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父亲节的文章美文欣赏大约有9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那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这个人从来不说爱你,却给了你他的全部。当你对这个世界失望时,不要忘了,你曾被他举过头顶。
——题记
小时候的我,对这个人,有的只是无尽的抱怨——
明明是一四年的中秋佳节,愣是要晚上七点回来。眼睛几乎把钟表盯出个洞,一分、一秒,终于听见了一阵开门声。我连鞋都忘了穿,冲到门口。眼前这个男人眼睛堪比熊猫,还充满血丝,全身被汗水浸的透湿,哈欠一个接一个。见他这样,我只好皱了皱眉,一肚子抱怨的话咽为三个字:“吃饭吧。”一顿团圆饭,我气得一句话都没说。吃到一半,突然一阵电话铃响。我情知不妙,放下饭碗,皱起了眉。“什么?无法再施工?好,马上来。”听到这话,我终于忍不住哭了:“平常不陪我也就算了,中秋节搞这么晚回来,现在又出去,有完没完!”他却一瞪眼:“要不你也到工地上溜达去,这总行了吧?”来到工地上,我“赏”了一晚上的月,也哭了一晚上——无情!好不容易,中秋佳节,这就泡汤了!工作再忙,连女儿都不能陪吗?
长大了一些,我对他产生的,还有敬意——
走在芜湖的大街小巷,他经常对我说:“这条路是我监督整改的”“这个火车站是我参与建设的。”然后硬是从手机里翻出几年前的建筑图纸,任由我在晚上像做奥数题一般,盯着图纸算建筑体积算到十一二点,然后在第二天卖弄学识,像一个高级工程师一般,拿着课本,权当图纸,对着同学们指手画脚。直到这时我才明白,那些年他不陪我,事出有因。
再长大一些,对他产生的是无尽的恨——
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偶尔几次陪我上兴趣班也只会挑刺的人——逼着我上跆拳道,打实战时被打掉了牙,他也只是冷冷的一句:“漱口去。”;第一次学游泳,教练把我推进水中,我在两米深的水里拼命挣扎,他在一边却像没事人一般,冷眼旁观。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当年他替我做出的决定,都没有错。如今在我学速降、攀岩、散打的过程中,因为他之前的冷漠,在他人哭喊着不敢上前时,只有我能勇敢面对。轮滑比赛时摔倒了,我亦是不紧张,笑着迅速站起来时,听到了一声声嘶力竭的“加油!”蓦然回首,看见风吹着他鬓角的丝丝白发,一瞬间,多少年的委屈、怨恨与误解消失殆尽,多少年强忍进心中的泪水夺眶而出。泪眼迷离中,我笑着对他比了一个“ok”,冲向终点。奋力追逐后,便是全场起立。欢呼声中,我望向观众席的最后一排,一瞬间,所有欢呼声、无数为我喝彩的观众皆从我耳中、眼中慢慢消失,剩下的,只有他那严肃的脸上久违的笑容,还有那沙哑却声嘶力竭的“加油!”——时间,于一刹那中定格,终成永恒。
他,就是我的父亲。他从不曾像母亲那般温柔地告诉我要勇敢,却用最冷酷、严厉却最直接的方式教会了我坚强。对他人来说,他不过是个最普通的工程师;对我而言,他却是那个最伟大的父亲。
“厨神”炼成记
“咣咣铛铛”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在厨房里热闹地进行着,今儿的主角换人了,爸爸占据了厨房那一方空地。“开饭喽!”中气十足的声音伴着阵阵菜香,吸引了我和妈妈的注意力。如饿神附体的我一个箭步冲上前,从爸爸手里抢过菜碟,一边往桌上端,鼻子早已不自主地凑到了碟子前,使劲一嗅,好香啊!
