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精选18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精选18篇)

时间:2022-09-29 08:04:30编辑:傅莹

  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1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巨大的国度里,包含着许多小的城市,这里的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历史悠久的风俗。我的家乡——哈尔滨,就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城市。

  说到哈尔滨,每个人都会想象到哈尔滨的冬天。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芜的,但是哈尔滨的冬天却是一片繁荣的生机。这生机的背后,正是哈尔滨最有特色的风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万众瞩目的冰雪盛宴就会来到。在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样的冰雕,闪亮出众的冰灯……

  每个外地游客来到哈尔滨,看到冰雕都会赞不绝口,为何?只看那冰雕花样奇多,别具匠心,一个冰雕,一个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个个如真的一样,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让人身临其境。这其中有一塑龙状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条真龙悠然地263盘旋着,这不仅表现了手艺者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龙的传说的敬爱与向往。

  说完冰雕,我们来一起看看冰灯吧!每到冰雪节的夜晚,光明随着夜幕照亮了这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带来光明的正是那精制而又小巧的冰灯。冰灯的起源,是早年间,靠近松花江的渔民和农民晚间用来照明用的。后来经过工匠们的改造,成为了现在人人喜爱的冰灯。做冰灯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观赏,见那冰白光四射,让人不禁产生一种威严神圣之感,远观之,见那冰光晶莹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贵宝石一样,让人不禁想去触碰、欣赏一番。那冰灯,让人在这深夜中毫无睡意,只抱着一颗激动的心,对它恋恋不舍。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冰雪盛宴。因为有了这些别具特色的风俗,我的家乡变得更美、更迷人了。我爱家乡,爱它的风俗。

  篇二: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两千年所流传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更有各种风俗佳节。有细雨纷纷的清明节,有月光皎洁的中秋节,有流光溢彩的元宵节……在这众多的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热闹非凡的春节。

  春节的习俗,说来话长。

  首先,就是糊春联。春节前两天,原本冷冷清清的街道热闹起来了。无论平时的人们是懒惰还是勤劳,这两天都会打扫门窗糊上春联,以崭新的面目迎接新的一年。春联在街头巷尾的门旁随处可见,整个街道都映红了,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每个春联都充满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希望。

  其次,就是放鞭炮了。鞭炮一般都是年后放的,“噼里啪啦”的声音仿佛在预示着新年的到来。我很早听说,鞭炮是为了驱赶一个叫“年”的神兽,它是用来阻止“年”迫害人们的重要工具。每到放鞭炮的时候,我最开心了。看着一个又一个的美丽的烟花升天喷射,闪发无限耀眼光芒,真是太漂亮了!我每次都看得入迷,放完了还沉浸在其中……

  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年夜饭以及包饺子。家人团聚在一起,欢欢喜喜包饺子,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当饺子煮好时,香喷喷的饺子像一个个刚出浴的小娃娃,圆滚滚的,简直诱人,恨不得一把全部塞进嘴里!而且如果能吃到硬币最是开心了,仿佛接下来一年的好运都会降临在我身上。

  过年意味着我们又长了一岁,也越来越成熟,不能像小孩子那样幼稚了。新年的一年开始了,我们要有自己的计划,把握好自己的时间,时间一去不复返,过去已经过去,为了更好的将来,用最好的心态,来迎接新的一年吧!

  这,就是我们中国春节的习俗,做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把这些风俗文化传承发扬下去。正是这些风俗才撑起这浓浓的年味!

  篇三: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回忆。

  冬天刚来到,家乡的家家户户就做好过冬的准备,冬至时,家家户户包上饺子,放入蒸笼里头蒸,家家都飘着饺子的香味,洋溢着欢乐与笑声。

  除夕时,家家户户都高兴地和家人吃团年饭,饭菜可丰盛了,每一道菜都代表不一样的意思,如:鱼肉代表年年有余……,到了十一点,小孩们还精神着呢!他们等待着零点的到来,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一到零点,鞭炮声就响成一片,有的小孩还要拿出小烟花与大烟花比美呢!一切是多么欢乐。过后,人们带着对新一年的憧憬入睡了。

