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心永向党征文一等奖7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永远跟党走
在迎接伟大的党百年华诞之际,作为一位古稀老人、一名在党近50年的老共产党员、一个与新中国同龄同行的包头老人,站在家乡、抚今追昔、心潮澎湃、感悟良多。
感悟之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旧包头的新生
我的家乡包头,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是一个破败的塞外小镇。当时的包头虽说是西北地区有名的皮毛集散地,但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战乱频繁、匪患迭起、社会黑暗、经济萧条、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犹如开天辟地,给包头这座老城带来了改天换地的新生。我们党怀揣推翻反动统治、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在包头建立了党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第一个组织,拉开了我党在包头地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序幕。然而,斗争并非一帆风顺。我党在包头第一个组织的领导人李裕智不幸在斗争中牺牲,使党在包头地区刚刚燃起的革命烈火遭到毁灭性打击。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我党在包头的组织恢复活动,但不久,负责人李子光等同志又相继被捕,使党在包头的组织再次遭到破坏。1931年,王若飞以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身份与乌兰夫在包头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王若飞不幸又遭被捕,开始长达5年零7个月的牢狱生活。王若飞在狱中坚贞不屈,仍然坚持斗争。他给妻子的诀别信中写道:“战士们虽然在红旗下倒下,但革命的红旗却永远不倒,它随着战士的血迹飘扬四方,这就是我们的胜利。”他还去信宽慰舅父:“我所做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是争取让劳苦大众翻身做主的事业。”充分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由于王若飞被捕我党在包头的组织又一次遭到破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我党肩负起历史重任,站在抗日救亡最前线,发动了震撼全国的百灵庙暴动,举起了内蒙古地区爱国抗日义旗。抗战胜利后,包头地区成为两个前途、两种命运决战的重要战场之一。我党相继发起两次绥包战役,彻底结束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家乡包头同全国一道迎来了新生。从我们党在包头进行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斗争历程中,让我深切感到,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包头这座老城,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包头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由于我党实行正确的战略决策,创造了“绥远方式”,举行了“九。一九”和平起义,使包头这座城市没有受到战争蹂躏,最大限度保护了这座城市,保护了包头人民,这是我党在包头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感悟之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包头的发展巨变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解放初期的包头城是一个“巴掌大”的塞外小镇,南北一条路,东西一条街,面积仅四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八、九万。城内仅有三公里水泥路、四十三盏路灯和六十三株行道树。城里工厂寥寥,只有一家铁工厂、一家毛织厂、还有一些作坊式的小皮毛加工厂,连一颗铁钉也生产不了。
新中国的建立给包头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作为一个与共和国同龄同行的人,亲身参与和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新包头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一五”计划156项重大建设项目有5个在包头安家落户,为包头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支援包钢。一时间,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一支支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包头,唤醒了包头这片沉睡的草原。当时,整座包头城宛如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到处热火朝天、红旗飘扬、机器轰鸣、号声嘹亮。我作为一名中学生豪情满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曾多次参加了建设包钢的义务劳动,在火热的年代为建设包钢流过汗、出过力,成为我一生不可磨灭的记忆。如今的包钢,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和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研发基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包头市紧跟国家改革开放大潮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变化。现在的包头城,面积是解放初期的近50倍,人口是解放初期的30多倍,到处高楼大厦、道路四通八达、公园随处可见,人们安居乐业。如今的包头不仅能生产国家高速铁路所需的重轨,还能生产我国唯一的主战坦克,各种火炮、装甲车、载重汽车等机械装备源源不断从包头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包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后,包头市委又带领全市人民全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新包头,“四个基地、两个中心、一个高地、一个体系”的美好蓝图正展现在世人面前。包头发展巨变,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抚今追昔,我深切感到,一部包头发展史不就是一部新中国发展史吗?不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史吗?不就是一个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典型范例吗?我们有理由为党骄傲,为新中国骄傲,为家乡包头骄傲!
