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大约有5篇左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深入贯彻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巩固扩大20XX年市直机关作风整顿成果,打好打赢优化发展环境攻坚战,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作出的作风整顿部署,对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新表现,对照“三个坏把式”“六个坏作风”,对照市委倡导践行的“八个好作风”,着力解决企业反响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作风顽疾,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推进机关作风持续好转、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转型发展排头兵、建设现代化新大庆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
二基本原则
紧扣中心工作。围绕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开展作风整顿、环境整治,重点解决心态、状态、姿态问题,通过作风整顿提振士气、激发干劲、优化服务、提升效能,释放内生动力,凝聚发展合力。
突出问题导向。注重从企业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抓起,从本单位最突出的问题改起,深究根源、综合施策,见物见人、严查实改,切实解决问题、转变作风、优化环境。
瞄准重点对象。坚持以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特别是直接服务群众、服务市场主体的窗口服务单位和关键岗位上的干部为重点,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抓住要害、精准发力。
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机关作风整顿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承弘扬有机结合,做到统筹摆布、有序推进,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注重实际效果。以动真碰硬、攻坚克难的决心推动作风转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动真的、来实的,力求思想有震动、利益受触动、工作见行动,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三主要目标
进一步破除思想束缚,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摒弃制约发展的市场意识不强、改革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的思维观念,破解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活、方式方法僵化的瓶颈障碍,以强改革推动发展,以勇创新引领发展,以好环境助力发展。
进一步振奋精神状态,打造激情创业的干事环境。时刻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坚持人人争先、事事争高、处处争好,着力解决站位不高、思考不深、业务不精、工作不实、庸懒散拖、效率低下的问题,弘扬“三老四严”作风,积极倡导“工匠精神”,强化担当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优质便捷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审批事项,推动流程再造,建立规范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功能,推广多证合一、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多口联办,实现审批提速、监管提效、服务提质。
进一步提升发展效能,打造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推动税费降免、要素降价、成本降低,探索重点投资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减少和规范项目前置审批及中介服务,放大高新区、经开区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效应,建立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全监管、信用有奖惩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新模式。
进一步强化法律意识,打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全面加强法治大庆建设,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严格清理涉企收费项目,严格规范涉企中介服务,严格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定投资者发展信心。
二、整顿重点
持续整顿“三个坏把式”“六个坏作风”,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重点整顿“乱、违、顽、臃、懒、浮”等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
一聚焦治“乱”,切实解决政策梗阻、弄权勒卡问题。集中整治观念陈旧、抵触改革,地方保守主义盛行,部门利益至上,执行国家、省市利企政策打折扣、搞变通,优惠政策停在纸上、扶持资金闲在账上;人为设置“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擅自改变办事程序、增加办事环节、提高办事门槛;顶风违纪、权力寻租,以稽查、执法名义变相报复、勒索企业,变相参与经营活动与民争利,企业投诉处理不及时,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暗示推荐中介服务,勾结“黑中介”寻租谋利,搞设计、施工、监理、材料“四指定”,插手工程项目等问题。
二聚焦治“违”,切实解决政府有诺不践、有法不依问题。集中整治不讲诚信、不讲法治,责任不履行、承诺不兑现,新官不理旧账;市场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在涉及企业利益重大问题上搞“口头协议”,答应的优惠政策找各种借口不履行;违规决策、拍脑门决策,盲目追求政绩,片面追求业绩;不守规不守法,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随意性强,对行政复议、仲裁和法院判决结果久拖不办,致使企业和投资者正当权益受到损害,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等问题。
三聚焦治“顽”,切实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问题。集中整治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改革政策“空转”,不研究解决问题;调研变作秀,项目搞“盆景”;文山会海泛滥,内容不接地气;抓工作上下一般粗、左右一般齐,没有针对性;将责任下移,用责任状推卸责任,用考评代替落实;数字造假、虚报浮夸,报喜不报忧,搞材料政绩、文字经验等问题。
四聚焦治“臃”,切实解决流程不优、职责不清问题。集中整治办事流程不公开,窗口大厅多头受理、搞“前店后厂”;“四零”承诺服务不兑现,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不落实;创新意识淡薄,在优化流程、提质提速上行动迟缓、停滞不前;涉及多部门事项环节多时间长,网上办事不便,移动政务滞后;机构重叠、设置随意,职责权限不清、业务交叉,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等问题。
五聚焦治“懒”,切实解决为官不为、躲事推责问题。集中整治上热下冷、按兵不动,对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改革任务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甚至推了也不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讲有为、只求无过,棘手问题“向上看”,繁重任务“向下看”,发展差距“向后看”;懒政怠政,推拖等靠,混天度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拈轻怕重、避重就轻,“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缺少担当精神,面对矛盾问题困难怕担责,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等问题。
六聚焦治“浮”,切实解决不细不实、能力不足问题。集中整治本领不强、专业不精,浅尝辄止、浮于表面,工作拿不出办法、打不开局面,躺在功劳簿上、成绩挂在嘴上,任务推进没有实质动作和成效;创新意识不强,自我感觉良好,拿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能力素质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政策研究不透,制定方案跑粗、推进措施不实,遇事拿惯例当依据,指导和推动工作拿不出新思路、新措施,适应新时代、贯彻新理念、推动事业创新发展的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推进举措
