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摘抄网小编整理的家乡的美食作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是每个中国人最期盼的日子。它意味着异乡游子归乡,全家团圆,表示全家人能够搬张椅子,围着电视,磕着瓜子,畅谈一年之事。年是温暖的,最有情怀的。充满年味的年,还要有除夕团圆饭的大手笔。
每年团圆饭都会有一道硬菜,也是母亲的拿手好菜——红烧狮子头。煎炸过后的狮子头色泽金黄,圆乎乎的肉球像极了狮子的大肉脑袋。这道菜也有团圆美满之意。这也是我总期待这道菜的原因。
狮子头做法虽简单,但却耗时久,考验的是做菜人的心意。而母亲总能把它做到极致。我问母亲:“为什么你做菜这么好吃,每年都掌勺?”母亲笑吟吟地回答:“只有饱含爱的菜才美味。你不是喜欢吃狮子头吗,今年我教你做。”
母亲将各种食材都切丁备用,这很花时间。母亲切完了四种食材后疲惫的表情浮上了脸,可却一瞬即逝。剁肉是最重要的环节,是能做成美味狮子头的关键,也是母亲强调最多的。母亲将选好的上等五花肉剁得精细。她不在外面猪肉摊里绞,而要手剁,只为了更好的口感。母亲拿着刀,上下剁着。剁肉的间距隔得很细,所以母亲剁得很慢也很精细。母亲将将切丁的马蹄、胡萝卜、葱、鲍鱼放入剁好的肉中一并搅拌。母亲揉着她酸痛的手臂搅拌着。站在一旁的我走上前接过母亲手里的碗说:“妈,我帮你。”母亲微笑点点头。午后阳光很暖,即使在寒冬也没有一丝冷意。母亲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边,母亲的笑不知是被阳光温柔了,还是母亲温柔了阳光。
搅拌好的肉需要被丢成球。母亲取一块肉团,手沾水左右手交替来回丢着肉球。母亲的手很灵活,不一会就就丢好了六个大肉丸。母亲将肉丸裹上面粉下锅油炸。母亲细心地将未被覆盖到的地方用热油淋下,待到定形时在翻动它。肉丸子不需要炸熟,只要炸至金黄,上色即可。
炸好的狮子头如网球般圆滚,放入锅中卤一个小时。之后在捞出香气四溢的狮子头放入铺满白菜的砂锅中煮半小时。母亲说:“虽然这样麻烦可却不会浪费白菜的清甜。充满卤味的白菜更美味。”
出锅的狮子头色泽金黄,多汁弹滑,充满了母亲爱的味道。难怪母亲从不说累,看到我们幸福的眼神,瞬间满足。
狮子头的美味在于本身,更在于它充满了情怀。它牵动了一家人的情绪,给予我们最美好的祝福。
美味的“草鞋底”
许若涵
“啊!好香啊!”放学时,一股莫名的香味使我本能地把头向右一转。一个小而亮眼的牌子上有几个工工整整的大字:天生港草鞋底。我便寻着香味走进了店中,在厨房的窗口前,我踮起了脚尖。
只见一位老师傅在案板上洒上面粉,再拿出一大团老酵面团,丢上了案板,一直用力地放在手中反复揣揉,直到不粘手为止。随后老师傅将面团搓成长条,摘成大小合适的剂子,整齐地排列在案板上,犹如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孩子们正排队领着食物。
接着,师父进入了下一个步骤——包酥。他捏起一些馅,搓成一个小圆球的形状,抓起一个剂子抻开,像包包子一样把馅放在抻开后的剂子中间,握在手中不停地旋转揉捏,直到变为一个与青团一般大小的圆球为止。之后,师父拿起了擀捶,把它们擀成了一个个椭圆形的饼,抓起刷子在饼上刷上了一层糖水,并在饼上粘了一层芝麻,仿佛给饼穿上了一件饰有满天繁星的服装。最后,送圆饼们去做个“汗蒸。
过了不久,美味的“草鞋底”出炉了。我从老板的手中接过了一个热乎乎的“草鞋底”,放在手中仔细端详:那淡黄色的外皮上呈现出了一丝棕色,最特别的就是它那一身“铠甲”了,这些芝麻密密地铺在草鞋底上,几乎没有一丝空隙。这时,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芝麻在我的口腔中犹如一个个炸弹,一嚼一股香味在我口中迅速弥漫。再往下咬,面粉的微甜与芝麻的香味在我嘴中交织缠绕,随后馅的咸味也冲击我的味蕾。这些味道在我的口中交织在一起,翩翩起舞。这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吃了就让人回味无穷。随后我三下五除二,就把这“草鞋底”吃得一干二净。
老师傅看我吃得如此沉醉,便给我讲起了草鞋底的厉吏:“草鞋底”,原名油酥饼,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以前,商人们在南通做生意,就经常买这种饼。因其形状像草鞋的鞋底,所以,被大家称为“草鞋底”。从此这个名字就传开了。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已经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如果想吃,那么就来南通品尝吧!