  大年初一,街上更是热闹,全部是小孩的玩意儿。吃过饭后,便去拜访邻居和较近的朋友。天一黑。村里有孩子便兴奋地去燃放烟花。有的去小伙伴家炫耀自己的烟花、有的与小伙伴用鞭炮做游戏、有的拿鱼雷鞭炮去炸鱼……

  大年初二开年,是回娘家的日子,每家都会先回娘家拜年,小孩们便与父母一起去外公外婆家拜年了。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当元宵节当天,家家都会吃上汤圆,买灯笼,挂灯笼,小孩也提着灯笼到街上逛。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个小孩都喜欢的节日来临时,家家都吃上粽子,村里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的活动。参赛的都是身体健壮的小伙子,随着口哨的声响,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喊加油。

  中秋节,最令人兴奋的就是吃月饼了,有冰皮月饼、伍仁月饼、水果月饼、蛋黄月饼……。中秋节前几天,人们就会提前去采购月饼为中秋节作准备了,中秋节那天,吃着月饼、品着茶、赏着圆圆的月亮,心里感觉非常满足。

  这就是我家乡几大节日的风俗,这里承载了我美好的童年回忆……

  篇四: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故乡的山,是故乡的水,故乡就像一坛埋藏在地底的酒,每每闻到酒酿的香气,我就不由得想起一砖一瓦都藏满历史的故乡——湖南益阳,想起故乡的甜酒酿。

  过年吃甜酒酿在我老家是一种传统与风俗,是辞旧迎新的最好打开方式。每逢过年,奶奶拿出一大盆烧好的,凉透了的糯米饭,然后分装到二十几个瓷碗里,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块酒曲,两个手指来回搓动,酒曲粉均匀地落在了饭粒上。接着用筷子把最上面的一层饭拨开,再洒一次,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后,倒入一个大缸里,压紧。奶奶告诉我,要让每一粒米饭上都有酒曲粉,这样才能充分发酵,做成酒酿。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来回搓动,好奶在做好的酒酿中间,钻了一个洞,是为了酒曲呼吸,最后把盖子盖上。

  “出酒了,出酒了!”三天后,我们打开盖子,一股沁人的酒香立刻涌了出来,奶奶把酒酿舀进锅里,我的目光也跟随着被舀进了锅里;不一会儿,水烧透了,香甜的米粒在锅中翻腾,我的心也跟随一起热舞。奶奶为我盛了一碗酒酿,我接过来吹了吹,仰起脖子就喝。“小心烫!…”不等奶奶说完,一小碗甜酒酿早就无影无踪,我已经自己去添一碗了。奶奶看着我一口气吃了很多,表情和我一样满足,其实她一口都还没吃呢!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隔壁的小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

  “吃了甜酒酿,万事都吉祥。”乡民们,过节都爱吃甜酒酿,尤其春节、祭祀和庆典活动更是如此,除夕是要守岁的,即通宵不眠,大年初一吃甜酒酿,还有驱魔避邪平安长寿的寓意。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奶奶的那一碗甜酒酿就是亲情,节日的盛宴,包裹着平淡凡人心。家乡的风俗牵引着叫嚣的馋虫,来一碗甜酒酿吧!

  篇五: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贵州贵阳有一项风俗,每年春节初二上山去拾柴,回到家以后再吃一顿热腾腾的酸汤火锅。

  我还记得2017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初二一大早就去黔灵山公园拾柴,那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我们到公园门口时,售票处已经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进到公园里面更是人山人海,湖边、山坡、山顶到处都是人流,满山的树丛中都看得到人的身影。公园里到处听得见杜鹃鸟、布谷鸟、喜鹊叽叽喳喳的叫声,就好像在演奏一支交响乐;看得见黄色的迎春花、粉红的樱花、纯白的玉兰花尽情地开放,还散发出一些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恨不得凑进了狠狠地闻一两下。人们三五成群,在赏花、跳舞、唱歌、演奏、登山,最重要的是在山里面拾柴。因为柴火的柴跟财运的财谐音,所以人们把上山拾柴就当成是上山拾“财”,回家再拿红布把它包起来,就寓意着来年会发财。我们随着人流逛了大半个公园,然后也捡了几根柴回家了。