四菜一汤,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爸爸的牛刀小试换来了我和妈妈的赞不绝口。妈妈脸上隐忍着笑意,向我说起爸爸第一次做好的情景:那是没有外卖的时代,妈妈在医院上中班,没有午饭吃,于是爸爸自告奋勇地决定要为妈妈做一份“爱心便当”。决定做后的几小时内,爸爸与厨房展开了一场无法言喻的战争。用舌条去分辨盐和糖,用鼻子去鉴定酱油和醋,还不时打电话向妈妈咨询炒菜的必杀技。终于在下午三点完成了爸爸的厨房“首秀”。而此时饥肠辘辘的妈妈早已经托同事从食堂买来了中饭。于是这份精心准备的中餐变成了爸爸妈妈的“烛光晚餐”。
“妈妈,你最起码还吃了一顿正常的晚餐啊,你知道爸爸是怎么荼毒我的早餐的吗?”那是一个暴风骤雨的早晨,天灰蒙蒙的,风吹着树枝左右狂摆,豆大的雨点密密地砸了下来。妈妈考虑到买早点不方便,便提前在电饭锅里煮好的粥。一起床,我便见到极少进厨房的爸爸在那儿前前后后的张罗着。见我来了,爸爸挥着饭勺对我咧着嘴笑着说:“饿了吧?去餐桌边坐着吧,今天给你尝尝我独创的‘鸡爪粥’。”我半信半疑,挪到了桌边,忐忑不安地看着爸爸笨手笨脚的背影。很快,我的忐忑化为了现实,一股焦糊味从厨房飘出,没等我冲进厨房,爸爸已经有点不好意思地端着锅出来。原本粉红的小锅已经蒙上了一层焦黄的印迹,我伸着头,往锅里一瞅,心拔凉拔凉的,不忍直视:黑一块白一块的大米粥上躺着两只孤零零的鸡爪,一小撮咸菜洒落在鸡爪附近,看起来有些像“浮萍一道开”。那碗饭的味道至今在我脑中挥之不去,仍记得爸爸得意地塞了一口饭到嘴里,伴随着味蕾的惊喜体验,爸爸的脸色突然变黑,:“这个锅真不好,怎么一会会功夫就焦了呢。”听着爸爸的辩解,我默默地拆开一袋方便面,唉,还是方便面靠谱些啊!
为了一雪前耻,也为了俘获我和妈妈的胃,保住自己“一家之煮”的地位,从那以后爸爸将早日做出一桌美味的菜肴立为了小小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的早日实现,爸爸的手机里食谱软件出现了,百度搜索里也多了烹饪的教程。厨房里,在妈妈忙碌的身影边时不时的多出了一个“偷师”的徒弟。在历经了多次失败的尝试后,爸爸终于“修得正果”。
看,这一桌子的菜正是爸爸交出的最棒成绩单。在得到了我和妈妈的肯定后,爸爸做菜的劲头越来越足,家中的烟火气也越来越浓了。这一阵阵的烟火气,一声声锅勺的碰响蕴含了爸爸对我们的深沉的爱,我爱我的“厨神”老爸!
谆谆教诲烛照成长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家庭教育的很普遍的认识。一个人从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家庭,一个人所受家庭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他的前途和发展。
高中课本里有这样一篇文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它提到:“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而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父母从小灌输给我的思想,便是“先成人,后成才”,因此在我成长道路上,人格的培养占据了父母对我的教育的大部分,母亲从一点一滴关注我的各个方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循循善诱。我是一个独生女,和大部分孩子一样,在心里总喜欢给自己筑起一条小小的防线,有着自己的小自私。而教育孩子乐于助人,成了许多妈妈们教育的重中之重,小时候母亲常常让我主动去帮助别人,让我能够看到别人的需要,变得热心,但是这真的是我心甘情愿去帮助别人的吗?不,不是的,我不过是为了让妈妈开心,得到妈妈的表扬。于是为了让我改变这一观点,我的母亲和我有了一次让我终身难忘的谈话。