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情大约有15篇左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万湘云
漫步在城市的街头,心中有些烦躁。
车子飞驰在马路上,不时把水坑里的水打在行色匆匆的路人裤脚,每个人都似乎有事情做,漠不关心他人。广告幻化的灯光照在脸上,扭曲了面庞,怪诞恐怖,天空也昏沉沉的。
忽然,一阵清风迅速又徐徐吹来,似乎把这一切推回了原形。路人不再匆匆,脸上挂满了笑容,所走的路也不是那黑暗潮湿的宽广街道,而是乡间小道。所陪伴你的不是车辆,而是一颗颗小树。阳光斜斜的透过了叶子,投下碎影,照亮人们的面庞,心中的烦躁,顿时化作远处房子散出的阵阵炊烟。一种熟悉感,瞬间从心头涌出,如近处田园里潺潺细流。
一个红透了的苹果忽地砸在我的头上,再随着农院里一声鸡鸣,我幡然醒悟,这一切的一切,是故乡的场景。
瞬间,身边的一切又似乎疾速离我而去,化作了一片林子,故乡的林子。我陷入了回忆。
小时候,我和母亲经常去山上的林子里摘橘子,每次上山都要走一条绵延的小路,这条小路不是拿水泥铺的,而全是碎石子,像这山的一条腰带。每次走过,首先是经过一片麦田,若是秋天,定会是一片金黄,与这绿山相互映衬,农民兴高采烈的拿着镰刀,割收麦子。经过一户人家,很喜欢养狗,狗叫声此起彼伏,给静谧的山中增添了些许热闹。最后就到了一个河堤上,碎石更多,路边还有数不尽的鹅卵石,看着母亲还没跟上来,我就玩起了打水漂,石子一个接一个,使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了涟漪。
到林子里去是走一条踩出来的泥巴路,每次上去都会跌几跤,但丝毫不减摘橘子的兴趣。摘橘子时,母亲细腻的手挽着一个篮子,另一只手摘下肥大的橘宝宝,此时的我就会爬上橘子树,摘最高处的橘子,似乎想向母亲显摆本领,摘完后就躺在母亲的腿上,酣然入睡。梦里总感觉母亲在抚摸我,纤纤玉指,拂过额头。
如今,母亲渐渐地变老,我也因为学习而不能回到乡下,橘子林便也去不了。但尽管如此,那湛蓝的天空,葱绿的枝条,娇嫩的橘子,以及站在地上的我和那时的母亲,始终在心里难以抚平,难以忘记。
忽然又一阵清风吹来,把我带回了现实。也许,那回想就是所谓的乡情,而那小时候母亲摘橘子的画面就是这乡情的最终源头吧!
文/易歆汭
乡情,有时候是土地,有时候是美食,但更多的时候,是你思念的人,流淌着的美好时光。
我的爷爷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岳阳人。他是做土木工程的,一辈子都离不开岳阳,扎根在那儿,那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也许岳阳人还有一个特殊的能力——就像我的爷爷他会搭建房子,但也会做各种美食,并且这两种能力还能遗传。这不由得让我想起2019年的冬天。
那年冬天寒风并不刺骨,也并无大雪纷飞,相反,有种罕见的春和景明。
爷爷十分高兴对我说:“走啦!小宇,上山打才(柴)去了!”我十分疑惑,火房里不是还有成堆的柴吗?还打什么柴?爷爷把我拎上座位后,驱车赶往老一辈口中那座叫骂(马)山的地方。车子行驱了很久,我昏昏沉沉半醒半睡的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个急刹,我的头猛地撞在前面的靠背上,彻底的把我给撞醒了。
我随爷爷下车,映入眼前的是一座贫瘠的山。
我问爷爷:“这山全是土,要去搞啥子?”“那卯(没)哦!”爷爷顿了顿:“还要往上爬哟。”
我顿时退缩了,但一想到我离开常德时父亲嘱咐我一定要跟着爷爷一起上山打柴,我便下定决心随着爷爷带着镰刀上了山岗。
一路上尘土飞扬,当高度上升到三百米时,成片的绿涌现我眼前。原来在约200米山坡上竟开始渐渐有了成片的草,再往上望竟还有树苗。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站在马山上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不过,我们并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打柴——採椒子(就是花椒)。我们只采了一点就回去了。
我十分不解,于是在晚餐时间问了这个问题:“我们辛苦跑了山上一趟,又为何只采那么一点呀?”
