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电力党史党课(精选3篇)

电力党史党课(精选3篇)

时间:2022-09-08 16:47:53编辑:傅莹

  下面是摘抄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电力党史党课大约有3篇左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一:电力党史党课

  根据党支部的安排,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党课,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我党课的标题是:深学党史,逐梦农业,砥砺前行。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处在从决战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可见这一活动的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初心所在、使命使然。

  伟大领袖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回望一下我们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艰难历程,从上海的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全面深化改革,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通过奋斗,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走过了万水千山。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的历史性时刻,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我们农业农村系统的党员干部,还将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重温百年奋斗的“三农”目标,以学习党史,烛照农业前行之路,让党史之鉴凝聚农业农村人发展动力,接续谱写我市“三农”工作新篇章。

  一、用党史为基,党内传统传承再传承

  对于党史,我们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自身历史的总结和学习,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将党的事业推向前进。进入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这一优良传统,在党内的多次集中教育中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比如说,2016年7月,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时,中央组织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以《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出版为契机,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党史、铭记党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再比如,在20xx年初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其中就有“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的要求。

  所以说,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接续开展,成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一次次集中“补钙”“加油”中,不断擦亮先锋本色。这一次,以建党百年为契机,面向全党开展、贯穿一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也不例外。

  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一要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每到重大转折关头,我们党总能站在历史制高点上,以高度的历史清醒和历史自觉廓清思想迷雾,使“中国号”巨轮沿着正确方向航行;就会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走出来的“人间正道”,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前途越来越光明。二要深刻领悟到,我们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不仅善于总结发扬取得的先进经验,而且善于以科学的态度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靠自己革除自身病症,靠自己解决自身问题;就会明白,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三要深刻认识到,我们所提倡和坚持的斗争,并不是为了争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庸俗争斗或争夺,而是作为一个先进的阶级、组织,为了实现社会最大多数成员最大范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积极斗争。正是有了这种对矛盾斗争的科学认知和宽广视野,我们党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总之,用党史为基,有助于我们农业农村人:一是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二是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三是向党史寻经验,向党史求规律,扎实做好我们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二、以党史为鉴,“三农”问题聚焦再聚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因此,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全面分析我们党曾经面临的重大选择、重大转折、重大挫折、重大斗争,深刻洞察我们党在处理这“四个重大”过程中展现出的坚守执着、历史清醒、科学态度和胸襟视野,尤其以党史为鉴,系统梳理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现在农业农村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首先,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最早是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答案。作为一个来自农民家庭又熟悉农民的进步知识分子,毛泽东曾于1919年7月28日在一篇《民众的大联合》的文章中写道:“种田的诸君!田主怎样待遇我们?租税是重还是轻?我们的房子适不适?肚子饱不饱?田不少吗?村里没有没田作的人吗?这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时时去求解答。应该和我们的同类结成一个联合,切切实实彰明较著的去求解答。”1923年4月,毛泽东派共产党员刘东轩、谢怀德到他们的家乡衡山县岳北白果乡开展农运工作。同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农民问题对于革命的重要意义。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张国焘后来回忆说:会议讨论的问题,“在会前多已经再三提到过的。只有农民运动,是一个新提出来的问题。在中共的历次讨论中,直到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才注重这个问题,尤以毛泽东为然。”毛泽东“向大会指出,湖南工人数量很少,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更少,可是满山遍野都是农民,因而他得出结论,任何革命,农民问题都是最重要的。他还证以历代的造反和革命,每次都是以农民暴动为主力。中国国民党在广东有基础,无非是有些农民组成的军队,如果中共也注重农民运动,把农民发动起来,也不难形成像广东这类的局面。这种看法,是毛泽东这个农家子对于中共极大的贡献。”

  可以说,只有解决了农民问题,使农民从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下解放出来,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人,我们中国革命才能真正取得胜利。

