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3000字(精选3篇)

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3000字(精选3篇)

时间:2022-09-30 09:12:06

  下面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3000字大约有3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3000字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决定看《横空出世》是刚打开电视正看见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冯石说:“应该说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他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要欺负你,让你就想对他大喊一声,No!去***的!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然后李幼斌老师饰演的陆光达指着远处说:“老冯,咱们的原子弹来了。”吸引我看这部电影不是冲天而起的磨菇云,是冯石铿锵有力的:No!去***的。

  这不仅仅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片,更是一部中国信仰的情怀。我们先来看一看造原子弹的历史背景。

  1954年12月2日,也就是朝鲜战争停战后的一年零五个月,美国与台湾当局正式签署巜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一时间,台湾海峡战云密布。

  1955年1月18日,我人民解放军收复一江山岛,消息传到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要求他们的总统立即采取最强硬的手段,其中包括几个大陆城市直接实施核打击。

  1月28日,毛泽东在北京会见芬兰首任驻华大使说,美国的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即使美国原子弹威力再大投到中国来了,把地球打穿了,炸毁了,对太阳系说来,还算一件大事情。但对整个宇宙来说也算不了什么。当月毛泽东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中国要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策。

  1945年8月,日本军力已成强驽之末,美国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你不强大,就会被挨打。我们不做第二个日本。

  这部电影里的主要角色都有人物原型,载入史册的电影内容也搬上了教科书,今天的孩子们都知道,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计算是用咱们老祖宗的珠心算计算出来的。

  有一种思想叫中国思想。

  1959年6月,苏联专家因为我中方坚决不同意将实验基地建在敦煌,苏联中断协议,撤走了专家。更绝的是苏联专家走时,不仅带走了所有的研究数据和图纸,连草稿纸他们都全部烧掉了。临走还不忘狠狠踩上一脚说:“这些数据你们就是用计算器算都要两年,我看还是算了吧。”他们非常岐视地说:“在这个世界上,伞永远撑握在高个子手上。”这些话深深刺痛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专家。

  为什么我们坚决反对将原子弹实验基地建在敦煌,“翩翩复翩翩,年年复年年。千古飞天梦,何日到九天。”这是咱中国古往今来飞天梦的见证,更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瑰宝,咱们不能让后世子孙戳着我们脊梁骨说我们败家。

  虽然苏联专家走了,但咱们中国的专家还在,虽然数据不全,连唯一一台计算机也在中科院在发辉着作用,既然靠山山倒,靠人人走了,那就靠自己吧。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虽然咱们没有计算器,咱们有算盘,就算是用算盘,咱也要算出自己的原子弹。

  “死了张屠夫,不吃带毛猪。”

  中国要造原子弹势在必行,中国地大物博,没有敦煌,咱们还有大片大片荒无人烟的罗布泊。虽然罗布泊被苏联称为“死亡之海”,但咱们中国有种力量叫做中国力量,咱们敬畏天地,更敬畏自己。只要找到水源,就能将造原子弹革命到底。

  不得不说,冯石是个爱写诗会写诗,有爱、有血性、有大爱、有大无畏精神的硬汉。特别是在官兵动员大会上,每一句话都在捶击着每个血性男儿的爱国之心。他说:“国内国外的仗打完了,没开庆功会,没让回家看爹娘,有的未婚妻也跟别人跑了。我们斗风沙、抗严寒、啃咸菜、喝盐水,就因为在朝鲜,美国人用一个小玩意儿在咱们头上悬了好几年悬着,动不动就嚷嚷着要对我们做外科手术。”“苏联专家也撤走了,瞧不起我们,没有这个东西,我们的腰杆子挺不直,没机会,没和平,就不能踏踏实实地过咱们的日子。”所以,全体官兵齐心协力,终于找到了水源。冯石向中央报告诗一首:“死亡之海得玉浆,天山为屏昆仑障。纵横南北十万里,敢问惊雷何时响。”

  得到了实验基地成功选址,科研团队也在紧罗密布敲定数字。但无论怎么计算,结果都与在火堆里抢出的苏联专家草稿数据不相符。步骤、程序都没错,为什么会得到错误结果呢?最后陆光达做了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是苏联专家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呢,那就是说我们自己的专家团队的计算很有可能是对的。经过再次计复算,再次核实,最终敲定,我们的专家们的计算结果才是正确的。