没有人回答。
大家或许是知道但不想告诉年幼的我。又或许是大家陷入了花椒激发的美味,来不及回答我。
直到最近一次课堂上老师提到了人与养育自己土地的感情,就像是一种无法用文字书写的契约。
回忆往昔,此刻我深深懂得了爷爷他们与土地签的契约。
深沉热爱,我们要向大自然'索要',我们也要保护大自然,才能继续'各取所需'。”
我怀着挚痛的热爱,一头扎进我的家乡的怀抱,她养育我,我将继续传承爷爷的契约精神去保护她。
文/全俊丞
天总是清澈的,水总是透彻的,人总是净澈的,这就是我的家乡。
在我心中,家乡是一座美丽的乡镇,那里的草地,那里的河流,那里的草木,尽是我所想像的美好。
我最喜欢在门口的篮球场旁坐着,望着眼前挥汗如雨的球场,哼着一首小歌,摆着两条小腿,一坐就是大半天,直到妈妈把我拖回去为止。
等到长大一点以后,我就在花园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摘树叶,跑步比赛,捉迷藏,甚至是打麻将,只要能玩的游戏就没有什么没玩过的。等到上幼儿园了,院子里的小伙伴就少了许多,好像都各自忙似的。院子里本来喧嚣的童声也就消失了许多。
在故乡里的回忆,是模糊的。可是有几件事至今非常清晰。
那是三岁时的冬天。
外婆背着我从幼儿园回家,在路上,我觉得手好冷,便掏了掏口袋想将手套拿出来,左口袋是空的,右口袋也是空的,手套不见了。因为那个手套很重要,是伯伯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所以我就大哭起来。
我哇哇地哭着,外婆拿我也没办法,只得带着我在茫茫的白雪中四处寻找。
左看看,右望望,始终没有找到,我和外婆心急如焚,我哭得更厉害了,外婆也不知所措。这时候一位漂亮阿姨走过来,问:“小朋友,你怎么啦?掉东西了吗?”我哽咽着回答:“阿姨,我掉了一双手套,找不到了!”这时我哭得更厉害了。阿姨见状赶紧跑到旁边的一家小商铺,从店铺里拿出一双手套递给我,说:“快别哭了,这双手套阿姨送给你。”我望着那双手套,又望了望朝着我微笑的阿姨,顿时停下了哭声。
这双手套至今还在我的衣柜里,虽然自己的那双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但我依旧很开心。
已经两年没有回家乡了,也许曾经的怀念已不存在,可我还是思念着那里。
思念着那些生活,永远。
怀念着那些人,永远。
保留着那些记忆,永远。
思念着那方土地,永远。
文/余科宏
在家乡,常德,我最爱晒太阳。
与多数人不同,我的家乡并不在农村。自呱呱坠地起就在高楼间生活,记忆中并没有所谓春耕秋收,乡野农闲之画面。看到众多文章中对乡村生活的热爱缅怀,同学间绘声绘色的讲述心中便有些怅然若失,也一度否认自己城市乡情的存在。
但它从不是因为某个地方才产生。
每夏,我就是阳光下池塘边的常客。享受炽热的阳光肆意翻滚,享受时时“添得黄鹂四五声”的惊喜,享受蝉悠扬的歌声,享受偶尔徐徐凉风悄然而至。脑海中有时闪过这样一幅画卷——小时与母亲坐在凉亭里,蝉儿在树上悄悄看着我们,母亲看着怀里的我,我舔着冰棍看着大厦一角的天,时间似乎就这么静止。
仍记得有一年去海南度假,那的阳光理说要是比常德好的。
因此一大早,我就带上毯子一个人溜了出来。海滩上铺着细腻的黄白沙粒,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与天相接,天空只有零星几朵薄薄的云,海浪带着腥咸的海风迎面而来。我铺上毯子,清早的阳光不烫,也不凉,很温和。找了个合适的姿势闭着眼享受。
