8月25号开始,我收敛了自己的小性子,强迫自己学习。经过一整个暑假对古诗词系统的学习,在开学第一天的古诗词测验中,我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名,虽然分数按照我爸的说法只有“可怜的91。5”,但我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或许,在这个多梦的季节里,我们曾有过这样那样的梦想,也有过这样那样的规划,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有的计划不去迈出脚下的第一步,就不可能靠近梦想。

  人是容易懒惰的动物,我们需要每天持久地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舒适区,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地一直前进,前进,前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丈量出来的。没有脚下的每一步,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没有挣扎着冲破茧子,蝴蝶是无法飞向蓝天的;没有经历风雨洗礼的小树是无法屹立山巅的;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自己的梦想不能实现?幸福都是靠奋斗出来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以前我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现在我懂了。

  篇九: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秋已微凉,黄昏近了,夕阳的颜色如醇厚的红酒,让人沉醉。我轻轻合上《城南旧事》,那些发生在老北京的故事,还有作者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世间真善美的呼唤,一下子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本书由英子这个人物的成长作为串联,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童年的成长经历,旁观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可这本书的每一篇,主角总是离开英子,像最好的玩伴妞妞,惠安馆的疯子秀贞,藏在草丛里的“小偷”,坐在驴背上离去的宋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淡淡的哀愁,沉沉的怀念。也许,童年就是记忆的开始,也是梦中的成长。

  北平于英子而言,是敦朴的,平凡的。她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小女孩,有着梦一样精彩的戏剧化的童年。她不理会众人的流言蜚语,和“疯子”秀贞一起玩,帮她找回失散了六年的小桂子,还偷来妈妈的金镯子给她做路费;她同情被生活所迫的“小偷”,不认为他是坏人,想和他一起去看海;她特别理解妈妈的处境,所以拼命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叔的感情,只是不想看见妈妈伤心……英子的双眸里充满了爱和善良,所以她才拥有很多的幸福。现在的我们早上起的很早,肩上的书包很重,小脑袋里的知识很多,却总少了天真活泼,少了正义善良,甚至对于父母的付出,老师的关爱也熟视无睹。

  “一起去看海”,多了不起的梦想,对于我这样一个生于潜山的孩子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的念想?

  英子生了一场大病,整整昏263迷了十来天,爸爸妈妈还有宋妈对她无微不至地关心。为了她搬了新家,为了她到关帝庙烧香,为了她奔波在家与医院之间,这份亲子之情深深感动着我,也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事情。

  记得我三岁的那年暑假,因为吃西瓜不小心下巴磕到了椅子上。妈妈正在厨房做饭,爸爸正在院子里洗衣服。他们听到我的哭声急忙赶过来,二话不说就骑车带我到县医院。我恍惚记得一个穿白大褂的叔叔拿个针线向我走来,爸爸把我抱在腿上,妈妈使劲摁住我的手和脚,我哭得稀里哗啦。多年后妈妈告诉我,下巴的那道淡淡的疤痕就是小时候调皮的结果。我想当时爸爸妈妈的心情一定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定为我的受伤担心得要命。原来天底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记得书上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中长大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在英子小学毕业典礼的那天,最爱她的爸爸去世了。可文中没写到英子哭哭啼啼、伤心欲绝的画面。英子长大了,“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会闯过去了”这是爸爸生前对她的叮嘱。生活中总有一些意外和坎坷,非得亲身经历才算本事;只有不断“闯练”才可以长大,才可以担起责任。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我们用耐心和毅力去跋山涉水,才能抵达心中的那片海。

  城南旧事,梦一般的故事。

  向天空架一座通往彩虹的梯子,每往上走一步都会拾起不一样颜色的梦,直至拾起所有颜色,就算长大了。

  篇十: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成长与离别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是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中谈到的。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童年生活的写照,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林海音是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成长的,她看到了变革时代新与旧的双面景象。而在她家中,经常出入各式各样的人,有躲风声的学生,有逃到家里的一位世伯的姨太太,这给她提供了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的机会,这也是她著成《城南旧事》这部经典的原因之一。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借英子纯洁的目光,以北平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惠安馆”秀贞认亲、“荒草丛”中小偷的故事、兰姨娘与德先叔、宋妈痛惜死儿失女、父亲离世……仅仅六年的时间,仅仅六个故事,便在英子的童年记忆里留下不可泯灭的回忆。细心的也会发现一个不同寻常的规律:文章主角无一不离英子而去:秀贞与妞儿死于火车下、小偷被捕、兰姨娘与德先叔离开、宋妈回家、以及最后父亲的离世。英子记忆中的童年的消逝。而这些都反映了一个主题——成长与离别。六年,一个懵懂的孩子长成了一个镇定的“小大人”,渐渐地,小孩子开始负起了一份责任……人生的泪与痛,都化作淡淡的哀伤渗进了《城南旧事》的回忆中。

  最近在读《居里夫人传》,这本书讲的是居里夫人生平的一些事,她同样也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离别。玛尼娅对母亲的记忆并不多,渴望得到母亲的爱,可不幸的是,母亲的早逝让小玛丽娅永远失去了母爱。在此之前,最敬爱的姐姐素希雅的死,兴许就是让本来就重病缠身的母亲伤心而死的原因,无耐,玛丽娅生活中重要的两个人还是离她而去了。之后又出国留学不得不离开依恋的父亲,这无疑也是一大打击。与比埃尔共事的一段时光是最快乐的,可一场灾难无情的夺走了玛丽娅的至亲……这不都是居里夫人成长路上的离别吗?

