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摘抄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小知识大约有4篇左右,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细菌生长发育,食物容易发生变质。因此,夏季成为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一组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伤寒或副伤寒、手足口病、甲肝和戊肝等。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发热、头痛、肢体疼痛等。
为什么夏季肠道传染病高发?
进入夏季,气温明显上升,肠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菌生长繁殖活跃,容易造成食物变质、饮食饮水的污染。夏季天气闷热潮湿,正适宜各种细菌的生长繁殖以及蚊蝇的孳生,食物食材如不注意保存,容易发生腐败变质,极易引起各种肠道传染病。
与此同时,高温酷暑可使人睡眠差、食欲不振,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胃酸分泌减少,或者一次大量饮水稀释了胃酸,导致胃液杀灭病原菌能力下降。
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注意认真洗手,防止细菌经手入口;聚餐时,不暴饮暴食,倡导公筷制和分餐制。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餐具、洗水果蔬菜等食材。
3、吃熟食,少吃生冷食品。食品在入口前一定要煮熟、煮透,尤其是贝壳与甲壳类水产品烹饪时间要充足,不可生食;剩饭菜一定要放冰箱储存,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
4、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加工凉拌菜时要生熟分开,熟食要用专用案板、刀具和盛放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5、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带叶带根的蔬菜要注意根部的清洗,水果在冲洗过程中要彻底洗刷果实表面。
6、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并保持干燥;已消毒与未消毒食具需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7、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并保持干燥;已消毒与未消毒食具需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8、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做好居家环境卫生,注意防蝇、灭蟑,垃圾及时清理不乱丢。
出现腹泻时,该怎么办?
1、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请尽早到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就诊;按照医生要求接受粪便常规检测,以便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
2、身边出现有腹泻症状的家人或幼儿,要注意做好饮食隔离,餐具消毒;尤其对患儿的排泄物和呕吐物要做好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的污染。
一、肠道传染病是一种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
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生和流行将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常见的夏季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副霍乱、痢疾、伤寒、传染性肝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疾病。因为发病急、传播快、危害性大、而且一般都是经口通过食道到胃肠,而后发病,所以统称为肠道传染病。
二、传播途径
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易得,一般是吃了被病菌被污染或变质食物而引起的,主要通过水、食物、接触和苍蝇等四种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后,可以污染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人的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并引起发病,然后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儿童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尤其是胃酸不够,不能有效的杀灭病原体,也不能很好的注意个人卫生,所以最容易受到肠道传染病感染。
三、症状
急性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呕吐、腹泻,拉稀便,儿童发热较多,易造成脱水虚脱,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或出现小腿和腹部肌肉有痛性痉挛。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吃进病菌以后,一般1-2天(最短几小时)就发病。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剧烈的腹泻,随后呕吐,少数也有先吐后泻。大多无腹痛(部份为轻度腹痛)无里急后重感。腹泻一日数次至数十次甚至不计其数。大便性状初为稀便,继为水样便,当脱水严重时则出现典型米汤样,少数病人出现血水样便,出血较多者,则出现黑色大便。呕吐为喷射状,呕吐物初为吃进去的食物,继为水样无色透明,或是洗米汤样。一般病人不发热,儿童发热较多。
四、预防措施
主要预防措施是“三管一灭”即管好水源、粪便、饮食,消灭苍蝇、蟑螂等病媒昆虫。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讲究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吃生冷不洁的蔬菜瓜果和食物,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剩菜剩饭煮沸消毒后食用,砧板刀具生熟分开使用,保持餐具的卫生,提倡分餐制。
预防肠传染病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六要”:
1、食物(或海产品)要新鲜、要煮熟煮透。
2、食具(碗、快、汤匙等)要煮沸消毒。
3、要消灭苍蝇。
4、饮用水要消毒,生吃瓜果应洗净,用开水烫过或削去皮。
5、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
6、发现腹泻病人要及时报告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
“六不要”:
1、不要吃生腌的海产品。
2、不要喝生水。
3、不要吃苍蝇叮爬过而未重煮的食物和腐败变质、不干净的食物。
4、不要在河里、井边洗刷马桶、粪具和吐泻病人的衣服、污物。
5、不要到有肠道传染病病菌和病毒的河里戏水。
6、不要到急性肠道传染病人家去串门。
进入夏季,气温逐渐升高
各类病菌繁殖速度很快
食物易受污染
再加上幼儿好动消耗大
免疫力也相对较弱
因此
夏季是幼儿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由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传染病。这类疾病传染性强、危害性大,主要通过饮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渠道传染。幼儿较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等。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或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途径通过密切接触和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主要临床表现: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潜伏期通常是3-7天。
2/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又称为诺瓦克病毒,这种病毒目前是引起肠道腹泻的聚集性疫情最常见的原因,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冬春季是诺如病毒的高发季节,在夏季也有小高峰。
主要临床表现: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发生重症的高危人群为高龄老人和低龄儿童。
3/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少年。
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后潜伏期大多为12至96小时,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恶心、呕吐、毒血症、肠痉摩、“里急后重”。典型的患儿会有脓血便及粘液便,严重者可并发溶血尿毒症候群,甚至可引起死亡。幼儿还可能有肠痉挛表现,比如腹痛、哭闹等。
肠道传染病预防
1、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已消毒食具与未消毒食具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2、不吃腐烂变质、不洁的食物和水。放在冰箱里保存的食物,一定要蒸煮热透再食用。
3、生吃果蔬要洗净,吃之前可用冷开水再冲洗一遍。
4、把好食品的采购及验收关,不要购买和食用“三无”食品。(“三无”食品:一般指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以及无生产厂名称的食品)
5、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认真彻底清洗双手。
6、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幼儿抵抗力,起到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发现疑似症状怎么办?