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舒适,倒是心中添上几分不安。闭上眼没多久,却又忍不住睁开,东张西望后发现没人。再次闭上眼,又是忍不住睁开了,还很早,没人。似是阳光里缺了什么味道。最后终是不适,败兴而归:“果然没有地方比得上家乡的阳光。”
回到酒店,父母仍在床上迷恋梦乡,我在一旁自娱自乐,倒也心里多了几分安定。
去年暑假,父母都出门了,我暂居朋友家。
他们家有吊床,这可是当之无愧的晒太阳好帮手。带上,挂在熟识的小区的两树之间,躺上去。听着知了的高叫,熟悉的滚滚热浪扑来,熟悉的风。一切都到了位,但心中确实仍由空落落的感觉。
一周后父母回家,我仿佛是找到了救星,刚一照面就:“我们出去散步吧。”他们不禁哭笑不得:“大中午呢!”但却是挡不住我死缠烂打。
漫步在公园上,阳光透过翡翠般的绿叶细细碎碎地打在我身上,带着熟识的味道,享受着花香,享受着清风拂面,知了缓缓地唱。在父母高大身躯的中间向前望去。
忽然一下,我恍然大悟:
“乡情,从来不只是个地名。”
文/杨昕志
家乡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游荡的是我美好的记忆和无尽的快乐。
春天,家乡的小河从冰的封印中逃脱,“哗啦啦……”的流着,唤醒了河边的一切小生命。不一会儿,春天变得生机勃勃,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夏天,家乡的孩子们可不会因炎热而缺少玩耍的花样。一到夏季,孩子们便迫不及待的冲到溪边,有的打水仗,有的更是在小溪里摸起了鱼,自然也是快乐到了极点。
一到秋天,家乡可不变得像古诗中那样“自古逢秋悲寂寥”,只会是“我言秋日胜春朝”,因为农民伯伯们急着丰收,忙得不可开交,个个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般秋天也是一个让人喜悦和快乐的季节呢。
冬天可谓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季节了。不用我说你们也一定都知道。因为冬天有时也会下很大的雪,这时孩子们会有的打雪仗,或堆小雪人。不过,也还有一种更加高级的玩法,那就是找到一个比较干净的小池塘走近你便会发现水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如果你不怕挨冻,那就可以试一试把手伸入冰冷的水中,再慢慢的抬起,你就可以把冰捞起来,又薄又透。如果你捞起了一块大大的薄冰,你便会充满成就感。在小伙伴的当中同时也会获得“一席之地”。
说到了家乡的美景,自然便会想到家乡的美食。
家乡的牛肉粉可是令我垂涎三尺。那细而光滑的大白粉舀上一点牛肉汤,冒着腾腾热气,想想都觉得--生活如此美味!
也正是因为这些,那些在外工作的人才会无时无刻不思念着故乡,将那一份乡情埋藏在心底。
文/张廖涵方
我的老家,在花恒县的一座老山上。
从半山腰向山谷中望去,有大片大片的松树林。时不时传来几声鸟叫,然后随着一阵扑啦啦的声音,一群鸟从树林中飞出来。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上缓缓流向山谷,像一条银带似的穿过树林。
老房子建在靠近山顶的地方,沿着不宽的路一直向上,能看见几棵栽在路旁的橘子树和柚子树,一个碧绿的小水潭,或者是别人家养的小羊羔。
到老房子了,远远的看,喝!山顶倒和我想的不大一样,有点光秃秃的。你能看到的大部分是干净澄澈的天空。在黑暗的老房子里头,没有想到外面有这么亮堂。不远处有一片青青的竹林,一群色彩艳丽的鸡,在里头玩捉迷藏。
从山顶往下看,就是一览无余了,一栋栋小洋房旁边有一块块土地,像手帕一样精致的绣着白菜、萝卜、土豆、辣椒……还有橘子林,在橘子成熟的时候,一个都挂满枝头,沉重的分量都将树枝压弯了呢!