一提升能力素质。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作风整顿始终,提高服务意识,增强队伍素质,提升服务能力。强化理论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和方案,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展岗位培训,围绕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组织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系统轮训,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努力打造业务精能力强作风好的干部队伍。提升法治素养,加强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教育,经常以案释纪、以纪析案,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警示教育,提高广大机关干部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专项治理。坚持开门查摆,对照整顿重点,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方式,抓住要害、集中突破。开展政府失信违诺专项清理,分级汇总本级政府失信违诺清单,对失信违诺问题,要逐企逐项依法依规限期解决;按照“谁欠账、谁清偿”的原则,明确本级政府债务清偿兑付责任,尽快还清存量债务,防止形成新增欠账。开展机构编制专项清理,结合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实行大科室制,整合职责交叉、重复设置、分工过细、人员偏少的内设机构;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整合机构,优化结构,精简编制,节约集约配置资源。开展司法执法环境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的案件评查工作,全面清理涉企积压案件,对执行难问题集中攻坚,坚决惩治经济领域违法违规活动,严厉打击垄断经营、强揽工程、欺行霸市等破坏营商环境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严肃查处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行为,依法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环境。开展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突出经济管理、执法监督等重点领域,基层一线权力运行关键岗位,深入整治懒政怠政、行政执法不规范、破坏营商环境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开展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专项整治,重点盯住服务大厅、办事窗口,继续严厉打击工作人员与“黑中介”相互勾结、权力寻租、非法谋利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促进中介市场健康发展,改善企业和群众办事环境。同时,各单位要确定行业系统作风方面最突出的3-5个问题,在系统内集中攻坚、专项治理。
三优化工作流程。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动,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升级,坚决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原则的行政审批,让权力在监督下运行,建设高效便捷服务体系。深入推动流程优化,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要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模式,移植成熟经验,复制先进标准,推行“马上办、一次办”,与全省同步实现同事项同流程,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提速增效。深入拓展“四零”创建,总结创建先进经验,加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网上大厅建设,推动创建工作向所属单位、内设机构、基层一线延伸,实现“四零”服务承诺创建全覆盖。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依托窗口端、PC端、手机端、自助服务端等载体,完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进移动政务广泛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力求更多事项审批“不见面”、群众“不跑路”。
四严格督查问责。坚持对败坏作风、破坏环境的问题“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持续震慑,保持高压态势。畅通群众举报渠道,设立作风整顿公开举报电话,用好各类信访举报平台,在实体大厅设置投诉举报箱,在网上大厅开设“投诉举报专栏”,收集整理各类问题,分析研判问题症结,确保及时督查问效。实行全程跟踪督查,抽调相关部门专业人员成立督查组,加大明查暗访力度,采取专项巡察、现场追踪、暗访群众、倒查台账等方式,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点对点、常态化抽查检查。从严追责问责查处,对线索清晰、内容具体、影响恶劣的干部作风问题,坚决直查快办;对严重破坏营商环境、损害企业群众利益的案件随时曝光、公开点名;对作风问题频出、影响恶劣、性质严重的部门和单位,坚持“一案双查”,严厉追究主要领导责任,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
五实施考评验效。坚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完善评价方式,改进评价办法,请服务对象参与,让企业家评判,提高考核评价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作风公开评议,通过举办“行风热线”专场、企业问卷调查、随机考评测试等形式,有针对性开展测评,以评议结果检验机关作风成效。强化评议结果运用,狠抓正反典型案例,对业务精、作风正、敢担当的干部优先予以提拔重用,对企业反映强烈、问题集中的单位重点整顿,对公开评议排名靠后单位的主要领导进行约谈,且该单位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围绕体制机制障碍、营商环境症结、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市情和行业系统实际,研究制定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改革措施,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四、实施步骤
作风整顿工作按三个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开展思想发动2018年3月底前,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和部门特点找准突出问题,明确整顿重点,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开展集中攻坚2018年4月初至10月底,强化专项整治措施,确定阶段整治目标,一项任务接着一项任务推进,一个难点接着一个难点突破。
第三阶段,开展考评验收2018年11月初至12月底,开展作风公开评议,组织企业问卷调查,推动作风整顿取得实效、营商环境加速改善。各阶段工作可统筹考虑、整体安排、交叉进行。
五、保障措施
各县区各部门要把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摆上日程,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作风整顿工作的领导,市委将原市直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更名为全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并充实人员、增设政法专项组。各县区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出台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对作风整顿的统一领导。
二加强责任传导。市直机关要以上率下,市、县区形成联动机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同频共振、整体推进。市直单位要加强行业系统向上对标、向下延伸,一个标准改进作风,一把尺子推动整改,上下一盘棋、系统同创优。各县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形成“头雁效应”。
三加强精准指导。各县区各部门要强化问题导向,对标市委倡导践行的“八个好作风”,找准差距短板,挂图作战,挂账整改,定期通报反馈,全程跟踪问效,逐一对账销号。要用好情况通报等载体,坚持“短辣精准”,推送典型经验、公开反面案例,促进交流借鉴、带动整体提升。开展定向剖析,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和作风问题频发的系统,直接派工作组驻点督导、解剖麻雀,强化措施、推动整顿。
四加强舆论引导。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两微一端”等各类媒体,多形式宣传、多角度报道、多频次推送,形成反“四风”、转作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要发挥正反典型作用,既宣传正面典型、树立先进标杆,又曝光反面案例、持续警示告诫,引导全市广大干部树立改进作风、优化环境人人有责的强烈意识。要加强与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对接,及时反映全市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好作法和新成效,切实提升大庆良好形象。
各市属学校、医院、国有企业要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单位特点,开展作风整顿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按照省市县委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和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县党代会和省市县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关于作风整顿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苦练内功、增强本领、优化环境、服务发展为重要内容,以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系统延伸为主要方式,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再造工作流程,着力解决企业反响强烈、群众反映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作风顽疾,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推进全局党员干部队伍作风持续好转、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为打造“百亿产业城、猛犸文化城、健康养生城”,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冈建设新征程提供坚实的民政保障。
二、主要任务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全省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依规依纪从严监察,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抓作风、深入整治“四风”问题,坚决遏制腐败势头,以更严的纪律管好民政系统干部,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成效为民政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深入开展“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要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工作,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民政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责任人:各分管局长;责任股室:分管股室)。