  其次,农民问题怎么解决?也是毛泽东给出了明确的解决之道。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紧接着,1926年9月1日,毛泽东在编辑《农民问题丛刊》第1辑出版时,写了一篇序言,题为《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在这篇文章他首先就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因为“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革命最大的对象是乡村宗法封建阶级(地主阶级)”,“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不动摇这个基础,便万万不能动摇这个基础的上层建筑。”因此,他号召“有大批的同志,立刻下了决心,去做那组织农民的浩大的工作。要立刻下了决心,把农民问题开始研究起来。要立刻下了决心,向党里要到命令,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引导他们参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后期,毛泽东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从1927年1月4日开始,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历时三十二天,行程七百公里,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个报告里,毛泽东回击了当时对农民运动的责难,赞扬农民运动“好得很”,还指出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到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他还明确地提出:“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而贫农的问题有两个,即资本问题与土地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已经不是宣传的问题而是要立即实行的问题。”同时还“要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1936年,他在延安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1947年,毛泽东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也正是基于对农民问题的正确认识,毛泽东将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与中国革命的出路结合起来,将中国农民的翻身解放与中国社会的变革联系起来,为我们中国开创了一条通向翻身解放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他把农村视为革命的主战场,把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把中国农民当作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领导农民去推翻不能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和铲除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过程中,毛泽东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私有,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个体农民私有的政策方针。正是在这种方针指引下,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最终取得了全国胜利,人民得到解放。

  再次,在解决农民问题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刚才我讲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而农民问题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一个是翻身解放,一个是共同富裕。第一个,我们通过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政治革命,使广大农民得到了解放,翻身过上了好日子。第二个,我们正通过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这期间,我们国家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时期,是通过实现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解决农民共同富裕问题的。在生产关系方面,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实现集体化,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共同致富;在生产力方面,通过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农村工业化,推进农村现代化,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创造牢固的物质基础。毛泽东指出:“我们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同时他还提出实现农村工业化是农村伟大光明的前途。

  因此从1953年开始,在毛泽东的倡议下,国家按照自愿互利和示范的原则,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上了合作化道路。随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农村在1956年普遍建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尽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种种问题,但在改造过程中,没有引起社会震荡,没有出现生产力的大破坏,相反粮食连年增长。更重要的是,在毛泽东看来,农业合作化为农民集体致富提供了组织和制度的保证,实现了让资本主义和小生产绝种的要求,消除了历史上个体农民分化的可能性,有助于所有农民实现共同致富。正是集体所有制为农村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现实保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农村的确立,开创了我国农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模式。

  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时期,是通过全面改革开放实现共同富裕问题的。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近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基础上,深刻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作出的必然选择,是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基于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中出现了失误,遇到了挫折。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我们中国共产党及时拨乱反正,于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由此,一场波及城乡、触动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开放大潮,在中国大地兴起,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起步。从包产到户到全面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初步改变了农业的落后面貌,并为城市改革摸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十二大之后,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流通体制的改革到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从经济领域的改革到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等领域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以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为突破口,逐步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我国的改革开放循序渐进、全面展开,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和进展。诚然,上溯改革开放史,其发展脉络似乎盘根错节,但是我们党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天翻地覆的新变化,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共享改革开放的果实。

  而在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四、五代中央领导集体,更是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阶段,我们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直到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同时,他又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下一步我们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所以说,以党史为鉴,有助于我们农业农村人:一是要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要更加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恪守为“三农”服务宗旨,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三要更加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更加自觉运用历史思维,铭记我们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就是农民问题,“三农”问题,从而做好今天的农业农村工作,为了把我市打造成现代农业强市而接续奋斗。

  三、向党史而新,“三农”工作发展再发展

  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20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为什么说“正当其时,十分必要”?这是因为当前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当前,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已实现历史性的转移,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成为摆在我们农业人面前的一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他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二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三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是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五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六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七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八是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主题,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

  楼阳生书记在运城调研时提出了“打造三个强市”“构建三大高地”的思路和要求,打造现代农业强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党史学习活动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同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同贯彻落实楼阳生书记运城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要把学习党史同解决“三农”领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起来,尤其眼下正值春耕大忙时节,更要同春耕生产指导服务结合起来,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送技术,为春耕送物资,以“学在实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为加快我市乡村振兴,推动运城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贡献力量。