潘毅豪
我奶奶的厨艺十分地高超,要说什么是压底箱的好菜,当然要属于红烧田鱼了。
红烧田鱼的做法十分地简单,需要的配料也十分地少。只要一条田鱼,少量的盐和糖,还有一些生抽和老盐,但是非常需产自我们家乡的黄酒。
早上,我和爸爸就一起去爷爷的田里,抓来了一条大田鱼,叫奶奶把它杀了,做红烧鱼给我们吃。奶奶笑了笑,发出了她那微微有一点哑了的声音:“好的好的,只要孙子不嫌弃奶奶的手艺,做什么都可以。”我拍了拍奶奶的臂:“您可是我们家的大厨呀,怎么可能会嫌弃您的手艺呢?你说对吧,爸爸。”“对呀,您可是大厨呀。”
奶奶把鱼拿到了后院,对鱼大开杀戒,两分钟后鱼就被处理好了。奶奶把鱼下了油锅,田鱼的生命力十分顽强,进了油锅还在不停挣扎。我们家乡的鱼和别的鱼不同,它的鱼鳞是不需要刮得,煮熟之后是软的,味道十分鲜美。
我做在客厅,只听滋啦一身,我就知道奶奶下黄酒了,不一会,酒香就溢满了整个屋子。过了两分钟,我只觉得香味离我越来越近了,我抬头一看,奶奶端着红烧鱼来到了我的面前:“孙子,来吃吧。”
我用手接过奶奶手中的美食拿到面前。鱼上有许多横竖交错的生姜和小葱丝,还有几根胡萝卜丝,如果把小葱丝比作草丛,那么胡萝卜丝就是种在生姜这个黄土中的花朵,十分的美丽。在鱼的边上是许多汤汁,土面有着几节葱段,就像是小河中的船只。
我拿起筷子,拨开了鱼表面上的葱姜。鱼鳞微微的翘,像是沙滩上的小石子,放入口中,有一点点的咸味,又有一点硬硬,但是越嚼越香,自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一半的鱼鳞已经被我吃完了。
在鱼鳞下藏着一片白色的宝石,夹起来一块放到鼻子前一吹,有淡淡的黄酒味,放入嘴中,嫩嫩的,软软的,入口即化,像一朵白云把我托到了天上,到了人间天堂。
最后在它的肚子里惊奇的发现还有这许多小宝宝,我犹豫了一下,可以吃吗?大家笑了笑:“这都是鱼的精华。”相互谦让之下最好的部分还是留给了我,当鱼肉进入嘴中,有一股奶香味让我唇齿留香。
清风徐来,我坐在家中的庭院里,尝着奶奶的手艺,十分惬意,你们有没有点心动也想来感受下我家乡的特色美食呢?
俗话说南方喜好吃米,北方喜欢吃面。
四碟捞面是天津传统菜。初一饺子初二面,头伏饺子二伏面,在天津结婚、搬家、有好事情发生都要吃捞面!可见捞面是多受欢迎。
传统的老天津卫四碟捞面其实是很豪横的,由四碟凉菜,四碟炒菜,四碟面菜,四碟面码组成的,每个季节都配有不同节令的菜码。但是普通家庭做不来,就逐渐演变成卤子加一碟菜码三碟炒菜了。
捞面标配是——炒鸡蛋香干肉丝,独面筋,虾仁炒黄瓜,菜码一般用水焯熟:胡萝卜丝,黄瓜丝,藕丝,糖拌西红柿,黄豆芽和毛豆。
一盘五彩缤纷的菜码好像调色盘不仅营养丰富还很好看!
记得姥姥在世的时候,每到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要吃捞面。大姨二姨掌勺打卤,爸爸打下手。
每家的卤子配菜都不一样,姥姥家的卤子一般都先把木耳泡发洗净去根;黄花菜捋直切成寸段;鸡蛋炒熟了备用;香干一部分切成块放在卤子里,一部分切成丝放在香干肉丝里面;面筋一部分切成丝做成炸面筋,一部分撕成块放在卤子里;腐竹切成寸段;西红柿一部分生吃做菜码,一部分放卤子里;辣子切成丝;黄瓜虾仁是爸爸的保留曲目:虾仁剥皮开背去虾线,黄瓜也要切成虾腰形状,再搭配点酥脆的炸腰果非常完美!
一切准备就绪,就开火了!一般两个炉灶火力全开!一边打卤,一边炒菜。
肉丝炒熟搭出来,放葱姜炝锅下西红柿,煸出红油放糖,下木耳黄花菜香干腐竹,放生抽老抽盐料酒,加足量的水再煮一会儿放鸡蛋碎,再勾芡煮一会儿,焦糖色浓稠的卤子咕咚咕咚冒着泡泡,卤子就做好啦!炒熟菜,焯一下菜码,再煮熟面条就开吃啦!
香喷喷热乎乎的捞面,搭配姥姥腌的地葫芦和腊八蒜,酸酸甜甜的真是幸福感爆棚!
姥姥曾告诉我个小窍门盛到碗里的面三分之一就好,因为还要加菜码和炒菜,一不小心就吃撑了!
如今姥姥去天堂享福了,怀念姥姥做菜的味道,那是姥姥的味道,是充满爱的味道!由于疫情的原因,幸福大家庭很少聚会了,感觉年味儿都变淡了。不过血浓于水的亲情不会变,爱永远不会缺席,每年三十都会微信视频拜年发红包,互相问候,彼此牵挂着就够了!
年关将至,祝福我身边的每一位亲朋好友平安喜乐,所得皆所愿!
燕湖小学六(1)班陈奕恺
我的家在溧阳,那是一个有着千百年历史文明的城市。地处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江南水乡。各种美食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冬至吃馄饨,三月三吃荠菜花煮茶叶蛋,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云,九月初九重阳糕,腊月初八吃腊八粥……在除夕夜吃团圆饭时,有一道菜是重头戏,那就是——天目湖砂锅鱼头汤。
天目湖鱼头汤还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我们溧阳当地的天目湖叫沙河水库,大坝是由人工筑成的,湖里大多都是灰色的胖头鲢,在捕捞队里,大家只吃鱼身体,把鱼头扔掉,水库的老书记看到了,觉得鱼头扔了太可惜,就把它们集中起来,放一些水煮烧汤,没想到味道十分鲜美。后来这种鱼头汤的烧法由天目湖宾馆主厨朱顺才大师反复摸索总结,终于制出一道闻名中外的美味佳肴——砂锅煨鱼头,邓小平去南京时每个地方都要派厨师烧菜,我们溧阳的天目湖鱼头汤被邓小平夸赞一番,从此闻名中外。五湖四海的食客们也来溧阳品尝天目湖鱼头汤。
过年时,家家都烧鱼头汤,寓意着来年年年有余!