(二)深入开展反对“四风”工作监督检查。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重点做到五方面要求。一是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另搞一套。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私人势力。三是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四是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法组织活动。五是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要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报告制度,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要请示,该报告的一定要报告。(责任人:各分管局长;责任股室:分管股室)。
(三)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监督检查。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的原则,凡是“三重一大”事项必须集体研究、集体决策。要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规则和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责任人:各分管局长;责任股室:分管股室)。
(四)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树立良好形象。在民政系统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切实提高素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民政形象。(责任人:各分管局长;责任股室:分管股室)。
三、推进措施
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思想发动和方案制定,2018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和特点找准突出问题,明确整顿重点,召开动员会,制定实施方案;第二阶段是开展集中攻坚,2018年4月中旬至10月底,集中进行专项整治,确定阶段目标,制定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治措施,全力抓好整改落实;第三阶段是考评验收,2018年11月初至12月底,开展作风公开评议,组织问卷调查,推动作风整顿取得实效、营商环境加速改善。各阶段工作可统筹考虑、整体安排、交叉进行。
(一)加强学习教育,增强服务本领。坚持把学习教育贯穿作风整顿全过程,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切实增强服务能力。一要加强理论武装。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学习计划,创新教育载体,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市县党代会及全会精神,全面提高民政系统党员干部改进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要组织业务培训。以增强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精神为目标,重点围绕党务知识、城市和农村低保政策、临时救助政策、医疗救助政策等知识,努力打造业务精、能力强、作风好的高素质专业型干部队伍。三要提升法治素养。采取以案释纪、以纪析案等方式,加强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的经常性教育,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警示干部、教育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增强依法行政、依规办事能力,着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二)聚焦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实行开门查摆,对照整顿任务,采取实地调研、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方式,找准问题、抓住要害,精准发力、集中突破。一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紧密围绕影响和制约我县振兴发展的思想认识、思维观念、创新意识问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二是深入开展部门涉企行为专项清理。认真查找在利企政策落实、涉企审批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规范涉企行为,提升服务企业质效。三是深入开展规范财务管理专项清理。由财务股负责,对所属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找出问题,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对管理混乱、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人员,严肃约谈问责。四是深入开展慵政懒政怠政专项整治。深入整治懒政怠政、行政执法不规范、破坏营商环境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对照中央和省市县委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以及“五个细”要求,严查作风散漫、纪律松弛、工作跑粗、效率低下等问题。五是深入开展政令不畅落实不力专项整治。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逐项对标对表,列出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制度机制落实清单,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推进措施,全力抓好落实。
(三)对照先进标准,再造工作流程。注重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动,优化升级工作流程,让权力在监督下运行,建设更加便捷高效政务服务体系。一要推动再造工作流程。积极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模式,移植成熟经验,复制先进标准,在各级便民服务大厅推行“马上办、一次办”,实现全县上下同事项同流程,简政放权、提速增效。二要开展“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充分借鉴引进省直机关有关经验做法,坚持以群众需求、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窗口服务单位、行政执法部门为重点,深入开展“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为主要内容的“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提升服务企业、服务群众质效。三要完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加强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推进移动政务广泛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建设统一的网上审批平台,力求更多事项审批“不见面”、群众“不跑路”。
(四)改进方式方法,科学考评验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检验标准,完善评价方式,改进评价办法,请服务对象参与,让企业家评判,提高考核评价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要开展作风公开评议。科学设置评价要素,精准设定评议样本,引入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问卷测评、上下互评,划出档次、公开通报,以年度评议结果检验机关作风是否持续改进。二要组织企业问卷调查。注重倾听企业呼声,开展企业家政务服务满意度调查,了解涉企部门在企业眼中的形象位次,以企业满意比率检验营商环境是否明显改善。三要举办“党风政风热线”专场。组织重点整顿单位分期分类参加,介绍突出问题集中攻坚情况,晾晒履诺践诺成果,接受公众质询,以社会认可程度检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四要随机考评测试。采取“基本理论+”考试模式,不定期、随机性选择一些单位,按比例抽取干部,进行应知应会基本理论和部门业务知识测试,以学习效果检验干部素质。
(五)严格督查指导,严肃责任追究。坚持“零容忍”,对败坏作风、破坏环境的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始终保持严查严管高压态势。对群众反映强烈、线索具体的问题直查快办,对查实的问题坚决纠正、问责到人,特别是对问题多发、影响恶劣的单位要开展“一案双查”,严厉追究主要领导责任。
四、组织领导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深化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实化量化任务目标、时限要求和保证措施,配备专人专抓,做到见人见事见成效。
(二)要严格落实责任。党委要负起主体责任,发挥统领作用,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同频共振、整体推进。各股室、各基层单位要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形成作风整顿工作合力,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第一责任,带头转变作风,立标杆作表率,形成“头雁效应”。
(三)要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新闻媒体,多形式宣传、多角度报道、多频次推送,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发挥典型的作用,既宣传正面典型,树立先进标杆,又曝光反面案例、持续警示告诫,教育引导全局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改进作风、优化环境人人有责的强烈意识。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作风整顿成果,省委决定20XX年在全省持续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执行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X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结合践行初心使命常态化长效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纠建并举,推进深化改革、制度创新,以“钢牙”啃“硬骨头”的精神,着力破解滋生不良作风、破坏营商环境的深层问题,进一步叫响“办事不求人”特色品牌,巩固“投资必过山海关”良好态势,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推动XXX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整顿重点