在老家吃年饭必须吃团圆饭”坐“长方凳”用老常的一个桌子吃饭,还得等人到齐了才能开始吃饭,边吃边放礼炮,整顿饭下来,耳朵一直轰轰的。吃鸡,大人们也有讲究:让女士们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鸡翅,小孩们享受营养成分高的鸡腿,老人们吃煮烂后好咀嚼的鸡身肉,剩下的头与脖子则留给男人们吃。
家乡,是我成长的地方,那儿充满了快乐;家乡,那里有我怀念的味道;家乡,是我永远能依靠的避风港。
文/孙锦鸿
走在蜿蜒小路上的感觉,像是家乡。小路时不时的折一道弯或是两旁突兀出来的树枝,会遮住人的视线,似乎拐过前方的弯、拨开前方的树枝,到达的,就是心中日思夜想的家乡。
这一次走在小路上,好像有些不一样了,可又说不上来。总觉得有股若有若无的香围绕在四周,像是一头扎进软和的被窝里,出也出不去。刚开始时,还不觉有什么,只是觉得好闻,越是往前走,越是觉得熟悉,细闻,好像有点桂花香,但又掺了些草的清香。直到了香味浓郁之处,果真是没错的,是新栽了棵桂花树呀!金色的花儿点缀在叶间,藏匿在叶间。风吹过,吹落了细细的花儿,也吹落了我的满地乡情。
自打搬来常德,家乡的记忆就淡了许多。还存留的,是舌尖上的一丝香甜,是记忆里的一抹幽香。
金黄的花迷了我的眼,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最美好的回忆。
应是在夏秋交接之时,拂面的风已带了些凉气,明媚的阳光也消褪了些热意。这样好的天气,家乡的那棵桂花树也开了花儿,金色的花儿映着阳光,折射出耀眼的颜色。那时候桂花已经很香了,香气扑鼻,醉的让人分不清在云里,还是在雾里。
也是在这时候,奶奶会做我最爱吃的桂花糕,特别是放冷之后,丝丝缕缕,甜而不腻。小时候总分不清桂花和桂花糕的区别,只知道一个在树上,一个在奶奶的手里,所以在桂花开之时,总会向奶奶嚷着:“奶奶!我想吃桂花!”奶奶总是宠溺的摸着我的头:“好,咱们吃桂花。”桂花在奶奶的手里总能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会儿是星星,一会儿又是小兔,那时候总觉得奶奶是下凡的仙女,会变魔法哩!坐在池塘边乘着桂树的阴,看池塘不时翻跳的鱼儿,听夏末的蝉鸣和不知藏身何处的蛙声,吃着软糯香甜的桂花糕,还会有比这更惬意的时刻了吗?桂树遮掩着池塘,池塘照映着我们,“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我想着家乡,更念着奶奶,满腔情不知去处,而这藏于小路深处的桂花树,寄托了我的乡情,我深入金色的花儿,找寻我记忆深处的香甜。
芷兰实验学校初2002班肖斯予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从我出生开始,家乡就在我身上挂了一串藤萝,不管我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的牵着我的手……
上次回家乡——澧县王家厂——已经是寒假过年的时候了。随着爸爸的车子拐入那条熟悉的小路,家乡的景色便映入了我的眼帘。红彤彤的的灯笼在房檐下随风起舞,各式各样的剪纸在窗户上摇曳生姿。嘀嘀嗒嗒的雨点落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小个一小个模糊不清的镜子,“镜子”里那没什么精神的残阳,将落日余晖抛到了天空中,陪伴着那乌云移动。
寒暄,乡宴,静夜,无梦的好觉。
第二天早晨五六点就醒了,透过窗户往外瞧,太阳还不见踪影。月光留下的影子掉落进了湖里,小雨也还沐浴在月光之中,似乎有几只鸟儿在孤独的飞翔,一切是宁静而美好的。不一会,我就看到了太阳从天空探出了头,听见了那乡村的专属闹钟——公鸡发出的嘶吼,连同那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一并被微风送进了房间。
天亮了,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该开始忙碌而快乐的一天了。