  对我们来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贯穿2021年全年,必须立足农业农村实际、守正创新,全力推动活动取得扎实成效。这就需要今后在组织实施方面,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现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还没开,但我们各个科室、单位已经有省里下达的具体的指标、任务,需要我们快马加鞭,有条不紊地抓好、落实好、完成好。今年我们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快实施黄汾百万亩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这是市委市政府的硬指标、硬任务,必须赶进度,加快推进。二是大力实施“15333”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招引龙头企业,开发功能食品、休闲食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建立以大运、卓里为龙头带动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以打造“技能运城”为目标的高技能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训基地,以确保省考核指标圆满完成。三是打好种业翻身仗,以去年挂牌成立的运城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院为纽带,组建运城市现代种业联盟,集中资源攻关F型杂交小麦核心技术,打造现代种业“一核心五基地”,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种业转变,确保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今年计划把袁隆平团队邀请到我们运城,成立一个旱稻、海水稻种植研发工作站,推广旱稻、海水稻,这样就可以做到一年三茬,既推动了种植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了种植效率,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我们今年“一产”补考进位目标就能如期完成。四是继续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深挖“运城苹果”“运城面粉”“运城蔬菜”潜力,让我们这些优质农产品占领更多老百姓餐桌等等,需要把这些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使学习教育每项措施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可以纳入到我们党委、党支部的年度考核内容当中,确保党史学习教育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最后,让我们用党史为基,党内优秀传统传承再传承;以党史为鉴,“三农”问题聚焦再聚焦;向党史而新,促进我市“三农”工作再迈上新的台阶,走向新的辉煌。所以,对大家来说,党史这门功课不仅要学,而且要学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学习党史与我们的“三农”工作结合起来,以党史学习推进全市一产补考进位任务顺利完成,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以优异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

  篇二:电力党史党课

  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通知强调,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谈一件事情。幸福也好,复兴也好,百十年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一直在考虑和追求这件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作为伟大革命的先行者,他在1894年说道:“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谈了一种可能性,即中国地方大,人又多,如果一起努力可以成为世界强国。1905年,他又说道:“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谈了一种责任担当,即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振兴中国。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那么,今天和一百年前有什么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山河破碎与百年逐梦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关键时期的历史性盛会,报道这次盛会的中外记者就有3000多人。英国广播公司这样报道,“十九大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市场之网中‘新的服务器’,‘站在世界地图前’谋划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将为世界经济的未来提供新的智慧与方案。”这里也提到了很多新名词:世界地图、市场之网、智慧与方案。但是,学历史要带着历史纵深感,历史上的事情不结合历史的纵深很难把它看清楚。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当时对抗的清兵在人数上是占优势的,但是这场战争清军却被打败了。不但如此,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也是近代中国丧权辱国的事件之一。在清王朝覆灭前的70年间:GDP从世界占比29%下降到6%;不平等条约签订数量达1145个,平均每年16个;割地面积为17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7个英国。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近代中国怎么了?我们知道,这和一种毒品有关——鸦片。鸦片流入中国内地后,吸食范围非常广泛,官僚、地主、商人、太监、差役、军士、和尚、尼姑、乞丐都在吸,毒害的是中国人的肉体和灵魂。魏源曾说,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林则徐曾对道光说,鸦片如果不禁,中原既无可御敌之兵也无可充饷之银。因此,道光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远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是民族英雄,不但敢和英国硬碰硬,同时他还是被历史学家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实际上,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也是有过程的。他曾说,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缠,结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也就是说,他认为洋人的膝盖不能打弯,这是乾隆年间就有的讹传,到了道光年间林则徐依然相信它。如果认为敌人的身体构造和我们不一样,这就会直接影响战略。

  鸦片战争初期,林则徐被革职发配新疆,接替他的人叫杨芳。杨芳到前线打了几仗,而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却遇到了新问题,他说,“夷炮恒中我,而我不能中夷。我居实地,而夷在风波摇荡中。主客异形,安能操券若此,必有邪教善术伏其内”。一句话,他认为陆地上的他打不中海里的外国人,我是主你是客,这非常邪门儿,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洋人都是邪教,用的都是妖术。怎么破妖术?他们采用了三招:扎草人、建道场、买马桶,他们认为用污秽之物能破妖术,希望把马桶扔到海里能让英国人的炮打不准,取得战争胜利。当然,其结果可想而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1、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败,破解“技不如人”

  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此前,我们败给了西方列强似乎还“情有可原”,而这一次败给了几百年来跟在我们后面的学生——日本,我们受了特别大的刺激。直到今天,依然有人在研究甲午战败背后的原因。但不管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知道了单从技术上想办法显然不行了,于是我们开始从制度和政治上寻求出路。

  2、戊戌变法——破解“制不如人”

  康有为、梁启超把一道一道折子上给光绪,光绪是年轻的皇上,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又称“百日维新”。政策不落地就只能是废纸,地方上没有人帮光绪落实新政。戊戌变法最后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砍头结局。