(一)着力解决作风不实、落实不力问题。一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推进工作只靠开会发文,检查工作注重看文字材料、表格图片,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加重基层负担。二是不担当不作为,不尽职不尽责,上级政策读不透落不好,改革发展难题不研究不破解,复杂矛盾推拖绕,一些重大项目形成“半截子”工程。三是漠视侵害群众利益,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不积极,落实惠民政策优亲厚友,一些信访积案领导不包保不解决、上级不批示不推进、媒体不曝光不处理。四是“工匠精神”缺失,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业务不精通,工作标准不高、精细化不够,在全国站排头、争一流意识不强。
(二)着力解决重管制轻服务、办事难效率低问题。一是服务意识淡薄,高高在上、衙门作风,对新事物新问题只说不能办、不管怎么办,重招商落地、轻扶持培育,对中小微企业指导帮助少、检查罚款多,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缺乏。二是政务服务水平不高,“一网通办”办不通,“一门办事”办不全,“一窗综合受理”覆盖低,“一件事”全链条流程不优。三是涉企办事不顺畅,有些事项仍然审批多、时限长,工程验收慢、结算难,“新官不理旧账”存量大,水热气电讯等报装接入不便捷。四是权力任性,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违规插手工程项目,在经济活动中说情打招呼,违规经商办企业。
(三)着力解决执法不规范、司法不公问题。一是行政执法随意性大,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一刀切”执法,企业投诉受理不及时、办理“和稀泥”,对新产业新业态监管机械僵化。二是司法不作为、慢作为,有案不立、有诉不理,立案、侦(审)查、批捕、起诉、判决效率不高,执行不力、错案不纠,司法公开广度深度不够。三是以案谋私乱作为,涉企案件滥用强制措施,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刑事司法介入民事纠纷,违规干预过问案件,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三、主要措施
(一)开展专项整治。瞄准百姓关心、企业关切、社会关注,集中攻坚整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一是持续开展干部作风“五整治”。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成果,聚焦贯彻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推进重要工作重大项目、化解信访积案,坚决整治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不落实、不研究、不作为、不在状态、不守纪律等五类突出问题,持续精简会议文件、督查检查考核,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对作风不实的“五不”干部及时调整,对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督促引导干部履职尽责、奋发有为。
二是大力开展领导干部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紧盯领导干部任性用权、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特定关系人违规经商办企业,领导干部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工程结算等过程中说情打招呼等突出问题,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三是强力开展行业乱象专项整治。采取行业自查、专项举报、暗访督办等方式,集中治理脱贫攻坚、教育医疗、低保救助殡葬、城管供暖泊车等民生领域、重点行业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对多次反映不解决、酿成重大信访事件、产生恶劣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推动政策普惠落实、维护群众正当权益。
四是集中开展市场环境专项整治。持续推进“清赖行动”、治理“新官不理旧账”,集中整顿旅游、工程建设、食品药品、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市场秩序,着重查处工程验收结算环节不规范行为,深入清理政府部门下属单位、商业银行、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涉企收费,开展优化水热气电讯公共服务专项行动,为企业创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五是深入开展法治环境专项整治。集中评查涉企行政强制行为和行政复议纠错案件,曝光重大行政违法典型案例,甄别纠正涉企产权冤假错案,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坚决斩断“司法掮客”利益输送渠道,严肃查处违规执法、以案谋私的“害群之马”,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推动改革创新。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突破瓶颈障碍,推动重点领域创造一批叫响全国的“新区速度”、“自贸区速度”、“XX速度”。
一是全力支持自贸区创新改革。鼓励中国(XXX)自由贸易试验区对照国际先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开展首创性、差别性改革探索,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审批不出区”、“最多跑一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引资引智、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方面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带动全省提速赶超。
二是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改革。持续打造公开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综合窗口”服务模式;深度重塑办事流程,实现更多事项“一件事跑一次”;加快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平台上线应用和系统对接,深入推进全省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和政务服务事项全省“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三是大力推进市场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严格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理我省自设行政许可事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推进“证照分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办照即营业”和建设用地区域评估、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即开工”制度;引进投融资机构,推动银企对接,支持企业上市,缓解融资难问题;创新监管执法,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互联网+监管”,营造宽松高效的市场环境。
四是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矛盾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建设,完善“分调裁审”机制;深入开展审判权、检察权运行机制改革,健全刑罚执行法律监督制度,深度拓展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司法行政公开;加快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电子诉讼等平台建设,推行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提高司法工作质效。
(三)健全制度机制。着力完善消除作风环境劣根顽疾的制度,常态化规范化推动作风转变、环境改善。
一是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持续将营商环境纳入市(地)和省直机关主要责任指标考评,对表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专项提升行动,统一开展市(地)、县(市、区)营商环境评价,对评价考核不达标的,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并责令限期整改。
二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审批服务信用承诺制改革,强化大数据应用,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三是规范领导干部“走流程”制度。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常态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断深化拓展“走流程”的内容形式,注重发现民政、住建、公共卫生等行业民生保障和惠民项目专项资金拨付慢、挤占挪用、骗取套取、管理混乱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整改、优化流程,推动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试行重点领域容错免责清单制度。以审计统计、安全生产、扶贫开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单位系统为试点,结合行业特点、立足岗位职责,探索制定本系统容错免责清单,界定情形、明确范围,把“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具体化,切实激励广大干部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四)强化监督问责。坚持斗争精神,对败坏作风、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坚决“零容忍”、严查处。