感悟之三:永远跟党走是我一生的信念
我是一个在党近50年的老党员,党对我的培养教育永远铭记。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听老师讲王若飞、乌兰夫、吴运铎在包头的革命故事,稍大一点,又经常听雷锋、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英雄人物的故事,红色基因在血液里一直流淌,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在幼小心灵里渐渐萌发。加入党组织以后,几十年来,我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在工作实践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党的一次次重大决策的英明、正确;特别是走出国门,亲眼目睹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弊病,反观欣欣向荣的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我看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站立100年、执政70年,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根本原因是,党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正因如此,党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有了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底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在庆祝党的百岁生日这样的时间节点,我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就是要把“永远跟党走”作为一生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继续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感悟之四:传承红色基因,引领青少年永远跟党走
我又是一名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十几年来,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教育、关爱、服务的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政治引领,持续开展“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活动,在通过宣传我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让孩子们幼小心灵里种下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种子,很受孩子们欢迎。今年在迎接建党100周年之际,正是各级关工委和“五老”发挥优势,对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大好时机。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全市广大五老和青少年中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学习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我们将组织全市广大“五老”和青少年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中华魂”主题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歌曲演唱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书来忆“文锦”》
对爷爷的记忆停留在2003年,记忆中的他因为年轻时驰骋疆场受伤而导致年迈时一直拄着拐杖,哪怕步履蹒跚,也依旧衣装笔挺,眼神坚定,精神矍铄,每当他讲起当年金戈铁马战沙场的故事总是神采奕奕,那时处于懵懂年纪的我还不能理解一个老党员为党和国家奉献一生的情怀。像我爷爷这样建国前的老党员,不仅是这百年风雨变迁的见证者,更是枪林弹雨的亲历者。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宁、岁月静好的年代,这满满的安全感都来自于我们身后站立的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现在的我也已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怀揣着一颗敬畏的心在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去追寻有关爷爷的那一段足迹。
1952年,为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国家成立了西南电业工程公司第一工程队(现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同年开始修建重庆发电厂。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国各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向苏联专家学习的热潮,重庆发电厂正是这一阶段苏联的156个重点援建项目之一,也是这时爷爷进入公司任职,在公司的施工科管理和协助苏联专家团队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必定会遇到许多阻力,语言、文化带来的差异,大到工作决策,小到衣食住行,不仅要一一协调也要一一记录。历经两年的修建,经历了挥汗如雨的艰辛,克服重重困难,1954年4月20日重庆发电厂第一台1。2万KW机组建成投产,贺龙元帅亲临现场为开机剪彩,开启了重庆发电厂六十年的辉煌同时也造就了几代人的回忆。
1965年,由于水利电力部的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公司更名为西南电力建设局第一工程公司,爷爷时任锅炉党支部书记,1968年相继任电气党支部书记。
1974年,任公司华蓥山电厂工程工会副主席。年轻时候的爷爷很喜欢各类体育运动,所以在任职期间很注重职工们业余生活的文体活动,曾组织举办“迎五一运动会”等活动。在华电现场举行的“生产运动会”,历时15天,共有500多人参加41个项目的比赛和表演,14个班组获取优胜奖,113人获成绩优秀奖。1980年公司男子篮球队参加西南电力工会组织的电力系统职工运动会取得优秀的成绩,同年又组建了女子篮球队。
1981年,爷爷被调回重庆,任留守处党支部书记。
我对爷爷的记忆是从他的晚年开始的,也许是那时的我还不懂他们那辈人的苦,他们却沉浸在我们这代人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中甘之如饴,所以印象中他是一个沉默内敛的人。我记忆中的童年故事不是那些唯美的童话故事,而是他们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攻坚克难、激流勇进的故事;童年的歌声也不只有温柔婉转的儿歌,还有那些音律嘹亮、铿锵有力的军歌;童年的电视画面也不仅仅是色彩饱满丰富的动画片,还有厚重的黑白画面纪录的战争片。年迈的他,两鬓早已斑白,腿脚也已不便,但对党的那颗心依然年轻,因此年少的我一直被它充满活力的心跳声所震撼着。