  电影中有很多冷人感动的场景,比如部队官兵对科技团队无条件的服从和支持,科技团队对部队官兵的体谅和尊重。特别是断粮喝树叶水的那三天,呕心沥血的科学家李明志说自己饭量小只吃了半个土豆。在洪水中部队官兵与知识分子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抢救物资,当你看到这种场面,你的热血也会沸腾。“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1964年10月16日,当磨菇云在罗布泊上空翻滚而起时,标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我相信和我一起观影的家人都会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默默祝福祖国永远强大,繁荣昌盛。

  篇二: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3000字

  我所观看的红色电影名称为《横空出世》,不知道该电影名字是否引用了毛主席的《念奴娇·昆仑》一诗当中的“横空出世莽昆仑”,无论如何,这个电影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慷慨激昂,气势磅礴。

  该电影主要是讲述了我们中国自主制造出第一颗原子弹的艰苦历程。电影当中的原子弹制造现场总指挥冯石将军与总设计师陆光达的相互帮助与共同努力的片段令我甚为感动,至今难以忘怀。但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整个制造原子弹现场的所有人们的为了制造出原子弹而不辞劳苦以及甘于奉献的精神。

  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回想起自从1949年10月1日,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苏联对我们中国确实是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许多大工程也是少不了苏联的功劳。但是苏联一边在帮助属于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的同时,苏联也在一边和同属于共产主义阵营的受其帮助的国家谈许多苛刻的条件,甚至推广自己的大国沙文主义,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联还要推进到我们的中国,苏联提出的“联合舰队”便是对我们中国主权与尊严的极大挑战,更是昭示了苏联的野心。

  也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苏联方面答应帮助我们新中国制造原子弹,但是核试验的场地要由他们苏联来选择,他们选在了敦煌,敦煌的石窟壁画,价值连城,其中更是蕴含着我们中国人民们飞天的梦想,我们断然拒绝了苏联人的主张。我们斟酌在三,选定在戈壁沙漠上。苏联人们在原子弹核心的技术方面,也是要为难我们中国。那些苏联专家们不让我们的科学家们参与。要知道一个国家能否自主研发原子弹就是在核心工序里面的,也就是说,如果苏联方面不愿意让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们参与到原子弹制造的核心工序的话,我们新中国是难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研发制造原子弹的。无论是在电影里面所表现的或者是在史实方面,苏联是绝对的不愿意把原子弹的技术全部交付给我们中国,因为在我们三年困难时期,苏联毫不犹豫地把那些援助我们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们撤回去,电影里面关于我们的科学家们倾尽全力从苏联的科学家们获取有关于原子弹制造的一些情节让我记忆犹新:撤走前,苏联的科学家们把那些绝密的核技术资料放于铁质垃圾桶焚烧,等苏联的科学家们走远后,我们的一位科学家立刻用铁杆把那些纸质资料给弄出来,如获至宝似地把那些残存的资料拿到实验室里……有的苏联专家更是把那些绝密资料撕个粉碎,放在火中焚烧,我们的科学家们便把那些碎片弄出来,一片一片地拼起来。一位苏联的科学家在离开中国之前,他掏出了一本笔记本,递给我们的中国的科学家们,让我们的科学家们在20分钟内记背其中的要点,核技术如此精密复杂,20分钟的记背时间不就是在难为人吗?一个喝醉酒的苏联专家更是妄言:“伞应该由高个的人撑……给你们6年时间,你们也不可能计算得出来……”我当时深感愤怒,苏联人们的撤走,并不能浇灭我们中国制造原子弹的热情,反而更加坚定了我们国家自主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决心。

  于是,当领导找到陆光达时,问陆光达:“是否愿意隐姓埋名进行这一绝密的工程?”陆光达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陆光达和一同前往原子弹制造基地的同事们行踪也是保密的,他们只是简单地收拾之后,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欢送会,甚至没有能够和亲人们告个别,便搭乘汽车,一路颠簸,来到了条件恶劣的原子弹制造现场—戈壁沙漠。担任工程建造的士兵们也是,很多的士兵甚至在战场上下来,还没有能够回家与亲人们见个面,便直接来到了戈壁沙漠。