一是深挖突出问题。用好“信、网、电”等监督举报平台,创建“两微一端”监督渠道,持续开展常态明察暗访、专项巡视巡察,精准发现作风环境问题。
二是加强媒体监督。充分发挥“党风政风热线”等品牌栏目作用,分期分批组织重点单位、民生领域、垄断行业、金融系统、市县等专场节目,加大问题后续整改问责力度,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走上媒体、直面群众、接受质询。各市(地)要持续跟进、深化拓展。
三是严肃问责通报。对线索清晰具体、影响恶劣的直查快办,对查实的案件从严处理,对不担当不作为造成重要工作进展不力、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形成负面舆情事件的实行“一案双查”、严肃问责,对典型案件定期通报曝光,持续警示教育,保持高压态势。
(五)苦练内功本领。搭建载体平台、强化先优引领,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专业精神。
一是健全“五细”要求落实机制。借鉴上海等地区先进经验,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督办问效等环节“五细”要求落实办法,分业务制定流程图、操作书。开展省直单位“治低治粗治差”行动,每季度通报工作效率低、标准粗、成效差的反面案例。组织省直单位“机关工匠”评选,表彰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干部职工,带动“五细”蔚然成风。
二是全面推进“基本业务+”建设。省直各单位对照先进,进一步健全完善岗位职责清单、业务知识手册、“基本业务+”题库,在本行业系统全面推广应用。组织全体干部参加“基本业务+”考试,成绩公开通报,作为干部评优重要参考,推动业务学习自主常态、业务能力整体提升。各市(地)要参照推进。
三是广泛开展“业务大讲堂”活动。省直各单位常态组织本系统本单位举办业务讲座,做到政策重大调整必讲、业务骨干必讲、赴上级业务培训和先进地区学习必讲,带动干部更新观念、提升能力。省作风整顿办随机进行抽查检测,择优展播讲座视频。
四、组织实施
(一)压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改作风优环境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要担负起直接责任,各级作风整顿领导机构要担负起统筹推进、督办落实责任,做到管干部就要管作风、抓行业就要抓环境,形成人人有责、层层尽责的责任体系,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要求融入日常、形成常态。各市县、中省直各单位均纳入作风整顿范围。
(二)聚焦整顿重点难点。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行业特点,切实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在本地本单位的突出表现,查实增加基层负担、困扰基层干部的具体问题,瞄准靶心、集中整治,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措施针对性、操作性,确保上级部署落地生根、会议文件只减不增、督查检查考核更重实效,避免上下一般粗、群众不受益、基层有意见。
(三)突出上下联动、系统延伸。中省直各单位既要以上率下,将先进理念、工作标准、业务规范向系统延伸、基层拓展;又要以下看上,善于发现基层工作推进不畅、简政放权不实等问题,及时整改、同步提升。各市(地)既要抓好本级整顿,又要强化对下指导,发挥好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各县(市、区)要落实好上级部署、解决好具体问题,让企业和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转变实效。
(四)强化经验推广、典型宣传。要充分发挥自贸区示范引领作用,及时发掘总结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先进经验做法,在全省加快复制推广。深入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和典型经验,集中报道高端产业、知名企业、重大项目落户XX的重要进展,在全国讲好XX故事、传播XX声音。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作风整顿成果,深入推进整顿机关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攻坚任务,以优良作风和良好环境推动XXX晋位争先重振雄风,市委决定20XX年在全市持续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顿重点
(一)着力解决作风不实、落实不力问题。一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思想不解放,改革创新意识差,新官不理旧账,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推进工作只靠开会发文,检查工作注重看文字材料、表格图片,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加重基层负担。二是不担当不作为,不尽职不尽责,上级政策读不透落不好,改革发展难题不研究不破解,复杂矛盾推拖绕,一些重大项目形成“半截子”工程,在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三是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拖沓敷衍、消极应付,甚至谋取私利,人为设置关卡。四是“工匠精神”缺失,“五个要细”落的不实,在全省站排头、争一流意识不强。
(二)着力解决重管制轻服务、办事难效率低问题。一是服务意识淡薄,高高在上、衙门作风,机械“照章办事”,重招商落地、轻扶持培育,对中小微企业指导帮助少、检查罚款多,在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中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态度不积极、工作拖沓。二是政务服务水平不高,“一网通办”办不通,“三级四同”向下延伸不够,“一门办事”办不全,并联审批衔接不好,“一窗综合受理”不到位,“一件事”全链条流程不优,“AB”角制度落实不到位,信息壁垒未破除,企业办事多头跑、多次跑,水热气电讯等报装接入不便捷。三是用权任性,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违规插手工程项目,在经济活动中说情打招呼,违规经商办企业。
(三)着力解决执法不规范、司法不公问题。一是行政执法随意性大,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一刀切”执法,企业投诉受理不及时、办理“和稀泥”,对新产业新业态监管机械僵化。二是司法不作为、慢作为,有案不立、有诉不理,立案、侦(审)查、批捕、起诉、判决效率不高,执行不力、错案不纠,司法公开广度深度不够。三是以案谋私乱作为,涉企案件滥用强制措施,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刑事司法介入民事纠纷,违规干预过问案件,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二、主要措施
(一)开展专项整治。瞄准百姓关心、企业关切、社会关注,集中攻坚整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一是持续开展干部作风“五整治”。聚焦贯彻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两个翻身仗”等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推进重要工作重大项目、化解信访积案、抓好企业复工复产,坚决整治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不落实、不研究、不作为、不在状态、不守纪律等五类突出问题,持续精简会议文件、督查检查考核,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对作风不实的“五不”干部,特别对在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中消极懈怠、不担当、不作为,不尽职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对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督促引导干部履职尽责、奋发有为。
二是大力开展领导干部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紧盯领导干部任性用权、破坏营商环境问题,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特定关系人违规经商办企业,领导干部在项目审批,资金分配、工程结算等过程中说情打招呼等突出问题,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三是强力开展行业乱象专项整治。采取行业自查、专项举报、暗访督办等方式,集中治理脱贫攻坚、教育医疗、低保救助殡葬、城管供暖泊车等民生领域、重点行业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及时发现掌握行业领域监管漏洞,有针对性制定整治方案,对多次反映不解决、酿成重大信访事件、产生恶劣影响的严肃追责问责,推动政策普惠落实、维护群众正当权益。
四是集中开展市场环境专项整治。持续推进“清赖行动”、治理“新官不理旧账”,集中整顿旅游、工程建设、食品药品、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市场秩序,着重查处工程验收结算环节不规范行为,深入清理政府部门下属单位、商业银行、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涉企收费,开展优化水热气电讯公共服务专项行动,为企业创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
五是深入开展法治环境专项整治。集中评查涉企行政强制行为和行政复议纠错案件,曝光重大行政违法典型案例,甄别纠正涉企产权冤假错案,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坚决斩断“司法掮客”利益输送渠道,严肃查处违规执法、以案谋私的“害群之马”,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推动改革创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推动各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突破瓶颈障碍,推动重点领域创造一批叫响全省乃至全国的“自贸区速度”、“XXX速度”。
一是全力支持自贸区创新改革。推进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制度创新,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政策环境体系,对照国际先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开展首创性、差别性改革探索,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审批不出区”、“最多跑一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有效释放自贸区溢出带动效应,谋划一批功能性工程、打造一批标志性平台、落实一批支撑性项目,在引资引智、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方面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带动全市提速赶超。