爷爷生于1927年毛主席笔下“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的年代。取名“文锦”,但在“不知明日苦与乐”的时代背景下,注定只有征战沙场自己的一身“文韬武略”才能成就一番“锦绣前程”。
1945年已是抗日战争后期,年仅18岁的爷爷便从县政府报名参军入伍,进入河北省大名县县大队,随后便转入八路军某旅,开始书写他精彩的革命生涯。
相信在他革命生涯的初期一定也有过许多坎坷,也正是经历了这些考验,在磨砺中成长起来的勇气和对党的坚定信念,让他毅然跟随党的领导,忠诚一生。
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爷爷填写了入党志愿书并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必然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入党后,他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并积极的投身于党的工作中。随后他立即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部队,跟随刘邓大军南下千里挺进大别山,也在此次长途跋涉的行动中负伤。
1948年,21岁的他继续参加了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
1949年,爷爷参加了渡江战役后便作为“南下干部”留在重庆,任职于西南军区教导团。
有像我爷爷这样的一批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老党员,他们既经历了战火纷飞的日子,又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算是见证了在党的带领下,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历程。他们曾舍生忘死,勇往直前,从保家卫国到和平建设,用一生来坚守入党时庄严宣誓的誓言,用一生来诠释着何为初心不改,何为使命担当。
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征程中,每一步脚印都在诉说着永不褪色的信念,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党的理想信念指引我不断前行
我1971年3月入党,至今已经50多年了。在为党工作的这几十年中,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但聊以自慰的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都坚守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做好党的工作不懈怠,严于律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跟党走。
我是在部队入党的,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1969年12月,在中苏边境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不久,我不顾奶奶的担忧和劝阻,报名应征入伍,来到驻胶东半岛文登县的济南军区26军76师226团3营7连当兵。我们走进军营的第一堂课是军史教育。在军史教育室,指导员说,我们这个军是在原来几个红军连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组建以来,在炮火硝烟中南征北战,冲锋陷阵,先后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参加过著名的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役。仅在有记录的解放战争中,全军就涌现出9个英雄连队,数十个模范排,100多个模范班,1。5万名功臣,1500名模范人物,252名战斗英雄。其中一级英雄14名,二级英雄23名,三级英雄202名。其中有一个战士,腿被打断了,就把几颗手榴弹捆在一起抱着从斜坡上滚向敌阵。还有一个连长,连里战士死的死,伤的伤,弹药也打光了,他自己身上也多处负伤,但他毫不畏惧,毅然捡起地上的步枪,孤身一人冲向敌阵白刃格斗……。
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役,一场场你死我活的战斗,一个个视死如归的战斗故事,听得当时尚还年轻的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联想到之前在学校里读过的“方志敏”、“狼牙山五壮士”、“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课文,看过的“南征北战”、“万水千山”、“上甘岭”等电影,以及《战火中的青春》、《红日》等小说,心中一股浩然之气油然而生,不由得暗下决心,今后我也要向这些先辈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像他们那样,争取早日成为党的一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有了人生目标,心里就像燃起了一团火,感到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在新兵训练中,我刻苦认真,虚心求教;在政治学习中,我深钻细研,踴跃发言;在大小工作中,我主动积极,不辞劳苦;在与战友相处中,我谦虚谨慎,与人为善。特别是在艰苦的野营拉练中,我把这作为锻炼和考验自己的最好机会。我身体本来就比较弱,又分在六零迫切炮班,在冰天雪地的行军途中,要背负总计50多斤的被褥和8发炮弹,每天行军少则60多里,多则120多里,长途奔袭则要在下午加晚上的十二三个小时内跑完140多里。尽管在野营拉练的第一天我的双脚就打出了好几个血泡,后来又打出泡中泡,走起路来钻心地痛,但我仍坚持主动做好行军途中的宣传鼓动工作,边走边给大家教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革命歌曲,同时还抢着帮比我身体更弱的战友扛枪或背背包。
野营拉练结束不久,我们部队调到德州地区支左。到达我们连队所在的乐陵县以后,班排都分到下面各个公社和大队去了,连里把我和一位烟台的69年兵高韶松留了下来,叫我们办一份“支左简报”,每周一期,以便及时收集和交流各个支左点的情况。我和高韶松每天起早摸黑,骑着自行车到各个支左点上去收集情况,编写稿子,然后刻印分发。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把办简报与搞报道结合起来,把那些比较典型的且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事迹材料写成稿子,发往济南军区的《前卫报》社。不久,有一篇“某某部队在支左工作中注意针对农村特点,帮助驻地搞好民兵训练”的稿子被报社刊用了。见自己的事迹登上了报纸,连里干部战士都很高兴,感到我为连队争了光,添了彩,提高了连队的知名度。而我也因为这篇报道,很快被调到了团报道组。