走入乡村画卷,太阳挂在那天空中,阳光被植物们收藏着,树叶上还有昨晚的雨露,显得格外的悠闲。听,是鸟儿醒了,他们正哼着歌儿;看,是鱼儿醒了,他们正在水里舒活筋骨!梅花也冒着那冷冽的寒风从树枝上探出了头,绽放着美丽和勇敢,迫不及待的装点这冬日乡村的美景。
圩场上也是很热闹的哩!远远的,一阵飘香就钻进了我的身体,原来是牛肉粉!家乡的牛肉粉味道最是纯正,住在王家厂的每天早上要吃上一碗,才觉得最舒坦。除了早餐店,路边摆着各种小吃,有麦芽糖,有烤串,有臭豆腐,还有用土豆做成的各种油炸小吃……它们在我心中是最不可替代的家乡美食。正当过年,各种各样的年货都被摆了出来,喜气洋洋的年画,现场创作的对联,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家乡的剪纸了,一张张红色的纸片,在人们的手里变成了动物、字、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他们把所有感情寄托在剪纸里,送给最亲爱的人,我多么想钻进那剪纸的故事里看一看,看看那里面的人和他的家乡。
我热爱我家乡的每一种风俗,我热爱我家乡的每一道美食,我热爱我家乡的每一寸土,我热爱我家乡的每一座山,更热爱也最热爱我的家乡……我那宁静而美好的家乡!
文/涂艺宽
今年是2021年,阿宽坐在回乡的火车上。
这次回家来得不易,前年工作太忙没回家,去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坚守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也没有回家。这时,他有点饿了,拿出自己带的饭菜,心不在焉地吃着。饭本无味,可他吃在嘴中却品出不止一丝盐味,是乡情,还是泪,没人能说得清。
他想到:“家门前的那棵老槐树,又多了新的枝芽吗?父母应该在盼着他回来吧!父亲的旧病还有复发吗?还有他的母亲……”想着想着,城市中的灯红酒绿在他心中慢慢模糊;眼前窗外的霓虹灯也模糊了。思绪回到了童年时代:“一个艳阳高照的周六,在故乡的草坪上,一只小小的青蛙在一片叶子下打盹儿,他好奇地翻开地上的一砖一瓦,母亲在他的身边,温柔地笑着看他。”多美好啊!可年少的他,心中没有一种游子之情,对身边美好的一切,都没有好好珍惜。时光匆匆跑,留下回忆少。一种乡情涌向阿宽的心头。他想哭又想笑——哭自已与故乡的距离,笑自己儿时的无知。
火车到站的提示把思绪拉了回来,从美好的回忆中拉了回来。他急匆匆地朝家走去。夕阳西下,断肠人已归家。此时他的心中,喜悦、期盼胜过一切。
不知不觉到了家,听见了母亲的声音,听见了家乡的声音。他提上自已的行李推开了家门,一切都和记忆中一样,那么的熟悉。
门前的老槐树上,两只老鸟安详地依偎在巢中,一只羽毛尚且刚刚丰满的小鸟,飞回了自已想念的巢。
“爸、妈,我回来了。”千言万语与一个游子之心,在进家门时,化为了一句极为朴素的言语。阿宽坐定桌前,两行温暖划过脸庞,一口白米饭在他的嘴里也有一丝盐味,暖暖的温度正好。这是他用自已的乡情,品出的温度——故乡的温度。
文/李丰男
太阳把残白无力的微光洒在冰冷的地上,树叶一片片无奈的落下,我站在稀疏的大树下,轻眯着眼眺望着最后一丝黄昏。
太阳缩入了天空,我哀叹了一口气,看了看木屋中最后一个故乡的苹果,想拿起来,却发现怎么也拿不动。
夜晚总是在人们毫无察觉时来临,总是那么的寂静。大地陌生地凝望着我,我甚至听不懂它的私语,透过屋顶的天窗,把目光抛向天空,那是仲夏夜的一轮新月,我在故乡时也看到过,但没有这么的注意,“可能是失去了才会懂得吧!”我用目光紧紧的包裹住这月亮,不想让它离开,月光慢慢的浸过天窗,流淌在我的脸上。
“看呀,这是最纯洁的月光,它是我们的记忆呢!”朋友的话语再次回荡在耳边,“星星是守护着你的。”我仔细地仰望着这月光。
她站在月光下不出声,月光铺满了她的全身,我站了起来,想去触碰到她,却怎么也摸不着,我急忙眨了眨眼睛,一滴泪水从眼眶里落了下来,这是带着故乡模样的泪水吧!我不甘,再望去,连影子也找不着了。
