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摘抄 > 疫情志愿服务心得体会(精选7篇)

疫情志愿服务心得体会(精选7篇)

时间:2022-08-25 07:11:17编辑:傅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疫情志愿服务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疫情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我叫某某,是某某大学传播学专业一年级的研究生,同时还是与党员共同奋斗在前线的社区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我于某某年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交通街道吉劳庆社区提交入党。在全国打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的时期,社区工作成倍增加。艰难时期看到基层党员奔赴在社区抗疫前线,自己迅速与党员的奋战觉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靠拢,于2月18日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晚上学网课和制作疫情宣传视频,白天在各小区为居民服务。志愿服务的28天以来,疫情防控的宣传视频覆盖量达到5000位居民,我对三个小区(太古国际小区、盘恒四号小区、吉劳庆北路四号街坊)约650余住户进行信息登记、核对、摸排;对150余个体工商户进行排查和走访,了解复工复产情况;每天按时电话提醒重点外省归来的居民,在居家隔离期间及时汇报身体健康状况;对500余人监测体温;为20余户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进行生活物品、体温计、隔离告知书的上门“无接触式”配送。

  新冠肺炎疫情没有那么慈眉善目,社区工作也充满着起伏与坎坷,但这些都是征战疫情必须要经历的。当我们打赢这场抗击疫情之战,便觉得之前经历过的所有委屈、焦虑和恐慌也不过尔尔,最重要的仍然是这一段路途中知识的补充、心智的磨练。最难能可贵的是,爱心与责任心相辅相成,经时间的沉淀完善了我的人格。

  篇二:疫情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20__年,疫情在武汉湖北已经开始蔓延,但是远在中国东北边陲小镇的我,并没有想到这次疫情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我们置身于这场“抗疫”斗争中,成为参与者,而作为摄影人,在保证安全,不影响抗疫的情况下,更希望成为一名记录者。

  春节过后,疫情防控升级,医疗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等职能工作人员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入户排查,卡点执勤、及医疗诊治等工作,我们的工作模式也变成网上办公,2月4日,我单位招募第一批志愿者20人,我率先报了名。2月7日,经过两天的入户排查,我们一百二十多干警分成八组进入八个小区的开始二十四小时的卡点执勤工作。我的抗疫影像也从这时候开始。

  2月7日,市民某某小区是新建小区,尚未完全入户,周边设施也不齐全,值守单位临时围挡了院子,值守工作人员正在给出入小区的居民进行登记。

  2月8日,这一天是正月十五,气温零下二十度,政法委丁书记对辖区部分卡点围挡封闭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位于闹市区的医药楼没有物业,没有院落,居住人员杂,丁书记正在听法院办公室主任介绍封闭管理情况。本应该是阖家团圆的元宵佳节,我和我的同事们是在卡点的值守中度过的,大部分小区都是老居民楼,物业管理不完善,甚至没有物业用房,值守工作压力很大。

  2月10日,夜晚飘了,早晨六点五十的街道空旷清冷,上班路上,环卫工人的一抹橘黄添了些许温暖。我值守的卡点,因为没有值守人员用房,这一个多月以来,警车就是我们的办公室,车的机器盖子及门前停泊的快递员的摩托车就是我们的工作台。最后一张图在登记的骆女士是社区工作者,也是我们小区每天最早上班的一个,这个春节,她们也是最辛苦的人。

  2月20日夜晚,天气预报说大到暴雪,某某小区的值守人员在临时用铁丝网围城的栅栏处值班,检查出入人员证件,并做好登记。同心路高速口卡点,这里由交警,防疫及政府值守人员组成,这里也有我们院的一个党员先锋岗,一天两班岗,一个岗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三餐都是在车上或者临时搭建的板房里,要对来往人员登记,测温,分流,劝返,很辛苦。警车警灯红袖标,代表着责任,也见证了这些无怨无悔的人。