  电影当中也是很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我们制造原子弹的现场,黄沙,荒丘,大风,帐篷,不断巡逻着的士兵们,不断劳作着的工程师们,还有不停地在计算的科学家们,一个异常艰苦的现场,我们的的先辈们简直是在用生命在工作。

  因为基地处于戈壁沙漠,没有淡水供应,我们必须得去找寻水资源。我们的探索部队便分作几个分队出去探索。诸多挫折之后,一个分队终于找到了一处水源,但是却得知一分队的队员们全部消失于黄沙当中,他们仅留下一只鞋子……

  从资源供应地用卡车运送粮食,淡水等至核试验基地的路途遥远,且黄沙,大风等不时地破坏我们的运输线,一趟补给,要很长时间才能送达。且当时我们的中国遭受了自然灾害,粮食供应很紧张,为了保证科学家们能够有足够的体力与精力投入到原子弹的研发当中,军队决定只食用一半的口粮,另一半让给科学家们……资源的供给越来越困难了,后来,基地的所有人们即使在吃树叶的情况下,也是勒紧腰带,继续工作,绝不放弃。他们吃的真的算不上食物,各种各样的树叶杂在一起,放入稀粥汤中,煮一煮,捞起来,一人一小碗,而且树叶粥汤,人们喝的时候,要扎嘴巴的,咽下去的时候,要扎喉咙。树叶不好消化也没有什么营养……于是,我们的士兵,我们的科学家们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只是勒紧裤腰带,继续奋力地去工作。中华民族,向来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我们的先辈们在自主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便是完美地诠释了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我们的先辈们在原子弹试验基地地表现真可谓是壮烈泣鬼神啊!

  用盐碱水和的水泥所粘合的混凝土墙的坚固耐用程度等各方面的性能是比不上用淡水和的水泥所粘合的混凝土墙的。但是,在当时现场条件极其艰苦恶劣的情况之下,负责一项核心工程建设的工程师们决定用盐碱水和的水泥建造混凝土墙,并且工程兵们也是日夜赶工,在身体极端饥饿与疲惫的情况下,加班加点终于建成了这些相当重要的实验建筑群。但是正当工程师们把这些建筑交付给陆光达的时候,陆光达得知这这些建筑是由盐碱水作为组成材料的时候,陆光达当场表示,让官兵们把这些建筑给拆掉,重建!有的同志表示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时,陆光达也照样是咬紧牙关,坚决不愿意接收这些不合格的建筑群。因为在戈壁沙漠这样的一个环境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用盐碱水作为建筑材料之一的话,会使得这一批的建筑群的质量要下降很多,那么这样的建筑群必然是抵挡不住风沙的侵蚀,最后轰然倒塌,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在场的所有人,甚至因此而延误工期,延误实验进程,那么对于我们的国家而言,无疑将是巨大的损失。最后,冯石将军决定支持陆光达的意见,下令把官兵们好不容易才建好的建筑群全部拆除。尔后改用极其宝贵的淡水资源作为建筑的原料……在缺少淡水的情况下,或者说在淡水资源都无法供给在场的士兵们以及科学家们的情况之下,用盐碱水作为建筑群的材料,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个建筑群是在戈壁滩呀,这些建筑群可都是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原子弹的进程的,关乎到我们的国防安全的,怎么能因为一些想当然,而去偷工减料呢,以盐碱水代替淡水作为建筑原料呢?在士兵们拼命硬干,最终建成这些建筑群的舍生忘死的情理,以及若是使用了这些建筑群将可能影响到核弹的研究进程,可能影响国防安全的理性当中,陆光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他是一名严谨理性的科学家。冯石将军最后还是毫无保留选择支持了陆光达地淡水计划,因为他是一名相信科学,对党与人民绝对忠诚的将军……在核试验基地的二位领导者,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当中,依旧保持着严谨理性,这是无比可贵的,这样的精神依旧是我们的追求,依旧是我们的航标,依旧是我们的明灯……