太阳照常乏力的升起,似乎已经摇摇欲坠了,我从梦中醒来,却发现脸颊有两道浅浅的泪痕,我出来感受这清鲜的空气,却让我提不起一点儿精神,双脚踏在这陌生的土地上,感到无比的空虚,正如这太阳一样乏力,我无力做任何事,便躺在草地上,没过多久,便感觉全身像云一样飘着,是发烧了吗?我不这样认为。
这个太阳是故乡我见到的吗?看起来是的呢!但内心感觉却截然不同,阳关笼罩在我身上,少了一些安抚,却多了一丝排斥,我便坐在树荫下,闭上眼睛想像着故乡的模样。不久,我就会心的睡着了。
再醒来,已至第二天黄昏……
文/孙家晨
我的家乡,生于一个小镇上,那里的树是树上被鸟儿站满了的;那里的草是向阳而生的;那里的花是微微笑着的;那里的水是波涛汹涌的;那里的光是既温暖又明媚的;那里的空气是让人忘不了的,清新的。在我的印象里,我的家乡是独一无二的。
在家乡里,人们都觉得环境是最能突出优势的地方,而我却觉得是“味觉”。
早晨,一觉醒来,就发现太阳正冉冉升起,而屋顶上的炊烟也袅袅升起。
一进到厨房,瞬间就像个提线木偶,被与众不同的香味所吸引到了灶台前。我看着大锅里的菜,被我外婆手里拿着的锅铲来回翻滚。锅中的菜仿佛就像在空中蹦极一样,一下起一下落。旁边的油先生好似也被这群有活力的小伙伴儿感染了,也卖力地跳着,喊着。一个油先生跳出了锅外,这就好像一声号令,其他油先生便一发不可收拾的都往外跳跃,这一幕使得我的口水及不住地流。
出了厨房,往院中走去,印如眼帘的是一群红红紫紫的小胖子,倒在地上,仿佛能滚出十米远的西红柿;稍微一动摇就会从径上掉落的茄子;像大力士般立在那比拼的大白菜。
走近一看,各式各样的蔬菜的皮肤都水嫩嫩的,仿佛金灿灿的阳光照在蔬菜上,反光后能使我“眼前一亮”。
蹲下身,仔细一看,一条黑线正整齐划一的迈出步伐,原来是蚂蚁士兵们啊!此时,我的脑海里油然而生出了一个非常罪恶的想法:用手小心翼翼地拈起一只蚂蚁,看看其他蚂蚁的反应,我把手伸向蚂蚁士兵们,正准备将一只蚂蚁拈起来时,一声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里:“开饭了,来晚了可就没有了!”我瞬间将刚伸出的手收回去,起身,以光速的速度奔向厨房,跑动的速度而引起的风,仿佛可以将那渺小的蚂蚁士兵们吹上蔚蓝的天空。
来到厨房,我马上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抽出一双筷子就吃了起来,虽气喘吁吁,但还是幸福感满满。
“悠悠天宇情,切切故乡情”。家乡有着我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但忘不了的还是外婆做的一手好菜。
文/马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一轮银盘似的圆月,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包围了我。
人长大了,总会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的故乡,去外面学习,打拼。初一的时候,我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安乡,来到常德芷兰实验学校读书。在这生活了一年多了,也吃了这里的美食,都很好吃,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味道。为此,我想寻找我记忆中那熟悉的味道,开启了寻找美食之旅。
第一站是在常德的牛肉面馆里。我闻着香味走了进去,对老板说:“来一碗牛肉面。”“好嘞,稍等。”我找了个位置坐下,不久,一碗香喷喷的牛肉面端了上来,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两口,很辣,却很过瘾,但容易腻,吃了几口,便不想吃了,去付了钱,并回到学校,准备星期六再去寻找。