  某某法院在这次抗疫工作中共有这样的夫妻档四对,他们有的是新婚燕尔,有的孩子尚小,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为抗疫做一点点事情。女孩张晓娇是我们近130个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19年刚刚大学,说哥哥姐姐们孩子都小,主动申请值夜班岗,一个半月以来,一天也没有间断。在这次抗疫工作中,有很多的感动,征集志愿者中,争先恐后的报名,夜班岗位上,男生主动请缨,全城封闭,交通不方便,司机师傅们从早晨到晚上的坚守和护送。

  2月21日早七点,后,某某小区,某某西苑,信用社新楼,这些身穿巾帼志愿者粉马甲的干警,主动投入到小区扫雪的工作中。查证,登记手机号码,查验身份信息,询问出行路线,返回时间,住户多的小区每天出入登记上百人,一一核实,确保万无一失。红马甲成为这个冬天最温暖的色彩。抗疫中,活跃在街头的红马甲志愿者队伍,大部分都是退伍军人,“若有战召必回”,他们协助摸底排查,查验健康码,超市里指导排队,做好进出人员登记,成为抗疫战斗中又一只主力军。

  早晨八点半,环卫工人在冰天雪地里吃带的干粮,我问他早晨是不是没吃饭,他说吃了,但是六点就出来了,现在饿了。帅发小区对面,法警小冯看到冰天雪地中吃干粮的环卫工人,马上给师傅送去矿泉水。暴雪成灾,拍摄时,环卫工人说,这场雪,他们不眠不休也要至少一周才能都搬运出去,疫情防控期间,卫生保洁要求更高更严,垃圾清运任务大,环卫工人非常辛苦。

  篇三:疫情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经过57天鏖战之后,我们医院支援湖北孝感市的24名队员终于凯旋了。

  我先后转战了孝感市所属的汉川市和孝昌县,在两地的抗疫战斗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1月29日,医疗分队初到汉川市时,该市无治愈出院病例;2月15日我们离开时,汉川市共治愈出院92例,重庆医疗队无一人感染。

  2月15日我们转战孝昌县时,该县仅有1例确诊患者治愈出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当我们今天准备离开时,孝昌县的抗疫战斗取得阶段性胜利——孝昌县本地患者3月11日已全部清“零”,该县共确诊243例、出院232例、死亡8例,剩余3名患者已转入孝感市中心医院进一步治疗。孝昌当地医务人员和重庆医疗队孝昌分队医务人员均为零感染。

  在即将离开的时刻,孝感市为重庆医疗队举行了盛大的送别仪式,即将返程的医疗队队员们都受到了孝感市最高的礼遇!

  一大早,自发前来的孝感市民,纷纷来为重庆赴孝感支援队返程送行。孝感市妇女联合会组织巧手绣女“以绢为纸、以线当墨、以针作笔”用小小吉祥绣乘载浓浓的感恩之情。

  送别的人群里,一家三口举着一个小女孩画的感谢画,上面还写到,“谢谢你们把黑暗照亮,亮成一道光,致敬所有的医护人员,感谢守护!”

  还有当地市民手持五星红旗,向着医疗队队员们鞠躬致谢!她们说,你们的好,我们会永远记得!

  启程时刻,警用摩托车开道!孝感市孝昌县交警以最高礼遇,护送我们乘坐的大巴车离开孝昌。

  在大巴车离开孝昌的过程中,路上的车辆也停下为我们鸣笛,以前觉得刺耳的鸣笛声,现在听起来满是感动。市民们一边挥舞国旗或挥手,一边高喊感谢话语。我们也纷纷举手致意,我的双眼饱含泪水,深深体会到胜利的无尽喜悦。

  离别不是分别,我们医院已经和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达成医联体合作协议,未来我们还将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给孝昌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篇四:疫情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3月18日,是我在湖北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五里墩社区志愿服务的第32天。

  一个多月前,接到单位推迟复工的通知后,我就萌生了当志愿者的想法。那段时间,连日在新闻里看到医护人员们不顾个人安危穿着防护服冲在最前面,看到身边的党员干部一批又一批下沉和社区工作者们一起忙碌的身影,心里颇不平静。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没有人是旁观者,我渴望能够尽我所能做点什么。往小了说,是想尽一份力,也能在孩子面前吹吹牛,在大灾大难面前,爸爸也很勇敢,不怂!往大了说,能够为打赢这场战役贡献积极力量,也是一种莫大的光荣!