母亲告诉我:“小时候她的家里也并不富裕,只是相对同村的人来说,家境还不错,因此,一些大日子来临时,总免不了有人会来外公家借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个一个人收入供一家吃的日子里能做到自己家人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再没有多余的心思去顾别家,一个晚上,一个同村的敲响了外公家的门,说孩子病了,想问外公借点钱带孩子去镇子上看病。这家人是村子里出了名的穷人,人很好,只是家里孩子很多,所以一直家徒四壁,村里的其他人大多对这家人敬而远之,所以不愿借钱给他。外公让他在门口等着,回到房间打开抽屉数了数柜子里的钱只有四十几块钱,于是外公让他先到客厅坐坐,自己跑到别人家里借了十几元,凑了五十元给了那个人,让他带孩子看病去了。回来之后不出意外,外婆和外公吵了一架,外婆不明白外公为什么自己去借钱都要把钱借给那家人,而外公则告诉母亲:“这世上谁还没个难处,别人来我家借钱,肯定也已经想了好久了,各种办法都想尽了,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低头到人家家里借钱。”于是我明白了,当别人向你寻求帮助时,一定是别人已经走投无路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要伸出援助之手,拉别人一把,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母亲就是用言传身教,使我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树立良好的品德意识。
而父亲不会太多过问我的感情,他爱和我谈政治,谈军事,谈股票,谈房产。他总是宠着我,从来不舍得打我骂我,相反他总是陪我挨骂,替我挨打。我的父亲很可爱,他从不是传说中的严父,他羞于表达,却喜欢用短信的方式说爱我、爱妈妈。他喜欢问我在学校里有没有发生好玩的事,因为他害怕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我会被欺负。无意间发现了他头上的白头发,便开玩笑的说:“爸,你也长白头发啦!”他却很干脆的回答道:“是啊,爸爸也老啦!不过你放心,等你结婚了,我还要背着你出嫁呢!”眼神里满含笑意,没有一点服老气,而我转身泪便流了下来。在父亲身上,我学到了仁厚与担当。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母的教诲让我通往世界的道路更加明朗平坦。
让父母也欣慰一次
儿子已经上班,今年春节过后,再次离家上班前,我又是叮嘱了一句,在单位遇上什么事,特别是自己有什么好事,及时和我们说说。虽然我知道他并不能够做到,但还是这样啰嗦一句,而这,则是源自父亲那次为我欣喜。
应该是许多年前的中秋,我和儿子一道回乡下,父亲忽然问了一句:“你前些天到哪里开会去了?”“开会?开什么会?”见我一脸惑然,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你不是优秀老师吗?我以为你要到外面开会呢。”我恍然大悟,就这啊?正在大口吃饭的儿子问了一句:“爷爷,你怎么知道我爸爸是优秀老师啊?”我心里也正想问这句话。父亲喝了一口酒,笑咪咪地说:“我前些天送粑粑到你家的时候,在电视机旁边看到你爸的获奖证书了。”
因为自己还算是一个比较认真的老师,所以,工作以来,大大小小的表彰也有那么几次。像这种校级表彰,我甚至都已经谦让过好几次了。但印象中,好像从来没有向父母亲说过,所以,一直到那天,父亲才知道他的儿子被评为校级优秀老师?这就让我忽然就有了一丝的羞愧,倒不是因为自己获得的表彰档次很低,省市级的表彰,我也得过几次,也同样没有向父母亲提起。
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我也是父亲了。从他进入校门的那一天起,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我与爱人“重中之中”。他得了多少朵小红花,他参加了什么学科的竞赛?他在班上考了第几名?甚至,他有没有被选拔到班级的广播操表演队?这一切,与我的校级优秀相比,应该也不会辉煌到哪里去吧?为什么却能让我与爱人那样的上心呢?因为,他是我的孩子。但我却忘了,我也是父母亲的孩子。