  回家以后,我们在家里吃了一顿酸汤火锅。在锅里烧开水后,倒入用西红柿熬成的底料,再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配菜。酸汤颜色鲜红,寓意着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热气腾腾。酸汤并不辣,反而酸酸甜甜的,只要一凑近,这酸汤浓郁的香气,就会从锅中倾泻而出,闯到鼻孔中,让人沉醉在这香气中。这酸汤里煮出来的东西,也被这酸汤的酸甜给“渲染”了,在自己的本味中掺杂着酸汤的气味,使得整个酸汤火锅更加开胃可口。

  拾柴和酸汤带给了人们许多的好运,所以这项风俗很受人们的欢迎,只可惜今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人们不便出门,公园也关闭,无法上山拾柴了,我多么希望这场疫情赶快过去,人们可以继续在阳光下的公园中享受美好生活。

  篇六: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中国的五千年历史造就了许许多多令人称赞的故事,也流传下了许多别具一格的传统习俗,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习俗,那就是—“拉兔灯”。

  在我的家乡怀远自古就有在元宵这天拉兔灯的习俗。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灯所到之处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哪儿,家家户户的小孩都会拉着兔灯沿街巡游,沿用这一吉祥物来送吉接褔。

  转眼又到了元宵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候,也是拉兔灯的时候。这天一早爸爸妈妈就带我会怀远过元宵。刚一到,就看见外公在门口乐呵呵地等着我,刚下来就问我今晚去不去拉兔灯,一边问一边手里还比划着兔灯的样子,迫不及待得向我介绍,我想应该是外公从小就开始拉兔灯,到现在也依旧喜欢这个习俗。我点点头答应了,外公咧开嘴一笑,牵上我的手带我到了市场。

  元宵一到,市场琳琅满目得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兔灯:有最传统的纸糊兔灯;也有精巧可爱的玻璃兔灯;更有比人还高的巨型兔灯……我一眼就相中了一盏白白胖胖的纸糊兔灯,果断将他买下来。

  饭后拉兔灯的活动正式开始了,每家每户的孩子都跑了出来,有的拉着兔灯去给别人送去祝福;有在比是的兔灯跑得快;有的在讨论兔灯该怎么做……大街上灯火通明,每间屋子里都穿出一阵阵欢声笑语。

  我也将灯里的蜡烛点燃,透过一层薄纸散发出温馨的光芒。我牵上绳把他向前拉动,它仿佛活过来了一般,耳朵耷拉在头上,两颗弹珠般的红眼睛不停地转溜,眼中还倒映这大街上热闹的景象,蹦蹦跳跳地来到别家门前去送祝福。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要牢记这些传统,要了解它,继承它,发扬它!

  篇七: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雷欣语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起春节,我脑海中就想到贴在门外以大红纸为底色,上面散着点点金光纸的春联。说起来我与写春联这项习俗还有一些故事呢。

  去年寒假,我的软笔学习小有所成,老师也有教导我写春联。一次机遇,表哥工作的社区举行了一次义写春联,我“荣幸”受表哥邀请,请我去现场看看,我二话不说答应了下来。心想:反正闲来无事,这可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去看看说不定能有什么新奇的发现,我也正好涨涨见识。

  那一天很快就到了,我如约而至。当到这街边地点,我看见被一群居民包围的一排桌子,桌边站着一个个看着就气质不凡的叔叔阿姨,还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居民们围着他们免费领联与画,我怔住了,心脏“扑通”“扑通”跳着。心想:表哥为什么事先没有说有这些书法家在呢?想想啊,我学的这些小皮毛在这些前辈们面前根本不够看,简直就是关公门前耍大刀——不自量力。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观摩着那些前辈们写春联,临近年关,许多居民们手上拿着写好红色的春联与年画,现场热热闹闹充满了年味。最后饱足了眼瘾,跟表哥说了一声,就跑到社区楼上写春联。看见那大红春联,我手不由“痒”了起来,直接站在书法室桌前,提起毛笔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副卷面干净、整洁的春联,就呈现在了桌上。墨迹未干,我还不敢随意触碰,但看着那副在阳光下晾晒的春联,我不禁自豪地笑了。