  于是,在征得五里墩社区同意后,2月16日一大早,我就按照安排加入到社区所辖的小区值守队伍中。当时还没有敢告诉在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怕他们担心,毕竟前期爱人下沉的消息就已经让他们紧张了好一阵。

  和其他下沉到社区的同志一样,我们值守的“装备”很简单:一件雨衣(充当防护服)、一双乳胶手套、一个一次性口罩。在“全副武装”后,我感到自己像一个即将走向战场的“战士”,满心期待着能经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

  事实证明,志愿服务不是一鼓作气冲锋陷阵,而是需要耐心细致做好一件又一件小事。

  值守的小区共有2200户,目前有4441名居民,其中医务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比较大。每天上下班高峰,人流量、车流量很大,查验通行证、测量体温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加上我最初上岗的那几天正值封闭管理升级,想出门购物、买药或有其他需求的群众非常多。绝大多数人都很配合我们,但总难免遇到个别不理解的。

  “前几天还能每三天出去一次,今天为什么不让我出去?我只想买包烟,很快的!”“我儿媳妇刚生孩子,不想吃土豆炖排骨,想吃藕,就让我去趟超市我就再也不出门了行不?”“凭什么不让我出门?我要投诉你!”面对这些情况,我都会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结合最新的政策要求做好解释,并积极联系社区给有需要的老同志代购物资、药品,很多话都要重复上百遍。刚开始一天下来,都顾不上喝水,站得是腰酸腿疼,说得是口干舌燥。

  刚开始我以为能坚持做好值守就很不容易了,过了几天我才知道,难的还在后面,比如,发“爱心菜”。毕竟在我的印象里,捐赠的大致场景,就是一辆辆满载蔬菜、水果的大卡车驶出捐赠地,再就是领到物资的居民满脸的笑容。但经历过才知道,原来从卡车抵达武汉后,还有卸货、分装、定好配送计划、送到居民手中这一系列流程。有一次,下沉单位协调的一批爱心蔬菜于下午4点多运抵小区,从卸货到送到各楼栋单元,再到发动志愿者一起分发,我们饥肠辘辘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由于小区住户多,第一天没发到的楼栋,第二天又要重复了一遍“昨天的”。不过,大家总是互相加油打气,忙完后,当看到有居民在群里说谢谢,看到越来越多的居民配合我们查验通行证、上门摸排情况,再辛苦也值了。转眼,已忙忙碌碌一月有余,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都在社区,说不辛苦是假的。有一天下班回家和女儿视频,才发现自己的脸上竟然有了口罩的印记,做志愿者的事情也终于瞒不住被父母知道了。但这次他们没有反对也没有特别不安,在嘱咐我们做好防护后,反而鼓励我和爱人继续加油。那天女儿在挂电话的时候奶声奶气地来了句:“爸爸妈妈真棒!”突如其来的表扬让我们热泪盈眶。

  在武汉,还有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的志愿者。他们分布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承担着比我更辛苦更累的工作。或在为上下班不便的医务人员开车,或在帮居民团购食物、药品……他们和我一样,可能没有什么值得歌颂赞扬的英雄,但倘若能够在战胜疫情的路上贡献出哪怕如萤火般的微光,相信必将能和皓月繁星一起,照亮整个夜空。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越来越好,援鄂援汉的医疗队已开始分批撤离。每一个积极的变化、振奋人心的消息,都离不开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志愿者,以及宅家抗“疫”的每一个群众的付出和牺牲。我们相信,春天已经来临,这座大家全力以赴、并肩守护的城市,很快必将恢复昔日热闹繁荣的模样!