时间过得很快,我从常德坐车去安乡,第二站——安乡。我在家中放下行李,和父母说明理由,就去了一家牛肉面馆,老板热情招呼了我,我回应着:“来一碗牛肉面。”我坐在不太显眼的地方等待着,老板端了一碗面上来,又为我端来一杯菊花茶,说:“可能会有点辣,容易上火,配着菊花茶吃正好。”我道了谢,尝了几口,味道还是差不多,但配着菊花茶吃,还是有些熟悉,但没一会儿便烟消云散,只留下吃了几口的牛肉面离去。
回到家,我闻见一股香味,好熟悉啊!走进厨房,我愣住了,那瘦弱的背影,还带着些岁月的痕迹,我不禁心头一酸。妈妈见我回来,笑着说:“我给你做了一碗牛肉面,你小时候最爱吃的,来尝尝。”我望着她那脸庞,皱纹不知什么时候爬上了她的眼角,青丝也渐渐变为了白发,不变还是她那笑容,还是一样灿烂!真香,我坐着吃她做的牛肉面,她为我端上了一杯水,我尝了一口,嗯!就是这个味道,那么熟悉,这也唤起了我的记忆,小时候,妈妈就是这样陪伴着我,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人,一杯水,一碗牛肉面是原配,她做的更是熟悉,吃着吃着,眼眶湿润了。
我思恋故乡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自然的田野;思恋故乡的人们用家乡话亲切地呼唤着我,和我打招呼;我更思恋的是,在家中独一无二的那份亲情,温暖而又亲切。
文/谢立勤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枭残烟。梦回山枕隐花细。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以过柳生锦,黄昏疏雨湿秋干。”李清照的一首《浣溪沙》似乎完美的描写出了“我的家乡”。在那个山绿水青的山庄承载了我的乡情。
2019年-2020年,那个与新冠抗争的时期,差不多两年没有回去那个家看一眼。在那个田野之间留下我打滚的痕迹,水中的鱼儿在心尖上跳跃,在这里有我和故乡土地的秘密。
也许是近乡情切,在离这座城80公里外的地方,流淌着祖辈鲜血。
爷爷是个军人,以前是朱德将军部下。他很刚强,19岁从军,34岁便退了役。据说是朱德将军被定罪那一年,队伍便被解散了。他是个军人,同时也是个文化人,在乡下很有威望。
爷爷是我的文化素养与品德的启蒙人。爷爷虽不能代表我对家乡所有的情怀,确是我最为思念的了。
仲夏夜,他常常带我到天台上,我坐着,他躺着。爷爷教我读诗,我们一起诵诗品词,他教我人生道理。其中我能记着的,印象最深的是:“你要低调做人,会一次更比一次稳健。也要高调做事,一次更比一次的优秀。”这话语至今想起,仍觉得回音阵阵。
我还有一个故乡,他叫常德。我生活的地方,让我怀念。怀念它的过去,我在那儿消散的童年,步行街的嬉闹,诗墙的震撼,桃花源的迷恋。从空中注视这里,我的家,它过得很快,令人措手不及,变化太大,我似乎都不认识它了。建立机场,修了高铁,万丈高楼平地起。真是感慨,有种想去拥抱清晨,却又手握黄昏的感觉。这也是乡情。
我仍有个故乡,名叫中国。它很年轻,在国家的年纪中才71岁,它很广大,960万平方千米,雄霸亚洲。我并不怀念它,不是所有的家乡都令人怀念,相比之下,它让我骄傲。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乱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有一种情怀叫乡情,有一种渴望叫乡情,有一种思念叫乡情。
文/李嘉琪
我的家乡只是在一个很平凡的小村庄。我家乡的家在小村庄里一个很偏僻的地方,那没有很多的繁华大厦,也没有很拉风的小汽车,只有一些平凡再不过的鸡鸭、牛、马、稻田罢了。
记得我的家乡门口有一条很清澈的小河,里面有小虾小鱼,还有很多的小石子,小河的水不是很深,用双眼就能看到底。这条小河从小村庄的东边一直流到西边,蜿蜒的小河把村庄给环抱起来,好像是把村庄放在了一个小的摇篮里面。我仔细想了想,小河的上面还有一座布满青苔的小桥,这座小桥上铺满了小石子,虽说没有城里的桥那么繁华、高大,但是它承载了整个村庄的悠久历史与我满满的童年回忆,展现出了乡村的风土人情。这座小桥上有我童年时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留下的小脚印。所以我的童年也就留在了这座小桥上。然而童年就像是这一条小河,随流水而去。
