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抄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大概有3篇左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在新时期里,新课改新理念要求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必需转变。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变化自身,学习先进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代教师的要求。
二、学习内容
(一)个人读书
1、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书籍自身选定。
2、必需提交一篇个人阅读的,并在个人播客中发表。
(二)听评课
1、听评课的对象以本校教师为主,本学期至少听15节课。
2、每次听课后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本。
(三)优秀教案
1、优秀教案是个人研究教材教法的效果,包括个人在岗研修期间所上公开课的教学设计。
2、量的要求:精选。
(四)小组集中研修
1、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2、充沛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并结合本组的具体实际开展教学研究。
3、学习教材、理解教材、探索教法。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到和时研究解决。不时积累课改工作经验。
4、以典型课例和专题课教学教研为媒介进行“研”“训”,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5、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师德。
6、学习《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识,要经常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主动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水平不时提高。
(五)个人博客
1、个人博客是开展网络研修的主要平台,我们应继续做好个人博客。
2、充沛利用好网络在线研讨,管理好个人博客。
3、量的要求:上传下载每月以上,发表评论每月5条以上。
(六)研究优秀论文
优秀论文主题:针对个人在岗研修的情况和收获或问题、困惑,谈自身的体会、考虑。
三、学习形式
1、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努力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2、创新集体备课,利用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
3、深化反思型教研活动,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生长反思,课前和课后的反思。
4、每周做一次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优秀教案或,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写一份经验总结或教育论文,每学期上一节公开教学研讨课。
5、充沛利用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网络资源优势,在网上查找所需学习资料,进行互习和交流。
一、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落实市教育局整体工作部署,以课堂改革创新为总抓手,转变方式,创新,积极打造个性鲜明和特色突出的品牌学校;以解决现实问题和需要为出发点,以校本研究为重点,以研究学情为核心,以全面育人为宗旨,提效益,保均衡,坚持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以课程开发、课堂创新、课本内化为主旋律,以课堂改革和创新为主阵地,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整体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水平,促进全市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均衡发展,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
三、工作思路
依托寿光市初中学段20__年度教研活动安排,结合全市初中历史学科的实际与现状,贯彻“五个一”精神,突出“五个重点”,落实“六项”。
四、工作重点
1、开展教育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树立并落实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准确定位教育质量。
2、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深化并整体推进课堂教育改革,实现更大程度的均衡发展。
3、开展学案“点线面体”设计与执行方略行动研究,优化并创新学习设计,构建高效学习方式。
4、开展课程标准(修订版)研训活动,吃透其精神实质,实现基于课标的教与学。
5、开展三本(校本、师本、生本)研讨活动,创建个性化教学和适合教育。
五、具体措施
深化课堂研究,确保优质高效进一步推行“带着思想上课”做法。结合潍坊市优质策略,狠抓课堂教学,全面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大力推行“1248”课堂推进策略和“一案多解”、“同课异构”、“一课多省”、“学案‘点线面体’设计与执行方略”等一系列有效做法,强化质量意识,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抓常态课堂,改变课堂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建设优质高效课堂,实现“轻负高质”目标。
1、研究新课标,研究教材,注意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认真学习和理解《历史课程标准》,做到活学、活用。一是准确把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含义和实施要求,尤其是对其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恰当实施,在教和学时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历史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年级目标和内容目标,不同年级在实施时选准着力点,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时时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步,落实学科能力,时时进行阅读、写字、答题、考试等方面的规范训练。二是结合《标准》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坚持正面引导以激励和鞭策学生,坚持准确评价,让学生明了对与错、是与非,在知识的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力求解决当今学生管理的难度加大,学习积极性降低的问题。
2、研究教法,循循善诱,准确把握教师的主导性。精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撰写,一方面思考教学内容的呈现,另一方面还要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如何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材中内容哪些是学生熟悉的和陌生的,核心内容、重点、考点是什么,教科书是如何阐释的,需要补充的材料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探究,怎样呈现内容更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等。每节课的教案要能体现出教学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新型的课堂育人文化,逐步培养学生的民主、合作和团队精神。
4、研究学生,研究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全部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要在履行组织、指导、示范和传授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指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坚持面向育人,面向学生。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
5、学案导学,教学相长,尊重教与学的规律性。
进一步减负增效,深化常规改革。对教学常规进行适当规范,分为必备常规和特色常规两类。必备常规包括:备课、检测(单元或阶段或随堂检测)、导学案创新使用、精品案例设计、业务积累(可剪贴)。特色常规,学校根据各镇街实际自行安排,突出实用、适用、有用即可,数量根据师生成长需要各单位自定。学案的编写要坚持十二个要点。包括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整合点、重难点、自主点、合作点、探究点、测试点、生成点、创新点和反思点。学案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四可四不可”。“四可”是:可删减、可增加、可优化、可组合;“四不可”:不可不用、不可照搬、不可不研、不可不管。要对学案进行创造性使用,对统一下发的学案进行修改、完善、更新,做到循环使用。要坚持面向个性学案。学案编写采取“个人——集体——个人”的“三结合”备课程序,即个人主备——集体研商——个人完善。第一个“个人”是指按备课分工的主备教师,第二个“个人”是指同年级同学科的每个教师,根据班情、教情、学情和考情进行修改完善,根据个人特长、学生特点、班级特色和学科特质,真正设计出同课异构的个性化学案,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坚持“三要三不要”的学案执行要求,即要创作,不要照搬仿造;要创新,不要剽窃伪造;要创造,不要虚构编造。