  春联,对仗工整,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出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写春联,这一笔一画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字的精深,我喜欢这种风俗并且乐在其中。

  篇八: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我们家乡的风俗有很多,包饺子、包粽子、看春晚……我要说的是我们家乡过春节的风俗。

  春节来临之前,我们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因为春节的到来,是新一年的开始,它代表着新希望。春节我们还会买新衣服、新鞋子,代表万象更新。

  除夕那天晚上,我们在家自己做年夜饭。年夜饭总是最丰盛的,有扣肉、有大虾、有鱼、有青菜、鸡肉……奶奶在厨房做菜,我就和妹妹在沙发上看电视。

  “吃饭了!”奶奶大叫道。

  “来了,来了。”我们说。

  “哇,那么多好吃的菜啊!”我惊叹道。奶奶做的菜不仅色泽好看,而且味道也不错哦。

  到了八点,春晚就开始了。主持人有全国各地的,有港澳的,有广州的……让我印象最深的节目是6人朗诵,他们朗诵的内容是关于武汉疫情的,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全国人民希望白衣天使们平安回家,早日和家人团聚。这场疫情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很快就会被打败的。我们待在家里,不出门,就是对国家最大的帮助。节目的播出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我们也会响应国家的号召,出门戴口罩,回家后马上洗手,家里勤通风,坚持运动,增强免疫力。

  看完春晚,我迫不及待地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到楼下去放鞭炮。我们买了:满地珍珠,旋转菊花……我们玩得非常开心,爸爸妈妈说点一根香,准备灭的时候就要点燃另一根了,要不然就要重新点火。在玩“旋转菊花”的时候,我一边跑,它一边来“追”我,最后弄得我筋疲力尽。

  啊!家乡的风俗你已经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里了家乡人的心。

  篇九: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每到正月初九,我们闽南的人各个都得熬夜通宵。不是因为那时有什么像看春晚那样盛大的晚会,而是我们闽南的一个特殊的习俗—敬天公。

  那天晚上,孩子们和长辈们都得连夜赶去祖宅,我经常也是迷迷糊糊地上了车,就去参加活动,它也并不盛大,可以说就是一种形式。这个极其简单的仪式,我却一直对它略略反感。

  按长辈的话说,每年的正月初九,天公就会从天上出来,那我们就要摆好贡品,在午夜十二点时跪拜迎接。有时我问得长辈不耐烦,就会得到一句:“你问那么多干什么?跟着做就是了。”

  我的祖上生活也是较为富足,住的是一栋小洋楼,只不过因为漫长的年岁,变得有些许残破。敬天公的位置通常在二楼,很简单,就是一个贡品桌,几柱香,几个跪拜用的垫子。

  这种仪式感觉就像是过去早朝一样,一齐向天公跪拜。总感觉这里头有些许封建的影子,或许是从前封建的历史太久,已经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了吧。

  直到最近几年,我还是不太肯下跪。面对着空气一通下跪,让人知道了岂不是笑死?再说了,若是在我不经意间贡桌后站了个人,我朝他下跪磕头,那岂不让人占尽了便宜?每到这天,我都得是在爷爷的好说歹说之下,才肯不情愿地跪下去。屋里满是烟火味,让人够呛。我跪下的,还是不肯闭眼,非要看着前面没有人,才肯磕了几下头。看着我的弟弟们都纷纷跪下照做,我不禁疑惑,或许是因为他们还不懂下跪的含义,也或许只是我想得太多了。敬天公的习俗我至今都没能了解,每年也都只是极不情愿地跪下。那每年的下跪就权当是保佑我考试考好吧。