首先要把买来的新鲜胖头鱼一切两开,洗净,在用热锅冷油,下生姜煸香。接着拿一个大砂锅,放入鱼头,加入纯净水,用大火煮开15至20分钟,放少许料酒可去除腥味,转小火炖1个半小时再放少量奶粉和盐,待鱼汤呈奶白色时放一些香菜就可以出锅了。
刚出锅的鱼汤上飘着一些热气,那乳白如玉的汤,让人垂涎欲滴,汤中的鱼头已经煮的松散,用筷子轻轻一夹,肉就散了,用汤匙挖几块鱼肉,一些鱼汤盛进了碗中。轻轻吹一吹喝一勺鱼汤那汤是多么鲜美,让人仿佛处在仙境,鱼汤喝起来还有一些淡的奶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吃一口鱼肉,肉质十分滑嫩,牙齿轻轻一碰,肉就全部散开来,用力一嚼,肉中散发出它本来的味道和鱼汤的鲜,经过大火煮与小火炖,鱼汤的美味已经到达了巅峰!
鱼头汤,是本土风俗的美味,如同《舌尖上的中国》所说,不管你在哪里,吃着多么好吃的美食,你一定不会忘记一种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
说起美食,这我可在行。什么硬菜——纸包鱼、铁锅炖大鹅,烤腰子,烤全羊啊!家常菜——酸甜可口的番茄炒蛋、酸辣土豆丝、醋溜白菜等等,当然还有小零食——蚕豆、料豆、麻花、锅巴啊等等。但最让我喜欢的还数家乡那小吃一条街里的名小吃一一臭豆腐。
话说小吃一条街那可是各种好吃的,应有尽有。但我对臭豆腐那可是情有独钟啊,我想很多人一听到“臭豆腐”那肯定是“闻名闻臭”,但对于我来说,臭豆腐就跟榴莲、螺蛳粉一样,那是虽然闻着臭,但吃起来那是真香啊!每每走到臭豆腐摊位前,闻到那熟悉的味道,口水便会不争气的流下来,于是每次路过,总要买来一份解解馋。
只见老板把八块切的方方正正、白嫩嫩的豆腐放进金黄的热油中,只见豆腐在油中翻滚着,跳跃着,瞬间,“滋滋啦啦”声音,就像餐桌前订饭时的按铃一样响起。三两分钟的时间,八块金灿灿的豆腐冐着“泡泡”就从锅中蹦跳而出。老板将豆腐“拦腰截断”放入一个一次性纸盒中,然后掀开另一个擦的锃亮的不锈钢的铁桶,舀出一些淡咖啡色的浓浓的汤汁。这时我才明白,将炸好的豆腐剪开,是为了更能入味儿啊!最后老板在熟练的加上各种小料——虾米、芝麻、白萝卜丁、辣椒、香菜,随即又插上两根签子。这样一碗热气腾腾,新鲜出炉的臭豆腐便做好了。
那豆腐的焦黄外衣,那香菜的青青翠翠,那汤汁的浓浓郁郁,那嘴里的口水就像是泉眼一般诵了出来,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签子就要尝上一口,也顾不上刚做好的滚烫,插起一块儿就往嘴里塞。那浸满汤汁的豆腐在唇齿间来回舞动,即使烫到嘴里直冒热气,也根本停不下来。细细品味那浸满汤汁的豆腐,甜入口中带着几分杂交的脆皮与里面那豆腐的顺滑再加上咸香浓郁的汤汁,还有那白萝卜丁的脆,虾米的香,香菜的点缀,还有那辣椒的辣同蒜香一起在嘴里爆发开来!在我的味蕾里,哦不,整个神经里都一同享受着这无以伦比的美味。让我忍不住“大开吃戒”,一块接着一块往嘴里塞。豆腐吃完了,再来口色香四溢的汤汁,简直妙不可言。这样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臭豆腐,谁又能不爱呢?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来上一碗?我爱方城名小吃一一臭豆腐。
那粽红色调般的温柔,那糯糯口感的香甜,是在年廿八时的那双手揉成的粄,揉成的甜。
每至年廿八,早上起来便会听见奶奶在厨房里“叮当叮当”地忙碌,之前也不知道奶奶在捣鼓着什么,后来才知道奶奶是在做甜粄。做好的甜粄一大块的,乖乖地静卧在大盆里,用布遮掩着,可以在闲暇时随意地切下一小方块直接吃,甜甜的却又硬硬的。除了直接吃,还可以把甜粄装进小盘里,放入锅里蒸,蒸出来的甜粄又软又糯,吃起来就像是现在网上所流行的年糕,所以有时大家也会称甜粄为“红糖年糕”。除这两种吃法以外,甜粄还可以煎着吃,裹上搅拌好的鸡蛋液,小火慢煎,外面一层是酥脆的,里面则是软乎乎的,别有一番层次感。
可以直接吃,蒸着吃,煎着吃,这么百变的甜粄,奶奶又是怎么做出它的呢?