到团报道组以后,我似乎干得更顺利了,进步也更快了,仅仅半年多时间,我就迎来了2件大喜事:一是我入党了。1971年3月2日,团政治处机关党支部开会,一致同意接纳我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那时没有预备期,都是直接入党)。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因为还在连队时,我就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被连队党支部列为了发展对象。二是报道组组长张文才找我谈话,说是经团党委研究决定,推荐我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去读书,征求我本人的意见。这是我怎么也想不到的。自从被文革阻断了上大学之路后,读大学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我还有什么意见呢?想不到这个愿望今天就要在解放军这座大学校里实现了,真是令我太激动太兴奋了。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跨进大学校门之后,一定要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专心致志,学有所成,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不辜负部队领导对我的培养和期望。那段日子,我满怀着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急切地盼望着入学通知书的早日到来。处在高度兴奋中的我,这时候不会想到,在此后等着我的,会是另一种完全相反的结果,更不会想到,在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遇到什么样的厄运。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一个月一个月过去了,眼看着到了开学期,我没有等来入学通知书,却等来了一个几乎令我崩溃的消息,我在沛县财政局工作的父亲,在“清理阶级队伍”中被对立的一派打成了“反军乱军分子”和“贪污分子”,开除公职,遣送回家(文革后已平反)。我的学前政审没有通过。
这消息对于我来说,不啻一个晴天霹雳。我从学校毕业后,经过短暂务农,来到军营,刚刚迈开人生的脚步踌躇满志、振翅欲飞之时,却遭如此一击,心情可想而知。我一下子变得像霜打过的茄子,整天提不起精神,干什么都没劲。这时候,我的第一入党介绍人、报道组组长张文才,联系《老三篇》中张思德、白求安的动人事迹,给我讲党的奋斗目标,讲共产党人的格局和胸怀,讲如何正确处里党的事业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等等。在他的开导下,我用入党誓词和党员标准对照检查自己,发现自己这种患得患失的思想和经不起一点挫折的软弱表现,与党的事业是多么格格不入。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从低落的情绪中走了出来,重新振作了精神,投入了工作。后来,在我后面进报道组的两位战友都提干了,甚至由我带的一位新战友也提干了,我都不为所动,只专心搞好自己的报道工作。这期间,我有如何深入细致地做好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报道和一幅反映在军事训练中“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照片被《解放军报》刊用,取得了那两年我们团报道组在《军报》用稿的突破。
由于父亲的问题迟迟未能解决,1976年4月,我退伍回到了练湖,被分配在农场宣传科工作。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较快地熟悉了情况,进入了状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进一步加强广播站建设,抓先进典型,组建通讯报道员队伍,积极搞好三夏大忙和秋收秋种以及一些重大农田水利工程的宣传鼓动工作,同时积极向县广播站投稿,使广大干部职工能经常在县里的广播中听到练湖的声音,受到大家的好评。一年多后,宣传科长调离,另一位科员考上大学,领导让我暂时负责科里的工作。我原以为可以就此从头开始,好好干下去了,不想由于自己年轻气盛,不谙世事,无意中得罪了一位主管领导,致使自己在职场生涯上又遭遇了一系列的梦魇之旅。这位主管领导先是将我边缘化,停止我在宣传科的工作,让我去抓什么寥寥无几的扫盲扫尾工作。后又在全场会计多得无处安放的情况下,让我这个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人去职工医院当什么会计。接着又把符合转干条件、并已由场组织科亲自填写、考核通过,准备上报省农林厅审批的我的转干申报表撤了下来,卡住我不让转干。1984年,丹阳面向全县招收一个“党政干部大专班”,我场分到2个名额,我在我场报考人员中考了第一名,且在全县报考人员中排名也是靠前的,可他又硬是把我压了下来,不让我去上学。这一系列天外飞来的“组合拳”,直打得毫无思想准备的我晕头转向,狼狈不堪。也使我倍尝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但这并没有把我打倒,有了部队的历练,我已大大提高了抗击打能力。我只认定一条,我是一名党员,是党员就要坚持为党的理想信念而奋斗,任何时候都要无愧于党,无愧于党的事业,宁可委屈自己,不能委屈党的工作。所以,在那段至暗的日子里,我虽然情绪上十分对立,但手上的工作并没有松。我抓的扫盲工作,比丹阳规定的时间提前完成了扫盲任务;我到医院做会计,很短时间内就记熟了上百种常用药品的名称和价格,且同医院上下都相处得很好,关系融洽。后来,我的工作又几经变动。我把每次工作变动都作为一个学习、锻炼、提高自己的过程,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地去把它做好。1984年,场部把我调到《练湖志》办公室负责编写《练湖志》,我与其他编写人员分工协作,内查外调,搜集资料,精心编写,使《练湖志》得以顺利出版,受到县志办的好评。为了提高自己的编写能力,我还利用这段时间报考了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了南京师范大学颁发的中文专业大专毕业证书。1989年4月,农场新成立的领导班子把我调到办公室当秘书,两年后当副主任。我进办公室时,年龄已近不惑,比大部分场领导都要大,但我毫无怨言,专心做好自己的“三服务”工作。有意思的是,我在办公室干了7年以后,又于1996年4月把我调到了场宣传科当科长,并在第二年5月当选为场党委委员。时隔近20年,让我再次踏进宣传科,不免有些感慨,当年我认识的一些乡镇宣委,不少都已走上乡局级或以上领导岗位多年了,我却又从头干起了宣传科长。这倒不是惋惜自己的大好前程,而是惋惜在不断折腾中磋砣了大好岁月。丹阳市委召开宣传工作会议的时候,其他乡镇去的都是二十多岁我儿子辈一样的年轻人,宣传部长也都比我年轻好多岁,整个会场独独我一个“老者”,特别刺眼。我知道人家不会说什么,但我内心自惭形秽的感觉还是难以避免。好在有党的理想信念一直激励着我,鼓舞着我,使我安然坦然,一如既往、心无旁骛地做好本职工作。最后我在农场宣传岗位上蹲了整整十年,虽然工作平平淡淡,波澜不惊,但也获得了一些上级部门的表彰,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农场优秀党员或先进工作者、丹阳市先进宣传思想工作者、丹阳市先进政协或统战工作者,还有两次被评为镇江市先进宣传思想工作者,一次被评为省理论学习优秀学员。
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那一天起,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的人生之路,也可以说是几经坎坷,诸多磨难,但我都顶风破浪、过关夺隘,一步一步走下来了,靠的是什么?我的最大体会,靠的是党的理想信念的指引,靠的是党的理想信念的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红色之花
我很喜欢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很多年前,龚先生回乡之途,瞧见了纷繁落入尘土的红色花瓣,写下了旷古名句。
红色,正是无偿献血事业的底蕴色彩。
身为血站人的我们,守护着的正是广大爱心人士开在心脏深处的红色之花。
红色花瓣被他们无畏无私的留下,血站人则小心翼翼的守护,将它护送前行至迷惘与需求的旷野。旷野之上,一个个希望的玫瑰,璀璨又芬芳地绽放。它们化作春泥,尘染大地,因此拥有了拯救生命的力量,红色的力量!