  也许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成长永远伴随着别离,可别离何尝不是另一种开始呢?英子从一个单纯不谙世事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的离别,直到那起偷盗事件,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英子意识的成长。

  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在经历着离别,成长,蜕变。我们离开妈妈的怀抱被关进了一个叫做幼儿园的地方,我们用眼泪告诉她们,我们有多么的不情愿,事实上无济于事,该离开还是要离开;其实这里有新朋友,老师,玩具,还有吃的,还可以睡觉,真不错!等我们慢慢适应了,我们又被送到另一个叫小学的地方,这里不但不能迟到,还要上课,还有作业,天哪,还要考试!我们不要!咦,其实也不错,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这里的老师也很温柔,课程也不多,我们还可以玩!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又被送到了一个叫中学的地方,这里不但课程多,老师严,还要住校,我们离开了家人,离开了电视,离开了童年,埋头于题海,就像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必须前行,我们学会了不放弃……

  不得不说,时间是本太快的书,在出神之间,已是下一页风光,告别了上一页的我们,又收获了多少呢?成长与别离,离别亦是一种出发和长大……

  篇十一: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还是十六岁的年纪,怀揣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梦想,四处闲逛。破旧的书摊是流连忘返的地方,几元钱一本的书籍是最好的承载。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映入眼帘,绿皮的封面,像极了大自然的色彩。不过,那时的我不知道林海音,没有读过她的《窃读记》,看中的是价格,仅仅五元钱而已,对我这个囊中羞涩的穷学生而言,恰到好处,可以装模作样,证明自己是个爱读书的娃。

  书买回来,带到树林里,找了如此僻静的场所,是该认真欣赏精彩的内容?没有,每一个字都认识,连起来根本不懂意思。年轻的我喜欢小说,喜欢故事,独独对散文不感冒,不愿读,读不懂,觉得这样的作家都是无病呻吟,做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烦恼事。

  最后的结局——崭新的《城南旧事》束之高阁,落满厚厚的灰尘。再过了几年,已找不见了踪影。

  后来的许多年里,我熟悉了林海音,知道她是个伟大的作家,心思缜密,逻辑清晰,情感丰富,也许多次看到《城南旧事》。只是每一次,都是扫一眼,不屑一顾。年少的记忆太过深刻:这本书不适合我读。

  几天前,同事在办公室里捧着书籍,正是《城南旧事》。我十分好奇:“这本好看吗?”她花朵绽放在脸上:“不错啊,越看越有滋味。”“真的?”“真的。”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虽然心里有些不太相信,但还是从家中找出了《城南旧事》。家中藏书较多,里面恰好有。

  重新翻开,前言已经选入了人教版五年级的课本《冬阳童年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也入选了人教版八年级,已经读了不下十余遍,也一遍遍地讲解与学生听,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像是久违的游子见到了家,抖落了一身的灰尘,可以舒服地躺下,感受弥漫在记忆里的温馨。

  一页页翻开,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立在眼前,一幕幕童年的趣事上演别样的精彩。《惠安馆》里的女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的荒园里的厚嘴唇年轻人,《兰姨娘》里的兰姨娘和德先叔,《驴打滚》里的宋妈……都是那么的亲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

  原以为翻翻就完了,却没想到翻开了就放不下了,套句广告语“好吃得停不下来”。《城南旧事》虽是散文,却是小说的架构,每一章看似毫无关系,却又相连在一起,还有字里行间的淡淡乡愁都令人欲罢不能。

  每次看到妞儿,踢球的伙伴,背井离乡的宋妈……家乡的味道就氤氲成潮湿的空气。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主人公离去:秀贞意外找到小桂子,带着妞儿离开;一尊小佛像透露了行踪,年轻人被警察抓走,兰姨娘与德先叔共结连理,乘上远去的船只;宋妈坐上毛驴,消失了视线里;爸爸大病而亡,小英子的童年也彻底结束了……这是个成长的故事,这是个悲剧的故事,这更是个无奈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幅美丽的人文风景图,秀贞是疯子,小英子没有嫌弃;年轻人是个贼,却是个负责的哥哥;兰姨娘似乎有点浪,但最终找到了归宿;宋妈的儿女双双丢失,却有情有义……这是委婉的诗意,这是宁静的意境,这是美丽的中国画,这是崇高的情感价值观,这是没有半分功利心里的人间烟火味。