家乡的早晨是宁静的。早晨,被公鸡的打鸣声给叫醒,打破了家乡的宁静。这时,太阳已冉冉升起,门口全是淡淡的薄雾,让我看不清楚早晨家乡亮眼的稻田美景。但家乡早晨的空气是最新鲜的,一吸,一吐,让人全身轻快。我来到了家乡的稻田里,高粱早已成熟,金黄的一片呈现在我的眼前,像是一条条金黄的地毯,一眼望去,不知怎的,一种欣慰感在心中油然而生。接着,我又来到了家乡的菜园,一颗颗大白菜的色泽鲜亮,凑近一看,上面沾满了早晨的露珠。
然后,我来到了家乡门前的一颗枇杷树前,看见树上满是黄澄澄的枇杷,我已经垂涎欲滴了。试着伸出我的小手去摘,可惜太矮,摘不着。我只好自己找了一根长树枝来,往树上不停的拍打,只见可口的枇杷一颗接着一颗掉下来,我连忙跑上去捡了起来,用衣服擦了擦,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这种美味是在大城市里尝不到的。
家乡像是一幅油画,而我却在这幅油画中反复游走。
文/罗建勋
对于一个身处异乡的东北人来说,我对故乡的思念可以说是远超他人的。每次与同学相约出游时,总会听到别人的回答:“要回乡下,没时间”。此时,我内心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不是无人应答的失落,我是多么想回去啊……
夜晚,当我躺在床上,总会望着夜空的繁星发呆,算起来,我离开家乡已经四年了。我却仍然清晰的记得家乡那湛蓝的天空,棉花般的云朵,清爽的风疾行过山林,白桦树也摇起了沙锤。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消瘦干练的身影,金黄的麦穗,火红的高梁与那黑色的土地……
故乡的一切都与众不同,它与我如今居住的城市相比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恬静。它没有城市的热闹与喧嚣,也不像城市那般严肃刻板。在那里,你可以尽情的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当你走在山间沐浴阳光,与微风为伴的时候,当你在树林里倾听鸟儿鸣唱的时候,当你站在山巅,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你会感叹大自然的奇妙,感受生活的美好……
这是乡情,一个永远保留在心里,从不示人的世外桃源。
故乡的一切都让人记忆犹新,在山里的小河边仍有我抓鱼摸虾的身影,湖面上仍映着我灿烂的笑脸,田野里也一直回响着我的欢声笑语。在离开故乡的这些年,我的大脑时常放出一些片段,记录着我与黑土地的点点滴滴。此时,我的灵魂也随之飘回远方……
这是乡情,一段属于自己的,象征着美好童年的画卷。
乡情,是一种对故乡的热爱,这种热爱是无法用语言让他人体会的。乡情,是一份自己与故乡签的契约,这份契约使我与故乡的联系更为紧密,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疏离。同学们都嘲笑我黑黑的肤色,不错,我是黑土地的“产物”,浑身上下都透着黑土地那特有的“芳香”。只有踏上故乡的尘土,我的心才会真正的平静下来……
我的故乡,它不繁华,甚至有些破败,但在那里,有我挚亲的人,有流淌着我的欢笑的河流,有保留着我童年足迹的高山,更有安放我心灵的黑土地。蓦然发现,无论时隔多久,无论我身处何方,心中割舍不下的依然是那份浓浓的乡情……
以上是摘抄网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乡情精选15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