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长征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龚蔚卿
历时两年多,总路程25000里,红军战士们面对前有狼,后有虎的形势,一路上披荆斩棘,克服一个个令人绝望的阻碍,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长征是红军们用血与汗谱写出的z壮丽篇章,更是他们曾更是他们秉着永不泯灭的信念,坚贞不屈的精神,一步步踏出来的革命之路。
在《长征》一书中,作者将每一场战斗,每一次惊险都写得真实又感动,但最让我震撼的不是松潘草地的无边无际,也不是强渡湘江时的生死攸关,而是大渡河上的那几根闪着光的铁索--飞夺泸定桥。
下面是呼啸奔腾的河水,上面是高空悬着几根铁索,稍有不慎就会掉下了万丈深渊。所以红军对此次作战制定了详细的方案。下午四时,战斗开始了,22个敢死队勇士向铁索冲去,双方开始激战,敌军疯狂地扫射,子弹打在铁锁上,火星并溅,但红军们毫不畏惧,借着二营三营的火力掩护,他们一手持枪,一手抓索,一步步朝敌人逼近,后面的三连,人人抱着木板,勇士们进一步,他们就扑上一寸,他们就这么一步步向前迈进,进一步就离成功近一步,离革命胜利近一步。所以他们个个都在枪林弹雨中如飞箭离弦,向敌人冲去,这让敌军惊讶无比,无法想象红军们是有多大的勇气与决心!快了,他们一人不少的冲向川军,但就在此时,川军点起了大火,火势十分凶猛,廖大珠连长带头冲进火海,勇士们一个跟一个冲进火中,并高呼,冲啊,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这是多么惊心动魄啊,不久,他们冲进了泸定县城。
看到这,内心已波涛汹涌,我为红军们感到骄傲。那十三根寒光凛冽的铁锁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他们的鲜血,留下的更是他们火一般炙热的爱国之心和一股昂扬的报国之志。他们就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用生命捍卫尊严,用躯体缔造奇迹,他们就是中国工农红军。一个永不屈服,无坚不摧的团体,他们用信念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走出了一条光辉的生命之路。
然后再将目光投向今朝,他们虽不用浴血奋战,赴汤蹈火,但仍在用自己的力量努力着,疫情时的雪中送炭,洪水时的舍己为人,为保家卫国与敌人激战的刚毅决绝,无数危难的时刻的挺身而出,他们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从古至今,从红军到解放军,这些勇士们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中国从艰苦走向胜利,从落后腐败走向飞速发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一次一次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不是东亚病夫,而是东方巨龙。
我们感谢勇士们,引以为傲,但也要不断提升自己,落实于具体行动,先不说为国献力,当下只要勤奋学习,继承发扬先辈精神,就是对社会,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邓美珩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长征是即使经过漫长岁月,依旧被世人追寻不已的事件;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险阻皆成为一种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大渡河两岸间的河谷上铁索空悬。下午四时,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没有任何别的可以选择的出路,只有迎着枪林弹雨强行冲过十三根寒光凛冽的铁索。激越嘹亮的军号声震荡着千年峡谷,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看着在铁索上越来越近的红军,川军不知道世间除了红军,还有什么人能够空悬在万丈深渊上顺着那些摇晃的铁索发起冲击。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意志和勇气的较量。
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疯狂地向铁索冲去?他们为什么会舍生忘死地冲进火海?是因为萦绕在他们心头的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坚定信念,是因为引领着他们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革命精神。所有的红军战士,无论是政治军事精英,还是贫苦的农民官兵,也正是因为这种信念与精神,才能让战士们无数次跌倒又爬起。
对于受到敌人重重阻挠、层层包围的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大雪山是比任何残酷的斗争更为艰难曲折的过程。即使只剩两万余人,在翻越夹金雪山时,杨成武政委在一个雪坎上喊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同志们,老乡都说雪山是神仙山,只有神仙能过,如今我们上来了,岂不成了神仙!”……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蒋介石认为红军不能从雪山上爬过去,咱们今天就是要创造出个奇迹来。”—毛泽东真正盼望的奇迹不只是翻越大雪山,而是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合……只是愣了片刻,两支队伍的红军官兵开始奔向对方,然后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敌人拦不住他们,雪山困不了这些红军战士。每翻越一座山岭、强渡一条急流,每夺下一个阵地、击退一次敌军,他们本就刚强的意志就会更加坚定。
长征,作为全人类勇敢奔赴理想的宣言,将永远向世间传送希望,播送灿烂的信仰之花。
邓奕晨
《长征》,分为上下两本厚厚的大书,仅仅是拿在手中掂量几下都能感受到其内容之厚重。
封面上蜿蜒曲折的路线如同长江黄河般曲折,似乎犹疑不定地奔向北方,几次掉头就又向前,又仿佛一条匍匐在红色大地上的巨龙。两枚小小的党徽坚定而显眼的在两头闪耀着,丝毫不被周围的红色所吞噬。
“长征”。两个大字似乎与小小的光芒呼应着,光芒更加顽强耀目。
长征,中国革命史上一次伟大壮观而又牺牲惨烈的大型军事转移行动,被作者浓缩为两本书,每一个散发着墨香的方块字背后都有匿名的牺牲,每个标点背后都隐藏着领导人无数个日夜的运筹帷幄。我与战士们一同欢笑,一同悲伤,一同走过万水千山,我为他们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而肃然起敬,为领导人的准确判断与正确决策而折服。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也走了一次长征路。
合上书,心中仍有一个疑问: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走过长征二万五千里?他们明明可以安逸的在家里生活,何必去遭那样的罪呢?