  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思绪,一部年少根本看不下去的书,却让年近不惑的我读得荡气回肠。

  感谢林海音女士,带给我价值连城的作品,带给我人文里的最好享受,带给我中年里的情感碰撞。

  篇十二: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雨一滴一滴顺着鱼鳞般的青瓦滑落下来,在胡同角落泛起点点水花,耳边是小石子划过石砖墙的声音,眼前是小孩子嬉戏玩耍的样子。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被林海英生动的语言带到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中的北京城中。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所著的自传体小说,全书分为五个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胡同经历的事情。林海音用自己真实的情感记录了自己小时候在北京城南胡同的旧事,同时表达了对自己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之前在城南朋友的思念之情。

  这本《城南旧事》能成为经典名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林海音精致简单的语言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书中的语言并不算华丽,没有太多浮夸的辞藻,却总能带给人一种自然亲切、简单明快的感觉,用看似平平无奇的语言讲述出生动的故事。仿佛高山上流出的一汪清泉,轻快地流进我心中,又仿佛星星点点的夜空中抹出的一丝皎洁月光,温柔地照亮整片星河。

  书中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海音用她生动的语言将故事叙述得淋漓尽致,用她细致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书中运用儿童的第一视角进行叙述,语言清新活泼,更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总能让人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故事中那扣人心弦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使我不禁为书中的人物而感动,那幽默诙谐的语言有时也让我开怀大笑,那精细的环境描写更是让我仿佛置身于北京胡同中。林海音通过她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她的整个童年。

  书中最感动我的就是从林海音字里行间中读出的对童年的向往以及对离开自己的亲朋好友的怀念。书中故事都以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结尾,虽然语言很简单,但却是在用最委婉的语言表达着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是借抒发思念之情来表达对自己小时候无忧无虑童年的向往。

  要说《城南旧事》中最令我感到舒适的就是林海音那简单明快的语言,而令我大吃一惊的是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刚看完开篇我就没了兴趣接着看下去,文章中每一句都至少带有一个生僻字、生僻词,而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用到这些生僻字。虽说文章立意是很清晰明确,生僻字的用法也完全正确,但这满篇的生僻字着实让人不想继续看下去。著名作家马伯庸评价这篇作文道:“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而现在许多的考场作文也渐渐开始效仿这种冒险的“炫技”写法,仅仅是为了博人眼球,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吗?

  同样,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不要去邀功炫技,更不要为了名利而盲目追从别人的想法和做法,简简单单地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虽说最后可能像这位高考考生一样成功,但成功也只给有准备、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在寒假期间做好预习和复习,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不论是生活中、学习中还是写作中,我们都要做最简单纯粹的自己,往往简单中更能透露出特别的美,质朴中更能体会出干净纯粹的爱。

  篇十三: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望着被晚霞拖着的影子,在昏暗的马车灯旁,他们逐渐模糊成一个影儿,声音越来越远,心越来越空,一切开始黑暗,变得宁静,接着就什么也消失了。他们去往哪了?我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一切的一切,都在熙熙攘攘和平平静静后只留下最美丽的记忆碎片。

  也许,这是一本用谎言编织成的书,但也正如林海音所说“别问我这是真是假,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愚骏而神圣的吗?”没错,主人公英子的童年就这般的深刻。从开始与一对无亲无故的母女分别开始,不用说那厚嘴唇的朋友,那活泼风趣的兰姨娘,还是那如母亲般照顾我的命运悲催的宋妈,既使是自己至亲至爱的父亲到最后也仍然离他远去,在这只有短短十三年的童年中,分别让她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也受到了磨练,从开始望着秀贞和妞儿里开始的嚎啕大哭,后来逐渐变得坚强,一直到最后望着夹竹桃枯萎死亡时,我是那样出乎意料的沉着冷静,也正这样,在我明白这种莫大的责任时,我的童年结束了。

  分别固然有利有弊,当英子母亲手上的镯子,和听到耳边滴滴答答的声音时,想到了一件事,一个人。不,两个人,觉得遗憾、感慨。当他某一天在念着《我们看海去》时,她的心是否会牵挂起什么,当她哪一天再看到《傀儡家庭》时,她是否又会隐隐的看到远去的马车的背影。当哪一天看到驴背上的一对夫妻,又是否会误认成那个熟悉却陌生的人。当她在小巷里走着,看到一位父亲正牵着孩子的手,她心中的泉流是否会泛起层层叠叠的涟漪,撞在心头,又荡回来,挥之不去。