这是一场浩浩荡荡盛放在当今世界里的,来自无数无偿献血者善意的伟大的馈赠。这是一种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传承。一种流淌在我们身体里的血脉,流长而远大,亘古绵延于灵魂深处,人类都应当具备的侠义之情。
少年时代,我最初接触的红色文化的起源。
那是胸前迎风飞舞的红领巾,是仰头崇视的五星红旗。
彼时单纯,未经世事,红文化于我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奋斗,在于好好学习有所成就,在于看清自己要走的路,在于个人的发展前途。
追逐了多年,离开象牙塔进入工作,我成了一名血站人。
幸运的是,在这里我再次鲜明的感受到了红色的文化,液体的流淌,绵长柔软,却又悠久蜿蜒。液体,一直有种渗透颠覆的力量。
我在南通市中心血站成分科工作。虽然不会直接接触到无偿献血者,并非是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但每一次分血,面对每一袋血,我都能够清晰的感受到,它来自于一颗热烈跳动的心脏。它从那颗心脏的收缩泵血运动里流淌出来,被存放在那里,等待着成为英雄的那一刻,去拯救一个人,一群人。那是红色的情怀,那是对这个世界的无私的奉献的爱。
红色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一个国,即爱国之人民。我们都是人民,爱国即是愿意为了他人有所奉献。
在新冠肺炎病毒横行期间,我们的红文化也从未被打倒过。在血站领导的带领下,即便是节假日过年期间,我们都会加班加点的保证血液更加充足的供应。
我很自豪自己是一名血站人。
血站人是为了红色事业奋斗的战士;是勇敢的开在星辰之下的鲜红玫瑰;是红色文化红色血脉的传承人。
我们的血脉里,晕染了无偿献血事业的责任与骄傲。每一位无偿献血者都是这份红色事业不可缺少的战友。
少年时代的红领巾一直在心口飘扬,现在的我一定会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因为我知道,红色的情怀,贯穿了每一个善良勇敢的献血者的情意,汇聚在一袋又一袋鲜红色的血液中,在我的手心里盛放出红色之花。
《夜巡》
三伏暑天的重庆,热得毫不留情,白天阳光晒在皮肤上,像几万根针刺在皮肤上一样,火辣辣的;夜晚,太阳虽然让位给了月亮,但依然热情不减、署气熏蒸。
山路十八弯
“畏途巉岩不可攀!”是李白在《蜀道难》里对四川地区高山险峻的真实写照,丰都县栗子乡的山也是如此。丰都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形呈“四山”夹“三槽”,海拨118。5米至2000米。
五洞岩至丰都变220千伏线路工程全长48公里,新建铁塔共计123基,220千伏单回单导线架设。基础砼量2832。3立方米,铁塔1577吨,汽车运距22千米,人力小运平均距离660米。跨越110千伏电力线7次,35千伏电力线4次,10千伏电力线25次,银百高速公路1次,居民房屋18处,移动通讯基站1处。
从重庆市区到项目部所在地丰都县栗子乡至少需要三个半到四个小时的车程,如果碰到下雨或者修路,需要的时间则更长。越往现场前行,平整的场地则越来越少,山川峡谷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崎岖。
从项目部到N12铁塔正常情况下单边车程需2小时,盘山道路的羊肠小道一路盘旋而上,无数个S形崎岖小路被项目部参建员工打趣为山路十八弯,但实际上,这里的山路何止18弯,道路的一边是山,另一边是陡峭的斜坡,很多驾驶员都没有碰到过这样短小弯多车也多的路,坐在车上都有些胆战心惊。
在海拔1700多米的山峦上,项目经理、党员孙丹带领参建员工们一起,战晴天、斗雨天,克服重重困难,从班组人员调配、施工机具布置,工序之间相互配合,做好精细、周密的安排,确保各项工作“心中有数。”
夜间浇筑忙
2020年8月30日,五洞岩至丰都变220千伏线路工程N12号塔基旁,大伙正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基础浇筑准备工作。
山上的条件很艰苦,煮饭的灶用几块石头砌成,板凳就是两个树杈中间放一根粗树棍,做饭取暖的燃料用山上捡的干柴,一切都是那么“原生态”“纯天然”。
吃过简单的晚餐以后,孙丹开始对N12铁塔基础施工浇筑人员再次进行安全技术交底。“N12基础属于高露腿基础,露出地面6-7米,浇筑砼基础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基础至地面,第二次浇筑地面以上的。浇筑时务必注意时间差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晚上索道运输材料要跟的上。并且随时要注意支撑6-7米高模板的钢管架是否有松动,确保安全。”
夜间施工灯光保障很重要,项目部提前安装好照明灯,并做好安全防护及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寂静的原始森林间只听到罐车隆隆的轰鸣声,15名工人忙碌在塔基旁。
时针指向23时,现场项目经理孙丹和安全员胡华军正在对N12号塔基基础浇筑进行巡查。
“混凝土还有多少没有浇筑到地面?模板之间有没有错位?木模板的紧固是否到位,会不会出现爆模现象?索道运输材料跟上来没有?浇筑好的露高6-7米的基础腿养护措施做好没有……”孙丹边说边在记录本上记录,借着灯光,他仔细查看着各项记录数据。
“木工、钢筋工注意模板的垂直度、注意钢管支撑是否牢靠、钢筋的间距和保护层的厚度是否满足浇筑要求。”一口湖北味的普通话,是他随着重庆工程公司南征北战十余年来未曾改变的乡音。
安全无小事
夜幕低垂,伴随着丝丝凉意的风吹过。孙丹一会看看工人浇筑是否顺利,一会瞧瞧索道运输是否正常。
突然,不远处的施工区域边缘有个工人因为天气太热把安全帽摘了下来。
“师傅,安全帽就是我们的保护伞,按照安全规范,只要在施工区域都必须佩戴,为了安全,即使在施工区域边缘也请您把安全帽先戴上……”孙丹走到这名工人面前,耐心地向他讲解着安全规范。