奶奶从柜中取出几片片糖,放入沸水中,用汤勺不断搅拌着。钟表上的秒钟不停地转动。汤勺在锅中不停地划着圈,那锅沸水掺着片糖已变在成棕红的糖浆,这时,奶奶便将锅放到窗前,把窗子打开一半,让风吹263进来,静待它冷却。大家都说笑打趣着说:“这红糖真不容易,要经过高温的融化,还要被风不停吹打。”说着,大家都回客厅去玩了,只有奶奶一人还守在锅旁,坐在有风吹的窗户旁。今年南方的冬天比去年要冷了很多,大家买的厚外套终于起了作用,糖浆应该很快就会冷却吧。
糖浆冷却以后,奶奶往里面加入了糯米粉,一边加一边搅拌,奶奶是用手划圈搅拌,是为了不让糯米粉结块。
搅拌好的糖浆倒入了一个大盆里,放入大锅里蒸,要蒸好几个小时。奶奶说,从前用柴火蒸时,便是要在灶头旁守个白天到晚才蒸熟。而做得好的甜粄最久可以放两个月,所以奶奶特别注意糖的用量,如果甜粄太甜,吃起来就会很腻,可如果不甜又特别容易发霉。
就只是片糖、水、糯米粉这么简单普通的材料,通过奶奶的手掌,却塑造了不一样的甜粄,它因为经历了“风吹雨打”,所以才有了香甜软糯的口感。
它因为由一双手坚辛地塑造,所以吃下去的都是幸福的味道。
一块甜粄,或甜或不甜,吃进肚中,终是幸福的味道。
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江西菜就是一个字——辣:辣椒炒肉,辣椒剁鱼头,辣椒毛豆……可是在我心中,江西菜不是烟熏火燎,不是大红辣椒;而是一个个珍珠肉丸。
珍珠肉丸,在乡下过年时经常出现。记得有一次,奶奶坐在小木椅上,“咚咚咚咚”地剁猪肉,加点调料后,从肉糜里捏出圆形的肉团,然后粘上泡好的糯米。这就是生的肉丸。
不得不说,生的肉丸真的是很丑;但蒸熟以后,长相就不重要了。
待到晚上,一大盘珍珠肉丸摆在了餐桌中央。大人们还在喝茶时,小孩们被肉香勾到饭桌前,把肉丸抢个精光。大口吞掉一个肉丸,香喷喷的糯米,软绵绵的,有些粘牙(有时,肉丸放久了,糯米就是硬的,有另一番风味),咬下去,一阵肉香在你嘴里弥漫开来。如果厨师手艺好,中间的猪肉就十分有嚼劲,不容易塞牙。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味道。在我老舅舅家里,肉丸的糯米外衣被西米取代。糯米外衣的肉丸是咸的,西米肉丸却有一点甜。我不却喜欢西米,西米丸子滑溜溜的,进了口仍不知如何咬。
在外省吃江西菜,那就更不一样,我曾经在广州的“同湘会”吃过几次,广州人对美的追求使得只追求味道的江西作品迸发出了艺术性。糯米肉丸成了住在蒸笼里的小吃,更甚的是聪明的广州人突发奇想,往丸子顶放了一颗枸杞,就好像头盔上的红缨,漂漂亮亮的。
人们评价一个人,总侧重于其内在,我看珍珠肉丸也是如此。
汪曾祺说,“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虽然外省的珍珠肉丸也不赖,但每次过年在餐桌上迎接我们的总是江西珍珠肉丸。说白了,珍珠肉丸是我从小吃到大的,那就是家乡的味道。尽管谁都知道,珍珠肉丸只是一堆粗食材的拼凑,不能再便宜,但它仍被许多人所喜爱,甚至让人费心地改造,这正是不寻常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点向往。
或许,珍珠肉丸正是江西人的特点:简约而不简单,平淡而不平庸。
我的家乡哈尔滨有许许多多的美食,哈尔滨是一座移民城市,百年来,欧洲人、关内人建起了这座城市,也带来了世界各地的美食。
来到哈尔滨,必吃的食物少不了红肠。哈尔滨的红肠是沙俄时期立陶宛人带到哈尔滨的。制作红肠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用果木烤制,烤好的肉肠呈现出枣红色,因此得名红肠。在秋林食品的小店中,一条条一元硬币粗细的、枣红色的红肠串串叠在一起,堆成了一座肉山。又油又香的味道从柜台里递出来,使人愈发有食欲。
买来一根,细细一闻,果木香味扑面而来,与红肠自带的焦香混为一体,更令人垂涎三尺。咬上一口,看似干瘪无味的皮却爆发出令人难以拒绝的脆香,与红肠中的肉混为一谈,令人无比的留恋:正宗的红肠里面一定是有肥肉块儿的,那肥肉块儿一定是手工切制的,肥瘦相间,软硬皆宜。外皮酥软、焦香;肠中的味道咸而不浓,油而不腻。不愧为人推崇。
吃红肠,一定要配面包。哈尔滨有一种面包叫做大列巴。大列巴是家乡八大怪之一,大列巴,赛锅盖。棕黑色的外皮,使看似粗糙的它愈是质朴,愈是能引起人的食欲,大列巴的皮极硬,但是麦香扑鼻,大列巴配上奶油、红菜汤,便不再那么硬了。它皮硬,可是芯却软,软硬搭配,更是一道人间美味。真可谓是此味之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啊。
哈尔滨祖籍山东的人极多,山东产地瓜,于是地瓜也闯关东来到了哈尔滨。烤地瓜在冬天的街头十分常见,一个个大桶一般的烤炉里面,烘烤着一个个、一层层暗红色的地瓜,烤好的就摆在炉子的边缘。拿起一个,剥掉有些焦糊的黑皮,便露出金黄色的瓤儿,泛红的瓤儿就是好地瓜,极甜。咬上一口,如同吃了蜜。
或许有人认为这些家乡的小吃太简单,甚至粗陋,不及江南糕点的细腻,不及川渝火锅串串的香辣,不及西北肉夹馍、凉皮儿的过瘾,更不及闽粤饮食的清淡、鲜美。可是在我看来,这些就是家乡的味道。