  我好想回到那段时光,那个旧时代的北平,口袋里放的仍是八珍梅,只是忘却了想送给谁。走进椿树胡同,转过惠安馆,朝半掩着的门里望去,或许,里面一片寂静,只有梧桐叶拖在地上的沙沙声,也或许,里面全是陌生的面孔,围着泣不成声的老王妈劝着,而院子里头只有雄厚的声音喋喋不休地骂着。走向油盐店,透过橱窗向里面望去,是多么希望大伙儿正逼着一个女孩唱戏,一个扎着辫子,眼下有两个泪坑的女孩,可惜没有。当我走上天桥,我又是多么的希望看到一个拉着胡琴的男子旁,有一个窈窕的女孩正含着泪,吊着嗓子在唱戏,但是也没有。又开始下雨了,我不动,闭着眼,似乎睁开眼来就是医院,宋妈正不断的安慰着母亲,这不可能,永远也不可能,那已是过去。我似乎听到远方的黑暗中,一阵火车发出的巨大的咆哮声,若隐若现。

  英子是一个纯洁的姑娘,她用她纯净的心去看待这美丽的世界,去发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善良。她的世界只有一种人,没有狼,没有虎,只有满天空,满田野的美丽。当所有人都悄悄地瞥向秀贞,并低声地念叨上“疯子“一声时,英子并没有畏惧,在她眼中,这不过是一个”穿着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用大红绒绳扎成辫子“的大姑娘。英子不害怕她,甚至愿意接近她,逐渐地,秀贞把内心所想的,所经历的毫无保留地告诉了英子。她是一个好人!这个坚定地信念催促着英子,不假思索地打开了首饰盒,套上金手镯,拉上妞儿,直奔惠安馆……

  一个简单的城市,一段美丽的故事,一颗纯洁的心,一个只有背影的童年。

  篇十四: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在暑假,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

  《城南旧事》以作者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透过英子那双稚嫩的双眼,展现了人情冷暖和成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书中主要写的是六岁小姑娘英子帮秀贞找到了失踪的女儿妞儿,相认之后,秀贞带妞儿去找爸爸,但母女俩在赶火车时惨死在火车轮下。为了使英子走出阴影,她的父母搬了新家。在新家附近,英子认识了一个对人和气却行踪可疑的大哥哥,他最后因为偷窃被抓走。这件事英子非常难过。宋妈的儿子在两年前被淹死,女儿也被卖。宋妈苦寻女儿未果,被丈夫接走。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随着爸爸去世,英子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已长大了,同时也怀着“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遗憾告别了童年。

  宋妈回她老家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妈生气了!”

  蹲在草里的那个人说:“等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一起看海去。”

  虽然这些人在英子成长路上只是过客,但对英子的成长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本书中我最有感受的文章就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文中英子说爸爸的花儿跟着爸爸的生命之花一起落了,我却觉得爸爸的花儿永远不会凋零。爸爸种下的夹竹桃、石榴、茉莉的确落了,但爸爸种下的“热爱生活”这朵花、“闯练困难”这朵花与“敬畏时间”这朵花永远不会落。

  爸爸每天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抱起弟弟浇花,还快乐地放声歌唱,将茉莉花戴在妹妹头上。他身为一个男人,能做到这些,可见他十分热爱生活。这样的生活态度一定使他的孩子们受到感染,也会乐观对待生活,所以这朵花永远不会落。

  在英子一年级时的一天,因为已经迟到了,所以想要逃学。爸爸很生气,没有纵容英子,将英子打了一顿。英子哭着到学校以后,爸爸担心英子冷,特意冒雨去给英子送衣服;怕英子饿了,还给了她两个铜板。爸爸这严慈相济的爱,让英子再没有迟到过。从此,她成了一个敬畏时间的人。每天早上等校工开门,不论夏日、严寒,英子学会了敬畏时间,并且成了习惯。一个敬畏时间的人绝不会虚度年华,英子长大后成了了不起的人,这是爸爸那朵敬畏时间之花熏陶的,这朵花永远绽放在珍惜时光的人的心中。

  英子爸爸为了锻炼英子独立,鼓励英子独自寄钱给在日本的叔叔,但那个银行可是凶残的日本人开的!英子怎么能不害怕?“闯练、闯练,英子!”英子在这句话的鼓励下,成功地闯了过去。从此,英子在学习上、事业上、家庭上遇见困难时,一定会想到这句话:闯练,闯练,困难就过去了。

  这三朵花没有落,而是永远盛开在英子心中,盛开在英子后代的心中,盛开在万千读者的心中。

  这本书写尽了童年孩子们的快乐与哀愁,小孩儿读出了童稚与快乐;而大人,却读出了尘封已久的童年,并且寻到在生活中要热爱生活、敬畏时间、闯练困难这三朵永不凋谢的花!