因为我牢牢记得我是孩子的父亲,所以,孩子的一点点进步,都让我欣喜不已;因为我忘记了自己也是父母亲的孩子,所以,每每取得一点成绩,我可以在孩子与爱人面前骄傲,甚至在微信与微博中显摆,骄傲显摆过后,却一点也想不起来向自己的父母亲说一声。孩子的一点点成绩,会让我欣喜不已,我的一点点成绩,也同样会让他们欣慰不已吧?即使我什么成绩也没有,向父母亲说一下自己的生活还算幸福,身体还算健康,他们也会感到不少欣慰吧?今天,我就在父亲的“不好意思”中读到了他的渴望,我就在他的“笑咪咪”中读到了他的欣慰。只要父母亲健在一天,他们看我,就一如我看自己的孩子。偶尔,自己的孩子因为贪玩而忘记了告诉我们一些东西,事后,我们为此会很生气,现在,在父亲的渴望与欣慰中,我该对自己生气多少回呢?孩子是玩得忘记了向他的父亲说一声,我却根本就没有想到向自己的父母亲说一声。
天底下所有做父母的,都充满这样的渴望,也都期盼着那样的欣慰;只是,做子女的,却并不一定能想得起来。也许是我自己觉得那个校级荣誉实在不值得夸耀,但是在我父亲看来,那张证书和证书上的公章,想必是红透了他的心。为人子女,能够让父母时时欣慰,这其实也是非常骄傲的事情。
父爱似绿染初心
老家的院子里有两棵大树,绿叶婆娑,每次看到它们,我就会想起父亲。那时候物质匮乏,山村孩子玩具少。一天,父亲露出一副神秘的表情对我说:“快过年了,爸爸要送你一个大玩具!”当时,我最好的玩具就是翻花纸和拨浪鼓,一听说有大玩具,我高兴坏了,兴奋地几天没睡好觉。
先找来一根木头,父亲把它横架在那两棵树杈上并绑牢,再将一块长木板的两头各钻两个孔,用粗绳子穿过孔后,栓在木头上做成秋千,两边系上红飘带,特别喜庆。
父亲抱着我,把我放上去,在我后背轻轻地推了一把,这脚不着地的感觉,我既新奇又害怕,双手紧紧抓住绳子。尽管父亲就在旁边保护,我还是生怕自己会摔下来。渐渐地,越荡越放松,越荡越开心,两条飘带在身后飞舞着,完全忘记了恐惧。原来父亲给我做秋千,不仅是给我带来欢乐,更是要锻炼我的胆量。一时间,我家院子成了“游乐场”,小孩排着队来荡,有时大人也来凑热闹,体验一把童趣。小秋千,给山村带来了大欢乐。
房前屋后的山坡上,长着大片竹林,淡淡的雾气,水墨一般,层次自然地向山顶抹去。春雨过后,竹笋一个劲地往外冒。这时候,父亲总要上山挖竹笋,我像牛皮糖一样缠着他,想看看竹笋是怎么挖出来的。父亲先用目光像扫地雷似的进行“地毯式搜索”,看到目标后,就用树枝划个圈做上记号,然后再用锄头,将竹笋周围的土一点点挖掉,最后把挖出的新鲜竹笋放进篮子里。
我好奇地东瞅瞅西看看,摸着那些长长短短、大大小小的竹笋。突然,一个“狗吃屎”,我似一颗土豆,顺着山坡往下滚,摔成了倒栽葱,父亲慌忙扔掉锄头,以最快的速度跑过来,拽住我。尽管如此,
我还是浑身泥巴,一只鞋子也不知道甩哪里去了,手变成脏兮兮的“乌龟爪子”。父亲抱着我,用袖子擦掉脸上的泥巴,故作轻松地说:“呵呵,我家闺女长本事了,会翻筋斗云了……”原本受到惊吓正准备嚎啕大哭的我,听父亲这么打趣,竟收回了将流出的眼泪。父亲赶紧把我背回家,用清水把我的“小爪子”一一洗干净,还时不时在我的脚掌心挠几下,痒痒的,我咯咯地笑起来,惊吓感、木讷状,一扫而光。父亲心细、风趣、乐观,对我性格的形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小的时候,买衣服对乡下人来说是一种奢侈,人们穿的几乎都是请裁缝手工来做。父亲是个裁缝,每天从东家到西家,忙个不停,因此他经常利用清早或傍晚的零碎时间,去菜园里种菜,我总是央求父亲把我带上。他一手牵着我,一手扶着肩膀上的锄头,锄头的前端挂个竹篮,里面放了菜苗或几包种子。他先把翻好的地疏松一下,再掏出一个个窝来,大小、深浅基本均匀。说是帮父亲种菜,我每次都把菜苗甩的凌乱不堪,或者把他刚掏好的土窝踩平了,父亲一点也不脑怒,总是笑呵呵地说我调皮得像假小子。