  敬天公是我们闽南的习俗,或许不久之后的将来,我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了。

  篇十: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蔡东琨

  “离家二三里,别是一情”春节是个好日子,但比这更令我记忆深刻的就属春节前的准备工作——打年糕了。

  这是春节前两三天吧,一大清早,这个沉睡的村庄便睡醒了,我揉着稀松的眼睛,跟在老妈身后,只为一探这特殊的“节目”,到了小广场“表演”正要开始,大人们守着灶,随时准备着开工,我们这些孩子则兴奋地在小山坡上窜下跳,不一会,第一锅米饭就出锅了——我素不知道这米的名字儿,即使以前听过也早在记忆的长河中忘却了,这时,两个壮小伙抬起了锅,将米饭一股脑地倒到石具内,其中一位打年糕的叔叔——我认识是蓝叔,他正是这次打年糕的“掌锤人”,只见他深一口气,手中石锤上下翻飞,对着食具中的米锤去一顿最标准的马杀鸡伺候,此时,锅中本来还有些许松散的米饭,也越发凝实了,到了这种程度,年糕差不多是要完成了,人们不约而同地围成一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着那象征祝福的年糕,人们的心沸腾了,打年糕的叔叔也更卖力了,石器相互摩擦着,人的心也随之跳动着,蓝叔每用力敲打一次,人们就大喊一声“呦呀嘿~”为他加油鼓劲,石具互相摩擦着,看似杂乱无章,仔细一听却又极富节奏感,仿佛这不是打年糕,而是一场《民俗音乐会》中的“打年糕进行曲”在这活泼欢快的“音乐”声,与人们的激情澎湃的呐喊声中,今年的年糕总算新鲜出炉了,这年糕,家家都可分一份,人人都愿意尝一尝,人们的脸上都笑开朵朵灿烂的花,心里都美滋滋喜洋洋的。

  年糕的寓意是年年高,正是祝愿我们年年向上,这种以家乡对亲人与好友的祝福是独一无二且真挚美好的祝福,正是值得我们传递下去的家乡特色,家乡风俗啊!

  篇十一: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白照南

  在春节时,我爸爸、妈妈回了老家。在老家,人们的屋子都火火红红的。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堆起鞭炮,表弟表姐们在和别的小孩子子们放炮。

  坐在椅子上,我问弟弟春节是从何而来。弟弟骄傲地说:“在很久以前的某年某月某日,来了一只怪兽。它在过年时分出河吃人,于是,它就叫“年”。为了干掉年,一位老神仙来到人间,用红纸、鞭炮赶跑了年,于是,人们年年如此,以求庇护”。

  每年过春节最开心的事就莫过于领压岁钱了。压岁钱可能多可能少。但不管多少,领到压岁钱的孩子都很开心。当然,我们小孩子喜欢争强好胜,总拿钱的张数来比。其实,压岁钱在古代又叫“压胜钱”。“压胜钱”在古代是花不得的,那钱是代表着长辈的祝福的。

  领了压岁钱,心里和手都想放鞭炮玩儿。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大人许不许,我们都要放。冲天炮是我最爱。每次一点火,它总带着呼啸声掠过头顶,在一定高度直接爆炸,总让我以为打中了一架飞机。

  吃年夜饭必不可少。看着菜,哇!五彩斑谰,香气足飘十里。看了一会儿就有一阵冲动,我与表兄姐们有了默契——开吃!吃起来可是十分的棒。不但棒,还有一些寓意如年年有余(鱼)等。美食品种很多,红烧鲤鱼、腊肉汤、鸡蛋、糕点、肉类、水果、蔬菜等等等等。

  最好的在后头哩。本想睡个好觉,却咱都睡不了,因为外面声音太大了。鞭炮声、人喊声、狂吠声结合在一起,热闹非凡,人们呼朋唤友,一起观看,有的还专门带了手机、相机拍照哩。烟花样式也多,有花朵、有星星、有红的,有半青不青的,我不禁吟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在火炮声中,我睡着了。梦中,我自己玩起了火炮。

  篇十二: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王安石的《元日》把新年迎新春时的热闹体现了出来,写得可真是好啊!现在就来我的家乡看看吧。