  3、辛亥革命——再破“制不如人”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此后,中国开始了16年的北洋军阀混战。此时,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苦闷彷徨了,他们搞不明白日本和西方国家走得通的技术和政治革新的道路为什么在中国都不能成功。这时,一些人认识到,只有根本改变国民性,才有可能搞政治和技术的革新。

  4、新文化运动——破解“文不如人”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此时,共产国际发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认为凡是工人阶级比较强大的地方,都有建立共产党的可能性。

  中国共产党今天是一棵参天大树,拥有9000多万共产党员。但是,中国共产党98年前诞生的时候却是一棵幼苗。为什么这棵幼苗在那样的年份、月份和条件下破土而出?实际上这和土壤有关系。总结一下,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三点没有做到:一是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二是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三是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二、党的成立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梦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920年4月,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维经斯基一行先到北京,会见了李大钊。经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一行又前往上海会见陈独秀。此后,1920年8月和10月,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分别在上海和北京成立。但是,偌大的中国只有两个党组织还不够,此后山东、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又纷纷建立党的发起组,这下力量就相对强大了。但是还不够,为什么?因为这些党小组比较分散,不是统一的组织。

  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7月,来自各地的代表陆续汇聚上海,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就是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代表李汉俊及其兄李书城的寓所正式举行。7月30日,由于受到租界巡捕的干扰,最后一次会议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参加中共一大的有哪些人?他们是长沙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上海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山东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代表陈公博,旅日的代表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共13人。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同志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我们知道,此前80年,历代仁人志士推这个门、推那个门,但是没有一扇门能推开,为什么?因为手里没拿钥匙。打倒军阀除列强就是解决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钥匙。中国共产党有了钥匙,打开了门,中国革命就有了一番新的天地。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其同三民主义结合起来,这就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了新三民主义。1926年7月,北伐动员令发布,此后制定了一个策略,叫“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实行各个击破;这一策略实施的效果很好,北伐军进攻湖南,会攻武汉,攻取江西,进占福建,进驻上海,攻克南京,节节胜利。但是,细心的同志会发现,武汉、南京、上海等都是长江沿线城市,这说明北伐没有彻底过长江,这就出现问题了。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纷纷声明脱离共产党和共青团,甚至公开“忏悔”。同时我们又应该看到,恰恰在这种情况下,徐特立、贺龙、彭德怀等同志选择加入共产党。我们党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不是一路平铺直叙,而是经历了惊涛骇浪。但是大家会发现,在党的历史上,每当危难关头总有那么一批选择跟党一道走的人,这也是我们党能走到今天的原因所在。

  国共两党说好要一起北伐,但是走到半路,国民党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随后,共产党发动了大小一百场起义,然而这些起义都失败了,因为我们此前没有着重抓枪杆子,有一些枪杆子还抓得不牢,因此,在大城市周边的一些队伍被消灭了。然而,一批在起义失败后转向山区和农村的队伍却活下来了。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后来,我们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极大地触怒了蒋介石,于是他对我们党发动了五次“围剿”。前四次反“围剿”我们都胜利了,但是第五次反“围剿”我们失败了。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我们失败了?蒋介石发现此前剿灭不了红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红军和老百姓关系太好了,于是在第五次“围剿”期间他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放七分精力在政治工作上,这是软的一手;军事上建立碉堡,这是硬的一手。红军没有攻坚的重武器,碉堡让我们吃了很多苦。与此同时,我们党的中枢指挥系统也出了问题。前四次反“围剿”是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掌握了党政军权,由于他贯彻王明“左”倾路线,部委大秘整理,同时任用不怎么有实际战斗经验的李德作为军事顾问,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由于人数锐减,我们无法保住中央苏区,只能开始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开始,至12月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人数从8。6万余人减至3万余人。在这个历史关头,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毛泽东同志进入军事“三人团”。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据历史统计,长征结束后,共产党员从30万人锐减到3万人。毛泽东同志说,因为得到了教训,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三十万人更强大。

  1936年12月,蒋介石赴西安督剿红军。12月7日,张学良劝谏失败,于12月12日扣押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12月25日,张学良决定送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到了南京后,宣布扣押张学良。张学良在36岁时被扣押,直到90岁时才被释放。学习党史,细节很重要,但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通过正确的历史观来指导我们对党史的学习。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战后,共产党军队发展到127万人,是战前的40倍。国民党军队由抗战初期的170万人增加到524万人。此时,蒋介石给毛泽东同志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同志去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谈判期间,双方达成《双十协定》。然而此后,国民党悍然撕毁了《双十协定》。