  篇五:疫情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为期两个星期的支援前线抗疫志愿服务即将结束,我们第三批抗疫工作组总共17名队员,5名安排在市汽车总站,12名分别驻点在某某街道12个社区。3月2日这一天,正式开展了我们支援前线的志愿服务,我们驻社区抗疫工作队承担起居家隔离监管、人员排查、防护口罩派发、防疫宣传,以及在监测站点对人员来往做体温检测等工作,在这段时间里我体验到了社区工作不好做,群众的诉求多,在派发口罩的时候,也遇过居民说:“不稀罕这些口罩,为什么要领这五个口罩”。

  有时候我们所监管的居家隔离人员“不听话”偷偷溜出去,还多次不接视频语音通话,跟我们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所做的事情是那么的繁琐,每天做着固定的任务,我们只能尽自己的职责去做好每一件小小的事情。

  还有驻市汽车总站的站场组队友们,他们的工作更是劳累,每天返莞的大巴就有四百多辆,一天至少要给三千多名到莞乘客进行体温检测、身份核验、近期行程查询等工作,五名队友轮流值守从早上八点忙到夜晚十点,但是他们从未喊过累

  为了解决乘客人流量大难疏通的问题,站场组队员们利用休息的时间一起制作了查询个人行程二维码海报,他们还在个别旅客缺充电器的情况下,主动提供私人充电器,还给小孩和长者们提供消毒,虽然这个疫情拉远了我们人与人之间接触的距离,但是我们的关怀没有减退。

  支援前线抗疫志愿服务明天就要结束了,意想不到是心里会有不舍,想着一起并肩作战14天的队友,想着社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想着社区的左邻右里,让我感受到疫情中的温暖。明天我们将交接工作,还以为昨天我们胜利社区最后一名居家隔离一个多月的特殊人员解除隔离后就会清零,将近下班的时候,湖北返莞人员激增,接下来前线的工作量更大。但湖北的解封,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生活也会逐渐恢复正常,这个迟到的春天已到来。

  篇六:疫情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记得戴上口罩和手套!”

  “知道!你也别忘了,还要记得及时更换口罩!”

  “儿子,在家好好复习功课,别让爸妈操心哈!”

  ……

  从大年初三开始,这几句对白就天天被教师夫妇某某和某某重复着。

  某某和某某都是某某街的教师,十几年的党员。大年三十晚上,得知某某系统要征集三十名防疫志愿者,夫妻俩都想报名,但这样一来正读初三的儿子一人在家,无人照顾吃喝和督促学习。夫妻俩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由妻子某某去参加志愿者工作,丈夫某某在家照顾孩子。

  正月初三,由于疫情严重,某某教育系统再发志愿者征集通知,某某再也坐不住了。儿子很懂事地说:“爸妈,你们放心去吧,我在家一定好好学习!我把饭蒸好,等你们回来……”

  有了儿子的承诺,某某放心地加入了志愿者行列。

  每天早上,夫妻俩互相提醒,戴好口罩和手套,然后各自奔赴自己的岗位。某某去某某最西边的双墩村,某某去某某最东边的田铺村。尽管“各奔东西”,但夫妻俩的心却想在一起:尽自己的一份力,希望这场战斗早点结束!

  抗疫志愿者感言九

  从1月25日到达武汉至今,我已经在某某医院奋战了近36个日夜。战疫前线的工作节奏紧张而忙碌,但对从事重症医学临床工作近30年的我而言早已习惯。这是一场与疫情赛跑的战斗,我奋战在一线,初心所指、使命必达。

  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我在1月25日赶赴武汉市某某医院参与救治工作。我觉得这件事情好像没有什么道理推辞,作为一名ICU医生,这是我的本职,是应该做的。

  某某医院是此次武汉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自去年12月29日收治7名不明肺炎患者以来,已收治了超过1500名新冠肺炎患者,且大部分为重症和危重症。刚到某某医院的时候,需要进行救治的患者很多,并且很多病情都较重,当时某某医院的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月,真的吃不消了。那段时间医院的医疗救治力量和重症病人增长的速度之间不成比例,加大了治疗难度。我负责的南六病区是由普通病房改造的ICU病房。某某医院作为一家传染病院,平时并没有太多的重患者,因此只有一个16张床位的ICU病房。在这个特殊时期病床不够用了,因此临时把两层普通病房进行改造用于收治重症患者。