  按照我们家乡的规矩,春节在正月初一开始。首先,一大早起来后,要先洗澡,洗完澡要换上新衣服,预示新的一年到来。然后,随意吃个午饭,重头戏还在后面呢!接着,下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先把春联贴上,然后开始采购食材,为晚上的年夜饭做准备。年夜饭的食材可大有讲究: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莲藕(寓聪明),腐竹(寓富足)组成的。活脱脱一个吉利晚餐,吃的全是由含有特殊含义的菜做的。

  不仅如此,春节这天还没完呢,吃完年夜饭,我们还可以放鞭炮,鞭炮是在下午买菜时买的,一群小伙伴聚在一堆,拿出自己的鞭放在地上,和其他鞭放在一起,接着,挑选自己喜欢的鞭,一起到田野把鞭点燃,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

  当然除了放鞭炮,我们还得守岁,无非就是看看春晚,吃吃零食,大人们搓麻将,如果实在是忍不住的话,也可以小憩一会儿。

  最好玩的还是初二拜年了,像我们家有很多兄弟的,一般都是按顺序来,先从大妈家开始拜。一般吃完饭后,就是拿红包的时候了,关于红包的俗名是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晚辈子女里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压岁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正月初三一般都是继续串门,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五,我们的春节才算过完。

  家乡的风俗,在家乡时我觉得它就像随处可买的水一样稀松平常,可离开家乡,我才发现它就像博物馆里的文物一样珍贵。

  篇十三: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就是每个地方不同的标志。我的老家在随州广水,在我们那里最大的一个风俗习惯就是过鬼节。

  我在查找资料得知,“中元节”也就是“鬼节”,俗称“七月半”,时间在农历七月十五。传说每年中元节,地狱的门会打开,各种的孤魂野鬼都会被放出来。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还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在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都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水灯说是为了给那些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其实过鬼节并不是为了吓唬人。在这天我们都会举行放河灯,祭祖先,祭亡魂等活动。为的就是表达对先人的孝义和怀念。

  我只过过一次中元节。还记得那天爷爷很早就把我叫起来了,那天天很黑。爷爷把我带到河边,那里聚满了人。我们挤进一个位置,把手中的水灯点燃放在河中,周围的人也纷纷把水灯放在河里。小河里不久就布满了水灯,周围一下子就亮起来了。水灯顺着河流,往前一直飘啊飘,直到我们看不见了。紧接着爷爷又带我去祭祖,爷爷把手里一把香全都点燃了,一根一根的插在面前,然后双手合十,向面前的墓碑鞠躬。我也被爷爷拉来了,我跪在地上跟前面的墓碑磕头,说是为了保佑我一生平安。虽然知道,中元节的故事只是人们编来的,可心里还是很害怕。那时太阳还没有升起,周围黑漆漆的。我就一直跟在爷爷后面,双手拉着爷爷后面的衣服,我的心直到回家还跳着不停。

  这就是我家的风俗中元节。我爱我家乡的风俗,愿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祝愿家乡更加繁荣昌盛!

  篇十四: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我的老家在浙江绍兴,那儿有着春节看社戏的风俗。每到过年,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子会邀请民间戏台班子来村里搭台唱戏,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会赶来看戏、听戏。现在随着看戏的途径日渐增多,社戏也就不那么风靡了,也许越是罕见就越显得弥足珍贵,妈妈口中社戏的繁华和喧闹成了我这些年春节的最大期盼。

  听妈妈说,小时候看社戏,11点刚过,路上就陆陆续续、成群结队地有人奔赴戏场了。妈妈和姨妈就狼吞虎咽地匆匆结束午饭,穿上漂亮的衣服,催着外公外婆搬起两条长凳子,一大袋瓜子、橘子和甘蔗,加入到行进大军中了。

  目的地一到,大人们忙着找好位子、摆凳子,而小孩呢,则是匆忙放下零食,争先恐后地钻进后台。从前的小孩子没见过画妆的东西,尤其是女孩子,可别提有多兴奋了,恨不得将那些亮得发光的钗子、簪子往自己头上戴,忍不住摸摸这件戏服、那把道具,幻想着自个儿也是个角儿。