每每我徜徉在江南水乡、穿越在西北的亘古高原、流连在南国的椰风树下,偶然看到街边马迭尔的小店,哦,那便是家乡的味道了。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在中国,东南西北都能找到美食,当然。随着地域的不同,所孕育出的风味美食也有所不同,人们各有所好,自己喜欢的食品也成为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而世界上的美食这么多,我去对我的家乡——江西赣州的一种美食情有独钟,它是许多游子在外思念的家乡味道;它是逢年过节餐桌上必备的一道菜;它就是唯独我们镇上才有的——肉丸。
刚听到这个美食的时候,你可能有些许的不屑:“不就是肉丸子吗?哪里没有?”可此肉丸非彼肉丸,还请听我慢慢道来。
制作肉丸子的材料十分简单: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与五花肉成10:8的红薯粉,葱姜、一勺盐、一勺碱、一勺味精,准备好这些材料就可以开始制作肉丸了
首先将肉放入特定的打肉机,打5到10分钟,直至成为肉泥。取出,继续摔打10到15分钟,保证肉丸有嚼劲。再依次放入盐,碱,味精,搅拌至微微起胶。最后用葱姜与水煮开,将肉泥捏成肉丸,下锅煮至定型,过一遍凉水,使肉丸q弹爽口。与汤一起盛出装盘,撒上少许葱花,喜欢吃辣的朋友,还可以浇上一勺辣子油,一份香喷喷的肉丸子就出锅了。
刚出锅的肉丸微微飘着热气,整整齐齐地漂浮在浓汤之上。表面微微挂着汤水,浅灰色的外表坑坑洼洼,像是月亮的缩小版,小小的肉丸只有拳头的1/4,别看他身体小,里面包含了营养,可是多的数不清:维生素B2,维生素A,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应有尽有。
不过外形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味道如何,好看不好吃,也就没意义了。
用一根筷子轻轻插起一个肉丸,咬上一口,滚烫的汁水,微微刺激你的口腔,肉丸q弹爽口,肉香立即弥漫你的口腔,Q而不糯,嫩而不柴,还可以搭配许多调料来蘸着吃,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吃完第一个你就会放下绅士的形象,狼吞虎咽的吃相第二个,第三个……直到面前的盘子都被你扫荡一空,你才心满意
在我的家乡,肉丸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它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阖家欢乐。但由于技术所限,这种美味一直只有我们赣州石城一带才有。
如果你听了我的描述,肚子里的馋虫被勾引出来了,那就来我的家乡,尝尝我们的大肉丸吧!保证让你的味蕾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星期一,气温陡降。捂得严严实实的我一回到家,就惊奇地发现我们家阳台大变样了:鸡鸭鱼肉在开会,坛坛罐罐在开会,调料香料也在开会!嗬,好家伙,与会“群众”有:六只鸡,六只鸭,两挂排骨,八刀肉,再加上20条鱼!我惊奇地问妈妈:“今天是什么好日子?鸡鸭鱼肉怎么在我们家聚会了呢?”还没等妈妈回答,弟弟就冲着我大喊:“今——天——冬——至——!”一边说还一边“哧溜”吸了口口水。我兴奋极了,仿佛看到了色泽红润的腊鸡腊鸭、熏香浓郁的熏鱼熏肉,还有油亮丰满的腊肠!我忍不住咕咚咕咚咽起了口水。
终于盼到了晚上,我家的腊味总动员开始啦!妈妈拎出了一大袋香料,我和弟弟好奇地翻捡起来。我嘟囔着:“这是花椒……这是干辣椒……嘿,妈妈!”我吃惊地喊起来,“这里居然混进了好多树皮,我去扔了它!”妈妈一把按住我的手,连声说:“别别别!这也是香料,它就是桂皮。”我愣了一下,赶紧把手上的桂皮重新撒了进去。一旁认真翻捡的弟弟高高地举起了手,问道:“那这树叶又是什么呢?”我抢着说:“这是香叶!”妈妈笑眯眯地点了点头。
我们正说笑着,爸爸在厨房里喊:“盐炒好了,要下香料啦!”我和弟弟赶紧拖着香料袋子冲进了厨房。爸爸把香料下进了盐锅,熟练地颠起了勺。不多时,一股浓郁的香味扑面而来,我像店小二一样拉长了声音喊:“腌鱼喽!”
抹好了白酒的鱼已经被妈妈整整齐齐地放在了盘子里,正等着爸爸来检阅呢!爸爸先把腌料均匀地抹在了鱼身上,接着,爸爸小心翼翼地把鱼一条一条的码进了坛子里,然后盖上盖子,最后压上了一块大石头。爸爸一边调整着石头,一边和妈妈开着玩笑:“这可是我的祖传秘籍哟,它可以使鱼肉更有弹性!”弟弟围着坛子不住地打转转,吸溜着鼻子说:“好香啊!”我们都不接他的话茬儿,他实在忍不住了,问妈妈:“明天咱们是不是可以吃腊鱼了?”妈妈慈爱地笑了:“傻孩子,这只能叫腌鱼!腊鱼呀,还得加上风雪的味道和太阳的味道呢!”我看着一脸憧憬的弟弟,看着满脸喜悦的爸爸妈妈,再看着阳台上塞满了鱼的坛子,把手一挥,像大将军一样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调皮地笑道:“腊味还是进行时呢!”