  解放战争可以很快胜利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条肯定躲不了、绕不过,就是土地。任何一次战争战场上战略态势的转移都有战场外土地政策的衔接与配套。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使解放区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想一想,到底什么是一个政党的初心和使命?初心和使命,就是满足老百姓切身的实际利益需求。只有这样的政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党的探索与“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之梦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且不说国际上有势力要绞杀我们,单说城市建设和经济管理这摊事我们就不熟练。那么,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怎么开展,我们需要进行经验的积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经济方面面临的最严峻形势,莫过于物价飞涨和财政赤字两大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发行量增加1445亿倍;二是物价暴涨引起投机倒把盛行,不良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为了稳定物价,获取财政经济好转,党和政府组织了同投机资本做斗争的两大“战役”:一是“银元之战”(使用政治手段),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查封金融投机大本营“证券大楼”,逮捕投机商200余人,打击了非法金融活动;二是“米棉之战”(使用经济手段),投机商在银元之战后转而投机两白(米、棉)一黑(煤),陈云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物资调运,适时抛售并收紧银根,投机商纷纷破产。

  我们有软的一手,有硬的一手,有雷霆手段,有经济手段,立了威才开始搞经济建设。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全国全面建立起来。

  正当我国向苏联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时,1956年2月24日,苏共二十大闭幕当天深夜赫鲁晓夫突然向大会的代表们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指出了斯大林的问题,这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1956年2月起,毛泽东同志用一个半月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十大关系》从生产力的角度找到了我们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方法。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这是从生产关系方面寻求社会主义道路自身建设的一种尝试。我国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自我勾画蓝图的方法。

  四、党的新征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而基本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20世纪末,部委大秘公众号整理,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发现,“三步走”步幅不一样,第一步10年,第二步10年,第三步50年。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说,第一步10年,第二步10年,第三步30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2020年到2050年这30年从中间分成了两个15年: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发现,在“大三步”里面有“小三步”,“小三步”里面又有“新两步”,这就叫一脉相承。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我们在历史上积累的教训,那就是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止步不前,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国家的发展速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党召开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其中十六大和十八大完成了领导人的平稳交接。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新时代”作出了科学界定,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并为破解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新的行动指南,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五、百年逐梦与经验启示

  第一,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特别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曾经有人问我,马克思主义能不能解决今天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我想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少人通读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我认为,问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管不管用,而是我们究竟有没有认认真真把它学透。

  马克思曾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那么,我们有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产生呢?当然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在1883年逝世,他能在一百多年前给我们提供研究问题的方法,已经非常伟大了。

  第二,一定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特别要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今天,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为什么以前庞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现在只剩下五个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但是我们可以用平时形影不离的手机打个比方,因为世界上的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我们的手机里都有APP软件,每隔十天半个月它就会让你升级,我们看手机软件这么小的东西每隔十天半个月还要给它升级,而社会主义建设这么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些社会主义国家死守一个教条,几十年不进行“升级”,肯定是不行的。我国之所以越发展越好,就是因为我们与时俱进,这也是我们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一个关键点。

  第三,一定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特别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里我要和大家谈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耿飚。耿飚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这样一位革命家,是有着非常深的爱民情怀的。1991年,已经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耿飚同志,重返半世纪前战斗过的陕甘宁陇东。晚饭后,他住的招待所外忽然人声鼎沸,部委大秘公众号整理,老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他,但也有一部分群众是来找他告状的,怎么劝也不愿离去。看到这种情景,耿飚心情十分沉重。他把当地的干部召集起来开了个会,他没有批评和责备大家,而是说了个故事,又问了个问题。他说,50年前我所在的129师385旅就驻扎在这里,一个战士犯了严重的错误,旅部决定按纪律枪毙他。当我们在操场上准备执行纪律时,来了一大群老百姓替那个战士求情。我坚决要执行纪律。谁知这些老百姓都哭着请求饶了这个战士,让他戴罪立功。最后,我们流着泪接受了百姓的请求。讲到此处,耿飚话音一顿,环顾四周,大声问道:“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只有耿飚的话在回荡。这一问,实际上是耿飚在拷问今天的共产党员还保留有多少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事实表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等于党同人民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必然密切了,有时候反而是疏远了。那么,问题出在哪儿?这值得我们深思。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