  观众基本就位,演员也画好了妆,外边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都出来喽!戏要开始啦!”那群挤在后台的小孩子,又一窝蜂地跑出来,急急忙忙地找家人。等所有人坐下后,台上戏就开唱了。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敬佩——”

  越剧《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这些有名的戏曲一场接一场,令人陶醉。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人们时而哈哈大笑,时候掩面心伤,深深跌入了戏里,不能自拔。

  戏结束了,人们回了家,还是意犹未尽。妈妈也想学着舞台上那样唱,可惜没有水袖,就拿来外婆的白色长丝巾往袖口上一绑,模仿着唱了起来……

  水袖一甩,戏腔一开,又是一年开始了。

  篇十五: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说起我们东北的习俗,不得不提“腊八节”。

  提起“腊八”,大家并不陌生。其实腊八节的别称还有很多,因为在这一天,相传是佛祖成道之日,所以又称“法宝节”、“成道会”、“佛成道节”等。

  腊八节的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在北方。“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它本是佛教节日,后来经过演变也成了家喻户晓的节日了。

  在我们这,过“腊八节”必不可少的就是“腊八粥”了。腊八粥又称“七味五宝粥”、“佛粥”、“大家饭”。腊八粥由多种食材熬成,活像一件由农作物制成的“工艺品”。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的产物而有所区别。但其中糯米、莲子、白果、薏米必不可少。最多可放十余种食材,可别小看这一碗腊八粥,它盛满了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感恩等美好的感觉。喝起来甜甜的,糯糯的,苦中有甜,甜中有酸。喝了腊八粥就证明已经做好了迎接新年的准备,并且好运很快就会降临,因为它象征着幸福。所以在节日间,我们这的邻里乡亲、亲戚朋友都会互相赠送腊八粥,送的人要客气地说是请对方尝尝自家的味道,并把好运带给对方,这不就是圆满吗?

  在北方,腊八节的美食除了腊八粥,还有色如翡翠的腊八蒜,那味道别有一番风味。

  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所以过了腊八大家就会好好歇一天,然后做好过年的准备!办年货,大扫除,贴春联,穿新衣,还有更多忙的事情等着我们哩!

  这就是我家乡的腊八习俗。其实不论是喝腊八粥还是吃腊八蒜,这背后蕴含的都是每个人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那么,你的家乡有什么独特的风俗呢?

  篇十六: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年糕中“糕”字与“高”谐音,所以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在我的家乡,年糕又叫“糍粑”,不管是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自己认得路的大孩子,还是唇上有几根银丝的老孩子,在春节前后,都必须吃软糯香甜的糍粑。

  今年春节,妈妈说要自己在家里做糍粑,我乐呵了一早上——我最爱吃年糕了。

  下午,终于把糯米蒸熟了。妈妈把糯米全倒进一个洗脸盆大小的大碗里,还拿来一根擀面杖。“妈妈,要用擀面杖干什么?要把糯米擀平吗?”我很好奇地问。只见爸爸接过擀面杖,把擀面杖竖起来,一下一下捣着糯米,糯米很快变成糊了。原来是这样弄的,真好玩!“妈妈,我也想打糍粑!”我甩着妈妈的胳膊,请求妈妈的同意。妈妈点点头,爸爸把擀面杖给了我。

  “嘿——”我用尽力气向下捣,可再想拿起来时却发现怎么也拔不起来,反而把碗也连着拔起来了。好吧,看来我不适合做这个,还是让爸爸来捣吧。

  把糍粑捣成糊后就该给糍粑糊塑形了。这个我肯定能搞定!我想着,带上手套,开干,这个工作果然简单多了!揪一团糍粑糊,搓圆,再捏成碗形,“啪”地一下拍在桌子上,压一压,按一按,一块糍粑就做好了!我们一家三口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六只手起起落落间,一大碗糯米就变成了糍粑。不过这还不是最终的步骤,要把塑好形的糍粑凉干,凉干后就能蒸着吃啦!