  篇十五: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书中主人公英子也就是林海音的小名。林海音于1918年出生,5-6岁时从台湾迁居北京,本书英子以第一人称的视觉叙述其6岁至13岁在北京生活的故事。

  跟随书本欣赏了北京近百年前的风土人情,也了解到英子的聪明、睿智、正义、大胆、不寻常的想象力,更忍不住佩服英子小小年纪聪明过人和不平常的处事能力。不过后来细想,毕竟是小说,真真假假之间,林海音有可能把多年社会历练中习得的人生智慧写进英子的角色里。

  在我们常人还对人情世故傻乎乎的年龄,书中的英子就已经极懂人情世故,只是外表一付天真无邪的样子。我联想到一个娱乐节目,一个6岁的小女孩随着流行音乐的节奏走起台步,一头飘逸的长发、紧身短裙搭配华丽小衫、冷艳的表情,举手投足都颇具“星味”,其实二者都是“导”出来的。书中写到,英子了解“北京的老妈子很会偷东西,她们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顺着裤腰装进裤兜子,刚好落到缚着的裤脚管里,不会漏出来”;她怀疑宋妈的肥裤脚里,“不知道有没有我家的白米”;不用大人教,她就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妈妈打了一只金镯子,藏在她的小首饰箱里,我从来不会告诉爸爸”;最绝的是英子9岁三年级那年巧施妙计撮合德先叔和父亲有意的兰姨娘的事,化解了家庭危机。事后还半开玩笑似地从母亲那里要“好处”:“一副滚铁环,一双皮鞋,现在我还要加上订一整年的《儿童世界》。”这种境界,恐怕薛宝钗也自愧不如。

  真好假也好,童年一去不复返,是值得怀恋的。在这些年的六一儿童节打开朋友圈,都是我们大人的相互祝福:“祝您六一儿童节快乐”、“青春留不住,儿童节快乐”。经历过痛苦和挫折、失落和纠结,我们更加深了对童年的单纯可爱和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在孩子眼中,从来都没有绝对黑白之分,孩子只喜欢真心对他们好的人。长大后我们学会了明辨是非,便也对人性有了一定的认识,把人划分在一个界限之外,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你以为的坏人也有好人,好人也有坏人,全都是在人的一念之间而已。生而为人,谁不想幸福过完一辈子,可是后来的我们,活着活着,身边就多了许多羁绊,有了许多无法挣脱的枷锁,将人们锁在道德之下,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走的远了,便也忘了当初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生活终究埋藏了许多人的青春。

  我们之所以羡慕孩子,是因为自己再也不是那个鲜衣怒马的少年了,再也找不回那一份逝去的年少时光。所以看到那些无忧无虑尽情玩乐的孩子时,便对自己一去不复返的青春难过。可惜人生从来都是往前走,也没有时光机可以带你回到过去,和那些遗憾的事好好告别。正如神雕侠侣中的:

  “我走过山时,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时,海不说话,

  小毛驴滴滴答答,倚天剑伴我走天涯。

  大家都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

  才在峨嵋山上出了家,

  其实我只是爱上了峨嵋山上的云和霞,

  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的烟花。”

  篇十六: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城南旧事》作者是林海音,本书讲了作者七岁至十三岁的童年生活,写到了许多小人物的命运。因为这本书的主旨主要是关于作者的童年,所以人们读这本书,往往只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有着兴趣。今天,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本书的历史事实。

  一、关于教育

  20世纪初,我国正经历着一个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过渡阶段。此时,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古代,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有钱读书,普通平民几乎是上不了学的。不过,在当时,中国以农为本,读书人不需要太多。到了清末民初,坚船利炮轰开了我国闭锁的大门,大量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涌入我国,使人们渐渐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开始重视教育。但是,那时候的义务教育只有三至六年,上完小学就不用上了,而且学校还收学费;政府没钱,我国又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这些都使很多孩子无法上学。

  在《我们看海去》中,主人公林英子认识了一个男人,去做了贼,但是,从故事情节来看,这人本性并不坏。他是因为没钱供他弟弟读书,又不忍心让弟弟辍学,才去偷东西的。他被逮住时,除了英子,大家都对他破口大骂。这反映了旧时社会孩子们要上学读书的不易,许多家长要供孩子读书的艰难。

  如今,培养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义务和权利”。回想起先前读书之困难,我们是多么幸运。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所以,我们新时代的学生要努力学习,以后为国家作出贡献。

  二、个人命运

  古时候,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这段时间,人们自己的命运几乎不是由自己决定的。本来,封建社会崇拜的孔子讲究“父慈子孝”,用意是好的;宋代以后,随着君主专制强化,“父慈子孝”却变成“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这封建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使得人们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人们变得愚昧、麻木,任凭统治者剥削,自己也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本书第一篇故事《惠安馆》中,秀贞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小桂子,变成了一个人们所谓的疯子。全北京城似乎只有英子跟她是朋友。秀贞一定要找到孩子,带着她去见丈夫,走向属于自己的命运。然而,母子俩最终却被压死在火车下。这暗示着过去人们对命运掌握的无力、困难。

  现在,新中国的发展让旧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人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过自己喜欢的日子。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多么幸福!