一天,老爸下班回家,拿了一袋糕点给我,说要给我尝尝他小时候最喜欢的味道。这让昏昏欲睡的我为之一振,我立即抢过老爸手里的袋子拿起一个糕点,准备大快朵颐。一口咬下去,外皮有点脆脆的,豆沙的馅儿有点甜甜的,香香的味道,松软的口感真是让人回味无穷。看我吃的那么香,老爸得意地介绍起来:“这叫海棠糕,我们乡下叫野鸡蛋糕。这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哦,现在街上很少能看见有卖的了。”当我一个劲地赞赏海棠糕好吃的时候,心血来潮的老爸硬是要带我去看海棠糕的制作过程。
来到江海路边的一个便民服务点,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婆正准备做海棠糕。于是,我充满好奇地凑过头去,准备一探究竟。
海棠糕的做法十分有意思。首先我看到了一个有八个海棠花形状模孔的模具。这应该就是海棠糕名字的由来吧。只见阿婆动作娴熟地在每个模孔中刷上一层油,再把预先准备好的面粉倒入模孔里,然后舀一勺豆沙放在面粉上,再将面粉浇入模孔,直至注满。盖上锅盖,很快一股香味飘散出来。在等待海棠糕熟的过程中,阿婆也没闲着。她还要做最后一步,也就是海棠糕之所以好吃的精华部分。她把焦糖、芝麻等佐料均匀地撒在一块铁板上等糖化开,然后把锅里的海棠糕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挑出来,放在铁板上煎一会儿,直到海棠糕的一面变得焦黄香脆,才算大功告成。
阿婆看到我在看海棠糕的制作过程中,眼睛一眨没眨,就开始跟我聊天。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阿婆在这个便民服务点做海棠糕已经很多年,来来回回买的大多数是一些熟悉的老顾客。阿婆说,她一直坚持做海棠糕,不仅是为了赚点钱,更重要的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情,她喜欢看到人们吃着海棠糕,露出快乐满足的神情。我想,买海棠糕的人也许就是一些和我爸爸一样的喜欢小时候味道的人。
虽然我只吃过了一次海棠糕,但是却对好似海棠花一样的海棠糕难以忘怀。阿婆说现在做海棠糕的人越来越少了,也许有一天我们再也无法品尝到这道美味的小吃了。多么希望海棠糕能像海棠花一样盛开不败,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手艺永远不要失传……
论起东北美食,大家会想起酸菜炖骨头,小鸡炖蘑菇,铁锅炖大鹅,今天我带大家了解一下东北的饮食习俗。
中秋端午重阳这些传统节日全国吃的都一样,唯有春节和元旦是东北与其他地方的最最不同的地方了。
Thefirst,从饺子开说。东北饺子,馅大,皮薄,味足这三个特点是饺子的亮点,白菜肉,酸菜肉,韭菜肉,荠荠菜肉等五花八门的饺子馅,让你百吃不厌,连连回想。春节前后还有腊八蒜泡过的醋,用它蘸着吃饺子,用东北话讲:嘎嘎香!
其次,是我推荐的东北最最具有特色的酸菜炖大骨棒,啃着骨头有点腻时,夹一大口酸菜,上面还有炖脱骨的筋头巴脑,瞬间解了油腻,配上大米饭,开胃可口。东北的冬天,家家都腌酸菜,腌一大缸,酸酸的爽口的酸菜够吃三四个月呢。
第三,就是冬天的驱寒神汤-牛肉炖萝卜,在砂锅里炖上几个小时,在寒冷的冬天,进门来一碗,觉得浑身通畅,萝卜与肉的完美结合,牛肉烂了,萝卜进了牛肉的味道,特别美味,比张仲景的驱寒娇耳汤还好使,不信的话就搂着暖宝宝蜷在被窝里吧。
第四,你不吃就是没来过东北的“烤地瓜”和“烤苞米”。
“热乎的烤地瓜哟!”这是冬天东北大街上最常听的吆喝声,它在冬天的街头上非常显眼,在一辆三轮车上,安一个大烤炉,炉内帘子周围摆一层地瓜,出炉后的地瓜冒着热气,香味四溢。虽然烤地瓜长的挺瘆人的,黑乎乎的外皮,粗糙的手感。但是,只要你掰开来,里面金黄柔软的地瓜瓤,会立刻让你垂涎三尺,谁不想在寒冷的大冬天吃一点暖和东西呢?
烤苞米是夏末才有的,在一个小推车上,一个圆柱形的铁架子里面放着烤苞米,这个美食非常热销。因为东北的夏末的晚上并不暖和,来一个烤苞米,身体都会暖和起来,而且在路上可以边走边吃。如果想用个东西拿着烤苞米的话,可以直接找小贩要一片苞米叶包住苞米,那农家的香味和淳朴直入心脾。最后吃完剩下一个圆柱形的棒子,直接就扔进附近的垃圾桶。
听了我的介绍,如果你感兴趣,就来一趟东北亲自来品尝一下吧,东北的美食不只这几样,亲自来吃比我隔着纸上的文字讲给你好得多哟!