违章的工人此刻却只想着戴着帽子又不透气,基础浇筑又没有高空落物,现在又处于施工区域边缘,自己也没有施工,戴不戴安全帽都没有什么影响,这不是找茬吗?
“师傅,我这是对事不对人,我们出来挣钱都不容易,这些安全问题我们都要注意,安全无小事,您看我们的基础露高6-7米,全钢管支撑,随时有可能发生磕磕碰碰或者上面掉下石子,不能因小失大,万一出事了,家里的老人小孩谁来管呢?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这可不是一个人事啊,您说是这个理吧……”孙丹苦口婆心地与这位工人说起了心里话。
听着孙丹心平气和的劝解,这名工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边佩戴安全帽一边表示以后自己随时都要好好佩戴安全帽,让安全帽真正变成自己的保护帽。
夜色越来越浓了,时针指到了凌晨3点。孙丹借着照明灯和手电的光亮,在一行行记录数据的表格上勾画着,目光不时看向塔基,远处的山林已经一片寂静。
“今天的分层浇筑工作基本已经完成,进度和质量都不错,就是安全上有的细节还要多注意,基础后期养护也要特别注意……”孙丹一边走一边和施工班组的负责人在叮嘱着。
“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白天,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这是从参加工作以来孙丹一直执行的座右铭。
坚守第一线
明亮的灯光下,正在心理盘算着明天工期计划如何安排的时候,看到了在检查现场的胡华军。
“胡师傅,怎么样,身体还吃得消吗?今晚吃饭的时候,我看你还咳嗽了,是不是没有休息好还是感冒了,要不然明天换个人上来?”想着这段时间胡华军都吃住在山上,孙丹关切地询问着。
“我的身体这么棒,不就是咳嗽了两声吗,哪里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这段时间大家都忙着抢工期,为了工程按期带电,等转序验收了再说吧……”
“还没啥事,你听自己嗓子都哑了,你多喝点水,吃点药,不要把自己身体不当回事,再听到你咳嗽,我就把你拉回项目部去了,山上换个人来守。”孙丹对这位老伙计提出了“严厉的要求。”
“你还摆起架子来了。”胡华军转过头来跟孙丹打趣道。
“走,我们再到前面看看。”伴随着脚步声和机器的轰鸣声,还有宛如白昼的灯光,折射出一胖一瘦两道长长的身影,很长很长……
凌晨4点,孙丹将今天的浇筑记录整理完毕,工作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详细记录了今天施工进展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此刻的我们,或许正在睡梦中,但对于电建人孙丹而言,这或许又是一个忙碌而又充实的不眠之夜。
党员的身影
48公里,123基铁塔,基础砼量2832。3立方米,铁塔1577吨……一串串数字对于很多线路施工人来说,仅仅代表着一段段距离,一基基铁塔,一方方混凝土,但对于行走在这种崎岖的山路,时不时脚下就会出现80多度斜破的孙丹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这些,都是一个个最熟悉的数据。
在这里,下雨时,他们钻进工棚躲一躲,雨停立即施工;起雾时,运输困难,就用人在车前带路,抢运砂石水泥,对于泥泞的道路,采用装载机、挖机运输材料。
他们是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大江南北,他们共同的名字就叫——中国共产党党员,而这样一群默默奉献在施工一线的党员,仅仅是重庆工程公司无数名党员中的一个缩影。
面对88天雨天、洪灾等不利因素,党员同志们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仅有的3个月零22日天的有效施工时间里,无怨无悔地在高山之巅艰苦鏖战和攻坚,最终,工程2020年5月1日正式开工,8月9日基础转序;9月10日铁塔转序;11月10日一次通过投运前监检;11月13日全线贯通具备带电条件;12月10日,五洞岩至丰都变220千伏线路工程顺利带电投运。
当初升的太阳折射出绚丽的色彩时,这群党员同志们的身影,高大得如矗立山巅的“铁塔”,一条条银线,也跟在他们身后,成为了九重天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们,将迎着初升的太阳,书写更加华美的乐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1周年!
百年铸辉煌红心永向党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百年的奋斗历程,造就了百年的辉煌成就。这种辉煌既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也体现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体现在进入新时代以后,我们党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和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国家建设和国际事务等宏观层面上,也体现在我们所处的地区的发展变化上,更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日常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上。