有一次,父亲在种玉米,我头脑一热,竟然异想天开地问父亲:“要是把钱种在地里,是不是能也长出更多的钱?”父亲先是诧异了一下,然后眉毛一扬,立刻兴奋地说:“你咋这么聪明呢?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幼稚的我,当时真以为自己比大人还聪明,赶紧把那枚躲在口袋角落里很久的一分硬币,掏出来放进土窝里,严严实实地埋起来,还不忘央求父亲多浇点水。回家后心里一直惦记着,终于等到玉米成熟,跟随母亲去地里,迫不及待地找到那个土窝,还真挖出了
3分钱。其实,多“长”出的2分钱,一定是父亲瞒着我悄悄埋在那里的。长大后每每想起这件事,都笑出了眼泪。
父亲没有机会看到我成年,他的一言一行如一滴滴浓浓的绿色,鲜艳、温暖,涂鸦我的童年,浇灌我的生命,让我以一朵花的姿势,开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辽阔的父爱就像一首歌:“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张扬的爸爸
爸爸是个很张扬的人。
小时候,他常常对我们三兄妹说:要善于口头言语表达。从小到大,逢年过节,我们家的餐桌,永远是坐的最满的。爸爸永远是人群中最中心的人物,他跟大家谈历史,可以说起曹操,也能说起鲁迅;向大家说最新的国家大事,能说起最新的国家政策,也可以说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向大家介绍画家,能说到梵高,也能侃侃而谈徐悲鸿。那时候小小的我,远远的站在小伙伴中间,心里想:爸爸太张扬了……
爸爸很喜欢文学,他常说:要从观察到写作,凭空想象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小时候每当写作文的时候,爸爸总会来到我身边,细心引导我,让我在他的启蒙下,渐渐在写文章这方面,在同学中小有“名气”。随着我的名气渐起,爸爸也在我的同学中成为红人。同学喜欢到我们家玩,因为爸爸总是那么善谈,在那片笑声和同学的附和声中,我默默地站到了人群外面,心里想:爸爸太张扬了……
慢慢长大了,渐渐到了叛逆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也不知道起于何时,就开始了和爸爸吵架的日常。我眼红脖子粗,吼叫声沙哑却不“认输”;爸爸离我越来越近,但是他的声音却慢慢地低了下去。那个时候,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永远那么张扬的爸爸,面对子女的叛逆,却可以不继续那么张扬,反而低下头去,低声细语地跟我讲道理。我无法及时接收进去,仍旧歇斯底里,没完没了,直到结束。这段时期具体历时多久已经完全没有记忆了。只是从第一次吵架开始,我才知道,原来爸爸并不是一直都那么张扬的。
后来,高中考上了县重点,到县城去读书,也开始了住校。每个我没回家的周末,爸爸总会带着妈妈做好的我喜欢吃的饭菜,一路颠簸送到我的教室门外。把饭菜送到我手里,叮嘱我好好吃饭,好好学习。对老师说女儿胆小老实,希望老师平时多费心,别让她受人欺负了。我只知道我伤了自尊,因为身边都是同学啊,爸爸怎么能这样说我,我直接吼他,让他赶紧回去。晚上在宿舍接到爸爸的电话,他说,自尊心要有,但是虚荣心要不得。是啊,这句话爸爸也经常对我们说,但是我很难理解自尊心和虚荣心的不同,或许我是知道的,只是假装不懂而已。
后来毕业了,工作,远嫁,参加本科学历的继续教育,生子。忙忙碌碌,但还是碌碌无为,得到的,总是比失去的更多。一晃就多年过去了,回去的次数越来越少,打电话回去抱怨却越来越多。电话那头的爸爸总是安安静静地听我说完,然后说:抱怨没有用,踏踏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我想,爸爸是对的,抱怨没有用,只有脚踏实地,静下心来,才能做好事情。
我们长大了,也都已成家。印象中总是很张扬的爸爸,现在仍旧是在孙子、外孙中间,张扬地讲着历史、文学或者是哪个名人的传奇故事。或许他们都还听不懂,就像当初小时候的我们一样。但是他已经把那颗种子栽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终有一天会发芽、开花,终会渐渐茁壮成长为最被需要的样子。
张扬的爸爸,愿你永远那么“张扬”,活成我们想成为却永远成为不了的样子!