如果你问我最爱吃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菜粿啦!”菜粿是我们家乡的美食,你们吃过吗?可好吃了。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它的香味,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菜粿是我们家乡的美食,每到冬至,奶奶一定会做给我吃,它是我们冬至必不可少的食物。当然,其他时候也可以做,但不能做多,因为天气过热不耐存。
记得每到冬至,奶奶都会拿出沉睡了差不多一年的粿盆。听奶奶说,粿盆已经传过好几辈人了,有好几百年了,可以说是老古董了。
奶奶还会在前一天准备好材料,邻居家的婆婆们听说我们家要做菜粿了,二话不说,成帮结队,来我家帮奶奶一起做。过几天,婆婆们也要做了,奶奶就叫上我一起帮她们做。所以,每次做菜粿都好快,俗话说人多力量大。
那菜粿要怎么做呢?首先,奶奶会把材料都准备好,比如:香菇、虾仁、瘦肉、包菜。菜粿有好几种馅,所以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准备。然后,把这些材料切成丝,炒熟、加料并混在一起,作为馅料。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和面。每次都是奶奶出场,因为奶奶和出来的面是最柔韧的、咬起来最有劲道、看起来最光滑、最漂亮。先慢慢往粿盆加水、倒面粉,再用筷子搅拌。奶奶还不忘提醒婆婆们说:“每次加水都要一点点得加,当粉成面絮状的时候,就可以停止加水了。”说完奶奶跪在粿盆面前揉面,不一会儿,面揉好了,神奇的是奶奶的手一点面粉都没沾到。
嗯,那香味让人流连忘返,一口咬下去,馅料的香味冲进我的鼻孔,让我的嘴停不下来,我一次能吃上好几个,差点连舌头都吞下去了。而且有各种形状和味道,让人每个都想尝一下。
菜粿的味道,让我怀念小时候和奶奶一起做菜粿的时光,奶奶现在不在了,妈妈又不会做,买的又没有那种味道。邻居婆婆知道我喜欢菜粿,所以她每次都会送很多给我。我们家乡,不仅食物好吃,人更美。
看到菜粿就好像看到生机勃勃的土地,土地上的麦子,麦子旁的农民,农民的笑容。那独有的岁月沉香留在我的记忆里,无论到了哪,我都不会忘了我是吃菜粿长大的陆丰人。
《岁月的粘豆包》
今天,忽想起家乡过年吃粘豆包的风俗,不禁感叹:十几年,我竟从未注意过脚下的这片土地!我的回忆被打开,化成家乡的粘豆包。
儿时,我像个无忧无虑的精灵。过年前后,外婆开始制作粘豆包,我常站在小凳上,看着外婆的双手飞快的舞蹈,不一会,一个粘豆包就“横空出世”了。我呆呆地看着,不亦乐乎。和馅时,一颗颗红豆在窗外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如同红红的火苗。我伸出手,拈一指散落在面板上的白糖,一舔,甜意蔓延。母亲和外婆似乎没发觉,我在心中暗自庆幸。
那时,蘸着白糖的粘豆包好像洁白的栀子花,在唇齿中盛开。
东北的粘豆包常在春节前后做,天气寒冷啊!把做好的粘豆包往窗外一放,便冻得结结实实。过年了,家人将粘豆包装进盘中,我便蘸着白糖,小口小口的啃着。粘豆包和汤圆大小差不多,一咬,粘粘的甜甜的味道让人留恋。即使只能吃上三两天,但那甜腻的香味也在我口中久久不能散去。
那时,粘豆包如转瞬即逝的烟花,匆匆而过。
后来,我开始学习做粘豆包,问父母,查网络……最后,外婆笑呵呵地告诉我:“先把红豆泡上,泡好再进锅煮;然后将糯米和玉米面在盆里混好,加酵母和面;再把煮完的红豆放碗里,加上果干和白糖,调好馅;最后把和好的面揪成小块包上馅,放蒸屉的油纸上,蒸二十分钟就好啦!”
我开始练习,几经辗转,粘豆包终于在热气腾腾中诞生了。那一刻,我似乎成为一个农家的女孩,身边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江南的鸟语花香,只有东北的金色麦浪和粘豆包。我曾习惯于品味“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安逸,却没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繁忙。如今,我好像有了些体会。
现在,粘豆包是一枝凌寒的梅花,傲于枝头,也在我心头摇曳。
我想用岁月煮一壶酒,敬当年沾沾自喜的小聪明,敬过去开怀甜美的味道,敬现在用青涩一点点换来的轻狂,敬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又热气腾腾的粘豆包。
家乡的粘豆包如繁花缝进灵魂,一如栀子花的清香、易冷的烟花、傲岸的梅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千世界,不同的地区造就了人们不同的习俗,也造就了不同的美食文化。即使外面的食品再美味,人们的心中也只有家乡的美食可赞可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样,我们的小城灵宝虽小,但美食文化不亚于任何大城市,其中最美味的便是烧饼夹肉了。
杀猪宰羊,把最新鲜的肉放于桌上,只见那肉色泽鲜艳。瘦肉看起来劲道十足,让人回味无穷;肥肉看着肉香流油,让人感觉入口即化。光生的都如此美味,何况熟的呢?经过加热与烘烤,还在锅里时,肉香都不被束缚,轻轻飘飘地飞出来了,真是“满锅香气关不住,一缕清香出锅来。”那肉香真叫人防不胜防,一下子变冲到你面前,钻进你的呼吸中,让人不觉眼前一亮,着了魔般钻进厨房。这段时光不好挨,肉香香气扑鼻,却无法吃入口中,好似故意与你嬉闹。那肉不久便好了,再从炉子中取出干脆的饼,那饼外皮爆破,一根根薄薄的饼丝被烤得焦黄、酥脆,好似怒放的菊花,吃起来脆脆的,让人神往。莫急,再把肉放于饼中,香气又翻了一倍,让人顾不得烫了,一口咬下,瘦肉果真劲道十足、让人回味;肥肉也肥而不腻,散发着肉的醇香。若得此物,可谓比神仙还快活。