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在地方上成长起来的干部,我亲身经历了包头市的发展变化。记得60年代刚来到包头时,见到的是漫天风沙,满目旷野,土质的街道,低矮的平房…但在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全国支援包头建设的号召下,全国各地资源汇集包头。大量的物资,大批的高校毕业生各种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大批的建筑工人与大工业配套的生活服务行业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离乡背井有组织地来到包头,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辛勤建设着这个边陲小镇。经过几代人执着、无私、接力的奉献,使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拔地而起,日新月异,成为祖国北疆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呢?就是因为我们伟大的党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确立了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建设我们国家自己的工业体系,配套生产自己的国之重器,国之利剑这一正确的战略决策。也正是由于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使我们国家在面对复杂尖锐的国际斗争中有底气,有实力,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为什么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呢?这是因为我们党从建党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我们的初心和宗旨,建设现代化的包头,建设幸福平安美丽文明的家园,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愿,因此得到全体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创造力。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奇迹呢?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举全国之力办大事、成大事的体制优势。一声号令,上呼下应,闻风而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攻不克的堡垒,就没有创造不出的人间奇迹。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就是要让我们全体党员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用我们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的经验,教育我们、激励我们、鼓舞我们,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当前,就我们包头而言,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内蒙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把包头的事情办好,把打造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现代化新包头的目标任务落实好。
红心永向党奉献在岗位
1964年7月,依靠每月享受助学金的我高中毕业时收到了上海市选调飞行员办公室录取选飞的通知。临行前,母亲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是托共产党的福才读完高中的,到部队后,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才能对得起党的培养。”母亲的嘱咐,深深地印在我脑中。我向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的母亲表示:“我到部队后,一定听党的话,好好工作,决不让你失望。”
到长春空军预校,穿上了军装,成了一名光荣的飞行学员。年底,根据空军党委的要求,飞行学员要到陆军当兵锻炼。记得指导员在动员时讲:“你们去当兵锻炼,一定要继承、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好好向陆军老大哥学习,把自己锻炼成一块好钢。要入党、入团,当个“五好”战士回来。如空手而归,就别想当飞行员。”指导员的话既给了我们动力,更是给了我们压力。我们被分配到陆军三十八军这个被毛主席称为“万岁军”的部队。那时,正值冬季,我们一到部队,就投入紧张的步兵基本技战术训练。在零下三十多度,滴水成冰的野外,爬冰卧雪,学员们都满腔热情,憋了一股劲进行训练,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在陆军连队这个大熔炉里,认真向老战士学习,锻炼自己。一年多的锻炼,我们学到了陆军老大哥的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好作风。我入了团,年底被评为“五好战士”,回到了预校。
1966年5月,我转到了东北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我的教员谭炳炎是一位优秀的飞行教员。在地面,他认真给我们讲解每一个动作要领,操作方法及注意要项;在空中,他认真给我们做示范。飞行结束后,仔细给我讲解,分析每一个动作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克服。学习飞行有一定难度,因技术掌握不好,经常有学员被停飞。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飞出来,不辜负党对我们的培养和希望。在地面,认真准备每一个动作的操纵要领,在空中,全神贯注投入飞行。飞行一次,做到认真回忆,想想哪个地方做好了,还有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地面苦练,空中精飞。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员的精心带教下,我如期毕业,并在1969年9月29日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谭教员把我带上了飞行之路,我终生难忘这位挚友一样对我的恩师。