二是着力深化“放管服”重点领域改革。开展市自设行政许可事项清理,推行“一事一次办”改革,探索推进“一照通办”、“一证通办”;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改革,大力精简审批环节、材料和事项,分类优化审批流程;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集成机制,不动产登记、交易监管和税收征缴实行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和线上“一网通办”。
三是大力推进市场环境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支持和组织推动市场主体有序复工复产,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服务保障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努力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低;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实《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二十项政策措施》,推动“政银企保”合作,扩大融资供给规模,改善融资结构,提升融资服务效率;全面推行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全面公开政府采购信息,持续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实行一体化通关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通关模式,加快推进“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和区域拓展,逐步覆盖跨境贸易管理全链条;从严规范涉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最大限度减少涉企调研座谈的数量和时间。
四是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改革。推进综合性实体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管理,优化“一窗”分类受理和“一站式”功能,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推进政务服务大厅全面设置自助终端区,逐步实现“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办事不求人”工作的指导意见》,让不求人就能办事成为新常态;利用市场化手段,强化产业招商、重点招商和精准招商,推动涉企优惠政策“一窗通办”,健全完善营造亲清政商关系制度机制,落实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
五是加速推进营商环境监管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细化明确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惩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痛点堵点,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门开展专项监督,畅通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渠道,依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六是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矛盾纠纷一体化调处中心建设,完善“分调裁审”机制;深入开展审判权、检察权运行机制改革,健全刑罚执行法律监督制度,深度拓展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司法行政公开;加快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电子诉讼等平台建设,推行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提高司法工作质效。
(三)健全制度机制。着力完善消除作风环境劣根顽疾的制度,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常态化规范化推动作风转变、环境改善。
一是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持续将营商环境纳入县(市)区和市直机关主要责任指标考评,加快补齐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获得信贷、登记财产、城市品质等短板弱项指标,确保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取得好成绩。统一开展县(市)区营商环境评价,对评价考核不达标的,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并责令限期整改。
二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以《黑龙江省社会信用条例》出台为契机,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工作,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三是规范领导干部“走流程”制度。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常态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注重发现民政、住建、公共卫生等行业民生保障和惠民项目专项资金拨付慢、挤占挪用、骗取套取、管理混乱方面的突出问题。深挖细查实改流程不优、“信息孤岛”、协作不顺、服务不佳等问题。
四是试行重点领域容错纠错清单制度。以审计统计、安全生产、扶贫开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单位系统为试点,结合行业特点、立足岗位职责,探索制定本系统容错纠错清单,界定情形、明确范围,把“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具体化。
(四)强化监督问责。坚持斗争精神,对败坏作风、破坏环境的人和事坚决“零容忍”、严查处。
一是深挖突出问题。用好“信、网、电”等监督举报平台,创建“两微一端”监督渠道,持续开展常态明察暗访、专项巡察,精准发现作风环境问题。
二是加强媒体监督。充分发挥“民心网”等品牌网络媒体作用,通过电视、报纸和清风雪城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跟踪督办反馈问题线索,强化后续整改督办和问责,推进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三是严肃问责通报。对线索清晰具体、影响恶劣的直查快办,对查实的案件从严处理,对不担当不作为造成重要工作进展不力、对在疫情防控中弄虚作假、失职渎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形成负面舆情事件的实行“一案双查”、严肃问责,对典型案件定期通报曝光,持续警示教育,保持高压态势。
(五)苦练内功本领。搭建载体平台、强化先优引领,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专业精神。
一是健全“五细”要求落实机制。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督办问效等环节“五细”要求落实办法。开展市直单位“治低治粗治差”行动。组织市直单位培育一批“机关工匠”,倡导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推动“五细”落实落靠。
二是全面推进“基本业务+”建设。各市直单位进一步健全完善岗位职责清单、业务知识手册、“基本业务+”题库,组织开展“基本业务+”考试。围绕上级政策、专业知识、自身家底、短板弱项、横向对比、目标任务,在市直机关统一开展新一轮次“六个心中有数”应知应会业务知识考学。对部门平均成绩在全市通报,对个人成绩“一对一”向所在单位反馈,以此作为干部评优任用重要参考,推动业务学习自主常态、业务能力整体提升。各县(市)区要参照推进。
三是广泛开展“业务大讲堂”活动。各市直单位常态组织本系统本单位举办业务讲座,做到政策重大调整必讲、业务骨干必讲、赴上级业务培训和先进地区学习必讲,带动干部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市作风整顿办随机进行抽查检测,择优展播讲座视频。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挂帅、敢抓敢管、真抓真管、严抓严管,带头改作风、树形象、优环境。做到管干部就要管作风、抓行业就要抓环境,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要求融入日常、形成常态。
(二)聚焦重点难点。要紧密结合实际、行业特点,切实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在本地本单位的突出表现,查实增加基层负担、困扰基层干部的具体问题,瞄准靶心、集中整治,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措施针对性、操作性,确保上级部署落地生根、会议文件只减不增、督查检查考核更重实效,避免上下一般粗、群众不受益、基层有意见。
(三)突出上下联动。各市直单位既要以上率下,将先进理念、工作标准、业务规范向系统延伸、基层拓展,又要对基层工作推进不畅、简政放权不实等问题及时整改。各县(市)区要落实好上级部署、解决好具体问题。要充分发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发掘总结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和典型经验,集中报道高端产业、知名企业、重大项目落户XXX的重要进展,形成人人重视环境、人人皆为环境的浓厚氛围。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全县作风整顿成果,发挥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对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改革发展的保障作用,根据《20XX年全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省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践行初心使命常态化长效化,紧密聚焦市委关于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安排,着眼巩固扩大作风整顿成果,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引导,着力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突出问题,打造“办事不求人”好环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林甸跨越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任务目标