暑假去北京旅游,看完升旗后,漫步在拥挤的人民广场上。忽然喧嚣消失,抬头看见矗立在面前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简单的四方体,单调的石灰色,看上去矮墩墩的。这令我有些惊讶,我本以为纪念碑会刻满烈士姓名。然而这样的单调却带给我更沁入心怀的震撼,我忽然间明白了。
这支“穷人的军队”能让他们脱离饥饿,更重要的是,他们挣脱了心灵的镣铐,摆脱了思想的枷锁。生活不再是单调的石灰色,疲惫麻木的躯体又找到了热血的灵魂,燃烧着,直到最后一刻。他们在队伍中相互搀扶着,一起跳出那漆黑的深井,仰望广阔的蓝天,看见希望的光芒。
也许前几天有人在碑前献上一束白菊花,几片纯白无瑕的花瓣,飞舞着,飘向那在平坦的人民广场上,在滚滚历史洪流中,唯一坚定的隆起,几个金字在灰色中熠熠生辉——人民英雄。
这时我才明白,那光芒,是不朽的。
现在时代已将接力棒传到下一代年轻人手上,而我们也将全力奔向那不朽的光芒。即使深陷泥潭又如何?有了希望,冰山也能被炽热的心融化。
我们不会一直停留在用刀片肉搏的长征的时代,但我们永远需要长征战士们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曾经走过了多少转眼间已成历史,重要的是,新生的力量在崛起,带着过去传承下来的精神,奔向心中不朽的光芒。
周柏名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毛泽东经历万里长征后写下的一句诗。回首长征,回望那些牺牲的战友,他们一个个都是今朝的风流人物。
这长征路上就有三个出“风流人物”的地方。
湘江,一团一师。
为了掩护中央红军过湘江,有一团一师都葬命在了江水边。团是第五军团,团长董振堂。他来自河北新河,从连长升至师长。两年后的1936年,新年刚过,董振堂率红五军进至甘肃西北的高台县时,被多于八倍人马的敌军包围。激战九天九夜后,他身边只剩下两个警卫员和一个司号员。面对敌人的出击,他毫不畏惧,中弹之后却依旧卧在地上,朝敌人双枪扫射,直至给自己留下最后一弹。师是第三十四师,市长陈树湘腹部中弹,昏迷中被俘,他躺在担架上,撕裂了腹部的伤口,硬是把肠子扯出来,扭断了……
泸定桥,二十二名红军勇士。
军号声响彻千年峡谷,二十二个年轻的红军勇士向铁索冲去……他们一手持枪,一手抓索,毫无畏惧的一点点向北岸靠近。川军此时也许是惊讶,也许是害怕,也许是疑惑,还有什么人能够在万丈深渊上发动冲击?是,也许只有红军吧!这红军的意志与勇气,这舍生忘死,便是红军精神!
松藩草地,炊事班。
一个挑着大铜锅行军的炊事员端着一碗姜水想给病号送去,没走几步就全摔在泥里死了。炊事班钱班长突然想喝水,可锅里一滴水也没有,他就这样一直守着空锅到天亮,一直到身子冷却。后来大家才知道:炊事班的同志谁也不舍得吃一粒粮食,所有炊事班的战士都牺牲了。
风流人物,有时并不是一人,也许是一团,亦是,一个小队,一个大班,但不可否定的是,在他们身上都有着那份独特的红军精神。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胜过今朝往昔的任何人。
上面这些就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长征读后感800字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