  蒸熟后的糍粑又糯又香,又软又嫩,可炸可炒可沾糖,热乎乎的放嘴里一咬,那味儿马上就流出来了。我一块接一块地把糍粑往嘴里塞,直到嘴里实在装不下了,才肯好好嚼嚼。我们一家吃着糍粑,有说有笑地围着餐桌聊天,心里是说不出的快乐与幸福。

  年糕年年高,香香糯糯的糍粑,谁不喜欢吃呢?

  篇十七: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啊?”“怎么回事?”“怎么敲锣打鼓的?”

  “还放爆竹”我猛一想起,对!今天要舞狮舞龙的呀!

  我赶忙穿起衣服跑到楼下,许多多的人都在小路边上站着,爷爷在旁边换鞭炮。空中许许多多的灰尘迎面而来,可这也挡不住人们的激动与热情。有的人正在搓手,有的人正在四处张望,有的人站在后头跳来跳去,想看看开始了没有。更有人把手机,相机握在手中,准备随时记录下那精彩的表演。我们一家赶忙挤到前头去,想好好看看这场表演。

  “开始”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表演的人陆续上来,准备开始他们的精彩表演。

  首先是舞龙,舞龙者们穿着又红又金黄的衣服,左右摇摆着那条巨龙,随之又向观众们发出一声“龙吼”,随后又“腾空飞起”,再次落下。引得观众们十分开心,情不自禁的拍起了手,便传来了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真是精彩极了!

  正在人们连连叫好的时候,“狮子”登场了,我情不自禁的“哇”了一声。“狮子”把它那血盆大口张开,向天长吼一声,又用腿瞪了一下地面,观众们看得全神贯注,忘乎所以。“龙”不甘示弱,像狮子那冲过去,可狮子也不是吃素的,朝“龙”那大吼一声,吓得“龙”猛地后退一步。接下来,他们互相围着转,谁也不让着谁,谁也不甘示弱,就时不时吼几声。就这样演了许久,终于,表演结束了,人们的掌声如春雷,我呢?更是连连叫好,这表演实在太精彩了,演员演地太厉害了!

  舞龙舞狮初时是在春节祭神,娱神,龙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在人间,被人说成能隆福消灾,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我们这一般正月初几开始舞龙舞狮,十分热闹!

  怎样?是不是很精彩。心动不如行动,过来目睹这美好的一刻吧!

  篇十八: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在黄浦江畔,每年春节,逛豫园赏花灯,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而工匠们总是早早的在腊月里就已经完成了花灯的制作,到了正月城隍庙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我总喜欢仗着住在附近的便利,寒假伊始就去看花灯啦。

  每年的花灯都多姿多彩,各不相同,最为华美的自然是当年的生肖灯组了,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处处展现着牛年的风采。

  只见中央广场大楼旁,“牛转乾坤、潮起东方”八个大字闪烁着耀眼的彩光。广场大灯主体由三头牛组成,头头昂首挺胸,精神抖擞;最大的那一头牛通体金黄,高高昂起的牛头、云纹密布的牛身,无不预示着希望来年能够牛气冲天;牛群前方的一家老小,正向大家作揖拜年,共祝大家阖家欢乐。

  蜿蜒曲折的九曲桥边,展开了一幅江南百景图。这边的“假山、树木”配合周围的建筑让人似乎来到了苏州园林;而那边放生池里的三潭映月又似乎带我来到了杭州西湖……即使上桥的队伍一直排到了中心广场处,也不能阻挡来晚了的人们上桥观灯的脚步。

  豫园的花灯就是有那么大的魔力,吸引着人们年年岁岁都要一睹为快。哪怕去年新冠病毒肆虐,豫园闭园,我以为元旦时看到的花灯骨架会就此拆除,不成想新年里,我们依然通过网络和电视,看到了中央广场的“鼠来宝”、九曲桥边的“鲤跃龙门”……这正是我们的大国工匠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任何事物都不会阻挡他们完成自己的创作!

  很快,今年的花灯会随着正月过去而拆除,而人们逛豫园赏花灯的风俗必将年年岁岁的延续下去。

  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但无论是哪个,都蕴含着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未来的每一天能幸福安康,大伙儿的日子都能过得红红火火!

  上面这些就是摘抄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精选1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