(二)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以研究“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为主题,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中心要求,抓实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理论底蕴和专业功力,关注教师生存状态和专业发展。不仅培养名师,更要培养名师团队。从多方面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尤其注重青年教师的基本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今年将继续举行“初中骨干教师现场限时学案设计大赛”、“初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论坛”和“初中教研解读与评审”、“学案有效性研究”、“课堂教育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教学能手评选”、“教学达标”等系列活动。
(三)针对课改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坚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
(四)指导教师进行自我成长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广大历史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基层学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课题和教改实验的宏观指导,强化教科研成果的应用意识,深化对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研究,真正做到“研究一点,实践一点,总结一点,提高一点”,让教科研成果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五)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和带动效应,实现以点带面研究拟定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断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建设教师专业团队和精英团队,形成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教研队伍落实教科研中心“五个一”工作方针,以构建“科学、人文、和合、高效”的教研文化为总路线,实现研究、指导、服务三大职能有机统一。发挥科研创新、智力服务和文化引领作用。
(六)搞好初中与高中衔接教育通过暑期培训、学案编写、学术讲座、组织“衔接教育”专项测评等系列创新活动,搞好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为学生的高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作为一名青年骨干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适应现代的发展需求,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使自己的步伐与时俱进。因此,通过个人研修方式,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我提高,才能真正起到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特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二、研修目标
1、规范课堂教学,使自己由学习型的教师向研究型的教师转变。
2、不断进行教研,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3、潜心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的牵头人,和同伴共同探索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创新性问题。
三、研修形式
1、确立研修课题,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课堂的主阵地上。
2、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共同探究难点,以研讨课和示范课的形式,使教研回归教学,使新思想和新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四、研修任务
1、确立研修课题:"如何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走进生活"的策略研究。
2、问题提出的依据和思考
语文材料是用用语言艺术构筑了一个个美的世界。如何把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化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沉潜到作品的深处,对文学的意境进行整体的感受和玩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方式,建立语文与生活之间的七彩桥梁。语文做为工具与载体,它容涵着大千世界、百代人生,既有自然领域的万千气象、社会发展的风云变幻,又有精神领域的无穷境界、生命之光的缤纷色彩。这些知识学生如何才能学会,领悟,我想,营建一个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很重要。让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感悟,才能使语文教学回归真实,升华情感。
3、解决问题的几点预想
(一)、创设生活语文的情境
语文课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凭借语言陶冶情操,提炼精神,升华情感。语言能启发感觉、激活思维、燃烧情感。学生的语言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而这个环境的创设有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创设学生喜欢的、有助于学习文本,理解文本的生活情境情境。我会试着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如:由生活中的真实的人和事引入、生活化的演讲引入、游戏引入、欣赏引入......我想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就被激发了情感,他们一定会饱含激情的来上好课。
(二)、教师的引导要饱含生活的热情,课堂上,教师充满生活意境的语言,会营造出一个诗意的语言环境,学生浸润其中,语言被催化,情感被催化,师生情感在情意融融的场中激荡、共存,共同生成一个充满磁性于感动的"情场"。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充满磁性。用优美的语言来引领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来感召学生,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生活中最真实的、最简单的例子来诠释对词语的理解、对含义深刻的句段的感悟。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活起来,形成无尽的画面,这样才能很好的感悟情。
(三)、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激情飞扬整个课堂,淡化"小组合作"的形式主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在语文课堂上,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倾听,更多是在倾听之后,根据自己的生活和阅历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给每个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不搞大拨儿哄,课堂乱哄哄的形式主义。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包含激情。
(四)让语文走进生活
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让每个学生都爱上语文,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把生活带进课堂,把语文带进生活。五、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五月份,计划引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初步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如,在遣词中引进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在口语表达中,不失时机、恰到好处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第二阶段:六月份,计划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每个学生能够都体会到语文的工具性和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主动地在语文中创造出生活的色彩。
第三阶段:八、九月份,提升阶段,让语文服务于生活,回归,在在自己的习作中洋溢语文的生活色彩。
第四阶段:教师自我,总结,结题。
六、研修日程安排
1、四月份,根据实际情况确立研修课题,制定研修计划。
2、五月份,根据计划具体实施,上研讨课,及时发现问题,并研究相应策略。写出阶段总结及反思材料。
3、六月份,上一节示范课,推广经验,及时反思。
4、九月份,主动上好课题组内的示范课,与同伴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常规中完善,在研修中提升,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与进步。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个人校本研修计划精选3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