如此美味,不吃都可惜。放学回家省着口袋几枚硬币,顺手买一个,千万回家吃,不然掉了几个渣渣多可惜啊!看着厨师笑盈盈地捧来烧饼夹肉,一路狂奔。但烧饼夹肉的诱惑实在是大,跑几步便想咬上一口,没办法,只好忍着。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家,鞋都来不及换,坐到椅子上,张嘴便是一口,香气又弥漫开了……
当然,人间美味,人人都爱。有时去得晚买不到了,失望至极,沮丧地从饭店中走出,时不时叹气一声,满脑子全是烧饼夹肉,再装不下其他东西,连回家的路都忘了怎么走了。就算到了家也没心情吃其他的,把烧饼夹肉想着想着,倒仿佛吃了一般,竟然饱了,见什么都无味,仿佛这世界上除了烧饼夹肉,再也没什么东西能满足我了。
烧饼夹肉,灵宝地区的精华;烧饼夹肉,勾人心魂的美食。虽“肉从今夜香,饼是故乡脆。”你是家乡人的美味,。但是你终将冲出小城灵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人一提到你,便会情不自禁地把喉咙蠕动……
烧饼夹肉,让我难以割舍的家乡美味。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奇特的风俗美食,我的家乡春节的风俗美食令我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皮蛋瘦肉粥”。
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读了六年级的大孩子,头发全白了的老孩子,一提到皮蛋瘦肉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出现一种酸爽的感觉呢?在今天晚上,老爸就会做皮蛋瘦肉粥给我们吃。一想到今晚可以吃上自己最喜爱的皮蛋瘦肉粥,心里就像乐开了花儿似的。
天色慢慢变得黑了起来,我正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老爸走过来对我说。快过来剥皮,我很不情愿的说了一声:“哦。”老爸的命令谁敢反抗?我把皮带一个个的剥了出来,看着那一个个剥好的皮蛋,个个晶莹剔透,可爱极了。然后用刀把皮蛋切碎,成一点一点的碎块。我开始切时觉得很不顺手。切来切去,皮蛋的大黄老是粘在刀上,很不听话,害得我切了半天才切好。
切好后我又去看老爸在干嘛了,只见老爸把刚从菜市场买来新的新鲜的三线肉拿了出来,放在压板上又拿起菜刀一下一下的把肉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形状,然后再把肉横着切切成块型的接着把所有的肉聚集在一起没有规则的多岁肉就像是切好了。
紧接着就是炒肉了爸爸先倒了一些油到锅里只听噼里啪啦一下子过上云烟四起,接着把肉放进锅里用铲子翻滚一下然后再加适当的盐、味精、鸡精、酒和醋,接着把多余的汤汁倒掉把火关了,瘦肉这一部分就差不多做好了。锅上还冒着热腾腾的热气呢!现在粥也快烧好了,还没吃就闻到了那迷人的味道了。老爸把电饭煲里的小铁盆子拿了出来,把里面的粥和切好的皮蛋放进去,盖上锅盖再煮个半个小时皮蛋瘦肉粥就做好了,味道真的是绝了。想马上盛一碗。在客厅里坐着看电视的家人们闻到这皮蛋瘦肉粥的味道,个个都跑到了厨房,一个个盯着那大铁盆里的皮蛋瘦肉粥,都咽了一口口水。
天色也很深了,家人们坐在团桌前开心地聊着天。小孩们吵着要吃,吵得耳朵都快聋了,盛了一碗,又叫盛一碗,不过一会儿一盆皮蛋瘦肉粥就吃完了,不管是大孩儿还是老孩子还是小孩儿,肚子都吃得成一面小鼓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风俗美食一一“吃皮蛋瘦肉粥。”这是让人难以忘怀!
“来来来,香脆的麻花”、“冰凉粉、豆腐脑啊!”老家的清晨,常常被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吆喝声在黎明中唤醒。兴平,紧邻西安,是我的故乡,也是爷爷出生和工作的地方。
三年级以前,每次寒暑假,我都会回到那里住一段时间。一起度假的还有二伯家的堂姐。几乎每天晚上,我们都会争吵一件事。“明早我去!”“不行,你都去了好几次了!”每次吵得不可开交时,奶奶都会出来打圆场:“明早还是妹妹去吧,姐姐后天再去,哈!”此时,我就像中了大奖一样在床上手舞足蹈。爷爷也会走过来,帮我们盖好被子:“好好睡觉,明天起早点哈!”
我们争吵的这么厉害,只为一件事:我们都很喜欢吃镜糕,爷爷为了满足我们,几乎每天都去买。我和堂姐也都想陪爷爷一起去,但是电动车太小,只能承载一大一小。
说起那镜糕,真是让人垂涎三尺。它外表白里透红,中间夹有软糯饱满的红枣与红豆,一口咬下去,甜而不腻、满嘴清香,再配上特有的杏仁油茶,一份早餐,便能体会到人间的酸甜苦辣咸。
买镜糕的路程也是一天快乐的开始。爷爷早早的将他的“小电驴”停在门前等候我们。洗漱好后,我欢快的窜上车后座,爷爷发动车子,奶奶往往是不停的叮嘱我们:“骑慢点哈!”
爷爷好像认识很多很多的人,一路上和他们打着招呼。小城不大,一会就到了镜糕最好最有名的北巷了。这条巷子里,有卖胡辣汤的张叔,也有卖肉夹馍和凉皮的李婶。8点的样子,去北塔寺的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
镜糕铺前已经排了不少人了。老板远远的看到爷爷,就大声的打招呼:“王大爷,带孙女来买镜糕了。”爷爷笑着应了声,招了招手示意老板赶紧忙,我们则继续排着队。
前面的队伍越来越短,我也越来越高兴。终于轮到我们了,我接过盛满镜糕的盒子,道了声谢谢便拉着爷爷往家赶。一路上,镜糕盒子被我捂得紧紧的,生怕热气跑了出来……
听爷爷讲,今年特殊情况,现在的巷子里只有几家店了,有些铺子已经搬走了。但那镜糕铺前的欢声笑语仍是让我记忆犹新。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美食作文800字精选18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