  三、日本侵华战争

  在本书中,英子管日本人叫“小日本儿”。《惠安馆》中,妈妈要请山本大夫看英子的病,英子大声反对:“不要!不要那个小日本儿!”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中,也有这么句话:“(我要把钱)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可见,英子特别痛恨日本人。事实上,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1925年左右,这时虽然还没有开始抗日战争,但日本已经对中国的部分地区进行屠杀、破坏、侵略了。

  19世纪下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家变得强大,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本书作者林海音,原是台湾人。当时台湾被日本占领,日本人在台湾无恶不作,父亲不甘心在日寇铁蹄下生活,带领全家来到了北京。当时以及后来抗日战争期间,大部分中国人都仇恨日本人,英子也不例外。所以,英子称呼他们为“小日本儿”,是对他们的一种蔑视。

  抗日战争已过了七十五年,我们必须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吸取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不能重蹈覆辙。但是,我们也不能记仇,要与外国合作,才能让中国进步。

  四、总结

  本书写的历史事实大概如此,20世纪初,学生上学困难,人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对外战争不断……虽说《城南旧事》的主旨是与童年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作者也通过描写小的人物,反映出当时中国的落后。我们必须要学会更多知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篇十七: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初读题目,不难品读这本书的韵味。“城南旧事。”默读这几个字,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城南一角,小贩吆喝,百姓讲价,马车“嘚嘚嘚嘚”地从一个梳着黄辫子的小女孩面前驶过的景象。这像一部老旧的留声机,有一个大大的喇叭,吹出来的声音却慢慢悠悠,咿咿呀呀,虽然不再流行,可这老旧里,却藏匿着数不尽意不明的时光剪影。

  一条乌黑长辫子,尖尖的下巴,两片薄嘴唇,眼镜透亮,一笑便有两个小泪坑,十分好看。这边是秀贞的模样。我很喜爱想象她笑,和英子一样,我也喜欢她两个小小的泪坑——一个盛的是她朝思暮想的恋人,还有一个盛的是她牵肠挂肚的女儿。从痴心相爱,再到痴痴等待,最后因痴情死于火车之下,成了众人口中所皆知的疯子,秀贞的一生,是如此的落魄。她思,她念,她等,那个去了外地的书生会遵守诺言回来娶她。她摸摸自己渐渐膨胀的肚子,含泪笑着待在这惠安馆里;她幻想,她隐瞒,她满眼痴柔,随后闻着醉人的桂花香,生下小桂子,但她留给他的唯一珍贵,最后还是被埋没在齐化门下;她疯,她痴,她傻,她是成了街坊邻里眼中的疯子,却终归忘不了她所痴。于是总是在那惠安馆前望啊望,望了六年。望什么?望她总是为此而笑的脸庞,望那桂花香里响亮的啼哭,更想望到她曾经渴望的一切,直到对上一双童稚的大眼。那双眼里含着天真、善良,满目柔情,悲悲喜喜,沉溺在等待之中,又值得人喜爱的她。

  那双眼发现了小桂子。她欣喜,她激动,她笑得灿烂,却哭得那样凄惨,而与她相像的小桂子——英子的小伴侣——妞儿,这个同样不幸的女孩,牵着她的手,在雨肆意的喧嚣中,在火车刺耳的鸣笛下,在英子细小的叫喊声里,随她不顾一切地向前奔去,但还是逃不过现实的火车被双双碾压。

  也许,随着那幻想的小船行驶在天空之中,是秀贞与妞儿最好的结局。这是一个凄美却又心酸的故事。

  于是,英子便搬家了。

  诺我们看海去

  “我们看海去。”这是一个约定。从英子进草丛里,这个约定就悄无声息地开始形成了。可真是奇怪,为什么会有人藏东西在草坪里呢?英子和我想的一样。这个答案在结尾便已经揭晓了——这个人是贼。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穿着白背心,腰挺得直直的,有一对厚嘴唇的敦厚男人——这样的老实人,会是贼吗?贼在我们的心目中都是凶神恶煞,身着黑衣的。而眼前这个老实人,从他的言语之中都能感受他的善良。他有一个优秀的弟弟,自己却十分颓废,来不及自怨自艾了,先供弟弟念书才是最主要的,他这么想着,却一小心走错了路。他打心底里信任英子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孩,于是将心事都予之相告。他明白,却不肯承认自己明白。他也在迷惑,当他问英子自己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时,看到英子摇摇头时,他笑了。还是有希望的。他一定这么想。“将来,等我那兄弟要坐大轮船去外国念书的时候,咱们给他送行去,就可以去看见大海了,看它跟天有什么不一样。”当他满怀希望地说出这句话时,他忘了,天和大海的区别在于天是遥不可及的,没能和英子去看海,应该是他最后悔的遗憾吧!