  为尽早让患者得到良好有效的救治,我和所在的医疗团队,深入病房逐一了解患者情况,认真梳理治疗流程以及管理办法。由于患者资料、化验和影像学的片子都在工作区,而患者和血气单、护理单都在污染的病区里,这和平时的工作习惯有很大不同。 我与医疗组因势制宜,每天早上,根据患者的化验结果、夜间病情变化和影像学检查,调整治疗和用药,确定当日治疗方案和操作内容,然后穿好防护进病房,查房并完成操作。即便没有太多操作,这样下来平均也要2个小时。后面因为防护用品紧张,只能减少进去的医生数量和频次,我只要在,就一定要进去看病人。一次进去,尽可能完成最多的工作。同时冒着风险,完成最高危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手术。

  目前救治工作的开展已经越来越有序,病人的治疗与恢复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刚到某某医院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支临时拼接起来的队伍需要磨合,团队中的医务人员来自不同医疗机构,大家的专业背景、工作方式、习惯都不同,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适应磨合。但大家都尽可能快地进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岗位,工作开展也越来越顺畅。

  最暗的夜,才能看见最美的星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过程虽然痛苦,但始终相信最后一定会成功!

  这就是我站立的地方。

  篇七:疫情志愿服务心得体会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体国人猝手不及。2月12日,当我还在家关注着疫情新闻的时候,突然接到单位通知,市委组织部号召市直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值守一线疫情防控工作,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报名请战,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火线支援社区防控一线,打响了我的防控阻击战“疫”。

  社区防控防什么,怎么防?有没有危险?不让居民随便出入,他们能听吗?带着这些困惑我来到防控点,一时感到无从下手,但,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我多想。我主动向社区、物业、综管人员请教,出入登记、测量体温、检查证件,每天一遍遍重复着这些相同的步骤,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耐心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意识到,社区防控就是要把这些看似很小的事做好做细做实,才能不让疫情蔓延到小区,这是我作为志愿者的职责所在,也是我对小区居民生命安全的承诺。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我所值守的小区有三千多户居民,常住一万多人,每天外地返回人员、复工人员和车辆混杂流动,防控压力较大。我们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通告要求,结合小区人员流动实际,分类施策,精准管控,认真检查,详细登记,确保不出任何纰漏。在严格管控的同时,我们积极帮助小区居民拿取快递、搬运物资,提供生活便利。指导复工人员办理复工手续,保障合理需求。随着疫情形势好转,管控得力,我们也逐渐取得了居民的赞许和信任,他们很自觉地减少了不必要的外出。

  每天在一线值守,看到的是鲜活的人物,感受的是心灵的抚慰!接到任务后,很担心家人的态度,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妻子和年幼的孩子都在家,也担心这样每天进出有没有危险。但是,严峻的疫情形势告诉我,国家有难,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这是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初心的时刻,国家召唤使命必达,我必须要上!简单和妻子交代了一下,妻子只说了一句:你去吧,家里有我!让我没有了后顾之忧。妻子每天在家做好后勤,烧饭洗衣照顾孩子,还变着花样做各种营养美食给我补充体力,年幼的儿子称呼我是“战士”,每天给我加油打气:“战士加油,爸爸最棒!”而我每天回到家却要“自我隔离”,儿子嘴里念叨着要我抱却只能将他拒之门外,内心充满愧疚,更觉亲情珍贵。而让我感动最多的是每天面对的社区居民,有对我竖大拇指,称赞我是英雄的大姐,有二话不说,放下方便面就走的大哥,还有进出都对我敬礼的小朋友,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完成任务的强大动力。学校领导也多次亲临一线看望慰问,及时送来了防护物资,让我倍感温暖,信心十足。我明白,不是我的工作做的有多好,是身边这些可亲可爱可敬的人在默默支持着我,让我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为他们守护一方平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当疲惫的时候,想想挥戈沙场的白衣战士,冲锋陷阵的公安卫士,临危不惧的社区勇士,内心又充满了爱的光亮。风雪即将过去,病魔终将溃散,待到花开燕来时,让我们走出来,看乾坤依旧,山河不改,在我们共同捍卫的土地上,互道一声:岁月静好——别来无恙!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疫情志愿服务心得体会精选7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