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可疑症状,应及时到医院门诊,不要在家中盲目用药。抗生素对一些病毒引起的感染无效,以免延误病情。身边若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做好餐具的消毒,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要做好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夏天到了,随着气温和湿度的升高,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水源、食物、环境极易被污染,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我们为广大家长朋友们准备了这份夏季幼儿传染病防治指南,请大家仔细阅读。
夏季常见幼儿传染病有哪些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手、毛巾、牙杯、玩具及床上用品等,进而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表现症状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发热、口腔及咽喉痛等。
治疗方法
1、手足口病尚无特效药,轻症无需药物治疗,一般清淡饮食,多饮水,帮助孩子度过感染期。
2、重症患儿必须到医院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
1、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引导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不给孩子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
3、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4、疾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传染性很强,经粪口途径传播,尤其5岁以下儿童多发,平均3-5天潜伏期,需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表现症状
常在发病前2-3天突发高热,孩子的体温可达39-40℃。随后出现典型的口咽部疱疹,随后疱疹破溃形成黄色小溃疡,一般4-5个,多则十几个,见于咽后壁及口腔后部,以扁桃体、腭垂、软腭为多。
重点关注: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是,手足口病手心、脚心、口腔等部位都有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出现在口腔内。
治疗方法
对于肠道病毒,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可用,治疗措施主要是支持治疗,包括:
1、注意休息,这对提高孩子免疫力、恢复体力非常重要。
2、监测体温,当体温达到38。5-40℃时,可以口服退烧药物退热,并少量多次喝水补液。
3、咽喉疼痛时,可以进食冰凉的流质食物,如冰果汁、冰棒、冰酸奶、冰淇淋等,不仅可以镇痛,还能补充一些能量。
4、居家隔离,至少2周后才能返回幼儿园或与其他同伴接触。
预防措施
1、每年4-7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家长自己和孩子都应注意家庭及个人卫生,勤洗手,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空间封闭的地方。
2、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夏秋季多见,是由志贺氏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通过饮水和食物进行消化道传播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一般5月开始发病率增高,8-9月达到高峰,10月后发病率逐渐下降。
表现症状
起病急,发热怕冷、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是细菌性痢疾三个典型的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1、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在发病1-2周内痊愈。如果腹泻、脱水,需要喝“口服补液盐”;出现严重脱水时还需要静脉补液(打吊瓶);发烧的话需要物理降温或吃退烧药。
2、值得注意的是:腹泻患者不能采用“饥饿疗法”,应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的流食,富含钾、钠的饮料,而不是传统的禁食禁水。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坚持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变质的食物。
2、及时接种细菌性痢疾的疫苗。
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肠道病毒或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强,为丙类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
表现症状
常见表现主要为眼部刺激症状,如眼红、流泪、畏光、眼痛等。
治疗方法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没有特效药物,它有自限性,并且很少导致永久性视力障碍。
预防措施
1、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避免接触急性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但无需预防性滴用眼药水。
2、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夏季传染病预防“五部曲”
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幼儿园除了做好幼儿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0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饭前、便后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
02/注意饮食卫生
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其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03/规律作息
夏季睡眠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
04/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周末白天带孩子外出游玩时,请做好防晒工作,长时间在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等。
05/及时接种疫苗
疫苗接种是控制区域性急性传染病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注意及时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它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细心与耐心为孩子创造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健康环境!
上面就是摘抄网小编特意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小知识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