  我们的科学家们在夜以继日的拼搏当中,最后终于得到了原子弹的秘密。在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期待着那光荣而又神圣的一刻的到来。随着广播里的倒计时的不断变动:“10、9、8……3、2、1……”哒!一声,爆破按钮按下,轰地一声巨响。在戈壁滩上,一朵蘑菇云出现了……全场的人们都欢呼起来,呼喊,跳跃,拥抱……自然而和谐,因为他们的辛苦努力没有白费,因为我们的新中国终于有了一个威力巨大的杀手锏,能够打破美国的核讹诈的阴谋,苏联的妄言……

  《横空出世》演职员表出现了,我是依旧沉浸在电影当中,当年的制造原子弹的艰苦历程,让我深受感动。现如今,我们也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之精神,为“两个一百年”而努力!

  篇三: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3000字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2时59分40秒,在新疆罗布泊主控站里的技术人员按下决定历史的电钮,10秒钟后,自动控制系统进入自动控制状态,这时倒计时从10到零顺序跳动。只见零点一到,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直插云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完全成功。举国上下同庆,中国在美国面前挺直了腰板,毛主席甚至为此写下了《满江红·庆祝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可这场核实验距今已有57年,当年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只化为历史书上的白底黑字与老人口中的只言片语,其中艰辛又有谁知。当我观看了1999年的《横空出世》后,心中有了大概的答案。

  《横空出世》的剧情十分简单直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断对共产党这个新兴政权发起核威胁。立下赫赫战功的冯石将军接到中央委派的使命,带着一支英雄部队挺进戈壁滩。与此同时,从美国归来的科学家陆光达匆匆与妻子王茹慧告别,各科研机构、各重点大学也挑选大批优秀人才,奔赴西北荒漠。他们即将在那里完成一项震惊世界的使命——建造原子弹发射基地。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苏联专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后,物质极度匮乏,三年自然灾害,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相继而来。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内无经验外断支援的艰苦条件下,一群怀着崇高理想的中华儿女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进。

  电影围绕新中国史里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展开,并且做了很好的还原。看完电影后,我了解了有关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的历史,感到十分震撼。如影片中所讲:在罗布泊的知识分子与战士们都要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罗布泊制原子弹时,夹着沙的大风经常将战士们辛苦搭建的临时房屋吹翻,吹翻后再建,不久后又会被吹翻;沙漠里的水是咸水,想喝淡水又必须去400多公里外的敦煌县城去接,费时费力,战士们与核物理学家们只能喝咸水解渴;除了肉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痛苦才是最令人难耐的,物理学家们要不断演算公式,一旦出现错误就必须推翻重来,美国与苏联又不断威胁中国,可谓是分秒必争!用电影中陆光达的话说:“原子弹的数据庞大,美国用了六年,苏联用了八年,法国用了四年,我们没有四年,连两年都没有!”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中国硬生生在极短的时间内搞出了原子弹与氢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都被我们逐一克服,原片中冯石将军的原话更是令人心潮澎湃:“武器落后受气,我忘不了我们的士兵被凝固汽油弹炸成了火人,他们挣扎着、喊叫着,喊着爹喊着娘,我,救不了,救不了他们。尽管这样,咱屈服了吗?没有!咱中国人就从没怕过他美国!应该说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他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要欺负你。让你就想对他大喊一声,NO!我作文吧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横空出世》这部电影使我更好地了解了新中国辉煌的历史,也令我不得不赞叹中国老一代人的气节!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都知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古人的话,例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国史。“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百年以来,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2021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总结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历史经验,对广大团员及各位入党积极分子成员进行“四史”教育,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具有特别的作用和意义。

  除此之外,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要不断地向历史学习,汲取历史智慧,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以回答和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善于在党的历史中总结提炼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战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总结我们党历史经验,不断升华提炼出来的。

  另外,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不仅提供经验,还提供教训,可以使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吃一堑长一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学好我们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能够让我们跳出“历史周期率”。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一场新的历史性考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道路中,还有很多更难的历史性考试等着我们,要想考出令人民满意,令国家满意的成绩,就需要不断地向历史学习。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学习党史让我从中汲取到无穷的智慧力量,更激发了我的责任担当和信念情怀。

  作为一名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把党史这门必修课修好,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把学习成效充分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上面这些就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横空出世电影观后感3000字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