  第四,一定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特别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大家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但是我发现,在基层培训班上相对来说谈得比较少的是全面依法治国。难道全面依法治国相对于其他三个全面来说不重要吗?当然不是,我认为它非常重要。我们认真想一想,今天社会上的很多热点和焦点新闻,其实都和法律有关。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五,一定要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特别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1935年1月2日,红军长征来到乌江天险边,命悬一线。王耀南在江边进行勘探时发现流速太快不具备架设行军桥的可能性,这让他一筹莫展。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过河是当务之急,大家都非常焦急。这时,营里一个叫石长阶的战士跑过来说,他发现漫山遍野都是竹子,是不是可以砍竹子做竹筏过江?王耀南说可以试一试。于是战士们就到竹林里开始砍竹子,刚砍了没几分钟,石长阶又跑到竹林里提醒大家砍竹子的时候要分公母砍,否则老百姓要遭殃了。石长阶说,他从小在竹林长大,所以对竹子比较了解。要知道这种地区的老百姓冬天挖冬笋,春天挖春笋,平常还要把竹子砍了编背篓增加家里的收入,就靠这点竹子生活。竹子是分公母的,第一个分杈的地方是单杈就是公竹,双杈就是母竹,如果不小心把某一种竹子砍光了,这片竹林说没就没了,竹子没了让当地老百姓怎么活?王耀南一听是这个道理,于是他重新下令,让战士们对不能砍伐的竹子做标记。我想问大家,这个活儿细不细?实际上非常细。对于我这样一个不是在竹林地区长大的人来说,感觉辨认起来是挺困难的。那么战士们跟我遇到的困难是一样的,他们在此之前也没有听说过竹子分公母,都是现学、现辨认的,是挺耽误时间的,而且他们在长征途中,晚过河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危险。但是他们没有犹豫,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了老百姓的生计后面。我们今天谈初心和使命,谈先进性、纯洁性,什么是初心和使命?乌江边的红军战士给今天的共产党员上了最好的一课。

  逐梦之路是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篇三:电力党史党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欢聚一堂,共迎佳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过去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走出一条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繁荣复兴的康庄大道,书写了一幅幅风云激荡的红色篇章。“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多读点历史、多了解些党史,不断开阔眼界和格局,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在对历史的细微品读和深入思考中汲取营养、走向未来。

  读史养“志”,行以致远。读书养才气,读历史养志气。翻开中国近代史的卷轴,清晰可见,中国人民是如何从被侵略和被压迫的屈辱与苦难中一步步走出来,逐步将国家命运、民族安危和人民福祉掌握在自己手里。看过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我们更能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负的深刻教训;

  读过那些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更懂得“勿忘历史,吾辈自强”的真正含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一次次回顾过去不断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目标也在对历史的回望和思考中不断深化。历史的教训值得鉴戒,百年党史蕴藏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更加立志高远、奋发图强,也让我们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行得更稳。

  观史知“人”,以铭初心。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和现在永无休止的对话”。要带着温情与敬意观照过去,与历史对话,与英雄对话,从而以人为镜、观照自身。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周恩来,青年时代许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寄语,一生念兹在兹于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给我们留下永久思念和无限鼓舞。共产党人之所以崇高,就在于立党为公。在过去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百年里,英雄辈出,豪杰无数,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战的英勇战士,有为中国改革开放、引领创新发展的领军人物,有为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而辛苦付出的基层干部,也有为战胜新冠肺炎、守卫人民健康的逆行党员。他们在为国为民的斗争中彰显初心,在躬耕奉献中践诺初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要向榜样看齐,向先辈学习,在前进路上心怀祖国人民,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风雨同舟、生死与共,风雨中磨砺初心,新征程上担当作为。

  以史鉴今,细照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历史不会停留在过去,它可以启迪智慧、昭示未来,要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运用历史眼光看问题、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建党百年,有无上荣光的峥嵘岁月,也有过坎坷波折的徘徊失误。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于胜利中增长智慧,于失败中汲取教训,做到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不断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把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在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要善于把握历史脉搏,不断培养见微知著的能力,不断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要坚持古为今用,扬弃继承,也要善于吸收借鉴,规避风险。要认识党的光荣伟大,要在知重负重、精学细读中细照笃行,不断开辟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辉煌。

  没有历史的人生是乏味的,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党百年抗争与奋斗史,彰显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积淀出的优秀品格,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宝库。学习党史,铭刻历程,汲取创业兴邦的经验智慧,激发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动力!

  上面的这些是摘抄网小编专门整理的电力党史党课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