父亲
想起来写父亲,是因为同事的母亲去世,同事让我帮着修改其写给母亲的挽联。修改毕,我突然想到我的已经七十五岁的父亲,心中不免产生了对老人家的思念和内疚之情,献给父亲的一副对联在脑海中油然而生:“前半生明眼作为,未必人人都道好;后半世无言度日,却能个个也说行。”想出来后,觉得较好地概括了老人家的一生。虽然父亲现在很健康,但已双目失明多年,对他的评价基本可以定论了。实际上正是由于失明后没有了农活的劳累、家务的繁忙和操心劳神,父亲的身体才这么健康。父亲不和我们弟兄三个住在一起,他和母亲单独生活,身体还算硬朗的母亲照顾着父亲,外人可能认为我们弟兄三个把老人放在一边不管不问的,其实我们觉得老人单独生活更有利于他们安度晚年——当然这是在他们的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和勤劳的。父亲兄弟五人,他是老大,我也是整个家族中的长子,故而我是父辈们的“掌上明珠”,那时他们的肩膀就是我童年走路的代步车,他们的逗乐就是我整天快乐的欢笑声。邻村放电影,父亲每场必看,当时只有两三岁的我就被父亲用肩膀驮着去看电影。不知那是父亲在向别人炫耀三十几岁的他终于有了一个儿子,还是他有意让我从小就接受这种在当时少得可怜的文化教育呢(在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男孩比女孩可“值钱”了)。有一次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我清楚地记得父亲一直用肩膀将我驮到电影场,电影开映不一会儿我就睡着了,等我醒来时已躺在床上。懂事后我问父亲那天晚上的情景,父亲轻描淡写地说我一直在他的肩膀上睡了三四个小时。现在想来,真是父爱如山,父亲就是一座力拔千钧的大山。那时的小孩不像现在的孩子一样有吃不完的零食,别人家的孩子没有东西吃,而我却有吃不完的时令食品,瓜果蔬菜,那满筐的菱角,皮球似的香瓜,粗壮的甘蔗,滚圆的鲜藕,甜美的山芋及汁液四溢的荸荠,今天想起来还让人禁不住地直咽口水呢。
在当时的生产队,我的父亲算是他们那一辈中的好人,心中没有多少私念,他有文化,是一个老会计,可极少有过假公济私之举,更没有过暗中坑人之心。即使这样,却没有几个人对父亲说好道优,反而经常被人说三道四。可是随着我们几个孩子的长大,父亲变了,变得一点也不喜欢我们,脾气变得暴躁了,人也变得“懒惰”起来,从生产队出工回到家里很少给我们好脸色,我们很少看到他帮同样在生产队挣工分的母亲做一把家务。我们弟兄几个见了父亲就像老鼠见了猫,谁都不敢动一动的,我们的心中同时对父亲的大变充满了疑惑,直到长大后才知道父亲的变化不仅是生活担子太重的缘故,更是由于父亲的勤劳带来家庭的殷实招致许多人嫉妒的结果。
我的一生有点像父亲,没有害过人。自我懂事起,也就是有了两个弟弟后,他对我的态度变得恶劣了,只要我犯了错非打即骂,整个少年时代我的家务活应当是同龄人中最繁重的:七岁放牛,十一岁下田干农活,虽然八岁发蒙读书,每个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都要在生产队挣工分。学生时代,我打过草包,编过芦席,初中毕业时正好是结束生产队实行大包干之年,过后想想生产队里的一百来亩农田,哪一丘田里我都下去做过农活。然而现在父亲已经老了,我的儿子也二十岁了,已为人父的我理解了父亲那时候生活的压力和由此而带来的郁闷心情。父亲一生很艰辛,由于有点文化,若不是奶奶的阻挡,现在的父亲可能是从市县人民银行行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安度晚年的。父亲三十岁时母亲才来到他的身边,从此他们俩人共同承担着那个年代里的风风雨雨,抚育着四个子女,除大姐外,我和两个弟弟都被送入学校读书。1990年父亲57岁时双目失明。