(一)着力解决作风不实、落实不力问题。一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思想不解放,改革创新意识差,新官不理旧账,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推进工作只靠开会发文,检查工作注重看文字材料、表格图片,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加重基层负担。二是不担当不作为,不尽职不尽责,上级政策读不透落不好,改革发展难题不研究不破解,复杂矛盾推拖绕,一些重大项目形成“半截子”工程,在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作风漂浮、落实不力,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三是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拖沓敷衍、消极应付,甚至谋取私利,人为设置关卡。四是“工匠精神”缺失,“五个要细”落的不实,站排头、争一流意识不强。
(二)着力解决重管制轻服务、办事难效率低问题。一是服务意识淡薄,高高在上、衙门作风,机械“照章办事”,重招商落地、轻扶持培育,对中小微企业指导帮助少、检查罚款多,在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中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态度不积极、工作拖沓。二是政务服务水平不高,“一网通办”办不通,“三级四同”向下延伸不够,“一门办事”办不全,并联审批衔接不好,“一窗综合受理”不到位,“一件事”全链条流程不优,“AB”角制度落实不到位,信息壁垒未破除,企业办事多头跑、多次跑,水热气电讯等报装接入不便捷。三是用权任性,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违规插手工程项目,在经济活动中说情打招呼,违规经商办企业。
(三)着力解决执法不规范、司法不公问题。一是行政执法随意性大,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一刀切”执法,企业投诉受理不及时、办理“和稀泥”,对新产业新业态监管机械僵化。二是司法不作为、慢作为,有案不立、有诉不理,立案、侦(审)查、批捕、起诉、判决效率不高,执行不力、错案不纠,司法公开广度深度不够。三是以案谋私乱作为,涉企案件滥用强制措施,超标的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刑事司法介入民事纠纷,违规干预过问案件,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四)着力解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精气神不足问题。一是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庸政懒政怠政,当“老好人”“圆滑官”“太平官”,对群众意见和诉求置之不理、推诿扯皮问题。二是着力解决权力部门、重要岗位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问题,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中梗阻、弹簧门问题。三是着力解决党员干部解决患得患失、不推不动、不思进取、信心不足等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工作简单粗暴,服务意识淡化,遇到矛盾困难“推脱绕”问题。
三、推进措施
(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1、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着重整治推诿扯皮、慵懒怠政、上推下转、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持续清理重复考核、多头检查问题,集中排查会议重开套开、文件照搬照抄问题,重点抽查政策不落实、工作“跑粗”问题。持续整治工作中调查研究问题搞形式、走过场,不做深入分析研究,以偏概全,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列出清单、建立台账、明确措施、落实责任、扎实推进,既要着力整治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又要精准发现和整改突出问题,提高集中整治的针对性。(牵头单位:县纪委监委,责任单位: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巡察办)
2、开展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五整治”行动。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成果,聚焦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着重整治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加快复工复产、服务群众意识淡薄、漠视群众利益、“工匠精神”缺失等方面的“五不”问题。对作风不实的“五不”干部及时调整,对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牵头单位:县作风整顿办公室)
3、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聚焦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着重整治安全生产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态度不正、措施不足等问题,整治生产安全事故和重要敏感信息报告不及时、行政处罚和职责落实不到位、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依托信息化平台、视频调度、重要部位视频监控和信息共享等方式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推动消防、卫健、教育、住建等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隔离点联合开展安全检查,分区分级稳妥有序组织复工复产、落实落靠安全生产责任。(牵头单位:县应急管理局,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卫健局、县教育局、县工信局)
4、开展领导干部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紧盯领导干部任性用权、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特定关系人违规经商办企业,在土地供应、项目审批、资金分配、工程结算等过程中说情打招呼等突出问题,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牵头单位:县纪委监委)
5、开展垄断性行业涉企服务专项整治行动。围绕企业用户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着重整治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行业收费不规范、不便利,流程不简明、不公开,相对其他地方存在收费过高或缴费主体负担过重问题,全面落实降费政策。全面清理规范电网和转供电环节收费,监督落实电费降价政策,降低用电成本。监督落实自来水、热力、燃气、通信等领域降成本政策,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城管局、县工信局)
6、开展“清赖行动”专项整治。20XX年末,“清赖行动”实现存量问题清零,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时限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督促各欠款单位对欠款事项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方式明确解决办法。坚决遏制新增拖欠企业账款事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移交问责。实施“清赖”专项督办检查,采取对照台账、档案逐项核对以及召开企业座谈会、随机回访企业等方式核实“清赖”任务完成情况。对于拖延整治、瞒报漏报、弄虚作假的政府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公开通报,对违规违纪违法需要追究责任的,提出问责意见,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牵头单位:县营商环境局)
7、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着重整治执法部门执法程序不完善、操作流程不明确、自由裁量权不细化等问题。着重整治超越法定职权及职责分工擅自执法检查或多头检查、重复检查行为。树牢“谦抑、审慎、善意”的司法理念,审慎使用拘留、逮捕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用好全市政法机关促进复工复产“十项举措”,妥善处理因疫情引发的涉企执行难、合同违约、企业破产等案件,为企业发展营造优良的法治环境。(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
(二)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8、推进重点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推广“容缺审批”“告知承诺”“拿地即开工”机制,压缩施工许可前期办理时限,争取实现最快1个工作日审批发放施工许可证,保证建设单位至少提前1个月取得施工许可。创新“五制”服务,发挥项目首席服务员和服务专班作用,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会商、每季一通报”工作机制,将所有重点项目纳入远程视频调度系统,通过视频检查、网络会办、专题督导等方式推动项目建设形成线下、线上并行推进,完成从工程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事项清理、流程简化。(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信局)
9、推进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办照即营业”“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通过深化简政放权、强化放管衔接,破解“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激发市场活力。有效区分“证”“照”功能,把经营自主权归还给企业,减少行政权力对市场环境干预空间,减少审批事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服务,促进市场环境公平、公开、透明。(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0、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拓展商事登记领域和事项,全面推行“一会三函”、告知承诺、简易注销等措施,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保障民间资本在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享受同等的标准和政策。深化监管综合执法力度,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网上办、微信办、邮寄办、电话办、预约办、容缺办、延期办等无接触式服务,全面实现商事登记“零见面、零跑动”。(牵头单位:县营商环境局、县市场监管局)