  于是,英子看着他被逮捕了。

  忍奶娘驴打滚儿

  你们可以想象吗?女儿是有多么柔情,又是多么坚强,你看她一笑——也品得出岁月的磨砺,与自身的忍让。她,兰姨娘,忍住了三岁时被母亲抛弃的恨;她,宋妈,忍住了对儿女的牵挂,用心哺育着英子家的弟弟妹妹。兰姨娘,纤手握拳,忍过了四年“烟花巷”的生活;宋妈,辛勤劳动,忍过深夜落泪,和切不断的乡愁。兰姨娘,去做姨太太,受到了欺凌与侮辱,最终飒爽抛开一切,能屈能伸,留下一抹妩媚的苦笑;宋妈,去做了奶娘,努力赚钱,维持家里生计,可儿子早已去世,女儿也被丈夫送走,滴过几滴泪,又红着眼眶继续工作,如驴打滚儿,柔软的表面下,有一个坚硬的内核。她们历经心酸痛苦,表态却淡然平常,她们是有着一些小小的丑恶,但她们的隐忍促使她们拥有了新的希望!

  于是,英子与他们送别了。

  成长爸爸的花儿谢了骆驼队

  英子快毕业了。我十分欣慰。但令人悲痛的是,她的爸爸死了。

  爸爸最爱的夹竹桃落了,英子,就这样立着,曾经那么小的人儿,现在也成了巨人,承担起家庭的重负。她不禁想到以前在冬阳下的骆驼队,想起了自己以前学骆驼咀嚼的傻样,终于意识到,童年已经离自己远去了。秀贞、妞儿、宋妈、兰姨娘,她都曾用她童稚的双眼送他们离去,但她在这期间,却什么也不知道。她像爬台阶,一步、两步、三步……等回过神来,向后望去,自己已经站得很高了,而以前的人,也都没了影。城南一角,如今显得空空落落,如同丢走的童年,只剩蜡黄;如同老旧的留声机,突然停止转动,贮存了道不尽的旧事。

  我们都该成长,或早,或晚,也许像英子一样,在平凡又奇妙的生活里一步一步走,无论有多么不舍,都得将童年放进回忆的匣子里,开启新的旅程。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于是,英子就长大了,惊人地成长了。

  是什么驱使着这些发生呢?在这和平的城南之中,能有多大玄机呢?每个人都在努力,有些迎来好,有些迎来坏。就像现在的我没发现洋洋洒洒几千字,只是空抹一场泪,现实是要靠去奋斗,回忆也只能用来怀念,城南一角,不可能永远是如现在这般的。对,很残酷,但,却很公平。有些人觉得这世间并不公平,是因为他们没有去争取奋斗。就如兰姨娘,正因为她能忍,她会忍,她才能迎来自己的爱情。如此这般,英子的成长必然是理所当然。每个人,都要面临成长,长大以后,便和英子一样,去关上那城南旧事,去寻“新”了。

  城南关上了大门,再没骆驼与铃声了。

  篇十八: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

  《城南旧事》是作家林海因所著的一部小说,记录了风雨飘摇年代里北平城南的旧事。初读这本书,缘于我上小学时老师提供的书单。那时的我,所喜爱的是古典文学,而不是现代文学,所以在读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如今,当翻开第一章“惠安馆”的时候,我默默地读着,当看到书中“宋妈说:‘你不怕惠安馆的疯子?’”,我的心有一瞬的疼痛,或许是因为我那个平凡而坎坷的过去,我更能理解到这些人的痛苦。尤其是看到文中“惠安馆的疯子我看见好几次了,每一次只要她站在门口,宋妈或者妈就赶快捏紧我的手,轻轻说:‘疯子!’我们就擦着墙边走过去,我如果要回头再张望一下时,她们就用力拉我的胳臂制止我。其实那疯子还不就是一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像张家李家的大姑娘一样!她总是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或许在当时的大人眼中,这种疯子也是一种危险而低贱的存在,而身为孩童的作者,并未用有色的眼睛去看待,却也不能真正理解,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尤其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者对于这些童年的经历,或许在记录时也有过思考吧!

  当我看见“‘小桂子***?’宋妈哈哈大笑,‘你也疯啦?哪儿来的小桂子***呀?’我也哈哈笑了,我知道谁是小桂子***呀!”时,我的眼泪顺着脸颊缓缓滑落,浸在书籍之上。或许是因为经历得太少,却想得太多,我的心异常敏感,每当看到小孩与大人产生不理解,我就会无比的怨恨,但这里我要谈的是书籍而非我自己。

  总而言之,我曾在导读中看见,“‘从英子的童年中,你或许能看到自己童年的天真浪漫、无忧无虑,以及难以言喻的细小心思,那时你虽然对世界一知半解,却常用独特而纯洁的眼光看待所有的人、事、物,剔除了偏见;……’”在这一段的最后写道,“……这是一场灵魂穿越的时空旅行,行程短短几万字,而思绪却会在你合上书页以后,继续遨游。”是的,我的思绪即是如此,只因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我有一种淡淡的悲哀与凄凉,或许是因为太过纯真,所以才会一次次地被伤害,或许又是因为纯真,那些本应刻入心底的疼痛会随着毫不在意的时光成为回忆。