现在父亲已经老了,不管怎样作为儿子应当永远感谢父亲,报答父亲。我虽然不能保证父亲和母亲晚年的生活过得多么好,但我绝对保证带领两个弟弟让二位老人的晚年衣食无忧。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是我的父亲。是父亲的严厉使我懂得了父爱的深沉;是父亲的严厉使我从小就能吃苦耐劳,有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父亲的严厉使我发奋读书,由一个种田的孩子变成了一位拿工资吃国家饭的公职人员。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听听您的叮瞩,我接过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有老有小您手里捧着笑声,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刘和刚的《父亲》这首歌真切地道出了普天下的儿女对给我生命养我长大教我成人的父亲深深的感恩。
自然之育
某几年湿热葱茏的夏天,我常和父亲在故居山头闲游,有时捉知了来玩,顺便在山顶看一会儿落日。
父亲教我蹲在地上仔细地看,土知了洞只有硬币大小,又常被落叶盖住,确实不甚起眼。待终于发现了目标,还要先耐着性子观察一番,找准时机,再用细长的树枝迅速一挑,将小虫装进事先备好的竹篓里。知了成虫的身体呈土黄色,两只前腿像小钳子一样,沾满了湿湿的泥巴。
“阳光太刺眼了。”我说,“我是知了的话,就一定躲着不出来。”
虽是这样,盛夏山林间忽远忽近的鸣响却好像从未停息。热烈地,蓬勃地,一遍遍蝉鸣仿佛要融进树的生命。
父亲笑,让我看好了再捉。
日落时分,我正将第三只知了放进木篓的时候,父亲在身后轻轻道:
“你知道吗,知了发育成虫需要四年,却只能活一个夏天。”
我的手忽地一松,那只褐色的小虫趁机从篓孔钻出来,很快消失在高高的树荫里。
“啊,可惜”我抬头向树梢望去,有阳光钻进眼睛。
看了一会儿,我将竹篓拎起来,从细缝里去看那些小虫。“好可怜,要不要放掉?”
父亲又笑,拍拍我的肩道,“生命的价值可不能靠时间衡量。先带回家吧,明天再放。”
那时的我还不能懂得其中更深的含义,只应了声“好”,便准备着下山了。耳中蝉鸣随着落日一同远去,只有零星的,独个的鸣声飘过来,又把宁静归还给山中暮色。我探到不远处的车声和人语,完全将刚刚的对话抛到脑后,耳边只剩下青石板扑通的心跳。
今年的初春是一段特殊的日子,四月底逐渐复工的时候,我们又去了山里一趟,终于得以感受一次真切的盎然春意。半山腰有一株盛放的桃树,花瓣随风飘落,铺了一地淡粉。
“桃花的花期很短,我们还算赶上了时候。”身旁的母亲已经拿出手机拍照了。
我也欣欣然,刚停下步子,脚尖好像踢到了什么东西,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空空的知了壳。上一次见到这种小虫,早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了。
“你知道吗,知了发育成虫需要四年,却只能活一个夏天。”我将那个空壳拾起来,忽地想起父亲的话。我想象那是一只懵懂的、茁壮的知了。他只知道长大,拼命地吸食植物的营养,在黑暗的泥土里熬过许多个潮湿的夏天,终于迎来可以自由高唱的时刻。
或许生命的更迭是大自然永恒不变的规律,知了会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吗?桃树会知道自己短暂的花期吗?我得不到回答,却在树下的知了壳里,感受到生灵珍贵的坚韧与敢勇。
是父母引我进入这自然之门,他们在看似不经意的言语中,教我学习花的自信,草的坚强,也眷恋山的宁静和溪水的亲和;教我要同知了一样义无反顾,将短暂的生命热烈地绽放一回;要想桃花一样,开在最适合的时节,有一次傲然怒放的青春;要像山涧的鹅卵石,受得住无数次磕碰起落,才能打磨得润泽光亮……
他们教会我认识自然,在亲身体验中窥探到自然千万分之一的奥秘;也教会我感悟生命,带着敬畏之心去拥抱碧水蓝天和万物生灵。
父母教吾二三事,当谨记,当珍忆。
父亲
今年已是八十多岁的老父亲,依旧身板硬朗,耳聪目明,口齿清晰。在家颐养天年。只要一有时间一有机会就会对我们津津乐道谈起他从事革命的那段不可磨灭的岁月。每次讲完重复最多的是那句:没有党我就不可能有饭吃,有衣服穿,也不可能有书读,更不可能有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党培养我成为一名革命军人、共产党员。他复述的故事,我们都能如数家宝的一一还原。