1967年7月,航校毕业后,分配到福州军区空军部队。大家都为能到福建前线感到高兴,是党信任我们,我们一定不辜负党的培养,尽快掌握飞行技术,形成战斗力。在老飞行员的耐心带教下,在领导的精心安排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用五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四种气象(全天候)的训练。很快担任了机长,能单独执行任务。接着完成教员训练,当了飞行教员,带飞新飞行员。
后来,我担任了飞行中队长,并培养成为一名全天候飞行指挥员。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在前几任领导为中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加强对部队的管理,一切从提高部队战斗力出发,针对飞行员的不同情况,完善飞行计划,加大飞行难度。新科目,干部先飞,取得经验后,再带飞他人。训练中,严格遵守飞行条例,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经过三年的努力,老飞行员全部成为全天候机长,新飞行员也完成了相应的训练。保证了飞行安全,部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连续几年出色地完成了由福州军区组织的陆、海、空三军多兵种参加的以解放台湾为背景的近似实战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受到了上级的好评。中队连续三年被军区空军评为先进单位。后来,我调任部队参谋长,主持司令部工作,负责组织部队的行政管理,军事训练,作战任务等。司令部的同志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努力为领导出谋划策,为部队服务,认真地履行了司令部的职责。一年后,被军区空军评为先进司令部。这是对我们司令部全体同志的极大鼓励。由于我长期保证了飞行安全,荣立了三等功,还被评为一级飞行员。
1988年8月,我转业到虹桥机场宾馆任党支部书记。职务降了二级,领导问我有什么想法,我向领导表示:“坚决服从分配,努力工作,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适应地方工作。”宾馆原来管理较混乱,违纪现象较多,个别职工受到行政处分,有的是还进了劳教所。我和宾馆其他领导一起,认真分析情况,找出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经常找职工谈心,对职工加强教育,充分发挥党团员模范的作用,加强管理,妥善处理各种问题。很快扭转了局面,职工队伍思想稳定了,服务工作有了很大改进。旅客满意度提高了,上级领导也满意了。89年,我被评为机场先进党务工作者。
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举办,这是APEC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上海机场集团承担了保障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韩国总统金大中,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越南总理潘文凯等七国元首专机的进出港保障任务。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航空服务公司。时任航空服务公司党委书记的我和总经理接此任务后,当即向领导表示:坚决圆满完成任务。我们深知:保证国家元首专机任务要求高,难度大,影响大,不能有任何失误。公司领导周密安排保障计划,抽调最好的员工,最好的设备,予以保障。对员工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对设备精心检查。根据国家元首的情况,逐个作出保障计划。如韩国总统金大中,腿脚不便,我们对客梯车进行了改造,保证总统上下客梯车方便。日本专机机组提出:客梯车不能接触飞机,车的前端与飞机只能保持1厘米距离。根据客梯车驾驶员看不清与飞机的距离,我们就增设一名地面专职指挥员,用手势进行指挥。并在同型飞机上进行反复演练,做到俩人密切配合。当日本专机停靠专机位后,在现场众多人员注目下,我们的客梯车缓缓驶向专机,一次靠机成功。客梯车前端与专机正好保持1厘米距离。事后,日方人员佩服向我方伸出了大拇指,连连称赞:“中国人了不起。”我们为中国人争了气。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保障七国元首的进出港专机,做到零失误。公司被机场集团评为立功单位。
回顾我成长的经历,都是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中,是党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一切,我就一事无成。我一直牢记党的恩情,党对我的教育,终身不忘。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红心永向党征文一等奖精选7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