  如每个人一般,或许回首遥望,我会发现人生已走过几分之几,当我阅读《城南旧事》后不得不说,如果作者这些经历是由我经历的,或许我不会像作者一样,只把她们当成一个故事,而是真正的去理解这些人,虽然人与人之间的完全理解是不存在的,《城南旧事》最重要的记录平凡却又触动人的心灵,因为这是最真实的生活,不带任何情感的描写,却透露出无尽的情感,尽管作者的字里行间没有太多的描写。

  人生或许就是如此,英子经历了很多人的人生,她们只是英子生命中的过客,而英子同样是她们生命中的过客,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场作者回忆往事,带领读者跨越时空,穿越其间的时间之旅,而是一场人生交错的冷暖戏。

  每个地方的每时每刻都会有不同的事情,每个人的经历都神秘而又平凡,有各种只有自己方能体会的苦楚,也有摆在明面上的欢乐。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然而在这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每个人都是对方的过客,客终究是客,逝去了只能是一个回忆,忆起时那些真正能入你心底的人也会浮现。

  文中“不管是六年,是一个多月,秀贞跟我一样的算不清楚。”当我读到此处,我觉得也许人生就是这般,那些梦魇在你走不出的时候,将困扰着你,黑暗的深渊永远都不在前方或后方,它就在你的脚下,安然的存在是为了指引光明的方向。你可以选择温暖,也可以选择冰寒,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温暖,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厌恶冰寒。

  所谓阴阳,所谓乾坤,或许只是钟摆看似有无数可能中的两个极点,看似有无限可能,可实际上唯有两个可能。当一切浮现眼前,当人物跃然纸上,也许你读过,也许像我读过很多遍,每一遍都有着不同的滋味,去体味字里行间那人物跃然纸上,而情绪却由你的心境而成,或许你会笑,或许你会哭,或许你会在人情冷暖中迷茫,或许你会淡漠而对。

  其实人生总是不停变换的,局外人看得清,却无法拯救局中人,因为那样自己也会入局;局中人再明朗,也无法成为局外人,因为局早已定。只能在无尽的深渊中陷入泥潭,也许会在泥潭中得到光束而化为凄凉。

  每个人的人生会引起熟悉之人长吁短叹,但终究那只属于自己。书中的英子记录出许多人的一段人生,可她们真正能够造成现状和选择如此,还是她们自己,人生的故事因此会展开。风雨飘摇的北平,和如今的一样,路上的每个人都有一段平凡而坎坷的经历,或许当你回首过往,就觉得那不算什么,当你身陷其中,便知道无助不是不可能,你的面前只有两条路,第一是死,第二是无助,相信许多人都会选择活着,童年的创伤将随时间而流逝,或者在时光的洗礼后彻底爆发。这就是为什么我对秀贞有同理心的原因,因为她的那般正是我的过去,从希望到失望,又而相认,再到最后的失望。也许“惠安馆”中从前的事都过去了,英子会慢慢忘记,我的心却是愤怒的。

  滚滚红尘几多人,从作者能够记起童年往事来看,这些回忆依然刻在心底,也许不是痛,而是思念。正如我们每个人一样,当你回首过往,都会有一个想念的人,也许没有,但总会有记得的,也许无关情感只因血源,也许无关血源只因情感。在这个世间,相似的人很多,匆忙一瞥,心中会有一丝迷惑,但很快也不会记得。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这是英子喜欢念的《我们看海去》。

  这里,《我们看海去》讲述了“厚嘴唇”的故事,但其中有一句,“去,去,回家要钱去,教人要钱,这老头真坏!我心里想着,便走开了。”当我读到此处,我觉得这位老头也许为生计所迫,才是如此。只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易,不能因为体谅别人就残忍地对待自己。如今的世界,不是战乱的你死我活,因为每个生命都一样,只是平常的人会把一件事当作笑谈,而心思细腻的人或许就被吓得因此死亡。想太多又如何,如若不想又怎能明白。

  总之,《城南旧事》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情节跌宕而起伏,“厚嘴唇”、“疯子”、宋妈、兰姨娘这些人,让我觉得讽刺,也让我觉得心酸,却并未投入太多情感,因为勾起情感的,是自己的回忆,而沉浸在回忆中,只是因为依恋,而现在我并不想依恋。

  或许,当你翻开这本书时,你也许会有与我一样的心情,或许有着不同的感受,但也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是一样的——随着跌宕起伏的情节穿越其中,开展一场奇妙的时光之旅。

  今天上面这些是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城南旧事读后感1500字精选18篇,方便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