父亲1935出生在山东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的父母带着他们兄妹四人一路逃荒投奔到了芜湖县的一个远房表叔家,靠帮当地地主家打长工过活。身为兄妹中的老大父亲一小也就变成了放牛娃。在他14岁那年,村子来了土改工作组,父亲看到身着军装的解放军,特别羡慕崇拜,经常有事没事往工作组跑,帮他们干一些类似通讯员的事。工作组的首长觉得父亲机灵勤快,就想留他下来。问父亲愿不愿意当兵,父亲来不及地点头。但当首长问父亲多大年龄时,可把首长们给难住了,因为父亲年龄太小,还够不上当兵。父亲却死缠烂打恳请首长收留他,最后,首长只好同意,留在他身边做一名勤务兵。父亲总算如愿以偿。
到了部队,正赶上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父亲自告奋勇积极报名要求到前线打仗,可又因为年龄小首长未批准,但派遣父亲参与护送战士上前线的任务,这项任务是将战士一直护送到鸭绿江边。任务是光荣完成了,但对父亲来说,仅一江之隔,而没能冲锋上阵,是他人生一大憾事。再后来几年,他父母相继去世,留下了的弟弟妹妹变成孤儿,父亲人在部队心在家里,整天心事沉重,心神不宁。部队的领导发觉了父亲异样的表现,便找父亲谈心,问父亲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父亲吞吞吐吐地如实讲了家里的情况和困难。部队领导了解后,立刻请示上级果断地决定,同意他把弟弟妹妹接到部队,立马腾出一小间房间把他弟妹安置好,并且按照孤儿政策供他们读书上学工作,一直抚养成人。部队无微不至的关怀,父亲被感动地热泪盈眶。他打心里深感党和部队就是他的再生父母,从此,在部队更加地努力刻苦,每项任务都主动积极要求参加,而且都能出色完成任务。尤其是在一次练兵比武中,一个新兵因为紧张过早打开引擎盖差点引起爆炸,父亲眼疾手快一步冲过去把手榴弹夺下扔到远处,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但父亲因此被炸掉半个手指,然而父亲从不后悔。因为他觉得党和部队给予他的大恩大德,他这辈子都无法报答。他所能做的就是一起听从党指挥,在部队积极表现。所以父亲在部队多年都积极表现,也荣获得过无数奖章,还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党员。
1958年父亲响应国家的号召,转业回到芜湖,参加地方建设。先后就职公安局(派出所)、建委、文化局、文明办,每到一处他都不忘初心,牢记党的教导,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直至退休。
那年,父亲担当派出所所长一职,他辖区内的居民,不论大事小事找到他,他极尽全力地去帮助他们。尤其对特别困难的家庭更是无私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常常对我们说,我们的一切都是共产党给的,我们得像党要求的那样无私坚强。做人要低调、干事要踏实、不争名、不争利。教育我们要知足常乐、家庭和睦、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见到别人有难处,尽可能伸出手扶持一把。并且希望我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立足本职岗位,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踏踏实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次任务做好,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父亲节的文章美文欣赏精选9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