1、推进政务服务机制改革。持续对标先进,深入推动流程再造,支持政务信息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认共享,实现更多事项“最多跑一次”;推动政务服务中心“线上线下办公一体化”,完善“1+4”政务服务体系,加快“五个标准化”建设,构建新“一网四级”模式,延伸公共服务触角,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推行“一号一窗一网”工作模式,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深化拓展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预约办”等便捷服务方式,推进政务服务大厅全面设置自助终端区,逐步实现“不打烊”的政务服务。(牵头单位:县营商环境局)
2、推进政法领域改革。推进司法责任制、诉讼制度改革,充分运用“三远”系统,简化办案流程,落实简案快办、认罪认罚从宽机制,完善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提升诉讼效率。推进规范执法,分类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进执法程序流程化、执法裁量标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深化政法领域信息化建设,完善在线立案、缴费、提交诉讼材料、案件办理、证据和数据交换等功能,大力推进网上立案,确保当事人足不出户完成立案手续。(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
(三)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3、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实行处级领导日常联系企业制度,定期开展调研、见面恳谈、到企服务、现场办公,及时了解情况、答疑解惑;建立行政首长联企微信群,畅通企业负责人与相关县级及部门领导互动交流渠道;加大涉企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对现有招商引资、产业扶持等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公开发布,新制定的政策按行业领域实施解读辅导,新推出的便企服务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牵头单位:县发改局、县营商环境局)
4、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全信用信息数据归集机制,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住建工程、金融等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工作,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牵头单位:县营商环境局)
5、健全营商环境评价考核机制。围绕国家、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认真总结经验、固化工作成果、健全制度机制,推动营商环境优化。配合做好参加20XX年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的相关工作。(牵头单位:县营商环境局)
6、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在全县探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交流管理办法,对实绩突出、担当有为的优秀干部交流到重要位置,对工作后进、不适应岗位要求的及时调整;经县委同意,有计划、有步骤的探索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干部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干部的具体办法,提高事业干部工作积极性;梳理组织人事工作日常管理常用制度,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敢为人先、敢闯新路,放开手脚干事创业;总结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大力表彰,激励党员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
7、建立领导干部“走流程”常态化机制。深化拓展“走流程”的内容形式,注重发现疫情防控、项目促进、办事服务及民生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整改、优化流程,对“走流程”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深挖根源,集体“把脉”“会诊”,落实对策措施,推动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牵头单位:县作风整顿办公室、县营商环境局)
(四)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8、多种渠道监督警示。用好“信、网、电”等监督举报平台,创建“两微一端”监督渠道,持续开展常态明察暗访、专项巡察,精准发现作风环境问题。发挥正反典型作用,既宣传正面典型、树立先进标杆,又曝光反面案例、持续警示告诫,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改进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人人有责的强烈意识。(牵头单位:县纪委监委、县委宣传部、县委巡察办)
9、加大媒体监督力度。分期分批组织重点单位、民生领域、垄断行业、金融系统、各乡镇场(社区)参加“一把手访谈”专场节目,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走上媒体、直面群众、接受质询,强化责任担当,加大问题后续整改问责力度,抓好整改落实。(牵头单位:县纪委监委、县委宣传部)
0、从严执纪严肃问责。对检查中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一般性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或进行批评教育。对情节较轻,没有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问题,给予纪律轻处分或建议轻微组织处理。对线索清晰具体、影响恶劣的直查快办,对查实的案件从严处理,对不担当不作为造成重要工作进展不力、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形成负面舆情事件的实行“一案双查”、严肃问责。(牵头单位:县纪委监委)
(五)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1、严格落实“五细”要求。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督办问效等环节“五细”要求落实办法。开展县直单位“治低治粗治差”行动。组织县直单位“机关工匠”评选,带动“五细”蔚然成风。每季度通报工作效率低、标准粗、成效差的反面案例。(牵头单位:县直机关工委)
2、持续推进“基本业务+”培训。对部门、系统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将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能力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更新完善岗位职责清单、业务知识手册、“基本业务+”题库,以“一张清单、一本手册、一个题库”作为督查重点定期督导、全程跟踪问效,推动干部业务能力整体提升。(牵头单位:县作风整顿办公室)
3、深入开展“打铁自身硬、干部上讲台”素质提升专项活动。以领导干部上讲台、党性大讲堂、业务大讲堂、修德大讲堂、交流大讲堂、“互联网+”培训大课堂活动为载体,采取以会代训、专题讲座、干部讲坛、网络培训等方式,科学制定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分类分级组建班次开展教育培训,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县委组织部将加强干部教育学习督查力度,推进干部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县直机关工委和各单位)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参照市深化机关作风整顿工作组织机构设置,调整县作风整顿组织机构,保留领导小组办公室、法治环境专项组和营商环境专项组,办公室在原有综合协调组、监督问责组、宣传报道组的基础上,增设“五细”要求落实组。各乡镇场(社区)要设立相应组织机构,县直部门要明确具体负责机构和人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谋划,深入研究,破解难题,力戒形式主义。
(二)坚持上下联动,压实落靠责任。县直单位要以上率下,县、乡镇(社区)要形成联动机制,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同频共振、整体推进。县直单位要加强行业系统向上对标、向下延伸,一个标准改进作风,一把尺子推动整改。各单位要围绕工作重点,紧密结合实际,善于发现工作推进不畅、权责不匹配等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拿出硬招实招,打造特色品牌。
(三)聚焦重点难点,突出整治成效。要紧密结合实际、行业特点,切实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在本地本单位的突出表现,查实增加基层负担、困扰基层干部的具体问题,瞄准靶心、集中整治,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措施针对性、操作性,确保上级部署落地生根、会议文件只减不增、督查检查考核更重实效,避免上下一般粗、群众不受益、基层有意见。
(四)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和典型经验,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营造人人重视环境、人人维护环境、人人皆为环境的浓厚氛围,让企业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转变作风带来的新变化。同时对典型案件定期通报曝光,保持高压态势。
上面的这些是摘抄网小编专门整理的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